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外贸易战略论文

时间:2022-04-10 09:10:00

人民币升值外贸易战略论文

摘要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贸易流量和贸易结构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将引至传统产业的衰落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推动贸易结构的升级。这就从客观上要求中国对外贸易的战略从“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相结合”转向“创新竞争优势”的新战略。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对外贸易战略

1人民币汇率变动的贸易效应

1.1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

人民币汇率从改革开放以来几经变化,经历了从贬值到升值再到被动贬值的演变,其间的走势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9~1993年。由于计划经济时期,人民币汇率作为计划核算工具,长期固定并处于严重高估状态,为了配合我国对外开放的经济政策,人民币汇率开始进行有步骤地下调,到1993年底,人民币兑美元官方汇率下调了73%,与此同时,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汇率也分别下跌了68%和76%。

第二阶段:1994年汇率并轨到1997年。1993年12月28日,央行宣布从1994年1月1日起实行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在人民币汇率并轨后,人民币汇率稳定在1美元兑8.7元人民币,人民币汇率长期高估的状况得以改变。从1994年到1997年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了4.8%,同期,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分别上升了10.2%和38.7%。

第三阶段: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到2001年。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随着东南亚和东亚国家或地区货币相继贬值,使得社会对人民币贬值抱有很强的预期,然而中国政府在1997年11月以后都多次向世界郑重承诺:将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在828元人民币兑100美元左右的水平。这一时期,由于东南亚和东亚国家或地区货币相继贬值,人民币汇率即相对升值,加之,世界多数货币对美元走软,人民币随美元对其它货币走强。其间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升幅分别达11.5%和9.8%。

第四阶段:2002年至今。由于美国国际收支恶化、国际资产市场结构调整以及国际政治局势动荡等原因,自2002年上半年以来,美元结束了长期坚挺的态势,出现了持续贬值,人民币也跟随美元被动下调,到2003年底,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跌度分别为12.3%和11.0%。

1.2人民币汇率变动的进出口贸易量效应

对于国际贸易来说,汇率执行着重要的价格转换职能。因此,汇率的变动对贸易流量具有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本币对外贬值会引起本国产品相对于外国产品价格的降低,从而诱发国外市场增大对本国产品需求的扩大和本国市场对外国产品需求的减少,即鼓励了出口而抑制了进口;当本币升值,情况正好相反,引起出口下降和进口增加,并且汇率变动的进出口效应并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呈“J曲线”的。这是对汇率变动贸易流量最为直观的解释。

在1981~1994年人民币汇率贬值期间,我国同期出口总额由1981年的220.1亿美元增加到1994年的1210.1亿美元。因此,在分析我国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的原因时,应当肯定汇率的变动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从1995年开始到2001年,人民币汇率就一直保持稳中趋升的势头,因此出口增长速度与前几年相比有所减缓,尤其到了1998年,出口增长率降至0.5%。从2002年至今,由于美元的贬值,造成人民币的被动贬值,致使出口又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1981~2004年进出口变动情况见表1。

由此可见,汇率变动产生较为明显的出口效应:汇率下调,刺激出口;汇率升值,抑制出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李建伟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余明博士的回归分析也证明了此结论。他们以1995年1月~2003年6月的统计数据为样本,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选择国内生产能力工业增加值、国际市场需求、国内价格、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以及出口政策作为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出口总额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但产生影响存在一定的滞后期。当期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每贬值一个百分点会刺激滞后5期的出口总额提高0.6615个百分点,接下来分析进口情况,我们从上表可以看到:在人民币贬值比较明显的年岁里,如1981、1985、1986、1989和1994年,进口增长率均有所下降,其余各年进口却保持了较快的增长。1995年人民币开始升值后,1995、1999和2000年进口增长很明显,由于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的对外贸易局面,使我国1997和1998年的进口增长率分别降到2.5%和-1.5%。以上情况表明:汇率波动具有一定的进口贸易量效应。李建伟和余明博士的回归分析结果也显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进口总额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每升值一个百分点,会导致滞后3期的进口总额提高0.5643个百分点。

1.3人民币汇率变动的贸易结构调整效应

从根本上说,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贸易结构的变动取决于各国产出结构的变动,在产出结构受制于竞争力的状况下,贸易竞争力的变化就成为推动贸易结构调整的根本力量。而汇率变动事实上形成了对贸易价格力的不同影响,那么它一定会带来贸易结构的变动。一般来说,货币升值,会导致传统产业贸易价格竞争力的下降,由此引起传统产业的衰落,形成这些产业的出口下降和进口增加,与此同时,高技术含量产业却得以建立和发展。反之,货币的持续贬值则会使出口商品结构呈长期低度化的趋势。因为汇率的长期低估,使出口扩张主要依赖于低廉的价格,导致企业无压力进行技术创新,使出口商品结构长期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一旦一个国家的高技术产品大部分销往国外时,货币升值则不利于这类产品的出口,并可能会抑制这类产品的生产。

