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控制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5 04:50:57

风险控制论文

风险控制论文范文篇1

1、承包商面临的风险工程承包,既是一项商务活动,又是一项工程施工活动。它必然受到工程所在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相关人为因素的影响。其中有关合同条件所确立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对承包商影响极大,这些都要求承包商具有全面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目前,建筑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技术含量提高,项目趋向大型化和复杂化,企业趋于联合,资金相对集中,这些对中小型企业尤为不利,使它们面临着更多的风险,使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下降。由此看来,工程承包是一项风险较大的工程施工活动。

工程承包风险,是指工程实施结果相对于预期的结果的变动程度,即承包商预期收益的变动程度。工程承包风险的起因是由许多不确定因素造成的。如果在投标和工程实施过程中,不考虑风险因素,就会加大实际成本而导致利润降低甚至亏损。但是,过多地把潜在风险因素的可能费用转移到投标标价的成本中去,又会使失标的几率大大增加。因此,要想获取目标预期利润,必须正确地考虑工程承包风险。

从有关统计资料来看,承包商在标价中风险费用所占比例都比较低,这是因为承包商对众多的风险因素采取了积极的管理措施,如风险责任的转移、分担、保险等控制风险事故发生或降低风险损失的措施。根据JCEM关于美国承包商对工程风险的分配和重要性的调查表显示,风险市场时期相对于繁荣市场时期,在相对数的比例上,实际承包成本增加4%,利润下降25%,风险增加了3倍。如果考虑实际标价的差异,其绝对值的增加会更大。也就是说,在标价构成比例基本相同的情况下,风险市场时期比繁荣市场时期需要支付更多的风险费用。

另外,业主和承包商在工程施工中分别承担的风险量百分比,平均为33.5%和36.9%,共同承担的风险量为29.6%.在共同承担的风险量中,业主往往利用作为雇主的有利条件,将风险损失尽量转嫁到承包商头上。在实际营建中,承包商承担的风险比率往往达到60%以上。所以,承包商要想达到顺利实施工程和盈利的目的,对工程承包风险的正确分析、控制与管理就显得极为重要。对于承包商而言,重要的风险因素主要有:

a.劳力、设备和材料的取得;

b.劳力和设备的生产率;

c.不合格的材料;

d.劳工纠纷;

e.安全;

f.通货膨胀(总价合同);

g.承包商的工作能力;

h.变更指令的谈判;

i.工程质量;

j.合同延误;

k.财务控制能力;

l.工程实际数量。

这些风险因素涉及的特点有:

1)不平衡或巨额的现金流;

2)特殊的质量或技术要求;

3)重要的法律或合同要求;

4)重要或敏感的外部环境。

一旦项目涉及以上特点时,就有必要进行风险的分析及有关管理工作。

2、风险控制体制与风险的迁移性承包商在进行传统的风险控制时,一般按照施工过程的延续,把控制过程分成若干阶段,分析各阶段潜在的风险因素,从而制定出相应的对策。从表面上看,以往的方法也是利用阶段控制理论,但始终是以静态的眼光来看待风险和分析风险,各个阶段之间的风险管理工作缺乏必要和有机的联系,没有把各阶段的工作、工序和风险因素统一起来进行综合考虑。是简单的针对性强却缺乏弹性的简单的解决方法。这种办法对常见的变动因素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对于施工中出现的异常变化,应变效果就显得不那么迅速和有效了。非动态管理形成的后果,实际上是一个组织和管理程序的问题,这就涉及到风险管理体制和风险控制策略问题。

现实中的风险大多是异常的、不可预见的风险因素,因此,利用传统方法往往使许多风险得不到有效的控制。这主要是由于承包商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体制造成的。有效的承包商风险管理体制,要求企业建立风险管理部门,利用阶段管理和系统规划,在施工的各个时期进行监督控制和决策。这里可以借用鞭子运动时出现的现象来加以说明。

一个多节的柔软的鞭子振动时,它的每一节都在横向摆动,但是整体上仍保持鞭子本身的大致形态和方向。这一点在运动的节数越多时就越明显,我们称之为“鞭梢效应”。用经济学的语言来描述,就是将单一的决策问题多阶段化用以回避风险、提高决策效率,即整个过程可以按时间、空间或人为地划分为若干相互联系的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作出决策,目标是使整个过程的活动效果最好。作为整个过程的最优策略具有这样的性质:不论过去的状态和决策如何,相对于前面的决策所形成的状态而言,余下的逐决策必须构成最优策略。简言之,一个最优策略的子策略总是最优的。由于每个阶段决策的选择既依赖于当前的状态,又影响到以后过程的发展,所以各阶段选取不同的决策,整个过程的活动策略和效果也就不同。可以认为,不论过去阶段的状态是何种形式,目前的决策活动都必须以当前的状态为决策依据,来考虑下一步的活动,而无需考虑过去如何。亦即过程的风险状态由过去转移到现在面临的风险状态。面临的风险发生了迁移,进入到新的风险控制循环,即形成了风险的“迁移效应”。我们可以用风险图的形式来说明。风险图与施工用的网络图有本质的区别。施工用网络图的箭线是具体的工作,而风险图的箭线则是可选择的策略方案与相应风险带来的后果。

若把一项承包活动分为a,b,c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存在若干策略和相应的风险后果,例如在a阶段,有三种决策,即①┈②,①┈③,①┈④。当①┈②策略实施后,到达相应的风险结果②,那么决策者,即承包商所面临的问题是,应以②为基准思考点去寻求②┈⑤,②┈⑥,②┈⑦策略中的最优策略,力求获取最小风险和最大利益。此时的利益与是否考虑①及③、④已无关,即风险决策的无后效性。这里形成的风险状态和决策从①向②的转换,称为风险的迁移特性。而过去通常利用的风险控制体制是直线式的,仅仅在每个状态上进行了简单风险考虑,分析可能出现的结果,各风险状态之间缺少切实的关联。一旦风险变成现实,易被过去各阶段的工作所影响和束缚,极易矫枉过正,使风险进一步加大,从而增加了成本。

3、承包商风险控制体制的改进和相应措施承包商风险控制体制在工程管理中是极为重要的。只有体制问题解决了,才能从根本上使风险发生的几率变为最小,或者使风险带来的损失变成最少。这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企业制度创新和建立风险控制秩序

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组织形式的合理性是风险控制的基础,工程承包企业必须建立灵活务实的制度形式。一般而言,承包风险的发生除了不可抗力之外,主要原因就是承包企业制度不健全和工作秩序混乱造成的。表现在管理出现盲区,决策得不到执行,权力交叉,工作推诿,责任不明,秩序混乱。因此,有必要在公司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上进行适合本企业的创新,以提高公司的活力;同时,建立明晰和井然的工作秩序,使决策得以顺利、有效地实施。适用的组织形式应以矩阵式项目经理制为主体,设立相应的风险管理部门,但管理跨度和管理层次不宜太多,应与公司发展规模相适应。此外,建立内部风险保护基金,以降低承包商运营风险,提高总体收益。

(2)在组织上建立以风险部门和风险经理为主体的监督机制

参照国外成熟的风险控制经验,在承包商实施营建过程中建立风险部门,并设立风险经理。其作用是对项目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控制和监督,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方案,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风险经理直接对承包商负责。另外风险经理的工作可以延展到公司运营的整个过程,既可以延伸到单个项目投标报价前期准备和控制和实施工作,也可以围绕整个公司把握建筑市场脉搏进行阶段性管理。阶段性风险管理是针对项目的前期经营招标、中期实施、后期总结和处理三个阶段,进行的有效控制和根据相应风险决策而实行的动态前瞻式管理。它主要利用风险的“鞭梢效应”对风险的“迁移性”进行反馈式动态规划控制。例如加拿大公共工程部制定的工程分步交付体系(PDS,theProjectDeliverySyetem)实质就是组织和管理复杂工程的管理方式,其中利用了大量的风险管理手段,以确保关键性的细节不被忽略,包括利用阶段性的检查,以及对大量活动和细节的控制来控制和管理风险。如图4所示。

(3)明确风险责任主体,加强目标管理

承包风险管理的关键点,在于确立风险责任主体及相关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有了明确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工作的广度、宽度和深度就一目了然,易于监督和管理。首先,定岗、定责,即确定岗位的数量及相应的任务和责任,但岗位和责任的确定又是灵活的,根据工程项目的进展或需要相应的变化。其次,利用管理环的PDCA(Plan,Do,Check,Action)和5W1H(What,When,Where,Who,Why,How)方法进行目标管理。在P阶段,根据前面确定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列出规范化表格,同时与5W1H对应起来进行计划工作,使责任人明确工作的内容、性质、方法、期限、应变策略、检查人和向谁负责等事项。

(4)确定最优资本结构

承包商资本结构,是指负债和权益及形成资产的比例关系,即相应的人、资金、材料、设备机械和施工技术方法的资本存在形式。确定最优的资本结构形式,利用财务杠杆和经营杠杆,对于承包商获取最满意利润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通过降低占工程造价比重大的人工费、材料费,适度调整借贷资金的比例,比较不同的资本结构方案从中选出最佳,从而实现规模、资金、管理水平、技术能力的有机结合,达到最优资本效率。当然,资本结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应该随着工程实施中实际情况的变化而相应改变,这样才能使资本的产出最大。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承包商还应积极寻求回避风险的新办法,利用国际上有效的风险回避和管理手段,以降低公司运营成本。此外,对于现有承包市场的调适和开拓新的市场,也不容忽视。新市场的建立一般是以新的施工技术和新型建造材料的推广为契机,所以,承包商要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带来的机遇,开拓新市场,从而引导需求。

风险控制论文范文篇2

关键词:汽车消费;信贷风险;风险控制

一、商业银行个人汽车消费贷款的现状

(一)我国汽车市场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全国人均GDP已经跨过1000美元的门槛,居民消费意向从普通的生活用品向住房、汽车等高档消费品转变,相当多的居民具备了购车能力。

2002年我国轿车产销量首次突破百万辆大关,2005年汽车销量达590万辆,2006年的汽车销量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销售市场。据有关机构预测,今后15年内,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年销量将达到1700万辆,汽车保有量超过1亿辆。汽车业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二)我国商业银行汽车消费贷款发展状况

在经济发达国家,居民购买汽车60-70%的资金来自贷款,消费贷款在全部贷款中的比例平均为30-50%,其中,美国高达70%,德国为60%,即使在不太发达的印度,贷款购车的比例也达60%,而在我国贷款购车的还不到15%,表明我国银行开展个人汽车贷款业务还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2003年以前,我国汽车信贷市场年均增长速度为50%左右,但从2004年起,汽车贷款开始出现下滑,主要原因是贷款风险开始暴露,各商业银行开始只收不贷,个人汽车消费贷款规模出现畏缩。

