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06:38:45

生物化学论文

生物化学论文范文篇1

1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内容及方法

1.1加强对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的研究

在课程开课前组织生物化学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钻研分析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提炼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中涉及的生物化学考点、内容,同时结合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制订新的教学计划和大纲,教学过程中紧扣大纲,做到有的放矢,在此基础上进行以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的教学改革。

1.2坚持集体备课及医院轮训,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

好的师资是教学质量的保障。挑选高年资、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老教师在临床医学专业授课,同时坚持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能实现资源共享,也有利于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在集体备课中促进教学团队成员的团队协作,形成教学梯队,为高质量的生物化学教学团队储备了力量[3];同时每学年选派教师定期到附属医院参加轮训。通过轮训,教师参与了具体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高了教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在教学中能更好地把握生物化学知识与临床工作的联系,能把岗位需求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加深对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生物化学考点的理解,能把考点更好地渗透在教学中,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实用性。

1.3在课程设置上进行模块化教学

教学中把生物化学内容分成5个模块:(1)以人体物质代谢为中心介绍代谢紊乱过程中出现的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实验诊断项目的理论依据;(2)以器官为中心分别阐述各器官病理状态下的生物化学变化;(3)以组织细胞为中心阐述骨代谢紊乱及骨代谢异常的生物化学诊断;(4)以疾病分类为中心介绍肿瘤标志物、内分泌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特点等;(5)以生物化学检验基本技术和仪器为中心,强化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室基本技术。通过不同模块开展教学,突出生物化学知识与疾病的联系,从而更好地把日常教学与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和岗位需求紧密衔接起来。

1.4进一步优化理论课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更加重视课堂教学的实用性、针对性,使其与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考点实现无缝对接。例如,在生物化学内容中涉及疾病病理性变化的基础理论和相关代谢物的质与量的改变,可为疾病的临床实验诊断、治疗监测、药物疗效和预后判断、疾病预防等提供信息和决策依据,这些内容也是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重点,教师可采用精讲、讨论、病例分析、PBL教学法等多元化教学方法进行教学[4],锻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如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等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可采用病例引导的教学方式,如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会出现“三多一少”?为什么会出现酮症酸中毒?血清ALT、AST的活性可反映什么问题等。通过病例引导学生思考,对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提炼并与临床紧密联系,在把握关键知识点的同时,可适当增加生物化学领域的新进展等内容,如最新科研、学术成果,让学生接触新知识、新理论,了解生物化学领域的前沿知识,激发学生的钻研欲望,增强其克服困难的勇气,使学生在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中面对难题不胆怯。

1.5实验教学中以疾病为中心设计综合实验

使学生能用生物化学知识认识和分析疾病病因,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和系统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以小班为单位进行实验(每组4~5人),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观念;通过病例分析及总结,检验学生知识点掌握程度;指导学生书写论文、实验报告等,培养学生撰写论文的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开展跨学科综合实验,以应对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知识面广、出题灵活的特点。

1.6改进课程考核方法

在考核中尝试把教材与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涉及生物化学的内容结合起来,建立配套题库,题型与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相同;组织学生进行理论和技能的培训及考试,提高理论与技能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理论与操作考核相结合,使学生在模拟考试的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应试水平及心理承受能力,为今后顺利通过考试奠定基础。

2教学改革初见成效

在对我校2014级普通专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了一学年的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尝试后,将其生物化学成绩与实行传统教学方法的2013级普通专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了对比分析(两年的试卷难易程度基本一致,随机各抽取5个班,使其人数相当,85分及以上为优秀,60~84分为合格,59分及以下为不合格)。2013级与2014级成绩(含理论、实验成绩)比较。对被抽取的2014级562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62份,收回有效问卷53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5.7%。调查显示,对以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的生物化学教学方法很满意的学生有261人,占48.5%;满意的有249人,占46.3%;不太满意的有28人,占5.2%。说明该教学改革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认同,学生在掌握生物化学教学大纲要求内容的基础上,更有针对性地掌握了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知识点,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学习的兴趣;部分学生由于前期为文科生,理科知识储备不足,对学习生物化学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予以关注,应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手段,以达到预期目标。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能反映高职高专医学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我们在教学中要围绕资格考试及今后的岗位需求合理开展教学。通过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的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期望学生能牢固地掌握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生物化学知识点,增强学习生物化学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为取得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尚喜雨 黄川峰 马瑜红 刘荣志 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第二篇:PBL教学模式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以问题为学习基础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出发点,由教师提出问题,并且以此为任务,由学生开展相应的调查和分析活动,最后获得问题的答案,从而解决问题。PBL教学法是当前医学领域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PBL教学法可以更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PBL教学法的作用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处在被动接受的位置,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因此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容易受到影响。PBL教学模式的应用,则可以更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造足够的思考和探究的空间,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获得答案,这使得学生被动的接受过程转变为主动的探究,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2.有利于增强学习的目的性

PBL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接触到的实际生活提出相应的问题,由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探究,学生在不断的查阅和总结资料的过程中,可以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同时也可以形成独立的思维和方法。学生在查询资料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问题,这时需要教师给予指导和启发,而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他们的学习不再是被动的、盲目的,而是逐渐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具有明显的目的性,这种目的性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PBL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需要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合作,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知识面,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以及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同时需要学生之间互评、学生自评以及教师点评的方式对问题的结果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评价,显然,通过PBL教学法的有效运用,可以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以及合作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PBL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教师提出问题

由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是实施PBL教学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教师需要根据生物化学的教学内容要求,针对引起学生疑惑的知识点布置相应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提出问题时,要注重问题设置的目标性和联系性,保证问题的设置可以体现生物化学的学科教学要求,突出问题的具体性。同时,要对问题的设置有全面性的考虑,确保每个重点和难点问题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性,而且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循序渐进,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学生探索阶段

为了达到更好的探究结果,可以将学生分组,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与合作的形式,探寻问题的答案,这是一种横向的交流方式,也是纵向拓展的思维方式。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方向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在小组讨论时会形成多种不同的讨论结果,而为了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学生之间也需要共同讨论、各抒己见,当学生之间发生分歧时便可以咨询教师,由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启发,既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又不会影响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另外,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也需要查阅很多资料,再将查询的资料进行汇总,这个过程中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

3.教师总结

学生完成自主探究以后,需要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首先由学生发言,每个小组经过讨论之后,派出代表发言,对小组探究的过程以及结论进行总结;再由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发言进行点评,最后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并且解答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对学生的学论述做出评价,并且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点评,保证知识的连贯性,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逻辑思维。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生物化学教学中运用PBL教学法,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结合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不断丰富生物化学课堂教学的形式,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应对临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从而运用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完整思维,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

作者:王大勇 高旭 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参考文献:

[1]罗艳,陈斯东,姚慧,章国卫,王建秋.PBL教学法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J].健康研究,2012(05)

第三篇:生物化学实验课中学生的能力培养

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的时代,而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中重要的分支学科,已成为医药院校本科教育中的重要基础课程。培养具有竞争力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是高等院校教学的主要宗旨,实验教学是医药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避免理论与实践脱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以及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为学生日后的实践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以往的验证性实验实验内容主要是一些,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实验时只需要按照实验教材和指导教师的讲解,按部就班即可完成。这种验证式实验设置极大的制约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的发挥。此外,美国医药学会的前会长大卫•奥门博士曾经说过,我们应该尽力培养出一种能力,让别人能够进入我们的脑海和心灵,能够在别人面前、在人群当中、在大众之前清晰地把自己的思想和意念传递给别人。大卫•奥门博士所指的能力即表达能力,表达能力是指一个人善于把自己的思想、情感、想法和意图等,用语言、文字、图形、表情和动作等清晰明确地表达出来,并善于让他人理解、体会和掌握,是交际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很多学生到了研究生阶段才发现,做实验成功并不代表可以顺利答辩毕业,主要因为在文字、图表、幻灯片以及口头表述方面不够科学严谨,而这些方面都可以通过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加以改善。因此,生物化学实验中需要围绕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以及表达能力开展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

1.合理地制定考核内容

考核是督促学习的手段,也是检验学生是否在实验中有所成长的有效方法。为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验教学课程应授予独立的学分,考核内容应涉及实验理论的应用与探讨、常规实验技能的掌握、综合性实验的创新设计以及实验结果科学严谨的表述四个方面,全面考核实验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过度依赖分数奖惩,师生间的距离势必拉大。马斯洛认为人类需求的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独立处事。每个学生都有一颗不甘平庸的心,结合马斯洛的人类需求理论与学生的心态,不妨让每次试验最成功的一组,课后通过进一步资料查询与深入探讨,最后以实验成果汇报的形式在第二次课上呈献给全班,以此来激励其他组同学努力认真的做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在数据、图表方面的处理能力以及学术语言表达能力。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变被动为主动

以往教师单纯讲解的教学方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双向交流较少,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忽略,积极性必然不高,无法真正领悟实验中蕴含的理论与方法,对实验数据的分析也很浅显。现在获取知识的渠道很多,课堂知识对于培养综合型人才只是一部分,老师的角色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学习和获取所需的知识的方法与技巧会让学生受用终身的。从根本上要将学生置于主动学习的位置上,结合学时数并根据班型把学生分组后,每组负责准备一个实验,准备环节包括文献、书籍资料来源,资料方向,设置问题,汇报形式与要求等四个部分。实施环节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鼓励其以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汇报结束后,留出讨论时间,营造积极、热烈的讨论氛围,激发学习热情,然后教师给予点评,以考察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这个实验为例,首先点评学生关于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点(如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分类、如何判断各组酶促反应的快慢、碘化钾-碘溶液中的碘化钾起什么作用等)是否讲全,然后介绍操作注意事项及实验安全,对重要的实验操作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最后介绍临床上酶活性的常用检测方法。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但锻炼了表达能力,同时还提升了自学能力与文献、书籍资料的搜集和整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及实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1]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增加生物化学实验中学生自主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的比例,可以使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应用和延伸,接触先进仪器的同时,紧密联系当前学术热点,有助于科研素养的提高;学生亲身参与科研课题,不仅能迅速将理论与学术前沿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同时还能领悟很多科研思路,是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最有效途径,比如北京大学就是将实验教学直接延伸到科研学术[2]。现代教育迅猛发展,先进的科学理念与技术不断涌入,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3],如何让学生运用生物化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由单向、被动接受转为双向交流、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以及表达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是每位生物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一直努力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探索适合医、药类学生发展特点的实验教学模式势在必行,从实际情况出发,教学方法上勇于创新,是提升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作者:张林 方德宇 柳春 王艳杰 赵丹玉 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

参考文献:

[1]牛国兴,高翔,徐华龙.大学化学,2012,27(4),27.

[2]吕占霞,贺维军,高珍,范星河.大学化学,2011,26(1),14.

[3]于晓红,翁登坡,赵鲁杭.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6):47-97.

第四篇:生物化学PBL教学法研究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领域重要的基础学科。在生命科学各专业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1]双语教学是教育改革的重点,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主要专业课教学,达到“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2]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是以问题为导向,学生以小组学习为形式,围绕某一案例或专题自主提问题、查资料、进行学习讨论、老师指导为辅的学习模式。[3]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复合型、开放型的高素质人才,课程组在生物化学教学实践中,在生物化学是双语教学课程的基础上,重点探索了将双语教学和PBL教学相结合教学模式,并将应用评价和体会进行了总结。

一、双语教学

(一)双语教学教材的选择

在使用中文教材的同时,对英文原版教材《Bio-chemistry》2011版和《LehningerprinciplesofBiochem-istry》2013版进行了选编。[4]此外,在教学过程中会根据具体教学实践,针对特定章节辅以适量阅读资料,原则为易读、简短,与所学章节有一定的相关性,为生物化学的国际最新进展。充分利用本校部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食品科学技术导论的平台,将生物化学课件、习题、动画等相关资源放在该课程的网站上方便学生学习。同时将生物化学相关的国内外网站进行筛选分类,收集后将较适合我们进行教材内容学习的网站地址在课程之初就介绍给学生。

(二)双语教学内容的选择

生物化学课程内容既多又抽象,是学生反映最难掌握的课程之一。鉴于此,课程组安排双语教学内容的基本原则是:先易后难,逐步扩展范围。对高中生物课亦有所涉猎的内容例如蛋白质的基本结构、糖代谢的基础知识、核酸的分类等加大双语教学的比例,在难度较大的章节如糖脂代谢的基本途径、酶的动力学调节,则必须减少英语的使用,以保证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

二、PBL教学方法

生物化学课程讲授单纯采用双语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生物化学课程专业英语词汇过多,形成半是中文、半是英语的格局,理论知识内容分散,学生常感到枯燥难学,学过易忘,容易失去学习兴趣,产生厌烦心理。为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程组在生物化学原有双语教学基础上增加了PBL法,通过核心问题的提出,发挥问题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在章节选择上,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等的结构和主要理化性质等内容以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而代谢部分内容如糖代谢、脂代谢、氨基酸代谢是密切联系的,可以开展PBL教学。例如我们针对糖代谢和脂代谢之间相互联系设计了“糖吃多了为什么会变胖”问题,在蛋白质代谢一章设计了“多吃西瓜有伟哥的作用吗”等问题,将基础知识糅合在其中,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然地进入要学习的知识领域并且掌握相关知识。以脂质代谢一章内容为例,遵循PBL教学的典型模式,教学环节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总结等。

