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师德建设论文6篇

时间:2022-09-08 02:48:06

高职院校教师师德建设论文6篇

第一篇:浅论政法类高职院校教师师德建设

一、师德的定义

何谓师德,所谓师德就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指的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内在精神力量的体现。师德不仅仅是表现为教师的职业道德,同时也是体现了教师的个人道德水平与修养。它更多的是体现了一个教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职业要求。

二、当前政法类高职院校的教师师德现状

目前,在我国有政法类高职院校43所,占全国1200所高职院校的3%左右。近年来,随着政法类高职院校教师的不断扩充,教师队伍的日益壮大,而其中部分老师在师德方面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对自身要求不够严格,自身修养不高

作为一名政法类高职教师,为人师表是一名教师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而作为培养法律职业人才的政法类高职院校对老师的自身素养的要求就更高。一些教师忽视了自身素质的修养,在对专业知识的理论的理解不够深入,教授学生专业知识时并不注重学生是否理解,只顾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且政法类高职教师多数未经过专业的师范教育培训,对授课的体系性和实践没有得到系统性的训练。

(二)职业信念模糊,缺乏敬业精神

在政法类高职院校中,许多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定位并不准确,把自己的工作当做一块跳板。并不把教书育人看做是对子孙后代有影响的一种职业,并且轻视职业教育。缺乏敬业精神,一边在学校上课一边在外面做其他职业。在课余不及时的更新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缺乏对学生负责的态度。

(三)受市场经济冲击影响下,部分教师三观不正

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的市场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人们对物质需求的日益扩大和财富的增长,使得人们的价值观也受到了一些冲击。这也对高职教师们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之风盛行,一些教师在工作中往往以自己的利益为先,缺乏对教师职业的奉献精神,对学生缺乏关爱之心,往往上完课程后却忽视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在课下,不主动关心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把个人利益放到首位。

(四)片面追求科研成果,忽视教学

当前高职教师的工资水平是与其职称密切相关,而教师的科研水平被作为是职称晋升与聘用的一项重要依据。许多在校的教师不得不去申报课题和,但是真正能钻研学术的教师毕竟是少数。对于政法类高职院校的教师们,更多的是在实践教学中出科研成果,而不是一味的追求纯理论成果而忽视了教育教学。

三、完善政法类高职院校的教师师德的建议

(一)加强思想教育,让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目前在政法类高职院校中,最重要的是让教师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人生观,拥有正确的思想道德是老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在对高职教育的重要指示中,曾经就对要树立和培育青年教师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出过要求。要结合青年教师的时代特点和实际情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政法类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思想道德方面,就应该树立起更深刻、更正确的三观。首先,应该定期对教师们进行思想道德培训,并在校建立起高职院校的教师心理素质档案,并不定时的对教师们进行心理辅导和监测。对于思想上有偏差的教师,要进行专门的思想辅导。其次,应该让教师们从思想上武装自己,树立起马克思主义教育观,并运用在教学实践中。在对职业观的培养方面,首先学校的招聘教师的时候,更应看重的是教师个人是否有正确的职业观,是否有奉献精神并且钟情于教师这份职业。对于有良好职业观的老师,应该优先招聘。其次,在应该定期对教师进行职业观的培训与考核,帮助教师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二)建立合理和完善的师德体制

目前,在海南省刚刚修订的《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办法》中则是明确了对教师从教资质、教师的责任和义务特别是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教学行为规范的要求。比如,第13条就强调:“完善师德考核制度,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岗位聘用、考核、职务评聘、表彰奖励的首要内容,对教师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新《办法》还明确规定12项教师不得出现的具体行为。其中包括禁止多项行为,例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的,骚扰、猥亵学生或者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的”等。这无疑对教师的师德提出了新要求,建立合理和完善的师德体系是当前建设政法类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建立完善的师德体系,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师德评价体系。在充分尊重教师的人格自主的前提下,根据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师德表现,如是否尊重学生的尊严、是否爱岗敬业等具体量化指标来对教师进行评价。其次,建立师德激励机制。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一直是高职教育所秉持的理念。而教育事业作为一项公益事业,所仰仗的是教师,高职类学院所形成的特色文化和精神,是于学校的激励机制息息相关的。对于师德良好的教师,学校应该把其树立成“师德标兵”,表彰其良好的表现,以其影响力去带动其他教师不断的整个学校的师德和风气表现。对于师德表现优异的教师,学校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于师德败坏的教师,学校应该撤销对其的聘用,并且通报整个教育系统,不予再次录用。