二、个人汽车消费贷款风险的成因

(一)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是指由于商业银行外部经济因素变化而造成的信贷资金风险。

1.个人资信信息缺失风险。个人征信制度不健全,银行无法全面评估借款人的资信,贷款资料的填报内容主要以借款人申报为主,很难考证借款人资信信息的真实性。

2.汽车消费市场的风险。从未来看,车价是逐渐降低的趋势,如果客户无力还贷或恶意逃债,银行即使拿到了作为抵押物的汽车,其实际价值也远低于已放出的贷款,使银行资产蒙受损失。

3.汽车营运环境和个人工作、家庭支出变化将对客户按期归还贷款产生影响。客户跑车营运受到外部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许多营运车辆停运,造成借款人不能取得收入而延期归还贷款;受汽油价格的影响,使借款人不能达到预期收入而影响贷款的按期偿还。

(二)信用风险

由于我国尚未建立健全个人信用评价系统和个人收入、财产申报制度,银行难以真正判断和掌握借款人个人信誉状况以及还款能力,在借款人不履行还款责任时,无法对借款人个人信用及财产形成有效的制约。

1.借款人偿债能力下降或丧失。因失业、工作变动或出现其他经济等不可预见的因素造成借款人还贷能力下降,甚至丧失还贷收入来源,使贷款形成风险。

2.由于经销商不讲信用,改变贷款用途或恶意诈骗。如不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的公司法人,与经销商串通,以公司内部人员名义,申请贷款用于公司周转;个别汽车经销商帮助借款人伪造购车资料、首期付款证明,捏造虚假身份、虚假收入证明及联系地址等向银行申请办理贷款手续;经销商经营困难,以个人汽车消费贷款名义取得银行贷款,用于自身周转或投资。

3.多头信贷。由于银行之间缺乏信息共享,借款人分别在不同的银行贷款,信用较差的借款人无力还款后,形成赖帐或逃之夭夭,使银行遭受巨额损失。

(三)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银行经办业务的各个环节由于违规操作或管理不力造成的风险。

1.与经销商盲目合作。对合作经销商担保能力分析评价不够,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在汽车金融信贷业务推出的初期,合作伙伴以生产厂家及其特约经销商为主;其后与生产厂家没有隶属关系的大量的民营私办经销商纷纷出现,部分商业银行为争取市场份额,逐步放松了经销商准入要求,只要经销商交存一定基数的保证金,就可为其提供汽车信贷服务,出现了经销商收到购车人分期应还款项而不归还银行贷款的问题。

2.贷前调查不细致,不能获得客户准确的信息资料。

仅仅关注借款人和担保人的职业和工薪收入证明情况,放松了对借款人的其他方面的调查,有的银行信贷经办人员对借款申请书内容的真实性都未进行核实,致使借款人轻松地获得大大超过其还款能力的借款。

3.贷中审查偏松,甚至流于形式。

对借款主体还款能力的审查把关不严,对各种还款能力的证明缺乏有效识别,提供的个人收入证明与个人税单显示的收入不相匹配;有的借款人月收入数不足以偿还月还款额;还有的汽车贷款首付款比例过低,造成变相零首付的事实。

4.贷后跟踪检查不落实。

缺乏有效贷后监控机制,对所贷款项是否真正用于购车、购车后是否及时办理抵押物的抵押登记手续、贷款满一年后车辆是否及时续保等问题落实不到位;贷款逾期后也未能及时采取相应的保全措施加以催收,以致进一步扩大了风险。

(四)制度和政策风险

1.受我国征信体系不完善制约,银行无法获得借款人及时准确的信息,如借款人以往信贷信用状况、个人诚信资料等,就连个人收入证明真实性也难以准确判定。

2.车辆挂靠和抵押登记制度方面。运输管理部门要求营运性车辆必须挂靠运输公司,这样就出现了车辆营运人为运输公司而借款人为个人的矛盾,使得抵押车辆所有权不清,存在银行抵押债权难以落实的风险。另外,车辆抵押登记部门登记抵押金额以贷款额为上限,而没有将车辆全部价值作抵押登记,一旦出现借款人买车后不久因各种原因以汽车抵顶贷款,银行将难以实现全部债权。

3.保险制度方面。保监会规定保险公司的“履约保证保险”的承保期限原则上不超过3年规定,与银监会要求贷款期限为1至5年的相关规定不一致;该种保险有的免责条款对银行不利,未给银行贷款真正上“保险”。另外,一般机动车辆保险按年缴纳,不能按贷款期限一次交清,银行督促借款人按期缴纳保费也成为贷后管理的难点。

三、商业银行个人汽车消费贷款风险的控制措施

(一)随时关注汽车市场状况,筛选优质客户,细分汽车产品市场。

根据不同品牌、不同价位、不同型号车辆的市场价格变化趋势,确定不同的贬值程度;对于贬值风险较大的车辆,通过提高首付款比例、缩短贷款年限、追加担保等措施规避价格风险。对个人营运用途车辆贷款主要面向有一定的营运经验、进行运输业务扩张的运输个体。逐步推行个人授信额度管理,根据借款人的素质、工作情况、收入状况以及以往的信用记录,建立客户信息系统和个人信用等级评定体系,争取对借款人进行个人综合授信;重点支持个人信用评定在A级(含)以上的高中端客户,即把发放对象锁定在工作相对稳定、收入较高且收入透明度相对较高的社会群体(VIP客户、公务员、金融机构员工、教师、医生和具有执业资格的专业人员等)。

(二)实行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的共享。

2006年底,人民银行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收录的自然人达5亿多,将此信息使得各商业银行共享,可以有效降低贷款风险。

(三)建立健全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和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

1.搞好贷前调查,把好第一道关。必须坚持量化分析与实地调查以及电话核查的有机结合,利用客户递交的身份证、户口簿、收入状况证明、婚姻证明、房产证、房屋他项权证、房地产抵押合同和抵押房屋的状况等原始材料进行量化分析,对个人信用初步评分。

2.搞实贷中审查,把好第二道关。

贷款审批人员根据业务所提供的客户申请资料、调查报告、首付款证明等情况进行严格审查。重点审查核实政策上的允许、所提供资料的完整性,保险公司的落实与否,汽车经销商是否为本行批准合作的客户,首付款是否交足,还款来源落实的可信度如何等。

3.搞牢贷后检查,把好第三道关。

银行客户经理要安排相关的精力做好贷款检查、管理、监督工作。确保贷款按时足额收回本息。对借款人恶意违约,拒绝还款的,可通过法院和公安部门的车管所结合每年的车检,联合采取追车行动;要关注借款人每期还款情况,在每次借款人不能按期还款时,及时采取措施;对于借款人收入下降,部分失去或完全失去还款能力确实无能力还款的,应及时采取司法措施,保全诉讼时效。对借款人车辆发生重大事故的要切实落实银行为第一受益人的保险条款,防止理赔资金的流失。

(四)谨慎选择汽车贷款合作经销商,对汽车贷款担保经销商和运输公司实行动态管理,严格建立合作、担保机构的准入、退出机制。对不符合准入制度规定或保证金缴存比例严重不足、有违约情况发生的经销商,要终止与其合作的关系。

风险控制论文范文篇3

关键词:汽车金融风险控制战略联盟

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可以归结为金融机构与消费者之间的关于知识和行动的不对称性。汽车金融公司的风险一般是由公司自己承担的,所以专业汽车金融服务机构对客户资信调查都是非常严格的。有的已经建立起一套较为系统的风险控制体系和客户资讯评估系统”,从而对客户进行筛选,按还款能力的强弱对客户采取不同的按揭政策,有效地缓解了车贷风险的发生。但是商业银行由于缺乏专业人员对贷前、贷后及贷中的管理,只是简单的将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这种做法对于降低银行的风险是没有任何好处的,最终导致了2003年保险公司的退市。

一、汽车金融服务领域的主体分析

我国的汽车金融服务市场具有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使得各类企业纷纷加入其中。具体说来,主要有如下服务机构:汽车制造商、商业银行、外资汽车金融公司、汽车经销商、保险公司。目前在我国市场上提供汽车消费信贷的金融机构有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销售商二种。

商业银行一度几乎垄断了国内所有的汽车贷款和金融服务业务。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到2003年年底,全部金融机构提供的汽车消费贷款余额达1700.06亿元,比年初增长620.14亿元。其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1445亿元,占85%,股份制商业银行206亿元,占12%,城市商业银行45.9亿元,占2.7%;财务公司5.1亿元,占0.3%。但是截至2004年上半年,我国金融机构汽车消费贷款余额为1833亿元,而呆坏账近1000亿元,坏账率有40%左右。而在北京,坏账率更高达50%以上。各大银行陆续停止或者提高了个人汽车贷款业务的门槛,汽车信贷萎缩。直到2006年随着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的开通,银行凭借其密集的网络优势和充足的资金是银行汽车信贷的优势所在。汽车信贷业务也逐渐回升。总体来说,现阶段在我国汽车金融服务领域处于主导地位的还是银行。

二、我国汽车金融风险控制中存的在问题

目前我国汽车金融服务领域主体的银行在汽车金融风险的控制中存在以下问题:

1.对汽车金融风险的认识不足,风险控制不到位

银行开办汽车消费贷款之初,通过采取财产抵押、质押、保险公司担保等贷款担保形式,银行认为贷款万无一失。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各行纷纷降低贷款条件。由于贷款客户分散,对贷款人的信用状况缺乏应有的审查,也没有做到贷后跟踪监测,因此造成贷款客户良莠不齐,这些都为信贷风险留下了隐患。而且汽车消费贷款在银行贷款业务中占有很小的比重,不是其主业,在实际业务操作中存在人员配备不足,催收不及时,只管贷不管收,加重了汽车贷款的风险。

2.银行缺乏对汽车经销商的制约,使得经销商将风险转嫁到银行

在汽车消费贷款业务中,银行和汽车经销商的关系只是基于资金供求基础上的商业合作关系,银行为到经销商处购车的客户提供贷款,促进汽车销售。经销商在贷款客户提供物质担保的基础上,为汽车消费贷款提供全保证担保,这种合作应该是双赢的合作关系。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种商业关系存在责任不对称,风险分担不平衡。银行提供资金承担了资金损失的风险,相反经销商借助银行贷款促进汽车销售,对其有利,不存在风险。其虽然提供贷款保证,但这种保证通常只是一般贷款保证,是在贷款人落实物质担保之后附加的信用保证。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物的担保,保证人对物的担保以外的债权承担保证责任。汽车消费贷款设定的物的担保价值肯定要超过贷款金额,但在执行时却存在许多障碍,不能及时变现,因此可以说经销商的保证责任通常形同虚设。加之银行对经销商缺乏强有力的制约,经销商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银行的利益,与客户串通办理假按揭、降低购车首付比例等,这样经销商就把业务风险全部转嫁给了银行,形成银行汽车信贷的高风险。