(一)课前教学准备

在正式进行PBL教学模式教学之前,教师首先对学生进行PBL基本理论培训,使学生对PBL教学模式有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相关技能的培训,如指导学生利用图书室和电子数据库查阅中英文资料,为学生在双语教学基础上适应PBL问题教学奠定基础。

(二)典型问题的准备

授课教师按照生物化学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及讲授的重点难点内容,设计紧扣课堂目标和知识点,针对性强的问题,力求讨论的问题既具有明确的教学目的,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又有趣且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学生有兴趣参与问题讨论。

(三)PBL双语教学的组织实施

学生主要采取分小组讨论形式教学,5至6人一组,且尽量保证每个小组内至少有1名通过英语六级,基础较好的同学。小组内部分工协作,彼此将查到的资料共享,讨论时每位学生先试着独立分析问题,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最后派一名代表在课堂上以英文PPT的形式进行专题发言,全班同学在听PPT汇报的同时可以任意提问质疑或补充发言,共同讨论。在此过程中,学生尽可能用英文表达,最后教师给予双语点评、鼓励和总结。

三、教学效果评价

(一)学生问卷调查

每学期结束时学生会通过评教的方式对这种教学方式给出客观分数评价和主观评价。笔者对本校2012级生物制药工程专业的4个班级124名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生物化学双语结合PBL教学法的反馈意见,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双语结合PBL教学法评价较好,但也反映出该教学法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业压力,少部分学生反映不喜欢这种教学方式。

(二)教师座谈会调查

生化课程组每学期对参与双语结合PBL教学改革的教师进行专题座谈会。教师反映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首先,这种教学模式需要教师转变思想观念,加强自身的学习,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在相同经费和待遇的情况下,大多数教师还是宁愿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其次,部分学生的参与热情不高。因为这种教学模式需要学生自己课前根据问题查阅很多资料,进行自主学习,而有的学生缺乏这种能动性,导致课上参与度不高,英语讲授时跟不上老师的思路,产生了厌学情绪,课堂上出现不听课而玩手机现象。

四、教学法实施中的尚待提高之处

(一)PBL教学时学生未能及时进行角色转换

在部分章节进行了PBL教学法后,部分学生仍然提出要老师强调考试重点。

(二)PBL教学时学生获取知识可能存在片面性

在进行分组准备讨论时,部分同学可能忙于自己小组所讨论的问题和内容而忽略了其他小组汇报的内容。

(三)双语教学学生参与度不够

部分学生认为自己英语口语不流利,不愿发言。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尽管双语结合PBL教学仍有不足的地方,但与以往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对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推动教学改革具有重大意义,值得在教学中推广应用。[5]

作者:姜余梅 王艳萍 王志伟 姜玉华 单位:天津科技大学牟平中医院妇女儿童分院

注释:

[1]丁学知,等.《生物化学》双语教学新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生命的化学,2013(6):33.

[2]廖英,等.对生物工程专业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4(3):3.

[3]金国琴,等.PBL教学法在中医药《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尝试[J].生命的化学,2012(6):32.

[4]郑昌学.生物化学教学之我见———2012年全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大会发言[J].生命的化学,2013(1):33.

[5]阳小雅,等.PBL结合双语教学在职业院校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2(4):20.

第五篇:医学留学生生物化学教学探索

随着我国医学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国际交流合作的日益频繁,选择来我国学习医学的留学生越来越多。湖北医药学院从2013年开始招收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招生对象涵盖本科生和硕士生2个层次,学生主要来自巴基斯坦、尼泊尔、印度、坦桑尼亚等国家。生物化学是医学基础教育的主干课程,是留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生物化学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后续相关专业课的学习。本校经过留学生生物化学教学实践,对医学留学生生物化学教学中的文化交流、师资力量、教材选用、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等几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为以后的留学生生化教学提供参考与借鉴。

1增强师生沟通和文化交流,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目前,本校留学生主要来自巴基斯坦、尼泊尔、印度等国家,已招收3个批次,在校生已有一百多人。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他们的政治观点、宗教信仰、文化背景及生活习惯大不相同,给留学生的教学和管理增加了难度。为使留学生尽快融入并适应中国的教育和文化,学校开展了语言文化课,并带领学生参观附属医院、开展植树节植树活动、武当山一日游等,让学生体验十堰及周边地区的风土人情。另外,学校经常组织相关活动例如师生座谈会、教学讨论会,以及为留学生们举办传统节日活动并邀请任课教师参加,这些活动促进了师生间的感情和文化交流。

2培育优良师资,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导者,实践表明,要想取得良好的留学生生物化学教学效果,教师除了具备深厚的生物化学功底外,还需具备较高的英语教学能力,尤其是流利的口语能力。由于本校地处较偏远的山区,生化教研室现有的师资队伍中绝大多数没有海外留学经历,为了顺利有效地开展留学生教学,本校采取了如下措施:(1)学校高度重视留学生师资培育工作,早在第1批留学生到校前,即邀请了英语教研室的欧美籍外教教师开展了英语教学口语培训班,让承担留学生教学的教师感受、掌握基本的英语教学技能。(2)生化教研室安排理论基础扎实、英语水平较高、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组成留学生生物化学教学团队,积极主动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网络、学术活动、到兄弟院校观摩学习等),提高英语水平。(3)学校充分利用省教育厅组织的英语教师出国培训项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派出教师赴英、美培训学习,让承担留学生教学的教师们实地了解和领略英语母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和风土人情,提高教学能力与业务水平。(4)选派教研室教师赴英国莱斯特大学参加“临床医学留学生教育师资培训”,学习英国生物医学教育常用教学方法、医学教学和学术英语表达、实用英语听说训练等。这些交流、访问、培训,提高了留学生教师的英语教学能力。(5)由于生化专业词汇发音复杂,口语表达难,教研室定期组织集体备课,严格全英文试预讲制度,确保教案课件中的英语专业术语表达规范化。(6)定期举行教学反馈会,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7)为促进师生间的交流,鼓励学生在假期参加教师的科研活动,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发音特点,更好地促进师生间课堂内外的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3选用合适的英文理论及实验教材

由于来本校学习的留学生绝大多数都选择回自己的国家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后从事临床工作。针对学生特点,本校选择Harper等主编的作为理论课备课参考教材,该教材内容简洁明了,阐述了最基本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原理,并与医学密切相关[5]。其他偏重生物化学理论的教材如Nelson等主编的等作为课外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加深对生化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医学生物化学实验课主要是让医学生掌握传统的四大实验技术(分光光度、电泳、层析、离心分离)及基本的分子生物学相关技术的原理和方法[6]。结合临床医学教学的特点,本校选择了经典的生化实验例如蛋白质含量测定、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分离血清蛋白等;血清三酰甘油含量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测定等临床检验相关实验;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提取及鉴定、PCR扩增DN段等分子生物学内容,并翻译成英文版的实验讲义供学生使用,保证了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4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4.1教学手段多样化

由于生物化学教学内容本身系统性强,很多理论很抽象,各种代谢途径、生化反应相互关联,不易理解[7]。课堂中的视频影像资料、flash动画、立体模型等,能让学生更直观、感性地认识、理解相关内容,例如讲解DNA双螺旋结构时,教师自制简易的双螺旋模型,使学生更深刻地领会相关内容的具体含义,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实验课侧重于动手操作,为了保证教学过程中学生每一步的操作准确无误,避免因语言沟通或学生理解错误导致的实验差错,本校针对每个实验制作了相关的PPT课件,每次实验前详细讲解,使学生在实验前对相关内容和注意事项有所了解,在实验课中全程观察实验过程,随时解答留学生提出的各种理论及实验问题,这种教学方式受到学生的好评,提高了教学效果。

4.2多采用互动式教学

由于留学生接受教育的背景不同,当课堂上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他们会主动提问,并要求教师现场解答,教师有侧重地对一些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与学生沟通,采用提问、启发式教学,另外,经常提出一些与临床及日常生活相关的生化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3总结、复习式教学

生物化学知识点多,不易记忆,每次上课前,先利用5~10min时间采用互动的方式与学生一起总结回忆上次课的重点掌握内容,加深记忆和理解。在每个章节讲解完后,给出一些单元小测验题目并当堂完成,以习题的形式强化复习内容,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理解和掌握。也让教师及时掌控教学效果,随时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5严格、规范的考核评价制度

由于教育背景的差异,留学生的课堂纪律无法与国内学生相比,迟到、早退现象较普遍。另外,课堂上喜欢说话,甚至有出去接打电话等现象。针对这些情况,本校严格执行课前不定期点名,不等待、准时上课,并适当强调课堂纪律,使留学生逐步适应我国的教育体制,将出勤率及课堂小测验(quiz)作为计分项并入总成绩,有效地确保教学质量。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由于生物化学学时多,本校目前的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分为2个学期,对第1届的学生考试只进行了一次结业考试,结果表明这种考核方式并不合理,很多上学期的重点内容学生都忘记了,考试结果并不理想。因此,本校及时改革考试方式,从第2届的学生开始分为2个学期分别进行一次结业考试,从目前的结果看,考核效果明显改善。对于考试不合格的学生严格补考制度,纠正不良学风。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可以预见本校的留学生会越来越多。虽然本校已经完成了2届留学生生物化学教学的任务,积累了留学生教学的一些初步经验,提高了教师们的英语教学水平。但本校的留学生生物化学教育才刚刚起步,尚存在诸多不足的地方,还需在留学生生物化学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继续加强,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探索和优化,以提高本校的留学生教学质量。

作者:余贤军 李珊 唐微 王小波 单位:湖北医药学院

第六篇:高职“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食品生物化学是食品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主要内容有食品的成分组成、结构、性能和加工、贮运过程中的化学变化以及食品成分在人体内的代谢。食品生物化学包括生物化学和食品化学两方面,理论性较强,各章节之间缺乏普遍规律性[1]。如何教学相长,协同创新,使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又能达到教学目标,提升专业技能。笔者总结食品生物化学的课程教学改革经验,供交流讨论。

一、合理确定教学目标

食品生物化学是食品专业的主要基础课,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奠定基础,为学生从事食品加工生产、食品质控检测等奠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写作、表达、团队合作以及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食品生物化学前期或者同修课程有普通化学、分析化学;后续关系密切的专业课程有食品营养与应用、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加工工艺、食品微生物检验、食品理化检验等。因此,在教学内容中,食品的成分组成、结构、性能和加工是重点,食品贮藏运输过程中的化学变化是难点,食品成分在人体内的代谢仅作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搭建起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平台,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为职业能力的提升做好桥梁的角色。

二、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也不利于大学生创新品质的培养。教学团队与时俱进,针对课堂教学目标和内容,采用提问式、启发式、小组合作式、任务驱动式、案例式、等生动而丰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大学生创新和个性发展[2]。

(一)课程内容选择

课程内容设置方面由浅入深,由易及难,课程章节设置如下:先学无机营养素水分和矿物质,然后是三大能量物质糖、蛋白质、脂肪,接着是核酸、酶和维生素,最后学习生物氧化、物质代谢、食品中的色香味。在教学重点和难点方面,注意给予辅助手段和支撑材料,让学生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知识的能力。在教学模式方面,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多样

在矿物质的学习中,设置了任务驱动法。老师提供专业参考书籍和学习网站,由各个小组组员分工协作,查阅资料,制作ppt,课堂演讲,组间组内互相点评。在这项小组ppt工作完成后,再模仿最近大热的中国成语大赛设置了猜词游戏,需要小组合作完成。对课程知识做一个强化和总结,提高了同学们的应用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乐趣。在糖、脂肪、蛋白质的学习中,知识目标为有机物结构、能力目标为有机物的性质,综合目标为有机物在食品工业的应用和利用专业知识解决生产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如在糖类的学习中,结构方面以糖苷键为契机,设置了球棍模型环节,让同学们利用教具拼出葡萄糖、果糖的链式结构、环式结构,解决了糖苷键的构型这个关键点,对于双糖、低聚糖以及多糖的结构都迎刃而解了。在脂肪的教学中,引入了案例分析,以爱斯基摩人饮食以海鱼等为主,没有蔬菜水果。而结果竟然是他们没有心脏病,也没有高血压,甚至连坏血病都没有。通过案例引起同学对脂肪内容的兴趣,再在其后的脂肪结构中,讲述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结构、性质,结合生活介绍了DHA、EPA等多不饱和脂肪酸。最后同学们解答爱斯基摩人心血管健康的原因。同学们兴趣很高,课程教学效果反馈也非常好。

三、实验教学改革提升综合技能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教学手段[3]。在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改革的同时,探索行之有效的实验教学方法也非常有必要。

(一)注重讨论分析环节

实训项目的开设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引导小组充分讨论,例如在实验前,学生预习实验后提出问题,如试剂耗材的更换、实验条件的改变;推断可能导致的结果。在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讨论实验中出现的问题、遇到的困难,也可以设计一些与实验项目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提供开放式实验平台

鼓励学生利用开放实验室进行实验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可在开放实验室进行一些探索性实验,如自己设计的实验、教师的科研课题、食品生物化学课程开设的实验项目等。通过开放式实验教学,提高了学生实验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促进了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协调发展。德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在食品生物化学的教学中,理论教学要注意“适度、够用,学以致用”的原则,实训教学要注意“合作讨论,提升技能,提升综合素养”的原则。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经过教学改革后,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为重点目标,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专业实验技能得到明显提高。

作者:刘慧燕 张少敏 刘瑛 宋丹 单位: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晓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11(1).

