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安全分析与探讨

时间:2022-08-02 10:42:22

建筑安全分析与探讨

摘要:安全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首要任务,对施工质量、施工进度以及工程效益都有重要影响。本文首先对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特点进行分析,结合几个案例探讨建筑安全事故的诱发原因,在此基础上,对全员参与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新模式的构建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充分发挥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分包单位的作用,全面做好建筑安全管理工作。

关键词:建筑安全事故;安全管理特点;全员参与

建筑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其施工建设影响重大。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仅会给建设工程及施工人员带来沉重损失,还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安全管理是建筑工程的重中之重,必须在分析建筑安全管理特点和常见安全事故类型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为建筑安全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1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特点

1.1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建筑行业属于高危行业,发生安全事故往往会造成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损失,进而影响施工的正常进行,引发严重的负面社会影响。建筑产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建设周期长,环境局限性高。在固定的施工地点,受周围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对人员和机械设备的布置都有一定限制。容易因施工设计以及现场组织安排缺乏合理性,导致施工过程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一些施工地点的土质、水文环境不利于施工,会增加建筑施工的危险性。此外,在施工过程中,还容易受自然灾害、不良天气状况的影响,引发安全事故[1]。1.2安全管理难度高。随着建筑工程规模的不断增加以及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建筑安全管理也越来越复杂。从人员层面来看,建筑施工人员的流动性较大、安全培训的成效较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整体缺乏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能力,在复杂的工况下,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从管理层面来看,建筑安全管理不仅需要各方人员的共同参与,还需要明确划分安全管理责任,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安全风险增加[2]。1.3需要技术和制度提供保障。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安全管理具有较高的不可控性和管理难度,需要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并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为各项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但由于“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普遍存在,各方单位在安全管理方面的投入不足,信息化建设水平落后,制度更新缓慢,与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不符。

2常见的建筑安全事故及诱发原因

2.1高空坠落事故。在湖南省某民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一位施工人员在三楼阳台竹架凳上作业,竹架凳高约1.5m,平面位置距离阳台外沿约为1.2m,阳台距离地面的高度为8.8m。该施工人员在作业过程中,未按照规定系安全绳索,安全帽的佩戴不规范。施工结束后,该施工人员从竹架凳走下时,由于失去重心,从手脚架和外墙边缘之间跌落,在坠落过程中,安全帽掉落,导致该名施工人员在头部没有保护的情况下接触地面。事故发生后虽然现场负责人员快速将其送往医院救治,但最终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3]。2.2模板坍塌事故。在湖南省某办公大楼建设工程中,顶层模板支架发生严重垮塌,当时正在进行浇筑施工,造成多名施工人员伤亡。在事故分析中发现,由于工程建设前期遇到梅雨天气,工期有所延误。在后续施工中,项目负责人员为追赶进度,未全面落实安全操作规定,在模板架搭设施工中,技术交底不详尽。施工班组采用常规施工方法,要使用3m长钢管进行对接,但租赁的钢管长度不够,为了追赶工期,临时改变搭设方式,采用上下立杆方式。完成作业后,为进行模板工程验收,就开始浇筑作业,最终导致坍塌事故发生[4]。2.3事故原因分析。从上述两个安全事故案例中可以看出,建筑安全事故的诱发原因也分为多个方面,主要包括:(1)人为因素。由于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在施工过程中随意性较高,容易发生人为操作失误,造成严重后果。此外,施工人员的工作状态、环境因素等,也容易引发人为操作失误。比如施工人员带病工作,施工环境通风条件差、卫生条件差等,容易增加人员对安全管理的抵触情绪。(2)物的因素。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生产材料等,也是安全事故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由于使用的材料与工程要求不符、设备未做好维护检查等,都容易在施工过程中引起突发性事故,对人员在成伤害。(3)管理因素。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活动是控制安全风险的重要手段,但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组织结构不合理、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无法做到对各方面安全风险的有效控制,最终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针对上述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复杂性,必须充分发挥各方参与人员的作用,通过构建全员参与的安全管理新模式,将事故发生几率将至最低。