3.银行汽车金融服务品种单一,产业链短

银行办理的汽车金融业务仅局限于汽车消费贷款,赚取利息收入,不仅造成收入单一,而且缺乏与客户的沟通和联系,无法及时了解贷款客户的基本经济变化情况。银行汽车消费贷款是一项独立的资金服务业务,提供贷款以后除客户按时归还本息外,基本与客户断绝了联系,对客户、担保人等在贷款期间经营状况、经济情况的变化基本处于失控状态,对出现的贷款风险不能及时采取保全措施。

4.银行信贷风险控制机制存在漏洞

当前银行在贷款管理中普遍实行“审贷分离”的原则,即:贷款业务人员负责考察贷款人的信用状况和抵押担保落实情况,将考察结果和意见呈报给贷款审查委员会或部门负责人,其本身没有贷款的权利,最终决定发放贷款的是贷审会或部门负责人。表面看分工明确、相互制约,加强了贷款的安全性。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一机制存在很大的弊端:了解情况的业务人员没有放款权利,有决定权的人不了解具体情况。在贷款责任上,由于最终决定权在贷审会,不仅损害了业务经办人员的积极性,而且减轻了其应承担的责任,形成业务人员只管放款,不管风险的消极态度;贷款出现风险时相互推脱责任,最终结果是责、权不统一;分工明确,但责任不清,而且由于这一机制手续比较繁琐,在执行中往往流于形式。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制度“越来越完善”,不良贷款比例却居高不下。

三、建立战略联盟、共同防范汽车金融风险

银行或汽车金融公司要加强与保险公司、经销商的协作。汽车金融风险是系统性的,银行或汽车金融公司、保险公司、经销商任何一家单打独斗都难以化解其中的风险,每一个体都有自己的利益,只有通过合作、建立战略联盟才能实现各自利益最大化。这就要求共同对客户的资信状况进行认真调查,确认其是否具有《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规定的资信资格,防范贷款风险。汽车金融服务的各机构间应加强合作建立战略联盟,形成合力,全力打击信用不良客户。银行或汽车金融公司间要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将违约严重的客户列入“黑名单”,并互通情况,实现资源共享,切实防范一车多贷、一人多车多贷现象的发生。另外,必要时银行或汽车金融公司还要取得车辆管理部门的配合,认真办理车辆抵押手续。

另外,严防保险公司、经销商的欺诈风险。在选择合作伙伴时,选择信誉好、实力强的保险公司、经销商进行合作。对符合合作条件的伙伴签订贷款合作协议,明确可能出现的风险时双方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

一个成熟的、有效的汽车金融经营模式应当具备下面三项职能:为厂商维护销售体系,整合销售策略,提供市场信息;为经销商提供存货融资、营运资金融资和设备融资;为用户提供消费信贷、租赁融资、维修融资和产品保险等业务,同时具备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能力。目前无论是外资还是国内汽车制造商,在中国建立完整的专业汽车金融服务机构都将面临一定困难。汽车金融公司在国外市场的金融创新,如车贷债权的证券化和打包处理等金融工具,更是国内无法短期内跟进的。国内厂商缺乏专业金融机构的运作经验,而外资企业适应国内市场还需要一定时间。建立适应我国现阶段实际国情的汽车金融风险控制模式还需要汽车金融公司、制造商、销售商、保险公司、商业银行、政府及消费者等的长期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董梵:我国汽车金融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展望.车界论坛,2005,4:1~3

风险控制论文范文篇4

关键词:汽车金融风险控制战略联盟

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可以归结为金融机构与消费者之间的关于知识和行动的不对称性。汽车金融公司的风险一般是由公司自己承担的,所以专业汽车金融服务机构对客户资信调查都是非常严格的。有的已经建立起一套较为系统的风险控制体系和客户资讯评估系统”,从而对客户进行筛选,按还款能力的强弱对客户采取不同的按揭政策,有效地缓解了车贷风险的发生。但是商业银行由于缺乏专业人员对贷前、贷后及贷中的管理,只是简单的将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这种做法对于降低银行的风险是没有任何好处的,最终导致了2003年保险公司的退市。

一、汽车金融服务领域的主体分析

我国的汽车金融服务市场具有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使得各类企业纷纷加入其中。具体说来,主要有如下服务机构:汽车制造商、商业银行、外资汽车金融公司、汽车经销商、保险公司。目前在我国市场上提供汽车消费信贷的金融机构有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销售商二种。

商业银行一度几乎垄断了国内所有的汽车贷款和金融服务业务。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到2003年年底,全部金融机构提供的汽车消费贷款余额达1700.06亿元,比年初增长620.14亿元。其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1445亿元,占85%,股份制商业银行206亿元,占12%,城市商业银行45.9亿元,占2.7%;财务公司5.1亿元,占0.3%。但是截至2004年上半年,我国金融机构汽车消费贷款余额为1833亿元,而呆坏账近1000亿元,坏账率有40%左右。而在北京,坏账率更高达50%以上。各大银行陆续停止或者提高了个人汽车贷款业务的门槛,汽车信贷萎缩。直到2006年随着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的开通,银行凭借其密集的网络优势和充足的资金是银行汽车信贷的优势所在。汽车信贷业务也逐渐回升。总体来说,现阶段在我国汽车金融服务领域处于主导地位的还是银行。

二、我国汽车金融风险控制中存的在问题

目前我国汽车金融服务领域主体的银行在汽车金融风险的控制中存在以下问题:

1.对汽车金融风险的认识不足,风险控制不到位

银行开办汽车消费贷款之初,通过采取财产抵押、质押、保险公司担保等贷款担保形式,银行认为贷款万无一失。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各行纷纷降低贷款条件。由于贷款客户分散,对贷款人的信用状况缺乏应有的审查,也没有做到贷后跟踪监测,因此造成贷款客户良莠不齐,这些都为信贷风险留下了隐患。而且汽车消费贷款在银行贷款业务中占有很小的比重,不是其主业,在实际业务操作中存在人员配备不足,催收不及时,只管贷不管收,加重了汽车贷款的风险。

2.银行缺乏对汽车经销商的制约,使得经销商将风险转嫁到银行

在汽车消费贷款业务中,银行和汽车经销商的关系只是基于资金供求基础上的商业合作关系,银行为到经销商处购车的客户提供贷款,促进汽车销售。经销商在贷款客户提供物质担保的基础上,为汽车消费贷款提供全保证担保,这种合作应该是双赢的合作关系。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种商业关系存在责任不对称,风险分担不平衡。银行提供资金承担了资金损失的风险,相反经销商借助银行贷款促进汽车销售,对其有利,不存在风险。其虽然提供贷款保证,但这种保证通常只是一般贷款保证,是在贷款人落实物质担保之后附加的信用保证。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物的担保,保证人对物的担保以外的债权承担保证责任。汽车消费贷款设定的物的担保价值肯定要超过贷款金额,但在执行时却存在许多障碍,不能及时变现,因此可以说经销商的保证责任通常形同虚设。加之银行对经销商缺乏强有力的制约,经销商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银行的利益,与客户串通办理假按揭、降低购车首付比例等,这样经销商就把业务风险全部转嫁给了银行,形成银行汽车信贷的高风险。

3.银行汽车金融服务品种单一,产业链短

银行办理的汽车金融业务仅局限于汽车消费贷款,赚取利息收入,不仅造成收入单一,而且缺乏与客户的沟通和联系,无法及时了解贷款客户的基本经济变化情况。银行汽车消费贷款是一项独立的资金服务业务,提供贷款以后除客户按时归还本息外,基本与客户断绝了联系,对客户、担保人等在贷款期间经营状况、经济情况的变化基本处于失控状态,对出现的贷款风险不能及时采取保全措施。

4.银行信贷风险控制机制存在漏洞

当前银行在贷款管理中普遍实行“审贷分离”的原则,即:贷款业务人员负责考察贷款人的信用状况和抵押担保落实情况,将考察结果和意见呈报给贷款审查委员会或部门负责人,其本身没有贷款的权利,最终决定发放贷款的是贷审会或部门负责人。表面看分工明确、相互制约,加强了贷款的安全性。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一机制存在很大的弊端:了解情况的业务人员没有放款权利,有决定权的人不了解具体情况。在贷款责任上,由于最终决定权在贷审会,不仅损害了业务经办人员的积极性,而且减轻了其应承担的责任,形成业务人员只管放款,不管风险的消极态度;贷款出现风险时相互推脱责任,最终结果是责、权不统一;分工明确,但责任不清,而且由于这一机制手续比较繁琐,在执行中往往流于形式。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制度“越来越完善”,不良贷款比例却居高不下。

三、建立战略联盟、共同防范汽车金融风险

银行或汽车金融公司要加强与保险公司、经销商的协作。汽车金融风险是系统性的,银行或汽车金融公司、保险公司、经销商任何一家单打独斗都难以化解其中的风险,每一个体都有自己的利益,只有通过合作、建立战略联盟才能实现各自利益最大化。这就要求共同对客户的资信状况进行认真调查,确认其是否具有《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规定的资信资格,防范贷款风险。汽车金融服务的各机构间应加强合作建立战略联盟,形成合力,全力打击信用不良客户。银行或汽车金融公司间要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将违约严重的客户列入“黑名单”,并互通情况,实现资源共享,切实防范一车多贷、一人多车多贷现象的发生。另外,必要时银行或汽车金融公司还要取得车辆管理部门的配合,认真办理车辆抵押手续。

另外,严防保险公司、经销商的欺诈风险。在选择合作伙伴时,选择信誉好、实力强的保险公司、经销商进行合作。对符合合作条件的伙伴签订贷款合作协议,明确可能出现的风险时双方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