生物化学论文范文篇2

论文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模式创新

论文摘要:结合生物化学教学实际,通过改革教学内容、双语教学和创新性实验等,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

生物化学是介于生物与化学之间重要的边缘学科,是物理、化学等理论与技术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所产生的交叉学科,是一门集理论与实验为一体的专业基础课程,在相关学科的发展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具有知识密集、信息量大、内容复杂、记忆性强、实验技术更新快等特点。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和生物专业学生分配就业时所遇到的困难,本文针对传统生物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生物化学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为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奠定基础。

1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兴趣的发展规律,教师应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等方面培养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学习兴趣。

1.1结合学科发展前沿,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现代生物化学是一门飞速发展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介绍本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实时更新内容。讲到基因表达时,可介绍我校主持的家蚕基因组“框架图”的研究进展,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家蚕基因组研究方面已居世界领先地位,这是建立21世纪“丝绸之路”的起点和里程碑。并把有关基因组草图的基本知识介绍给学生,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

1.2理论联系实际,拓宽学生知识面

生物化学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几乎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领域。讲授理论课时,可通过联系周围的生命现象和生活常识了解生化问题,激发对生物化学的学习兴趣。如脂类代谢部分,可以介绍目前世界肥胖人数已超过16亿,肥胖易引发心脑血管类疾病,已成为全球第一死因,再结合脂代谢机理让学生懂得如何通过饮食平衡营养控制肥胖。另外,可以通过设问方式联系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为什么短跑后人会感到小腿酸痛?为什么不能常吃生鸡蛋?为什么加卤水可以制豆腐?为什么多吃糖会发胖等等。用理论解释实际问题,既使学生掌握了所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拓宽了学生在生物化学领域的知识面,又促进了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

1.3灵活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生物化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量成倍递增,涉及的许多概念及反应过程非常抽象,尽管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生仍然感到概念模糊和难以理解。多媒体是以计算机为载体,集声、像、动画、音乐为一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信息容量大、视觉效果好、简明生动、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等优点。

根据教材内容,采用多种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如用ChemOfficeUltra8.03绘制氨基酸或核酸的三维立体结构,录制视频介绍几种层析法等实验性强的理论知识,运用Flash动态画面模拟体内物质代谢过程。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应以基础知识为主线,遵循内容精简、版面简洁、色调清晰,动画科学,切忌将它制成电子黑板。在图文并茂、视听一体化效果的渲染下,配合教师的讲解,可使抽象概念形象化,微观图像宏观化,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果和质量。

1.4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施引导式教学,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起来。对重点和难点,教师可以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讨论,然后以答辩的方式来回答问题;或者教师指导学生查阅相关的文献开展课堂交流。

在课外,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利用教参阅览室、视听阅览室、网络图书馆等设施以及学校提供的教学资源进行自学,或通过网络与同学、教师相互交流。

2开展双语教学,培养复合型科技人才

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4号文件)的精神,逐步推广和实行本科生教育中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的双语教学,已成为培养新时期我国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和实现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开展生物化学双语教学是现阶段我国高等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条件。在生物化学的双语过程中,首先处理好现阶段双语教学和英语教学的关系,其次提高教师的双语执教能力。我校为了提高教师的口语,组织教师到英语国家培训。另外要选择合适的生物化学双语教学教材,采用循序渐近的教学方式,实现双语教学目的。

3开展创新实验,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

当今世界科技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谁具有一流的人才,谁就可站在科技的制高点。开展创新性实验,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有效手段之一。

3.1加强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是提高学生积极性的有效措施之一。如安排学生参加实验准备工作,使学生熟悉整个实验环节,从试剂配制到实验的预试及分析均由学生完成。学生动手又动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3.2开展综合型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由于课时和经费限制,很多学校主要开设验证性或演示性的实验,阻碍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发挥。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开设探索性和综合性的实验至关重要。如设计“鸡蛋清SOD酶的分离纯化及性质鉴定”实验,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酶的性质、酶的分离及纯化关键技术、酶的鉴定方法等知识。

3.3全面开放实验室,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生物化学论文范文篇3

关键词:生物化学;糖类;实验教学

生物化学的教学工作一般从糖类、蛋白质、核酸等物质的结构和理化性质开始讲授,随后再介绍这些生物大分子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同时,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分开,不但使教学工作相对枯燥难懂,而且学生也不易掌握生物化学的知识结构和重点内容。许多专家学者在课堂教学方法和理念上对生物化学的教学方面做了很多改革和创新[1-4],也有许多教学工作者在实验教学方面进行了探讨[5-7],为生物化学的教学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但如何将生物化学的部分实验合理的融入教学课堂,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恰当的融为一体,此类教改文献较少。本文以糖类教学过程为案例。

一构建糖类的知识结构体系

学习生物化学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有机化学》课程中关于糖类的章节,对重要的单糖、二糖及多糖并不陌生。但《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中的糖类讲授侧重点并不完全相同,后者的讲述要为糖代谢的章节做好铺垫,而糖代谢则是糖的化学的延伸。虽然课程设计上是先讲完糖类、蛋白质、脂类、核酸、酶等物质的结构和理化性质后,再讲述糖代谢、脂代谢、蛋白质代谢。但教师不能按照教材孤立糖的化学和糖代谢的关系。因此,围绕糖类一章要为糖代谢章节服务的思路,重新构建《生物化学》中糖类的知识体系,做到重点突出、逻辑清晰。在讲完糖的概念和分类后,由“最简单的糖是什么”的问题导入,通过介绍甘油醛过渡到同分异构的讲解,重点介绍D/L构型。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思考,如果每延长一个碳,会增加多少同分异构体的同时,引出重要的单糖,如葡萄糖、核糖等。针对性的介绍单糖的化学性质,为糖代谢做铺垫。如葡萄糖半缩醛羟基上可发生酯化反应,形成葡萄糖的磷酸酯,而葡萄糖的磷酸酯是生物体内糖代谢的重要中间产物。在从α-D-葡萄糖如何形成糖苷键转变为学生所熟知的麦芽糖开始,讲述二糖及多糖,最后介绍多糖的化学性质。

二课堂教学中加入演示实验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相结合可加深理解专业知识,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可将抽象的生物化学理论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现出来,使学生产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这些化学现象背后的本质,从而产生认知冲突,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而在常规的教学过程中,往往理论和实验分离,教师普遍认为演示实验简单,培养不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从而忽视演示实验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然而,演示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效果在提高学生兴趣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糖的演示实验为例,课堂气氛明显活跃,学生对糖的一些化学性质比传统的讲授记忆更为深刻。如在讲糖类的还原作用方面,教师在上课前可提前准备好斐林试剂和本尼迪特试剂、葡萄糖溶液、果糖溶液、蔗糖溶液、麦芽糖溶液和淀粉溶液、试管、加热设备等。通过实验,向5支试管中加入菲林试剂,再分别加入上述五种糖溶液(10g/L),置沸水中加热数分钟,取出冷却后观察颜色变化[8]。这样可直观的观察不同的糖类颜色有何不同,让学生思考造成这种颜色差异的原因。引出还原糖和非还原糖的概念。即加深了概念的理解,又对糖官能团进行了直观的讲解。学生课堂反馈积极,可明显感觉到老师与学生间的沟通和互动是有效的。

三启发学生设计综合性试验

化学实验通常分为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然而本科生教学过程中,很少涉及到综合性实验,由于教师培养学生创造精神方面缺乏主动性,加上学生自身知识水平所限,综合性实验在实施方面存在诸多困难。综合性实验带有一定的综合应用性质或部分设计性任务。它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生物化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掌握的基础理论、实验技能以及各种检测手和实验方法,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方法、选用配套仪器设备、独立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最后写出比较完整的实验报告或学术论文[9]。为了进一步使学生熟悉和掌握糖的化学,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详细讲解糖的化学性质及这些化学性质和什么官能团相关后,尝试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加以完成。如还原糖因含有自由的醛基或酮基,在碱性条件下,还原糖可与黄色的3,5-二硝基水杨酸(DNS)共热,被氧化成糖酸和其他物质,3,5-二硝基水杨酸则被还原成棕红色的3-氨基-5-硝基水杨酸。棕红色的深浅和糖的含量成正比,用分光光度计在540nm波长下测定溶液的吸光度并查标准曲线,可求出样品中还原糖的含量。由此,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结合糖类的化学性质,思考并设计其它的测定还原糖的实验方案,并在实验室中完成。不管实验方案是否可行,实验是否进行顺利,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这样的引导和启发不但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设计实验的能力,也使学生对糖的化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四总结

以实验为导向,结合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不但使抽象的生物化学学习变得具象化,也容易引发学生兴趣,通过自己设计实验,增强学生成就感的同时,也锻炼培养了学生一定的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作者:吴震洋 邱岚 李丽 单位:铜仁学院

参考文献

[1]宋威,郑玉娟.思维导图在生物化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价值[J].教育教学论坛.2014,(28):258-259.

[2]杨志伟,张玮玮,陈志玲,等.生物化学探究式教学的设计和实施[J].生命的化学.2013,33(01):105-108.

[3]李科友,朱海兰.创新理念,培养能力—生物化学教学之体会[J].微生物学通报.2011,38(02):250-255.

[4]朱素琴,季本华.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微生物学通报.2010,37(08),1238-1242.

[5]舒乐新,苗戎,杨琳,等.改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实验室科学.2013,16(05):53-55.

[6]程驰.生物化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2,(24):242-244.

[7]史锋,周楠迪,田亚平.浅谈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在高校生物化学教学中的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1,(21):247-248.

生物化学论文范文篇4

1.1案例教学法比如我们在讲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时,先给大专学生讲讲疯牛病,疯牛病的起源,发病机制,让大家对此产生兴趣,开始讲蛋白质的二级结构,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开阔了大专学生视野,提高了大专学生的学习热情,完成了教学任务。

1.2问题引导教学法比如我们讲糖代谢,军训过后为何会肌肉酸痛?过几天为何症状消失?为何糖尿病会有三多一少症状?

1.3教学做一体化比如我们在讲血浆脂蛋白时,把这次课安排在实验室,让学生自己采血,自己测测血浆中甘油三脂和胆固醇的含量,再给大家讲血浆脂蛋白的种类、功能等,让大专学生在做试验中产生思考,在思考中看自己的测定数据。真正做到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

1.4任务介绍教学法在讲核酸时,先让大家熟悉诺贝尔奖获得者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罗莎琳德·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在课堂上给大专学生他们发现DNA双螺旋的过程,其中的有趣环节,让学生在学习中,同时知道一些科学家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为科学奉献终身的思想。

1.5多媒体动画比如我们在讲酶的作用机制时,采用多媒体动画,让大专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酶的作用机制。

2学法学生是否成为学习的主体

学习方法是否科学,首先受教师教育思想观念和教学方法的制约。要“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研究与研究学生结合起来。我校大专学生特点:(1)活跃;(2)独立;(3)求知欲强。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讲课时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力,由讲改为导的教学模式。

2.1复习先修课程生物化学的最主要的先修课程有机化学,在学习相应章节时,要提前复习有机化学的相应章节。

2.2写小论文在重要章节的学习前,给大专学生布置写小论文的作业,让学生对学习内容大体有一定的了解,提高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

2.3做题给学生发参考习题,学生通过做题掌握重点、难点,检验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4协作学习每一章节讲完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一章得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其终身学习的基本素质。

2.5个别指导针对不同大专学生,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指导方法,爱动手的,给机会在课堂上给大家演示试验;爱演讲的,在课堂上给大家讲一讲医学上的小故事。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个性特长的发展。

3.结语

生物化学论文范文篇5

1.1课程设计思想

笔者经走访一些企业、学院畜牧兽医专业的毕业生,涉及饲养技术员、农户支持技术员、化验室检测员、业务员等岗位,学生均表示动物生物化学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在工作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应用,如化验室检测员需要掌握相关的生化指标检测技术,以进行疾病的诊断;饲养技术员、客服专员和业务员等岗位则更需要坚实的动物生物化学理论知识,以解答农户的技术咨询和新疫情的分析与判断。

1.2重组教学内容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知识的构成方式与实际运用的方式相似程度、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成正比。为了开展行动导向教学,结合学院动物生物化学课程开课40学时,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将理论知识体系按照由易到难来编成(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与能量代谢、机能生物化学)3个项目,其中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项目设3个子项目(核酸、蛋白质、酶等);物质与能量代谢项目设5个子项目(生物氧化、糖代谢、脂代谢、蛋白质代谢和核苷酸代谢等);机能生物化学项目设2个子项目(水与无机盐代谢、酸碱平衡)。对各项目中理论性太强且实践应用不多的内容进行删减,以便于教师教、学生学。

1.3配套案例

为顺利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共设计了34个与动物疾病防治、时事案件、人类健康相关的生物化学教学的案例。如根据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项目的特点设计了农药中毒与急救、人体8种必需的氨基酸及功能介绍、镰刀型贫血病、疯牛病、克雅病、蚕豆病———G6PD酶缺乏等12个教学案例;针对高考设计了物质与能量代谢项目吊瓶班、减肥药的危害、低血糖与休克、牛羊营养代谢病、糖尿病-糖代谢紊乱等19个教学案例;机能生物化学项目设计了产后瘫痪急性缺钙、血红蛋白尿症缺磷等3个教学案例。这些教学案例将物质在动物体内微观的代谢过程变得宏观可见,且与身边的案例相联系,既加深了学生对生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4实训内容

