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基尼系数到收入差距

时间:2022-03-21 12:35:00

论基尼系数到收入差距

摘要:本文通过对财富分配、生活方式和价格水平、货币边际效用递减、评价生活质量标准以及指标构造缺陷等方面的分析,揭示了基尼系数作为公平性指标的局限性。本文认为,公平是公众认为合理的、愿意接受的规范和准则,其结果是公众的满意和社会的和谐。根据这一观点,我们可以用收入满足度来反映公众的满意程度,从而建立能反映社会公平与和谐程度的指标———收入满足度差距指标,并用德国的经验数据加以验证。

关键词:公平;公平性指标;基尼系数;收入满足度;收入满足度差距

在经济学领域中,人们一直把基尼系数作为收入分配公平性的指标来运用。但经济发展到今天,可分配的财富已不仅仅是货币,也不仅仅是物质财富。在财富内容多样化的条件下,如果仍然用基尼系数作为分配公平性指标,则不免有失偏颇。公平是公众认为合理的、愿意接受的规范与准则,公平的结果是公众满意和社会的和谐。因此,能否作为公平性指标,其实质就是指标能否测定公众满意的程度和社会和谐的程度。本文试图建立能反映公众满意程度与社会和谐程度的公平性指标论文。

一、基尼系数作为公平性指标的缺陷分析

(一)基尼系数不能全面反映国民收入分配和社会整体福利分配的差距

基尼系数是按照居民货币收入多少累计计算的百分比,计算的结果是货币收入差距,反映货币收入差距的程度。国民收入分配和社会整体福利分配是整个社会财富的分配,除了货币收入分配以外,社会财富分配还有许多非货币收入的分配。例如,福利分配、公共产品分配、资本分配、政策分配等,这些非货币收入因素直接影响着人们拥有的实际财富数量。可见,基尼系数反映的货币收入差距仅仅是国民收入分配和社会整体福利分配差距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二)基尼系数不能准确反映居民实际生活水平的差距

基尼系数可以反映货币收入差距,但货币收入差距不能体现居民实际的经济生活水平差距。当国民收入分配和社会整体福利分配(财富分配)一定时,实际经济生活水平差距还与生活方式和物价水平有关。如果一个国家各地区以及各地区城乡之间的生活方式和物价水平完全一致,那么,基尼系数所反映的收入差距与实际生活水平的差距就相一致。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生活方式和物价水平通常是有差异的。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物价水平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实际生活水平,不考虑生活方式和物价水平等因素的基尼系数,要反映真实的生活水平差异是困难的。

(三)基尼系数的有效性会随货币边际效用的递减而下降

随着货币收入量的绝对增长,货币边际效用递减,基尼系数的有效性下降。货币收入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生活的差别,尤其在经济发展水平低,财富形式仅为货币时,货币收入的差距几乎就决定了人们的经济生活差距。但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货币收入绝对量的增加,货币的边际效用递减,货币收入的增量对经济生活水平的决定作用减弱,反映货币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的有效性也会随着货币收入量的增加而下降。

(四)基尼系数不能反映居民生活质量的差距随着经济发展程度的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也更加富裕。物质生活富裕是为了幸福和快乐,但物质生活富裕并不等于幸福和快乐。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评价并不是完全取决于经济因素,还包括其它非经济因素,如精神上的满足、心理上的需要、个性化的发展等。

人们追求幸福与快乐,这才是生活质量的标准,而幸福与快乐并不一定与货币收入量相联系。所以,生活质量差距,或者说幸福与快乐差距,不是由单一的货币收入差距所决定的。

(五)基尼系数构造本身的缺陷基尼系数构造的局限性主要是基尼系数所对应的洛伦兹曲线的非惟一性,即不同的洛伦兹曲线可能有着相同的基尼系数(见图1)。

ba线b线a图1洛伦兹曲线

图1中有两条不同的洛伦兹曲线a和b,对应着相同的基尼系数。如果利用基尼系数比较两种分配结构的差异程度,得出的结论是两种分配结构的收入差异程度相同。但仔细分析,可以发现,线a与线b对应的分配结构是不同的,线a对应的低收入群体相对贫困程度要大于线b对应的低收入群体。如果仅依据基尼系数所反映的结果,两种收入分配结构相同,因而就不能发现其中的差异,政策制定者也就无法依据基尼系数作出最合理的决策。[1]