一个成熟的、有效的汽车金融经营模式应当具备下面三项职能:为厂商维护销售体系,整合销售策略,提供市场信息;为经销商提供存货融资、营运资金融资和设备融资;为用户提供消费信贷、租赁融资、维修融资和产品保险等业务,同时具备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能力。目前无论是外资还是国内汽车制造商,在中国建立完整的专业汽车金融服务机构都将面临一定困难。汽车金融公司在国外市场的金融创新,如车贷债权的证券化和打包处理等金融工具,更是国内无法短期内跟进的。国内厂商缺乏专业金融机构的运作经验,而外资企业适应国内市场还需要一定时间。建立适应我国现阶段实际国情的汽车金融风险控制模式还需要汽车金融公司、制造商、销售商、保险公司、商业银行、政府及消费者等的长期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董梵:我国汽车金融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展望.车界论坛,2005,4:1~3

风险控制论文范文篇5

摘要: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集团的多样化经营的趋势日益明显。尽管在各个领域进行投资有利于分散集团的经营风险,但前提是控制好投资风险,这样才能使投资有利可图,真正做到为旅游集团带来利益分散风险的作用。

关键词:旅游集团;旅游投资;投资风险

1我国旅游集团投资的现状

随着我国旅游业集团化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目前已经有不少的旅游集团为了不断壮大其经济实力和抗风险能力,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从而实现资产的不断增值,相继采用纵向一体化战略和多元化经营战略,不断的扩展自己的经营领域,选择新的投资方向和新的投资机会。投资方式的多样化、投资领域的多元化,也构成了中国旅游业新一轮快速增长的重要动因。

从旅游集团特别是一些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来分析我国旅游集团的投资行为,可以看出,我国旅游集团所进行的投资方向仍集中在旅游行业,是在原主业的基础上,通过进行产品价值链的管理实行相关旅游产品所涉及的旅游投资,如对会展,景观房产,旅游景区投资。一些旅游集团还开始了对航空业的投资,如武汉的东星国际旅行社就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航空公司。随着投资活动的日趋复杂,投资所存在的潜在风险也日益增多。为实现投资收益最大化,就必须正确认识和分析投资风险,并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对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和化解。本文就将通过研究投资风险的相关理论,结合我国旅游集团的实际,对加强旅游集团投资的风险价值管理进行初步探讨。

2旅游投资的特点

由于旅游资源的公有性、垄断性和非流通性;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性;旅游项目投资的区域依赖性;旅游项目投资的综合复杂性;旅游产品的生产和消费的同时性使得旅游集团的旅游投资相区别于其他集团的投资项目具有很多独特的地方:

(1)投入高,回报期长。旅游投资的门槛逐步抬高,不再是低投入的产业,进入性投资的加大,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及竞争环境的国际化,也使得旅游投资回收期延长。

(2)旅游产业链整合与多产业整合特征:旅游产业链的延伸,与城市景观、房地产、小城镇、休闲娱乐等等深度结合,产生了一个整体的、互动的结构——“泛旅游产业”。旅游投资,已脱离单一项目时代,投资商进行区域整体投资,力求整合旅游产业链,与相关产业相结合,寻求综合收益的最大化。

3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

(1)重项目规划和投资评价:对于投资方来说,旅游的投入是一个长线的过程,风险性主要在选项和规划上。因此,旅游项目投资必须重视项目规划,以明确的投资评价为前提,以有效的资本运营为保证,极其清晰的把握投资运作的思路。

(2)争取区域政府的支持:提高产业的绿色GDP已经成为新时代下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新理念。旅游项目能够提高地区的绿色GDP,调整城乡产业结构,形成绿色产业链,旅游集团可以通过政绩策划,尽量争取政府的有效支持,争取的旅游项目开发的最大优惠条件(低价资产收购、税费减免、申请扶持资金等)。

(3)开展有效的营销活动:进行有效的营销活动,提高项目在国际、全国、区域的定位和影响,为融资、招商、资本升值提供巨大的支持。

(4)多方位融资:从沪深股市统计,我国国内上市公司有近千家,但是以旅游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只30多家,涉足旅游业的上市公司也只有40家。这说明我国的旅游企业的大多还是以资本自筹为主,没能很好的利用资本市场。更好的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可以有效降低旅游企业融资的风险。旅游集团可以依托收购兼并、政府优惠等方法低价获取大量资产产生资产大幅升值的市场评价,从而增长现金流量,实现大规模融资。

(5)多产业整合和跨行业投资:泛旅游业具有极大的区域聚集和经济带动作用,往往会带动一个区域的城市化进程,形成游憩区、度假区、会展区、娱乐区、步行街区、购物游憩区、及旅游小城镇等等,推动区域型旅游房地产和商业房地产发展。另外,为了分散投资风险,还可以适当的进行跨行业投资。以青旅控股为例,目前该公司的主营业务,除了组织、接待国内外人员的出、入境旅游以外,还出资3,000万元控股了北京尚洋电子技术公司,整体收购青旅控股香港有限公司并且参与证券业,使公司旅游主营业务与其他业务同时拓展,有效的防范了经营和金融风险,提高了资产收益率。

4从财务管理角度做好投资的风险管理

投资风险是指在投资活动中未来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出现差异的可能性,是在特定条件下和特定时期内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的变动程度。由于对未来的经济活动的投资的不确定性,投资风险客观存在。但是,人们总是能够通过对风险的管理从而降低投资的风险,实现投资利益的最大化,这就是投资所具备的价值所在。在进行一项投资时,风险越大,其预期的收益或亏损也越大,投资如果产生亏损,将会使资本受侵蚀,最严重的情况可能导致企业的倒闭。承担这些风险是为了给集团盈利,问题的关键在于,进行投资的主体应在风险与收益之间寻找一个恰当的平衡点。财务管理在投资的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4.1在旅游集团内建立投资的风险管理指标体系

(1)建立风险度量模型和风险管理模型,研究旅游集团内各种投资及各种风险,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各种其他风险及包含这些风险的各种资产或资产组合,对各类风险再依据统一的标准进行测量并加总,并依据全部业务的相关性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利用资产风险度量模型,定量地分析资产组合的风险价值。

(2)确定公司各种旅游投资的风险容忍度,限制由于各种影响因素而导致的市场风险,对某些风险高度集中的投资进行特别处理,将风险限制在公司可接受承受的范围内。

(3)建立旅游集团投资的约束-激励机制,在各项投资中,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如果激励机制仅仅与经理人管理资产的收益挂钩,经理人则可能会为了追求高收益而承担高风险。所以在追求收益的同时,考察经理人管理资产的风险度,限制和防止经理人的过度投机行为。

4.2进行投资风险的制度管理

对于旅游集团的投资风险的财务管理应该是一个系统,对于投资项目来说,它起始于项目的考察论证阶段,结束于项目资本变现退出以后,贯穿于风险投资公司从资金——资本化——资金的长循环之中。

(1)投资前期财务评价。

旅游项目投资前的财务评价很重要,它关系到旅游投资项目的价值认定问题,没有较大价值的项目是不值得投资的,但投资的价值点在何处,它是否真实可靠,这不能仅仅根据项目有没有产品优势,有没有市场来定性判断,还要做细致的经济可行性及投资价值的评价。财务评价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缺乏财务评价的经济可行性是令人怀疑的。在投资决策程序中,其中一个环节就是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论证由财务部门参与并出具财务审核意见。对投资项目的投资前调查与了解是否充分,对其价值的判断是否准确,定价是否合理,谈判条件是否有利,直接决定了投资后管理的难度,也决定了将来获利空间的大小,因此,投资前的尽职调查和各种评审就显得非常重要。财务部门对可行性报告出具财务审核意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项目的投资价值,规避投资风险,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2)投资企业动态财务管理。

对已投资项目的管理是投资实现增值的必然阶段。可以从财务审核与监督的角度出发,专门设计财务管理方面的约定,包括由旅游集团委派财务经理的约定,指定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约定,上市的旅游集团还可以有对股东定期公布财务信息的约定等等。这些必要的法律文件从制度上保证了旅游集团对投资项目的管理权和监控权,从而更好地保证了投资的收益权。

4.3投资风险价值管理的过程

投资风险管理的主要步骤有:(1)采用统一的风险识别语言,对投资风险进行界定与识别,建立集团层面的投资风险管理目标及建立完善的风险监督体系;(2)设计风险识别、度量、评估的统一方法;(3)评估投资风险;(4)制定投资风险管理战略;(5)设计、实施风险管理能力。整合风险管理能力的要素,包括集团战略政策、集团管理与投资风险管理过程、管理人员、管理报告、管理方法、风险数据等;不断改进风险战略、过程与度量方法;(6)汇总多种风险评估方式,与集团经营情况挂钩,制定、调整集团层面投资风险管理战略。

5把投资的风险管理从财务管理层面提升到整个集团管理层面

集团层面则意味着全局化、一体化的思想。只有扩大时空范围对企业投资进行思考时,才能识别它对集团整体运作的影响。所以,从集团层面进行投资风险管理可以将企业的战略、业务程序、企业资源同集团投资、集团整体目标紧密地结合到一起,从而使风险管理更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投资风险管理的出发点是使整个集团的风险、收益、价值达到最优化,而不是某个职能部门或风险管理部门。集团层面的风险管理使投资风险管理与集团战略、业务计划得到有机结合,将投资风险管理提高到战略层次,这种集团层面的投资风险管理具有以下作用:(1)集团项目投资过程得到控制的同时,风险也得到了有效的管理。同时提高了对风险的注意程度与敏感程度,使集团更为集中地监控风险;(2)在确切了解集团所处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判断最佳的投资机会;(3)对投资风险有全盘的、集团层面的了解,有利于优化集团的风险结构,优化集团的资源配置;(4)设计集团范围内的信息沟通,收集、综合分析内外部数据的方式,为集团提供可靠、及时的投资风险管理信息;(5)事先建立一套有效的控制制度,帮助集团业务部门实现业绩目标,控制风险。(6)公集团不应该只是片面的强调短期的投资效益对公司的盈利能力的正面影响,发而应该从长远出发,全面的提高公司的治理结构以及长远发展规划的盈利性。

参考文献

[1]顾华详.建立中国旅游业风险投资机制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0,(3).

[2]李平.浅谈企业投资风险及防范对策[J].前沿,2002,(11).

[3]李平.我国旅游投资存在的误区及建议[J].宏观经济研究,2003,(10).

[4]李富红.中国旅游开发投融资实践及走向[J].渝州大学学报,2002,(12).

[5]贝洪俊.企业层面的投资风险管理初探[J].现代企业管理,2002,(11).