根据学院现有的实训条件及各班开展动物养殖的情况,将本课程的实训内容分为基础验证性实验项目、综合分析性实验项目和探究创新性实验项目(3个模块)。1)基础验证性实验项目以掌握基础技能为目的,包括“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和“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2个任务)。2)综合分析性实验项目以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提高专业技能为目的,包括肝脏中酮体的生成与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测定、无蛋白血滤液的制备、动物血糖测定等(4个任务),基础验证性实验项目和综合分析性实验项目均为课堂教学任务,在课堂完成。3)探究创新性实验项目为学生能力拓展项目,开设牛乳中蛋白质的提取与鉴定、不同饲养条件对动物血糖的影响(2个任务),由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项或自选题目进行科学研究,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相关资料,自行设计试验方案,最后撰写科研论文,为今后的毕业论文研究和撰写打下基础,提高学生探究兴趣和创新能力。

1.5考核方法改革

为更全面地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本课程的考核分为纪律成绩、平时成绩、实训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四个方面。纪律成绩考核上课出勤率、平时成绩(课堂提问和作业成绩)、实训成绩(实训操作、实验报告成绩)、期末考试为笔试。课程综合成绩评定的比重分配为:学习纪律成绩占10%,平时成绩占15%,实训成绩占30%,期考成绩占45%。

2动物生物化学基于行动导向法的网络教学资源库开发

行动导向法教学模式需要大量的教学资源支持才能顺利地开展,为此学院开发了基于行动导向法的动物生物化学网络教学资源库,既方便教师开展教学又利于学生自主地进行个性化学习。

2.1“教”资源开发

资源库将教学内容重组为3个教学项目和10个子项目并结合各自子项目开发多媒体教学素材,内容包括教学详案、教学课件、图片助学、上课录像、案例分析、项目测试等内容,教学课件和案例分析均图、文、动画并茂,将教学的重点难点采用生动的Flash动画模拟,再配以真实场景的教学录像和相关的图片素材,表达生动、丰富的知识,创设形象、仿真的教学情景,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知识视野,为教师在课堂展开丰富多彩的教学过程提供了直观、有效地帮助。

2.2“学”资源开发

为方便学习者按学习需求灵活地查询知识,资源库将图片资源、名词解释、虚拟空间、录像资源、测试中心等重点教学资源单独设置模块。配套的教学录像为学生提供了跨越时空的现场教学资源,其他分专题的录像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可直接观摩学习的教学资源。此外,资源库设置自主学习、实训基地、拓展资源等模块为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补充资源,如执业兽医资格证的复习考试资料等,为扩大学习者的知识面和今后的专业提升与发展提供切实地帮助。

2.3自我评价资源开发

为了能让学习者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资源库为每个教学项目设计了题型多样的项目测试,方便于学生按项目测试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单独设计的测试中心为学习者提供了模拟试题和综合在线测试题目,以检验对整门课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课件还为自主学习者设计了巩固习题和答案,方便学生检查自学效果。

2.4辅助管理平台开发

生物化学论文范文篇6

摘要:根据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结合临床检验岗位人才需求,分析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提高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医学检验技术;生物化学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基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学科,医学检验在医疗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在各层次医院、血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检疫部门从事检验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生物化学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涉及内容多,概念抽象。随着生命科学研究和医学研究的快速发展,生物化学在临床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尤其是生物化学在临床检验中的作用不可小视[2]。高职院校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理解能力较差,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值得思考。

1存在的问题

1.1理论教学课时少

相对于护理专业而言,虽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生物化学一周多一节课,但还是不够用。生物化学作为专业基础课,从三大营养物质代谢,到基因表达,知识量很大。如果一节课讲太多内容,学生接受起来很困难,时间一长,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1.2实验课时少,内容陈旧

生物化学课时少,理论教学都不够用,能分到实验课的课时就更少了。随着医学的发展,临床检验项目越来越多,越来越细化。对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来说,如果在校不通过实验练习动手能力,不增强实验技能,以后很难满足工作需要。然而,实验教学内容更新缓慢,实验操作过于简单,与临床检验中涉及的生物化学应用存在一定差距。

1.3学生不重视

由于生物化学教学时数少,有些学校甚至把其列为考查课程,容易使学生忽视该课程的重要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没有接触过临床,不了解生物化学和临床检验的关系,没有真正认识到生物化学在临床检验领域的重要性及应用性。学生的不重视及学时安排的不合理,导致生物化学教学工作开展起来比较困难。

2教学内容优化

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领域的迅速发展,使生物化学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变得更为广泛,加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对生物化学知识的学习就显得极为重要。从生物化学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来看,生物化学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必须改革。教师应拓宽知识面,教学中增加生物化学与医学实践的联系,介绍生物化学在医学检验领域应用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复杂的理论与临床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其学习动力。实验内容也要跟上临床应用,不能因为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而一味采用传统检测方法。如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的测定一直采用传统的赖氏法,学生在校学习的也是此种方法,而近年来临床上通常使用速率法来测定,此种方法的优点是检测速度快,检测结果准确,能够同时检测大批标本,节省试剂,节省人力,是目前临床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主要方法。由于学校开展的生物化学实验与临床检验应用存在一定偏差,学生在工作中遇到此类问题后,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因此,要优化生物化学实验内容,加强与临床检验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技能,规范操作环节,真正做到授人以渔。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还需要学习和掌握基本的生物化学检验仪器操作方法,如显微镜,基因检测仪,PCR仪,细胞筛选仪器,气相、液相色谱仪,电泳仪等。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对其创新实验能力进行重点培养,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培养学生实验技能[3]。

3教学方法改革

生物化学课程较枯燥,不像解剖学、生理学有很多的图片供学生学习,大篇幅的文字讲述容易让学生提不起精神,久而久之产生厌学情绪。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对于一些内容相对简单的单元,可以采取学生自学后讨论,教师再总结的方式,做到理论与实验教学相结合,既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又能巩固理论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对于一些内容较复杂难懂的单元,如分子生物学部分基因表达调控过程以及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分子生物学技术(PCR、重组DNA技术、核酸技术、细胞信号转导与癌基因等)尽量使用多媒体、动画等教学手段进行演示[4],将课堂教学生动化,使学生形成形象具体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效率[5]。

4考核方式改革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如果动手能力不强,就只能在参加工作后重新开始学习,常导致用人单位不满。大多数高职院校生物化学期末考核以试卷成绩为主。学生为了取得一个较高的分数,临近期末时,对知识点死记硬背,为了考试而考试,考试结束后,所学知识全忘了,导致学习专业课涉及的生物化学知识时,前后联系不起来。因此,要加强实验技能考核,提高实验考核比例,引起学生重视,在锻炼技能的同时巩固理论知识。同时,加强过程性考核。总成绩由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综合评定[6]。由于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利用过程性考核,也可以督促其学习记忆。

作者:向俊蓓 单位:四川护理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小梅.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方法的探索[J].科教导刊,2016(4):63.

[2]刘岩岩.医学院校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初步探讨[J].科教文汇,2016(6):49-51.

[3]侯新东,葛台明,盛桂莲,等.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高师理科学刊,2012,32(1):104-107.

[4]张璐.对提高“生物化学”教学效果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2,(1):103-104.

[5]胡红柳.医学生物化学教学方法创新与改革[J].现代职业教育,2016,(7):56.

[6]韩丽红,杨文杰.基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医学生物化学过程性考核方案的探索与实施[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2015,5(4):58-61

第二篇:高职检验生物化学病例讨论教学法研究

生物化学是检验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是学习其它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基石[1]。生物化学是在分子水平上阐明生命活动的机理,分析生命现象的本质,因此,其课程内容抽象,晦涩难懂,教学效果稍差[2]。为了改变现状,我们于2016年2—7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病例讨论教学法,让学生通过病例分析切实掌握生物化学中的重点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增强了理论与临床实践的联系,使学生能够更快适应临床检验岗位,同时有利于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加强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校2015级检验专业普通专科学生1班和2班进行研究。其中1班55人为对照组,男生29人,女生26人,年龄17~20岁。2班57人为实验组,男生30人,女生27人,年龄18~20岁。两组学生的年龄和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两组学生所用的生物化学教材、教学计划和教学时数均相同。

1.2方法

对照组完全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授课时以教材章节框架为主线,以理论讲授为主,提问为辅。实验组采用病例讨论教学法。教学过程如下:(1)课前准备:提前两周将病例发给学生,并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2)分组讨论:将全班学生分组,便于进行讨论,每组4~6人。(3)课堂汇总:课堂上每组学生派代表发言,阐明本组观点,不足之处可由其他组员补充和订正。(4)教师总评:讨论结束,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对教学重点和难度进行强调。例如讲解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时,提前两周给学生列出病例:“李秀兰,女,65岁,右第一跖趾关节肿痛3d。血尿酸提示:527μmol/l。痛风病史3月余,首次发作时,服用别嘌呤醇2d后疼痛消失。最近因食用鱼、虾、豆制品等,疼痛再次发作。”并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痛风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以及药物治疗的生化机制。然后每组学生根据课堂上讲解的相关知识和其他资料提供的知识展开分析和讨论,并总结出各组的观点。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综合评价,将核苷酸代谢的内容与痛风疾病紧密联系起来,更贴近临床。另外,教师强调该病例中,治疗痛风的药物别嘌呤醇的设计原理是酶的竞争性抑制,从而将核苷酸代谢与酶联系在一起,体现了课本前后知识的融会贯通,培养学生处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1.3评价

1.3.1理论考试

学期结束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考试,采用闭卷形式,满分为100分。

1.3.2问卷调查

学期结束对两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包括教学方法满意度、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方面,对病例讨论教学法的效果进行评价。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学生理论考试的成绩比较

对照组学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为(81.27±8.36)分,实验组学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为(86.15±9.43)分。两组学生的成绩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学生对病例讨论教学法的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90.18%(101/112)的学生对病例讨论教学法较满意,91.96%(103/112)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习兴趣,85.71%(96/112)的学生觉得该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79.46%(89/112)的学生认为它可以增强语言表达能力,88.39%(99/112)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方法更贴近临床检验岗位。

3讨论

3.1病例讨论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91.96%的学生认为应用病例讨论教学法可以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调动起来学习能动性,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4]。在应用病例讨论教学法后,实验组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和个人素质都明显优于对照组。

3.2病例讨论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病例讨论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如图书、课件和网络等)查找资料和分组讨论,便于把握重点和难点,也可加深学生对疾病的认识。在此过程中,此方法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5]。通过学生讨论和配合,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3病例讨论教学法有利于学生适应临床检验岗位

应用病例讨论教学法,能够通过创设临床情境,加深学生对检验指标的理解,了解检验指标与疾病的联系,增强理论与临床实践的联系,学习解决在临床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缩短学生适应临床检验岗位的时间,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实现卫生职业教育与学生未来职业的无缝对接[6]。

3.4病例讨论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教师在准备教学病例的过程中,需要把临床病例进行适当加工以适应教学。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不断更新病例,这些都要求教师不断学习,经常参与临床实践,与临床医生多交流、多沟通,收集临床病例,丰富课堂教学。教师之间可以对病例讨论教学法多交流、切磋和总结,对病例进行整合和编写,明确病例的问题和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掌控课堂,主导课堂方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应用病例讨论教学法之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责任心均得以加强,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7]。将病例讨论教学法应用于生物化学教学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以增强,同时,教师的综合素质也得以提高,教学水平明显提升,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通过病例讨论,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和梳理,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出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医学人才[8]。

作者:刘庆春 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基础医学部 

参考文献:

[1]董芳娟,魏增云,薄一览,等.高职检验专业生物化学教学的困境与对策[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31(4):132-133.

[2]李荷,刘彩虹.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6,18(1):32-35.

[3]董兆,孙利.案例教学法在五年制高职五官科护理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20):55-56.

[4]田野,吕学儒,李树香.基于检验岗位需求的高职生物化学教学改革[J].护理研究,2013,27(7):2018-2019.

[5]张健.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检验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0):72-73.

[6]雷雨广.浅谈病例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运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8):53-54.

[7]应小明,张文喜,叶辉,等.PBL结合真实病例教学法在儿科临床肺炎教学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28(7):107-108.

[8]王婷.病例教学法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9):295-296.

