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所有制经济结构变化分析

时间:2022-10-10 03:10:00

北京市所有制经济结构变化分析

摘要:在把握当前北京市所有制结构的现状及其特点的基础上,剖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北京市所有制结构的目标模式。

关键词:北京市;所有制结构;目标模式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适应经济的发展,我国认真总结了以往在所有制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制定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逐步消除了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对生产力的羁绊,出现了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局面。那么,改革开放后北京市所有制结构的现状和变化趋势如何呢?对北京经济发展的影响又是怎样的呢?北京市应如何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以适应和促进首都经济的发展?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北京市所有制结构的现状及其特点

改革开放前,北京市所有制结构单一,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据1978年的统计,在工业总产值中,国有企业占83.6%,集体企业占16.4%;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国有商业企业约占84.1%,集体企业约占15.9%,全市个体工商户仅259人。单一的所有制结构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通过1978年以来二十多年的改革,北京市积极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变化的方向是由单一公有制发展为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局面,改变了过去"一大二公"的所有制结构,基本形成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相互融合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新格局。"九五"期间,我市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国有、集体及其他各种所有制竞相发展,特别是其他所有制经济迅猛发展,逐渐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国有、集体经济所占比重下降,但继续保持主体地位。2000年在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中,国有、集体所有制经济比重为68.2%,比1995年下降12.2个百分点。其中国有经济增加值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7.5%,国有经济在交通运输、邮电通信、金融保险等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所占比重均在95%以上,拥有强大的控制力。其他经济发展势头强劲,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九五"期间,除国有、集体经济外的其他经济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95年的19.6%迅速上升到对31.8%,年均增速高达23.3%,高于国有、集体经济17.9个百分点。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1996年的40.2%上升到2000年的58.4%。

混合型经济增势强劲。1999年,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混合所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6%,比1995年提高5.2个百分点,年均增速对31.5%,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1.7%,比1996年提高17.7个百分点。

个体私营经济发展领域逐步拓宽。"九五"时期,个体私营经济迅速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增加值增速从1996年的20.7%上升到1999年28.1%,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6.9%上升到10.7%。个体私营经济已遍布一、二、三产业所有的竞争性行业,改变了以往相对集中于商业、饮食业、社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局面,1999年个体私营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增加值占个体。私营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49.1%,比1995年提高15.7个百分点。

外资及港澳台经济逐年扩大。从1995年到1999年,外资及港澳台经济增加值年平均增速为22.1%,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0.6%上升到14.3%,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30.4%。

经过"九五"和近两年的发展,所有制结构有了进一步的变化:

(一)公有制经济整体质量提高,对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加强。

从1979年开始,北京市对国有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经过扩大企业自主权、放权让利、经营承包责任制、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几个阶段,探索出承包、租赁、出售、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公有制实现形式,国有经济对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有所增强,对国民经济起了主导作用。2001年全市国有工业企业总产值为812.22亿元,1978年仅为67.35亿元。国有企业改革初步解决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的难题。

除此以外,公有制中的集体所有制经济也获得了巨大发展,一是城镇集体企业迅速发展,恢复和兴办了一些老字号和有特色的企业,如老舍茶馆、稻香村食品店、全聚德烤鸭集团等。截止2001年年底,全市城镇集体企业达755家,安置职111.9537万人;二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1978年全市乡镇企业仅有4075个,从业人员22.6万人,总收入7.9亿元。2001年,全市乡镇企业发展到11268个,从业人员654105人,总收入737.0777亿元。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提高了广大农民的收入水平,加速了北京市农村地区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三是集体经济改革转制工作取得了很大发展。通过兼并、破产、承包、租赁、出售、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进行重组转制,提高了乡镇企业的产品档次,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

北京市所有制经济结构变化分析

(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混合所有制经济蓬勃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为混合所有制经济成分的发展提供了空前的机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联营经济等混合所有制经济迅速发展。2001年底,全市股份制企业达3589家,股份合作制企业达14473家,联营企业1125户。截止到2001年底,全市共有1160家企业在内地和香港上市,共募集资金101.84亿元。2001年全年,在工业增加值中,股份制经济工业增加值为80.279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2.1358亿元,大大高于工业增加值的平均数。股份制企业以其完备的企业治理结构、健全的运行机制,合理的资产负债比例,良好的经济效益成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方向。

(三)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1978年以来,个体、私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迅速。1978年,全市个体工商户仅有259户,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到2001年年底,已达25.9107万户,注册资金1633.0213亿元,个体私营经济经营范围遍及农业、工业、商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领域,特别是民营高科技企业发展迅速,为科技成果的开发应用,加速全市经济、社会的信息化进程做出了贡献。