风险控制论文范文篇6

个人消费信贷是以刺激消费、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为目的,用居民个人未来收入作担保,由金融机构向消费者提供的以特定的商品为对象的贷款。具体而言,它包括如下几层含义:

1.从性质上说,消费信贷是信用消费的一种形式。一般而言,凡是以借款或延期付款的形式进行的消费均称为信用消费。信用消费的形式很多,如通过亲朋好友、高利贷者和银行等借款消费及赊销消费等。消费信贷只是信用消费的一种,它是由金融机构向居民个人发放的、用于居民购买特定消费品的贷款。消费信贷是一个历史性的范畴,它是市场经济发展到较高程度时的一种经济现象。

2.消费信贷的目的是刺激消费,扩大商品销售,加速商品周转,提高消费者生活水平。因此有人形象地说,消费信贷的目的和作用就是帮助消费者实现“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理想。

自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商业银行开办消费信贷业务以来,汽车消费信贷一直是备受关注的品种。汽车消费信贷是汽车业发展的产物,与汽车工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

浙江是全国最具经济发展活力的省份之一,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总量居全国前列,享有“经济大省”之称。而杭州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职工平均工资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随着居民收入增加,汽车消费是人们新的追求目标,汽车进入家庭已成为现实,汽车市场非常活跃,与此同时,汽车信贷业的发展已成必然趋使。

目前开展信贷业务的机构,主要有国有商业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但还是以商业银行为主。

汽车信贷四种运营模式:①银行、保险公司、汽车经销商三方合作;②银行、保险公司双方合作;③银行、汽车经销商双方合作;④银行单方开展,即所谓的“直客式”。从前汽车信贷模式----保险公司的保证保险担保,“门槛低”,在车贷过程中暴露出诸多的弊端,各家保险公司为了扩大业务,盲目竞争,使车贷险业务造成的潜在亏损越来越大,2003年8月31日保监会停止保险公司的车贷险业务。由于违约率太高、保险公司拒赔而导致的银行和保险公司理赔纠纷案件不断……。所以目前可行的模式只有③④了,特别是以③为主。商业银行为了转嫁风险,寻找实力较雄厚的汽车经销商合作。

目前在杭州与商业银行合作的汽车信贷公司,主要有:浙江康达、浙江长行、天天上路、海天信贷等。而浙江康达、浙江长行成立最早,一直引领着杭州汽车消费信贷的方向。他们的网络已经扩展到了省内的好多大小城市,如绍兴、诸暨、临安等。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汽车信贷服务公司的加入,竟争越来越激烈,要求越来越高,市场体系也越来越规范,出现了“适者生存”的态势。

本公司成立于二○○一年七月份,为浙江振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子公司,坐落于杭州市西子湖畔---长生路58号西湖国贸中心4楼,具有独立法人、自主经营的权利。内设实业投资部、商贸部、法律部、信息中心、信息技术部、汽车销售部、信贷部、保险部、售后服务部等,下属有杭州宝腾实业投资有限公司汽车分公司、杭州剑峰汽车修理有限公司、杭州恒友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在2003年9月份,经本公司董事会决定,成立信贷部、法律部、信息中心,完善公司管理体制,开辟了专业性的汽车信贷业务,模式:商业银行清泰支行、汽车经销商双方合作,主要以杭州和萧山市场为主,努力开拓绍兴、临安等网点。至今,共已完成按揭贷款2个多亿元。

二、宝腾汽车信贷存在的风险

宝腾汽车信贷存在的风险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公司内部

1)业务员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

首先,业务员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对汽车信贷风险的控制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业务员对汽车信贷业务有效的把关,可以有效的防范风险。如:一户多贷、恶性贷款、无效担保等现象。

2)软件办公自动化

完善的软件办公自动化管理,可以保证客户资料的安全性和完备性。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及时的与客户联系,提醒客户。杜绝一部分不必要的风险。

3)公司内部管理及政策

目前公司部门分为信息部、业务部、财务部和法律部。但是在各个部门里人员的安置和工作的分配尚不够健全和完善。信息部里人员流动性比较普遍,影响到了催讨及各项工作的及时性。而且法律部的人员业务水平也不够精通。对员工的考核制度也不稳定,不合理的分配可能会影响到员工的工作态度,其实合理的分配也可以规避一定的风散的,如:业务员不会受利益的驱使,帮着经销商做骗贷等。

2、外部

1)银行

银行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了公司的整个命运。由于近来,信贷市场及体制的不够完善,贷款条件等各项政策时有变化。若沟通不及时,就会造成信息失灵,可能会收不回本公司预先垫付车贷款,从而对本公司造成一定的风险。

2)汽车经销商

经销商选择不当也会对公司造成一定的风险。汽车经销商对客户的把关,有时为了促进销售额,受利益的驱使,帮着不符合贷款资格或条件的客户欺骗,隐瞒真相。并且收费不规范,增加客户的负担,并可能会导致日后的纠纷。

3)客户

客户自身的素质,因为我单位收做的一部分业务来源与萧山等周边地区,而且年纪也都三十岁以上者居多,这个群体的消费者,由于受教育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还款意识和能力都比较欠缺.每月基本上有20%左右的客户都不自觉及时的还款。这部分客户中的90%通过电话提醒催收都会还款。

4)保险公司

每个贷款客户基本上都是我公司通过保险公司为其保的。保险费用的高低以及理陪的顺利与否,都会关系到客户的还款态度。像在2006年3月份的时候,就有个萧山客户,因为车子出险了,而保险公司的态度未能让他觉得满意,从而该客户故意拖延欠款。这时我们给保险公司的合作就很重要了。

5)法院

当出现客户不还款现象时,起诉的话必须得通过法院来完成。所以法院对我们处理善后问题,降低成本也有一定的关系。

6)国家

美国等发达国家都早已拥有了一套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但由于我国是个发展中国家,起步较晚。虽然经济发展也比较快,但是文化水平和观念的更新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综观分析上面提出的有关内部和外部各项风险因素,其实并没有明确的分界线,而是相互贯穿其中的。

三、降低汽车信贷风险的对策

1.在公司内部建立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

1)强化对信贷班子的考核、培训:不断补充信贷员各方面的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才能适应日益万变的市场,因此公司特对汽车贷款业务进行更加规范化操作,贷款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的审核已经是信贷风险管控的一个重要环节,信贷员熟练的操作及对客户的资信做出迅速而准确的判断,给销售员及客户以专业的建议,更快更准确地完成贷款过程;

2)不断地进行专业化,规范化的培训:要遵循“风险第一”的原则,认真学习本公司制定的《汽车按揭操作细则》,严格按照公司制定《按揭业务操作标准》来确定客户的贷款状况,确认借款购车人能购车辆真实存在,要求随购车协议、附合格证复印件、发票复印件;保证每一位借款购车人均已经通过身份证查询及资信调查,如实填写客户资格审查表,确保任何签字均由本人签署,认真审查借款购车人的原始证件,保证能有复印件均为该原件的影印本;每一笔贷款及费用的计算必须正确无误,遵循贷款到千位数的原则,严格核准发票上车价金额及协议上车价金额(不能超出市场价格);所有车辆必须在手续齐全后方能提车,要求借款购车人通过我公司上牌,若自行上牌,押发票保证金的同时,及时督促客户,自提车日起国产车5个工作日、进口车35天内把发票、机动车登记证原件、行驶证复印件交给予管理部和档案部门,并及时为借款人办理车辆保险。

3)人员的要求及职责:对信贷业务专员签订责任书和经销商协议,明确职责和义务,根据公司的《信贷业务操作标准》、掌握《信贷业务标准操作流程》,对每一笔贷款要真实、完整、正确、无误。

(1)工作宗旨:风险第一、原则至上

(2)服务态度:热情、周到、快速地对待每一位客户、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3)专业水平:熟悉信贷业务操作标准及流程、熟悉每一家贷款银行的操作标准、审核细节

(4)职业道德:敬业爱岗、踏实努力、勤奋好学不循私舞弊

(5)工作态度:认真、仔细的对待每一笔业务

(6)保证贷款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妥善保管不得丢失

(7)严格按照公司信贷业务操作标准及标准作业流程受理业务,不得徇私舞弊

(8)客户至上,认真接待每一位客户,促进优良贷款客户的成交率、提高客户满意度、提升公司品牌形象

(9)严守公司机密,妥善保管公司任何一份文件、手册

4)规范化操作:

由此可见,每位信贷员肩负的责任重大,只有不断补充各方面的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准,才能适应日益万变的市场,因此特对公司汽车贷款业务进行更规范化操作,主要体现在:

(1)规范性:

A、客户签字准确清晰;

B、协议合同填写准确完整、无涂改;

C、合同、协议、借据上金额、书写规范;

D、借款人与车辆最终使用人一致,以防纠纷。

(2)真实性:

A、有资料必须为其原件影印本;

B、所有客户签字必须由客户亲自签名,包括配偶和担保人;

C、客户提供的收入证明应加盖其实际单位公章,基本符合其实际收入;

D、客户联系电话尽可能多留,防止电话错误或停机,难联系。

(3)完整性:按要求提供借款人夫妻双方及保证人真实手续,如借款人为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股东,提供该企业的营业执照、验资报告等相关资料,便于了解其公司地址和个人拥有的资产情况。

(4)非法性:1、提供不真实资料和签字等因素导致借款主体、担保主体不合法和不合规定;2、身份证过期、借款人超过贷款年龄或低于贷款年龄或用虚假证件导致借款主体不合法。

(5)操作性:操作标准需结合市场实际情况制订,因时而异,在控制风险的同时,便于操作。

7)客户资料

1、夫妻双方身份证(复印件一式两份)

2、夫妻双方户口本(复印件一式两份)

3、结婚证(复印件一式两份)

4、夫妻双方所在工作单位出具的经济收入证明(原件+复印各一份)

5、房屋所有权证明或有效居住证明(房屋产权属他人需出具两者关系证明,原件+复印件各一份)

备注一:若牌照挂靠单位则提供该单位营业执照、代码证、税务登记证、近期财务报表、法人身份证、公司章程、验资报告、董事会或股东会决议(以贷款银行要求为主,复印件一式两份)

备注二:若借款人未婚、离婚或需要提供其他自然人担保的则提供担保人夫妻双方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房产证、双方收入证明(以贷款银行要求为主)

2.在贷前、贷中、贷后过程中,分阶段地进行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1)贷前

本公司信贷部、法律部从经理到每个员工,严格执行银行的汽车消费贷款条例规定,了解、控制对高风险区域、高风险行业及高风险人群的业务,做到上门调查每一个案子的信用度和存档照片,严格审查个人资料、对公资料的内容目的和问题的处理。