第三篇:《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整合实践初探

课程整合是现代课程改革的主要问题之一,更是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的重点内容之一[1]。《医学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人体的物质组成、结构与功能、新陈代谢及其代谢调节[2],是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与医学的发展密切相关、相互促进,临床上各种疾病发病机制的阐明、诊断手段、治疗方案、预防措施等的实施均需要依据生物化学的理论与技术。理论抽象、概念繁多、结构复杂、代谢反应错综复杂等是生物化学学科本身具有的特点,目前生物化学教学基本还是维持以往传统的授课模式,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方式以课堂授课为主,教学过程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考评侧重于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使学生养成了“你讲我听”的习惯,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学生获得的只是大量生物化学理论知识的“堆积”,却不能将其与相关的临床内容横向联系起来,导致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的脱节,传统的授课模式已不能满足基础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要求。因此,改变教学思路,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对《医学生物化学》从授课内容到授课形式进行全方位的课程整合是生物化学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1.1《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整合是顺应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发展潮流的需要很多院校的医学基础课程都已经进行了课程整合,大多数的整合都是课程间的合并[3]。而《医学生物化学》所处的特殊地位,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广泛联系,反而使《医学生物化学》很难与其他医学基础课程进行课程间的整合。对《医学生物化学》进行课程内整合,可优化教学结构,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同时可以为以后课程整合实践打下一定的生物化学理论基础。

1.2《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整合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需要传统的《医学生物化学》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以灌输式讲解为主,以教师的教为主体,让学生们感觉课程枯燥无味。若将讨论式教学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解放其被禁锢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经过整合真正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教学模式。

1.3《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整合能培养学生将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联系能力的需要《医学生物化学》知识特点,如内容多、知识点抽象等,以讲授型为主的教学模式,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仅停留在知识点本身上,大多数学生都是以死记硬背的形式记住每个知识点,最主要的目的是应付考试,当考试结束后,可能会讲相关知识忘记的一干二净,而在临床实践时却很难将学过的生物化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而通过《医学生物化学》课程与临床实践整合,可以将生物化学理论与疾病的发病机制紧密联系起来,在课程的讨论过程中,同学们既深化了知识点的理解,也增强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但提高了医学生物化学教学质量,而且为培养新型的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医学人才打下基础。

2《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整合的可行性

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方法存在问题的主要表现有:(1)课时总量偏大,每周学时有的多达30~40学时,学生濒于上课,缺乏对知识的消化时间;二是教师在教学中注重的是“教”而不是“学”,学生缺乏思考的冲动和空间,课堂教学气氛沉闷[4]。传统教学法适合培养知识性人才,但不适合培养创造性人才。为了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适应性、创新性,势必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构建新的教学体系。“课程整合是指将各门课程或各教学环节中有关的教学内容,通过新的组合方式进行整理与合并,使相关课程能够形成内容冗余度少、结构性好、整体协调的新型课程,以发挥其整合优势”[5]。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从20个世纪90年代陆续开始开展医学教育改革。通过借鉴外国医学院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众多的医学院校从不同角度采取各种形式进行课程整合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例如,浙江大学医学院的《基础医学总论》与《基础医学各论1~4》教材的编写与教学,中国医科大学的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模块;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以能力为主线的基础医学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实现了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上的真正融合等。近年来,温州医科大学也开展了“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整合,一是基础学科课程间进行水平方向的整合,二是基础学科与临床医学课程间进行垂直方向的整合。这些课程整合的成功案例给《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整合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为《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整合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给《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整合的顺利进行指引了方向。《医学生物化学》是医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但学生普遍认为生物化学比较难学,内容复杂,难点多而且内容抽象,学习过程中感觉比较生涩难懂和无从下手,不能很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内容,考试的通过率较低[6]。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2.1内容多课时少温州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化学》课程主要设置在大学第三学期。以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为例,临床医学总课时100学时(理论76学时,实验24学时,学分5.5分),共有班级近40个,9个平行授课班。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查锡良等主编《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8版教材,讲授19章内容。整个课程的教学学时相对较少,而所授内容相对较多,从开学初到学期末,大约16周的教学周都在进行理论授课,然后进行期末考试。这样的课程设置和高密度授课使得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感到十分的吃力。因此一定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2.2讲授教学法仍然是主要形式传授式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多,教师少;课时多,学时少;灌输多,启发少。因此,对课程的实施进行整合,将讨论式教学整合到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之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讨论式教学需要相关知识的积累,需要有严密的思维、较强的语言组织和口头表达能力,因此,学生必须做大量的课前准备———自学、做笔记、提出问题等。这样课堂讨论式教学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课前预习、自学等)的形成,能够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素质,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资料查找和整理能力,逻辑推断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同时讨论式教学能够使生物化学的内容体系变成一个开放的弹性体系。由于许多问题的提出和学生的大量参与,很多教材以外的包括报刊、杂志上的知识信息就会被带入课堂,一些相关的新成果、新进展就自然地融入课堂讨论之中。讨论式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的参与,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体现出更多的自我价值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3《医学生物化学》成绩的评价方式在2011年12月由国家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颁布《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到形成性评价在学生课业评价中所占比例应不断加大。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7]。形成性评价的核心是在评估过程中的反馈,使学生理解学习目标、明确何为最佳;进行自我评价、明确差距;建立学习信心;不断自我改进完善。形成性评价如果使用得当,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帮助学生成为自主高效的学习者。而传统的授课式教学,对学生的评价主要就是通过期末考试,基本上是“一考定乾坤”,当学生知道自己的考试成绩的时候,这门功课的学习已经结束了。所以,对提高学生们的知识掌握程度,无实际意义。同时应试教育很难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广度和深度,很难体现出学生们的自学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传统教学模式中融入讨论式教学后,将在学生成绩考核方面进行改革,改革从考核的合理性和全面性出发,拓宽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将理论课中课堂提问、案例讨论、互动问答、撰写小综述、期中考核、机动小测验等内容纳入考核体系,这就更为全面客观地评价出学生的综合能力。

3《医学生物化学》课程体系的再构建

重新构建《医学生物化学》课程体系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在讲授《医学生物化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引入讨论课(课堂讨论式教学),将生物化学得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进行整合,对《医学生物化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新探索。

3.1整合《医学生物化学》教学内容为了解决内容多课时少的问题,首先对理论课授课内容进行调整,压缩讲授课课时,将讲授内容由以前的19章76学时整合为4部分64学时,且4个部分分别为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等专题篇。

3.2整合《医学生物化学》课程的实施形式将讨论式教学模式与讲授式教学模式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在理论课讲授结束后独立安排12学时的讨论课,讨论课内容紧紧围绕理论课的4个模块进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协调好2种教学方法的比例关系,讨论式教学可将每章的主要内容融会贯通,将各知识点联接起来,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宏观把握,是对传统讲授式教学的有益补充,讨论过程中引入临床案例,使生物化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衔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分析问题能力。

3.3整合《医学生物化学》课程的考核方式,建立形成性评价体系改变目前单一依靠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考核的唯一标准,将理论课中讨论课表现、撰写小综述、期中考核、机动小测验等内容纳入考核体系,不仅可以及时反馈学生们每个阶段的学习效果,还可以更全面、客观地评价出学生的综合能力。课程总成绩=讨论课表现(参与度、贡献度、互动问答共占10%)+撰写小综述(10%)+期中考核(10%)+实验考核(20%)+期末理论考核(50%)。考核方式更全面、更客观地评判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表现。《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整合后,作者已经进行了2年的教学实践,实施过程很顺利,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明显提高,且课堂气氛一改以前的沉闷,变得非常活跃,教学效果很好。

作者:郑凯迪 雷康福 陈秀芳 毛孙忠 单位:温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参考文献:

[1]杨志成.论学校课程整合与课程体系建构的一般逻辑[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6):55-60.

[2]查锡良,药立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3]孙黎光,于秉治,方谨,等.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课程整合的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3,2(2):35-37.

[4]罗玥佶,曾杰.医学生物化学理论教学的几点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11):986-988.

[5]范文艳.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3):72-73.

[6]王琳.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化学形成性评价改革的探索与讨论[J].考试周刊,2014(62):10.

[7]栾婷.临床医学专业核心课程形成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践[D].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2013.

第四篇:生物化学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研究

生物化学作为生命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在基础医学领域中的意义是举足轻重的,是医学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但对于大专学生来说,生物化学内容繁多,学习难度较大[1]。以往,在生物化学教学中采用“讲授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学习起来觉得枯燥乏味,效果不好。“双主体互动”教学,指在教学活动中同时存在两个主体,学生和教师。教师负责教学,学生负责学习,两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此种教学模式转变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能够促使学生更加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2]。在2014级三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采用“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随机选择学院2014级三年制高职护理专业4个班,每班60人,共240人作为研究对象。学生均为高考统招女生,2个班为对照组,2个班为实验组。对4个班学生的入学成绩、年龄、学习态度、专业基础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教师和教材的选择

本研究班级的授课均由笔者负责完成,教材选用《生物化学》[3],由何旭辉主编,于2014年5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教学大纲和课时均相同。

3.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教学,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计划,认真备课,制作课件,强调重、难点知识,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围绕教师的组织、安排和要求进行学习。实验组采用“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教学,具体的实施流程设计如下:(1)课前准备:教师课前明确教学目标,设置有效的教学互动问题,提出具体的预习要求,学生提供相应的教学参考材料,将课堂的互动问题提前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课前预习和资料查阅。(2)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从“示教”转变为“导教”,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概括、归纳和总结,向学生提出有关的问题,大约10分钟;学生分成6组,每组10人,利用教材进行有目的性的学习,分析解决问题,并采用小组形式进行课堂讨论,大约40分钟左右;综合分析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集体讨论,小组推选出代表进行问题的解答,其他的组员进行补充,大约20分钟左右;教师针对讨论的结果,理论联系实际,系统地解答问题,归纳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对学生予以肯定,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约10分钟左右。(3)课后总结:课后教师组织学生座谈,做好教学的评价工作,通过问卷调查,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质量的监测和评估,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交流学习。

4.评价指标

教师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和护理专业本身的特点,整理本学期重点,形成20套难易适中的技能考试题。教学结束后,每班分4组,组长抽签考试题考试。考试完毕后,按同样的标准阅卷,对240名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评价分析。同时,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内容为: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查阅资料能力、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思考理解能力、提高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以及提高团队协作能力,记录并分析调查结果。5.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所有涉及到的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IBMSPSS2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X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x珋±s)进行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反之无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实验组学生的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在调查问卷的结果中,实验组学生认可本组教学方法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讨论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侧重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4],整个教学过程,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机械性记忆,加上生物化学这门课程知识点太多、抽象,学生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确保“教”与“学”间的良性循环[5]。通过对学院2014级高职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采用传统教学和“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的比较,发现“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具有以下优点:

1.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课前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促进学生自主预习和动手查阅资料熟悉知识内容;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主思考,教师辅助指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课后学生和教师交流,并做客观评价。这样有利于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素质等全面发展。

2.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传统教学课堂上学生语言表达的机会很少,导致学生胆怯,不敢发言,或有想法却不知该如何表达。“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学生充分地自主思考,经教师指导对问题进行探究,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魄,又提高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提炼总结能力,使得学生找到自信,提高人际沟通的能力,从而利于今后临床工作中护患间的交流和沟通。

3.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管理能力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和探索学习者。“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促使教师不断地学习来增加知识量,拓展知识面,提高知识素养[6]。传统教学中教师备课的重点局限于课本内容,而“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则要求教师围绕知识点,精心设计与相关学科的互动点、兴趣点和创新点,加强学科间的联系。实践结果显示,“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管理能力,并且还提升了教师的组织能力、随机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

4.有利于师生思想情感的培养和沟通

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过程,还是师生间平等对话、思想沟通及心灵交流的过程。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是听从者,学生以一种戒备心理对待教师,阻碍了信息的反馈。“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通过教学互动,增加师生接触机会,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让师生彼此了解和认识,消除陌生感。在互动过程中,遵循平等和互敬的原则,让每位同学都参与到互动学习中来,在交流过程中注重欣赏和尊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可以加强师生的情感合作,创建和谐的教学环境,从而使师生在愉快的合作中达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总之,“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认知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以及教学质量,使学生更自信地参与今后的学习。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管理能力,丰富了教师的知识量,拓展了知识面,提高了知识素养。但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深入研究。

作者:向俊蓓 单位:四川护理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晓荣.深化医学生物化学教学改革,促进医学创新拔尖人才培养[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140—143.

[2]齐超然,刘光洁.谈双主体教学模式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尝试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6(6):144.

[3]何旭辉.生物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4]丁娇艳.“双主体”教学模式在提高中职药学专业教学质量上的应用实践[J].求知导刊,2015(4):74.

[5]师婷,高胜利,宋维芳.双主教学模式应用于病理生理学教学的尝试[J].基础医学教育,2014,22(5):342—343.

