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

时间:2022-12-19 10:01:02

生态经济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

摘要:生态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生态环境可承受的基础之上,从而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注整个经济链、产业链和生态链的协调发展,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河北省如何依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环保低耗的产业,使生态经济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有益的作用是值得我们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生态经济;河北省;经济发展

生态经济倡导可持续性发展,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创造环境友好的经济发展方式。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态智慧在经济和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看来,更加具有现实意义。生态经济学家认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效益远远高于眼前的经济效益。“科学发展观”凝聚了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智慧,避免了生态经济效益与经济效益倒挂的现象,强调二者和谐共生与协调发展。政府运用科学发展观,具有地方特色生态经济的卓识与远见,才能形成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良性循环的复合型生态系统,从而更有效地推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一、生态经济发展的要素分析

生态经济可以概括为: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发展绿色低碳、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发展生态经济,需要从以下几个要素入手:(一)技术要素。随着新能源不断开发和利用,生态经济势必与先进技术相互结合才能更大地发挥效能。利用生物科技、生态技术,以及物联网等先进科技,不仅能有效降低能源损耗,也有助于实现能源的优化配置。例如,太阳能、风能和潮汐等新兴能源技术的普及和运用,既降低了资源耗损和生产成本,同时也给生态经济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二)政策要素。生态经济的发展不仅追求局部和近期的经济效益,还要保持全局和长远的经济效益。也就是说,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要维护良好的社会和生态环境,使生态经济系统的整体效益实现最大化。因此,政府应当在政策方面对生态经济的发展给予相应的支持和保障。比如,建立企业利益补偿机制,进行生态税的尝试和改革。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推翻传统产业,改善新能源产业,是当下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在产业升级和改造过程中,一方面,企业通过不断降低能耗,提高环保标准,逐步淘汰传统落后的产能与技术设备,为发展生态经济打下良好基础。另一方面,政府应当参照先进的国内和国际标准,制定新的行业标准和产业政策,同时推出相应的激励政策与措施,引导企业向生态环保、绿色节能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政府还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遵循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则,对环保不达标的产能和企业进行迁移甚至撤销,确保优势企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三)产业支撑要素。在发展生态经济的过程中,要以市场变化为导向,深刻研判消费者的需求,完善产业的科研和技术支撑,添加生态发展的元素,将传统和落后的产业逐步转化成技术含量高和独具特色的新兴产业。比如,鼓励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旅游产业、支持围绕特定人群的健康养生产业,推动有机农业的发展和绿色医药行业的技术创新等,通过产业的不断升级带动生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河北省生态经济发展的现状