利用电脑软件对购车人进行资信评估打分,量化分析,确定贷款的首付、年份及保证金的百分比;更加注重个人资信条件与担保条件相结合的原则,而不是设置一道让多数借款人难以跨越的固定“门槛”,要求不同资信等级的借款人必须具备相应等级的担保条件,既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借款申请,又能够确保资金的安全、无疑,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并使业务的发展成为规模化。

做每完成一笔贷款,必须进行公安部门及银行系统对身份和资信调查,不符合条件、身份不明的业务不做。

每完成一笔贷款的资料,及时移交给信息中心,由信息部核对,并且,后续工作的回访。

2)贷中

从原保险公司的经营模式:保险公司的内部经营管理体制来看,业务人员不考虑公司的整体经营和长远发展问题;从服务和已发生的保险索赔案来看,风险的潜在性、延续性、群发性、和巨灾性已初露端倪。以广州为例,广州保险同业会2003年第一季度的统计数据显示,广州地区各财险公司车贷款保险平均赔付率高达135.57%,个别公司的赔付率竟达到400%,所有开办车贷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无不在这一业务上陷入亏损的黑洞,且与银行的关系日趋紧张,诉讼官司不断……

本公司将客户信用监控与汽车售后服务结合起来。汽车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专业化售后服务予以支撑,因此,本公司具有汽车销售服务的专业优势,在个人信用状况监控方面得到了充分表现,有强大的售后服务系统(如:售后回访、代办保险及事故理赔、紧急抢修、车辆免费送检等等),非常巧妙地完成了个人信用状况的跟踪和监控。公务员之家

实现个人信用状况的及时监控和个人信用记录的及时修正。本公司个人信用状况监控系统可以对借款人每一次还款行为及其在居住、收入、职业、家庭等方面的变化进行及时掌握,并与贷前获取的资信评价结果相结合,随时修正其信用等级。不仅有助于及时掌握客户信用变化,并处置可能形成的风险隐患,同时,这种最真实、最原始的信用记录无论对借款人,还是对于银行、保险机构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

3)贷后

当客户完成贷款之后就得进入每月的还款阶段。

1.信息的及时回访:

认真做好信息反馈与用户回访工作,重视信息及资料的搜集、分析、传递,保持用户之间密切的信息沟通,及时处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如:代办车辆年检、保险及保险理赔事宜、按揭期满代客户办理转户、取消抵押登记等手续。做到能及时跟踪客户。

2.短信及电话方式提醒:

①每当完成一笔汽车按揭业务后,将所有的客户按揭资料复印件(原件已交银行)交公司信息中心存档,由信息中心统一安排提醒首期客户的还款,连续3个月内,每月在银行扣款之前5—10天内,以短信方式提醒。

②有过逾期记录的客户,应定期以短信和电话提醒。

③一期逾期者以电话催款。

④逢年过节和个人生日,发短信祝贺。

⑤每当车辆保险年审时提醒。

⑥制造厂家及公司推出的各项优惠话动服务。

3.上门催收:

对逾期客户由公司法律部专业人员负责处理:一期逾期在10天内电话催讨;10日以后及二期逾期者,由法律部人员、业务员及区域经理负责上门催款,随时注意车辆动向和了解该客户的家庭情况。

4.《律师函》催告:

一旦出现三期逾期,法律部向贷款人发出《还款通知单》及《律师函》,告知其应及时履行所承担的还款义务,会将产生的法律后果;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和一定的威慑力。

《律师函》可根据贷款人的情况选择当面送达、邮寄家庭住址、邮寄单位等。为避免泄露贷款人的隐私,未经贷款人同意,不采用传真方式送达,要求贷款人签收送达回执。

5.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鉴于银行与贷款人签订的“借款抵押合同”都已办理“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的公证,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进入诉讼程序。

风险控制论文范文篇7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公众的保险理财意识增强,很多人为了规避通货膨胀和出于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纷纷被高收益吸引到投资担保公司,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间借贷和投资担保行业的发展,投资担保公司的利润激增,进而使得投资担保公司数量和规模迅速扩张。资料显示,河南省投资担保公司数量由2008年初的190多家发展到2010年底的164家,占全国担保公司数量的四分之一,3年增长了将近9倍,注册资本从50多亿元增加至560多亿元,从业人员由不足4000人发展至10万人。河南投资担保行业的迅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例如,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政府监管不到位、从业人员业务素质低下、缺乏有效的信息管理渠道、内部风险控制不健全等;河南省投资担保行业非法集资、超额担保、非法债转、违规放贷、以假乱真等现象层出不穷。继2011年郑州诚泰事件、洛阳盛归来事件之后,河南省金昌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河南金联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河南嘉诚投资担保公司等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被作废,在一定范围内出现了挤兑现象,引发了担保行业的倒闭潮。

二、河南投资担保行业面临的问题

(一)外部风险

1.法律风险

1996年6月,国家经贸委《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随后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诸如《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中小企业促进法》等。上述规定在规范中小企业市场准入、从业人员资格审查、业务规范、风险控制、行业自律等方面做出了相关的规定。但是这些法律在运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漏洞,一旦发生了一些难缠的案件很难找到具体的法律依据,缺少针对性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担保机构的行为。为了规范担保机构的运营及发展,河南省也相继出台了一些有关担保机构健康运营的规范性文件,但是大多数都是对国家法律或规章的完全照搬,广泛而空洞,缺少针对性和操作性,并不能切实有效的解决河南担保行业自身独特的问题。担保行业是一个新兴行业,没有大量的经验可寻,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这就导致了河南担保行业法律制度建设的滞后性,往往以牺牲一些出资人的利益来换取法律的逐步完善。

2.信用风险

由于担保行业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这就为担保机构的健康发展埋下了定时炸弹,谁也无法预料信用缺失将会造成怎样的损失。河南省目前信用体系尚不完善,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存在信用缺失现象,担保机构无法通过直接渠道了解借款人的实际还款能力及资金信用状况,很多时候获得的信息不够真实有效,甚至是虚假信息,这就为日后的持续发展埋下了隐患。担保公司作为中介机构,在将资金担保借给中小企业和个人时,时刻面临着因信用缺失而要无条件代偿的风险,出资人在将资金给担保机构后,时刻面临着因担保公司信用缺失而血本无归的风险。

3.监管风险

无论在全国还是在河南省,担保行业都存在监管不清、监管缺失的风险。目前全省的投资担保行业迅速发展,投资担保机构数量不断增加、但是却存在监管资源严重匮乏、专职监管人员少、监管人员业务素质不达标、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据有关资料显示,在郑州市中小企业服务局,担保办大约只有3间办公室,工作人员寥寥无几,监管机构形同虚设,试问这样的监管机构及防御措施怎么能够保证整个河南省的担保行业有效持续发展呢?2009年9月2日,河南省工信厅和工商局联合《备案通知》,要求全省的担保公司必须先获得工信厅的审批,才能到工商局办理营业执照,然后在登记注册后30日内,到同级信用担保行业准管部门备案,并报送省工信厅。据不完全统计,现在河南省在工商系统注册的担保公司大概有500多家,但是拿到担保机构备案证的不到300家,将近一半的担保机构处于无政府监管状态。

(二)担保机构自身内部风险

1.注册资本风险

(1)担保公司注册资本不均衡。其注册资本规模从一千万到上亿的都有,规模参差不齐,很多担保公司规模小,实力偏低,却偏偏非法债转,超额放贷,最后引发倒闭浪潮。(2)存在虚假出资或资金出逃现象。河南省工信厅对担保公司的审批只是一些程序性的操作,很难做到对其真实资格的严格审查,也缺少相关专业人员的跟踪调查,这就容易造成浑水摸鱼现象,出现一些虚假出资或资金出逃的行为。(3)注册资金与担保规模不匹配。例如某个担保公司的注册资本不到两千万,但是在2010年就承包了10个项目,如果其中某两个项目还发生代偿,那么就会引发其他担保项目的流动性和安全性,进而引发整个担保行业的信用危及,造成公众恐慌,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

2.内部风险控制不健全

由于很多担保公司专业人才匮乏,导致公司信用评价体系和风险评估制度建设严重滞后,很多担保公司和借款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担保公司不能准确及时的获得借款人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真实信息,从而也无法对其还款能力做出准确的风险评估,以致后来一旦出现代偿问题,极易引发道德风险,以致引起资金链断裂现象。

3.高息吸收存款,非法集资

根据2010年7部委联合下发的文件《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融资性担保公司不得充实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受托发放贷款、受托投资等活动。目前一些投资担保公司罔顾国家规定,直接从投资者手中高息吸收资金,利用虚假合同、虚假项目、资产连续重复抵押等手段违规操作,再设法以高息贷出,以赚取更高的差价。

4.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由于河南担保业发展时间不长,缺少优秀的专业人才储备,尤其是专业技能娴熟、行业经验丰富的从业人员严重匮乏,很多从业人员既不具备金融、法律、风控方面的知识,又没有丰富的从业经验,缺乏最基本的风险识别能力和管理能力,更有甚者不具备大专文凭,很多担保公司的从业人员是一些30~45岁的家庭妇女,担保公司希望利用其丰富的社会经验,广泛的人脉和社交圈为自己招揽客户,很多从业人员为了自己的业绩,都会拉拢自己的亲朋好友作出资人或者借款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破坏了业务规避原则,容易造成以公谋私现象。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很难为担保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三、河南投资担保行业应对风险的对策

(一)加强担保行业法制建设

由于投资担保行业属于近年来的新型行业,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尽完善,立法部门要结合行业实际发展情况,加快担保行业法制体系的建设,尽快出台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河南省政府也要结合本省的地方特点和担保行业独特的发展模式,在不与国家法律冲突的情况下,出台适合本地区的规章制度。

(二)加强政府监管力度

政府部门要努力从风险的根源抓起,提高担保行业的准入门槛,按照“统一指导,分级管理”的原则,把对担保机构的监管落实到各个部门。河南省工信厅在进行审批时,对即将成立的担保公司要进行实地考察,严格调查,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河南省工商管理局要认真审核担保机构的执业资质,努力将经营风险降到最低,各部门应该联合起来,多管齐下,切实提高监管效率和质量。

(三)建立投资担保风险预警机制

投资担保公司应主动规范各项业务的操作流程,建立事前、事中和事后的调查和监督机制,设置专人负责跟踪借款人的资金运用情况,随时跟踪调查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利用数据库建立客户的风险预警系统,全面实时的记录客户的各项信息,定期对客户进行风险评估与测评。风险预警系统对借款人的风险评估要采取定性定量相结合,静态动态相结合的方法,资产状况与信用状况主要取自上年的数值,属于静态数据,负债与利润的考核主要参考企业当年的经营成果,属于动态数据。