3构建全员参与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新模式

3.1建设单位的安全管理对策。建设单位是建筑工程的综合管理单位,在各参与方中占有主导地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建设单位经济成分发生了较大变化,逐渐向投资主体多元化、国有、股份制和私有制并存的形式发展。建设单位的管理规范性对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实施效果起到决定性作用。首先应通过加强法律约束和制度约束,强化建设单位安全管理意识,落实安全管理责任。根据《建筑法》《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规定,规范工程建设流程,建立配套的责任追究制度,实施动态管理方法。在建筑工程的不同建设阶段,包括勘察设计单位的选择、施工单位选择、施工合同签订以及现场施工管理等,真正发挥建设单位的主导作用,确保工程组织结构的合理性。在设计单位的选择方面,应采取多种途径的考察方式,对设计单位资质、单位规模、行业口碑以及以往工程案例等进行全面考察。采取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准确评定设计单位的资质水平,重点考察在以往的建设过程中,是否存在因设计因素导致施工安全事故的现象。在施工单位选择方面,应与安全承包商合作,考核施工单位的安全许可证等施工资质,了解施工单位的工程项目的经验和业绩,搜集安全生产记录等资料,并对施工单位的班组人员进行实际考察,确保施工单位具有安全施工和管理的能力。此外,建筑单位要切实参与到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的全过程之中,发挥监督职能,督促各方单位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对工程项目进行严格的检查和验收。通过加强与各参与方的沟通配合,提高安全管理的协调性,做到安全管理无死角,为工程建设安全提供基本保障。3.2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对策。施工单位是建筑工程现场安全管理的主要责任单位,直接决定着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成效。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分为多种类型,包括高空坠落事故、模板坍塌事故、触电事故、机械伤害事故等。施工单位必须构建一支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队伍,到现场进行监督和检查,控制好安全风险的发生几率。从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来看,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施工单位将“零事故”作为施工安全管理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施工单位从人员建设、制度建设、管理流程设计三方面着手,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辅助安全管理模式的构建。通过建立与工程实际情况相适应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人员之间的联动性,从而确保安全管理的执行效率。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也得到快速发展,施工单位的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在安全管理方面,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都取得了实质性的改变。“以预防为主、控制为辅”的安全管理理念在行业中得到了广泛认可,通过将安全管理工作提前化,全面分析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风险隐患,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将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将至最低。另一方面,将“重进度、重产值”的管理思想转变为“重安全、重效率”,切实把安全生产摆在首位,加大安全管理投入力度,向安全管理要效率。伴随着安全管理理念的转变,通过加强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做好现场安全防护部署、引进或自主研发信息化管理工具,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及时、准确的消除施工安全隐患。3.3监理单位的安全管理对策。在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监理单位也得到快速发展,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监理单位是受建设单位委托,在建筑施工现场开展施工安全检查和监督的独立单位,可以对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加以补充,避免因施工单位安全管理的随意性,引发安全事故。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监理单位首先要负责对施工组织设计中有关安全生产的技术措施和施工方案进行审查,并与相关标准指标进行比对,确保施工组织设计的合理性。如果在审查过程中,发现安全生产隐患,要及时通知施工单位,责令其进行整改,若发现重大安全隐患,可以责令施工单位进行停工整顿,同时向建设单位报备具体情况。由于监理单位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避免以往由施工单位负责,因盲目追赶进度而出现安全管理漏洞的问题。工程监理人员承担着安全生产的监理责任,必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落实各项监理工作。监理人员的具体工作内容包括专项施工方案审核、施工安全计划审核、安全技术措施审核、现场安全生产监督等。充分发挥监理单位的作用,在监理工程师的参与下,开展安全检查、监督工作,可以有效提升工程安全管理成效。3.4分包单位与供应单位的安全管理对策。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工程规模大,涉及专业多,往往需要在大量分包单位的参与下,共同完成建设任务。此外,建筑材料、机械设备的供应单位,也与工程安全管理密切联系。虽然供应单位不直接参与施工,但也承担着一定的安全管理责任,应做好分包单位与供应单位的资质审核,明确各方参与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对于供应单位而言,其供应的设备、配件以及安全设施,必须具备生产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等资质证书。出租的设备要做好维护检查,对设备安全性进行测试。分包单位要落实现场安全生产责任制,配备足够的安全管理人员,配合、接受现场安全检查。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安全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通过对建筑安全管理的特点进行分析,可以找到安全管理容易出现漏洞的问题。结合以往出现的建筑安全事故,分析其成因,可以为安全管理制度和组织建设提供方向。在此基础上,构建全员参与的建筑安全管理新模式,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做好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工作,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

参考文献:

[1]樊春霞.建筑安全事故分析及防控[J].商,2015,(47):63.

[2]陈梦莉.建筑安全事故人为因素分类分析及相关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5.

[3]常春光,贾兆楠,杨玲.基于情景分析的建筑安全事故预警机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03):298-303.

[4]桑毅红.建筑安全事故分析及风险管理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0,(18):69.

作者:徐峰 单位:浙江省海盐县房地产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