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监管避免一对一论文

时间:2022-07-22 02:58:00

央行监管避免一对一论文

为强化金融监管,很多基层央行都在实践中探索并实施了许多创新的办法。“一对一”监管就是其中之一。所谓“一对一”监管就是央行监管部门将辖内商业性金融机构逐一划分到具体员工的名下,一名监管人员独立负责一家金融机构的监管工作。这样,便于落实具体的监管责任,而且也可以区分出监管人员水平的高低和工作努力的程度,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讲,这种监管责任划分到人的做法存在严重的缺陷,在实践在产生了许多负面问题。

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局限于监管人员的业务水平容易产生监管不力或监管不到位的问题。金融监管是一项涉及面非常广、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在商业性金融机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的背景下,任何一个金融监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也是有限的,不可能样样精通,独立监管一家商业性金融机构难免会因能力因素而造成监管不力或监管不到位的问题。

二是局限于监管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容易引发道德风险。商业性金融机构是追求效益最大化的,因此在经营过程中只要有利可图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变通,而在目前整体金融经营理念尚未根本转变,特别是依法合规经营意识较为淡薄的情况下,央行“一对一”监管的做法无疑会为商业性金融机构寻租提供更大的便利,采取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和金钱利诱监管人员,对于擅长于激烈竞争业务公关的商业性金融机构来说简直是易如反掌。

三是定期实行监管人员进行机构轮换或辅之以不定期的再督察。这种做法表面上看,有一定道理,但经不起推敲,监管人员轮换和再督察是有周期性的,而有些经营动态是不断变化的,通过监管人员轮换和再督察很难达到目的。

事实上,税务部门在这方面有过深刻的教训,前几年就取消了管户征管员这种人户合一的征税模式,而改之以统一的征税大厅主动缴纳税收模式,把众多的税务人员调配到征收稽查上来,不仅促进了税务系统的行风建设,而且提高了税收征收效率、降低了征收成本。

同样,商业性金融机构自身早就认识到这种拓展市场给业务发展和内控建设带来的弊端,通过加强事中监控、事后复核和实行团队营销、系统营销的经营模式,最大限度地化解了经营风险,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作为监管商业性金融机构的部门,改革“一对一”的金融监管模式,通过实行分项业务监管和监管小组监管,效率可能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