(四)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风险控制论文范文篇8

“未来损失的不定性即风险”对于拥有大量的资金流的石油企业来说,我们所能努力的就是尽量减少和避免风险,完善资金管理体系,在建立和完善资金管理体系之前首先必须要找到资金管理不善带来的风险。影响石油企业资金安全的主要几个关键点有:一是对于现有的风险管理缺乏系统性,“脚痛医脚、头痛医头”,这样往往会造成我们在工作变得杂乱无章、难以应对,使我们在风险管理的工作常常会陷入非常被动的局面。二是现如今存在的风险管理工作往往处于几年一次的风险评估、安全检查的形式,不能对风险进行实时有效的管理和控制,造成风险管理间隔的时间长,缺乏时效性。三是目前风险管理的技术、手段比较落后,落实基本上处于凭靠判断、靠经验的较为原始的工作方式。

二、加强油田企业资金管理的必要性

石油企业属于国有特大型采掘业企业,层次复杂、覆盖面广、企业生产规模大,对于财务管理的要求比较高。我们应该抓住资金管理这个重要的中心环节,将企业集团内部各层次、各部门以及其他的的管理业务职能和对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达到更加有效协调和处理各二级单位与管理局和部门之间的横向、纵向的关系,以科学系统的观点保证企业集团能够实现资金管理整体效果的最优化。由于油气资源的过度采集,近几年来,油田企业内部可供采储量逐渐在减少,人多油少的矛盾尤为突出,油田企业为保持油田企业可持续发展,不得不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我们面对油田外部日益增加的市场份额所投入的财力、人力,更应该要加强企业对于内部管理,从而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对资金施行统一管理和集中控制,来实现财务关系的协调统一和财务资源的优势聚合,来加强对于资金的控制和监督。这对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油田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对企业内部资金实现了统一调配、集中管理和有效使用,对资金紧缺这方面的矛盾有了很好的缓解,能够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最适合的地方,这种资金管理模式应该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但是这种资金管理模式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金管理意识不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片面追求利润指标、产值,而把资金管理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上。现如今绝大多数单位在资金内部控制管理中还主要停留在事后对资金进行核算,一些管理者缺乏现金流量观和资金时间价值观念。缺乏详细的财务分析方法和资金使用计划,缺少科学的对资金的使用筹集和分配。往往在最终年度考核时,许多单位在经营业绩上看似是很不错,而对这些单位的资产项目的现金流量的良性运行和持续发展性等状况却没纳入到考核范围内,也就没有作出相应的评价和考核。这些单位其实是在大量资金的铺垫前提下完成的利润指标。

2.资金使用效率不高。企业的资金被分配到各二级单位后,又产生了资金管理散乱、统一管理和筹划要求、企业内部资金分散和与资金集中管理的现实矛盾,这些矛盾必然会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盈利能力下降资金失控。资金在各单位使用效率不高、管理散乱,。很多单位部分人为了片面追求局部的利益,不顾企业的战略目标和整体发展能力,在投资时比较随意,这即使得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又造成了企业的财务风险,有的油田由于企业资金相对充裕,使得部分管理者缺乏对资金管理意识,盲目的进行采购、忽略应收账款未收回的与库存物资严重等,使得资金被大量的无效占用,造成了资金周转困难。

3.资金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油田企业对企业资金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不完善、不全面。出现了在对资金使用和管理上有章不循,一些人把规章制度在当作摆设、做表面文章、流于形式,很难得到切实地贯彻执行。有很多的单位在重大财务问题上没有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缺乏严密的考核依据和计量标准,使得一些单位在资金管理方面变得盲目。尽管管理局制定了很多资金管理监督制度,但这些监督制度和职能部门有时难以有效地发挥作用,出现走过场的现象,财务监督滞后乏力。

4.资金管理信息失真。企业信息管理是现代企业的管理,决策者主要是通过掌握及时、准确、真实的信息来控制资金流和企业经营。由于油田企业二级单位和厂址较多,分布地区也比较广,决策者也只能通过各类信息来对各单位和厂处进行控制和决策。然而很多单位存在信息不对称、和不透明不集成的一些问题。尽管制定了相关的财务规章、制度、稽查制度和操作规程,但在财务控制环节上还有存在空白点和薄弱点,制度、财务规章和操作规程落实的不够,导致一些单位报表不真实、核算不准。

四、加强企业资金管理

资金是维持生产经营必要资源,是企业正常运转的血液。我们油田加强企业资金管理进行的一些思考。

1.加强资金管理的控制与监督。我们应该从油田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对资金管理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自身不断变化情况和外部环境有有计划、针对性地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我们的财务资金管理制度,提高资金管理效率;强化内部审计机构的权威,对企业投融资、财务状况变动和资金流向等情况实施过程中跟踪和监控,定期检查,及时反馈在资金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2.建立健全资金管理体系。我们都知道企业的现金流与企业的财务活动是密切相关,资金是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能否建立以资金管理为核心的财务管理体系是一个企业财务管理功能发挥作用大小关键,这个体系的关键就是加强资金周转各环节的可控性,提高资金运用效益,保证生产经营各环节的资金需要,。在财务管理体系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和发挥管理局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各项财经纪律结算中心、财务预算、现金流量表、财务负责人委派制、ERP。

3.强化资金预算管理机制的权威性。财务预算机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最有效和最重要的管理制度,是一个企业进行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保证,也是企业进行财务控制、财务监督、财务考核和财务审计的基本依据。为加强企业对资金管理,实施资金预算,在管理中应做到:首先逐级审批、采取逐级编报、滚动管理的预算编制办法,不得随意更改;其次应该建立有效的监督制度和考核体系。

风险控制论文范文篇9

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推进,企业的竞争将更加集中于生产附加值的提高上。对于具备大型设备的各类大中型企业来说,通过信息化改造,能够有效地对设备进行维护;并在此基础上合理制定维护计划,提升设备运行的可靠性,降低设备因故障/失效造成的损失。当前,应用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理论对大型设备进行信息化维护是国际上通用的一种系统工程方法[1],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我国在RCM方面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1-5]。1979年我国空军和民航率先引进了RCM理论。1985年原国防科工委了《航空技术装备寿命与可靠性暂行工作规定》,规定了在设备维修中应采取定期、视情和状态监控三种方式。1989年了HB6211《飞机、发动机和设备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大纲的制订》。1992年我国了RCM的国家军用标准——GJB1378《装备预防性维修大纲的制定要求与方法》。1994年,又了《〈装备预防性维修大纲的制定要求与方法〉实施指南》,指导各类武器装备维修大纲的制定。这些制度和方法的制定有效地提高了我国RCM的应用水平。一些企事业逐步开始运用RCM理论指导和制定维护工作,如南京地铁在实践中制定出了以TPM与RCMf协同动作的管理策略[5]。但是研发RCM软件系统一直是我国的薄弱环节。一些大中型企业多是购置国外的产品,这些软件功能强大且价格昂格,但其中一些功能不能适应于我国特定行业或企业的需要。近年来,国内开始开发出一些有针对性的RCM软件,如和谐型机车维修系统[1]、中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2]和数控机床维修系统[3]等等。笔者曾参与港口企业的RCM软件开发,侧重于风险矩阵理论的应用实践。本文阐述了在研发RCM软件系统过程中,应用风险矩阵理论在移动设备上的设计过程。风险矩阵法是指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综合考虑风险影响和风险概率两方面的因素,通过风险因素对项目的影响进行评估的方法。基于风险矩阵的设备评估系统通过搜集设备基础数据以及维护历史数据,分析数据,计算风险等级,得到数据报表,以此作为依据,指导设备管理人员制定维修策略。

1软件的总体设计

一个设备的风险评估首先从大部件开始,如果部件存在风险,再对部件下的零件进行评估,以确定哪些零件存在风险,最后确定这些零件的故障原因和可能产生的影响。

1.1总体思路

⑴部件评估:建立部件故障概率风险矩阵,对部件确定风险级别。⑵零件评估:建立部件零件的生产损失、维修成本、安全影响以及环境影响四个风险矩阵,其中生产损失和维修影响采用模糊半定量方法确定其风险等级,另外两个采用定性方法确定风险等级。⑶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为了较好的进行可靠性数据的采集与交换,根据ISO14224中对各零件的故障模式进行标准化,列出设备或零件的主要故障模式以及产生该故障模式的原因,并根据其常见故障,对每个故障模式进行风险评估,从而规定出可能的故障原因。故障模式采用的风险评估方法与零件采用的一样,同样为四个风险矩阵。

1.2软件结构设计

软件采用移动客户端结合C/S技术进行开发,其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RCM分析人员在进行RCM风险分析的过程中,使用移动设备下的应用程序,将风险测评数据发送到服务器,并请求服务器处理数据。服务器分析处理完毕后,将数据分析结果发回移动客户端,客户端对分析结果进行显示。通过使用该结构,能够大大提高分析人员的工作效率。由于通过服务器统一管理业务逻辑,保证风险数据的完整性及一致性。

1.3主要模块和实现功能

根据软件设计目标,按照软件需要完成的功能划分为以下几个模块。⑴数据输入模块:完成设备运行参数、现有维修计划、成本金额、故障模式、故障原因等批量数据的输入。⑵部件风险评估模块:通过风险矩阵法确定部件的风险等级,筛选出那些高风险的部件。⑶零件系统模块:对存在高风险的部件的零件进行风险评估,筛选出高风险的零件。⑷详细分析模块:通过分析零件的故障模式对其进行定性和半定量的风险计算,确定风险原因。通过逻辑决断确定维护方式,制定维护/维修任务计划。⑸资料管理模块:对输入的数据资料进行编辑和浏览。⑹报告模块:生成并输出筛选分析和详细分析的报告。⑺基础数据库模块:基于SQLServer建立数据库,通过Excel文档数据进行数据输入和输出,建立典型设备数据及相应的故障模式以及所需的用于故障分析的数据。

1.4软件的开发环境

⑴开发平台:本系统基于.NET平台,采用WebServices和SOA架构进行程序设计。⑵开发语言:本系统采用C#语言和.NET类库进行系统开发。⑶开发工具:服务器端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7系统,开发采用VisualStudio2010,数据库采用MicrosoftSQLServer2005;客户端的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Phone8系统,开发采用VisualStudio2010ExpressforWindowsPhone。