河北省的生态经济不仅可以促进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对于促进京津冀地区的生态平衡,维持区域和谐发展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目前河北省的生态资源和环境来看,存在着产业结构规划不合理的现象,环境问题比较严重[1]。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水资源紧张。河北是全国的农业大省,但是水资源情况并不乐观。河北省水利厅在2019年3月22日“世界水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河北农业用水占据“绝对大头”。从2001年到2017年,河北省平均年用水总量为196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量146亿立方米,占到全省用水总量的74%,约为工业用水量的4倍之多。在全省的灌溉面积中,节水灌溉面积仅占有效灌溉面积的42.5%,灌溉的水利用系数比较低。很多农民习惯了低效能、高消耗的大水漫灌,而滴灌、喷灌等现代灌溉设备由于设施前期投入大、耗电量高,没有在农村得到普及和推广[2]。从工业用水的情况来看,电力、化工、纺织等产业中,水资源的消耗量也是非常巨大的。(二)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是河北省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近些年来,由于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的变化,乱砍滥伐和过度放牧等原因,河北省的水土流失现象日益严重。根据2013年3月《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公报》,河北省土壤侵蚀面积为47095.88平方千米,占其土地总面积的25.16%。水利部全国第二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结果显示:河北省的水土流失总面积为62957平方千米,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3.3%,是全国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省份之一。由此可见,大量水土资源的流失将会给生态环境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三)林草资源总量提升,但质量下降。我们以2011-2015年(“十二五”期间)为例,河北省的林业用地面积2400万亩,相对于2006-2010年(“十一五”期间)森林覆盖率增长6%,也就是局部地区的生态恶化现象已经慢慢缓解。但是实际上,自然的林木和混交林逐渐减少,人工林的比例却不断增加,这不利于自然的水土恢复以及保护生态生物的质量。同时,随着人口的增长,加之人们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的淡薄,在农地里进行放牧的现象比较严重,对林草资源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四)大气环境不容乐观。2019年3月,生态环境部通报的2018年全国空气质量较差的20个城市中,河北省有石家庄市、邢台市、唐山市、邯郸市、保定市5个城市上了黑名单。除了不利于区域污染物扩散的地形原因,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不合理也是导致河北省大气环境恶劣的重要原因[3]。河北是重工业大省,工业产业结构偏重,钢铁、建材、石化、电力等“两高”行业比较集中,钢铁粗钢产量多年占据全国第一位。河北省矿产资源丰富,冀中煤炭基地是国家确定的13个煤炭基地之一。河北依靠自身的资源优势来发展工业,能源消耗量在全国数一数二。例如:有“钢铁之都”之称的邯郸,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氮氧化物、烟(粉)尘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居高不下。工业企业依城而建的邢台,工业企业对市区形成了包围之势,产生大量污染物,直接影响市区环境空气质量。

