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8 20:16:17

金融学论文

金融学论文范文篇1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投资策略;股票投资策略

1文献综述

一般认为,行为金融学的产生以1951年Burrel教授发表《投资战略的实验方法的可能性研究》一文为标志,该文首次将行为心理学结合在经济学中来解释金融现象。1972年,Slovic教授和Bauman教授合写了《人类决策的心理学研究》,为行为金融学理论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1979年DanielKahneman教授和AmosTversky教授发表了《预期理论:风险决策分析》,正是提出了行为金融学中的预期理论。

中南大学的饶育蕾和刘达锋著的《行为金融学》是我国第一本系统阐述行为金融学理论的著作。吴世农、俞乔、王庆石和刘颖等早在中国证券市场初建时就对中国股市调查并进行取样分析,得出中国市场为非有效市场,其主要论文有:吴世农、韦绍永的《上海股市投资组合规模和风险关系的实证研究》,陈旭、刘勇的《对我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的实证分析及队策建议》。国内对这一理论的研究相对不足,对投资策略的涉足更是有限。

本文主要是借鉴了两位美国学者的思路进行论证。美国学者彼得L•伯恩斯坦和阿斯瓦斯达摩达兰著的《投资管理》总结了美国比较有影响力的观点,对行为金融学理论在投资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发展,对投资行为进行了全面剖析,其对投资策略的研究更具有独到之处,这种在行为金融学下投资策略的研究对我国证券业的发展将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罗伯特•泰戈特著《投资管理-保证有效投资的25歌法则》以其简单而明了的笔法描绘了行为金融学下投资方法的选择应具备的条件和原则,指导我们的实践。BrighamEhrharot著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中也不乏对行为金融学的应用,比如:选择权的应用等。

2行为金融学概述

行为金融学是将行为学、心理学和认知学成果运用到金融市场上产生的一种新理论,是基于心理学实验结果提出投资者决策时的心理特征假设来研究投资者实际投资决策行为的一门学科。

行为金融学有两个研究主题:一是市场并非有效,主要探讨金融噪声理论;二是投资者并非是理性的,主要探讨投资者会发生的各种认知和行为偏差问题。

主要理论:

证券市场是不完全有效的即市场定价不能完全反映一切信息,存在噪声交易者风险即金融噪声理论。投资者构筑的投资组合具有金字塔型层状特征即行为组合理论。

投资者有限理性。行为金融学总结的投资者行为偏差有:决策参考点决定行为者对风险的态度;投资者存在心理帐户;投资者还存在过度自信心理和从众心理。

3行为金融学在实务中的应用

实际上,各种积极管理模式都假定市场定价失真或无效。他们认为通过投资于定价失真的市场或资产可以获得增值。然而所有的人都知道这种无效性是转瞬即逝的,这样,这些无效性可能会为有耐心的投资者提供收益。“耐心”是一个好的投资策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为金融学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诸如阿莱悖论、日历效应股权溢价、期权微笑、封闭式基金之谜、小盘股效应等等金融学难题。还提出了成本平均策略、选择策略参考点来判断预期的损益、动量交易策略等投资策略。一些金融实践者已经开始运用行为金融学的这些投资策略来指导他们的投资活动。

金融学论文范文篇2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投资策略;股票投资策略

1文献综述

一般认为,行为金融学的产生以1951年Burrel教授发表《投资战略的实验方法的可能性研究》一文为标志,该文首次将行为心理学结合在经济学中来解释金融现象。1972年,Slovic教授和Bauman教授合写了《人类决策的心理学研究》,为行为金融学理论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1979年DanielKahneman教授和AmosTversky教授发表了《预期理论:风险决策分析》,正是提出了行为金融学中的预期理论。

中南大学的饶育蕾和刘达锋著的《行为金融学》是我国第一本系统阐述行为金融学理论的著作。吴世农、俞乔、王庆石和刘颖等早在中国证券市场初建时就对中国股市调查并进行取样分析,得出中国市场为非有效市场,其主要论文有:吴世农、韦绍永的《上海股市投资组合规模和风险关系的实证研究》,陈旭、刘勇的《对我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的实证分析及队策建议》。国内对这一理论的研究相对不足,对投资策略的涉足更是有限。

本文主要是借鉴了两位美国学者的思路进行论证。美国学者彼得L•伯恩斯坦和阿斯瓦斯达摩达兰著的《投资管理》总结了美国比较有影响力的观点,对行为金融学理论在投资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发展,对投资行为进行了全面剖析,其对投资策略的研究更具有独到之处,这种在行为金融学下投资策略的研究对我国证券业的发展将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罗伯特•泰戈特著《投资管理-保证有效投资的25歌法则》以其简单而明了的笔法描绘了行为金融学下投资方法的选择应具备的条件和原则,指导我们的实践。BrighamEhrharot著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中也不乏对行为金融学的应用,比如:选择权的应用等。

2行为金融学概述

行为金融学是将行为学、心理学和认知学成果运用到金融市场上产生的一种新理论,是基于心理学实验结果提出投资者决策时的心理特征假设来研究投资者实际投资决策行为的一门学科。

行为金融学有两个研究主题:一是市场并非有效,主要探讨金融噪声理论;二是投资者并非是理性的,主要探讨投资者会发生的各种认知和行为偏差问题。

主要理论:

证券市场是不完全有效的即市场定价不能完全反映一切信息,存在噪声交易者风险即金融噪声理论。投资者构筑的投资组合具有金字塔型层状特征即行为组合理论。

投资者有限理性。行为金融学总结的投资者行为偏差有:决策参考点决定行为者对风险的态度;投资者存在心理帐户;投资者还存在过度自信心理和从众心理。

3行为金融学在实务中的应用

实际上,各种积极管理模式都假定市场定价失真或无效。他们认为通过投资于定价失真的市场或资产可以获得增值。然而所有的人都知道这种无效性是转瞬即逝的,这样,这些无效性可能会为有耐心的投资者提供收益。“耐心”是一个好的投资策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为金融学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诸如阿莱悖论、日历效应股权溢价、期权微笑、封闭式基金之谜、小盘股效应等等金融学难题。还提出了成本平均策略、选择策略参考点来判断预期的损益、动量交易策略等投资策略。一些金融实践者已经开始运用行为金融学的这些投资策略来指导他们的投资活动。

金融学论文范文篇3

一般认为,行为金融学的产生以1951年Burrel教授发表《投资战略的实验方法的可能性研究》一文为标志,该文首次将行为心理学结合在经济学中来解释金融现象。1972年,Slovic教授和Bauman教授合写了《人类决策的心理学研究》,为行为金融学理论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1979年DanielKahneman教授和AmosTversky教授发表了《预期理论:风险决策分析》,正是提出了行为金融学中的预期理论。

中南大学的饶育蕾和刘达锋著的《行为金融学》是我国第一本系统阐述行为金融学理论的著作。吴世农、俞乔、王庆石和刘颖等早在中国证券市场初建时就对中国股市调查并进行取样分析,得出中国市场为非有效市场,其主要论文有:吴世农、韦绍永的《上海股市投资组合规模和风险关系的实证研究》,陈旭、刘勇的《对我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的实证分析及队策建议》。国内对这一理论的研究相对不足,对投资策略的涉足更是有限。

本文主要是借鉴了两位美国学者的思路进行论证。美国学者彼得L•伯恩斯坦和阿斯瓦斯达摩达兰著的《投资管理》总结了美国比较有影响力的观点,对行为金融学理论在投资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发展,对投资行为进行了全面剖析,其对投资策略的研究更具有独到之处,这种在行为金融学下投资策略的研究对我国证券业的发展将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罗伯特•泰戈特著《投资管理-保证有效投资的25歌法则》以其简单而明了的笔法描绘了行为金融学下投资方法的选择应具备的条件和原则,指导我们的实践。BrighamEhrharot著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中也不乏对行为金融学的应用,比如:选择权的应用等。

2行为金融学概述

行为金融学是将行为学、心理学和认知学成果运用到金融市场上产生的一种新理论,是基于心理学实验结果提出投资者决策时的心理特征假设来研究投资者实际投资决策行为的一门学科。

行为金融学有两个研究主题:一是市场并非有效,主要探讨金融噪声理论;二是投资者并非是理性的,主要探讨投资者会发生的各种认知和行为偏差问题。

主要理论:

证券市场是不完全有效的即市场定价不能完全反映一切信息,存在噪声交易者风险即金融噪声理论。投资者构筑的投资组合具有金字塔型层状特征即行为组合理论。

投资者有限理性。行为金融学总结的投资者行为偏差有:决策参考点决定行为者对风险的态度;投资者存在心理帐户;投资者还存在过度自信心理和从众心理。

3行为金融学在实务中的应用

实际上,各种积极管理模式都假定市场定价失真或无效。他们认为通过投资于定价失真的市场或资产可以获得增值。然而所有的人都知道这种无效性是转瞬即逝的,这样,这些无效性可能会为有耐心的投资者提供收益。“耐心”是一个好的投资策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为金融学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诸如阿莱悖论、日历效应股权溢价、期权微笑、封闭式基金之谜、小盘股效应等等金融学难题。还提出了成本平均策略、选择策略参考点来判断预期的损益、动量交易策略等投资策略。一些金融实践者已经开始运用行为金融学的这些投资策略来指导他们的投资活动。

成本平均策略。成本平均策略是在股市价格下跌时,分批买进股票以摊低成本的策略。采用这一策略不是追求效用最大化,而是降低投资活动。

行为金融学认为,人们在进行决策的时候,往往会选择一个决策参考点来判断预期的损益,而非着眼于最终的财富状况。在心理预期的过程中,人们会把决策分成不同的心理帐户来考虑,常常拥有自信情节,高估已经拥有的商品或服务,并且倾向于增加这里物品或服务的使用次数。还对预期的损失过于敏感,把同样价值的损失计算成远高于同样价值的收益,而对已经形成损失的东西却表现出一种“处置效果”,由于期待机会收回成本而继续经受可能的损失。因此在行为金融学中的“心理”帐户和“认知偏差”这两个概念,应该在日常理财中关注。运用动量交易策略。即预先对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设定过滤准则,当股票收益或股票收益与交易量同时满足过滤准则时就买入或卖出股票的投资策略。当处置效应在证券市场上比较严重时,其带来的股票基本价值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差幅就会更大;当价格向价值回归时,可利用动量交易策略,通过差幅获利。

市场无效性本质上是一种套利机会,如果足够多的资金追求同一种市场无效性,它肯定会消失。对于许多定量投资者来说,永远感到困惑的是,一旦某种市场无效性在学术刊物上得到详细论述,它就奇怪地消失了。实际上,如果昨天的无效性已广为人知,并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资本,再设想它明天仍然存在是非常危险的。资本市场同样如此。因此,不要屈从或迷恋“权威”的信息,应该努力追求有个性的投资策略。

在职业资金管理游戏中获胜的资金管理者一般都是最少犯错误的人,但其中的许多错误都可以归因于人类本性——追求安稳、相信潮流、失败后希望改换风格和指导思想。投资组合管理中的一些错误源于资金管理者不了解自己的客户,不了解自己的投资市场,一些错误源于资金管理者走“受托人的钢丝绳”的游戏,一方面要获得高额收益,另一方面还不能超越客户的风险承受性。