(三)完善和建立师德环境

古有孟母三迁,可见教育环境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良好的学校环境和校园文化对师德环境的建设至关重要。首先,学校的领导应该以身作则,起到先锋带头作用。领导是一个学校的核心人物,代表的是精神领导。其次,通过定期对校报、广播站等校内媒体多宣传具有优秀师德的教师。再次,定期让学生对教师的师风师德作出评价。并汇总对教师的师德的建议,让教师根据建议改进自己的行为。最后,是在学校内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与教师之间做到教学互助,互相帮助,使教师们始终和谐的环境中,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

(四)培养双师型教师,将科研和教务相结合

近年来,高职类院校新引进的教师大多具有高学历,但是许多都是刚刚毕业的研究生或本科生,对理论知识比较熟悉,对教务实践接触的较少。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教师既要拥有理论教学的素质,也要具备实践的素质,具备科研和教学的双能力。所以,在提高教师师德的同时,必须首先对教师的培养方面就是走双师型教师,对只注重科研不搞教务的教师或者只懂教学不联系实践的教师予以引导和培养。政法类高职院校的教师们,应该在培养教师方面,不偏不倚。将在法律职业中出现的技术成果和教学实践联系起来,以实践带动教学,以教学带动实践成果。

综上所述,对政法类高职院校的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只有根据自身的需求,并且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建立并完善政法类高职院校的师德体系,并使教师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教师们增强道德观。

作者:刘咏梅 单位:海南政法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陈雁.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育模式与评价机制[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5(01).

[2]林春贵.政法类高职院校发展之路[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01).

第二篇: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探析

在我国当代高等教育体系中,高等职业教育占据着重要地位,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因此高职院校教师不仅要具备渊博扎实的学问,还应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2013年5月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就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作了重要部署,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再次将师德的重要性提到了新的高度。因此,如何加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使他们真正成为修身立德、为人师表的典范,是高职院校师资培养中一个极为迫切的课题。

一、当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现状

当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师德现状总体而言是积极向上的,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影响,部分青年教师在师德观念上认识模糊,在师德行为上出现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想信念不坚定

部分青年教师未能正确认识教师这一崇高而神圣的职业,没有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担负着“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重要职责,他们只是把教书单一地当成一种谋生工具,机械地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任务,教学形式呆板,更不积极主动地提升自我,对学生缺乏热情,工作中缺乏奉献精神。有些青年教师甚至因为追求等物质生活而丧失了教师的职业理想。

(二)职业行为不规范

部分青年教师刚刚走上职业岗位,不能适应新的角色转换,缺乏为人师表的表率意识与以身作则的担当。部分青年教师忽视了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与提高,不注重个人言行举止,出现上课纪律松懈等现象,甚至还有的青年教师受利益驱使,滥用手中职权,弄虚作假,这些道德失范行为侵害了学生的利益,有损教师的整体形象,更破坏了学校的声誉。

(三)治学态度不严谨

一方面,有的青年教师参加工作之后,就放宽自身的要求,缺乏终身学习的意识和改革创新的激情,教学方法上一成不变,教学工作上不思进取,满足于已有的知识结构,从不主动拓宽知识视野、强化自身学习、钻研新技术,缺乏精益求精的教学和科研精神。另一方面,有些青年教师急于求成,不能静心于学术研究,在治学态度上逐渐出现学风浮躁的倾向。