论文北京市所有制经济结构变化分析来自

(四)大力引进外资,三资企业成为首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外商投资(含港澳台投资)逐年增加。1978年北京市仅有2户中外合作经营的企业,1980年4月,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设立,特别是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外资大量涌入,到2001年年底,全市三资企业已达5281户,合同外资金额达17.6816亿美元。仅年来,在外资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外资质量也有所提高,外资来源地区日益多元化,项目规模扩大。2001年三资企业工业总产值为1318.03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2908.8152亿元的45.31%。三资企业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出口创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岗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北京市所有制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所有制结构调整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应看到,现有的所有制结构同首都经济的发展相比,同现有的生产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问题,仍需要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北京市所有制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公有制经济比重大,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

1.所有制结构调整的力度不够,公有制经济比重过大,经济效益低下。从固定资产投资来看,2001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1530.5亿元,其中国有、集体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798.4亿元,占52.17%;从工业总产值来看,2001年,全市工业总产值为2908.8152亿元,其中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为951.3209亿元,占32.7%;从社会劳动力在各类经济成分中的分布来看,2001年,全市城镇劳动者共628.8759万人,其中在国有和集体单位就业的共292.1353万人,占全市城镇劳动力总数的46.45%;即使是个体私营经济较发达的商业、服务业等领域,公有制经济也占有很大的比重。2001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593.4797亿元,其中国有和集体经济为320.8118亿元,占20.13%;2001年,全市零售商业从业人员63.5130万人,国有和集体商业企业职116.6025万人,占26.14%。经济效益不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经济效益指标过低,2001年,全市国有独资企业净资产利润率为0.178%。从总体看,国有、集体企业的经济效益远远低于非公有制企业;二是企业亏损面过大。2001年度,全市国有企业亏损518户,亏损面为36.1%,亏损额为19.5045亿元,其中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亏损58户,亏损面22.39%,亏损额达15.4428亿元。

2.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高,包袱沉重,产业布局分散,企业规模小,在市场竞争中难以形成合力。国有企业资本金不足,负债率过高。2001年,全市国有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59.15%。高负债加上人员负担,企业负担更加严重,影响了企业经营管理的积极性。国有经济门类分散,规模太小,难以适应市场竞争和承担国有经济应尽的职能。

3.集体经济的机制和政策优势减弱。同国有经济相比,集体经济比重偏低,改革开放以来,全市集体所有制企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78年的16.4%下降为2001年的4.78%。近年来,集体经济在经营机制上向国有企业回归,产权不清、负债率过高、激励机制不强、监督约束机制缺位等国有经济的"顽疾"在集体经济中也蔓延开来。随着国有经济经营机制的转换,外资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集体经济在产品、技术创新与市场开发上同其他经济成分的差距越拉越大,集体经济已成为北京市经济效益最低的经济成分。

北京市所有制经济结构变化分析

(二)个体私营经济数量少,规模小,质量低,外部环境差,发展不平衡,后劲不足。

2001年,全市私营经济工业产值为67.0089亿元,仅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3%。个体私营经济主要分布在批零贸易和社会服务等行业,仍处于原始积累和小本经营阶段,经营管理方式落后,作坊式生产,家族式管理,在市场竞争中相形见细。北京市个体经济向私营经济转化的速度慢,成长能力差,反映出非公有经济成长的质量不高。全市各区县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不平衡,从全市各区县经济发展水平的比较可以看出,经济落后的地区,私营经济也落后。对个体私营经济的管理存在着政出多门和管理缺位的矛盾。现行的政府管理部门和宏观调控体系是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围绕国有企业建立的,个体私营经济仍是政府宏观管理和服务的盲区。一方面,个体私营经济要应对多部门的检查、收费,另一方面,它们又没有渠道获得必要的信息、政策等。一些管理部门在行政、执法时主观性、随意性大,"三乱"现象时有发生。对个体私营经济的管理涉及工商、劳动、税务、物价、卫生、技术监督、环保、交通、城建、以及公安、司法、街道等部门,这些部门对个体私营经济的管理既有交叉,又有漏洞,协调不够,影响了管理效果,客观上影响了市场的规范。此外,社会观念对个体私营经济的排斥和歧视,一些政府管理部门对个体私营经济存有偏见,从政策上予以限制,再加上经营场地紧缺,资金短缺,融资困难等,影响了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个体私营经济的这些问题同大力调整所有制结构的要求不适应,同首都经济的发展战略不适应,急需进一步的改革和调整,以适应首都经济的发展。

(三)三资企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大量引进外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建设资金短缺的矛盾,促进了首都经济的发展。但是,在引资过程中也存在着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忽视政策导向,盲目引进,整体质量不高。