4股票投资策略

4.1具备股票投资取胜的素质

对于我们来说,在股票业取得成功的素质应该包括:忍耐、自立、简单明了、能忍受痛苦、心胸开阔、有独立判断能力、百折不挠、谦让、灵活、愿做独立的研究工作、勇于承认错误,还有对普通的商业恐慌不屑一顾。这些素质的具备与巴菲特的忠告是一致的,与行为金融学是相符的,市场可能是无效的,积极管理者也有增加价值的潜力,但这些无效性既不简单,也不是静态的,利用起来代价也不低。换言之,市场无效性的一个特点就是容易消失。这就意味着市场无效性一旦被隔离出来,并广为人知,越来越多的资金追逐这一无效性时,这个特点就消失了。问题不在于投资者和他们的顾问很愚昧或麻木不仁,在于当信息收到之时情况可能已经发生变化。当乐观的金融信息广泛传播时,大多数投资人认为这个经济形势在近期内还会进一步高涨时,经济走势实际上已经向衰退迈进。头脑清醒的投资者可以在信息不完全、不理想的情况下做出正确决策,那种需要各种资料的“科学头脑”是不科学的。

金融学论文范文篇4

1文献综述

一般认为,行为金融学的产生以1951年Burrel教授发表《投资战略的实验方法的可能性研究》一文为标志,该文首次将行为心理学结合在经济学中来解释金融现象。1972年,Slovic教授和Bauman教授合写了《人类决策的心理学研究》,为行为金融学理论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1979年DanielKahneman教授和AmosTversky教授发表了《预期理论:风险决策分析》,正是提出了行为金融学中的预期理论。

中南大学的饶育蕾和刘达锋著的《行为金融学》是我国第一本系统阐述行为金融学理论的著作。吴世农、俞乔、王庆石和刘颖等早在中国证券市场初建时就对中国股市调查并进行取样分析,得出中国市场为非有效市场,其主要论文有:吴世农、韦绍永的《上海股市投资组合规模和风险关系的实证研究》,陈旭、刘勇的《对我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的实证分析及队策建议》。国内对这一理论的研究相对不足,对投资策略的涉足更是有限。

本文主要是借鉴了两位美国学者的思路进行论证。美国学者彼得L•伯恩斯坦和阿斯瓦斯达摩达兰著的《投资管理》总结了美国比较有影响力的观点,对行为金融学理论在投资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发展,对投资行为进行了全面剖析,其对投资策略的研究更具有独到之处,这种在行为金融学下投资策略的研究对我国证券业的发展将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罗伯特•泰戈特著《投资管理-保证有效投资的25歌法则》以其简单而明了的笔法描绘了行为金融学下投资方法的选择应具备的条件和原则,指导我们的实践。BrighamEhrharot著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中也不乏对行为金融学的应用,比如:选择权的应用等。

2行为金融学概述

行为金融学是将行为学、心理学和认知学成果运用到金融市场上产生的一种新理论,是基于心理学实验结果提出投资者决策时的心理特征假设来研究投资者实际投资决策行为的一门学科。

行为金融学有两个研究主题:一是市场并非有效,主要探讨金融噪声理论;二是投资者并非是理性的,主要探讨投资者会发生的各种认知和行为偏差问题。

主要理论:

证券市场是不完全有效的即市场定价不能完全反映一切信息,存在噪声交易者风险即金融噪声理论。投资者构筑的投资组合具有金字塔型层状特征即行为组合理论。

投资者有限理性。行为金融学总结的投资者行为偏差有:决策参考点决定行为者对风险的态度;投资者存在心理帐户;投资者还存在过度自信心理和从众心理。

3行为金融学在实务中的应用

实际上,各种积极管理模式都假定市场定价失真或无效。他们认为通过投资于定价失真的市场或资产可以获得增值。然而所有的人都知道这种无效性是转瞬即逝的,这样,这些无效性可能会为有耐心的投资者提供收益。“耐心”是一个好的投资策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为金融学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诸如阿莱悖论、日历效应股权溢价、期权微笑、封闭式基金之谜、小盘股效应等等金融学难题。还提出了成本平均策略、选择策略参考点来判断预期的损益、动量交易策略等投资策略。一些金融实践者已经开始运用行为金融学的这些投资策略来指导他们的投资活动。

成本平均策略。成本平均策略是在股市价格下跌时,分批买进股票以摊低成本的策略。采用这一策略不是追求效用最大化,而是降低投资活动。

行为金融学认为,人们在进行决策的时候,往往会选择一个决策参考点来判断预期的损益,而非着眼于最终的财富状况。在心理预期的过程中,人们会把决策分成不同的心理帐户来考虑,常常拥有自信情节,高估已经拥有的商品或服务,并且倾向于增加这里物品或服务的使用次数。还对预期的损失过于敏感,把同样价值的损失计算成远高于同样价值的收益,而对已经形成损失的东西却表现出一种“处置效果”,由于期待机会收回成本而继续经受可能的损失。因此在行为金融学中的“心理”帐户和“认知偏差”这两个概念,应该在日常理财中关注。运用动量交易策略。即预先对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设定过滤准则,当股票收益或股票收益与交易量同时满足过滤准则时就买入或卖出股票的投资策略。当处置效应在证券市场上比较严重时,其带来的股票基本价值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差幅就会更大;当价格向价值回归时,可利用动量交易策略,通过差幅获利。

市场无效性本质上是一种套利机会,如果足够多的资金追求同一种市场无效性,它肯定会消失。对于许多定量投资者来说,永远感到困惑的是,一旦某种市场无效性在学术刊物上得到详细论述,它就奇怪地消失了。实际上,如果昨天的无效性已广为人知,并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资本,再设想它明天仍然存在是非常危险的。资本市场同样如此。因此,不要屈从或迷恋“权威”的信息,应该努力追求有个性的投资策略。

在职业资金管理游戏中获胜的资金管理者一般都是最少犯错误的人,但其中的许多错误都可以归因于人类本性——追求安稳、相信潮流、失败后希望改换风格和指导思想。投资组合管理中的一些错误源于资金管理者不了解自己的客户,不了解自己的投资市场,一些错误源于资金管理者走“受托人的钢丝绳”的游戏,一方面要获得高额收益,另一方面还不能超越客户的风险承受性。

4股票投资策略

4.1具备股票投资取胜的素质

对于我们来说,在股票业取得成功的素质应该包括:忍耐、自立、简单明了、能忍受痛苦、心胸开阔、有独立判断能力、百折不挠、谦让、灵活、愿做独立的研究工作、勇于承认错误,还有对普通的商业恐慌不屑一顾。这些素质的具备与巴菲特的忠告是一致的,与行为金融学是相符的,市场可能是无效的,积极管理者也有增加价值的潜力,但这些无效性既不简单,也不是静态的,利用起来代价也不低。换言之,市场无效性的一个特点就是容易消失。这就意味着市场无效性一旦被隔离出来,并广为人知,越来越多的资金追逐这一无效性时,这个特点就消失了。问题不在于投资者和他们的顾问很愚昧或麻木不仁,在于当信息收到之时情况可能已经发生变化。当乐观的金融信息广泛传播时,大多数投资人认为这个经济形势在近期内还会进一步高涨时,经济走势实际上已经向衰退迈进。头脑清醒的投资者可以在信息不完全、不理想的情况下做出正确决策,那种需要各种资料的“科学头脑”是不科学的。

金融学论文范文篇5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投资策略;股票投资策略

1文献综述

一般认为,行为金融学的产生以1951年Burrel教授发表《投资战略的实验方法的可能性研究》一文为标志,该文首次将行为心理学结合在经济学中来解释金融现象。1972年,Slovic教授和Bauman教授合写了《人类决策的心理学研究》,为行为金融学理论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1979年DanielKahneman教授和AmosTversky教授发表了《预期理论:风险决策分析》,正是提出了行为金融学中的预期理论。

中南大学的饶育蕾和刘达锋著的《行为金融学》是我国第一本系统阐述行为金融学理论的著作。吴世农、俞乔、王庆石和刘颖等早在中国证券市场初建时就对中国股市调查并进行取样分析,得出中国市场为非有效市场,其主要论文有:吴世农、韦绍永的《上海股市投资组合规模和风险关系的实证研究》,陈旭、刘勇的《对我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的实证分析及队策建议》。国内对这一理论的研究相对不足,对投资策略的涉足更是有限。

本文主要是借鉴了两位美国学者的思路进行论证。美国学者彼得L•伯恩斯坦和阿斯瓦斯达摩达兰著的《投资管理》总结了美国比较有影响力的观点,对行为金融学理论在投资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发展,对投资行为进行了全面剖析,其对投资策略的研究更具有独到之处,这种在行为金融学下投资策略的研究对我国证券业的发展将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罗伯特•泰戈特著《投资管理-保证有效投资的25歌法则》以其简单而明了的笔法描绘了行为金融学下投资方法的选择应具备的条件和原则,指导我们的实践。BrighamEhrharot著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中也不乏对行为金融学的应用,比如:选择权的应用等。

2行为金融学概述

行为金融学是将行为学、心理学和认知学成果运用到金融市场上产生的一种新理论,是基于心理学实验结果提出投资者决策时的心理特征假设来研究投资者实际投资决策行为的一门学科。

行为金融学有两个研究主题:一是市场并非有效,主要探讨金融噪声理论;二是投资者并非是理性的,主要探讨投资者会发生的各种认知和行为偏差问题。

主要理论:

证券市场是不完全有效的即市场定价不能完全反映一切信息,存在噪声交易者风险即金融噪声理论。投资者构筑的投资组合具有金字塔型层状特征即行为组合理论。

投资者有限理性。行为金融学总结的投资者行为偏差有:决策参考点决定行为者对风险的态度;投资者存在心理帐户;投资者还存在过度自信心理和从众心理。

3行为金融学在实务中的应用

实际上,各种积极管理模式都假定市场定价失真或无效。他们认为通过投资于定价失真的市场或资产可以获得增值。然而所有的人都知道这种无效性是转瞬即逝的,这样,这些无效性可能会为有耐心的投资者提供收益。“耐心”是一个好的投资策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为金融学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诸如阿莱悖论、日历效应股权溢价、期权微笑、封闭式基金之谜、小盘股效应等等金融学难题。还提出了成本平均策略、选择策略参考点来判断预期的损益、动量交易策略等投资策略。一些金融实践者已经开始运用行为金融学的这些投资策略来指导他们的投资活动。

成本平均策略。成本平均策略是在股市价格下跌时,分批买进股票以摊低成本的策略。采用这一策略不是追求效用最大化,而是降低投资活动。

行为金融学认为,人们在进行决策的时候,往往会选择一个决策参考点来判断预期的损益,而非着眼于最终的财富状况。在心理预期的过程中,人们会把决策分成不同的心理帐户来考虑,常常拥有自信情节,高估已经拥有的商品或服务,并且倾向于增加这里物品或服务的使用次数。还对预期的损失过于敏感,把同样价值的损失计算成远高于同样价值的收益,而对已经形成损失的东西却表现出一种“处置效果”,由于期待机会收回成本而继续经受可能的损失。因此在行为金融学中的“心理”帐户和“认知偏差”这两个概念,应该在日常理财中关注。

运用动量交易策略。即预先对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设定过滤准则,当股票收益或股票收益与交易量同时满足过滤准则时就买入或卖出股票的投资策略。当处置效应在证券市场上比较严重时,其带来的股票基本价值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差幅就会更大;当价格向价值回归时,可利用动量交易策略,通过差幅获利。

市场无效性本质上是一种套利机会,如果足够多的资金追求同一种市场无效性,它肯定会消失。对于许多定量投资者来说,永远感到困惑的是,一旦某种市场无效性在学术刊物上得到详细论述,它就奇怪地消失了。实际上,如果昨天的无效性已广为人知,并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资本,再设想它明天仍然存在是非常危险的。资本市场同样如此。因此,不要屈从或迷恋“权威”的信息,应该努力追求有个性的投资策略。