二、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现状的成因分析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在师德方面出现种种问题,其成因是多方面的,既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分不开,也跟高职院校自身的内部管理机制有关,另外,教师自身的素养缺失也是一个很大的因素。

(一)外部因素

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迅猛发展,金钱观念和个人主义、功利思想等实用主义思潮不断侵蚀和冲击着人们的价值观念,人们纷纷加入追求金钱等个人利益的浪潮之中,部分高职院校教师也没能抵御这种诱惑,开始热衷于搞“副业”。

(二)内部因素

高职院校起步晚、起点低,教师的师德考核评价机制仍然不健全,大部分高职院校对教师的评价和职称评定的依据仅仅只是以“量化”为基础的科研成果的多少,对师德等方面的评价几乎缺失。另外,师德的制度保障体系也不完善,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建立起与师德相关的制度体系,即使建立了,由于“师德”内涵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大部分文件难以执行,奖惩措施大多只停留在纸上。

(三)主体因素

青年教师自身素质过低是造成各种师德问题出现的一个很主要的原因。目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结构趋向年轻化,这本是增加教学与科研创新活力的好事情,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即部分青年教师不能很快地适应从学生向教师的角色转换,不能迅速融入新的环境,同时由于阅历浅,缺乏个人魅力,甚至心理仍不健全,难以在学生中建立威信和良好形象。

三、提升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水平的有效路径

(一)加强教师专业素养与理论培训

在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过程中,要想提升青年教师的整体师德水平,就要紧抓教师培训这个“牛鼻子”,要构建立体化、全方位的青年教师培训体系,从师德培养到业务培训,坚持常抓不懈,让青年教师保持相对较高强度的培训状态,提升师德水平和业务水平。在开展培训过程中,可以多请老一代教育家和教育大师进行讲解,通过人格上的感染和鼓舞,提升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师德水平。与此同时,要多为青年教师创造对外交流学习的机会,帮助青年教师开阔眼界,让高职青年教师与更多优秀同行接触交流,提升自身师德水平。此外,要紧抓青年教师政治理论培养,提升青年教师的理论素养。

(二)建立师德建设激励机制

提升高职院校师德建设水平,要构建系统、科学的奖惩机制。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水平不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考评机制失灵。在现代高职院校教师评价体系中,存在着诸多不合理的地方,很多学校没有引入学生评价机制。因此,要想提升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水平,必须从评价体系改革入手,优化考核体系结构,对青年教师形成正确的引导,通过正向激励提升青年教师的师德水平。

(三)充分发挥典型引领示范作用

在高职院校教师培训体系当中,要充分发挥优秀典型对青年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高职院校开展青年教师师德建设,要从青年教师理念入手,发挥优秀典型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在青年教师上岗工作之前,可以采取“师徒对接模式”,为青年教师选取合适的职业导师,提升导师人格引领与示范作用,着重对青年教师教书育人、爱岗敬业品德进而培养,引导青年教师摒弃极端的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形成正确的教学理念与教育价值观,通过组织领导、思想建设、文化宣传等多种方式,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青年教师引领示范体系,强化青年教师的现代育人理念。

综上所述,在现代教育体系中,高职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在高职校园内,青年教师承担着理论研究和日常教学的重任,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与师德高低,直接关系着高职的教育质量。基于此,探索提升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水平的有效路径,是高职教育的重点,也是难点,要从教师培养理念入手,创新教师培养模式,转变教师培养理念,切实提高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师德水平,助力现代高职教育水平的提升。

作者:李亚玲 单位:怀化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沈红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概论[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7.

[2]刘欣欣.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现状及对策探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6):46-47.

[3]王璐.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路径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6(z2):122-123.

[4]王颖.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现状探析[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3):86-88.

[5]李杰.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现状分析[J].知识经济,2015(9):169,171.