[6]陆利,杨桂姣,张卫国,闫八一.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在解剖实验教学中的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5):79—80

第五篇:体育院校运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研究

摘要:为了不断提升运动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文章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教学评价等四个方面分析了体育院校运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现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调查,探索运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的改革思路。

关键词:运动生物化学;体育院校;教学改革

运动生物化学课程不仅是高等体育院校的重要基础理论课程,也是一门实验性极强的学科[1]。由于该课程理论性强、内容抽象,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该课程的教学需要,只有对运动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要素进行改革和完善,才能有效提升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体育院校运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

目前,高等院校使用的《运动生物化学》教材,在知识体系方面系统、全面,但在教学重点、次序设计方面仍存在问题。教材内容过于庞杂,重点不突出。课程内容更新慢,对相关的生物化学知识未能及时更新。

(二)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运动生物化学课程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此外,多媒体作为现代教学改革的重要辅助工具虽然得到了普及,但囿于课件质量、使用方式等方面的原因,致使运动生物化学课程的多媒体教学存在课件知识老化、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等问题,不利于师生间的交流。

(三)实验教学

新世纪以来,生物化学界的理论和技术研究不断进步,而让学生掌握这些新的理论和技术必然需要大量的实验教学。但是,该课程的实验教学仍被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所束缚,实验内容陈旧单调,实验教学模式单一。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动地模仿和接受,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难以得到提高[2]。

(四)教学评价

运动生物化学的实验性和实践性对教学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大多数高校仍将考试,特别是笔试作为主要的教学评价手段。而考试手段也存在诸多问题,各体育院系倾向于“典型知识点考试”,以教材中的主要知识点为核心,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不利于新时期运动生物化学教学评价的实施。

二、运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改革教学内容

高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阵地,因此,运动生物化学课程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紧跟研究方向和时代特征,结合大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改革。教学内容改革要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结合体育院系不同专业的实际需求更新教学内容。另外,教师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系统化学习,使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变得简单化、趣味化。

(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采用分类教学模式

针对当前体育院系运动生物化学课程实验教学存在的实际问题,教师可在实验教学中采用分类教学模式。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实验教学分为四类:一是基础性实验教学,主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使用各种实验仪器,掌握常用的实验技术和方法。二是综合型设计实验教学,指导学生通过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开展相关实验,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研究性实验,引导学生参与探索性实验,激发其设计、组织等综合能力。四是开放性实验,让学生参与开放性和独立性更强的实验,培养其创新能力。此外,要进一步加大实验教学课时的比例,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学生能力培育方面的作用。

(三)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

首先,教师要强化计算机技能训练,掌握先进的教学课件制作技术,将抽象的原理和概念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3]。其次,在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避免文档化倾向,综合利用图片、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介形态,制作声画并茂,符合本课程要求的精品课件。最后,教师要将课件有效用于课堂教学,使其与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空间和时间有机结合,体现出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

(四)改革评价内容与评价方法

在教学评价改革方面,首先,合理设计考试内容,不仅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还要考查学生的课外实践知识,必要时将考试分为理论性考试和实验性考试,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其次,采用多方位、多角度的学生评价模式。将考试评价和日常评价相结合,将日常评价拓展到小组活动、社会调查、社团互动等方面,对学生作出客观、科学的评价。

三、结语

运动生物化学课程是体育院校的基础性课程,其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基本素质。体育院校教师在进行运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时,要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需求,实施有效的教学改革措施,不断提升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作者:刘永敬 单位:河北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李丽.高等院校运动生物化学教学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4(20):13-14.

[2]伍淑凤,翁锡全,林文弢.浅谈体育院校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7):236-239.

[3]卢森林,吴丽华.运动生物化学多媒体课件教学存在的缺陷与对策[J].职教论坛,2011(35):67-68,70.

第六篇:生物化学“教研相长”教学法研究

生物化学是所有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整个医学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核心内容物质代谢反应错综复杂而又相互联系,对学生而言是一门略显枯燥且晦涩难学的课程,如何将课程内容变得有吸引力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所提的“教研相长”的教学方法,即生物化学教学应与科研成果和方法紧密结合,以丰富课程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1生物化学教学现状

传统的生物化学仍以教师讲授为主,形式单一,学生感到枯燥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生物化学课程主要包含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主要介绍蛋白质、核酸、酶、维生素的结构与功能,为后续三大类物质代谢的基础,该部分内容知识点较多,且零散不利于掌握。第二部分主要介绍营养物质在人体的代谢过程,代谢反应错综庞杂,还包括到代谢反应的调控、能量的计算、病例的分析等内容,要求较强的综合能力。第三部分主要介绍遗传信息如何从基因水平进行传递,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分子生物学相关的内容,在各类考试中这部分内容考点也呈上升趋势,然而在分子水平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及掌握方面存在较大困难。正因为上述原因,再加之生物化学考核方式仍以卷面成绩为主,现有的教学方法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致不高,对实验课重视程度不够。对教师来说,将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的意识薄弱,教研结合不紧密,对学生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无从谈起。

2“教研相长”教学法

“以研促教,教研相长”,形容的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学与科研二者之间的关系,要提高大学教学质量,概括之,大学的教学、科研都需要做学问,而且是高深学问[1]。“教研相长”教学法的实施是以科研项目为基础,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根据课程内容成立若干个项目研究团队,并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5~6人,并遴选出各组组长,任课教师是各个项目的总负责人和导师。导师根据知识点预设课题,布置给各科研小组,通过科研项目实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2]。以DNA的复制这一部分内容为例,我们以“亲子鉴定”“刑事案件中DNA提取对比”“核酸诊断”等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引入了以DNA复制原理为基础的分子生物学技术——PCR(聚合酶链式反应),使学生对DNA复制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接着再开始讲DNA在体内复制的原理,用到的原料有哪些,需要什么样的蛋白协助等等,最后再抛出问题,PCR技术即体外DNA扩增与体内DNA复制有哪些异同点,如何保证扩增片段的特异性等等。结合理论,我们以教师科研项目中部分实验内容“PDX-1(胰腺十二指肠同源框1)”的PCR扩增为例,使学生实际操作PCR仪,对PCR技术有初步了解。此外,我们在脂类代谢这一章,以教研相长教学模式,指导学生进行了“总胆固醇检测试剂盒”的研究,申请了《总胆固醇含量检测卡》及《总胆固醇检测试剂盒》专利两项,达到了教学与科研的融合与统一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教研相长”的教学意义

教学与科研是高校教师的两大职责,“教研相长”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将科研思维、新的科研成果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不仅有助于丰富课堂内容,通过学生参与科学研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体现了教学理念的科学性、教学方法的先进性、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教学效果的实用性。不仅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及科研能力的培养,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反作用于教师及学生科研水平的提升,形成科研与教学的良性互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科研素养得到了极大提升。

作者:张利娟 解岩单位:黄河科技学院河南省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王金发,王宏斌.寓教于研做学问教研相长站讲台[J].中国高等教育,2014,(7):34-36.

[2]王学勇,白贞芳,刘春生.药用植物学“教研相长”教学法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10):1629-1631.

第七篇:中医院校生物化学任务驱动教学法探讨

“生物化学”是一门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体化学组成及其在体内所进行的化学变化的基础课程,是医药学专业联系现代医学基础与临床的重要纽带;其理论与实验方法也是进行中医药的现代科学研究手段。由于该课程内容具有微观、分子水平、化学反应式复杂、枯燥、抽象的特点,学科的新进展多、信息量大,学生普遍感到难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中医药院校总体生源的化学基础薄弱,学习难度更大。因此,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改变填鸭式、讲座式的传统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taskbasedlearning,TBL)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它将以往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每一位学生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笔者在大二的五年制中医学专业的“生物化学”教学中尝试以任务驱动法授课,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较好学习效果。

一、任务驱动教学的基本模式

任务驱动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巧妙地把教学内容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通过感知、体验等方式进行自主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相互交流完成一系列任务,并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1.制定目标,提出任务

任务是任务驱动法教学过程的核心,设计任务是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应从教材的各个章的总教学目标出发,结合医学临床实际,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把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隐含在关系密切的任务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投入到任务中。在设计具体任务时,应先把总教学目标细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子任务的有机结合,完成整体的教学目标。

2.解析任务,自主学习

在上课的前一周,教师将学生分成10人一组,把设计的任务布置给学生,并告知学生任务所涉及的课程知识点,从而有利于学生有目的地学习;指导学生利用图书或互联网等途径主动获取与任务有关的知识信息和学习材料;鼓励学生通过组内相互讨论,取长补短。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相应的知识,体现了“在做中学”“以用促学”的教学思想,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课堂讨论,完成任务

在各个学习章节开始时,学生按小组为单位上讲台发言,通过对一个个分任务的自主完成、讨论交流、提问答疑、补充完善,使任务的完成达到最佳效果。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多鼓励、多表扬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得到满足和快乐。4.总结任务,构建知识教师先对学生讨论交流发言的质量做出客观评价,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答;再根据讨论交流的情况,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总结教学内容,提炼知识点,梳理知识结构。总结评价是任务驱动教学构建知识体系的重要部分,教师通过评价和总结,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教学效果。

二、“肝胆生化”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例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将整个章节的实施计划、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目的和意义及对学生的评价方式等告诉学生;然后把设计的任务提前告知学生,以便学生在课前预习准备、自主学习,从而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知识;最后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并系统总结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在“肝胆生化”章节中,笔者围绕章节的内容,设计4个子任务,并提示需掌握的知识要点和与临床实际的联系。设计的任务如下:总任务:掌握肝在物质代谢的作用,肝的生物转化作用,胆汁酸代谢及胆色素代谢。子任务一:肝在糖、脂、蛋白质、核苷酸、激素代谢中起什么作用?知识要点:①肝在糖、脂、蛋白质、核苷酸的作用;②激素灭活。结合临床实际:肝硬化失代偿的患者为什么常常出现水钠潴留、皮肤的蜘蛛痣等体征?子任务二:黄曲霉素为什么易诱发肝肿瘤?知识要点①生物转化概念;②生物转化反应的主要类型;③生物转化的特点;④影响生物转化的因素。结合临床实际:肝硬化失代偿的患者在临床治疗时,为什么需要调整用药剂量?子任务三:胆结石的患者为什么出现怕油腻食物的现象?知识要点:①胆汁酸分类名称;②胆汁酸的生成;③胆汁酸肠肝循环;④胆汁酸生理功能。结合临床实际:胆结石的主要成分是什么?肥胖人群为什么易产生胆结石?子任务四:胆红素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如何进行?知识要点:①胆红素的生成;②胆红素转运;③胆红素肝内代谢转变;④高胆红素血症和黄疸。结合临床实际: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机制是什么?可通过哪些药物(或方法)治疗?哪些中药能降低胆红素?

三、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效果评价

1.提高学习兴趣

任务驱动教学中,学生所完成的任务是与自己的专业或职业岗位紧密联系的,故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大大提高。

2.培养自学能力

完成任务所需知识是由学生通过自行查阅参考资料,并加以分析、归纳和总结等方式获取的,其过程需要独立思考过程,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交流,学生也增强自信心,提高了相互交流合作的能力。

3.拓宽学生知识面,促进知识融合

任务所需要的知识不是“生物化学”单一章节的内容,同时与相关基础课、专业课程(如“生理学”“生理病理学”“内科学”“外科学”等)存在密切联系。所以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将各章节与各学科的知识进行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高了学生的考试成绩

尝试通过任务驱动法教学的2014级中医学专业,学生成绩明显提高。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验班平均分为80.6分,最高分为95.0分;对照班平均分为71.8分,最高分为92.0分。班级学生平均分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四、讨论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有一些体会:

1.教学中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学生是任务的完成者,教师是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对学生的学习目的、内容、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又获取了新的知识、掌握了新的技能。

2.设计的任务难易要适度

教师在设计任务的时候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背景,难易程度要适度,最好有一定的科学性,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

3.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

任务驱动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科研能力和对课堂的掌控能力。

4.对不同能力的学生分配差异性任务

对于少数实现任务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恰当提示引导,帮助他们完成任务;对于实现任务容易的学生,教师可适当提高要求,分配拓展任务,以进一步开拓他们的知识面,从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总之,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形成“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其对促进“生物化学”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医学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张捷平 王一铮 黄玲 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

参考文献:

[1]胡鸿毅,林勋,闫晓天,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继承与创新并重”的高等中医药教育改革与实践[J].中医教育,2010,29,(6):5-7,23.

[2]金国琴,夏花英,郑静,等.PBL教学法在中医药《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尝试[J].生命的化学,2012,(6):585-589.

[3]郭双海.任务型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林业教育,2008,(2):74-76.

