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与立法影响

时间:2022-03-06 05:19:00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与立法影响

一、我国经济法律关系在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出现变化

在美国,房地产金融机构违规放贷,还贷人因各种原因不能和不想还贷,后导致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紧接着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最终引起的金融风暴。金融风暴蔓延全球,演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这个过程发展之快,数量之大,影响之巨,可以说是人们始料不及的。大体上说,可以划成三个阶段:一是债务危机,借了住房贷款人,不能按时还本付息引起的问题。二是流动性的危机。这些金融机构由于债务危机导致的一些有关金融机构不能够及时有一个足够的流动性对付债权人变现的要求。三是信用危机。就是说,人们对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金融活动产生怀疑,造成这样的危机。然而,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激发了世界经济长期积累的“症状”一一恶化,例如,增加了国际资本流动和汇率变化的不确定性;降低了短期通货膨胀压力;加剧了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势力;加大了发达国家通货紧缩风险。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暴露了一个本质性的问题———新自由主义市场经济过度放纵的模式有碍于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也佐证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无法摆脱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和商品供给过剩与购买力缺乏之间的矛盾。仔细察看危机爆发每个细节,我们易于发现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深处就已经潜藏着暴发这类危机的基因,简单地说,金融危机出现是资本的本性所决定的,资本本身的贪婪自然地引导出宽松的货币政策,长周期的金融管制以及法律漏洞。这些问题也将势必引发美国房地产市场的资金链条断裂和以美元为国际货币全球资金安全性下降。无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受到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也给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必要的和严峻的警示———我国法律制度很不健全,因此,加强我国立法薄弱环节的建设紧迫而必要。例如,金融经济领域的立法无论在宏观和微观层面都显得强度和力度不够。倘若金融经济领域的法律健全就能有效地防控金融经济风险,减轻国际金融危机的毒害。因此,如何通过科学地立法达到有效地防控金融经济危机的毒害,是一项急需而必要的战略性课题。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立法的警示

1.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警示

金融危机有助于我国认清国际金融规则,提高我国在国际经济金融领域的权重,也有助于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下面从三个方面作相关论述:

①促进完善的金融体系建设。在美国,所谓的金融危机是指以银行、保险公司、中投公司为主要代表的金融企业出现严重的资金问题,例如,筹措资金困难、不良贷款增加、资金流动性差等等。这危机也延伸到我国银行业,因为我国银行业握有美国的按揭证券化产品,而且这些产品种类齐全和数额巨大。由是观之,我国有必要高度重视宏观经济政策的风险,积极与国际银行业保持联系,对其相关制度的修订要表达自己的意见。其实,这样还有助于消化我国银行业发展不失衡现象,提振银行业。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监管无论在制度还是执行力度方面都有必要进行具体的强化和提高,以求防止非法牟利。由于当前我国经济开放度不高,所以对西方世界的经济金融“病毒”略存抵抗力。但是,我国改革开放继续深化,寻求完善健全的金融制度和监管势必长期存在,而且是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问题。

②加强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金融危机出现说明金融衍生产品并不总是如人所想的那样有利于经济发展。金融衍生产品(derivatives)是指其价值依赖于基础资产(underlyings)价值变动的合约(contracts)。合约分有两类———标准化的和非标准化的。标准化合约是指其标的物(基础资产)的交易价格、交易时间、资产特征、交易方式等都是事先标准化的,因此这类合约大多在交易所上市交易,如期货。非标准化合约是指以上各项由交易的双方自行约定,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如远期协议。金融衍生产品的共同特征是保证金交易,即只要支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就可进行全额交易,不需实际上的本金转移,合约的了结一般也采用现金差价结算的方式进行,只有在满期日以实物交割方式履约的合约才需要买方交足贷款。因此,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具有杠杆效应。保证金越低,杠杆效应越大,风险也就越大。由是观之,金融衍生产品主要用于规避风险,但当交易不当时,风险就变得出乎意料的巨大,而且这种风险会不断的传染。从这次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来看,由于金融机构监管不利,过度发展金融衍生品。金融衍生品有着巨大的传染性,美国的金融衍生品所积累的风险就像“蝴蝶效应”传遍全球,我国也受其影响。目前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产品单一、交易方式古板,缺乏规避风险和价格发现能力。在此时,我国不健全的金融衍生品市场会让国际投机资本的有机可乘,出现风险,发生危机。因此,创造出合乎国情的金融衍生产品和更新监管制度,使我国金融衍生产品与实体经济保持相关的一致,降解潜在风险。