第三篇: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塑造

摘要:加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塑造是当前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本文结合高校实际,从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现状,提出了加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塑造的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指出了高校教师师德禁行行为“红七条”。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高校教师队伍,加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塑造势在必行。

一、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1.职业教育发展新形势的要求。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为高职院校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教育和培养,打造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是提高高职院校竞争力的核心要素。2.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影响相比其他职业要更广泛、更深远。师德水平直接关系到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进而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实现。可以说,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高尚的师德是教师这一职业最基本的要求。3.国家高度重视。国家对现代教育的期望越来越高,对从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需要培养一批业务精、品德好、素质高的教师队伍。

二、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现状

当前,“80后”“90后”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朝气蓬勃,学历较高,知识储备丰富,这无疑为高校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但是,他们的教学经验相对匮乏,思想过于活跃,工作状态不稳定,这也是各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1.缺乏职业认同感。教师这个职业收入尚可,工作稳定,受到他人的尊重,每年还有长假,使其常常被人羡慕。但是,很多年轻教师经常抱怨收入低,工作压力大,没有成就感,对职业发展前景感到迷茫,因而不少人离开了教师队伍。笔者经过调研发现,很多年轻教师缺乏足够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职业倦怠和离职现象比较常见,没有把精力集中在教书育人方面。2.高校不重视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更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条件。虽然近几年来,国家大力倡导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但是很多高校没能结合实际制订实施意见。尤其是一些新成立的高校,建设任务重,发展压力大,往往忽视了学校软实力的发展,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工作乏力,存在不善抓、不愿抓、抓不好的问题。3.青年教师存在师德失范的现象。青年教师作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工作在教学科研和育人工作一线,他们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到重要的示范、引导作用。然而,个别青年教师出现了师德失范现象,体罚学生、收受礼金等现象时有发生、屡禁不止,在社会上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严重损害了教师职业的良好形象。

三、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途径

建设一支具有良好师德的青年教师队伍,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证。新形势下,高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改进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工作。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高校从青年教师入职起就要强化其思想观念,引导他们树立良好的职业发展观;要把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主旋律,建立青年教师成长体制机制,把师德塑造纳入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同时,还要丰富教育形式和内容,通过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引导他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2.加强师德制度建设。良好的制度是管理的基石。高校应把师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永恒主题,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师德建设的特点和规律;要在师德建设的观念、内容、形式、方法、制度等方面不断改进和创新;同时还要引进教师评价体系,通过教学督导委员会听课评课、学生评议、第三方评价等形式对青年教师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在高校内形成以德育人的良好风气。3.开展“传帮带”活动。要充分发挥教学名师和老专家、老教授的示范作用。在“传帮带”过程中,青年教师不仅在教学技能、业务素质等方面能够得到迅速提高;在职业意识、职业人格等人文素养方面也可以受到老教师的影响,将诚实正直的师德、无私奉献的师魂以及严谨求实的师风传承下去。

作者:张明明 许宝娟 陈晗曦 单位:潍坊护理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晓明,稿金勇.关于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0(1):52-53.

[2]洪玉兰.关于构建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7):17-18.

第四篇:高职院校师德建设内涵探索

在如今的教学中,一提到师德,我们就会想到老师的思想和职业道德,这是每个老师在职业中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不管是教学的哪个阶段,师德可以说是教育中的永恒话题,但是改变师德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特别是在新课改之后,对于师德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这让广大的高职院校面临着新一代的挑战[1]。老师是教学的核心,老师的教学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只有在提高老师师德的基础上,才能保证高校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长效机制的构建已经成了一个必然,而这也是提高师德建设的重要部分。