改革开放以后,人民币汇率的不断变动,推动了我国贸易结构的跃迁。1994年以前人民币名义汇率的趋势性贬值,引起了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由资源密集型向劳动密集型转变;进口商品结构中初级产品下降,工业制成品中机械及运输设备比重明显上升。

根据宋泓的研究,在1992~1994年间,我国的综合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服装业、文体用品业、纺织业等10个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劣势主要集中在化学业、电子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11个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这种结果基本反映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贸易结构与汇率变动的相关关系,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中国经济开放进程中汇率贬值的调整任务在20世纪90年代前期已经大体完成。

1994年人民币汇率出现了持续的升值趋势,趋势性货币升值刺激了我国相对先进产品的发展,推动了我国贸易结构的升级。表2列出了我国1995~2004年1~9月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和高技术产品的贸易特发系数变化情况,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人民币汇率变动所引发的贸易结构演变的轨迹。

从表2可以看出:在人民币汇率的趋势性升值过程中,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贸易特发系数不断下降,而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贸易特发系数则保持了稳定的上升势头。贸易特发系数的差异变化反映了我国的贸易结构正经历一个劳动密集型产品、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产品、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升级换代过程。

2我国对外贸易战略的选择

2.1以竞争优势为导向

中国所具有的静态比较优势主要在于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这一优势造就了中国作为低端产品的世界工厂地位。但是人民币的升值趋势愈来愈明显,贸易条件持续恶化、贸易摩擦相继增加等一系列问题越来越突出,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与出口产品结构升级的要求日益迫切,为此,中国需要通过国内改革与发展,超越自然禀赋的比较优势约束,创造国际竞争优势。

创造国际竞争优势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贸易结构导向的转变,即以资源禀赋为导向转向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另一方面是通过各种创新和交易效率的提高等途径有效的进行由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转化。比较优势是竞争优势的基础,而竞争优势是国际竞争中更具能动性的因素,比较优势只有最终转化为竞争优势,才能形成真正的出口竞争力。目前中国国内企业和产业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能力较差,中国不少企业和产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缺乏足够的竞争优势。为扭转这种局面,适应人民币升值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中国外贸发展战略认比较优势为导向转向以竞争优势为导向的轨道,实为必然的选择。

2.2推进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提升对外贸易的竞争优势

由于制度的形式和效率是有差异的,由此产生各国基于制度差异的竞争优势,这实际上是另一种尚未被人们高度重视的特殊竞争优势。在有利于竞争优势持续提升的各种制度安排中,产权得到明晰界定且可得到明确保障以及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正确实施是最有效的。因此应通过制度创新努力构建这样一种环境:有关经济主体对其贡献性努力能盈利且可持续,经济主体所从事的技术含量高、外部效应大、动态规模效应突出的产业能得到政府的适当保护与政策扶持。只有这样,经济主体才会有创新的激励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这不仅可以使经济主体获得创新利润,而且可以使经济主体从政府的战略性贸易政策中获得更多的超额利润,同时也提升了我国的产业竞争优势,从而推动中国贸易结构的升级。

科技创新在提升对外贸易竞争优势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技术创新不仅使创新国在国际贸易中不断保持竞争优势,而且还会使它们得到额外的利润和更多的好处。

2.3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推动贸易结构升级

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只会为技术密集型产业提供更好的盈利空间,而目前在中国9个高技术领域中,贸易竞争力较强的只有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生物技术两个领域,其它7个领域的贸易竞争力指数为负数。因此,不断提高高技术产业的比重,促进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推动贸易结构升级,无疑成为今后贸易的发展方向。

为了推进贸易结构升级,在进口活动中,应通过关税的结构分布所形成的有效保护以增加高技术产品的竞争力,在出口活动中,应采用鼓励高技术产品出口的战略性贸易政策,以提高高技术产品出口面临的名义有效汇率和出口效益。

此外,在对外商逐步实施国民待遇的同时,仍使用一部分优惠政策,引导外资投向高技术领域,同时,增加对低技术产业投资的约束力度,以提高与贸易有关的外国直接投资活动的技术含量,推动贸易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2.4寻求外贸的可持续发展

在被低估的人民币的贸易条件下,中国贱价卖给外国的商品不但耗用了中国的资源和人民的劳力,也严重损害了中国的环境。人民币升值后,贸易发展的着眼点应置于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密集型绿色产业上。应把开发绿色食品、绿色纺织品和服装、绿色中药、绿色机电产品、绿色包装等绿色产业和产品作为优化出口产业结构,提高出口档次和竞争力、争夺21世纪国际市场战略制高点的重要举措。进口贸易应积极鼓励引进有利于环境的技术与设备。坚决禁止严重污染环境的产品包括危险废物和国外淘汰的严重污染环境的技术和设备的进口,加强进口商品检验和检疫力度,防止危害人民及动植物安全的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为此应建立中国的绿色壁垒体系,以维护国家基本安全,保护人民和动植物健康安全,保护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