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有经济不等于剥削》中经济学问题的阐述

时间:2022-10-10 02:51:00

《私有经济不等于剥削》中经济学问题的阐述

蔡继明的基本观点就是:劳动的过程中有很多物质要素(劳动、劳动资料),只有这些要素的共同作用才形成价值。

现在的问题其实很简单,马克思从来没有,而且只要是理智健全的人也不会去否认劳动的过程必然包括了上述诸多要素。问题在于,马克思认为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价值,而劳动资料等其他因素只是使用价值,它们不能够创造价值,更谈不上创造剩余价值。

原因就在于:

使用价值只有在使用过程中才能成为使用价值,使用价值这个概念不是来源于神秘,不是来源于上帝的启示,而是来源于人类的实践,来源于人类对某些自然物质使用的过程。不是这个使用过程从使用价值这个概念中引申出来,而是使用价值这个概念从这个使用过程中抽象出来的,它反映的正是人类这种不同于动物的特殊的活动过程。

自然物质的物理的、化学的属性不等于使用价值,只有与人类的需要发生现实联系的自然物质,才是使用价值。因此,人类劳动过程本身就是自然物质成为使用价值的过程。而构成这些使用价值的这些自然物质所以能够满足人类的需要,这一点并不是由人的劳动来决定的,这种属性是由使用价值的自然的物质成分决定的,他体现着人与自然的物质同一性。它表明,人作为自然界的一员,他的存在必然要受到自然的制约,他必须要依靠消耗物质自然才能够生存。人在消耗物质自然的时候,就赋予了某些自然物质以使用价值的属性。并且,人的劳动,只是改变了这些自然物质的构成,当然是让那些自然物质按照人的目的进行组合或者分解。

这种劳动的过程,一方面使自然物质成为使用价值,另一方面,人消耗了自己的体力、精力等等。由此可见,自然物质作为使用价值,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到生产过程中来,正是人类劳动行为的结果。它们只是在产品完成的时候,只是在它们按照人们的目的被生产出来的时候,它们才被认为是使用价值,因而它们只是使用价值。如果他们本身就是先前人类劳动的结果,那么,他们在被人类新的劳动过程使用时,才被认为是新的使用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它们并不会在新产品中形成新价值,只会把以前的劳动消耗转移到新产品中,也就是说只能转移价值。

总之,蔡继明的错误就在于,他毫无前提的,或者按照黑格尔的语言说,不加证明的先提出使用价值这个概念,然后把劳动过程与这种先验的概念进行对比,于是,他就认为,既然使用价值本来就存在着,人类劳动的过程又必然的需要这些使用价值,那么,人类劳动的过程同时也是使用价值自身运动的过程,既然劳动是人的体力、精力的耗费,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使用价值也在耗费,因而当然也应该形成价值。

如上所述,蔡继明不是历史的实践的去看待使用价值这个概念,而是从这个概念去看待历史过程。不是让使用价值这个概念去符合历史过程,而是让历史过程去符合这个概念。这种思维方式甚至在黑格尔那里就遭到了猛烈地攻击。黑格尔虽然把人类的历史归结为概念的运动史,但是,他却能够通过概念不断的分裂和回归的运动,来历史的看待概念,不是把概念和产生概念的过程绝对的对立起来,而是通过这个过程去认识概念,从而不是抽象的看待概念,而是具体的从各种关系中去理解概念。这样,我们就会发现,在他神秘的语言下面竟然隐藏着宏伟的真理。

===========================================

附录:人民网主站>>观点>>学术理论2003年05月20日08:46

蔡继明:私有经济不等于剥削

蔡继明撰文认为,消灭剥削并不意味着消灭私有经济。所谓剥削,就是在利用(开发)他人拥有的生产要素时所付报酬低于其贡献,其实质是对他人要素贡献的无偿占有。

从强调剥削的实质是无偿占有这一点来看,马克思的剥削概念本身并没有错,如果剩余价值果真都是由工人创造的,占有其中任何一个百分比自然都构成剥削。但问题在于马克思的剥削概念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而“剩余价值”乃至全部价值并非都是由工人的劳动创造的,其中也有非劳动要素所做的贡献。假如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共同创造了剩余价值,并根据各自的贡献,得到了各自相应的份额,那就没有剥削。但是,如果资本所得超过了资本的贡献,就等于无偿占有了劳动创造的财富,这是对劳动的剥削。反过来说,如果劳动所得超过了劳动贡献,就造成对资本的剥削。根据广义价值论和上述剥削定义及尺度,非劳动要素参与分配,只要其收入份额是以要素贡献为基础的,就不能认作是剥削,而是一种报酬,是对非劳动要素贡献的补偿。所谓按生产要素分配,本质上是按各种生产要素(包括非劳动要素)在价值创造中所做的贡献进行分配,这和单纯地凭借生产要素所有权无偿占有他人的劳动成果的剥削行为不能相提并论。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不能笼统地把私人企业主等同于剥削者―――只有当私营企业主付给工人的工资低于其边际产品收益时,我们才能把私营企业主界定为剥削者;既然承认非公有企业目前仍然适应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的要求,就应该大力发展它。另一方面,既然确定剥削是对他人生产要素的贡献占有,就应该坚决予以取缔,至少在目前,我们已经没有任何理由要继续允许剥削存在。要坚决反对剥削,要利用经济的、法律的、政治的和社会的各种手段对剥削加以限制。

既然私有企业可以和剥削分开,私有企业不等于剥削,它可能剥削,也可能没有剥削,不能把两者划等号。那么,消灭剥削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消灭私有企业。那么,不消灭私有企业是否会改变共产党的性质呢?不一定。因为消灭私有企业本身并不是共产主义的最终目的。有些人以为消灭私有经济就是目的,搞计划经济就是目的,搞按劳动分配就是目的,搞公有企业就是目的,其实这些都是手段。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最终的目的是进入大同世界,是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实际上,私有经济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完善,它也在不断地否定之否定。现在的私有经济已经不是100多年前的私有经济,更不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私有经济。公有经济也在不断完善,现在的公有经济也不是马克思当年所设想的公有经济。因此,我们仍然要把消灭剥削,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奋斗目标。但是,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手段可能是多样的,公有企业可能是可供选择的一个手段,但不一定是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