1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内涵界定

1.1爱岗敬业,忠诚教育事业。在教学中,老师忠于自己的教学事业是作为老师的基本道德要求,爱岗敬业是职业操守;在教育中,如果老师没有忠诚和对学生的爱,那么教育是不成功的;在师德建设中,关爱和爱岗是老师的职责,而老师对学生和教育事业的爱可以从生活、教学、情感等各个方面来体现,同学们只要体会到老师的情感,那么就会更加的情景于老师,而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师德就会慢慢的有所提升,也会给教学带来巨大的动力,这对同学们的成长和发育也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爱岗、关爱、忠诚已经成了师德建设的基本要求。1.2严谨笃学,树立典范。在漫长的教学中,老师的所作所为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不管是内在还是外在,都是给学生最直观的表现,只有拥有丰富的内在学习和外在的气质,才能真正的打动到学生,从而去影响他们的内在,而这也是教师的人格魅力体现,树立典范已经成了师德建设的核心[2]。说到人格魅力,就会想到一句话:“教书的人必须自己要先有所修行,育人之前必须要学会律己”,这句话也鞭笞着广大的教师队伍,老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的钻研教学内容,在精神上保持严谨的态度,才能体现出人格魅力。因此,老师的人格是学生的典范,要不断的增强自己的道德修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动学生,成为他们的楷模,从情感、道德等方面既教书又育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的真正效果。1.3勇于创新,做好知识的继承者。不管是从事什么行业,创新是必不可少的,创新它代表了一个民族的发展动力,而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提高同学们的创造和创新能力。老师是知识的继承者,也是传播者,只有正确的处理与同学们之间的关系,才能在良好的关系上进行创新活动的开展[3]。以前都说,如果学生是“一杯水”,那么老师就是“一桶水”,但是新课改的深入,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这句话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教学需求了。也就是说,老师以前是是一支“蜡烛”,燃尽自己照亮同学们,但是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老师只有成为一座“灯塔”,不断的给自己“充电”,才能满足同学们的需求,而这也是教育的终身理念。因此,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不断的去研究教学的内容和治理同学们学习现状的办法,不断进行自我创新和提高同学们的创新精神。1.4志存高远,正确的价值取向。教师这个职业被很多人所敬佩,认为这个职业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老师这个职业非常的特殊,它在要求老师本身的情况下,还要不断的进行奉献,这种精神是所有行业值得学习的[4]。老师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面对如今“金光闪闪”的社会,外界的诱惑越来越大,每一件事物都冲击着人类的内心,而这就成了考验老师价值取向的“考题”。因此,面对这些诱惑,老师拥有道德高尚和志存高远的理想以及淡泊名利的精神,是作为一个读书人和叫熟人的基本道德体现,只有潜心的投入到教书育人中,才能让自己成为“灵魂工程师”,反之,就会让教师这个光辉职业慢慢陨落。

2高职院校师资队伍长效机制构建的措施

2.1建立健全的选聘制度,内部优化。高职院校拥有什么样的师德,全部都在于选聘上,学院选取什么样的老师,就决定了学院的师德层次。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选聘时,一定要根据学院当前的情况来定,在学历方面,一定要选择不能低于本科专业的老师,必要时也需要引进研究生人员,学院定期也要展开对本科生老师进行深化教学,提高他们在知识上的层次[5]。例如:在思想政治和心理学方面,选聘老师时,就不能选择应届生,他们并没有任何的教学经验,对于心理方面的实践经验更是不足,因而学院就可以选择一些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总而言之,学院要根据当前所缺老师的专业进行合理的分析,选择同学们适合的老师。除此之外,在选聘的时候,一定要把能力、素质、思想、品德、组织、表达等方面放在首要位置,健全选聘的制度,只有这样,才能让学院师资队伍得到内部的优化。2.2培养师资队伍的专业化。一个学校的质量层次取决于师资队伍的专业程度,而这也是教学的基础,学院培养老师的专业水平才是关键所在。首先,学院要加强培训体系,采用不同形式的培训方式定期进行培训,强化所有老师的专业素养,提高他们教学管理水平。例如:学院进行岗前培训、定期外出学习进修、开展科学研究课题、集体内部交流等,这些都是提高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手段[6]。除此之外,对于拥有专业技术的老师要给出一定的支持,让他们为学院做出更多的贡献,必要时也可以设立一些专业技术植物,建立符合他们要求的评聘标准,激发他们在专业研究上的积极性,对于优秀的老师也可以打破标准,破格赋予专业职务。2.3重视师资队伍职业规划。教师要走向一个职业道路,就需要着力对自己的专业进行研究,对自己的岗位进行反思,感受自己职业所带来的成就感,对于自己的职业价值有一个正确的规划,而学院也可以建立一套考核长效机制。首先,学院要对老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根据当前同学们的政治思想情况进行合理的指导,培养一些学院的骨干专家进行专业咨询,让老师对自己的职业终身化[7]。其次,学院可以建立晋级机制,从师资队伍中挑选一些管理人员,对他们进行专业的培养。最后,建立老师考核机制,根据学院当前的发展情况和未来的需求制定考核标准,特别是对他们的师德师风考核,建立师德档案,让学院人事部对全校老师进行建档,把这些作为后期表彰的重要凭证,各个系部的管理部门也要把老师的表现进行考核,成为任职的依据。