第八篇:生物化学教学模式研究

生物化学是发展最为迅速的前沿学科之一,也是我国各高等医学院校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其研究内容和技术理论涉及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各个领域[1]。生物化学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医学基础学科,具有复杂性和抽象性,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技术、新方法、新概念不断涌现,分子生物学更是将整个生物学及医学理论与实践全面推进到分子水平。当前“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日益成熟,并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中,促使教育理念、教学结构、教学方法与教学管理体制发生变革,给高等教育带来了空前的机遇和挑战[2,3]。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医学生自身优势和特色培养其创新能力,创新医药人才培养体系,是亟待探索的重要任务。本项目组根据北京农村医药创新人才教育适应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技术人才的特点[4],面向三年制临床医学(山区半山区)专业,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以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核心,从教学课程设计、教学项目选择、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效果考核等方面,实施以创新实践为导向的生物化学教学模式,为农村医药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全新思路和实施途径。

1项目教学模块的建立

结合北京市农村山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目标,根据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教材为基础,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建立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遗传信息传递三大教学模块。每个教学模块选择有代表性的教学内容,确定实施项目,教研组共同设计项目提纲与教学活动,制定教学实施标准和要求,建立教学效果评价考核体系。

2项目教学模块在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2.1采用分组协作方式制订项目方案

教学对象为三年制临床医学(山区半山区)专业专科定向班学生,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培养模式。教学中根据生源定点社区或卫生院地理位置将学生分为昌平、平谷、房山、延庆、密云5个小组,由组员自主推选组长。首先组长组织全组成员集体探讨并选择创新项目,明确小组分工;其次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收集整理资料,参考教师给定的项目提纲,写出项目初步实施方案;最后在教师指导下修改并完善项目实施细则,允许学生用不同方法实施同一个项目。

2.2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模块开展知识竞赛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是生物化学的基础,比较好理解。针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开展网上知识竞赛,奠定学生生物化学学习基础。如针对蛋白质和核酸内容,选择一些理论基础较好、知识面广、学习积极主动的学生和教师一起设计知识竞赛题目。知识竞赛采用在线测试方式,充分发挥我校BlackBoard平台的交互性、实用性、开放性优势,学生在线提交答案并得到实时评判。结果表明,这种在线竞赛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记得快、记得牢。

2.3物质代谢模块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物质代谢是动态生物化学的主要内容,物质代谢异常会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为了更好地将理论联系临床实践,项目实施过程中制订了针对糖尿病、脂肪肝等常见疾病和患者生活习惯的调查问卷,要求每组调查员进入社区、卫生院对代谢性疾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员根据回收的调查问卷,以临床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实验为基础,分析代谢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发病机理、预后以及诊断、治疗、预防,从生化角度理解血糖在体内的代谢及调节过程,总结实践活动成果。这项活动将基础与临床相结合,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提升了学习满足感和成就感。

2.4遗传信息传递模块开展专题讲座活动

以中心法则为主线,针对DNA、蛋白质、基因信息的调控、基因工程等相关知识,开展“基因工程、癌基因与抑癌基因”专题讲座。讲座时间约1小时,要求学生全员参与,积极讨论,师生交流互动,拓展知识面。

2.5学习成果展示汇报

生物化学三大教学模块涉及不同知识领域、研究方法。可在适当的时间开展学习成果展示汇报活动,活动方式包括知识竞赛、调查报告、研究报告、演讲比赛、小论文等。以小组为单位汇报项目完成情况,展示作品成果,反映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所掌握的技能。

3教学效果评价模式

3.1问卷调查

开展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项目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是有效的,使教师和学生能力同步提高,教师能力提高体现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学生能力提高体现在协作能力、自主探索能力、创造能力的协调发展。

3.2量化考核

课程考核不再采用单一的试卷成绩,而是采用综合评价方式。平时成绩占30%,包括知识竞赛成绩、社会实践活动评价、实验成绩(含基本操作技能考核)、课外网上学习测试评分等;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70%,客观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主观题型有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和论述题。新的考核方法能够全面反映学生学习成果,在实施过程中得到学生的一致认可。

4结论

针对不同知识模块选用不同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方法。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学习效果明显提升,连续两年同一专业同一层次学生综合评价成绩优良率从8%提高到16%,不及格率从11%下降到8%。针对代谢性疾病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积极参与,促进了对糖代谢、脂代谢等生物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锻炼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夯实了基础。另外,通过参观定点社区卫生院,学生对今后的工作重点、工作方向、工作条件、工作待遇都有了明确认识,对未来充满希望。同时,在活动中分工合作,锻炼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团结协作能力,小组成员间通过有效沟通,思想不断碰撞,创造能力也不断提高。因此,当前北京市农村医药人才教育要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着眼点,将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将改革思路和最新研究成果应用到医学院校生物化学教育教学中,创新人才培养途径。

作者:张丽娟 鄢雯 古同男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刚,马文丽.生物化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3.

[2]罗世英,周乐,吕小华,等.基于网络平台在药理学教学中开展研讨式教学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3):64-66.

生物化学论文范文篇7

1.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投入不够:

湖南理工学院生物工程专业为2005年新设专业,一切从零开始,实验设备不够,无法满足现代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要求。实验设备台套数不够,限制了学生单独操作实验设备的可能,例如层析系统、常压色谱仪和高效液相色谱仪各一台,很难让每位学生单独操作。

2.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陈旧:

由于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经费投入有限,生物化学实验设备单一,导致生物化学实验内容设置只能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比如运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物质的含量,设置的内容太多,几乎一半实验均需要使用分光光度计。这样的实验内容设置,根本无法满足学生对生物化学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理解,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

3.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性不强:

实验前预备室教师做好一切准备工作。课堂上实验教师先召集学生讲解操作步骤等等。然后学生按照实验教师的讲解一步一步完成实验内容。实验完成后,教师指导学生处理实验结果,分析实验问题。一切均由实验指导教师包办。学生不用思考,只需要机械地完成一切,久而久之,学生不再思考,更谈不上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此教学方式,必将影响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湖南理工学院在多方面采取对策,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具体改革内容如下:

1.加大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投入。

加强实验室基本建设,首先从实验场地建设入手,学校加大实验场地建设,为生物工程专业建设了大量实验室,保证了实验教学场地,目前建立了包括生物化学实验分室在内的大量实验分室。在进行场地建设的同时,连续多年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仪器进行投入,购置了包括5台液相色谱仪在内的大量实验教学仪器,使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改革成为可能。近几年来,湖南理工学院不仅在实验室硬件建设方面增加了财力投入,同时在实验室人员配置上也投入人力,把教学能力强的教师配置到实验教学上,把实验教学放在一个前所没有的高度进行建设。

2.改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

生物工程专业在改革前生物化学实验40学时,实验内容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通过改革,把生物化学实验从40学时调整为96学时,把实验教学内容将生物化学实验调整为以验证性实验为基础,以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为主要教学内容,重点突出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实验教学内容设置,以此为基础进行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结合教师专业方向特点,我们在生物化学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设置上主要以生物大分子的分离提纯与活性测定为主。事实证明,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开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与研究热情,越来越多的学生主动申请进入教师课题组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在改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的同时,结合学院每位教师的科研工作,开设了生物化学创新性实验,以期学生获得进一步提高。比如2011级生物工程专业生物活性镇痛肽的合成与活性研究课题小组,在该文作者的指导下,通过Fmoc固相多肽合成、高效液相色谱纯化、复性体系二硫键形成等方式合成生物活性多肽,将活性多肽在动物模型上进行镇痛活性研究,发现合成的镇痛多肽在动物模型中具有良好的镇痛活性,该实验结果通过该文作者整理,发表在SCI杂志“Protein&PeptideLetter”杂志上。通过创新性实验开设,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强。为本科生将来进入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实现无缝对接打下了坚实基础。

3.改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方式。

传统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由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缺乏参与性。目前我们通过改革,将教师从主导地位改为从属地位,而学生则从从属地位变为主导地位,教师只安排实验项目,也就是出题。学生则从实验设计、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到实验结果分析全部自己解决,并且每次实验完成后学生均应该能够提出问题,教师则和学生探讨实验问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成功率得到了极大提高。同时也使学生了解了一个实验的全部内容,为学生研究性学习,为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参与工作或者将来从事研究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4.改革生物化学实验考核方式。

针对传统生物化学实验只注重实验理论考试和期末实验考试的做法,湖南理工学院采用全程考核的方式对生物化学实验进行全程考核,也就是实验的全过程都是考核过程。对每位学生生物化学实验成绩的评定,采用平时实验成绩、实验报告和实验考试成绩相结合的办法。平时实验成绩占比50%,平时实验成绩根据每位学生每次实验的准备情况,实验过程中各种仪器设备操作规范性,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甚至包括实验过程中试剂称量、溶液配制等实验习惯性动作进行综合评定,每次实验完成现场给出平时成绩;实验报告占比20%,实验报告的撰写是学生对自己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结果的重要总结,体现学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同时也是对学生将来从事研究工作,撰写研究论文和研究报告的重要训练,故有必要将实验报告的撰写考核单独列出,予以评分,使学生重视实验报告的撰写;实验考试成绩占比30%,实验考试成绩和传统实验考核一致,但比重显著下降,实验笔试成绩占实验考试成绩的20%;实验操作考试占实验考试成绩的80%。通过实验考核方式的改变,督促学生在生物化学实验过程中全身心投入,认真对待每一次生物化学实验,认真对待每一个实验的全部细节,认真做好每一个生物化学实验。由于考核方式的改变,只有那些从头至尾认真对待生物化学实验的学生才有可能获得高分,大大调动了学生对生物化学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结语

生物化学论文范文篇8

目前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而不是作为一门单独学科进行教学,学校、老师和学生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重视不够。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设置简单,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教学方式机械简单,主要表现为教师准备、讲解,学生依样画葫芦。目前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不利于学生培养,谈不上应用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科研素养的培养。问题主要表现在:

1.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投入不够:

湖南理工学院生物工程专业为2005年新设专业,一切从零开始,实验设备不够,无法满足现代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要求。实验设备台套数不够,限制了学生单独操作实验设备的可能,例如层析系统、常压色谱仪和高效液相色谱仪各一台,很难让每位学生单独操作。

2.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陈旧:

由于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经费投入有限,生物化学实验设备单一,导致生物化学实验内容设置只能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比如运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物质的含量,设置的内容太多,几乎一半实验均需要使用分光光度计。这样的实验内容设置,根本无法满足学生对生物化学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理解,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

3.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性不强:

实验前预备室教师做好一切准备工作。课堂上实验教师先召集学生讲解操作步骤等等。然后学生按照实验教师的讲解一步一步完成实验内容。实验完成后,教师指导学生处理实验结果,分析实验问题。一切均由实验指导教师包办。学生不用思考,只需要机械地完成一切,久而久之,学生不再思考,更谈不上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此教学方式,必将影响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湖南理工学院在多方面采取对策,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具体改革内容如下:

1.加大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投入。

加强实验室基本建设,首先从实验场地建设入手,学校加大实验场地建设,为生物工程专业建设了大量实验室,保证了实验教学场地,目前建立了包括生物化学实验分室在内的大量实验分室。在进行场地建设的同时,连续多年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仪器进行投入,购置了包括5台液相色谱仪在内的大量实验教学仪器,使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改革成为可能。近几年来,湖南理工学院不仅在实验室硬件建设方面增加了财力投入,同时在实验室人员配置上也投入人力,把教学能力强的教师配置到实验教学上,把实验教学放在一个前所没有的高度进行建设。

2.改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

生物工程专业在改革前生物化学实验40学时,实验内容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通过改革,把生物化学实验从40学时调整为96学时,把实验教学内容将生物化学实验调整为以验证性实验为基础,以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为主要教学内容,重点突出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实验教学内容设置,以此为基础进行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结合教师专业方向特点,我们在生物化学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设置上主要以生物大分子的分离提纯与活性测定为主。事实证明,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开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与研究热情,越来越多的学生主动申请进入教师课题组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在改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的同时,结合学院每位教师的科研工作,开设了生物化学创新性实验,以期学生获得进一步提高。比如2011级生物工程专业生物活性镇痛肽的合成与活性研究课题小组,在该文作者的指导下,通过Fmoc固相多肽合成、高效液相色谱纯化、复性体系二硫键形成等方式合成生物活性多肽,将活性多肽在动物模型上进行镇痛活性研究,发现合成的镇痛多肽在动物模型中具有良好的镇痛活性,该实验结果通过该文作者整理,发表在SCI杂志“Protein&PeptideLetter”杂志上。通过创新性实验开设,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强。为本科生将来进入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实现无缝对接打下了坚实基础。

3.改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方式。

传统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由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缺乏参与性。目前我们通过改革,将教师从主导地位改为从属地位,而学生则从从属地位变为主导地位,教师只安排实验项目,也就是出题。学生则从实验设计、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到实验结果分析全部自己解决,并且每次实验完成后学生均应该能够提出问题,教师则和学生探讨实验问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成功率得到了极大提高。同时也使学生了解了一个实验的全部内容,为学生研究性学习,为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参与工作或者将来从事研究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4.改革生物化学实验考核方式。

针对传统生物化学实验只注重实验理论考试和期末实验考试的做法,湖南理工学院采用全程考核的方式对生物化学实验进行全程考核,也就是实验的全过程都是考核过程。对每位学生生物化学实验成绩的评定,采用平时实验成绩、实验报告和实验考试成绩相结合的办法。平时实验成绩占比50%,平时实验成绩根据每位学生每次实验的准备情况,实验过程中各种仪器设备操作规范性,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甚至包括实验过程中试剂称量、溶液配制等实验习惯性动作进行综合评定,每次实验完成现场给出平时成绩;实验报告占比20%,实验报告的撰写是学生对自己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结果的重要总结,体现学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同时也是对学生将来从事研究工作,撰写研究论文和研究报告的重要训练,故有必要将实验报告的撰写考核单独列出,予以评分,使学生重视实验报告的撰写;实验考试成绩占比30%,实验考试成绩和传统实验考核一致,但比重显著下降,实验笔试成绩占实验考试成绩的20%;实验操作考试占实验考试成绩的80%。通过实验考核方式的改变,督促学生在生物化学实验过程中全身心投入,认真对待每一次生物化学实验,认真对待每一个实验的全部细节,认真做好每一个生物化学实验。由于考核方式的改变,只有那些从头至尾认真对待生物化学实验的学生才有可能获得高分,大大调动了学生对生物化学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结语