综合上述因素,一国财富分配差距、生活方式和价格水平的差距、货币边际效用递减和评价生活质量标准的不同,以及基尼系数的构造本身的缺陷,都可能降低货币收入差距的有效性。

二、构建反映社会公平与和谐程度的指标———收入满足度差距

在经济社会里,人们追求货币,并用于换取物质财富。在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的时期,物质财富的增加有效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富裕让人感到幸福和快乐,因此,财富是提高幸福程度的手段。物质财富成为人类一切活动的目的,追求财富增长最大化,从而使追求货币收入最大化成为经济人的行为准则。当货币收入是一切活动的目的时,规范和衡量社会财富分配的尺度与标准自然是货币数量,社会公平与否也主要表现为货币分配公平与否,货币收入差距的指标———基尼系数,也就成为分配公平与否的重要指标。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和个人的财富都在增加,当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财富初期带来的幸福效应下降,财富与幸福之间没有必然的正相关关系。在基本的物质生活满足后,人们往往会引发其他方面的需求,如文化教育、社会保障、自然环境、诚信、公平、廉洁等物质与非物质的需求,这些需求与对财富的需求一起共同构成影响生活满意或幸福的因素。当人们对满意与幸福评价的因素由财富的唯一性转化为多元性时,再用货币收入数量作为规范和衡量分配的计量单位,用货币收入差距作为分配公平性指标就太狭窄了,因而必须构建新的公平性指标。

(一)从萨缪尔森幸福公式到收入满足度由于对生活满意或幸福的评价因素包含了物质与非物质因素,评价指标一定是一个包含多种因素的复合指标。在这个复合指标中,既有客观的物质因素,也有主观的心理因素。能否建立带有主观性因素的指标呢?2002年,经济学诺贝尔奖颁给了行为经济学家卡尼曼,其核心思想是:人的经济行为不仅受人的理性因素影响,而且受心理因素影响。这种观点得到经济学界认同。这标志着当今经济学主流由理性人研究转为行为人研究的变化趋势,以及社会价值观念由以物为本的财富观转为以人为本的幸福观的变化趋势。[2]这就为主观性指标的存在和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著名的萨缪尔森幸福公式:幸福=效用/欲望。在这个公式中,幸福与效用成正比,与欲望成反比。当欲望既定时,效用越大,越幸福;当效用既定时,欲望越大,越不幸福。虽然公式涉及的所有变量都是用于主观判断的概念,既不能量化又不能计量,但它揭示了与幸福相关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相互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思路。

依据萨缪尔森的幸福公式,笔者建立了收入满足度的测算公式:收入满足度=实际收入/希望收入。用收入满足度测定国民幸福实现程度,其详细建立过程可参见笔者2004年11月发表在《管理世界》上的论文《上海居民收入满足度测试与分析》。[3]显然,收入满足度指标使萨缪尔森的幸福公式(幸福=效用/欲望)数量化,采用可以计量的实际收入替代了不可计量的效用,并用可以计量的希望收入替代了不可计量的欲望,使幸福程度可以用精确的数量来计算和比较。

(二)收入满足度差距指标的建立

收入满足度可以反映居民生活满意或幸福实现的程度,但是,该指标是一个均值。均值反映的是社会整体的满意或幸福水平,既不能反映个体居民的实现水平,又不能反映个体居民的水平在整个社会中的分布和结构。为此,笔者将建立收入满足度差距指标来反映个体居民生活满意或幸福水平在整个社会中的分布和结构,而收入满足度与收入满足度差距的关系犹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基尼系数的关系。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或低,代表的是社会总体的收入水平高或低,但它既不能反映个人实际收入水平的高低,又不能反映个人收入水平在整个社会中的分布和结构。所以,要反映个体收入在整个社会中的分布与结构,就需要用基尼数来表达。同理,收入满足度高或低,可以认为是整个社会平均的生活满意或幸福实现程度的高或低,但要反映个体居民的实现水平和个体在整个社会中的分布和结构,就需要有类似表现货币收入差距———基尼系数这样的指标,笔者把这个指标定义为收入满足度差距指标,并用它来反映个体居民生活满意程度和幸福水平在整个社会中的分布和结构。

