高职会计人才的培养挑战与对策

时间:2022-09-21 04:21:05

高职会计人才的培养挑战与对策

摘要:分析了会计工作面临的新常态,即向管理会计的转型与“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以及在此新常态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所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课程结构、改善教学模式、倡导“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完善学生技能竞赛制度与顶岗实习安排系列应对挑战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挑战;对策会计教育

自1978年全面恢复以来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作为向社会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基地,会计职业教育也经历了改革、探索与飞跃发展的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会计工作迎来了新常态,与此同时,会计教育迎来了挑战也面临着改革。

一、会计工作面临的新常态

(一)传统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会计作为对其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经济管理的工具,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主要是围绕着财务会计的研究而展开,财务会计以对经济事项的确认、计量及报告为主,其主要目标是对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有价值的会计信息,侧重于事后的核算,而随着经济、技术条件的发展,企业的管理者不仅需要事后核算的结果,也需要结合会计信息对经济业务活动进行事前的预测、分析与决策,绩效的考评等,于是管理会计应运而生,且在信息技术发展层面,随着财务机器人、财务共享中心等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实务领域的应用,一些重复性、机械性、简单化的操作能被机器取代,在开发的这些财务软件中,财务会计软件逐渐成熟且应用广泛,而管理会计软件尚未普遍普及,这意味着传统财务会计工作中需要的人的参与大大减少,而管理会计工作还需人工的操作。(二)“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伴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将最新的互联网发展成果融入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推动着社会的变革与发展,会计工作作为服务于经济活动的重要一环,也享受着互联网技术为其带来的福利,智能核算软件、财务机器人、财务共享中心、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财务分析......,这些新型工具的出现使会计工作进入了新常态,即传统的会计记账形式即人工的核算与监督逐渐被取代,一些简单的、重复性的、机械式的核算与分析工作可以依靠互联网技术实现,不需要人工的参与,如果企业的日常经济交易事项就是比较简单的经济业务,依靠财务机器人甚至可以实现账务从原始凭证的审核到财务报表的披露这一全流程的处理。这样自动化的操作流程可以释放大部分生产力,企业员工进而能将精力转入更高附加值领域,且由于全程实现了财务自动化处理,它的每一步处理都留下了处理痕迹,因此也能被监控,这为实现会计的监督与后续审计提供了便利。

二、新常态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本身就是服务于就业,当会计工作面临着新常态时,相应地,会计人才培养方式也应随之变革,但是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却并不能够很好地满足新常态下会计工作的要求,存在着不足,在当前会计工作的新常态下,会计人才的培养还面临着一些挑战。(一)课程体系的设置有待与实际工作需求匹配。课程体系的设置直接反映课堂教学的内容,现如今,一些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设置与实际工作需求的出入主要表现在:第一,课程的设置与本科的教学内容基本一致,重理论,轻实践,毋庸置疑,理论是必要的,它是实践的基础,但是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应突出其职业教育的特点,专注于技能、实际就业能力的培养,而现有的课程体系中有些课程没有配备相应配套的实践课或实训周。第二,课程内容大多面向工业型企业、大企业,所涵盖的行业范围、企业类型较为狭窄,对于其他的行业类型、中小型企业、事业单位,学生对应的财务知识储备相对较少,不能灵活地适应多元化的经济活动。第三,课程体系在设置上还是比较向传统的财务会计、基础会计等倾斜,管理会计的授课与考核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二)实践课程不能完全满足新常态下的会计工作。目前高职院校现有的实践课程如会计电算化、ERP供应链管理等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走出校门就业的需求,但是从前文会计工作所面临的新常态这一分析中也可得知,会计实践课程存在更新滞后,对于互联网技术发展下的新产物、新软件未能及时纳入实践教学体系中,更不用说类似大型企业会使用的财务共享中心。此外,会计实践课程也不应局限于会计专业领域之中的课程,对于计算机操作技术、数据挖掘与分析、数理统计等课程也应开设,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也比较少的涉及。计中国乡镇企业(三)师资队伍有待进一步提升。在高职院校中,部分教师没有实际工作经验,毕业后就直接进入了工作岗位,缺少相应的实务工作经验,对于更新换代的新技术、新软件、新工作方法不能进行及时的充电学习,而且,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今天,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还过于传统,仍然停留在“黑板+PPT”等单向式的教学方法之中,课堂气氛沉闷。所以,从高职教师应具备的实践技能与教学方法来看,教师队伍还不能很好地满足新常态下会计教学工作的要求。