在职业资金管理游戏中获胜的资金管理者一般都是最少犯错误的人,但其中的许多错误都可以归因于人类本性——追求安稳、相信潮流、失败后希望改换风格和指导思想。投资组合管理中的一些错误源于资金管理者不了解自己的客户,不了解自己的投资市场,一些错误源于资金管理者走“受托人的钢丝绳”的游戏,一方面要获得高额收益,另一方面还不能超越客户的风险承受性。

4股票投资策略

4.1具备股票投资取胜的素质

对于我们来说,在股票业取得成功的素质应该包括:忍耐、自立、简单明了、能忍受痛苦、心胸开阔、有独立判断能力、百折不挠、谦让、灵活、愿做独立的研究工作、勇于承认错误,还有对普通的商业恐慌不屑一顾。这些素质的具备与巴菲特的忠告是一致的,与行为金融学是相符的,市场可能是无效的,积极管理者也有增加价值的潜力,但这些无效性既不简单,也不是静态的,利用起来代价也不低。换言之,市场无效性的一个特点就是容易消失。这就意味着市场无效性一旦被隔离出来,并广为人知,越来越多的资金追逐这一无效性时,这个特点就消失了。问题不在于投资者和他们的顾问很愚昧或麻木不仁,在于当信息收到之时情况可能已经发生变化。当乐观的金融信息广泛传播时,大多数投资人认为这个经济形势在近期内还会进一步高涨时,经济走势实际上已经向衰退迈进。头脑清醒的投资者可以在信息不完全、不理想的情况下做出正确决策,那种需要各种资料的“科学头脑”是不科学的。

4.2逆潮流而动

风险观念的根源在人类感情中可以找到。我们都是社会性生物,渴望与别人协调一致,达成共识。以常规方式失败经常比非常规性失败痛苦较少。相应地,投资者更愿意冒以常规方式失败的较大风险,而不愿意冒可能以非常规方式失败的较小风险。许多投资者并不一定像他们以为的那样对风险有多少耐心。

参考文献

[1]曹凤岐,刘力,姚长辉.证券投资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8).

金融学论文范文篇6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投资策略;股票投资策略

1文献综述

一般认为,行为金融学的产生以1951年Burrel教授发表《投资战略的实验方法的可能性研究》一文为标志,该文首次将行为心理学结合在经济学中来解释金融现象。1972年,Slovic教授和Bauman教授合写了《人类决策的心理学研究》,为行为金融学理论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1979年DanielKahneman教授和AmosTversky教授发表了《预期理论:风险决策分析》,正是提出了行为金融学中的预期理论。

中南大学的饶育蕾和刘达锋著的《行为金融学》是我国第一本系统阐述行为金融学理论的著作。吴世农、俞乔、王庆石和刘颖等早在中国证券市场初建时就对中国股市调查并进行取样分析,得出中国市场为非有效市场,其主要论文有:吴世农、韦绍永的《上海股市投资组合规模和风险关系的实证研究》,陈旭、刘勇的《对我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的实证分析及队策建议》。国内对这一理论的研究相对不足,对投资策略的涉足更是有限。

本文主要是借鉴了两位美国学者的思路进行论证。美国学者彼得L•伯恩斯坦和阿斯瓦斯达摩达兰著的《投资管理》总结了美国比较有影响力的观点,对行为金融学理论在投资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发展,对投资行为进行了全面剖析,其对投资策略的研究更具有独到之处,这种在行为金融学下投资策略的研究对我国证券业的发展将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罗伯特•泰戈特著《投资管理-保证有效投资的25歌法则》以其简单而明了的笔法描绘了行为金融学下投资方法的选择应具备的条件和原则,指导我们的实践。BrighamEhrharot著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中也不乏对行为金融学的应用,比如:选择权的应用等。

2行为金融学概述

行为金融学是将行为学、心理学和认知学成果运用到金融市场上产生的一种新理论,是基于心理学实验结果提出投资者决策时的心理特征假设来研究投资者实际投资决策行为的一门学科。

行为金融学有两个研究主题:一是市场并非有效,主要探讨金融噪声理论;二是投资者并非是理性的,主要探讨投资者会发生的各种认知和行为偏差问题。

主要理论:

证券市场是不完全有效的即市场定价不能完全反映一切信息,存在噪声交易者风险即金融噪声理论。投资者构筑的投资组合具有金字塔型层状特征即行为组合理论。

投资者有限理性。行为金融学总结的投资者行为偏差有:决策参考点决定行为者对风险的态度;投资者存在心理帐户;投资者还存在过度自信心理和从众心理。

3行为金融学在实务中的应用

实际上,各种积极管理模式都假定市场定价失真或无效。他们认为通过投资于定价失真的市场或资产可以获得增值。然而所有的人都知道这种无效性是转瞬即逝的,这样,这些无效性可能会为有耐心的投资者提供收益。“耐心”是一个好的投资策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为金融学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诸如阿莱悖论、日历效应股权溢价、期权微笑、封闭式基金之谜、小盘股效应等等金融学难题。还提出了成本平均策略、选择策略参考点来判断预期的损益、动量交易策略等投资策略。一些金融实践者已经开始运用行为金融学的这些投资策略来指导他们的投资活动。

成本平均策略。成本平均策略是在股市价格下跌时,分批买进股票以摊低成本的策略。采用这一策略不是追求效用最大化,而是降低投资活动。

行为金融学认为,人们在进行决策的时候,往往会选择一个决策参考点来判断预期的损益,而非着眼于最终的财富状况。在心理预期的过程中,人们会把决策分成不同的心理帐户来考虑,常常拥有自信情节,高估已经拥有的商品或服务,并且倾向于增加这里物品或服务的使用次数。还对预期的损失过于敏感,把同样价值的损失计算成远高于同样价值的收益,而对已经形成损失的东西却表现出一种“处置效果”,由于期待机会收回成本而继续经受可能的损失。因此在行为金融学中的“心理”帐户和“认知偏差”这两个概念,应该在日常理财中关注。运用动量交易策略。即预先对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设定过滤准则,当股票收益或股票收益与交易量同时满足过滤准则时就买入或卖出股票的投资策略。当处置效应在证券市场上比较严重时,其带来的股票基本价值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差幅就会更大;当价格向价值回归时,可利用动量交易策略,通过差幅获利。

市场无效性本质上是一种套利机会,如果足够多的资金追求同一种市场无效性,它肯定会消失。对于许多定量投资者来说,永远感到困惑的是,一旦某种市场无效性在学术刊物上得到详细论述,它就奇怪地消失了。实际上,如果昨天的无效性已广为人知,并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资本,再设想它明天仍然存在是非常危险的。资本市场同样如此。因此,不要屈从或迷恋“权威”的信息,应该努力追求有个性的投资策略。

在职业资金管理游戏中获胜的资金管理者一般都是最少犯错误的人,但其中的许多错误都可以归因于人类本性——追求安稳、相信潮流、失败后希望改换风格和指导思想。投资组合管理中的一些错误源于资金管理者不了解自己的客户,不了解自己的投资市场,一些错误源于资金管理者走“受托人的钢丝绳”的游戏,一方面要获得高额收益,另一方面还不能超越客户的风险承受性。

4股票投资策略

4.1具备股票投资取胜的素质

对于我们来说,在股票业取得成功的素质应该包括:忍耐、自立、简单明了、能忍受痛苦、心胸开阔、有独立判断能力、百折不挠、谦让、灵活、愿做独立的研究工作、勇于承认错误,还有对普通的商业恐慌不屑一顾。这些素质的具备与巴菲特的忠告是一致的,与行为金融学是相符的,市场可能是无效的,积极管理者也有增加价值的潜力,但这些无效性既不简单,也不是静态的,利用起来代价也不低。换言之,市场无效性的一个特点就是容易消失。这就意味着市场无效性一旦被隔离出来,并广为人知,越来越多的资金追逐这一无效性时,这个特点就消失了。问题不在于投资者和他们的顾问很愚昧或麻木不仁,在于当信息收到之时情况可能已经发生变化。当乐观的金融信息广泛传播时,大多数投资人认为这个经济形势在近期内还会进一步高涨时,经济走势实际上已经向衰退迈进。头脑清醒的投资者可以在信息不完全、不理想的情况下做出正确决策,那种需要各种资料的“科学头脑”是不科学的。

4.2逆潮流而动

风险观念的根源在人类感情中可以找到。我们都是社会性生物,渴望与别人协调一致,达成共识。以常规方式失败经常比非常规性失败痛苦较少。相应地,投资者更愿意冒以常规方式失败的较大风险,而不愿意冒可能以非常规方式失败的较小风险。许多投资者并不一定像他们以为的那样对风险有多少耐心。

参考文献

[1]曹凤岐,刘力,姚长辉.证券投资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8).

金融学论文范文篇7

[关键词]:金融金融学金融学教育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因此金融学是一门具有特殊地位的学科,具有极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随着我国加入WTO后金融业全面开放,中国金融业不但面临着外资金融企业在国内的强大竞争压力,还必须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显然,当前形势下国家必须加大培养适应未来需要的金融人才的力度。未来的金融业从业人员不仅要懂现代金融实务,熟悉国际金融市场惯例,而且要懂得金融投资管理和金融企业管理,能够进行金融创新产品设计,通晓英语、计算机、法律、电子商务等相关知识。金融网络化与工程化的发展,给新世纪的人才培养带来了挑战。我国的金融教育是一种建立在传统金融产业,特别是传统银行业基础上的金融教育,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将原目录中的“货币银行学”专业和“国际金融”专业合并为“金融学(含:保险学)”专业,既反映了这样的认识,也是当前国内金融学教育改革的最大障碍。而现代金融学教育的开展还面临着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师资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高校培养的大多数金融人才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和国际竞争的需要,最终必将影响我国金融业的业务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因此,我们的高校迫切需要学习国外先进的金融学教育模式,在和国际接轨的同时改革金融学教学方法,根据自身情况探索和创造出新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金融学教育体系。

一、国外金融学教育的特点

尽管西方各国不同高校的金融学本科教程在培养目标上各有侧重,但它们之间亦有共同点,例如都十分强调培养学生宽广而扎实的理论基础(既包括通识教育的知识,也包括专业理论基础),同时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特别是面向实际工作的能力,强调本人学识和能力的增加与对经济和社会做贡献两者的结合。西方高校的金融学教育特别强调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的需要相结合,不少西方国家的高校就直接以“所培养的学生满足社会上各种组织不同层次的需要”或“能够在争取良好的职位时有足够的竞争力”作为培养的目标提出来,这其实真正体现了高等本科教育的实质目的。而反观我国高校的金融学教育,正是由于这个目标不够明确,才会过多的给学生灌输一些与社会的实际需要相脱节的无用的知识,而学生走上社会工作岗位以后也不能很好发挥作用,实现自我价值。

多数西方国家的大学都认同本科阶段的教学应该是一种专业基础教育,因此,它们的教学计划都十分注重通识教育,即培养学生广泛的文化意识,这当然也会反映在金融学这样与社会经济密切相关的学科中。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会要求金融系学生在头连年里学够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类的基础课程,甚至还需要学习文学、写作、数学、生物和物理。然后才是是公共核心课程部分和金融学专业课程的学习,主要由经济学类、金融类、会计类、管理类及市场营销类等课程组成,其金融学专业课程包括金融会计、公司金融、投资学、衍生证券

和金融中介机构等。这样的教育模式强调基础和能力的培养,辅以良好的教学,就能把学生培养成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与国内金融学教育的一个很大不同在于,国外大学的金融学专业都是以微观金融,即金融市场、投资和公司财务为主,而不是以宏观金融,即货币银行和国际金融为主的。