一般说,收入满足度差距小,说明全社会居民个体的生活满意和幸福实现程度差距小,都比较接近收入满足度的均值,社会各阶层、各利益团体、各社会成员对自身生活状态的评价比较一致。这表明在社会经济关系中,社会成员之间没有重大的矛盾与冲突,社会比较和谐。相反,收入满足度差距大,说明社会成员个体对自身生活状态的评价相差很大,完全偏离了收入满足度的均值。这表明社会各阶层、各利益团体、各社会成员之间有较大的分歧,他们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张,社会不和谐。

下面运用计算货币收入差距建立基尼系数的方法来计算收入满足度差距。将洛伦茨曲线(见图2)坐标系中的横轴OP设定为按收入满足度从低到高分组的人口累计百分比,纵轴OI表示收入满足度的累计百分比,ObY曲线即为收入满足度差距曲线。收入满足度差距曲线ObY将OYP所包围的面积分成A与B两块,A表示不平等面积,A+B表示完全不平等面积。与基尼系数的计算方法一样,收入满足度差距的计算公式为:收入满足度差距=AA+B收入满足度差距是大于0,且小于1的数值。数值越接近于0,则收入满足度差距越小,代表大多数居民个体收入满足度与社会总体的收入满足度均值相接近,社会比较公平与和谐;收入满足度差距数值越接近于1,代表大多数居民个体收入满足度与社会总体的收入满足度均值偏离越大,社会比较混乱与动荡。IYABba100%80%60%40%20%020%40%60%80%100%P人口累计百分比收入满足度累计百分比O图2收入满足度差距曲线(三)两个指标组合的社会经济意义有了收入满足度差距指标,结合收入满足度,可以解读多种社会状态:高的收入满足度,高的收入满足度差距;高的收入满足度,低的收入满足度差距;低的收入满足度,高的收入满足度差距;低的收入满足度,低的收入满足度差距。对于具体的社会状态,就可以作出具体的分析。

第一种组合,高的收入满足度,高的收入满足度差距。社会整体的生活满意和幸福实现程度高,但社会成员之间有很大的差距,对生活满意和幸福程度的感受极不一致。这表明尽管社会总体精神物质高度文明,但社会各阶层、各利益集团、各社会成员之间有较大的分歧和矛盾,社会各种关系不够和谐。

第二种组合,高的收入满足度,低的收入满足度差距。社会整体的生活满意和幸福实现程度高,社会成员之间的实现程度基本相同,对生活满意和幸福程度的感受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大家都觉得自己很满意、很幸福。这表明社会精神物质高度文明,社会各阶层、各利益集团、各社会成员之间又没有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社会各种关系高度的和谐。高的收入满足度,低的收入满足度差距,将是和谐社会追求的最理想的组合指标。

第三种组合,低的收入满足度,高的收入满足度差距。社会整体的生活满意和幸福程度低,社会成员之间有很大的的差距,对生活满意和幸福程度的感受极不一致,这表明不但社会整体的精神物质文明程度低,而且社会各阶层、各利益集团、各社会成员之间又有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极其紧张,社会非常不和谐。低的收入满足度,高的收入满足度差距,应是最不理想的组合指标。

第四种组合,低的收入满足度,低的收入满足度差距。社会整体的生活满意和幸福程度低,大家感受比较一致,都觉得不满意、不幸福,这表明社会存在一些比较集中且是公认的社会问题,社会不够和谐。再结合基尼系数,收入满足度差距还可以对货币收入差距作进一步的分析。一般认为,基尼系数以0.4为警戒线,在0.4以下为安全区域,超过0.4意味着社会面临动荡的威胁。但由于基尼系数存在缺陷,加入收入满足度差距指标后,就可以全面地评价基尼系数:基尼系数超过0.4,如果收入满足度差距小,意味着综合各种经济和非经济因素后,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的真正生活水平差距没有货币收入差距大,因此,不一定会引起社会动荡;反之,基尼系数小,但是收入满足度差距很大。就是说,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的真正差距比货币收入差距要大得多,即使基尼系数很小,同样会引起社会动荡。

