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9 18:14:55

化学实验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范文篇1

绿色化学是世界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自1995年,由中国科学院化学部确定了《绿色化学与技术》的院士咨询课题以来,我国的绿色化学也逐渐活跃起来。近几年,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们越来越关注污染问题,绿色化学观点的提出,让许多与化学息息相关的行业都积极响应。面对学术界绿色环保的方兴未艾,作为化学教育工作者,除了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以外,还应将环境污染、保护、治理等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将绿色化学的理念根植于心,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正确处理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环保的关系,将绿色化学的十二条原则始终贯穿于化学教学实验全过程之中,从一点一滴入手,培养并传播绿色化学的理念,绿色化学强调的是原子经济性,即在获取新物质的化学原料中,充分利用每个原料原子,实现“零排放”,既充分利用资源,又从根本上解决污染物排放问题,让这种理念时刻伴随学生,随着知识的积累而得到传承和发展。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科技发展的负面性:若保护不好环境,发展也会受到严重制约。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关注较为广泛的问题进行讨论,比如:40年代初期发生在美国洛杉矶市的“化学烟雾事件”。光化学烟雾是大量碳氢化合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在阳光作用下,与空气中其他成分起化学作用而产生的。这种烟雾中含有臭氧、氧化氮、乙醛和其他氧化剂。在1952年12月的一次光化学烟雾事件中,洛杉矶市65岁以上的老人死亡400多人。由此引出我国社会关注度较高的问题——雾霾的成因。光化学烟雾主要为气态污染物,而雾霾则是大气颗粒物,然而光化学烟雾最终生成大量的臭氧,增加大气的氧化性,这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被氧化并逐渐凝结成颗粒物,从而增加PM2.5的浓度。也就是说,光化学烟雾可能成为雾霾的来源之一。因为这种讨论与我们每个人生活都息息相关,积极指导学生开展与化学相关的绿色环保行动,这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又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明白,我们生活的地球处处需要保护环境。

二、尝试探索创新,推广绿色实验

众所周知,很多化学知识都是以化学实验引入并且加以验证的,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如果能在基层教学过程中,大力推广绿色实验,势必会将绿色化学贯穿整个教学。传统化学实验所使用的实验药品,以及伴随实验所产生的各种废弃物,不但对环境造成污染,对师生的健康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影响。因此,在教学实验中,教师应严格把关,Anastas和Warner提出了绿色化学的12条原则,这些原则可作为实验化学家开发和评估一条合成路线、一个生产过程、一个化合物是不是绿色的指导方针和标准。

1.防止废弃物的产生,比先产生后治理要重要;

2.合成方法应设计尽可能将所有起始物嵌入到最终产物中去;

3.只要可能,合成反应应设计成反应中使用和生产的物质对人体和环境无毒或毒性很小;

4.设计的化学产品应在保证其应有功能的同时尽量使其无毒或毒性很小;

5.尽量不用辅助性物质(如溶剂、分离试剂等),当不得已使用时,也应使用无毒物质;

6.能量消耗应是越少越好,应能为环境和经济方面所认可,合成方法应在常温、常压下实施;

7.只要技术上和经济上是可行的,尽量选择可再生的原料;

8.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派生过程;

9.尽量使用具有催化选择性的试剂;

10.化学产品中的设计应保留其功能,减少其毒性,当完成自身功能后不再滞留于环境中,使之降解为无毒的物质;

11.需要开发实时、跟踪监控的分析方法,预先监控有毒物质的形成;

12.化学物质及其在化工过程使用中的物态,应选择潜在化学随机事故(包括气体泄露、爆炸和着火)最小的,等等。从以上论点可以总结出,化学实验绿色化的内容包括:化学试剂、溶剂和催化剂的绿色化,尽量选择低毒和可再生资源,溶剂尽量选择水溶剂,避免采用有毒有害和挥发性溶剂,催化剂应首选采用无毒害、无腐蚀的物质;实验剂量绿色化,在保证完成化学反应的情况下,尽量使用最小剂量的试剂、溶剂和催化剂;对实验产生的“三废”进行无毒无害化处理,确保污染程度降到最低。

