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师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探索

时间:2022-11-26 10:52:37

高职教师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探索

摘要:发展性教师教学评价是新时期适应高职教育和教师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评价。文章结合高职教育特征,分析了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基本内涵,并提出了评价体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认为,应从共性评价、个性评价和职教特色评价这“三个维度“来确定评价内容,依据教师的成长发展规律来确定评价标准。参与评价的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和企业领导等六个方面。可以从教师的主体权益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高职教师;评价体系;发展性教学评价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高质量的教学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也是学生成人成才的重要保障。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存在一些弊端,如过于强调教学评价工具的理性价值,评价内容和标准缺乏高职教育特色,评价主体结构单一,评价结果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教学评价的激励和发展功能没有充分发挥等[1]130。《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提出: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和督导评估制度,提升职业院校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能力。可见,提升高职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构建科学完善的高职教师教学评价体系,不仅是教师发展与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政策层面的要求。对高职教师进行教学评价,需遵循高等教育的魂,坚守高职教育的骨,以人本理论为指导,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目标,构建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以此适应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现实需要,提高教学工作水平,促进教师个人能力发展,最终达到教师和学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目的[2]125。

一、高职教师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基本内涵及其评价体系的设计原则

(一)高职教师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基本内涵。科学的教师教学评价要让教师能发挥其主体作用,让教师既有内部动力,又有外部动力[3]44。发展性教学评价是以教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教师个体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依据职业教育的目标和客观标准,利用科学可行的评价技术手段,对高职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做出价值判断,并以此作为提升高职教师教学质量和激励教师发展的一种教学综合评价。这种教学评价可以有效激励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将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和人生发展指导作用于学生,最终达到“师生共同发展“的最高境界。发展性教学评价可以兼顾教师当前工作表现和专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在评价方向上不仅要关注过去和现在,更要着眼于未来。其评价过程需要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整个过程在一种相对宽松的环境中进行,可以使教师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得到充分释放[4]63-67。发展性教学评价不是传统日常教学管理中可以敷衍了事的任务,而是将教师评价视作一个自主持续改进的系统过程。其目的是着眼于未来,促进教师个体的长远发展[5]16-22。发展性教学评价既注重外部导向的监督指导作用,也重视教师内生动力的激发;其功能定位不仅是诊断基础上的反思和改进,更是激励教师自我发展和自主发展的过程;其评价方法注重多元、多渠道收集采纳各利益相关方的信息,鼓励各利益相关方进行双向或多向评价。(二)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的设计原则。1.遵循高职教育的功能定位。高职教育是为社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等教育类型,具有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双重属性。这就决定了高职教育不同于以“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线的普通高等教育,是以“能力型“人才培养为主线的教育,注重技能应用,其专业、课程、教学要突出职业性和实践性。2.符合高职教育教学活动的特殊性。高职教学评价须考虑高职教学活动的特殊性:(1)教学对象的复杂性。职业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形象思维较强,具备丰富的感情和个性特征,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2)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创造性。高职教育侧重于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学生在校期间所习得的是能直接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知识和技能。高职教师必须根据社会不断变化的需求来培养学生。(3)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和教学时空的广延性。高职教育在课堂教学、实验室教学、实习车间、社会实践基地等不同的教学场所开展教学,需要使用不同的教学材料、教学器具、教学设备和教学方法。3.遵循专业设置的动态性和课程设计的实践性。高职的专业设置必须紧密围绕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建立相应的动态调整机制,专业设置不是一成不变的。课程开发与实施具有实践性,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社会实践课、学生实训实习、毕业设计均是为了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的锻炼。4.适应教学目标的可变性和教学内容的综合性高职教育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其教学内容具有综合性。社会科技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变化发展,高职的教学目标也应随之不断变化与发展。因此,高职教育的课程内容更新比本科教育节奏快,高职教育的教学评价具有可变性。