三、新常态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的应对之策

(一)与时俱进,优化课程结构。在传统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课程结构中,其核心课程主要是围绕着财务会计而展开,侧重于事前的核算、会计分录的记忆、强调确认与报告的过程,然而这些大多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可以进行相应课程的调整与优化,如“会计手工账实训”可以结合会计信息化、智能化软件,增设与“互联网+”人工智能相适应的课程,引导学生接触、学习人工智能下的会计实务操作;加大管理会计的教学比重,在教授财务核算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学生在预测、决策、分析以及创新思维方面的培养。另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增设数据分析、审计等课程内容,在智能化操作的今天,如果学生能够同时具备大数据分析与智能化思维,无疑对他们的发展是更有益的。最后,课程的内容也应延展至多行业、多种类型的企业上去,不局限于工业型企业,学生毕业后会进入社会的各行各业,在学校时就应接触到相关行业的财务知识。(二)以学生为中心,改善教学模式。首先,可以在传统的教学手段上进行改进,可以采用学习通、UMU等多种多媒体学习平台进行授课,例如U-MU互动平台,可将随堂的作业以及当堂学生的测试及时投影到PPT大屏幕上,可以师生一起批改,并且课堂发言也可采用弹幕投射的方式,既有人人发言的效果,也有课堂的趣味性,进一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其次,对于相应的理论课程实践化,注重知识点与实际的结合,体现职业教育的就业导向性,例如在每一个项目的学习结束后,安排实训任务,也可在整体课程结束后安排实训周,对知识点进行实操演练;最后,对于实践课程,要注重其系统性与整体性,最好可以以企业真实案例数据为背景资料,注重对业务的分析,注重业务与财务、税务的融合。(三)大力倡导“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专任教师不仅要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同时也要具备相应的职业实践能力,为此,高职院校可以为教师多提供培训机会,选派教师去师资培训基地、企业进行专业知识,特别是对于前沿的实务操作的培训,让身居在学校的老师多接触社会实际生活生产中真正要用到的专业知识,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此外,还可以多安排教师参加省级、部级技能竞赛、说课竞赛、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等,在参加竞赛、指导竞赛的同时,能够自我学习以及与兄弟高校交流、学习,从而提升教师自身专业技能能力。最后,对双师型教师在薪酬、评优评先、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激励更多的教师向双师型教师队伍发展。(四)完善学生技能竞赛制度与顶岗实习安排。学生参与技能竞赛,对于其专业实操能力是一次良好的锻炼机会,在准备技能竞赛的过程中,会对相应的知识点进行非常系统的学习,这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是比较难达到的,并且每一项技能竞赛都会配备有相应的竞赛软件,其软件一般也是在现在的财务工作中能够用到的,比较实用的财务工具,且随着会计这一学科中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竞赛也向管理会计方向靠拢,这对于学生把握会计发展趋势也是有好处的,因此,高职院校应注重培养有意愿且有能力参加竞赛的学生,可以在低年级提前选拔基础好的学生,对其进行专业课程的集中授课,对参与竞赛获得奖项的同学给予奖励,激发学生参与竞赛的积极性。顶岗实习是学生接触课程之外真正实践内容的重要一环,但是因为会计涉及到的是企业的财务部门,属于比较重要的信息职能机构,学生在短时间内还难以进入实习,因此,学校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与企业合作,让学生接触更多样的新型会计软件系统,甚至是财务共享中心,建立实训基地、实习基地,为企业输送人才,实现“互赢”。

四、结束语

在经济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任何行业都会受到挑战,随着智能机器人、财务软件的兴起,传统的会计工作模式早已发生着变化,会计这一职业朝着管理会计方向转型,更加注重预测、决策与分析,需要的是在业财税、管理、创新领域多方位发展的人才,因此,作为会计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基地,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其连接学生培养与社会就业的“桥梁”作用,积极应对挑战,多措并举,培养一批新时代、新常态下高素质的大国工匠。

参考文献:

[1]向新梅,徐培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会计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4(20):116-117.

[2]张多蕾,刘永泽,池国华,况玉书.中国会计教育改革40年:成就、挑战与对策[J].会计研究,2019(02):18-25.

[3]章君.“互联网+”人工智能视域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改革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1):58-63.

[4]黄海燕.新时代背景下高职“双师型”教师的制度建构与培育策略[J].教育与职业,2020(05):67-74.

作者:聂思璇 单位: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