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工程技术措施

时间:2022-05-15 10:48:53

水土保持工程技术措施

摘要:在我国西北地区,水土流失问题比较严重,给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国家一直高度重视水土流失的治理技术研究。水土保持工作是治理水土流失的基础措施,因此,本文主要论述了水土保持工程的特点及相应的技术措施,希望对我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水土保持;工程技术

在治理水土流失时,如果仅仅采用种植植被,增大覆盖率的方法,在遭遇强暴雨时,植被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特别是在极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山区。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水土流失治理的效率降低因水土流失造成的经济损失,提高我国水土资源综合防治的效率。

1水土保持工程

1.1水土保持工程技术概述。水土保持工程技术实质上是以工程学原理为理论基础,通过改变一定范围内小地形,已到达保持水土资源,对水土流失进行综合治理的技术。[1]它能有效提升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水土保持工程能有效地降低我国水土流失问题发生的几率,特别是在特别是在山区、丘陵地区以及风沙地区中出现的水土流失问题。最初,水土保持技术主要应用于水土流失治理工程。随着水土保持工程技术的发展和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水土保持技术在其他领域如山坡防护工程、水利工程及园林工程中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水土保持技术不仅能对自然因素导致的水土流失问题进行有效的防治,在对人为层面导致的水土流失问题进行治理时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作为水土流失治理的有效技术之一,水土保持技术也逐渐演变为了构建平衡的生态环境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重要技术之一。1.2水土保持工程技术的特点。①水土保持工程技术的理论综合性较高。一个科学的水土保持工程的设计需要包含土壤学、地质学、工程学、农业学、法律等多方面的知识。②水土保持工程具有地域性的特点。在不同的地区,需要考虑不同的地域影响因素,针对不同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因地制宜的水土保持工程,而不能一概而论。③水土保持工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单独的某个部门是无法完成整个的水土保持工程的,只有国土资源、财政、林业、计划、经贸、农业、司法、水利、公安、通、环保、建设等各部门的相互协调工作,这样才能保证水土保持工程的顺利建设。

2水土保持工程技术措施研究

2.1山坡防护工程。坡度较大的山坡如果遇到突遇降雨或者连续降雨时间过长的情况,就会在坡面形成径流,坡面上的土壤就会随水流冲走,造成水土流失问题。山坡防护工程是通过一定的人工措施,对小范围的地形进行人工改造,对该地区的水流进行拦截或疏导,从而达到减少山坡的坡面径流的目的。由于人为措施降低了雨水的下流速度,使其有更长的时间能下渗到地下,从而提高了植物的有效利用水分,增大了植被的覆盖率。同时,对于没有被拦截的部分坡面径流,可以配套修建小型的蓄水工程。如果该地区的坡度较大,极易发生重力侵蚀问题,可以在坡底修建一些排水工程或拦截工程如拦截坝、梯田、水窖、挡土墙和水平阶等,以降低水土流失的发生风险。[2]2.2沟顶防护工程技术。沟顶防护工程是为了改善河流冲击沟道所产生的沟顶前进或者沟底下切的状况而设定的工程措施,是水土保持工程中的另一个重要的工程技术。沟道因为受到长时间的大量水流冲击,很容易出现沟顶前移或下切情况,甚至会造成沟道的扩张,从而对两岸居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沟顶防护工程就是人为地在沟顶修建水量拦截沟坝,引导水流进入蓄水池,以减少水流对沟顶的冲击力,达到保持水土的目的。[3]在实施沟顶防护工程时,要综合考虑当地区域的实际情况,尽量能将蓄积的水源用于当地的农业或植被灌溉,以最大化的发挥沟顶防护工程的实际功能。2.3沟道蓄水工程技术。沟道蓄水工程也是水土保持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技术工程,它是通过挖掘沟道来对山洪进行引流,从而降低水流在某一单方向上的径流速度,同时,修建相对应的蓄水设施,从而避免水土流失的发生,同时,蓄积下来的水还能用于干旱时期的农业灌溉用水,不仅降低了水土流失,而且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修建沟道蓄水工程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选择蓄水池的地址。一般来说,需要考虑当地的地形,降水量,淤泥的积累量等情况,计算蓄水池的蓄水能力,并选择地势较低,谷口狭窄的开阔区域,这样蓄水池下方的区域就比较安全。修建蓄水池时,可以选择就近的材料来修建以节省物力和财力。

3结语

一直以来,我国都比较注重水土流失的治理技术。对水土保持工程技术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力度。近几年来,水土保持工程在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流失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真正达到了拦沙挡土、固着水土、提高我国土壤资源面积的治理效果,不仅大大改善了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农业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同时,有效地提高了社会效益,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在未来,水土保持工程技术必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昕,肖欢.水土保持工程技术措施研究.水利工程,2018(2):115~116.

[2]潘振.浅析水土保持工程技术措施.水利工程,2017(3):187~188.

[3]蔡前炎.初探水土保持工程技术措施.技术探讨,2018(2):183~184.

作者:龙胜丰 单位:铜仁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