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审计经济发展路径分析

时间:2022-04-24 09:30:19

国家审计经济发展路径分析

摘要:伴随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要求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不断转变。值得注意的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本身为经济领域的重要变革体现,可能引起社会结构的调整以及利益格局的变化,要求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同时依托于政府宏观调控,使经济发展有序进行。而政府调控中,很大程度需依托于国家审计,在审计监督下将市场经济发展的弊病及时发现并解决。本次研究将从国家审计视角出发,对国家审计机关特征做简单介绍,分析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国家审计的作用表现,同时提出国家审计视阈下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国家审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路径

党的报告指出,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这是对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的一个准确判断,指出下一步经济发展战略重点。而经济发展中单纯依托于市场自身并不能保证健康运行,还需依托于政府部门特别国家审计,做好宏观调控工作。但如何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国家审计作用充分发挥,成为当前宏观调控工作需考虑的主要问题。因此,本文对国家审计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作用路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家审计机关特征分析

由国家治理理论角度出发,认为国家治理中审计机关为重要组成部分,且在经济建设中一直起到举足轻重作用。与一般监督主体比较,国家审计机关具备较多关键性特征,具体表现为:第一,专业性特征。国家审计机关在履行其职责中,除对国家政策、法律条款充分掌握外,对其他如审计方法、行业知识均需广泛涉猎。同时,审计中要求立足于实际审计目标,保证审计组织方式合理,切忌因地域、产业受到限制,确保经济活动中国家审计免疫功能充分发挥。第二,独立性特征。审计活动的开展需以独立性为基本条件,这在《宪法》相关规定中也有所涉及,要求审计结果客观公正、真实有效,如实将宏观经济政策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反映出来。第三,综合性特征。有资料中提及,对于国家审计内容,可利用“3+1+2”描述,其中的“3”包括企业、金融与财政方面的审计,“2”为外交、资源环境方面的审计,“1”为经济责任审计,这些内容基本可覆盖大多经济管理活动,使国家治理有审计作为保障,对推动经济发展有积极意义[1]。

二、国家审计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表现

1.审计预警作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自“十二五”以后,便成为经济运行一条主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下,国家审计机关的作用机制首先体现在审计预警方面,由于整个审计监督过程强调全过程、全方位,对于经济社会系统中任何风险或隐患问题,均可预测,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使风险或隐患在萌芽期被消除。同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本身涉及社会结构的调整、利益格局变化问题,这些问题下可能导致其他如矛盾冲突、违法乱纪等情况滋生,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在此背景下,审计机关通过预先估计判断,为决策层提供经济决策参考。2.安全防护作用。所谓安全防护,主要指在经济发展环境下,所有法规制度的落实应保证严肃性,宏观政策的落实保证严肃性,实现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建设有序发展。部分研究资料中,以“免疫系统”描述国家审计的作用,主要强调在审计工作落实中,应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保证各级政府与部门单位在法律意识上提高,切忌出现违纪违规行为,尤其在经济活动运行中,包括产业结构调整、民生改善等方面,除监督各单位部门是否有违纪违规行为外,还需估计其工作质量,这样才可使经济运行有良好的环境作为保障。因此,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国家审计作用机制在安全防护上极为明显。3.促进维护作用。国家审计机关促进维护机制,主要体现在审计对象不仅包括各级政府与相关部门单位,也涉猎具体的行业与企业,通过审计监督、执行评价,对其中的违规违纪行为查处,且法定职权范围内给予相关的出发措施,将影响社会经济健康运行的不良因素消除。仅从行业角度出发,剖析国家审计机关的维护作用,集中表现在多行业多方面问题监督,包括内控制度建设、管理制度以及节约机制等,找出薄弱环节,督促及时整改。尤其发现整个行业中均存在同样的通病,如内控机制不完善,需及时分析是否因市场资源配置或国家宏观调控出现“病灶”,及时做分析清除,以此起到促进维护作用[2]。4.制度修复作用。国家审计在经济运行活动中,除在经济运行、环境与信息上给予关注,且处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违规违纪行为外,还要求对经济发展相关机制、体制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例如,市场环境多变下,现有的宏观调控政策或相关制度无法适应,难以起到调控作用,此时审计机关需将其中的低效或失控表现进行分析,给出如何做补充、修整。从国家审计工作开展流程看,强调保持独立性地位,审计中需坚持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由微观到宏观、由局部到全局,将所有如行业风险管理机制、内控制度、法规制度等融入到监督管理活动中,一旦发现制度不合理之处,及时给出调整意见,将制度上的缺陷、漏洞揭示并处理。5.监督评价作用。国家审计机关职责在于监督控制,通过监督对审计对象相关情况了解,参照评价标准给出客观评价,包括决策部署方面的评价、政策措施上的评价以及审计项目方面的评价。对于不同审计对象,国家审计机关有针对性的监督评价功能,如政府部门,监督评价的重点在于了解其履行责任情况,是否发挥在引导社会企业有序发展中的作用。而审计对象为社会企业时,除监督其内控制度以及其他制度外,需从整体评价其是否达到纳税人标准,监督评价并指导整改[3]。