生物化学论文范文篇9

结合科研的需要,将动物生物化学实验的内容设计进行如下几个内容的安排:首先,实验材料的选择方面,可以完全结合该课程教师的科研项目进行。如本人选取的科研材料为本地鸡8只和商品鸡8只。科研的目的是比较两个品种鸡只糖脂代谢的差异及其机制。鸡只屠宰后,其样品可用于动物生物化学教学,进行血清制备及血糖测定、肝脏或肌肉组织匀浆制备及肌糖原提取与鉴定、肝脏或肌肉组织匀浆蛋白质定量测定、血清IgG的分离纯化、回肠或盲肠食糜组织中DNA的提取、琼脂糖凝胶电泳及DNA定量测定、胰腺唾液淀粉酶活性测定、肝脏脂类的提取和薄层层析分离等实验。这八个实验,同时也参照了《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指导》[5]。此外,这八个实验的开展,综合考虑了朱启忠[6]于2008年提出的综合与设计性生物化学实验选题的三要素,即以某一生物大分子的性质或某一实验仪器的特性和应用或某一检测方法为研究课题。一个动物科学班共32人,分两大组进行实验,一个学期下来,这些鸡只的样品满足了他们所有的实验,并且样品还有存留,能用于下批次动物科学班学生的动物生物化学或者其他课程如动物营养学的实验。并且,实验的内容间具有前后相关性,如DNA的提取要用于后面的电泳和定量测定,而血清的制备要用于血糖的测定等。这样,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不再嘻嘻哈哈,而是更认真对待,这样更利于得到相对正确的结果。而实验的结果,经过再次验证后能形成一篇小小的论文,题目为《本地鸡与商品鸡的肉质差异及血清指标》。

2教学过程的全员参与

以往的实验教学中,教师提前将所有试剂提前配好,学生只需要”照方抓药”[7],观察那“昙花一现”的最后一步。这种教学方法造成学生对实验的整体把握不够,思考不多[8]。而笔者倡导的全面性设计,强调每个学生从头参与所有实验过程。

2.1实验准备阶段

从配制试剂开始就强调全员。每次实验课的前30min,将实验小组成员参照需要配制的试剂种类分组,一般为1~2人一组,每组配制的试剂均不同。笔者认为,配制试剂的过程也是对学生的一种动手能力的培养。也让学生认识到,实验的准备工作对于实验的完成也非常重要。

2.2实验实施阶段

在进行具体实验操作时,每个人为1个小组,检测的样品为“独一无二”的那只鸡的样品。这样,避免了实验课里少部分人操作,大部分人“看戏”的情况。而每个人所拿到的样品都与其他人有所差异,这就要求学生认真对照书本及教师的演示,负责任地做实验,得到相对正确的结果。有的教师认为,实验就是让学生操作操作,不需要关注结果的准确性,但本人不这样认为。在真正的科研中,很多材料非常珍贵,一步不精确,导致全程失败,而材料却不再有剩余了。因此,在实验教学的开始,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任地对待实验的每个步骤,得到正确的结果。以血糖测定为例,当时笔者在课堂上强调,这是需要比色的,因此所有试管都应该清洗3遍再进行实验。而有个学生偷懒,直接拿了别人“清洗”的试管做实验,最后发现她的实验结果是红色,而别人都是深蓝色。经过这次失败,以后的实验中,所有学生都会非常认真地清洗实验用具。此外强调每个学生的参与也很重要。其实学生之间是存在竞争的,只要有那么几个人做出成功的实验,别的学生尤其是女生,内心会不甘示弱,也希望自己的实验能成功。因此,在做这些生化实验时,有的学生会因为实验失败了而自动留下来从头再做。

2.3实验结束阶段

做过实验室管理的教师都知道,实验室的清洁管理是个大工程。在本校的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中,笔者强调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手来。把5S管理引入实验室管理。5S管理内容包括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suke)。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在校内实训基地推行5S管理之后,极大提高了实训基地的管理水平[9]。在实际操作中,笔者要求学生在实验结束后对实验室进行整理,使实验台面保持干净、整洁。无任何物品,使实验试剂和实验用具都按照标签摆放到相应柜子。一方面,本校条件有限,一个班的所有实验都在这么几间实验室进行,因此如果不能及时整理实验台,会影响下一个实验的进行。另一方面,人们都有这种感觉,在干净又明亮的实验环境中心情更愉悦,实验效率更高。

2.4实验报告撰写阶段

每个学生一个样品的设置,让学生之间不具有抄袭的可能。因为每个样品的结果都有差异。又因为每人一个样品,所有学生都很关注实验结果的计算过程,计算出那个独一无二的样品的实验结果。这样,实验报告撰写阶段保证了全员参与。此外,实验报告的撰写也强调了反思这一内容的重要性,要求每个学生对整个实验的过程进行反思,即使结果错误或者没有结果,都没有关系,关键在于学生能否深刻反思,找到可能导致出错的地方,争取在下一次实验中进行调整。比如血糖的测定实验中两个组所用的空白对照不一致,导致两个组的标准曲线无法共用某些点。反思后,在下次的蛋白标准曲线测定时,各成员都关注所有步骤和使用试剂的一致性,最终即使一个组的某个点不能用,也能参考另一组的那个对应点进行标准曲线绘制。此外,为了能让学生具有探索性精神,笔者设计的实验所有结果都没有提前告知学生。这样,学生的实验结果很多,为了查明自己所做结果是否准确,他们也需要去查阅资料,对整个实验的原理进行理解,然后再形成自己的实验报告。教学过程的全员参与增强了每个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实验过程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使得将用于科研的实验数据有了很多的重复,为教学科研的有机结合打下了基础。

3实验室的全天开放

实验室开放是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10]。而要将教学科研喻于一体,实验室的全天开放更是必须的。学生实验时一般都是他们第一次接触这个实验,因此所得数据的准确性还不足以用于科研论文。这时,可以选择一些对科研有兴趣的学生,课后到实验室再重复一次相关实验,经过实验课几个组的重复和课后的重复,这个指标的真实值基本可以确定,最终再经过教师自己的简单认证,这个值才可能用于科研论文。将教学科研喻于一体,也为本就经费捉襟见肘的二本院校节省了某些科研预实验的费用。如在检测蛋白质含量时,第一组学生用的考马斯亮蓝法,但因为移液不精准、试剂颜色太深等原因导致标准曲线无法顺利做出。因此,在第二组学生进行相应指标检测时换成双缩脲法,效果相对较好。

4结语

将科研与教学融于一体,以科研带动教学,能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和创造潜力,使学生学习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11]。而动物生物化学实验的整体化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全员参与以及实验室的全天开放,不但解决了科研中人力、物力投入不足的问题,也增强了学生对动物生物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加强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今后的教学中,应逐渐注重各门学科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参与科研打下基础,更为将来他们步入社会从事相关工作打好基础。

作者:杨 灿 唐小武 宾冬梅 唐娇玉 杨 海 周东升 单位:1.衡阳师范学院 2.湖南大北农农业

参考文献:

[1]孙妍,赵海燕.本科院校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的途径分析[J].商业经济,2015(1):160-161,166.

[2]谌剑波,王伟,邓旭,等.动物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改革探索[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8(9):155-157.

生物化学论文范文篇10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生物化学;教学;改革

2013年6月,在关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华盛顿协议》国际大会上,我国提交的加入协议的申请获得批准,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向国际化标准看齐,形成具有国际实质等效性的工程教育体系[1-2]。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目标是推进我国工程教育的改革,增强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对产业发展的适应性,促进我国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3-4]。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其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具备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的毕业生,保证学生培养质量满足从事相应职业的要求。江苏大学于2016年11月进行并顺利通过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工程教育认证,对该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和推进作用。学院对毕业生在如下方面做了毕业要求: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与开发解决方案研究、使用现代工具、工程与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职业规范、个人和团队沟通、项目管理和终身学习。专业课程体系中每一门课程的设置都围绕着培养出具备上述能力的毕业生这一目标进行。“生物化学”是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生命现象的一门学科,是一门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主要包括生命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性质和功能等静态问题,以及各种化学物质在生物体内的代谢和代谢过程中涉及的能量转换等动态问题。“生物化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工程教育认证体系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主要从以下2个方面支撑整个专业毕业生的知识和能力培养:①能够针对产品确定技术路线、设计生产工艺;②能够选择正确的方法制作食品,并能对食品原料的理化学性质进行测定、对食品的品质进行评价。

1“生物化学”课程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生物化学”作为专业基础课,其基本理论和方法是“食品加工”“食品保藏”“食品营养学”等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中的地位非常重要[5]。江苏大学对该课程的设置是大二第2学期进行,包括理论课65学时,实验课25学时。理论课主要是通过多媒体进行基础理论和知识讲授,而实验课主要针对静态部分进行验证性和综合性实验。尽管多媒体教学结合了图片、动画和视频等教学手段,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空间结构和动态过程,并通过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但是,结合食品专业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和毕业生的毕业要求,发现该课程仍然存在以下主要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1.1先修课程理论知识缺乏。“生物化学”的学习需要先修普通化学和有机化学,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理论知识。但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江苏省范围内招生较多,而鉴于江苏省高考的特点,部分考生在高中时未选修化学,因此化学基础比较薄弱。进入大学后,这部分学生学习“有机化学”已经比较吃力,再学习以有机化学为基础的“生物化学”就更为吃力。结果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畏难情绪,进而丧失学习兴趣。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最终的培养目标也是围绕学生这一主体为中心进行的。因此,学生基础薄弱是一个影响根本的问题,急待解决。1.2该课程基础理论多、知识抽象,学生理解困难。“生物化学”课程涉及的范围广、知识面大,既包括阐述核酸、蛋白质、糖类、脂类等生物大分子物质的结构与功能的静态部分,也包括阐述糖类代谢、脂类代谢等的动态部分,还有涉及中心法则的分子生物学部分的理论和知识等。课程中涉及的生物大分子,均具有庞大、复杂的空间结构,学生理解起来难度比较大。而且该课程还涉及到许多微观的生物学知识,内容抽象,无法像宏观世界一样用肉眼去观察,对于生物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来讲,学习更是难上加难。学生普遍反映生化课的基础理论多、知识抽象,理解透彻比较困难,从而使得不少学生从心理上对该课程的学习产生畏惧心理。结果就是作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核心课程之一,“生物化学”无法有效支撑毕业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1.3毕业生解决食品工程相关问题能力欠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具备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的毕业生,保证学生培养质量满足从事相应职业的要求。而从目前“生物化学”教学现状来看,由于该课程知识点多,课程安排上也是理论教学占主体,实验教学为辅助,学生主要通过死记硬背掌握概念、原理等,结果导致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限,不能融汇贯通地灵活运用到对食品工程相关问题的解决中,其结果必然是达不到专业认证对毕业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2新导向下的教学改革

“生物化学”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食品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而且在学生进行综合实验、毕业论文等实践技能训练环节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而有力地支撑起毕业生知识和能力培养这一工程教育的终极目标。对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来说,学生需要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从分子水平上认识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及其在生命活动中所进行的化学变化和调控变化规律等生命现象的本质,并熟练掌握生物化学的实验技术和基本原理,进一步将其灵活应用到食品营养与健康,工艺设计与生产实践中,辅助解决食品工程相关问题,做到学以致用,从而实现知识和能力培养这一工程教育目标。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和课程本身的特点,许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而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为了提高该课程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堂教学内容更好地运用于工程教育实践中,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于以下几方面的改革。2.1针对学生主体的不同采取措施。工程教育是以学生为本,需要渗透到每一门课程的培养目标中。因此,“生物化学”课程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一切为了学生”。江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大部分江苏的学生在高中时未选修化学,造成他们在进入大学后,学习化学相关课程困难。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江苏省教育厅也在不断探索,改革高考模式,增加学生在高中阶段选修各门课程的机会。另一方面,在进入大学阶段后,对于化学基础薄弱的学生,要有针对性地强化他们化学课程的学习。例如,学校可以增设高中化学补修班,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补修高中化学;部分学生跟不上“生物化学”课程进度,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申请补课。2.2改变教学模式。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讲授占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目标背道而驰。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的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而“生物化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必然会影响其他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因此,在进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新形势下,必须改变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和辅导作用,教学过程将不再是传统的直接灌输理论知识。简单来说,即以生活中常见问题和实例导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再通过课堂知识解决问题;也可以选取一定的章节,利用翻转课堂[6]等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加深对关键问题的理解和掌握。2.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动力[7]。“生物化学”是专业基础课,其知识点多。从静态生物化学部分来讲,内容理论性强;而从动态的生物化学来讲,内容晦涩难懂。如果单单以灌输理论为教学目的,授课不与食品科学实践相联系,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而变成不得不学来应付考试。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变成关键点。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单纯的理论要多与生活相结合,尤其是利用身边常见实例,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例如,可以通过引入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开始一堂课,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再切入知识点。其次,对于理解困难的空间结构和代谢过程,多媒体课件要多运用图片、动画和视频等直观的手段,甚至结合自制道具,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大分子的立体空间结构及动态的代谢过程等,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动力。2.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目的是培养能够解决实际生产中各种工程问题的毕业生,因此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极其重要。首先,知识点学习结束后,可以引入食品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从而增强了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学会思考并与实践相联系。其次,实验教学是学生将课堂理论知识转化为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在生物化学教学中要重视实验教学。传统的实验教学基本上教师设定好实验步骤,学生按部就班地依照步骤完成操作。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提出知识点,学生首先根据掌握的知识点,提出实验思路,讨论后设计实验过程,最后实施实验过程、评价实验效果。这种实验方法通过学生主动思考、设计路线、解决问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将来在国际食品工业中解决相关问题奠定基础。再次,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在大三和大四,学生有大量机会参与相关科研活动。在参与科研活动过程中,能够遇到各种比较接近实际生产的问题。而“生物化学”课程在二年级结束,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生物化学”和其他专业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这对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因此,科研活动对于达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目标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