国外高等学校金融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大体上都有以下几个特点:(1)在进入专业课学习之前,一般均有十分严密的前导课程安排,以保证学生在修学高级课程之前已经掌握充分的理论基础和前导知识。比如,在学习金融经济学课程前,一般都要求学生修完微

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学习公司理财课程之前,学生一般都要将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等课程修学完毕;学习金融工程之前,必须学完投资学等,这既能保证每门课的授课质量和教学要求的严格贯彻,又能指导学生在种类繁多的课程中进行选择。(2)专业课程设置十分丰富多采。国外高校在金融学课程的设置上一般分为两个层次:专业必修课一般只有3到4门。尽管课程的命名有所差异,但基本上都是集中在货币经济学,金融市场,公司金融,投资学和期货期权这几个方面。而专业选修课可以根据客观实际的需要和本校在金融学教学和科研等方面的特长设置。这些课程有的紧密联系实际,有的紧紧扣住金融学前沿理论的进展,有的课程国际化色彩浓厚,都可以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为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及专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非常有益。(3)国外高校金融学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的内容,一般都会涉及该课程应该涵盖的金融学理论和知识点,这一点对于保证金融学本科生完整的知识结构至关重要。但是与每一门专业课程所具备的广度相比,其所涉及的有关理论的深度则是参差不齐的,有的课程紧紧围绕现代金融学前沿理论,例如资产定价理论。而一般的课程,由于其出发点主要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因此这些课程往往重介绍轻分析、重实践少理论,例如固定收益证券,房地产金融等。(4)在国外高校所有的金融学专业课程中,都十分强调实践环节。最为简单的就是强调通过课程作业,包括作文、小课题、案例分析等,强化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还会安排金融和统计软件的学习和练习,案例研究,学生讲述,乃至社会调查等。比之课堂讲授,这些方式的优点都是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培养能力。与国外高校相比,我国高校的差距是明显的,课程体系不合理,教材陈旧,教学手段僵化,都是急需改进的地方,而其中的关键,就是对金融学这个学科的内容和办学目标的认识问题。

二、国内金融学教育改革的思考

我国加入WTO意味着我国的各类金融机构将在国际通行的游戏规则下,直接与国外金融机构进行市场化、国际化的竞争,同时,我国的宏观金融监管也必须走向国际化,融入国际金融协调、监管过程中。这就需要高等教育部门顺应时代的呼唤,培养出既熟悉本国金融运行的特点和规律,又通晓国际金融规则和惯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和国际竞争、国际合作需要的金融人才。高校金融教育的改革可以说势在必行,根据以上分析,这里提出以下几点改进建议:

首先,金融学高等教育的改革必须在对照国外教学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培养目标上实现突破,才能保证金融学教学改革的成功。具体而言,就是在教育观念上要实现以传授知识为主到以能力培养为主的转变,在培养目标上要实现以培养专门人才为目标到以培养综合素质以及能够适应社会各种需要的金融学通才为目标的转变。

其次,全面与国际接轨,以现代金融学为核心规划金融学教育体系。彻底转变我国金融学科以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学为主的教学思路,突出微观金融学为主的办学方向,强化微观金融类课程建设。根据金融学与社会实践密切结合的特点,在注重金融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使学生通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建立起全面的金融知识结构体系的同时,建立起通识教育的培养模式,让学生不仅仅是学到多方面的知识,而且能培养出优秀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未来个人发展和工作打下厚实的基础。

第三,注重金融学课程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面对金融全球化、网络化、技术化的趋势,金融学本科教学必须做到与法学、数学、外语、计算机等多门学科的交叉融合。这既是金融学科发展所需,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知识再生能力。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调节市场运行和交易行为的最重要的制度基础就是法律。因此,在经济全球化、金融国际化背景下,学法、懂法、用法、守法,对培养金融人才尤为重要。金融活动通常以数理模型为基础,缺乏较高深的数理知识,不仅很难登其堂奥,更不用说去设计和开发新型金融工具。金融的高科技化又使得传统方式进行的融资和支付业务,为电子化、信息化、系统化、工程化的现代金融所取代,使金融学科成为了融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为一体的新型边缘科学。外语和计算机更是跟随金融学科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工具性技能。知识再生能力指的是一种学习能力。我们不可能在本科教育阶段解决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全部知识和技能,重要的是在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注重金融学课程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使学生文理交叉,理工结合,知识结构合理化,有利于提高他们走向社会后的再学习能力,增强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公务员之家

第四,革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考虑到金融学科更具有实证和实用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满足于一般的理论解释,而应更注重对现实问题的认识和判断。对于像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保险学等宏观类课程,可在着重讲授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的基础上,通过组织课题讨论、撰写小论文和学术报告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对于像公司融资、金融机构经营与管理、投资理论等微观类课程,应突出其应用性、操作性和前沿性等特点,可通过案例教学、聘请业务人员授课、模拟实验等手段,增强学生对业务知识的感性认识、理解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最后,高质量的金融学教育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作为保证。由于现代金融学的引进是很晚的事情,国内高校金融专业的师资队伍不是很完整,水平更有待提高。从事金融学教学的教师,需要对各种金融经济理论有非常深刻的理解,同时对社会对各类金融人才的需求状况也有着深刻的理解。正是通过教师与社会及学生之间的直接交流,各种符合实际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才能得以酝酿并付诸实施。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需要从海外引进人才,更应该立足于师资的培训,以及通过加大高水平的研究的支持力度促进师资队伍的整体进步。

参考文献

[1]张亦春蒋峰,中外金融学高等教育的比较及启示,高等教育研究,2000/5,pp69-73.

[2]王聪,提高金融学科教学水平的思考,暨南学报,2001年6月,pp91-95.

金融学论文范文篇8

行为金融学(behavioralfinance,BF)作为新兴的金融学分支与占据金融学统治地位已经有三十年之久的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markethypothesis,EMH),对金融学的基础——套利,投资人理性以及自1980年代以来涌现出来的大量异常现象进行了达二十年之长的争论,双方此消彼长,加深了人们对金融市场的理解,促进了金融学向更广更深的方向发展。

一、介绍

在传统金融学的范式中,“理性”意味着两个方面:首先,人的信仰是正确的:他们用于预测未知变量未来实现的主观分布就是那些被抽取实现的分布。其次,给定他们的信仰,在与Savage的主观期望效用(SEU)概念相一致的意义上,人做出正常可接受的选择。

BF是一种研究金融市场崭新方法,至少部分地以对传统范例面临的困难做出反应的面貌出现的。广义上,BF认为通过使用某些人不是完全理性的模型,可以更好的理解某些金融现象。在某些行为金融学模型中,人的信仰不完全正确,大都是因为不恰当的应用贝叶斯法则。在另一些模型中,人的信仰是正确的但做出的选择通常是有疑问的,与SEU不相容。

BF最大的成功之一是一系列理论文章表明在理性交易者和非理性交易者相互影响的经济体中,非理性对价格的影响是实质性的和长期的。文献称之为“套利限制(limitsofarbitrage)”,这构成了BF的两大块之一。(见第二部分)

为了做出清晰的预测,行为模型常需要指定人的非理性形式。人们究竟怎样误用贝叶斯法则或偏离SEU呢?在此引导下,行为经济学家们典型地求助于认知心理学家汇编的大量实验证据,这些都是关于人们形成信仰时潜在的偏误,和人们的偏好或给定信仰后怎样做出决策的。因此心理学构成了BF的第二大块。(见第三部分)

我们考虑BF的特殊应用:理解整个股市,平均回报的横截面情况,封闭式基金定价;理解投资者特殊群体怎样选择其资产组合和跨时交易;理解证券发行,资本结构和公司的股利政策。最后总结和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二、套利限制

2.1市场有效性

EMH认为实际价格等于基本价值。在有效市场中,没有免费午餐:没有投资策略可以赚得风险调整的超额回报。BF认为资产价格的某些特征最有可能用对基本价值的偏离来解释,而且这些偏离是由非理性交易者的存在引起的。对此种观点持长期反对意见可追溯到Friedman(1953)。他认为,理性交易者(也称为套利者)会很迅速消除非理性交易者(也称为噪声交易者)引起的偏离现象。本质上,这种观点基于两个主张:首先,只要偏离基本价值——较简单地说,误价(mispricing)—一一个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产生了。其次,理性交易者将立即抓住机会,因此纠正了误价。BF对第二个主张很少有异议,但对第一个主张有争论。即使当一种资产被广泛的误价时,设计纠正这种误价的策略可能非常有风险(即下面将要提到的四种风险),使之失去了吸引力。因此,误价仍是存在。

2.2理论

在前一节中,我们强调了当误价发生时,设计纠正它的策略不担有风险而且成本昂贵,因此允许误价存在的思想。现在我们就讨论一些已确认的风险和成本。

2.2.1基本面风险

关于某只股票基本价值的一些坏消息,引起股票进一步下跌导致损失。而且替代性证券很少是完美的,经常是高度不完美的,使得消除所有基本面风险成为不可能。

2.2.2噪声交易者风险

指被套利者利用的误价在短期内恶化的风险。此思想由DeLonget.al(1990a)提出。即使某只股票拥有完美的替代性证券,套利者仍面临那些本来使这只股票低估的消极投资者更加消极促使估价进一步下跌的风险。一旦想当然认为估价不同于其基本价值是可能的,那么想当然认为未来价格运动将增加发散性也是可能的。当然,如果价格最终收敛于基本价值,那么有长远视野的套利者会对噪声交易者风险置之不理。

噪声交易者风险之所以重要是,现实世界中许多套利者是短视的而非有长远视野的。这是因为许多套利者——职业资产组合经理人——不是管理自有资金,而是代客理财。用ShleiferandVishny(1997)的话说,这是“大脑与资本的分离”。这种特征有重要的后果:缺乏专业知识去评价套利者策略的投资者,可能简单地基于套利者的回报来评价他。如果套利者正试图利用的误价在短期内变遭导致损失,投资者可能认为他不称职而撤资。套利者远远不能等到短期损失过去,此时恰是投资机会最吸引人之时,他可能被迫过早地变现。这种过早变现的恐惧使他行如短视者。这些问题仅会使债权人烦恼,在短期受损后,债权人看到附属抵押品贬值,会要求偿还贷款,又引起过早变现。

2.2.3执行成本

恰当地运用利用误价的策略经常是很困难的。许多困难与卖空证券有关,而这是套利者为了避免基本面风险所必须做的。对大部分货币管理人——特别是养老基金管理人和共同基金管理人——卖空是不允许的。一名允许卖空的货币管理人——例如对冲基金管理人——仍不能卖空,如果卖空供给不能满足它的需求的话。即使他能卖空,套利者不能确保他能继续足够长的时间借到证券直到误价自我纠正使他获利。假使证券的原先拥有者要收回,套利者将不得不在可能不利时,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入证券(称为“大宗买入”)以补进他的卖空头寸。

某些套利策略需要在外国市场上买卖证券,这经常有法律限制阻止美国投资者这样做。通过法律漏洞绕过这些限制是昂贵的。最后,“执行成本”也包括执行套利策略时面临的一般交易成本,例如佣金和买卖差价。

2.2.4模型风险

即使一旦误价发生,套利者经常仍然不能确信这是否真的存在。考虑这种情况的一种方法是设想在寻求吸引人的机会时,套利者依赖于一个可以告诉他基本价值的模型来判断是否误价。然而,套利者不能确信证券被误价:也可能是模型错了,股票事实上正确定价了。这种不确定性来源称之为模型风险,它也会限制头寸。

与教科书中的套利相比,现实世界中套利包括大量风险,在某些条件下将限制套利和允许基本价值的偏离一直存在。为了理解这些条件是什么,考虑两种情况:

首先,假设误价的证券没有相近的替代性证券,因此套利者将暴露于基本面风险之下。在这种情况下,套利受到限制的充分条件是(1)套利者是风险规避者;和(2)基本面风险是系统性的,因此不能通过拥有许多头寸来分散。条件(1)确保了误价不会被单个套利者拥有误价的证券大额头寸而消除。条件(2)确保了误价不会被大量套利者每人都在误价的证券当前持有量上增加少量头寸所消除。噪声交易者风险、模型风险或执行成本的存在仅是进一步限制了套利。

其次,即使完美的替代性证券存在,套利仍然受到限制。替代型证券的存在使套利者不受基本面风险和模型风险的影响:如果两种证券拥有未来状态下相同的现金流而卖不同的价格,那么他完全相信发生了误价。我们可以进一步假设不存在执行成本,因此仅有噪声交易者风险。DeLonget.al(1990a)表明了噪声交易者风险是强有力的,即使仅有这种形式的风险,套利有时也受到限制。充分条件与上面的相似。

捕捉其他现实世界情形的努力使得完备套利更加不可能。例如,大量不同个人不能干涉纠正误价的努力可能有其他原因。一个可能性是进行套利需要的资源和关系仅能被少数训练有素的职业人士所获得。另外,可能是获悉套利机会有成本(Merton,1987),因此实际上仅有一小撮人随时能意识到套利机会。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讨论了像对冲基金这样的套利者利用市场无效性是不易的。然而,对冲基金不是试图利用噪声交易者的唯一市场参与者:企业经理人也玩这个游戏。如果经理人认为投资人正高估了其企业股票,他可以通过以吸引人的价格发行额外的企业股票而受益。这样产生的额外供给可能潜在地将价格拉回到基本价值。

不幸的是就像对冲基金一样,对经理人来说这种游戏也是有风险的。在这种情况下,模型风险可能特别重要。经理人很少能确信投资人正高估了其企业股票。如果他发行股票,认为股票高估而此时事实上并非如此,他将招致偏离其目标资本结构带来的成本而无任何回报受益。

2.3证据

从理论的角度看,有理由认为套利是一个有风险的过程,因此限制了它的有效性。原则上,任何持续误价的例子立即证明套利限制:如果套利不受限制,误价会迅速消失。但问题是,当许多定价现象被理解为偏离基本价值时,仅在少数例子中,确定误价的存在没有任何合理的怀疑,这是因为Fama(1970)所称之为“联合假说问题(jointhypothesisproblem)”。为了证券价格不同于其恰当的贴现未来现金流,需要一个“恰当的”贴现模型。因此,误价的任何检验不可能避免地是误价和贴现率模型的联合检验,这使给无效性提供确定性的证据变得困难起来。

尽管有这种困难,金融市场仍有大量的现象可以几乎确定地证明是误价并持久存在。

2.3.1孪生股权(twinshares)

1907年皇家荷兰(在美国和纽芬兰交易)和壳牌运输(在英国交易)按60:40的基率同意合并他们的股权,但仍保留为分离的实体。如果价格等于基本价值,皇家荷兰的股权价值应总是壳牌股权价值的1.5倍。FrootandDabora(1999)发现两者的股权价值之比严重偏离1.5,而且,皇家荷兰按平价有时35%被低估,有时15%被高估。

2.3.2ADR’s

ADR’s是以信托形式被美国金融机构持有的外国证券股份,这些股份的收益在美国交易。在许多情况下,外国公司的ADR在纽约的交易价格与标的股份在母国的交易价格非常不同。

2.3.3编入指数(indexinclusions)

S&P500中的一个公司离开指数通常是因为被兼并或破产而换入另外一家公司。HarrisandGurel(1986)和Shleifer(1986)发现一个显著的事实:当一只股票被编入指数时,它的价格平均暴涨3.5%,而且这种暴涨是持久的。这种现象的引人注目的实例之一是,当Yahoo(雅虎)!,被编入指数时其股票单天暴涨24%。

2.3.4互联网出让(internetcarve-outs)

2000年3月,3Com在其全资子公司PalmInc.的首次公开发行(IPO)中,卖掉了5%的股份,保留了余下的95%所有权。在IPO之后,3Com的股东间接拥有1.5倍的Palm股票。3Com也宣布在9个月之内剥离Palm其余股份的意向,同时将给3Com股东1.5倍的Palm股份。在IPO之后首次交易收盘时,Palm的估价在$95,按1.5倍估价3Com的价格下限是$142。事实上,3Com的实际价格是$81,这暗含着3Com除Palm之外的子公司的市场估价为每股-%60!

基本面风险噪声交易者风险执行成本模型风险

皇家荷兰/壳牌无有无无

ADR’s无有有无

编入指数有有无无

Palm/3Com无无有无

表1利用误价引起的套利风险

三、心理学

在这一节里,我们总结了可能是金融经济学家特别感兴趣的心理学。

3.1信仰

3.1.1过度自信

人们对他们的判断过度自信。一是人们估计概率时很少校准;二是人们设计估计量的置信区间太窄。

3.1.2乐观主义和如意算盘(wishfulthinking)

大多数人对他们的能力和前途抱不切实际的乐观看法。

3.1.3代表性(representativeness)

当人们试图确定模型B产生数据集A的概率时,他们用A反映B重要特征的程度来评估该概率。

在大多数情况下,代表性是有益的启发,但也产生某些严重偏误。一是基率忽视(baserateneglect),过分高估B对A的代表性。二是样本大小忽视(samplesizeneglect),当推断特定模型产生数据集的似然性,人们不考虑样本的大小。

3.1.4保守主义

相对于代表性会导致低估基率,保守主义是指过多重视基率的情形。

3.1.5确认偏误(confirmaionbias)

一旦人们已形成一个假说,有时误认为另外的不利证据实际上也支持该假说。

3.1.6定位(anchoring)

人们形成估计时,经常先始于某值(可能是任意的),然而相对于此值做出调整。实验证据表明人们“定位”的初值太多。

3.1.7记忆偏误

人们推断事件的概率时,经常搜索记忆中相关信息。

有时经济学家们对这些实验证据的主要部分小心翼翼,因为他们认为(1)通过重复,人们将学会去除偏误的方法;(2)领域中的专家,例如投行中的交易者,很少犯错误;和(3)用更有效的激励,这些效应会消失。

3.2偏好

3.2.1展望理论(prospecttheory,PT)

任何试图理解资产价格或交易行为的模型必不可少的部分之一是关于投资者偏好或投资者怎样评估风险性的假设。绝大数模型假设投资者根据期望效用(EU)框架评估。不幸地是,当人们在风险性间选择时系统地违背EU理论。因此有大量地的非EU理论试图更好与实验证据相匹配。其中之一展望理论(KahhemanandTversky,1979)可能是最有希望解释金融市场出现的基本事实。PT有许多关键特征。首先,效用定义在损益(gainsandlosses)而非最终财富头基础上,这是Markowitz(1952)首先提出的思想。其次,价值函数凹于收益凸于损失,这表明对损益的灵敏性大于对收益的。这一特征称为损失规避(lossaversion)。最后是非线性概率转换。对小概率加权太重(overweight),而且人们在较高概率水平上对概率差异较敏感。

展望理论解释人们在相同的最终财富水平情形下做出不同的选择,源于该理论的重要特征——架构(framing)或问题描述效应。在很多实际选择情况下,决策者在怎样考虑问题上也有灵活性。价值函数的非线性特征使心理会计(mentalaccounting)至关重要,它使个人与财富其他部分具有相分离倾向。

3.2.2模糊规避(ambiguityaversion)

到目前为止,我们的讨论集中在理解结果已知时人们怎样按客观概率行动。现实中概率客观上很少已知。为了处理这种情况,Savage(1964)发展了主观期望效用(SEU)框架。Ellsberg(1961)的著名实验指出了人们厌恶主观或模糊不确定性甚于厌恶客观不确定性,这已发现称为“模糊规避”。

三、应用(略)

四、结论

行为金融学是一个新兴领域,正式始于1980年代。我们讨论过的很多研究是过去五年里完成的。我们处于什么状况呢?在众多前沿问题已取得实质性进展。

5.1对于显著的异常事实的研究

当DeBondtandThaler(1985)的时,许多学者认为对他们发现的最好解释是这是一个程序错误。自此以后,他们的结论已被不但同情他们观点的而且持另外观点的学者们重复了很多次。此时,我们认为大部分经验事实已被大部分同行所接受。尽管对这些事实的解释仍在争论中。这是进步。如果我们都认为行星围绕太阳运行,我们可以集中理解为什么这样了。

5.2套利限制

二十年前,许多金融经济学家们认为有效市场假说必须正确,因为套利的力量。现在我们懂得这是一种天真的观点,而且套利限制容许大量的误价。现在也大都懂得缺乏有利可图的投资策略,因为有风险和成本,不仅仅是指缺乏误价。价格可以是非常错误的而不产生获利机会。

5.3理解有限理性

主要感谢认知心理学家如DanielKahneman和AmosTversky的工作,现在我们有一长串稳健的实证发现将人类实际形成预期和决策的方式进行分类。在记下这些过程的正式模型中,展望理论最有名,也取得了进展。经济学家们从前认为行为或是理性的或是不可能形式化。现在我们知道有限理性模型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比纯理性模型更精确地描述了行为。

5.4行为金融学理论的构建

在过去几年里,金融市场中人不完全理性的理论建模工作有所突破,这些论文或通过信仰形成过程或通过决策过程放松了完全理性假设。像上面讨论过的心理学家工作,这些论文是重要的存在性证明,表明体现人类行为的显著方面,同时紧凑地考虑资产定价是可能的。

5.5投资者行为

现在我们已开始一项重要的工作,试图提供证明和理解投资者,不但业余的投资者而且职业投资者,怎样做出他们的资产组合选择。直到最近,这项研究明显缺少全体金融经济家们的参与,或许因为构建资产定价的错误信仰不需知道经济体中人的行为情况。

这是在短时期内取得的成就,但是我们仍然更靠近研究议事日程的开始而非结束。我们知道要冒足够的预测风险才能了解到该领域的未来进展大部分是不可预测的。虽然这样,我们还是忍不住冒险对下一步的可能进展提出少量意见。

首先,我们已总结过的大部分工作范围很窄。模型明显捕捉了投资者信仰,或他们的偏好,或套利限制的一些特征,而不是捕捉了三者全部。这一评论可以运用于经济学大部分研究,而且自然暗含研究者也是有限理性的事实,然而,随着不断进步,我们希望理论家们开始将它们更多体现并运用进他们的模型中。

一个例子或许可以理解这一点。实证文献反复发现资产定价异常现象在小型和中型股票上比大型股票上表现更显著。这好像可能是这一发现反映了套利限制:交易较小股票的成本较高而且低流动性使许多潜在套利者失去兴趣。这一观察是明显的,但仍没有构建为正式的模型。我们希望在套利限制与认知偏误之间的研究成为今后几年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其次,对某些经验事实明显有竞争性的行为解释。某些批评家认为这是该领域的一个弱点。已总结的一长串认知偏差,有时确实为行为建模者解释时提供了许多自由度。我们承认有众多自由度,但注意理性建模者从中也有许多选择权。像Arrow(1986)具有说服力的讨论,理性本身不产生许多预测。预测来自于从属的假设。