3结论

根据以上的阐述和分析,师德其实是个人问题,但是教育却是社会问题,教育事业的发展全部都要依托老师,而师德是作为老师的基本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师德建设时,一定要改变老师的新理念,在制定规范时,也要从尊重老师开始,要把老师当前的问题和师德建设结合在一起,寻找最有效的解决办法[8]。师德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院可以采取一些必要的手段,比如荣誉、物质等奖励,把师德评价落到实处,增强老师在职业生涯中的责任感,让他们在职业中感受光荣,明白自己的教学使命,用真挚的内心去打动同学和社会。只有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就慢慢改变了师德,为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埋下伏笔,为后期教育工作展开打下夯实的基础。

作者:钱 惠 常 姗 单位: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周明亮,迟成勇.新时期高职院校师德建设内涵与评价机制构建[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07):12~13.

[2]黄乐览,黄伟萍.科学发展观视野下构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J].中国成人教育,2011(16):29~31.

[3]韩久同,郭立友.构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7(20):63~64.

[4]顾晓叶.基于高职院校和谐校园构建的师德建设策略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半月),2007(11):73~74.

[5]张海霞.构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长效机制建设的探索[J].科技资讯,2010(25):249.

[6]魏波.高职院校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探索———以广东行政职业学院书记官专业建设为例[J].职业时空,2015(05):19~21.

[7]郑小军.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06):29~31.

[8]王璐.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路径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6(S2):122~123.

第五篇:高职教师师德建设探析

摘要:高职教师队伍在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师德建设工作的好坏对高职教师队伍的质量水平有直接影响。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要做好师德建设工作,创建学习型高职教师队伍。本文对师德建设进行介绍,对高职教师队伍在师德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师德建设、创建学习型高职教师队伍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师德建设;学习型高职教师队伍;问题;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职教师队伍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社会对高职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高职教师队伍师德建设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高职教师缺乏职业荣誉感等,为满足国家培养人才的需要,要不断完善师德建设工作,提高学习型教师队伍水平。

1高职教师队伍师德建设

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教师具有教书育人的责任,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以便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加强师德建设,也就是要求高职教师具有“师表”意识和职业意识。在“师表”意识方面,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丰富自己的思想,培养自己乐于奉献、与时俱进的美好品格,要以身作则,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进行必要的指导,积极地去感染学生,真正发挥为人师表的作用。在职业意识方面,教师的专业能力与教学水平对高职院校教育质量有重要影响,教师要具备与时俱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热爱高职教育教学内容、特点、教学方法等要熟练掌握,不断强化自己的专业基础知识与教学能力,更重要的是要热爱高职教育事业,明确高职教育在社会中的教育价值和意义,掌握学生的身心特点,了解学生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便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2高职教师队伍师德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2.1对学生间差距认识不到位。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家庭、人生经历等的不同在入学时也显出较多的差异,一些高职教师并没有对学生这种差异进行正确认识,通常认为学生综合素质差,知识基础较薄弱,学习能力不足,并认为这些问题是导致教学效果差的主要原因,没有对教学效果差的原因进行全面考虑,仅仅归因于学生是不合理的。2.2高职院校教师对职业认识较模糊。为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近年来高职院校招收了数量较多的青年教师,招收的教师年龄特点呈现年轻化,缺乏丰富的教学经历,相应的教学经验不足,其中一些教师并没有接受专业的师范教育,自身的专业基础不扎实,一些教师则迫于就业压力而选择高职教师岗位,这些情况难以使教师对其自身职业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准确理解教师职业的从业原则与规范,不能真正意义上去热爱教育事业,教师职业道德素养难以得到有效提高。2.3对育人方面重视程度不够。高职院校中招收的学生较多,但教师队伍人数较少,专业化教师不足,一些教师将更多关注点放在上课方面,认为教师最大的职责是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自身的成长方面关注不够,通常认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不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没有认识到自己作为教师育人的职责。