2主要方法

2.1风险矩阵法

对整机部件的筛选采用一个5×5风险矩阵,横坐标为故障概率,纵坐标为故障后果。故障后果分为五个等级:①非常低——表示该部件故障后,对设备基本没有影响,可以继续工作或者经过短时间维修就可继续工作,并且不会对人身产生威胁;②低——该部件故障后,可能造成设备短时间停止工作,经过短时间维修可以继续工作,并且不会对人身产生伤害;③中——该部件故障后,会造成长时间停工或设备损坏,需进行较长时间维修,可能造成人身伤害;④高——该部件故障后,会造成设备长时间停工或设备严重损坏,需大修才能将设备修复,会造成少量人身伤亡;⑤非常高——该部件故障后,对设备产生严重损坏,甚至有可能使设备报废并会造成重大人身伤亡事故。故障概率也分为五个等级:①非常不可能——通过评估没有发现潜在的破坏、缺陷和故障,没有设计上的缺陷,有明确的使用期限;②不可能——通过评估和检测发现有潜在的破坏、缺陷和故障,没有设计上的缺陷,对设备的使用期限可以预测;③可能——通过评估和检测发现有明显的破坏、缺陷和故障;评估发现设计比较合理,对设备的使用期限也有一个大致的掌握;④常发生——通过评估和检测发现有明显的破坏、缺陷和故障,故障评估发现设备的故障概率和使用期限都非常接近使用上限;⑤总是发生——通过评估或以前的检测发现有明显的破坏、缺陷和故障,故障评估发现设备的故障概率和使用期限已超过使用上限。

2.2故障模式的风险评价准则

设备的故障模式风险评价准则和风险矩阵是根据相应的安全和环境的法规或标准,并结合设备的实际运行状况和管理维修情况来制定的,而设备故障模式的风险是由故障概率和故障后果(包括:安全后果、环境后果、生产损失和维修成本)共同决定。每一种故障后果都有相对应的故障概率,从而构成四个5×5风险评估矩阵。其主要评价内容为:①故障频率——以设备或零件的维修为周期,统计故障发生的时间和次数;②安全后果——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维修所需费用总和;③环境后果——按照环境的污染影响程度及处理事故级别的高低划分;④生产损失——以故障所造成的停机时间来计算,根据评估的结果折算成企业的实际损失;⑤维修成本——人员维修和产生故障零件生产成本的总费用。在评估故障后果时,忽略“极端的小概率事件”,将“常见的、经常发生的事件”作为主要考虑对象,这主要是为了使得评估结果具有更好的实用性和普遍性。下面以软件中港口门座起重机为例,作如下表述。故障概率评价准则:①极少发生,发生概念小于20%;②很少发生,发生概念20%至40%;③偶尔发生,发生概念40%至60%;④较常发生,发生概念60%至80%;⑤经常发生,发生概念大于80%。安全后果评价准则:①没有影响工作或造成残废(包括急救、医疗救治和职业病);②影响工作,如较轻的可康复的健康影响;③较重大受伤,如经过半年以内治疗,可恢复工作;④永久丧失劳动能力;⑤一人或一人以上发生死亡。环境后果评价准则:①对环境没有污染,或在公司允许的环保指标之内;②较轻的环境破坏,较轻的经济后果,在一定范围内可处理;③公司内严重污染,需公司协调处理;④可以寻求地方支持或省内支援处理;⑤必须通过地方政府和国际团体外部协助来处理,资源消耗很大。生产损失评价准则:①0至4小时,少于半天;②4至8小时,少于1天;③8至24小时,少于3天;④24至48小时,少于6天;⑤≧48小时,大于6天。维修成本评价准则:①0至100,少于1百元;②101至1000,少于1千元;③1001至10000,少于1万元;④10001至50000,少于5万元;⑤≧50000,大于5万元。

3结束语

风险控制论文范文篇10

关键词:石油化工;安全生产;影响因素;风险控制

1安全生产、风险控制概念简述

安全促进生产,生产有必要安全。通常,我们将安全生产定义为:当人们从事社会生产和劳动时,将人、财、物、机、环境和方法等通过协调,另其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活动中出现的潜在人身、财物危害,或将其纳入人为可控范围内。也就是说,为了使劳动过程在符合安全的物质条件下进行的,避免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消除或操控危险有害要素,确保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设备免受损坏、环境的免受损坏的一切行为。而安全生产风险控制是指针对工作生产中影响安全生产的不利因素进行一个提前防范的控制,从而减少危险事件的发生,是增强工作人员安全保障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广泛提高生产条件的必要前提,所以在安全生产方面以及风险控制方面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2石油化工安全生产危影响因素

(1)雷雨天气不利环境因素春季雷阵雨天气多发时期,雨水容易从地表渗入油井使水体污染风险增加。

(2)生产过程产生火灾的危害因素生产过程的不合格生产,引发的不可控制石油爆炸而引起的大面积火灾,或由工作人员违规携带禁止产品如烟头等易燃物品而导致的人为性火灾,或由于生产设施老化,设计不合理等方面造成的火灾以及其他类引起火灾。

(3)安全生产风险措施对相关措施风险控制体系的完善、及时的信息更新与否是影响石油化工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如在警报装置、防御保护措施存在缺陷,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及时跟外界信息沟通,与行业先列同行,那么就很大程度停留在原来的基础上,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4)安全生产技术与投入对于石油化工的严要求高质量的工作职业中,职业石油化工技术的掌控程度以及对生产要素如人力资源、生产设备、工厂选址等方面的投入多少,这些都是直接影响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

3石油化工生产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1)安全生产管道风险控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HG/T20670-2000化工、石油管架管墩设计规定执行。对石油化工厂来说,石油管架管墩是支持全厂生产装置和供热体系的管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着重注意,抓好质量如考虑管架实际受荷、弹性支撑作用、振动抗震问题以及结构冰雪荷载、桁架式管廊、特种管架及管架的防腐。

(2)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风险控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计划包含安全管理组织与责任、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运行机制、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三部分内容。首先有必要从组织和人员上给予确保,确保有专门的和专职人员从事此项作业。其次必须制订一套合理有用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规范各项安全生产行为,使安全生产作业有章可依。

(3)风险识别以区域计划中涉及的意图及其需求为根据,以此评估评价区域的大小,简单来说就是必须对一定范围内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价和判定。进行评判时,需要根据历史遗留资料、同种设施经历以及专家意见等综合考虑,通过这些判断区域计划内会产生哪些危险,这些危险又会对计划区域造成多大影响。针对园区进行危险因素分析时,应把对危险源的讨论作为重点和关键点,分析哪些危险源会对员工、经济以及环境造成威胁和损失。石油化工园区内的严重危险源,可以按照《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规范来断定。

(4)将危险源分单元区分通常所说的独立单元是指:单个单元内如果存在气体或物质泄漏情况,不会引起周围单元气体或物质泄漏。如若发生异常情况,两个独立单元可以以最短时间切断联系,使彼此成为独立个体,周围单元不受影响。可以通过考虑风险计算的繁杂性,如计算单元内危险物质的数量、全面考虑物质危险性和单元工艺状态,来确定该单元的危险程度。并根据危险程度将其划分独立的单元,并进行合理的安排。

(5)不利天气应对风险控制在春季雷阵雨气候多发期间,应对无油区、少油区、有油区进行严厉管控,防止将清净雨水排入下水道,以避免污水处理场冒池、冒井。同时要做好相关工作的日常记录,安排所管辖区域清污分流设备的操作,对存有介质的各类设备,加强平时巡查,避免跑冒滴漏,各类废物分类搜集,并及时整理干净;及时回收、整理现场的污油、杂物;完善、安排演练水体污染防控应急预案;管好、及时用好事端应急池,保证不发生水体污染事端。

(6)火灾风险控制加强对日常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宣传,从如何逃生、自救,再到消防器材的正确使用的宣传工作要不断强化,做好基层消防安全普及工作,普及消防安全常识和火灾逃生自救技能,提高全员抗击火灾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有效、迅速、正确地处置意外火情,保障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为下一步的安全生产工作筑牢了安全防线。进行限烟令,对象包括所有工作人员,以及进入大楼外来办事或来访人员。通过建立限烟制度,张贴禁止吸烟警示标志,开展禁烟宣传活动以及在会议室、办公室、餐厅和公共场所,不得放置烟灰缸等烟具的方式来达到降低由烟头引起的火灾事故概率。对于烟瘾重的人员,可安排一定数量的吸烟区,凡吸烟者一律到吸烟区。

(7)工作人员素质培训对安全工作严抓不懈。注重安全训练,对一切进入现场的人员有必要参与三级进场训练,要求特种工作人员通过专项训练,并持有国家颁发的特种工作操作证。公司或企业可采用加强高危作业生产人员的培训的方式,来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让每一位施工人员从思想意识和行动上注重安全,为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8)风险信息更新生产技术繁琐、生产条件苛刻、易燃易爆、高温高压、危险系数高等是石油化工行业的主要特征。为避免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石油化工行业尤其要注意风险信息的更新。通过及时更新信息,更加准确、全面的了解风险具体情况,以便及时预防风险或在风险发生时及时控制,减少人财物损失,提高安全管理水平。①每年定期对常规活动开展风险识别以及评估,并以报告的形式形成资料加以保存。重新鉴定风险源重点关注之前形成的评估是否全面完整,能否全面涵盖本单位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相关控制措施能否有效开展。②对非常规活动等危险性较大、作业环节较复杂的作业活动(如检修、开停车、重要的工艺设备变更以及认为有重大风险的作业活动),展开风险评估和识别之前,应制定相关管控制度和措施,并由单位管理人员审批决议后执行实施。③做完风险评估以及识别后,要及时对相关信息和资料加以更新存档。

4应急体系的构建

对于日常的安全生产的风险控制方面下功夫还是远远不够的,意外发生的概率还是存在。所以提前构建完善应急体系就显得举足轻重,该体系的建立能使危险事故发生时能够有效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消极的负面影响。应急救援体系的建立应根据厂区当前所具有的资源,对其进行整合利用,同时使用计算机等现代通信技术,建立相关数据库或信息系统,对风险源进行日常管理、维护、信息更新以及协调和指挥,从而建立高度智能化的化工园区应急管理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组织体制、运作机制、法制基础、应急预案、保障体系。其中注意的是应急预案,所以在规划中要重点突出,能很好的起到警示作用。

5结语

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在石油化工安全生产工作方面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所以我们要发挥钉钉子精神,沿着正确的目标久久为功、持之以恒,在安全生产工作风险控制孜孜不倦,实实在在致力安全生产,努力搞好安全工作,改进劳动条件,以此来减低危险事故的发生概率,维护人民财产安全,同时也为提高生产打好基础。

作者:李瑞艳 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化工部

参考文献:

[1]赵文芳.基于风险的石油化工园区安全规划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