三、激发探究精神,完善绿色化学

(一)开展微型化学实验

微型化学实验,就是以尽可能少的化学试剂来获取所需化学信息的实验方法与技术。虽然它的化学试剂用量一般只为常规实验用量的几十分之一乃至几千分之一,但其效果却可以达到准确、明显、安全、方便和防止环境污染等目的。近年来,在我国化学实验教学改革领域中,微型化学实验蓬勃发展,引起国内化学教育界极大关注。目前微型化学实验开展到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医用化学和高分子化学实验的微型化探索,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微型化学实验特点:微型仪器价格低廉且配套比较完整,在国际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此外,微型化学实验与传统实验相比,具有明显的绿色环保、节约药品和节省时间的特点。微型化学实验的优势已经在教学中呈现出来,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目前,国内已有800余所大、中院校开始采用微型化学实验。

(二)探究精神在绿色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化学实验论文范文篇2

传统的实验教学,都是教师按照课本的内容“手把手”地告诉学生操作的步骤,操作的方法,操作顺序以及实验的注意事项,学生看着老师做一遍,然后自己再做一遍,是一种纯粹的动作模仿,很多学生实验完成后都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好处,更没有人会去思考是否还有更好的操作来完成这个实验。在这种模式中学生完全是被动的。这样就根本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所以,我们在改革实验内容后就对实验教学的组织模式进行了大的调整,当我们根据课本的实验内容提出若干问题让学生解决的时候,学生需要自己独立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但学生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并不见得每一个人都很认真,因此,教师必须在实验前对学生的实验方案进行分析与讨论,评估方案的可行性,对方案的设计进行检查与监督,只有可行的方案才允许学生实验。同时加强实验考核,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性思维。并结合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发现的问题或提出新的实验方案进行进一步的探索。最后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与分析,并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解释。这样就保证学生一直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实验与分析,通过这种实践使自己的动手能力与创新性思维得到锻炼。

二、建立实验结果的反馈与交流机制

通过实验教学获得学生实验情况的信息,作为改进实验教学的依据,建立教师与学生双向交流的机制。通过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实验报告等多种形式,与学生探讨实验中出现的新情况,利用教师相对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去分析实验的结果。对实验中出现的一些异常情况,引导学生设计新的实验方案去探索,达到教师与学生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实验总结

每一次实验课结束前,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同时,教师也需要对本次实验课的教学与组织情况进行总结,对实验课堂的控制情况进行分析,看看对学生实验课的每个环节的监督是否到位,对实验中一些值得注意的情况是否进行了提醒等。

四、改革实验考核机制

实验教学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同时也要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科研作风,所以,为了达到实验课的教学目的,必须建立完善的实验考核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完善实验成绩的评定标准;二是增加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核与评定;三是强化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考核;四是注重对学生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能力的考核。同时,强调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同学间的协作与交流能力。

五、实验教学实施过程的其他方面的改革

通过实验教学的改革来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与科学精神,同时实验教学的改革还需要对学生的环保意识、科研兴趣等进行培养,这就要求老师在组织实验教学的时候,注重实验方案设计的绿色与环保,对学生实验后的卫生整理,实验废弃物的处理,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有机溶剂的回收与再利用等方面加强引导与管理,减少有机实验操作对环境的污染,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绿色化学理念。同时,加强实验课后的辅导与交流,在没有实验教学任务的时间段,开放个别实验室供学生使用,鼓励学生设计一些综合性、设计型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与探索兴趣,扩展学生的视野。

六、结语

化学实验论文范文篇3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重要手段。化学实验特有的客观性、生动性、直观性,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毫无悬念的验证性实验教学的进行,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必须改进实验方式,让学生主动地参与、体验过程。不仅要让学生动手实验,还要让学生设计实验,使学生对实验充满兴趣。在学生熟练掌握基本操作的基础上,引入设计性实验,鼓励和促使学生独立思考、观察现象和分析问题。例:给学生布置一个作业:校实验员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无色溶液,其标签已经腐蚀掉一半,残存的标签纸上写着K,请你帮助该老师重新贴好标签纸。学生可以自行假设,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当然答案可以是多种的。