3加强师德建设,创建学习型高职教师队伍的措施

高职教师队伍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进行创新,注重交流合作,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高职教师队伍质量水平。3.1重视师德建设。高职院校要对师德建设工作加以重视[1],明确师德建设对高职院校发展的基础作用,要注意师德建设工作的系统性特点,在开展师德建设过程中,要认识到教师自身发展的需求,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了解教师在教学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给予教师较多的关注,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师德建设工作有效开展。3.2加强师德教育宣传与培训。高职院校要对师德建设工作进行宣传,可组织多种宣传活动,如师德征文活动等,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师德活动,创建良好的师德教育环境。要注意对师德模范进行宣传,不断对党建工作进行完善,并定期对高职教师进行相应培训,要关注到高职教师素质水平的差异,了解教师的个性特点,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行专门培训,不断强化高职教师的专业基础知识与专业实践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注意为教师提供关于师德方面的实践教育机会[2],强化教师对师德建设工作的认识,增强教师的自觉性,使教师的职业素养得到有效提高。3.3完善相关制度。要对教师资格及聘用等制度进行完善,严格把控教师资格证书的认定环节,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等进行详细考察,对考察结果做好相关记录,并不断健全教师考核机制,在教师聘任、评优等方面进行严格考核,同时高职院校、学生、院系等要对教师师德进行监督,防止教师职业道德问题的出现,对高职教师队伍结构进行优化,提高高职教师队伍专业水平。

4结语

师德建设工作影响着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发展水平。为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要对师德建设工作进行强化,同时要与创建学习型高职教师队伍进行有效结合,积极开展师德教育活动,不断完善相关制度,促使师德建设工作往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作者:刘晟 单位: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菊,李玉龙.浅谈高职教师队伍建设意义与中国相关教育法的缺憾[J].科教文汇,2014,(4):148-149.

[2]张宇迪.我国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8):20-21.

第六篇:高职院校教师师德建设研究

1强化“以人为本”的师德建设理念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在师德建设过程中必须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师德建设理念,是对传统意义上以管理为中心的师德建设理念和思路的调整,其核心在于高职院校设计一定的制度或措施,鼓励教师自主成长。师德建设的“以人为本”首先是以“教师”为本,表现在提倡教师自身自尊、自爱、自律,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塑造教师自身的品德与情操。因此,以人为本首先是要教学单位设计良好的制度,鼓励推动教师积极展示美好人生,运用美好的道德去以身立教。其次,“以人为本”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对学生无限关怀。尊重和爱心,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是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教师既要用纯正的爱去感染学生、培养学生,也要用民主、平等等思想去激发学生的自尊自强。

2建立师德培训和宣传机制,加强教师自身素质培养

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中,教师的个体素质是成就高素质教学团队的重要环节。孙中山先生认为,一个理想的社会,应该遵循“人尽其才、地尽其力、物尽其用、货畅其流”四条原则。一个理想的高校,也应如此。目前世界发达国家的教育,无不是重视人才的楷模。从古至今,凡名师大儒,无不是业术有专攻。所以加强师德建设,应努力想办法让名师教授们都安于本职,用其所长。在教学单位树立模范、榜样,提升广大教师的自豪感、自信心、荣誉感,是树立稳定的高素质的教师团队的重要手段。对于杰出优秀的教师,高职院校可以加大待遇的投入,高职院校实行以情感留人、以事业留人,也以待遇留人。虽然近年来,职业院校教师的待遇在不断的提高,但是职业院校教师这一职业仍没有形成足够的吸引力,导致某些高职院校在招聘师资时,不大考核教师的道德水平,从而导致教师的师德水平建设一直处于一个比较薄弱的地位。要加强师德建设,一是在引进优秀教师过程中,提高准入门槛,不仅仅只考察专业能力,还要考察道德水平,爱岗敬业的精神等等,不符合条件的绝不能引进教师队伍,二是加大投入,提升教师待遇,使教师成为人人羡慕的崇高职业,吸引大批的优秀人才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来。

