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探究

时间:2022-02-11 09:24:38

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探究

摘要: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高中地理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已经不再是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所以,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教师应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本文将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提出一些具体建议。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地理核心素养是一种综合性的地理知识能力,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关键和前提是深入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其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地理实践等几个方面的内容。从实际情况来看,在应试教育升学压力较大的背景下,核心素养的培养情况并不理想。为了有效地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从而提升高中地理的教学质量。

一、创设教学情境,构建人地观念素养

人地观念是地理核心素养的核心,其基本理念就是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完善的人地观念需要符合以下几个要求:第一,要清楚地意识到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第二,要清楚地认识到人类活动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从而形成保护自然的意识;第三,要能够准确把握自然规律,清楚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怎样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1]。由此可见,人地观念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较高的要求,由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一个十分庞大的课题,如果直接向学生讲解人地观念的基本内容,不但会使教学过程变得复杂,而且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和直观。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从而引导学生构建人地观念。例如,在教学《自然界的水循环》这一节内容时,为了向学生渗透人地观念,使学生意识到合理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性,笔者首先用多媒体创设了教学情境。笔者在多媒体中展示了《一滴水的旅行记》(节选)这一视频,用讲故事的方式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笔者以人地观念为切入点进行教学,笔者对学生说:“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的水资源非常紧张,那大家知道自然界中的水是如何循环运动的吗?”这时,学生的学习热情已经被故事调动起来了,于是笔者十分顺利地完成了对这节课的讲解。接着,笔者对学生说:“今天我们学习了自然界中的水循环,而在水循环的过程中,人类的很多活动都会对水资源产生重要影响,所以我们要积极保护水资源,否则迟早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最终,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所涉及的人地观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可见,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人地观念。

二、结合教学实例,培养综合思维素养

综合性是地理学科的一个重要特征,自然与社会,气候、土壤与城市、人口等各种地理要素都是紧密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就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案例,有效地掌握不同区域要素的组合方式。而完善的综合思维,主要有这些要求:第一,能够清楚地意识到地理学科是综合性的,各种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第二,能够从多个角度分析出地理事物的发展和演化规律[2]。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实例,引导学生从人文和自然两个角度,围绕经济、气候、地形等方面的因素对教学实例中涉及的地理现象进行分析,从而使学生对地理现象有更加全面的认识。例如,《荒漠化的防治》这一节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以中国的西北地区为例讲解了荒漠化的成因。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笔者在教学时结合了西北荒漠化的教学实例,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对西北荒漠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笔者对学生说:“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是较为复杂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自然因素的影响,有哪位同学能简单分析一下西北地区基本的区位条件呢?”思考了一会儿,一个学生站起来说:“从气候来看,西北地区的气候干旱少雨,地表水贫乏,流水作用微弱,但大风日数多而且集中,风力作用显著,所以形成了戈壁和沙漠。从西北的地质条件看,西北地区的土壤以沙质沉积物为主,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这种自然条件促进了西北荒漠化的产生。”笔者说:“分析得十分正确,但荒漠化的成因不仅仅是自然因素造成的,它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也是分不开的,哪位同学可以分析一下有哪些人类活动加剧了西北地区的荒漠化程度?”另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近些年来,西北地区人口的快速增加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随之而来的就是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如过度樵采、过度放牧以及过度开垦都加剧了西北地区荒漠化的程度。”笔者说:“很好,对于荒漠化的形成原因一定要进行综合分析,对于其他地理现象的分析也是一样。”最终,笔者以西北荒漠化为教学实例,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思维。

三、开展课外活动,提升地理实践素养

地理实践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新课标已经明确地要求:地理教学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通过课堂知识的教学来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学生通过地理实践,还可以有效地巩固和拓展课堂所学知识,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简单来说,地理实践素养主要包括以下要求:第一,能够准确描述某一地区的地理环境;第二,对自然灾害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并且能够在自然灾害中有效地保护自己;第三,能够通过调查研究来分析和解释地理现象[3]。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素养。例如,在教学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这一节内容后,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到合理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性,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这样一次课外实践活动:了解一下本地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的主要来源,调查一下学校周围的工厂、居民区等区域的用水习惯,分析这些用水习惯有哪些会破坏水资源,并就调查的结果写一份调查报告和一份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建议报告。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地理实践素养,从而使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得到了有效发展。

总之,要想使学生具备更加全面的地理学科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地理核心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渗透。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良豪,张理臻.高中地理“人地协调观”的内涵及培养策略[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7,33(04):21-23.

[2]郑志华.地理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华夏教师,2018(14):83-84.

[3]张保江.高中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与培养策略[J].学周刊,2018(15):65-66.

作者:苏丽清 单位: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