二、贴近生产生活,进行实践探究

在具体的化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物质引入所学的知识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机物是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得很多的一类物质,人类吃的和穿的基本上全是有机物”。学生立即就会联想到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东西:米饭、肉、油、蔬菜,水果,服装……这些东西都是有机物?主要成分是什么?对身体有什么作用?例如:把成熟的苹果梨和生的香蕉放在一起,香蕉会熟得快些,加深了学生对乙烯性质、用途的理解;介绍松花皮蛋中的”松花”是碱与蛋白质分解出的氨基酸反应来的,让学生有了对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了解;碱性物质可降低农药的药性、如何鉴别真假皮革、食品中的添加剂常识、高温加热煮沸和酒精消毒作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使学生感到学化学生动有趣,他们也愿意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事实上,学生利用学校实验室进行实验探究是有限的,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许多探究实验都可以在家里完成,正确引导学生做好家庭实验,可以大大减轻学校的负担。教师应指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用品和废弃物制成简易的实验器材,或替代实验用的化学药品。这样既有助于把“活动与探究”延伸到校外,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节约和环保意识。案例1:生活中哪些是过滤操作?哪些是蒸馏操作?哪些是蒸发操作?案例2:让学生思考,喝水丢弃的塑料饮料瓶有什么作用?(可以用塑料饮料瓶的上半截可作漏斗,下半截作烧杯,用塑料饮料瓶也可制作储气瓶、洗气瓶。)案例3:可以用注射器、输液管制成充气、抽气装置。引导学生用家中现有的用品,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实践探究:用醋酸除去水垢、铁锈的反应;食醋与鸡蛋壳的反应;土豆中的淀粉与碘酒的显色反应;水果电池;SO2和氯气的漂白性(用鲜花);分子的立体构型;晶胞的分析可以用不同大小的球形组装。家庭小实验不仅增长知识,培养能力,而且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物质和现象入手,让学生发现问题并展开探究,使学生自主地获得有关知识和经验。新课程充分体现了STS(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思想,从真实问题入手展开学习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培养学生主动观察的兴趣,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宋代教育家朱熹曾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这句话充分说明兴趣对学习有重要意义,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生亲自动手不仅能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在享受实验乐趣的同时,更要注意实验的过程。例如:任何一个化学实验都包括实验装置、试剂、操作和现象等几个部分,在实验装置中,则包含仪器、仪器的连接方法、各部分的作用、使用注意事项等;在操作中则包括装配拆卸顺序、操作步骤、实验条件和注意事项;在试剂中,主要表现在颜色、状态、气味、规格、取量等方面;在实验现象中,则包含颜色、状态、气体、沉淀、分层、声音、光、热、溶解等。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观察,学生会逐步掌握有目的地选择重点观察的方法。特别是一些异常现象,最后对观察的各种现象进行分析、总结,得出科学结论,甚至还会有新的收获,这样比课后去记效率高的多,既节省了时间,又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养成经常设疑的习惯,应在教学过程中的最佳处设疑。因为适当的目标设置能唤起对象的多种需要。例如:在学到氢氧化钠的性质时,向学生介绍CO2能与NaOH溶液反应,但生成的碳酸钠是易溶于水的物质(无浑浊出现),反应前后没有明显的现象,难以使学生通过观察现象确定发生了化学反应。如何把这一难点分化,我想到了用塑料饮料瓶进行这一实验,在课前用向上排气法收集满一塑料瓶二氧化碳气体(瓶洗净、干燥、透明),盖好瓶盖备用。实验时,打开瓶盖,倒入少量浓氢氧化钠溶液,迅速旋紧瓶盖,振荡。可以看到塑料饮料瓶迅速变瘪并伴随着“咯,咯”的响声(说明二氧化碳参与了反应)。立即又提问能用什么方法让塑料饮料瓶恢复原状,并让学生亲自上来实验,一会儿塑料饮料瓶又鼓了起来,学生觉得很有趣。课堂教学不应局限于书本知识,要结合每节课的具体特点集多种情境于一体,创造“发现情境”的机会,营造可供学生积极探索的创造氛围,让学生评价、思考、解答。

四、注重对比教学和典型教学

化学实验论文范文篇4

药学无机化学实验是学生涉及药学实践的第一步,尤其需要重视良好的实验素质及习惯的培养,重视学生科学精神和品质的教育。良好的工作作风和习惯不仅为做好实验、搞好学习和工作所必需,而且也反映一个人的思想修养和素质。通过无机实验的培养和训练,要逐步养成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

1.1增强学生重视实验的意识和勇于实践的情感

克服学生在普通中等教育中形成并且普遍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转变学生死记硬背实验现象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一个不可取代的重要学习环节,是培养自身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方式。