二、高职教师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学评价多数借鉴本科院校的做法,因此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过于共性化。职业教育作为一种高等教育类型,其教学评价理应具有自身的特色。评价指标体系是指需要对教师教学进行考核评价的指标体系。发展性教学评价应从人的全面发展出发,以人本主义理论为指导,从教师的共性、个性、职教特色这三个维度,全面综合地制定评价指标体系。1.共性评价指标共性评价是对教师从业的必备基本素质与能力的考核评价,从教基本素质与能力是教师的必备品质。在共性评价下设立思想道德与职业道德素质、业务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4个二级指标,再在二级指标下分别设立相应的三级指标(参见表1),由此,可以依据各指标的内容描述,对教师的基本素质与能力进行相应的评价。2.个性评价指标个性评价是一种个性和创造性的微观测评。多元智力理论指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与长处,好教师的标准绝不仅在于基本素质和能力的满足,还在于自身独特的风格和个人魅力。个性评价是对教师个性特征、执教风格的一种考核评价。其评价指标下设教学风格、人格魅力、自我发展3个二级指标。教学风格下设清晰理智、情感饱满、亲切自然、幽默生动、技巧运用5个三级指标。人格魅力下设热爱教学、仁爱学生、师表风范3个三级指标。自我发展下设更新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方法、明确发展规划3个三级指标。另外,还设立了不同指标的内容描述,据此可以对教师个性特征进行评价(参见表2)。3.职教特色评价指标职教特色评价是指从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出发,依据高职教学活动的特殊性,来制定实验教学、实习实训、社会服务和职教研究4个二级指标;再分别从实验教学过程、实习实训类型、社会服务类型和职教研究类型制定相应的三级指标(参见表3)。(二)评价标准的确定。评价标准是评价教学效果要达到的程度,用各个评价指标在评价体系中所占的权重系数来衡量。确定权重系数的方法很多,大多采用历史数据参考法和标杆基准法,即根据历史数据并参考其他院校的权重设置,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评价体系中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从教师梯队的纵向角度考虑,应当将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列入评价标准,教师从入职开始,大致经历缺乏自我认同的新教师—有岗位归属感的合格教师—有自我价值实现感的成熟教师三个阶段。各个成长阶段具有对应的发展状况和心理状态,教学评价不能以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因此,从新教师到成熟教师的教学评价内容的权重,应按照共性评价—个性评价—特色评价的内容比重逐次递进、梯次增加,评价标准也应根据教师发展的阶段特征有所侧重。(三)评价主体的确定。评价主体是教学评价活动的主导者和主要参与方,是参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评价过程的主体。高职教师的工作涉及范围广,除专业教学、实践教学外,还参与社会服务、校企合作、挂职锻炼、科技成果转化等,所以,仅以学校为范围界定教学评价主体,不能全面评价教师的工作表现。鉴于此,可以将高职教师的教学评价主体分为学生、督导、教学管理者、同行教师、教师自身、企业领导六大群体。然后,从专业角度、职业角度、个人感知角度,按这六类对高职教师进行全面全方位的科学评价。这样的评价更科学全面。学生是教师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和主要受益者,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的评价最直观、最具代表性。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侧重于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学生感知。教学管理人员是学校教学事业规范有序进行的管理者,是教学要求、教学计划的制定者,侧重于对教师教学流程、课堂管理、专业和课程建设方面的评价与考核。督导专家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水平、课堂管理能力等方面有绝对的发言权,侧重于对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评价与考核。同行教师作为奋斗在教学一线的战友,通过同行观摩交流、教学评价,发现不足、共同进步。高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由他们直接参与教学评价内容的制定和评价过程的实施是最为科学和合理的。教师对教学进行自我评价、教学反思,是教学评价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企业领导是教师在企业、社会挂职锻炼的相关表现的见证者,他们可以从企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实践方面对教师进行综合性评价。(四)保障措施的实施。1.保障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1)要强调教师自我评价有利于营造教师成长的职业环境,应增加教师自我评价的权重,要将教师从评价主体的边缘地位向主体地位转变。(2)要保障教师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申诉权,让教师熟知教学评价的标准和程序,鼓励教师参与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实施、修订和评价结果的反馈过程;要建立信息反馈交流平台,让教师全面了解自身的教学优势和存在的不足,并针对性地改进。(3)学校还应设立教学质量监控部门,搭建质疑和申诉平台,让对评价结果存有异议的教师可以进行申诉。2.设立动态调整机制,改进教学评价的方式和方法。一方面,应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开展发展性过程评价,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实习实训过程进行不断反思、总结、改进和优化,以实现教学质量和教学评价相统一;另一方面,应开展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对教学评价内容中可量化的内容进行量化、不可量化的内容进行定性分析,将视角转入到量化评价难以关注到的地方,多从细节、具体原因出发,为教师提供改进教学的针对性建议。

三、结语

在新形势下,高职教育正面临着教育教学改革的多种挑战。教师教学评价体系是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质量管理不可或缺的部分。教师教学评价关系到教师内部动力的激发,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关系到学校的长远发展[3]44。高职院校应适时调整教师教学评价策略,促进教师和学生全面发展,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本研究以人本理论为指导,对高职教师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初步探索,有待在实践基础上作进一步的完善。

参考文献:

[1]魏丽青.基于发展性评价视角的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

[2]陈利民,燕珍,杜金涛,等.基于发展性评价的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构建[J].教育探索,2019(9).

[3]刘丽娜,杜艳秋,罗玉萍.大学教师教学评价:发展逻辑、体系构成及多元协同[J].江苏高教,2018(1).

[4]雷虎,任佳,尹树华,等.新建本科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评价体系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5(4).

[5]王松丽.基于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评价体系构建[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7(4).

作者:花蓉 顾菲 王斌 单位: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