1.外商投资增速减缓,新增投资逐年减少。到2001年年底,全市累计吸引外资力33.1169亿美元。经过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超常规增长,从1994年开始,外资进入北京市的数量逐年减少。

2.三资企业项目规模小,外资来源结构不够合理。尽管近年来加快了招商引资步伐,来北京投资的大型企业集团不断增多,但前来投资的外商仍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大多数跨国公司及大型财团尚处于观望状态,仍然比较谨慎,致使全市三资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从外资来源结构来看,目前在北京投资的外商按投资数量排在前几位的是香港特区、美国、台湾、日本和新加坡。如何吸引日本、欧美国家大企业来北京投资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

3.投资方式由合资、合作向独资企业转变,增加了监管难度。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和首都经济的发展,外商投资方式逐渐由合资、合作企业向独资企业发展。由于政府部门对独资企业难以进行有效的监管,这些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将利润转移出境,制造亏损的假象,以达到逃税的目的。外商投资方式由合资、合作向独资企业转变的趋势与独资企业连年亏损的现实形成强烈反差。

4.政策导向性不强,产业分布不合理,重复建设严重。由于引资工作中存在着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对外资投向引导不够,致使外资产业分布畸形。外资主要分布在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制造业等部门,投在农业、科研、教育、交通、通讯业的资金微乎其微。由于引资工作缺乏组织协调,引资工作大多从单个企业调整的角度出发,往往造成全行业重复引进。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少,跟不上市场需求的变化。因此,在引资工作中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外资的引导和监督。

(四)各种所有制经济产业分布趋同。

由于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没有明确的产业政策,产业结构调整缓慢,加上国有企业分布范围过宽,致使各种所有制经济产业结构趋同。有些产业部门存在过度竞争,有些部门竞争不足,没有体现所有制结构同生产力结构的对应关系。在制造业、社会服务业、商品批发、零售和餐饮业中,国有、集体、私营经济并行,竞争激烈。过度竞争不利于资本积累和企业规模的扩大,不利于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

三、所有制结构调整的目标模式

党的十六大从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提出了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的重大战略任务,这也是大力发展首都经济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多年来,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要求,北京的所有制结构单一,城市以国有经济为主,在农村以集体经济为主,经济发展活力不足。因此,调整所有制结构,把各层次、各领域、各行业人民群众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对北京经济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所有制改革处于不断探索和深化的过程中,应以什么样的所有制关系作为改革的目标模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一,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第二,必须还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第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北京市所有制经济结构变化分析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是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的方向和目标,也是北京市的基本经济制度。这种基本经济制度有三重内涵:一是多元的所有制结构。这是就社会层面而言的,其含义是指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在同一社会形态中并存,相互融合,互为补充,共同发展。二是经济运行机制上的混合的经济体制。其含义是指在资源配置上,既非单纯的市场机制,也非单纯的计划机制,而是在市场机制起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又有国家的宏观调控,计划与市场各有侧重,共同调节社会经济生活。三是指混合的资产组织形式。这是就企业层面而言的,它指的是在一个联合体内,公有经济与非公有经济、劳动和资本等原生的所有制形式通过一定的资产组织形式,混合为一种次生的所有制形式,如股份制经济、股份合作制经济、联营经济等。混合经济成分已成为北京市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成分。

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是北京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为了促进首都经济的发展,构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必须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北京现阶段的情况而言,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混合所有制结构是比较可行的。

(一)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通过国有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使国有资产逐步从一些没有必要和难以发挥优势的一般竞争性行业领域有序退出,相对集中于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从而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

(二)鼓励非国有经济成分以兼并、收购、参股以及股权转让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在一般竞争性行业,不要再搞国有独资公司,积极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公共基础性行业的建设和发展。

(三)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企业以及个体经济的发展,使其成为吸纳更多就业人员,满足社会需求,增强经济活力,推动首都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要为各类企业发展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支持、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健全非公有经济的市场准入制度,鼓励非公有经济进入基础设施、物业管理、环境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领域。支持多种经济成分参与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加强非公有经济与国有经济的融合,为多种经济成分提供规范的信贷和融资渠道,鼓励私营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允许收购各类上市企业,支持私营企业依法从事国际贸易业务。继续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扩大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四)所有制结构调整与综合配套改革相结合。所有制结构调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进行综合配套改革,一是国有资产运营和管理体制改革,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二是健全体系,提高国民经济运行的市场化程度,为各种所有制经济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三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大力推进再就业工程。所有制结构调整的程度取决于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的程度。四是加快政府结构改革,按照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宏观调控的科学性。通过这种调整,在首都经济中更加充分地体现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