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职成本会计教学模式

时间:2022-11-23 05:57:04

新时期高职成本会计教学模式

【摘要】成本会计是高职财务会计专业重要的必修课程之一。其课程的专业性较强、逻辑性较高。在当前的成本会计在教学中,依然存在教学内容抽象、教学方法落后、实践环节存在一定的缺陷等问题。鉴于此,本文对成本会计教学的现状、问题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对策。以创新教学方法,提高高职成本会计教学的质量,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成本会计;高职教学;教学改革

新时期,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学校需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会计人才。成本会计是高职会计专业重要的必修课程之一。教学涉及了成本预测、成本检查、成本分析、成本核算、成本计划、成本考核、成本控制、成本决策等相关内容。课程的专业性较强,对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要求较高。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要掌握和运用成本会计知识存在一定的难度。学生靠大量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应用能力不强,步入社会后,无法适应相关岗位的要求。因此,高职成本会计教学,需要在促进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实际成本核算、成本分析以及成本报告等方面来选取和设计成本会计的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分析应用的实践能力。

一、高职成本会计的课程特点

成本会计是高职财务管理和会计学专业的一门核心的课程。相比财会专业中的其他课程,成本会计课程有着知识体系庞杂、计算复杂、系统性强、实践性强等特点:

1、知识体系庞杂。成本会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成本会计包含了成本的计划、核算、分析、考核、控制、预测、决策等相关内容。狭义的成本会计指的是成本核算。内容包括成本核算的一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核算程序以及基本要求等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成本会计的内容各方面连接性大,与实际的关联也较大。但由于课时的局限,高职成本会计专业教学的内容主要是基础知识,内容的深化程度较低。

2、计算复杂。成本是计算企业盈亏的依据。成本管理涉及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相关费用的产生与控制。如在针对生产企业的成本分配计算式时,需要先了解生产费用的分配类型、功能,再选择与之相对应的分配方法。如直接分配、代数分配、计划成本分配或交互式分配等方法。不同的分配对应着不同的分配率计算公式,有不同的计算方法,计算相对复杂。此外,由于成本会计课程中各个要素费用的分配、制造费用、辅助生产的费用等都在相应的费用分配表中进行的。表单量大、表格众多、表格之间的关联错综复杂,这样一来,学生容易被复杂的计算公式、方法扰乱思绪。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和把握数据之间的来龙去脉,难以把握各种方法的应用条件和技巧。

3、系统性强。成本的核算需要遵循一定的核算流程。依据企业所属的生产类型和管理要求,成本核算需要以产品成本明细账目及费用明细账为起点建立成本核算流程。这一核算流程一般经过要素的费用分配、辅助生产相关费用的分配、制造费用的分配以及生产损失的核算,才最终形成成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各个核算的环节遵循确定的先后顺序,且每个环节的处理和传递环环相扣。

4、实践性强。成本会计重在核算。成本核算是指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一定的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以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它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成本预测和经营决策。同时,核算是成本会计实现其他各项职能的基础。由于企业的生产特点各异,为了适应不同企业的需要,成本核算的各个环节需运用不同的分配方法。因此,这也是学生学习成本会计这门课程所应掌握的最基本的一项技能。学生必须对这些分配方法熟练运用,并能合理地加以选择。上述成本会计的特点和属性,决定了在开展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专业的理论知识与方法,更要根据教学的难点分析优化教学体系,制定完善的教学方案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

二、高职成本会计教学的现实困境

1、教学体系结构滞后。在高职院校的成本会计教学中,存在教师不善于依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制定完善的教学体系结构。首先,教师没有就成本会计的理论进行概念基础的框架设计,学生对于基础性的概念掌握不牢,难以提升其工作质量;其次,成本核算的环节多,计算与分配方法更多,这些方法在计算原理上又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在成本核算中许多学生难以准确区分。教师若不能对其完善则难以提升会计核算知识的优化,难以增强教学效果;最后,教师不能结合各企业实际情况,分析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来设置教学体系结构。因此难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无法创新教学体系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成本核算的流程。

2、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手段相对落后。成本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在义务教育学习阶段和高中学习阶段都没有接触过成本会计的相关知识和内容,对本专业相关知识缺乏一定的认知能力。而现阶段教师依然处于以采用自然媒体为主的阶段。教师用粉笔在黑板上推到公式、绘制表格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手段相对落后,导致学生难以积极参与,失去学习的兴趣。此外,部分教师还使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教材的重点难点讲解,然后通过大量的练习以提升技能。这类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法,忽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自主探究和创新的能力。不利于学生掌握产品成本的形成以及计算的全过程,影响学生在今后的实践工作中自己职业技能的提高。