三、基尼系数与收入满足度差距相关性检验由于国内没有相关的统计数据,我们选择使用德国经济研究院(GSOEP)关于居民生活状况调查的数据库资料,作为实证分析的依据。由此,我们获得了连续19年的收入满足度数据。

(一)相关性系数的计算和分析运用GSOEP数据,我们计算了1984-2002年德国抽样人群的家庭收入的基尼系数、收入满足度和收入满足度差距,如表1所示。然后,再计算同期的收入满足度、收入满足度差距和基尼系数的相关系数,如表2所示。1984年至2002年德国抽样人群家庭收入的基尼系数、收入满足度差距和收入满足度的线性几何关系,如图3所示。

从表2可以看到,基尼系数与收入满足度的相关系数为0.19,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两者不存在相关性。收入满足度差距和基尼系数的相关系数为-0.34,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两者不存在相关性。收入满足度与收入满足度差距的相关系数为-0.61,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两者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即收入满足度差距缩小,则收入满足度提高;收入满足度差距扩大,则收入满足度下降。这些结果证实了我们在理论上的推导:基尼系数只反映货币收入数量差距,货币收入数量不是决定人们生活满意和幸福的程度以及生活满意和幸福程度差距的唯一因素,货币收入差距与人们生活满意和幸福程度以及生活满意和幸福程度差距不具有绝对正相关关系,收入满足度差距与生活满意和幸福程度明显负相关。表11984年—2002年德国基尼系数、收入满足度及其差距年份基尼系数收入满足度收入满足度差距19840.300.640.2319850.300.640.2119860.310.650.2019870.310.650.1919880.310.650.2019890.310.650.1919900.310.660.1819910.350.620.2219920.320.610.2119930.310.620.2119940.310.610.2219950.310.610.2119960.310.620.2019970.310.600.2119980.320.610.2119990.330.620.2020000.350.640.2020010.350.650.1920020.410.650.19资料来源:根据德国经济研究院GSOEP(1984-2002)年数据库数据计算。

表21984-2002年德国基尼系数、收入满足度及其差距的相关系数基尼系数收入满足度收入满足度差距基尼系数1收入满足度0.191收入满足度差距-0.34-0.611基尼系数收入满足度的差距收入满足度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年份0.70.60.50.40.30.20.10差距值及满足度图31984-2002年德国基尼系数、收入满足度和收入满足度差距比较结合表1,可作进一步分析,并可得到以下结论:1.基尼系数与收入满足度,即生活满意和幸福实现程度不相关。当货币收入差距扩大,即基尼系数从1984年的0.30上升至1988年的0.31,从1992年的0.32上升至2002年的0.41时,收入满足度却逐渐提高,即从1984年的0.64上升至1988年的0.65,再从1992年的0.61上升至2002年的0.65。基尼系数上升时,收入满足度不降反升,这说明居民对生活的满意程度没有因为货币收入差距扩大而下降,反而有所提高,即居民主观认定生活满意和幸福实现程度没有因为货币收入差距扩大而下降。

2.基尼系数与收入满足度差距不相关。当货币收入差距扩大,即基尼系数从1984年的0.30上升至1988年的0.31,再从1992年的0.32上升至2002年的0.41时,同期收入满足度差距却在缩小,收入满足度差距分别从1984年的0.23下降到1988年0.20,再从1992年的0.21下降到2002年的0.19。收入满足度差距的数值始终小于基尼系数数值,这表明德国居民生活满足度差距要比货币收入差距小。这也说明,基尼系数与收入满足度差距不相关,当基尼系数上升时,收入满足度差距不升反降,即货币收入差距扩大,收入满足度差距缩小,居民满足度差距没有因为货币收入差距的扩大而扩大,反而缩小。

3.收入满足度与收入满足度差距数值关系负相关,社会经济意义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当收入满足度差距逐渐缩小,即从1984年的0.23下降到1988年0.20,再从1992年的0.21下降到2002年的0.19时,收入满足度却逐渐提高,即从1984年的0.64上升至1988年的0.65,再从1992年的0.61上升至2002年的0.65;当收入满足度差距扩大,从1990年的0.18上升至1991年0.22时,收入满足度却下降,即从1990年的0.66下降到1991年的0.62。收入满足度反映生活满意程度和居民幸福实现程度,收入满足度差距反映社会和谐程度。当收入满足度差距缩小,社会比较和谐时,则收入满足度高,居民的生活满意和幸福实现程度就高;当收入满足度差距扩大,社会不太和谐时,则收入满足度低,居民的生活满意和幸福实现程度低。