三、国家审计视阈下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具体路径研究

1.经济结构战略调整中的审计监督。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求国家审计发挥其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方面的作用。实践中,可采取的路径包括:第一,科学审计理念的树立。审计机关应正确认识到自身职责作用,坚持党和政府领导,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明确自身免疫系统功能,保证与经济发展整体环境吻合。第二,立足于经济结构情况,明确审计内容。如以不同区域生产力为依据,确定审计目标,其中经济发达区域,审计工作的开展旨在帮助构建竞争力较高的现代品牌,使区域引领功能充分发挥出来,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审计工作目标应界定在如何帮助扩大经济总量,审计重点内容以生产要素积累情况、资产增值情况为主。再如根据产业发展特点,审计内容集中在如何保证资金的落实情况,包括改造资金、专项资金等,以农业产业项目为例,农业发展基金需真正用于其中。此外,应注意在审计手段上优化,要求因地制宜选择针对性的审计手段,如企业方面,应包含税收审计、金融审计、专项资金审计以及经营预算审计等。2.科技创新中的审计指导作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在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往审计活动中,对于专有技术权益保护、国有自主品牌保护等,并未给予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发展中自主创新的支撑作用。对此情况,国家审计活动开展中,也需根据技术创新进行审计内容的确定。由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总结,可将审计内容界定在:①概念产生审计,主要对新产品概念信息来源进行审计;②创新战略形成审计,审计中判断战略路径是否有效;③创新过程审计,包括产品创新设计、创新计划以及创新来源等。这样在企业技术创新审计下,及时发现其中的不足,予以指导解决,确保科技创新下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3.促进与保障民生中审计监督服务作用发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在于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增长,改善民生环境。具体落实审计工作中,如何发挥在保障民生、促进民生方面的作用,可采取的路径包括:第一,审计监督服务加强。主要需在审计监督服务面上扩大,以社会保障制度为例,关于农合医保报销比例过低问题,应在审计过程中着重解决,提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议。第二,在审计方式上创新。如计算机审计方式的应用,依托于计算机可解决当前海量数据问题,如来自医疗、养老多方面的数据,通过计算机统计,使数据统计、审计结果更加准确。除此之外,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国家审计应注意在循环经济、海外投资以及节约型政府构建上给予足够重视,这些均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所在[4]。

四、结论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中关注的主要问题。政府宏观调控中,应正确认识国家审计的作用机制,包括审计预警作用、制度修复、监督评价、安全防护以及促进维护等,选择有效的作用实现路径,实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胡晓清.国家审计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与制度研究——基于免疫系统视角[J].财会通讯,2015,(13):88-91,4.

[2]周一虹,张金辉,周曦.国家审计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中转变的作用机制与实现条件[J].经济研究参考,2012,(63):14-19.

[3]周曦.国家审计在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作用机制与路径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2.

[4]张学惠,王久霞.国家审计在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作用[J].商业会计,2012,(2):34-36.

作者:吴媛 单位:宁波市鄞州区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