3、教材中的公式繁多且难以理解。传统的成本会计教材中注重的是会计人员的计算能力的培养。公式繁多,教学内容较为抽象,难以理解。而成本会计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对核算全部的生产费用和成本产生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具有分配、汇总、归集等成本会计的目的。这就直接导致了成本会计教学会设计较为广泛的内容,涉及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和工作实践经验。在而高职院校成本会计的课程学习的学生一般不具备相应的工作实践经验、经历,这样就难以理解成本会计教学的内容,常常出现老师费力讲解,学生仍旧不能理解的情况,教学的实效性低。

4、知识点分割严重,整体性不强。高职成本会计的课程一般是按照成本核算的流程来安排教学的内容。教师往往以章节为单位来进行知识传授,一个核算环节对应着一个独立的章节。这样各个章节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容易被忽略,造成了学生在学习某一个章节时只注重单个章节的知识的学习,忽略了与其他章节的联系。这种知识分割的教学模式,整体性不强。所以当面对一个完整的成本核算时,理不清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不知道如何处理成本数据的核算,无从下手。

5、理论教学与账务实际相脱离。成本会计教学中,实践环节薄弱,学生的动手能力差。高职成本会计教学培养的是具有应用实战能力的学生全体。需要培养学生能全面而系统地应用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去解决实际的问题的实操能力。而目前,高职成本会计在教学实践中缺乏实践教学的经验。部分院校的课程未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学习环境,学生不能进行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学生对成本会计知识的掌握只是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无法真正掌握成本会计的课程内容。

三、成本会计教学方法的优化路径与对策

1、制定完善的教学结构体系。成本会计专业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全面分析本专业的知识点,在保证知识结构完整性的前提下,完善相关教学内容的体系结构。完善的教学结构体系一般包含理论知识与核算程序知识,教学技能与实践分析与总结,以及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引导学生完成成本报表的编制与财务核算等方面的技能。其中,理论知识与核算程序知识属于第一层教学结构,在这一教学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内容;教学技能与实践的分析与总结属于第二层结构,教师应将其设置为重点授课项目;报表编制和财务核算属于第三层次的教学内容,这一阶段应加强学生的课内外实践,重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

2、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创新教学方法。随着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一些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已不再适用于今天的课堂。教师应从学生的需求和学习兴趣出发,以新时期对会计职业人才的要求出发,制定相应的成本会计教学模式,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参入到教学中来,让学生能够融入到成本会计教学的课堂中来。教师可通过案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和拓宽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新思维。让学生通过分析、解答不同的案例问题,记住不同公式及其运用的场合,不断提升自己的计算能力;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法,在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中抛出一个个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如在学习“品种法”核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先观看一段关于产品生产流水线的视频,让学生了解产品生产的基本流程、设备、工序等。在视频中可以假设生产商的人数、产品的规格品种以及在不同品种下如何进行成本的计算。教师引出这些问题,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边观察边思考,针对不同的产品成本展开计算。提出如果只使用单一的方法会怎么样?让学生积极思考,推导出结论,然后引出“品种法”计算不同规格产品的生产成本。

3、具体化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针对成本会计教学内容复杂抽象的问题,采用具体化教学内容、严格设计教学案例和习题的办法来解决。教师在讲授相关公式、案例时,应结合专业理论知识,将教学内容具体、形象地表达出来,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变革,成本会计教学的内容也应随之更新。教师可以通过课外资料引进和补充学生的学习内容。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根据专业的教学要求,制定多元化的教学方案,引入前沿的成本理念和教学方式,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教师还应设置校内模拟实习机制,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利用基础知识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重视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学生学习的质量。

4、采用图示教学法连接各章节知识点形成整体。成本核算的各个环节包含着多种计算方法。大量记忆计算公式对于学生来说是极大的挑战。教师应重视图示教学的方法,通过简要的符号、多样的图形以及精炼的文字进行板书或者做成电子课件来实施教学。采用图示教学法的优势在于:能通过教师的语言讲解与图文演示相结合的方法,生动、具体的将的理论知识形象化、具体化、简单化和系统化。教师将动态的图示与T型账户相结合,可清晰地向学生展示出分配方法的数据处理过程和相关会计业务处理过程。这有助学生能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成本核算的要点,提高学习的兴趣。

5、完善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成本会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实践环节的教学设计和授课环节,做到贴近生活便于理解。通过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等方式,增强学生对成本会计基础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实操技能,为将来进入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我国经济的日益繁荣促进了成本会计的进一步发展。传统的成本会计教学在实践教学中不再适应新时代社会的发展。在了解当下高职成本会计教学不足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深层次的变革。这不仅有利于高职成本会计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和提升,而且有利于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满足新时期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兰霞.PBL教学模式在成本会计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创业月刊,2014(12)

[2]陈梦洋.成本会计教学的体系结构创新及策略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8)

[3]曹婷.成本会计教学改革创新的路径选择[J].商业会计,2014(6)

[4]张颖.高职成本会计教学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10)

作者:石龙 单位: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