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税调整企业如何进行筹划

时间:2022-08-28 04:11:00

出口退税调整企业如何进行筹划

6月18日,财政部等五部委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财税[2007]90号,以下简称通知),自2007年7月1日起,对现行出口商品退税率进行调整,取消55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商品的出口退税,下调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商品的出口退税率,10项出口商品由退税改为免税,除船舶及对外承包工程的出口企业在7月20日以前已备案的,仍按原退税率执行以外,所有调整退税率的出口商品不在执行3个月的“过渡期”退税,一律按新退税率执行。这是继去年9月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以来,影响涉及面较大的又一次变化。出口退税率调整没有“过渡期”的缓解,出口企业应如何规避不利的影响,最大限度的提高赢利能力,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应当讲,走好短期应对与长期筹划这两步棋十分关键。

短期应对是企业第一选择此次出口退税率调整与以往不同,除船舶与对外承包工程的出口企业以外,无论出口合同在税务机关备不备案,均不在享受3个月内按调整前退税率申报退税的规定,而是提前对外公布此次调整的内容,自2007年7月1日执行新的退税率。所以,出口企业在短短的几天内,应当做到以下几点,才能规避面对的利益风险。

一是及时调整原出口计划。出口企业在7月1日前,要加快商品的生产与出口进度,改变原合同与订单的计划,争取赶在退税率调整前全部出口,把损失减小到最低点。其次,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减少流转环节、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产品的质量,以消化产品成本上升带来的损失,集中力量,渡过难关。

二是及时加快单证回收速度。出口商品要尽快办理通关手续,在确认出口电子信息后,及时收齐所需退税的单证。在条件允许时,短期内完全有必要设立临时的内部单证回收督导机构,对出口数额较大且出口退税率调低或取消的商品,要指定专人重点管理,做到应收尽收。

三是及时申报出口退税。按照出口商品3个月内申报退税的有关规定,对短期内突击出口的商品要及时进行申报,避免漏报、少报、误报或者逾期申报的发生。如果是船舶或有对外承包工程资质的出口企业,在2007年7月1日之前已经签订了涉及取消出口退税的出口合同的,还应当注意在7月20日之前,携带相关文件,到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进行备案,并按原退税率申报退税。

四是出口退税不算小账算大账。在短期内,当来不及将原订单的商品在7月1日前全部报关出口时,出口企业应果断抉择舍小求大,不能把精力与时间逗留在一寸得失,赢利的眼光应当放得长远,全力搞好出口商品的结构调整与经营筹划。同时,尽快与国内、外客商协调和沟通,在进货与出口的长期合作上寻求对方的理解和认可,适度降低购进原料和提升外销价格或改变合同要求,以此减少成本及利润损失。

长远筹划需纳入经营方略从此次出口退税率调整可以看出,政策的变化是在我国外贸顺差增长过快,贸易摩擦不断加剧,环境治理急需优化的背景下出台的,国家的政策态度十分明朗。短期内,这对外贸出口的影响是不利的,但立足长远分析,它对改变企业经济增长方式,改善国内环境设施,提升产业结构意义重大。企业应当顺应变化潮流,抛弃原有经营模式,踏足寻求新的利润点。

当务之急是要做好退税率调整前后的测算分析,相对取消或降低出口退税率的企业,在充分考虑政策调整和外贸出口增减等因素的基础上,应自下而上地综合分析出口退税的增减实际,测算利润的赢利空间,掌握谋求发展的第一手资料。只有这样才是正确选择经营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应对退税率变化的可行之道。

二是加强内购外销的管理,逐步转移退税负担成本。退税率下调后,出口企业的征退税率之差将会拉大,导致生产成本明显增加,出口商品的价格战更加激烈,国际竞争的优势会逐步减弱。对此,出口企业需要调整其出口产品报价,也需要与国内购货商、进口外商进行沟通,为减少出口退税率降低造成的损失,可以考虑将以往从国外采购的原材料,改为在国内采购的办法,控制原材料的成本;在与国内外原材料供应商交易时,尽量压低采购价格,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积极开展电子商务,采取网上看样、报价、洽谈、签约,大力开拓网上市场,进行网上交易,以降低交易成本。努力实现税款转嫁与转移,在整体成本增加,自身适度负担的前提下,有计划实现转嫁前移。

三是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商品技术含量。出口退税率下调对出口企业来说是一次挑战,要转变原有思路,缩减低附加值、高耗能商品的生产,转而开始研发和生产高附加值商品。不断加强国际市场调研,增强前瞻性,分析出口的形势和环境,制定出口规划,从低价竞争转向产品差异化竞争。例如,下调退税率的服装行业,在功能设计、外观造型、包装等方面有所创新,同时要以发展品牌为目标,培育自己的品牌,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声誉,从而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所以,这些都是尽可能减少退税率下调给企业带来影响的上上之策。

四是改变贸易方式,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出口退税率下调将直接影响出口企业利润,但不同企业所受影响大小程度不一样:出口收入占主营收入比重越大,且毛利率越低的企业,所受影响就越大。那么,通过延伸贸易链条,采取多种贸易方式同在的诸多措施不失为一项良好的应对策略。其一以香港市场为依托,逐步向中东、东南亚、欧美市场延伸,克服出口地区过分集中和过分依赖中间商的被动局面;其二开展直接贸易,立足本企业商品,直接同外商签订合同、报关出口;其三开展委托加工贸易,根据客户需求,将公司初加工产品向深加工成品出口,增加出口商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其四开展来料加工贸易,压缩资金的周转,靠出口商品的数量与免税来赢得利润。例如,纺织行业可以衡量国内、外棉花的价格,在国内价格高于国外价格的情况下,以来料加工方式运作,以求降低出口成本。

总之,此次出口退税率调整意味着国家对外贸出口增长过快、顺差过大加大了调控力度。同时,又进一步优化了产业结构,抑制了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对此,企业应该加快出口商品的结构调整,改变经营模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推进自主品牌建设,采取不同的投资方向和经营策略,化解退税率调整所带来的风险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