(二)德国社会经济实际情况与数据含义相吻合德国社会经济的实际情况也印证了数据的正确性。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德国居民的货币收入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居民货币收入差距也在扩大,基尼系数从1984年的0.30上升到2002年的0.41。但是,在货币收入差距扩大的同时,政府完成了使大多数社会成员的生活方式相接近的社会福利制度,政府用于社会福利的支出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社会福利水平高,福利差距小,物价稳定,社会安定,这些因素弱化了居民的货币收入差距,居民实际生活水平的差距或感觉的生活水平差距要比货币收入差距小。所以,德国居民收入满足程度依然较高,生活满意和幸福实现程度也较高。

从图3可以直观地看到,19年来德国的基尼系数、收入满足度和收入满足度差距数据的具体特征可以分成四个不同阶段。

第一阶段:1984-1989年,在基尼系数较稳定的情况下,收入满足度差距逐步下降,同期的收入满足度逐步上升。20世纪80年代联邦德国已经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经济实力居欧洲首位,属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人们生活富裕、社会安定、福利保障水平较高,这时期虽然可支配收入的分配格局没有很大变化,但人们的生活幸福程度得到了提高。

第二阶段:1990-1991年,基尼系数与收入满足度差距走势一致,呈现出货币收入差距和收入满足度差距同时突然扩大,尤其是1990年到1991年,基尼系数从0.31上升到0.35,收入满足度差距从0.18上升到0.22,表现出高度的相关性,同时收入满足度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与19个计算样本总结论相反,这是突发事件的结果。1990年10月3日,联邦德国与民主德国合并,德国实现统一。1991年,GSOEP加入了原民主德国居民的样本,联邦德国与民主德国巨大的经济实力差异,居民生活水平的差异,以及合并后种种社会矛盾造成问卷数据上的变化,这些都是两国合并后社会经济矛盾在统计数据上的反映。

第三阶段:1992-1996年,基尼系数与收入满足度差距和收入满足度基本上恢复到第一阶段的态势。在德国统一后,随着东部经济计划的实施,l992年后原民主德国地区经济开始走出谷底,逐步回升。经济稳定,社会经济矛盾解决后,社会和谐程度提高,居民生活满意和幸福程度提高。

第四阶段:1997-2002年,基尼系数与收入满足度差距呈显著的负相关态势,基尼系数从1997年的0.31持续上升至2002年的0.41,是19年来的最高水平;收入满足度差距却持续下降,一直到2002年的0.19,是19年来的较低水平;收入满足度也持续上升至2002年的0.65,达到19年来的次高水平。这一时期,德国的失业率较高,失业者增加是货币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之一,但在德国强大的社会保障制度下,失业没有造成社会的动荡,也没有影响居民的幸福感,社会和谐指标和生活满意、幸福实现程度指标都较好。

四、结语

基尼系数只反映货币收入数量差距,货币收入数量不是决定财富多少的唯一因素,货币数量差距也不是决定财富分配差距的唯一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财富形式的多样化,货币收入差距与财富分配差距的相关性下降。因此,基尼系数不能成为分配公平性的指标,或者说,不能作为分配公平性唯一的指标。

分配公平的结果是公众满意,公众满意的结果是社会和谐。让公众满意的分配因素有物质性的,也有非物质性的。用包含多种因素的收入满足度指标反映公众的满意程度,用收入满足度差距表现公众满意的结果———社会和谐。当人们的价值理念由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时,追求生活满意和幸福就成为人类所有活动的最终目标,提高收入满足度就是一切工作的核心。提高收入满足度的方案有很多,不同的方案对不同的社会阶层将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收入满足度差距就是选择和评价方案的指标。

综合基尼系数、收入满足度和收入满足度差距指标,可以正确地评价和调整各种经济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安定。

参考文献:[1]封建强.基尼系数与满意度曲线[J].统计研究,2000,(11).

[2]王泓远.马克思经济科学中的人本思想[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3).

[3]傅红春,罗文英.上海居民收入满足度测试与分析[J].管理世界,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