3实施刚柔结合的师德培养机制

要形成良好的师德建设机制,还需要一定的管理制度对其进行保障,专项师德培养机制能够很好的保障师德良好的提升。培养机制包含两方面,一是教师的自我教育与培养,二是教学单位的管理与培养。自我教育是柔性的,重在启发和疏导,而管理则是刚性的,重在监督和约束,所以,在实施师德教育和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机制中,可以将这二者结合起来,教育体现管理机制中的“人情美”,管理体现管理机制中的“制度美”,柔性机制与刚性机制相结合。例如职业院校的人事组织部门,调研出台一些针对本校的师德建设意见或者教师行为规范,倡导各基层教学单位或行政部门落实,并正视教师的各种利益关系,提倡爱岗敬业的教育精神,从制度上保障,从人情上鼓励,综合运用制度引导、情感推动等各种手段,积极促进教师师德全面提升。对一些确实严重影响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事件,及时进行有效严肃处理。

4落实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

教师是促进学校发展和引导学生成才的主要力量,是学校教学与管理最核心、最关键、最活跃、最根本的因素,是制约学校整体工作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对教师的激励至关重要。激励机制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方面。在物质激励方面,积极创造教师良好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待遇,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当务之急,更有利于激发教师为教育事业而献身的积极性。与物质刺激相比,精神激励更为重要,因为心理认同才是坚定意志内在的和决定性的因素。如通过开展教师教学竞赛,评定教师教书育人奖,发现优秀教师,对优秀教师加以鼓励,加快培养等。同时注意完善教师工作的约束机制,探索公正、合理又有效率的教师考核办法,并与任用、培养、提升、奖励等挂钩,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真正做到厚待、重用。

5完善师德素质反馈监督机制

只有经过良好的监督和反馈,高职院校的师德建设机制才能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师德行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依赖道德主体的自觉性,但道德主体的成长是一个过程,其自觉的养成需要一个由不自觉逐渐转换为自觉,由外在道德要求逐渐内化为内在道德需要的发展过程。在道德多元化下,利益的驱动不仅可以成为人们勤奋工作的巨大动力,也可以异化为促使人走向堕落的巨大诱惑力。在诱惑面前,多数人由于境界和修养有限,仅仅指望内在柔性的约束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外在的监督,对教师的行为进行必要的导向引导。一是建立合理的反馈机制。要形成合理的引导,反馈机制就至关重要。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要求,要有快速准确的反馈通道,二是有完善的反馈制度。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建立从教师到学校、学生、家长以及社会人士之间的长效反馈链。确保问题能够及时有效的进行处理。二是不断加强监督机制的建设。不断完善监督体制,把多种监督形式结合起来。如党内监督、行政监督、教学监督和学生监督等多维结合,定期开展和不定期开展相结合。把监督的结果与教师的职称评定、绩效考核、任用等形式结合起来,有效的提升监督的力度和效果。高职院校对师德建设提高重视程度,形成主要领导亲自督查,各教学行政管理部门通力配合,合作分工的格局,切实提升师德建设的水平和层次。对监督过程中,确实出现的不合格者,采取缓聘等处罚措施,限期改正,切实保障监督的有效性。

作者:吴桂香 单位: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陈美霞.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J].高教研究与实践.2002(12).

[2]杨长春.构建高校师德建设的有效机制[J].琼州大学学报,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