1.2初步养成认真、仔细、紧张有序地进行实验的习惯

实验前做好预习,理解实验的目的要求,了解实验原理,理清操作步骤,查找有关数据,绘制仪器、装置简图,做好记录准备。实验中保持安静,多做、多想,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认真、仔细观察现象,理论联系实际地思考其现象的本质,记录数据和现象应真实、可靠、完整。实验后分析现象,研究问题,得出结论,及时完成实验报告。

1.3培养学生严肃—严谨、求真—认真、务实—求是的科学态度

纠正学生对待实验项目敷衍了事,对待实验数据随意涂改或编造或抄袭的陋习。要求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实验现象,真实、准确地记录实验现象,完整、全面地收集实验数据。如果出现异常现象,首先要求学生应用基础知识独立思考其可能性,然后再指导学生找出问题根源,最终指导教师与同学共同分析、做出结论;尤其特别鼓励学生把问题带到课下,通过查阅有关书籍、文献、资料,结合自己的推理、判断和分析,说明产生异常现象的基本原因和影响因素等。

1.4树立厉行节约思想和渗透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理念

按要求用量取药。称量固体药品时不洒落在托盘上,量取液体药品时不溅洒到实验台面上。仪器应轻拿轻放,贵重仪器未经教师允许不得擅自动用。一旦损坏仪器应及时报损、补领,不随意使用他人的仪器。养成节约水、电,节约使用一切实验用品和爱护仪器的习惯。

1.5培养学生整洁、有条理的习惯

保持自己实验台面的整洁。仪器、装置摆放应有条理、便于使用,污物、废纸等杂物应及时放入垃圾箱或实验台面上的杂物缸,废液应及时倒入公共的废液回收瓶,待实验后统一处理。实验结束后应及时清洗所用仪器,整理所用器具,公用物品放回原处。各种化学试剂按照相应的规律摆放整齐,擦净实验台面。认真做好实验室的保洁值日工作。

1.6自觉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

化学实验是丰富多彩的,但同时也处处存在着一定的危险。化学试剂通常具有一定的毒性、腐蚀性、挥发性、可燃性、易爆性。因此,在学生实验课开出之前,教师要认真组织学生学习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实验课时教师要督促学生自觉地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譬如,在实验课时,学生一定要穿着实验服,必要时要佩戴防护镜和防护手套,不允许穿着裙装、也不允许穿着拖鞋、更不允许穿着高跟鞋,还不允许散披长发;严禁在实验室饮水食物,尤其是严禁将饮用水和食品带入实验室内;严禁在实验室内高声喧哗、追逐嬉戏、相互打闹。对于使用剧毒试剂或有危害气体产生的实验中,学生必须按照要求由二人或二人以上操作、或在教师的监视、指导下完成。

2培养学生的规范操作

科学规范的操作是学生在实验中获取准确数据和保障实验安全的关键所在,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也是药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努力提高学生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势在必行。

2.1认清新生实验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药学无机化学实验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起着从普通中等教育学习过渡到高等专业教育学习的纽带作用。在中学化学中,要求学生了解仪器的名称、用途和操作原理,会使用基本仪器,并且掌握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和一般溶液的配制,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如实地写出实验报告。但由于中学实验条件所限或应试教育影响,化学实验常常是纸上谈兵。学生入学时普遍实验基础差、操作水平低,学生在实验室手忙脚乱,无所适从,这在药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表现尤为突出。

2.2从点滴入手,逐项规范操作行为

在教学之始,就应培养学生正确掌握药学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无机化学实验涉及到许多基本操作,例如试剂的量取、称重、溶解;反应液搅拌、振荡、加热、冷却、过滤、蒸发、浓缩、结晶;还有溶液的配制等。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指导教师在讲解实验内容的同时,做出必要的示范操作,并赋予一些问题和指出注意事项。这种教学方式可能会由于每一位指导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的不同或基本操作掌握程度的不同,也可能会由于不同的指导教师的耐心程度的不同,往往使教学效果产生比较大的差异。利用现代教育手段采用多媒体,例如对每一个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制成幻灯片或者摄成音像片,在实验前播放给学生观看,并配合指导教师必要的讲解,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这是因为幻灯片或者音像片是集体研讨制作,具有一定指导性。在此基础上,对于实验中操作不够规范的学生,指导教师及时地予以纠正。这样指导教师对学生既可以严格地要求,又会有足够的耐心。