③调整经济结构。由于历史和国情的原因,我国经济长期是依赖于低人力资源成本和劳动密集型发展战略而赢得快速的经济发展,并且是浓烈的外向型经济。然而当今国际金融危机袭圈全球,使得我国经济的外向特色必须转变,对出口的依赖度必须下降。这是经济发展方式改变,更是经济发展理念的转变,也是民族自信的伸张。具体地说,今后,我国经济需要从“出口拉动型”转变为“内需拉动型经济”,依靠本国国民消费的增长来带动。

2.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金融立法的警示

①深化金融监管立法。首先,转变观念。事实证明,市场并非万能,所以监管必须存在。目前,我国由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各司其职,然而这“一行三会”能否胜任,有无纰漏值得深思。其次,明确权责,落实问责。金融监管机构的权责不明和独立性不强的现象急需更改。对于金融监管机构和人员渎职失责应当采取问责手段,以示惩戒。

②建立金融市场的风险预警机制。从这次美国次贷危机发生来看,对美国房地产市场持续繁荣抱有盲目乐观的预期激促出次贷危机。这也警示着金融投资不可能无视风险的存在,因此,对投资市场风险的辨识能力有助于预防和消除不必要的金融市场的风险和保护投资者的权益。由此可知,建立金融市场风险的预警机制的重要性在于保护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的利益,有助于本国金融市场和投资者信心的稳定。

③构建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美国次贷危机部分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市场失灵。因此,促进我国金融市场和证券市场相关而必要信息公开透明有利于投资者和机构准确预判风险。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应当包涵信息披露的原则、标准、内容、方式、手段等。具体的披露方式众多,如网站监管规则和信息、出版定期公报、编制和公布年报、定期举办新闻会等,其中如实年报是多数国家法定义务。

三、此次金融危机引起我国涉外金融法律关系的新变化和对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的建议

在金融危机之际,我国政府在关注国内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当与各国保持联系与合作,以获得相应的资助,并且能够共同探讨应对经济发展之策。合作和助益表现有以下几点:

1.边贸合作增多,有利于经济复苏

合作范围扩大能吸引丰富的投资,对各国经济发展都较强刺激力量。如东盟10+3创意就很好。经贸合作的目标就是要达到无障碍与双赢。因此,我国在应对金融危机时期,边境贸易应当有所突破。第一,由单一边贸方式向综合边贸合作方式发展;第二,由单边实施建设转向双边共建;第三,由单一机制改为多重机制;第四,努力搞好双边的产业对接,由产业间合作向产业内合作发展。也就是说,通过创新边境经贸合作的方式和机制,来加快边境地区的经贸合作,由边疆地区的“中介效应”向“集聚效应”转变。

2.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共同探讨解决之策

金融危机袭卷全球之后,我国积极参与基金组织资金交易计划,把我国已认缴的份额资金作为救助的交易基金,以助一些需要资金渡过难关的国家与地区。还有一些国家希望我国政府能够购买他们政权债券或者向我国内发行人民币债券,这想法不错,也正处于积极研究当中。其实,在危机之后,我国已经积极地购买包括世界银行在内的多边开发机构的债券,以帮助某些国家渡过危机难关。

3.改善国际金融机构的结构,合理配置国际金融和经济的话语权

这次国际危机暴露出国际货币体系存在重大的内在缺陷和系统性风险,因此推出与任何国家经济无关联并且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以避免因某国家经济发生变化而引起货币内在价值波动,使得其它国家货币受其影响和牵连,其实,这正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终极目标。目前,我国也正在做相关的研究,试图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机构中话语权,以实现世界各国共同监管。有迹象表明,我国还想在2020年把上海基本打造成国际金融中心,以突破现有的金融新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