比较另外的理论,行为的或理性的,真正仅有一种科学方法:用经验检验。简言之一是寻找理论取得新奇预测,例如,Lee,Shleifer,andThaler(1991)检验了他们模型预测:小公司回报与封闭式基金贴现相关,而Hong,LimandStein(2000)检验了HongandStein(1999)模型的含义:赶大势(momentum)在交易不频繁交易者之间的股票表现较强。.另一种检验是,寻找人按模型要求的方式实际行动的证据。Odean(1998)和GenesoveandMayer(2000)用实际市场行为研究出售效应(dispositioneffect)可归入这一类。Bloomfieldet.al(2000)对Bareris,Shleifer,andVishny(1998)的行为理论给出了实证检验。当然,这样的检验从未是无懈可击的,但我们应怀疑建立在无实证地事实证明行为之上的理论。因为行为理论要求建立在行为的真实假设之上,我们希望行为金融学研究者继续对他们的假设给出仔细的实证检验,我们相同的希冀理性理论研究者。

金融学论文范文篇9

一、介绍

在传统金融学的范式中,“理性”意味着两个方面:首先,人的信仰是正确的:他们用于预测未知变量未来实现的主观分布就是那些被抽取实现的分布。其次,给定他们的信仰,在与Savage的主观期望效用(SEU)概念相一致的意义上,人做出正常可接受的选择。

BF是一种研究金融市场崭新方法,至少部分地以对传统范例面临的困难做出反应的面貌出现的。广义上,BF认为通过使用某些人不是完全理性的模型,可以更好的理解某些金融现象。在某些行为金融学模型中,人的信仰不完全正确,大都是因为不恰当的应用贝叶斯法则。在另一些模型中,人的信仰是正确的但做出的选择通常是有疑问的,与SEU不相容。

BF最大的成功之一是一系列理论文章表明在理性交易者和非理性交易者相互影响的经济体中,非理性对价格的影响是实质性的和长期的。文献称之为“套利限制(limitsofarbitrage)”,这构成了BF的两大块之一。(见第二部分)

为了做出清晰的预测,行为模型常需要指定人的非理性形式。人们究竟怎样误用贝叶斯法则或偏离SEU呢?在此引导下,行为经济学家们典型地求助于认知心理学家汇编的大量实验证据,这些都是关于人们形成信仰时潜在的偏误,和人们的偏好或给定信仰后怎样做出决策的。因此心理学构成了BF的第二大块。(见第三部分)

我们考虑BF的特殊应用:理解整个股市,平均回报的横截面情况,封闭式基金定价;理解投资者特殊群体怎样选择其资产组合和跨时交易;理解证券发行,资本结构和公司的股利政策。最后总结和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二、套利限制

2.1市场有效性

EMH认为实际价格等于基本价值。在有效市场中,没有免费午餐:没有投资策略可以赚得风险调整的超额回报。BF认为资产价格的某些特征最有可能用对基本价值的偏离来解释,而且这些偏离是由非理性交易者的存在引起的。对此种观点持长期反对意见可追溯到Friedman(1953)。他认为,理性交易者(也称为套利者)会很迅速消除非理性交易者(也称为噪声交易者)引起的偏离现象。本质上,这种观点基于两个主张:首先,只要偏离基本价值——较简单地说,误价(mispricing)—一一个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产生了。其次,理性交易者将立即抓住机会,因此纠正了误价。BF对第二个主张很少有异议,但对第一个主张有争论。即使当一种资产被广泛的误价时,设计纠正这种误价的策略可能非常有风险(即下面将要提到的四种风险),使之失去了吸引力。因此,误价仍是存在。

2.2理论

在前一节中,我们强调了当误价发生时,设计纠正它的策略不担有风险而且成本昂贵,因此允许误价存在的思想。现在我们就讨论一些已确认的风险和成本。

2.2.1基本面风险

关于某只股票基本价值的一些坏消息,引起股票进一步下跌导致损失。而且替代性证券很少是完美的,经常是高度不完美的,使得消除所有基本面风险成为不可能。

2.2.2噪声交易者风险

指被套利者利用的误价在短期内恶化的风险。此思想由DeLonget.al(1990a)提出。即使某只股票拥有完美的替代性证券,套利者仍面临那些本来使这只股票低估的消极投资者更加消极促使估价进一步下跌的风险。一旦想当然认为估价不同于其基本价值是可能的,那么想当然认为未来价格运动将增加发散性也是可能的。当然,如果价格最终收敛于基本价值,那么有长远视野的套利者会对噪声交易者风险置之不理。

噪声交易者风险之所以重要是,现实世界中许多套利者是短视的而非有长远视野的。这是因为许多套利者——职业资产组合经理人——不是管理自有资金,而是代客理财。用ShleiferandVishny(1997)的话说,这是“大脑与资本的分离”。这种特征有重要的后果:缺乏专业知识去评价套利者策略的投资者,可能简单地基于套利者的回报来评价他。如果套利者正试图利用的误价在短期内变遭导致损失,投资者可能认为他不称职而撤资。套利者远远不能等到短期损失过去,此时恰是投资机会最吸引人之时,他可能被迫过早地变现。这种过早变现的恐惧使他行如短视者。这些问题仅会使债权人烦恼,在短期受损后,债权人看到附属抵押品贬值,会要求偿还贷款,又引起过早变现。

2.2.3执行成本

恰当地运用利用误价的策略经常是很困难的。许多困难与卖空证券有关,而这是套利者为了避免基本面风险所必须做的。对大部分货币管理人——特别是养老基金管理人和共同基金管理人——卖空是不允许的。一名允许卖空的货币管理人——例如对冲基金管理人——仍不能卖空,如果卖空供给不能满足它的需求的话。即使他能卖空,套利者不能确保他能继续足够长的时间借到证券直到误价自我纠正使他获利。假使证券的原先拥有者要收回,套利者将不得不在可能不利时,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入证券(称为“大宗买入”)以补进他的卖空头寸。

某些套利策略需要在外国市场上买卖证券,这经常有法律限制阻止美国投资者这样做。通过法律漏洞绕过这些限制是昂贵的。最后,“执行成本”也包括执行套利策略时面临的一般交易成本,例如佣金和买卖差价。

2.2.4模型风险

即使一旦误价发生,套利者经常仍然不能确信这是否真的存在。考虑这种情况的一种方法是设想在寻求吸引人的机会时,套利者依赖于一个可以告诉他基本价值的模型来判断是否误价。然而,套利者不能确信证券被误价:也可能是模型错了,股票事实上正确定价了。这种不确定性来源称之为模型风险,它也会限制头寸。

与教科书中的套利相比,现实世界中套利包括大量风险,在某些条件下将限制套利和允许基本价值的偏离一直存在。为了理解这些条件是什么,考虑两种情况:

首先,假设误价的证券没有相近的替代性证券,因此套利者将暴露于基本面风险之下。在这种情况下,套利受到限制的充分条件是(1)套利者是风险规避者;和(2)基本面风险是系统性的,因此不能通过拥有许多头寸来分散。条件(1)确保了误价不会被单个套利者拥有误价的证券大额头寸而消除。条件(2)确保了误价不会被大量套利者每人都在误价的证券当前持有量上增加少量头寸所消除。噪声交易者风险、模型风险或执行成本的存在仅是进一步限制了套利。

其次,即使完美的替代性证券存在,套利仍然受到限制。替代型证券的存在使套利者不受基本面风险和模型风险的影响:如果两种证券拥有未来状态下相同的现金流而卖不同的价格,那么他完全相信发生了误价。我们可以进一步假设不存在执行成本,因此仅有噪声交易者风险。DeLonget.al(1990a)表明了噪声交易者风险是强有力的,即使仅有这种形式的风险,套利有时也受到限制。充分条件与上面的相似。

捕捉其他现实世界情形的努力使得完备套利更加不可能。例如,大量不同个人不能干涉纠正误价的努力可能有其他原因。一个可能性是进行套利需要的资源和关系仅能被少数训练有素的职业人士所获得。另外,可能是获悉套利机会有成本(Merton,1987),因此实际上仅有一小撮人随时能意识到套利机会。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讨论了像对冲基金这样的套利者利用市场无效性是不易的。然而,对冲基金不是试图利用噪声交易者的唯一市场参与者:企业经理人也玩这个游戏。如果经理人认为投资人正高估了其企业股票,他可以通过以吸引人的价格发行额外的企业股票而受益。这样产生的额外供给可能潜在地将价格拉回到基本价值。

不幸的是就像对冲基金一样,对经理人来说这种游戏也是有风险的。在这种情况下,模型风险可能特别重要。经理人很少能确信投资人正高估了其企业股票。如果他发行股票,认为股票高估而此时事实上并非如此,他将招致偏离其目标资本结构带来的成本而无任何回报受益。

2.3证据

从理论的角度看,有理由认为套利是一个有风险的过程,因此限制了它的有效性。原则上,任何持续误价的例子立即证明套利限制:如果套利不受限制,误价会迅速消失。但问题是,当许多定价现象被理解为偏离基本价值时,仅在少数例子中,确定误价的存在没有任何合理的怀疑,这是因为Fama(1970)所称之为“联合假说问题(jointhypothesisproblem)”。为了证券价格不同于其恰当的贴现未来现金流,需要一个“恰当的”贴现模型。因此,误价的任何检验不可能避免地是误价和贴现率模型的联合检验,这使给无效性提供确定性的证据变得困难起来。

尽管有这种困难,金融市场仍有大量的现象可以几乎确定地证明是误价并持久存在。

2.3.1孪生股权(twinshares)

1907年皇家荷兰(在美国和纽芬兰交易)和壳牌运输(在英国交易)按60:40的基率同意合并他们的股权,但仍保留为分离的实体。如果价格等于基本价值,皇家荷兰的股权价值应总是壳牌股权价值的1.5倍。FrootandDabora(1999)发现两者的股权价值之比严重偏离1.5,而且,皇家荷兰按平价有时35%被低估,有时15%被高估。

2.3.2ADR’s

ADR’s是以信托形式被美国金融机构持有的外国证券股份,这些股份的收益在美国交易。在许多情况下,外国公司的ADR在纽约的交易价格与标的股份在母国的交易价格非常不同。

2.3.3编入指数(indexinclusions)

S&P500中的一个公司离开指数通常是因为被兼并或破产而换入另外一家公司。HarrisandGurel(1986)和Shleifer(1986)发现一个显著的事实:当一只股票被编入指数时,它的价格平均暴涨3.5%,而且这种暴涨是持久的。这种现象的引人注目的实例之一是,当Yahoo(雅虎)!,被编入指数时其股票单天暴涨24%。

2.3.4互联网出让(internetcarve-outs)

2000年3月,3Com在其全资子公司PalmInc.的首次公开发行(IPO)中,卖掉了5%的股份,保留了余下的95%所有权。在IPO之后,3Com的股东间接拥有1.5倍的Palm股票。3Com也宣布在9个月之内剥离Palm其余股份的意向,同时将给3Com股东1.5倍的Palm股份。在IPO之后首次交易收盘时,Palm的估价在$95,按1.5倍估价3Com的价格下限是$142。事实上,3Com的实际价格是$81,这暗含着3Com除Palm之外的子公司的市场估价为每股-`!