2.3以多种教学手段示范规范操作

制作仪器基本操作展板、展牌。展板、展牌是很直观的实验教学教具。因此,把小型仪器设备(例如:酸度计、电子天平等)的操作规程做成展牌,放置在待操作的仪器处,让学生严格按照规程操作,这样做的同时也降低仪器的损坏率;把需要熟练掌握的无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类设计成展板,实验课时取出将其悬挂在实验室的黑板上,便于指导教师示范讲解,也有利于学生掌握无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流程。

3结语

化学实验论文范文篇5

关键词:动物医学;化学实验;实验教学;改革;实践

化学实验课程是高等农业院校课程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是涉农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农业大学学生接触的第一门实验课程,更是学好后续课程的重要基础课程。东北农业大学涉农专业的化学实验课程是统一的,所有实验内容相同,仪器设备陈旧,传统性、验证性实验多,缺少现代的教学方式与手段,而且没有与各专业的特色相结合,造成了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认为该课程不重要,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1-4]。在东北农业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4版)中明确要求: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化学有关知识,医学所有知识都涉及化学有关知识,要求学生具备应用化学有关知识解决专业相关问题的能力。因此,应用化学系教师结合动物医学学院的“721”培养模式,以动物医学专业为改革试点,着重对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成绩考核模式进行改革,并建立了网络课程平台。经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动物医学专业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动物医学专业的特殊性,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水平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在专业实验课程的学习中显得尤为重要。化学实验是公共基础课程,是今后专业实验课程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实验习惯的重要阶段,但是从原有的教学情况来看,已经不能满足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主要存在以下弊端:第一,所有农科类基础化学实验内容完全统一,缺乏专业特色,而且验证性实验内容占总实验学时数的60%以上,学生实验基本是在“照方抓药”,不利于其综合能力的培养;第二,教学方法单一,教师一直采用原有的“填鸭式”或以教师为主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三,缺少网络课程平台,学生学习形式单一,有些问题不能及时与教师进行直接反馈和交流;第四,考核模式单一,以期末考核成绩判定学生实验成绩和水平,忽略了学生课堂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其他方面的表现;最后,教师对实验课堂的管理不够规范。