三、河北省与周边地区生态经济发展水平比较

(一)产业结构。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及其生产总值,能够反映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从华北地区经济结构比较中可以看出,河北省第二产业占比很大,工业、重工业是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而第三产业占比相对较少。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推进符合生态经济发展规律的政策和措施,将是河北省亟需做出改变的地方。(二)先进产业的支撑。一个城市生态经济水平的提高,离不开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以及绿色能源和环保产业的发展。从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相比于北京、天津地区,河北省在信息技术和科技产业两方面都表现出弱势。基于各类产业人口的基数比较,在华北地区,河北省作为人口较多的省份,而其相关产业的从业人数却远远低于北京和天津地区,这致使河北省发展处于劣势地位。为了缩小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的差距,河北省可以借助京、津两地的发展经验,鼓励科技创新,大力推广生物、环保等高新产业,为河北的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四、生态经济对河北省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促进现代产业结构体系形成。生态经济的产业结构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水平。冶金、化工、建材等基础产业在河北省制造业中占比较大,可以通过引进高端新兴的产业技术链,来平衡河北省现有的产业结构[5]。具体措施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着力优化现代化服务产业结构。服务产业有很大的增值空间,同时能提高就业率,释放更多的内需潜力,提高经济效益。二是通过研发和引进高端新兴技术,整合互联网资源,多渠道营销等途径对河北省传统和落后的产业进行改造升级,使基础加工业和制造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二)加快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新能源是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者正在研究和有待推广的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生态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由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转换为新型、低碳、环保、高效的能源产业发展模式。河北省支持和鼓励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创新和发展,一方面出台相关的补贴政策来激发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动力,另一方面制定关键指标和技术要求,通过规范行业标准和加强制度管理来引导新兴行业向着健康良好的方向发展。例如:通过鼓励发展清洁型、可再生的能源,对一些燃煤项目进行重点治理。采用集中供热或清洁能源供热等方式,降低能耗,减少大气污染。同时,在政府支持下,大力发展太阳能产业,并且应用到河北省的新农村建设中,为农民生活和农作物种植提供便利条件,提高农村人居水平和环境质量。(三)发挥绿水青山的生态效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河北省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改善森林生态环境,加大绿化造林,恢复山区生态功能是平衡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效途径。政府部门一方面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植树造林计划,提高民众的生态保护意识,鼓励和集中社会力量开展绿化工作;另一方面通过推行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措施,把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河北省的塞罕坝机械林场,经过55年的不懈奋斗,创造了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范例[6]。绿水青山的生态效益体现了很强的生态服务功能:调节小气候、调蓄洪水、保持水土、净化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等,这些都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2017年河北省出台了《河北省重污染河流环境治理攻坚专项行动方案》,对未来几年水体污染的治理做了详细规划。近几年,河北省立足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和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建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四)推动生态旅游经济发展。生态旅游或称生态观光,是以保护资源和环境为前提的具有环境责任感的旅游方式。保育自然环境与延续当地住民福祉是发展生态旅游的最终目标。河北省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具有开展生态旅游的先决条件。近年来,河北省精心打造了主题不同的生态农业观光路线,发挥地域优势,推出了一系列特色小镇旅游。不仅有效地发挥了当地农业资源优势,而且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了就业机会,为河北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助力。例如:石家庄鹿泉区是发展生态旅游经济的一个典范。从“挖山采石破坏生态找饭吃”到“养山植绿吃上生态饭”;从水泥建材“一业独大”到“一鹿走来,泉是风景”发展生态旅游,鹿泉人虽然还是靠山“吃”山,但却换了“吃”法。近几年,鹿泉区大力推进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实施了太行山绿化和总投资28亿元的60项绿化工程,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0%。规划建设了一条全长100里、总投资105亿元的风景大道,从南到北将封龙山、龙泉湖湿地公园、西部长青等30多个景点串珠成链,不仅成为石家庄市民郊游好去处,还吸引了众多京津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五)加强生态农业建设。生态农业是将符合生态运作的方式运用在农业生产系统里,根据自然环境,合理组合农、林、牧、渔产业,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结合的农业生产体系。生态农业的建设,遵循了资源合理配置和经济结构合理化的原则,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赢为目的。河北省目前比较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包括小麦和玉米秸秆还田、枣(林)粮间作、林果农牧综合型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品质的提高,民众对农产品的安全性和健康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菜篮子”和“米袋子”工程不仅是与老百姓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民生问题,也是专家学者重点关注的生态农业问题。生态农业的发展不仅能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也将推动农作物新品种的研发和栽培,提升农技水平,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共赢的良性循环。首先,加强生态农业建设,政府需要增加农业资金投入,加强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农技知识的普及推广。其次,生态农业的建设包括节水设备的开发和应用,政府应当出台政策,严格控制化肥和农药的用量,制定绿色农产品和食品的标准,鼓励种植绿色、有机农产品。(六)有利于生态工业发展。生态工业是一种生态与经济相协调的、可持续性的生态工业模式,是一种现代工业的生产方式。生态工业倡导合理的、充分的利用有限的资源,强调人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建设生态工业,促进企业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共处,通过合理运用自然资源,降低废弃物排放量,可以有效地保护自然环境,降低生产成本,形成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2017年12月,廊坊开发区成为河北省第一家、京津冀第四家通过验收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作为河北省发展生态工业的先行者,廊坊开发区以促进资源能源高效利用、推动节能减排为目标,实现了产业与生态的有机融合。由此可见,生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资源和能源的集约利用。河北省的有关部门应遵循生态经济的发展规律,逐步推进产业产品的结构升级、更新换代及科学布局,加强生态工业的引领和建设。生态经济对推动河北省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河北省在生态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河北省应当结合高新技术,打造绿色、低碳、集约型的产业链和经济链,使之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协调发展。这也是在生态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河北省应该做出的创新和抉择。

参考文献:

[1]周淑梅,韩景元,刘力军.基于相图法的河北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8,34(12):20-27.

[2]田翠琴,赵乃诗,赵志林.京津冀环境保护历史、现状和对策[M].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8:26-27.

[3]生态环境部.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简况[R].2019-03-18.

[4]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7[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

[5]杜率宇,温秀敏,路小迎.河北省生态经济SWOT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05):6-7.

[6]王彦芳,裴宏伟.1980-2015年河北坝上地区生态环境状况评价与对策研究[J].生态经济,2018,(01):186-190.

作者:王晓 单位:河北省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