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学管理有效性分析

时间:2022-09-05 09:45:35

中小学教学管理有效性分析

【摘要】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础组成部分,通过有效的教学管理有利于提升教学效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由于中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模式、自制力以及自我管理意识等都比较薄弱,特别是中学生处于敏感的青春期,所以在教学管理中也存在一定的难度,还需要教师能够转变教学理念,完善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等,提升教学管理的有效性。本文主要对中小学教学管理的特点以及有效性等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小学;教学管理;有效性

中小学教学管理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以及学校的纪律维护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教学的改革以及学情的变化,教学管理也必须要能够跟上时展的步伐,做到与时俱进。新形势下,中小学教学管理仍然是学校管理中的重点问题,所以还需要根据当前的教学情况,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为学生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中小学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内容

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同时也是一门管理艺术,具有内在的规律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传统的教学管理无法满足教学的要求,所以教师必须要针对当前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特点,改善教学管理理念和模式,使教学管理工作能够与时俱进。教学管理的对象具有多元化特点,包括人的管理、事的管理、物的管理以及非物的管理等,而且所有的管理都必须是有组织的。教学管理的目标是为了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升教学效率,更进一步来说就是有效的维护课堂秩序,保证教学的有效性。但是在传统的课堂管理中,人们总是错误的认为,教学管理就是要加强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纪律性约束,但是在实际的实施中,教学管理的意义需要更深刻。是通过对学生的引导和鼓励,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做出正确的教学行为和活动,并不单纯的指的纪律方面。

二、中小学教学管理的特点

1.学生的特点。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好奇心强,好动,自制力弱,同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特别是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最容易出现叛逆的情绪,也是教学管理中难度最大的时期。而学生要想能够实现有效的学习,必须要配合教师的教学,并集中注意力。这也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能够审时度势,在管理上做到张弛有度,比如在上课前可以先用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开场或者情境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同时针对学生们的自制力和好动问题,还需要加强课堂的规范化管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中。2.师生关系的特点。中小学生由于思想意识还不够成熟,所以向师性还比较强,觉得教师的话都是对的。因此在这个阶段中,教师还需要能够以身作则,起到一定的表率作用。中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观念发展最快,也是影响最大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教师不仅要像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学生品德的塑造。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人格会对学生的品格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还需要在言谈举止、语言习惯、思想品德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加强自律性,进而为学生做好表率作用。具体来说,也就是当前的中小学师生关系不仅要保证课上、课下沟通的顺畅性,同时还需要能够以身作则,做好榜样作用。

三、中小学教学管理的有效性提升的途径

1.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师生关系对课堂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喜欢一个教师,很自然的会喜欢他所教授的课程,并努力学好这门课程。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还需要注重对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构建,使学生真正做到亲其师,信其道。同时良好的人际关系本身就是教师与学生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学的过程本身就是在师生和生生交往的背景下实现的。课堂中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以及教师和学生教和学的积极性。同时良好课堂人际关系还有利于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通过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和谐的课堂人际关系建立能够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缓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同时紧张的课堂关系则会使学生长期生活在压抑的情绪中,对人格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长此以往使学生产生人格障碍。所以要想提升教学管理的有效性,还需要注重对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2.为学生提供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课堂教学管理中,教学规范是最基本的管理准则,也是保证课堂教学秩序的基础,能够指导和调整学生的行为,从而使课堂教学管理中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良好的课堂教学准则可以使学生明确课堂教学的意义以及教学价值,进而懂得课堂上可以做的行为和不可以做的行为,加强课堂管理的规范化。同时教学规则的制定和实施需要在学期的初级进行,使学生从开始就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此外,除了对规则需要遵守的条款进行制定外,还需要对违反规则需要付出的代价进行明确。规则建立后,教师必须要严格的落实,监督学生对规则的遵守情况,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治,做到防微杜渐,防止微小的不良行为演变成大问题。此外,教师必须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进而树立威信。通过对课堂环境的有效维护,可以使教学管理更加规范,有利于学生健康思想观念以及健全人格的培养,使学生更加独立,提升学生的自制力,树立自信。同时也有利于学生道德准则等方面的内化,使学生将内部的需求以及外部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相结合。而良好的教学氛围也更有利于抚平学生的情绪,为学生提供安全感,降低学生的焦虑,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3.顺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思想。当前的教学管理方式对教学管理工作效率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还需要进行积极的改进,使教师和学生间建立起一种和谐的关系,进而使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管理工作中。由于中小学生正处于教学的基础阶段,所以在教学管理中也需要顺应基础教学课程管理。首先实行参与化的教学管理。教学管理并不是教师的单方面工作,而是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和管理,所以教师在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必须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并能够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鼓励学生针对教师的管理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教师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建议对管理的方式、细节等做出相应的调整,保证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其次,还需要在管理中严格落实奖惩制度,如果学生违反规则必须要给予一定的处罚,同时对于管理上表现良好的学生需要给予积极的表扬和鼓励,保证管理工作的公平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4.培养学生善于自主管理的习惯。管理的对象为人或事,常规的课堂管理中一般认为管理者为教师,而被管理者为学生,但是通过多年的教学管理可见,这种管理方式并不是最佳的,所以在教学管理中还需要尝试换一个角度,尝试让学生学会自主管理。而学生的自主管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中涉及到主客观方面的很多因素,所以学生的自主管理难以有效的落实。那么学生的自主管理究竟应该如何落实,还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探索。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生自主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秩序,进而帮助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良好班风以及学风的构建,从而使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班级管理活动中,通过这种良性的引导方式,防止课堂秩序的混乱,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自律性,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学生自主管理的具体方式可以参照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可以采用分组管理的方式,一个学习小组的成员轮流担任管理监督人,进而使小组成员可以互相学习,同时在正人先正己的理念下,使得每个人都成为管理者,进而实现自主管理;其次,学生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真正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人翁作用,进而使学生具有归属感,这种良好的班风和学风一旦养成,学生的自制力也会大大的提升。5.设计科学的课堂评价体系。中小学教学管理除了要加强对制度的建设外,还需要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通过制度体系和评价体系的互补,保证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管理评价中涉及到管理目标、方法、组织等多方面的内容,能够为课堂教学提供系统化、实效性的规范和导向作用。对师生双方都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可以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同时也能够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规范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教学管理效率。

综上所述,中小学教学管理不仅是对学生行为和纪律的规范,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学习习惯的重要方式,更是学校营造良好校风和学风的重要手段。所以在中小学教学管理中,教师还需要能够正确认识教学管理的重要作用,并转变教学理念,改善管理方式,提升教学管理效率,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和谐、健康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王晓云.浅析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督导的有效性[J].新课程(上),2017(10):3

[2]郭霞.小学教学管理中的问题与策略探究[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7(09):76

[3]邓琳.实践哲学视域下的黑龙江省中小学教学管理的有效性研究[J].科技展望,2016,26(06):324-325

[4]李龙.如何发挥中小学教学管理的有效性[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5(12):84

[5]刘丽军.开放理念下中小学课堂教学管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6]高颖.提升中小学教学管理有效性探讨[J].都市家教月刊,2016(11)

[7]武金泉.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有效性研究[J].魅力中国,2017(52)

[8]张智学.新时期中小学教学管理特征及方法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6(12)

作者:董仁环 单位: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