三、心理学

在这一节里,我们总结了可能是金融经济学家特别感兴趣的心理学。

3.1信仰

3.1.1过度自信

人们对他们的判断过度自信。一是人们估计概率时很少校准;二是人们设计估计量的置信区间太窄。

3.1.2乐观主义和如意算盘(wishfulthinking)

大多数人对他们的能力和前途抱不切实际的乐观看法。

3.1.3代表性(representativeness)

当人们试图确定模型B产生数据集A的概率时,他们用A反映B重要特征的程度来评估该概率。

在大多数情况下,代表性是有益的启发,但也产生某些严重偏误。一是基率忽视(baserateneglect),过分高估B对A的代表性。二是样本大小忽视(samplesizeneglect),当推断特定模型产生数据集的似然性,人们不考虑样本的大小。

3.1.4保守主义

相对于代表性会导致低估基率,保守主义是指过多重视基率的情形。

3.1.5确认偏误(confirmaionbias)

一旦人们已形成一个假说,有时误认为另外的不利证据实际上也支持该假说。

3.1.6定位(anchoring)

人们形成估计时,经常先始于某值(可能是任意的),然而相对于此值做出调整。实验证据表明人们“定位”的初值太多。

3.1.7记忆偏误

人们推断事件的概率时,经常搜索记忆中相关信息。

有时经济学家们对这些实验证据的主要部分小心翼翼,因为他们认为(1)通过重复,人们将学会去除偏误的方法;(2)领域中的专家,例如投行中的交易者,很少犯错误;和(3)用更有效的激励,这些效应会消失。

3.2偏好

3.2.1展望理论(prospecttheory,PT)

任何试图理解资产价格或交易行为的模型必不可少的部分之一是关于投资者偏好或投资者怎样评估风险性的假设。绝大数模型假设投资者根据期望效用(EU)框架评估。不幸地是,当人们在风险性间选择时系统地违背EU理论。因此有大量地的非EU理论试图更好与实验证据相匹配。其中之一展望理论(KahhemanandTversky,1979)可能是最有希望解释金融市场出现的基本事实。PT有许多关键特征。首先,效用定义在损益(gainsandlosses)而非最终财富头基础上,这是Markowitz(1952)首先提出的思想。其次,价值函数凹于收益凸于损失,这表明对损益的灵敏性大于对收益的。这一特征称为损失规避(lossaversion)。最后是非线性概率转换。对小概率加权太重(overweight),而且人们在较高概率水平上对概率差异较敏感。

展望理论解释人们在相同的最终财富水平情形下做出不同的选择,源于该理论的重要特征——架构(framing)或问题描述效应。在很多实际选择情况下,决策者在怎样考虑问题上也有灵活性。价值函数的非线性特征使心理会计(mentalaccounting)至关重要,它使个人与财富其他部分具有相分离倾向。

3.2.2模糊规避(ambiguityaversion)

到目前为止,我们的讨论集中在理解结果已知时人们怎样按客观概率行动。现实中概率客观上很少已知。为了处理这种情况,Savage(1964)发展了主观期望效用(SEU)框架。Ellsberg(1961)的著名实验指出了人们厌恶主观或模糊不确定性甚于厌恶客观不确定性,这已发现称为“模糊规避”。

三、应用(略)

四、结论

行为金融学是一个新兴领域,正式始于1980年代。我们讨论过的很多研究是过去五年里完成的。我们处于什么状况呢?在众多前沿问题已取得实质性进展。

5.1对于显著的异常事实的研究

当DeBondtandThaler(1985)的时,许多学者认为对他们发现的最好解释是这是一个程序错误。自此以后,他们的结论已被不但同情他们观点的而且持另外观点的学者们重复了很多次。此时,我们认为大部分经验事实已被大部分同行所接受。尽管对这些事实的解释仍在争论中。这是进步。如果我们都认为行星围绕太阳运行,我们可以集中理解为什么这样了。

5.2套利限制

二十年前,许多金融经济学家们认为有效市场假说必须正确,因为套利的力量。现在我们懂得这是一种天真的观点,而且套利限制容许大量的误价。现在也大都懂得缺乏有利可图的投资策略,因为有风险和成本,不仅仅是指缺乏误价。价格可以是非常错误的而不产生获利机会。

5.3理解有限理性

主要感谢认知心理学家如DanielKahneman和AmosTversky的工作,现在我们有一长串稳健的实证发现将人类实际形成预期和决策的方式进行分类。在记下这些过程的正式模型中,展望理论最有名,也取得了进展。经济学家们从前认为行为或是理性的或是不可能形式化。现在我们知道有限理性模型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比纯理性模型更精确地描述了行为。

5.4行为金融学理论的构建

在过去几年里,金融市场中人不完全理性的理论建模工作有所突破,这些论文或通过信仰形成过程或通过决策过程放松了完全理性假设。像上面讨论过的心理学家工作,这些论文是重要的存在性证明,表明体现人类行为的显著方面,同时紧凑地考虑资产定价是可能的。

5.5投资者行为

现在我们已开始一项重要的工作,试图提供证明和理解投资者,不但业余的投资者而且职业投资者,怎样做出他们的资产组合选择。直到最近,这项研究明显缺少全体金融经济家们的参与,或许因为构建资产定价的错误信仰不需知道经济体中人的行为情况。

这是在短时期内取得的成就,但是我们仍然更靠近研究议事日程的开始而非结束。我们知道要冒足够的预测风险才能了解到该领域的未来进展大部分是不可预测的。虽然这样,我们还是忍不住冒险对下一步的可能进展提出少量意见。

首先,我们已总结过的大部分工作范围很窄。模型明显捕捉了投资者信仰,或他们的偏好,或套利限制的一些特征,而不是捕捉了三者全部。这一评论可以运用于经济学大部分研究,而且自然暗含研究者也是有限理性的事实,然而,随着不断进步,我们希望理论家们开始将它们更多体现并运用进他们的模型中。

一个例子或许可以理解这一点。实证文献反复发现资产定价异常现象在小型和中型股票上比大型股票上表现更显著。这好像可能是这一发现反映了套利限制:交易较小股票的成本较高而且低流动性使许多潜在套利者失去兴趣。这一观察是明显的,但仍没有构建为正式的模型。我们希望在套利限制与认知偏误之间的研究成为今后几年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公务员之家

其次,对某些经验事实明显有竞争性的行为解释。某些批评家认为这是该领域的一个弱点。已总结的一长串认知偏差,有时确实为行为建模者解释时提供了许多自由度。我们承认有众多自由度,但注意理性建模者从中也有许多选择权。像Arrow(1986)具有说服力的讨论,理性本身不产生许多预测。预测来自于从属的假设。

金融学论文范文篇10

在传统金融学的范式中,“理性”意味着两个方面:首先,署理人的信仰是准确的:他们用于预测未知变量未来实现的主观散布即是那些被抽取实现的散布。其次,给定他们的信仰,在与Savage的主观盼望屈从(SEU)看法相同等的意义上,署理人做出正常可继承的选择。

BF是一种研究金融市场崭新要领,至少部分地以对传统典范面临的困难做出应声的面目出现的。广义上,BF以为议决使用某些署理人不是完全理性的模子,可以更好的明确某些金融征象。在某些行为金融学模子中,署理人的信仰不完全准确,大都是由于不适当的应用贝叶斯规则。在另一些模子中,署理人的信仰是准确的但做出的选择通常是有疑问的,与SEU不相容。

BF最大的乐成之一是一系列理论文章评释在理性交易者和非理性交易者相互影响的经济体中,非理性对价钱的影响是实质性的和恒久的。文献称之为“套利限定(limitsofarbitrage)”,这组成了BF的两大块之一。(见第二部分)

为了做出清楚的预测,行为模子常需要指定署理人的非理性情势。人们真相怎样误用贝叶斯规则或偏离SEU呢?在此引导下,行为经济学家们典型地紧急于认知生理学家汇编的大量实验证据,这些都是关于人们形成信仰时潜伏的偏误,和人们的偏好或给定信仰后怎样做出决策的。因此生理学组成了BF的第二大块。(见第三部分)

我们思量BF的特别应用:明确整个股市,均匀回报的横截面情况,关闭式基金定价;明确投资者特别群体怎样选择其资产组合和跨时交易;明确证券刊行,资本结谈判公司的股利政策。着末总结和指出未来的研究偏向。

二、套利限定

2.1市场有用性

EMH以为现实价钱即是基本价钱。在有用市场中,没有免费午餐:没有投资战略可以赚得危害调解的逾额回报。BF以为资产价钱的某些特性最有可能用对基本价钱的偏离来评释,而且这些偏离是由非理性交易者的存在引起的。对此种看法持恒久阻挡意见可追溯到Friedman(1953)。他以为,理性交易者(也称为套利者)会很迅速消除非理性交易者(也称为噪声交易者)引起的偏离征象。素质上,这种看法基于两个主张:首先,只要偏离基本价钱——较简略地说,误价(mispricing)—逐一个有吸引力的投资时机孕育发生了。其次,理性交易者将立刻捉住时机,因此纠正了误价。BF对第二个主张很少有异议,但对第一个主张有争论。纵然当一种资产被普遍的误价时,计划纠正这种误价的战略可能非常有危害(即下面将要提到的四种危害),使之失去了吸引力。因此,误价照旧存在。

2.2理论

在前一节中,我们夸大了当误价孕育发生时,计划纠正它的战略不担有危害而且资本昂贵,因此容许误价存在的思想。如今我们就讨论一些已确认的危害和资本。

2.2.1基本面危害

关于某只股票基本价钱的一些坏消息,引起股票进一步下跌导致丧失。而且替换性证券很少是完美的,经常是高度不完美的,使得消除全部基本面危害成为不行能。

2.2.2噪声交易者危害

指被套利者使用的误价在短期内恶化的危害。此思想由DeLonget.al(1990a)提出。纵然某只股票拥有完美的替换性证券,套利者仍面临那些原来使这只股票低估的灰心投资者越发灰心促使估价进一步下跌的危害。一旦想虽然以为估价差异于其基本价钱是可能的,那么想虽然以为未来价钱活动将增长发散性也是可能的。虽然,如果价钱终极收敛于基本价钱,那么有久远视野的套利者会对噪声交易者危害置之不理。

噪声交易者危害之所以重要是,现实世界中许多套利者是短视的而非有久远视野的。这是由于许多套利者——职业资产组合司理人——不是管理自有资金,而是代客理财。用ShleiferandVishny(1997)的话说,这是“大脑与资本的疏散”。这种署理特性有重要的效果:缺乏专业知识去评价套利者战略的投资者,可能简略地基于套利者的回报来评价他。如果套利者正试图使用的误价在短期内变遭导致丧失,投资者可能以为他不称职而撤资。套利者远远不能等到短期丧失已往,此时恰是投资时机最吸引人之时,他可能被迫过早地变现。这种过早变现的惧怕使他行如短视者。这些题目仅会使债权人烦恼,在短期受损后,债权人看到隶属抵押品贬值,会要求送还贷款,又引起过早变现。

2.2.3实验资本

恰本地运用使用误价的战略经常是很困难的。许多困难与卖空证券有关,而这是套利者为了制止基本面危害所必须做的。对大部分钱币管理人——特别是养老基金管理人和配合基金管理人——卖空是不容许的。一名容许卖空的钱币管理人——比喻对冲基金管理人——仍不能卖空,如果卖空提供不能餍足它的需求的话。纵然他能卖空,套利者不能确保他能继续富足长的时间借到证券直到误价自我纠正使他赢利。倘使证券的原先拥有者要收回,套利者将不得不在可能倒霉时,议决在果然市场上买入证券(称为“大宗买入”)以补进他的卖空头寸。

某些套利战略需要在外国市场上交易证券,这经常有执法限定制止美国投资者这样做。议决执法毛病绕过这些限定是昂贵的。着末,“实验资本”也包括实验套利战略时面临的一样平常交易资本,比喻佣金和交易差价。

2.2.4模子危害

纵然一旦误价孕育发生,套利者经常仍然不能确信这是否真的存在。思量这种情况的一种要领是假想在寻求吸引人的时机时,套利者依赖于一个可以陈诉他基本价钱的模子来坚定是否误价。然而,套利者不能确信证券被误价:也可能是模子错了,股票真相上准确定价了。这种不确定性源头称之为模子危害,它也会限定头寸。

与教科书中的套利相比,现实世界中套利包括大量危害,在某些条件下将限定套利和容许基本价钱的偏离不停存在。为了明确这些条件是什么,思量两种情况:

首先,假设误价的证券没有相近的替换性证券,因此套利者将袒露于基本面危害之下。在这种情况下,套利受到限定的充实条件是(1)套利者是危害躲避者;和(2)基本面危害是体系性的,因此不能议决拥有许多头寸来疏散。条件(1)确保了误价不会被单个套利者拥有误价的证券大额头寸而消除。条件(2)确保了误价不会被大量套利者每人都在误价的证券当前持有量上增长少量头寸所消除。噪声交易者危害、模子危害或实验资本的存在仅是进一步限定了套利。

其次,纵然完美的替换性证券存在,套利仍然受到限定。替换型证券的存在使套利者不受基本面危害和模子危害的影响:如果两种证券拥有未来状态下类似的现金流而卖差异的价钱,那么他完全信托孕育发生了误价。我们可以进一步假设不存在实验资本,因此仅有噪声交易者危害。DeLonget.al(1990a)评释确噪声交易者危害是强有力的,纵然仅有这种情势的危害,套利偶然也受到限定。充实条件与上面的相似。

捕捉其他现实世界情形的开心使得完备套利越发不行能。比喻,大量差异小我私家不能过问纠正误价的开心可能有其他缘故原由。一个可能性是举行套利需要的资源和关连仅能被少数训练有素的职业人士所得到。另外,可能是获悉套利时机有资本(Merton,1987),因此现实上仅有一小撮人随时能意识到套利时机。

到现在为止,我们已讨论了像对冲基金这样的套利者使用市场无效性是不易的。然而,对冲基金不是试图使用噪声交易者的唯一市场加入者:企业司理人也玩这个游戏。如果司理人以为投资人正高估了其企业股票,他可以议决以吸引人的价钱刊行特别的企业股票而受益。这样孕育发生的特别提供可能潜伏地将价钱拉回到基本价钱。

不幸的是就像对冲基金一样,对司理人来说这种游戏也是有危害的。在这种情况下,模子危害可能特别重要。司理人很少能确信投资人正高估了其企业股票。如果他刊行股票,以为股票高估而此时真相上并非云云,他将招致偏离其目的资本结构带来的资本而无任何回报受益。

2.3证据

从理论的角度看,有理由以为套利是一个有危害的历程,因此限定了它的有用性。原则上,任何一连误价的例子立刻证明套利限定:如果套利不受限定,误价会迅速消散。但题目是,当许多定价征象被明确为偏离基本价钱时,仅在少数例子中,确定误价的存在没有任何公正的困惑,这是由于Fama(1970)所称之为“团结假说题目(jointhypothesisproblem)”。为了证券价钱差异于其适当的贴现未来现金流,需要一个“适当的”贴现模子。因此,误价的任何检验不行能制止地是误价和贴现率模子的团结检验,这使给无效性提供确定性的证据变得困难起来。

只管有这种困难,金融市场仍有大量的征象可以险些确定地证明是误价并恒久存在。

2.3.1孪生股权(twinshares)

1907年皇家荷兰(在美国和纽芬兰交易)和壳牌运输(在英邦交易)按60:40的基率同意合并他们的股权,但仍生存为疏散的实体。如果价钱即是基本价钱,皇家荷兰的股权价钱应总是壳牌股权价钱的1.5倍。FrootandDabora(1999)发明两者的股权价钱之比紧张偏离1.5,而且,皇家荷兰按平价偶然35%被低估,偶然15%被高估。

2.3.2ADR’s

ADR’s因此信托情势被美国金融机构持有的外国证券股份,这些股份的收益在美邦交易。在许多情况下,外国公司的ADR在纽约的交易价钱与标的股份在母国的交易价钱非常差异。

2.3.3编入指数(indexinclusions)

S&P500中的一个公司脱离指数通常是由于被吞并或休业而换入另外一家公司。HarrisandGurel(1986)和Shleifer(1986)发明一个显着的真相:当一只股票被编入指数时,它的价钱均匀暴涨3.5%,而且这种暴涨是恒久的。这种征象的引人注目的实例之一是,当Yahoo(雅虎)!,被编入指数时其股票单天暴涨24%。

2.3.4互联网出让(internetcarve-outs)

2000年3月,3Com在其全资子公司PalmInc.的首次果然刊行(IPO)中,卖掉了5%的股份,生存了余下的95%全部权。在IPO之后,3Com的股东间接拥有1.5倍的Palm股票。3Com也宣布在9个月之内剥离Palm另外股份的意向,同时将给3Com股东1.5倍的Palm股份。在IPO之后首次交易收盘时,Palm的估价在$95,按1.5倍估价3Com的价钱下限是$142。真相上,3Com的现实价钱是$81,这暗含着3Com除Palm之外的子公司的市场估价为每股-`!

基本面危害噪声交易者危害实验资本模子危害

皇家荷兰/壳牌无有无无

ADR’s无有有无

编入指数有有无无

Palm/3Com无无有无

表1使用误价引起的套利危害

三、生理学

在这一节里,我们总结了可能是金融经济学家特别感兴趣的生理学。

3.1信仰

3.1.1太甚自尊

人们对他们的坚定太甚自尊。一是人们预计概率时很少校准;二是人们计划预计量的置信区间太窄。

3.1.2乐观主义和快意算盘(wishfulthinking)

大多数人对他们的本事和前程抱不确切际的乐寓目法。

3.1.3代表性(representativeness)

当人们试图确定模子B孕育发生数据集A的概率时,他们用A反应B重要特性的水平来评估该概率。

在大多数情况下,代表性是有益的开导,但也孕育发生某些紧张偏误。一是基率轻忽(baserateneglect),太甚高估B对A的代表性。二是样本巨细轻忽(samplesizeneglect),当推测特定模子孕育发生数据集的似然性,人们不思量样本的巨细。

3.1.4守旧主义

相搪塞代表性会导致低估基率,守旧主义是指过多珍视基率的情形。

3.1.5确认偏误(confirmaionbias)

一旦人们已形成一个假说,偶然误以为另外的倒霉证据现实上也支持该假说。

3.1.6定位(anchoring)

人们形成预计时,经常先始于某值(可能是恣意的),然而相搪塞此值做出调解。实验证据评释人们“定位”的初值太多。

3.1.7影象偏误

人们推测事故的概率时,经常搜索影象中相干信息。

偶然经济学家们对这些实验证据的重要部分警惕翼翼,由于他们以为(1)议决重复,人们将学会去除偏误的要领;(2)领域中的专家,比喻投行中的交易者,很少堕落误;和(3)用更有用的勉励,这些效应会消散。

3.2偏好

3.2.1预测理论(prospecttheory,PT)

任何试图明确资产价钱或交易行为的模子必不行少的部分之一是关于投资者偏好或投资者怎样评估危害性赌钱的假设。绝大数模子假设投资者凭据盼望屈从(EU)框架评估赌钱。不幸地是,当人们在危害性赌钱间选择时体系地违背EU理论。因此有大量地的非EU理论试图更好与实验证据相立室。其中之一预测理论(KahhemanandTversky,1979)可能是最有盼望评释金融市场出现的基本真相。PT有许多要害特性。首先,屈从界说在损益(gainsandlosses)而非终极产业头基础上,这是Markowitz(1952)首先提出的思想。其次,价钱函数凹于收益凸于丧失,这评释对损益的敏锐性大于对收益的。这一特性称为丧失躲避(lossaversion)。着末黑白线性概率转换。对小概率加权太重(overweight),而且人们在较高概率水平上对概率差异较敏感。

预测理论评释人们在类似的终极产业水平情形下做出差异的选择,源于该理论的重要特性——架构(framing)或题目形貌效应。在许多现实选择情况下,决策者在怎样思量题目上也有机动性。价钱函数的非线性特性使生理管帐(mentalaccounting)至关重要,它使小我私家赌钱与产业其他部分具有相疏散倾向。

3.2.2含糊躲避(ambiguityaversion)

到现在为止,我们的讨论会集在明确赌钱效果已知时人们怎样按客观概率举措。现实中概率客观上很少已知。为了处理这种情况,Savage(1964)生长了主观盼望屈从(SEU)框架。Ellsberg(1961)的著名实验指出了人们讨厌主观或含糊不确定性甚于讨厌客观不确定性,这已发明称为“含糊躲避”。

三、应用(略)

四、结论

行为金融学是一个新兴领域,正式始于1980年月。我们讨论过的许多研究是已往五年里完成的。我们处于什么状态呢?在众多前沿题目已取得实质性希望。

5.1搪塞显着的异常真相的研究

当DeBondtandThaler(1985)的时,许多学者以为对他们发明的最好评释是这是一个步伐错误。自此以后,他们的结论已被不光怜悯他们看法的而且持另外貌点的学者们重复了许多次。此时,我们以为大部分经验真相已被大部分偕行所继承。只管对这些真相的评释仍在争论中。这是前进。如果我们都以为行星围绕太阳运行,我们可以会集明确为什么这样了。

5.2套利限定

二十年前,许多金融经济学家们以为有用市场假说必须准确,由于套利的气力。如今我们明确这是一种灵活的看法,而且套利限定容许大量的误价。如今也大都明确缺乏有利可图的投资战略,由于有危害和资本,不光仅是指缺乏误价。价钱可以黑白常错误的而不孕育发生赢利时机。

5.3明确有限理性

重要谢谢认知生理学家如DanielKahneman和AmosTversky的事情,如今我们有一长串妥当的实证发明将人类现实形成预期和决策的要领举行分类。在记下这些历程的正式模子中,预测理论最有名,也取得了希望。经济学家们从前以为行为或是理性的或是不行能情势化。如今我们知道有限理性模子不光是可能的,而且比纯理性模子更准确地形貌了行为。

5.4行为金融学理论的构建

在已往几年里,金融市场中署理人不完全理性的理论建模事情有所突破,这些论文或议决信仰形成历程或议决决策历程放松了完全理性假设。像上面讨论过的生理学家事情,这些论文是重要的存在性证明,评释表现人类行为的显着方面,同时紧凑地思量资产定价是可能的。

5.5投资者行为

如今我们已开始一项重要的事情,试图提供证明和明确投资者,不光业余的投资者而且职业投资者,怎样做出他们的资产组合选择。直到近来,这项研究显着缺少全体金融经济家们的加入,大概由于构建资产定价的错误信仰不需知道经济体中署理人的行为情况。

这是在短时期内取得的成绩,但是我们仍然更靠近研究议事日程的开始而非竣事。我们知道要冒富足的预测危害才气相识到该领域的未来希望大部分是不行预测的。虽然这样,我们照旧忍不住冒险对下一步的可能希望提出少量意见。

首先,我们已总结过的大部分事情领域很窄。模子显着捕捉了投资者信仰,或他们的偏好,或套利限定的一些特性,而不是捕捉了三者全部。这一品评可以运用于经济学大部分研究,而暂时然暗含研究者也是有限理性的真相,然而,随着不停前进,我们盼望理论家们开始将它们更多表现并运用进他们的模子中。

一个例子大概可以明确这一点。实证文献重复发明资产定价异常征象在小型和中型股票上比大型股票上表现更显着。这宛如可能是这一发明反应了套利限定:交易较小股票的资本较高而且低活动性使许多潜伏套利者失去兴趣。这一视察是显着的,但仍没有构建为正式的模子。我们盼望在套利限定与认知偏误之间的研究成为以后几年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其次,对某些经验真相显着有竞争性的行为评释。某些品评家以为这是该领域的一个缺点。已总结的一长串认知毛病,偶然确实为行为建模者评释时提供了许多自由度。我们认可有众多自由度,但注意理性建模者从中也有许多选择权。像Arrow(1986)具有说服力的讨论,理性自己不孕育发生许多预测。预测来自于隶属的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