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文

时间:2022-08-31 10:20:00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文

摘要: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极易受到破坏且很难修复,必须积极探索新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通过对该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剖析,从宏观上探讨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建设贵州生态文明之间的必然性。

关键词:贵州省;高新技术产业;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战略

中共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资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在党的报告中明确提出生态文明的观念。贵州省第十次党代会也强调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要大力实施环境立省战略,把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突出的竞争优势。可见加强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必然选择。

一、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贵州社会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前提

其实生态问题自古就有,只是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人类的生产活动远未像今天这样给人类环境造成如此严重的危害。人类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不同程度的觉醒生态文明意识。意识的觉醒程度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行为选择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文明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理性反叛,它将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统一起来,把局部与整体、速度与效益、现在与未来有机统一起来,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协同进化,将视野从局限于个体发展转为注重整体利益,从注重局部利益转为注重全局利益、从单纯注重经济效益转为同时注重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从注重微观效益转为即注重微观效益又注重宏观效益。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对实现社会经济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989年5月,联合国环境署第十五届理事会正式通过了《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标志着人类历史开始进入可持续发展的全新时期可持续发展要实现各种资本的持续发展,这些资本包括物质资本(如机器和道路)、人力资本(知识和技能)、社会资本(社会秩序和制度)以及生态资本(如森林、草原和湿地),如果发展的持续得不到非生态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只好对生态环境资源进行不可持续的使用。所以,生态可持续是寻求一种最佳的生态环境系统以支持生态的完整性和人类愿望的实现,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得以持续。

在当今时代条件下,传统的工业化发展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那种把人与自然相对立、凌驾于自然之上,对自然进行掠夺性开发利用、最终导致人与自然两败俱伤的传统工业化模式,必须坚决予以批判与摒弃。要从不可再生资源匮乏和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日益突出的现实出发,立足贵州省生态十分脆弱、极易受到破坏而很难修复的实际,积极探索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中科院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显示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居后5位的分别是甘肃、宁夏、青海、贵州和西藏。持续发展能力位于全国倒数第二位,这说明贵州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极低。因而我们要以中共十七大精神为指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道路。当前正处在人类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从工业现代化向生态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而在发展生态文明和生态现代化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要抓住机遇,加快生态文明和生态现代化建设,围绕建设生态现代化和生态文明这个发展方向发挥优势、克服劣势,积极探索一条有自己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在高新技术产业、旅游、生态等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率先跨越,从而实现整体的发展阶段的历史性跨越。

二、贵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1.产业规模、发展总量和发展速度呈快速发展趋势

到2006年底,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223家,实现工业总产值308.83亿元,同比增长17.27%,高新技术产品产值476475.5万元,出口创汇21716.3万元,产品销售收入1627814.3万元。产值过亿元高新技术企业已达到53家,过1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已达到7家,实现的总收入占全部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的86.28%。产值过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的不断增加,有力地改善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结构,增强了发展的势头。

从发展趋势看,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制造、电子信息及通信设备制造三大产业快速发展,新材料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呈现较好的发展势头。

以国防科技工业为主和以航空航天制造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按照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指导方针,已拥有一批达到或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新技术产品,已由封闭的“多品种、小批量”初步转变为社会化、大批量、专业化的生产方式。

2.贵州特色的优势产业集群逐步形成

2006年,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三大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总值的比重达97.3%。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制造业在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中主导地位突出,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导产业之一。初步形成了以新型电子元器件、家用电器、汽车电子产品为主的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大型自走式采棉机、铝加工成套技术装备、物流成套技术装备、超临界萃取装置、大型客机结构件、关键汽车零部件、航空液压件、大型通用装备及部件、精密光学仪器等为重点的光机电一体化产业集群;以锂离子电池材料、纳米氧化锌、聚合物复合材料等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集群;以贵阳高新区东风医药园、贵州益佰药业、神奇药业等一批民族药为主的骨干制药企业为代表的中药现代化产业集群。

在国家产业政策的鼓励下,政府每年还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近5年来,共安排新材料、电子信息、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现代中药产业化等领域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164个,总投资约19亿元。其中已建成项目70个,续建项目39个,新建项目55个。

3.贵州高新技术产业基本情况分析

位居中游水平,实属不易,说明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可行的。2005年高技术产业比上年增长128%,增长速度排在全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速的第2位;产值达131.1亿元,占全省GDP的2.8%;销售收入115.8亿元,增长20.4%;出货值16.8亿元,增长78.9%,增速在全国列第4位。(2)虽然高技术产业产值逐年大幅上升,发展势头良好,但高技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占全国比例太低,不到0.5个百分点,发展潜力巨大。(3)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商品出口额比重两项指标分别位居全国第10和第11位,表明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只要坚持生态文明意识和科技创新投入,坚持有所为有所不无不为,完全有能力和条件在一些高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实现科技和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4)贵州在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两项最能体现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相对指标,分别位列倒数第1位和倒数第3位,充分而现实地说明贵州省在工业化进程中经济增长方式依然是粗放型,依旧是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距离科技强省、生态立省的战略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建设贵州生态文明的可行之路

贵州面临既要考虑满足生存需求的经济发展,又要考虑生态环境保护的两难境地;传统工业化道路和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消费存在许多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如何从大规模生态赤字、透支与索取转向合理利用、保护生态环境转变,是贵州发展模式的重大挑战。贵州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能否增强竞争优势,实现快速发展,关键在于能否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取得突破。从现实状况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贵州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品技术的升级。但是,与东部、中部发达地区相比,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克服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制约因素,从而提升高新技术产业整体水平,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对此,提出以下建议:1.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高新技术创新体系

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是核心技术,是企业中各种技能的积累性学识,竞争对手无法对其加以复制或复制起来成本很高。企业要选择适合本企业核心技术开发应用的道路,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大力推进建立起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促进中小企业加强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建设。通过税收等政策调控措施,鼓励企业增加研究开发投入,使企业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

2.创建新型的校企联合研发机制,完善以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为主的基础科学研究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研究表明,仅靠企业自身的投入与积累打造核心竞争力,难度极大,要打破狭隘的用人观,借外脑补大脑,找准切入点,尽快培育企业自身基本核心能力。在全省现有科研机构和高校科研机构的基础上,组建一批省级科研基地、重点实验室,从事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优势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研究和重大科技攻关,不断提供创新成果,为企业提供知识源和技术源。

3.把握贵州高新技术创新的主攻方向,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估、诊断和分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分别制定不同的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策略

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特别是传统工业在发展模式、人才及经费投入、创新体系建设、知识产权、环境保护等方面均有较大区别。总体而言,高新技术产业更有利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和同步提高,促进生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因而作为政府,更重要的作用是为高新技术产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创造有利于创新的区域环境,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应根据需要与可能,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制定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集中力量,在具有优势的产业技术领域寻求突破,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逐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新的产业结构。

参考文献:

[1]贵州省科技厅,贵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呈现五个方面特点[J/OL]/.

[2]刘雨林:论西藏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的关系[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2).

[3]新华网,贵州高新技术产业化居全国中等水平[DB/OL]./2005-2-17.

[4]陈英葵:政府R&D资源投入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关系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7,第26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