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货币掉期发展研究

时间:2022-09-01 10:11:19

人民币货币掉期发展研究

一、货币掉期概述

货币掉期(CurrencySwap)通常是交易双方在期初交换本金、期间定期交换相应货币的利息、期末再换回本金的一种金融衍生品合约。ISDA将其定义为:“在约定的期间内,一方定期向另一方支付一种货币的以某一固定或浮动利率计算出的利息金额,以换取另一方向其支付另一种货币的以某一固定或浮动利率计算出的利息金额。”在实践中,货币掉期产品形式日益多样化,在本金互换方面有交换、摊销或不交换等不同类别;在利息互换方面,以浮动利率交换固定利率的品种称为“交叉货币互换”(CrossCurrencySwap),以浮动利率交换浮动利率的品种称作“基差互换”(BasisSwap)。货币掉期由于涉及到两种不同货币币种之间的互换,多用于转换资产或者负债的币种,作为资产负债货币错配的避险或管理工具。具体而言,货币掉期对于客户主要有以下几个功能:一是降低负债成本,客户可以选择利率成本较低的市场进行贷款或发行债券,再通过货币掉期转换成所需的币种。二是资产保值,客户可以通过货币掉期锁定非本币投资(本金和收益)的汇率和利率风险。三是调整资产负债错配,帮助客户调整其资产负债的汇率错配问题,也可用于改变目前资产负债的利率属性。货币掉期和外汇掉期(FXSwap)存在一定联系和差异。两者均涉及两种货币的两次反向交换,且都受到本外币利率、汇率、利差、市场预期等因素影响。两者差别在于,双方运用周期不一样,外汇掉期成交活跃的期限一般在1年以内,而货币掉期的合约周期相对长,因此外汇掉期更多用于短期流动性管理,而货币掉期多用于资产负债币种错配的风险管理。此外,货币掉期的报价形式是以利率或利差,而外汇掉期是以远期点来表示。

二、我国人民币货币掉期发展现状

2007年8月,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正式推出人民币外汇货币掉期业务。主要由银行的对客交易和银行间交易组成,参与者主要包括银行和三类机构(央行类机构、国际组织、主权财富基金)。目前我国人民币货币掉期业务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客盘基础薄弱。自2007年推出货币掉期业务以来,人民币长期处于单边升值预期中,企业客户对冲外债敞口的需求并不强烈。从合约周期来看,境内人民币货币掉期交易以1年以内的短期限为主(2016年有85%的交易集中在1年以内),而国际货币掉期市场通常体现出长期限特征。这也表示境内银行间货币掉期的主要需求来自银行自身短期资产和负债的币种调整,而非来自客盘。二是市场发展动力不足。由于货币掉期的产品结构复杂、交易效率较低,银行更愿意采用标准化程度更高的外汇掉期或利率互换来对冲客盘需求,这也进一步加剧了货币掉期市场流动性不足的情况。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显示,2016年货币掉期交易量只占外汇衍生品市场交易总量的0.2%,而同期外汇掉期占外汇衍生品市场交易总量的91.5%。三是定价曲线尚不完善。由于超长期限货币掉期业务估值体系尚不健全,美元等外币端缺乏长期可参考汇率曲线和利率曲线,也一定程度上造就了目前市场难以有效开展三年以上掉期业务的局面。

三、未来发展展望与建议

一是人民币国际化成果显著,为境内人民币货币掉期良性发展提供契机。近年来,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的逐步开放等,这些举措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境内外主体对人民币金融衍生产品的需求。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境内外市场主体在资产端和负债端的多元化需求将产生更多的定价和对冲需求,更多参与主体更活跃地加入其中,也会促进货币掉期长端定价曲线的形成和完善,货币掉期有望变成更成熟、更广泛使用的产品定价工具。二是加强交易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市场参与者多元化需求。在目前银行间交易中心交易平台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交易平台功能,满足标准化与个性化需求。长远来看,可以借鉴目前交易中心标准化远掉期产品的经验,构建标准化人民币货币掉期产品交易子平台,提升市场交易流动性和便捷性。三是用好陆港两地共同市场,扩大境内外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范围。目前境内和香港两地股票市场互联互通计划已经顺利实施,“债券通”也将在年内落地,而如何契合投资者对冲跨境投资组合的需求则是急切需要面对的问题。在内地资本市场尚未全面开放之前,陆港两地“共同市场”将是提供多元投资和配套风险管理工具的市场模式。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以货币掉期等外汇金融衍生工具也能降低进入门槛,纳入陆港两地债券交易等共同市场。一个开放、多元的资本市场,将为境内人民币货币掉期市场建设提供有利支撑。

作者:李晓明 钟明月 单位:交通银行总行 复旦大学历史系

参考文献:

[1]母丹.在路上——境内人民币货币掉期现状、机遇与挑战[J].中国货币市场,2017(3).

[2]杨欣,成海波.人民币货币掉期的风险分析与货币政策作用[J].时代金融,2011(18).

[3]温建东.人民币外汇货币掉期业务有关问题的探讨[J].中国货币市场,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