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哲学与人生》教育精神分析

时间:2022-08-24 10:31:22

中职《哲学与人生》教育精神分析

摘要:自古以来,自由教育作为我国一种理想教育模式,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源远流长,是我国教育理念开展的奠基石。哲学课是教育精神的主要来源,是最令人生厌,也最引人入胜的。傅佩荣先生的《哲学与人生》就是这样的一本教材。这门课程的开展,有学生十分喜爱,有学生十分厌倦。为加快发展我国职业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在哲学理论知识中实践教育精神是当下我国中职教育改革的重难点。

关键词:中职;哲学与人生;课堂;实践;教育精神

就“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做出重要指示,现今我国职业教育逐渐受到重视。因此,我国中职教育教材在此基础下进行了改革。《哲学与人生》就是其中的改革一角。随着教材的改革,《哲学与人生》的课程也随着教材的更改而更具系统化,被中职学校作为德育教育的必须课程进行教学。其主要是因为改革后的《哲学与人生》教材即在传统的课程上进行了创新,也将哲学教育与学生的人生实际相结合。在此教学背景下,现今《哲学与人生》成为中职学校一门全新的德育必修课程。为促使在中职德育教育中发挥出最大优势,如何在课堂中实践教育精神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就:“如何在中职哲学与人生课堂中实践教育精神”做出简要分析。

一简析中职《哲学与人生》新教材的变化

《哲学与人生》新教材依然采用五个单元十五课的文本框架,在结合课堂实际需求的同时,对每课内容进行了深化,把原来的多元化问题进行整合、总结、归纳,以此更加促进学生的理解,让教材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与此同时,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学内容的选取更是促进“哲学”与“人生”的结合,体现出中职教育中:“做中学、做中教”的特点。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4]。(一)在人生价值观联系知识点的关系上,打破以往的结合模式,使其更加富有鲜明性的去强调思想的教育性,以及“哲学”与“人生”两者之间的关系。(二)在《哲学与人生》教学过程中,将教育理念着重放在时展与之教育观念相结合的关系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与坚持的统一。(三)逐渐体现新课程的发展理念,即注重教学实践性和过程性。(四)呈现教学方式的特点,使得教学更贴近与生活。

二中职《哲学与人生》课堂中实践精神教育的教育方法

(一)切合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传统中职教学模式滞后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其教学模式是从文本中来,到文本中去,没有切合实际出发。这样的教学模式会使得学生在此教学过程中逐渐丧失学习兴趣,也使得学生无法明白《哲学与人生》基于现今生活的重要性。因此,为使学生能更加深入的了解课文含义,教师需切合实际出发,结合教材,贴合生活,才能更贴近学生,让教学在切合实际过程的过程中实践精神教育,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中职教育的最优化发展。如在讲授《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一课时,我就结合时事热点,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创设情景,引入创新话题;播放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下,我国取得的具体成就,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5]。(二)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将现代化教学模式融入。其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教学形式过于单一,使得学生在学习课程中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导致中职教育滞后。因此,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丰富课堂形式乃是关键。现代化教学模式包括:素质教育,生活化教学,案例式教学等。为使得现代化教学模式在融入《哲学与人生》的教学过程中能发挥其教育的最大优势,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合实际采用最合适的现代化教师模式。素质教育能更加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为学生树立科学化的世界观及其方法论奠定良好的基础。生活化教学的融入能使得学生意识到《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基于现今生活的重要性;案例式教学则是通过实际情况在课前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案例知识,随后在课堂上进行充分引导,促使学生的思维发展。由此可见,以上三种教学方法的融入都对《哲学与人生》教学课程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最大程度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课堂中实践精神教育,将传统模式与之现代化教学模式进行深化,使其与课程完美契合乃是关键,从而最优化中职教学中《哲学与人生》的教学效率,并在教学过程中实践教育精神。(三)以学生作为为教学主体,突出教学的针对性。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随后促使学生对文本进行理解。虽其对学生的整体思维意识的提高有效果,但是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学习效率不显著[6]。在《哲学与人生》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至始至终坚持自己的主体地位,才能使学生身临其境的进入文本中去,了解教学的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保持信任,鼓励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来进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教师还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自主教学设立,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让学生有不懂的地方一定要不耻下问。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成为了教学主体,更突出了教学的针对性,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哲学与人生》课程开展的主要目的是为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为学生步入社会奠定基础。因此,作为教师,秉承“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教师应从学生的综合素质来进行教学,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以此在教学过程中实践教育精神。在给物流专业讲授《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一课时,我就结合专业特色让学生分组派代表分享各自完成课前布置的在物流实操课上完成分货、拣货的实践任务,再播放《辉煌中国》创新活力关于智慧物流体系的片段,从视觉上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传统物流与创新物流的区别,物流创新的作用和中国每年如何利用创新技术处理300亿件快递包裹的;然后让学生围绕案例讨论,引导学生讨论:现代青年如何具备创新能力——要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最后,通过一系列的创新训练,让学生了解到创新离我们并不遥远,创新就在我们身边,如果我们关注生活,并掌握一定创新方法,加上自己的不懈努力,我们也可以完成和利用创新。结合精神布置有特色的课后作业:走访毕业的师兄师姐,了解物流行业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职业、新岗位,从而指导学生树立创新驱动立足岗位成才[7]。

三结语

由此可见,《哲学与人生》课程基于现今中职教育的重要性。知识经济时代下,为加快中职教育发展,需不断推陈出新,顺应时代的发展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且在教学过程中实践精神教育,以此最优化促进我国中职教育发展。在此基础下,使得职学生在提高专业性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从而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我国中职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钰铖.品味哲学,体验人生——中职《哲学与人生》教学三味[J].考试周刊,2013,(51):130-131.

[2]姚凌云,曾骏.《哲学与人生》课程的教学方法探究[J].价值工程,2014,(14):238-239.

[3]陈志芳.中职《哲学与人生》的教学改革[J].中华少年,2016,(17):217.

[4]周建秀.中职《哲学与人生》教学简析[J].小作家选刊,2017,(29):61.

[5]李元安.谈体验式教学在中职《哲学与人生》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6,(23):68.

[6]薛世升.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程情景教学法应用探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08):286.

[7]曾记有.浅谈项目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的应用——以《哲学与人生》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为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1):72-73.

作者:张艳欢 单位: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