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面临的外部冲击及措施

时间:2022-01-01 11:42:42

当前面临的外部冲击及措施

一、国外应对外部冲击的经验借鉴

(一)发达经济体应对外部冲击经验借鉴面对外部冲击的发生,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应对之策。20世纪60~90年代,德国在外贸顺差的推动下,马克升值压力加大,但德国政府较早对汇率政策进行了调整,同时采取了合理的对外贸易政策,在本币升值情况下并没有出现出口贸易大幅度下降和进口贸易大幅度增长的状况。同时,为了应对马克升值引起的资本流入对物价的冲击,德国政府对劳动市场进行了干预,通过组织劳资协商达到降低工资的目标,来消化由于价格冲击带来的成本提高,从而有效地控制了国内价格的上涨。与德国相比,英法两国在应对外部冲击中出现了不同的情况。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的冲击下,面对不断走高的价格指数,意大利政府采取了工资指数化的应对措施。由于应对的政策不当,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慢,1973年至1980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迅速下降到2.8%。到1992年时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仅为1.2%。英国工党政府为了应对石油危机导致的价格上涨,采取了降低居民所得税、提高企业增值税的应对措施。结果反而导致了商品价格的进一步提高,通货膨胀愈演愈烈,英国经济随之陷入困境。1979年英国保守党领袖撒切尔夫人执政,她一改工党政府的做法,通过国有企业私有化的改革以及削减福利开支等政策,从生产供给和劳动供给上作了大大的改进,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了生产率,使得由于价格冲击导致的通货膨胀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日本应对外部冲击失败的教训值得深思。日本二战后的高速经济成长,曾经令世界瞩目,就像中国今天一样。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西方新自由主义的影响下,日本加快了金融市场自由化、日元国际化步伐。与此同时,由于日美贸易摩擦,日元也走向了快速升值的不归之路,“广场协议”使日本陷入了长达十年的经济衰退期,被称为“失去的十年”。日本的教训在于盲目地推行日元国际化,企图通过日元升值缓和日美贸易摩擦,日元升值又催生了国内经济泡沫。上述发达经济体在应对外部冲击过程中所采取的不同的经济政策的得与失,证明只要采取恰当的应对外部冲击措施,就会通过吸收机制或者缓冲机制,将外部冲击降低到最小程度,确保内外经济目标的实现。反之,措施不当,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被外部冲击毁掉自己。

(二)发展中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应对外部冲击的得与失20世纪80年代末,在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前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纷纷走向解体。“休克疗法”的经济改革之路,使这些国家彻底丧失了自主的宏观经济政策。结果,石油冲击、货币汇率冲击和金融危机导致经济剧烈波动,教训是极其深刻的。2008年10月,俄共领导人久加诺夫曾经指出:这场金融(经济)危机擦亮了许多人的眼睛,埋葬了资本主义的货币主义模式。俄共认为金融危机源于新自由主义的泛滥。而作为新自由主义的重灾区,拉美国家市场化改革和金融自由化同样遭到了重创。如阿根廷市场化改革失败,资本账户过早自由化,货币局制度的放弃,付出了惨重代价。与上述国家相比,中美洲国家古巴和委瑞内拉由于坚持了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决不倒向西方,而免遭外部冲击。

二、中国应对外部冲击的策略措施

(一)以国家价值标准完善人民币汇率制度国家价值标准即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应该既有利于内部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又有利于外部国际收支平衡,亦即让人民币与美元保持灵活的汇兑关系,即不能完全自由浮动,也不能完全固定,应该择机而动。一定要让人民币汇率制度安排服从本国利益,成为一道保护民族经济利益屏障,而不是西方玩弄的工具。人们普遍认为浮动汇率制度才能更好地抵御外方冲击。按照这一逻辑,人民币汇率制度应该采取浮动,只有自由浮动才能摆脱外部干扰因素的冲击。历史证明这是一种错误的选择,没有哪一个国家的货币是在价值不稳定的波动中成为世界强势货币的。与此同时,应该慎重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在当地美元本位主导国际货币体系的情况下,人民币国际化就意味着货币汇率主权的丧失。因为,美元本位下人民币只能是从属地位,听任美国货币汇率政策的摆布,就像当年日元国际化一样,美国会根据自己的意志左右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这对于中国经济的威胁是不言而喻的。

(二)加快新能源开发与传统能源替代2008全球金融风暴催生了新能源、色经济时代。以再生能源、清洁能源以及生物能源为代表的低碳绿色经济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新潮流。为了应对国际战略资源价格冲击,首先,加大建立能源储备机制力度,如石油储备。其次,加快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的步伐。

(三)优化经济结构和需求结构不合理经济结构导致中国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低下,只及发达国家的50%左右。这不仅浪费能源,而且无法降低对进口能源的依赖程度。所以必须优化经济结构,才能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同时,加大力度调整需求结构,扩大内需,减少对外需的依赖程度。

(四)建立国际大宗商品进出口战略联盟2008年爆发的“3F危机”要求中国必须从战略高度,建立国际大宗商品进出口战略联盟机制。首先,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到了危险的警戒线,石油危机这只“黑天鹅”迟早会突然来临,中国遭受更大的石油冲击是不可避免的。其次,国际矿产品的进出口价格极不对称,一方面,中国进口规模最大的铁矿石价格已经被国际少数跨国企业牢牢掌控,持续暴涨的国际矿产品价格,已经对钢铁产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另一方面中国出口的涉及国家安全的战略资源稀土矿,由于极度混乱无序竞争,却以极低的价格出口到国外,与国内进口国外的矿石价格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其三,中国粮食危机已经悄悄地逼近:一是中国每年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粮食来补充国内的缺口,而国际粮食价格却由于种种原因在不断地迅速攀升;二是国内粮食生产销售逐渐被跨国粮商所控制;三是食物基因战已经开始。上述几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十分严峻,中国必须从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高度,对上述行业进行整合,建立政企战略联盟,才能共同应对外部冲击。因为,这不仅仅是企业效益问题,更不仅仅是国际经济利益博弈问题,而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问题。

(五)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与合作21世纪许多国际经济问题已经上升到国际政治经济问题。例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贸易保护主义问题已经上升到国家政治层面,特别是人民币汇率问题,已经不是简单的国际经济问题,而是国际政治经济问题。美国将人民币汇率问题国际化、政治化,目的就是想釜底抽薪,遏制中国经济的发展。尽管当前国际经济政策合作与协调面临许多挑战。但当代应对外部冲击的实践表明,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石油危机以及粮食危机单靠一个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以及政府的能力是不够的。所以必须加强宏观经济国际协调,通过国际宏观经济合作,才能更有效地抵御外部冲击。2008年10月,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世界各国掀起了空前的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行动,一方面,纷纷采取相同的货币政策,全球掀起了降息浪潮,货币政策空前宽松;另一方面,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计划,运用看得见手的力量挽救市场失灵。中国将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外部冲击,只要我们真诚合作,加强宏观经济国际协调,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就能够共克时艰,化险为夷。

作者:孟小泸余海晴单位;吉林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