2动物医学专业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

2.1改革教学内容。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模式为模块化、多层次,即无机类实验、分析类实验、有机类实验、操作考查、设计考查五个模块,又将前三个模块中的实验内容分为基础验证性实验、综合运用性实验、研究设计性实验三个层次。动物医学专业课程设置化学实验课程为96学时,设计考查为了增强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学习的条理性,对基础化学实验课程的原有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优化和更新[5]。基础验证性实验和综合运用性实验这两个层次主要是让学生加深对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在实验内容上没有做大的调整;而在研究设计性实验这个层次上,选取与动物医学专业相关度较高的实验项目,并注重实验的安全性与环保性,同时将综合设计考查由原有的4学时改为8学时,其目的主要是为学生以后进行动物医学类综合大实验奠定基础。见表1。2.2改变教学方法。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实验项目的实验目的和内容的要求、重点、难度,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6]。对于基础验证性实验主要采用“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中的讲授法和讨论法,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语言,启发性地讲授基础验证性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让学生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步骤,并提出学生实验后的讨论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验,在实验中讨论并解决问题,通过讨论能够进一步巩固学生学到的知识,实验结束后,教师对讨论题进行小结,概括讨论的情况。在基础验证性实验结束后,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实验方法和技能,可以通过学习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性实验,在这一层次的教学中主要采用“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中的演示法和“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中的练习法与实习法。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动画、录像等的演示,使抽象的、宏观的实验原理和现象更加形象化和具体化,让学生更容易掌握;然后运用练习法与实习法,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验,加深对实验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针对研究设计性实验的教学,主要采用“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中的发现法和探究法,这一层次的教学主要是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能综合运用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的设计性和创新性思维,增强学生自主实验、自主研究和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今后专业实验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2.3构建考核体系。实验教学考核的目的是为了检查学生对实验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针对化学实验模块化、多层次的不同阶段(预习—操作—报告),在以过程考核为指导思想的基础上,构建了全面、系统、科学的考核体系[7]。化学实验总成绩为百分制,分为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两个环节,针对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将要接触生物类实验课程,更加注重对学生实验技能、规范操作和严谨实验态度的培养,适当增加了实验过程考核的比例,将过程考核成绩提高到占总成绩的70%,考核内容包括:实验预习、实验纪律、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实验报告、实验讨论,还有课上的操作考查和设计考查。期末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30%,在课程结束后进行统一考核,考核内容包括:课程总结、网络考试和理论考试。见图1。2.4建设网络平台。近年来,应用化学系教师在制作实验动画、实验录像、实验课件和网络教学平台上花费很多心思,经过几年潜心的研究、开发和建设,逐步建成了化学实验网络教学平台,使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实现了立体化教学[8]。理论课的网络资源有普通化学知识点解析课件(cc.neau.edu.cn/generalchemistry/)、分析化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平台(202.118.167.67/eol/homepage/common/opencourse/course_index.jsp?_style=neau&courseId=13540)、有机化学知识点解析课件(graduate.neau.edu.cn/yjkj),普通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三门理论课的知识点解析课件作用非常大,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理论课知识的理解,更能够使抽象的实验原理和微观的实验现象变得直观生动,有利于学生对整个实验的掌握。实验课的网络资源有基础实验化学课程教学课件(cc.neau.edu.cn/ec/)和应用化学系一站式网络教学平台(202.118.167.91/dahua/),主要内容包括:课程介绍、课程通知、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学材料、实验课件、在线学习、答疑讨论、在线测试和课程视频等。对于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要求每个实验项目课前在线学习时间不得低于0.5学时,上课时教师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注意事项、课后问题等内容进行提问,或由学生初步讲解实验过程,加深其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实验技能的掌握。2.5加强教学管理。为了加强化学实验教学的管理,每学期开课之前应用化学系教师都进行集体备课,将实验教学管理的要点以文件形式发给每位教师,以加强教师的责任心。为了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开课前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实验室安全知识手册》,对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侧重生物安全类实验室安全知识的教学,并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通过之后才可以开始实验。在化学实验课教师的选择上,选择有动物医学相关知识的教师,如在动物医学学院读博士的教师、进动物医学方向博士后流动站的教师等。开始上课时,教师要统计学生出勤率,并对学生预习的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注意事项、课后问题等内容进行抽查,然后教师再进行讲授。实验开始,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步骤、仪器设备的使用、实验现象的把握以及学生的环保意识等方面进行过程考核,严格的过程考核能够提高学生上课过程中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培养严谨的态度。实验结束时,教师逐个检查学生的原始实验数据、签字并检查实验台上的仪器摆放情况和卫生情况。学生实验报告要在实验后3d内上交,教师对实验报告的批改,主要侧重数据处理的规范性、实验讨论的合理性以及报告内容的完整性。实验课程结束后,要求学生1周之内撰写并上交实验课程总结,写出对于实验课程学习的心得和体会,并对实验课程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操作考查4学时,综合设计考查8学时,均为每人一组随机抽取考核内容,然后在2名教师的监督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考核。

3动物医学专业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效果

化学实验论文范文篇6

1.巧用教材,简化实验教材应该是教师的好帮手。教学中怎样突出重点?怎样分散难点?怎样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获得真知?……编者尽其所能考虑了这些问题,想了一些解决办法。编者力求通过自己的书来帮助教师。教师可以采用其中合适的处理办法,但它们不是必须执行的。教师是要“用教材”而不能“教教材”,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内追求效益的最大化是简约教学的目标。故而,我们提倡适度、适量的原则,即有针对性的“少而精”的选择,巧用教材。如在鲁科版《化学反应原理》教材中,化学反应速率定量计算的课堂教学中,课本设计的活动探究是取三根镁条分别称重,再分别与浓度不同的过量的盐酸反应,记录镁条消失的时间。如果课堂教学中学生要完成这样三组实验耗的时间多且不容易完成,因为中学化学定量实验的称重仪器是托盘天平,定性实验中的反应容器通常是试管,在试管中反应液体的体积不能太多,否则会带来危险。在此实验中如果1.0mol/L的盐酸取5.0mL,那么镁条最多是0.06g,这用托盘天平是无法称量的。这节课是在必修2化学反应速率的定性认识上的定量研究,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化学反应速率从定量上可以怎样表达,要达到教材体现的教学目标,可以把实验改为,分别往装有10mL2.0mol/L和20mL1.0mol/L盐酸的小烧杯中放入0.2g镁条,记录镁条完全消失所需的时间。结合实验和物理中所学的速率计算学生很容易理解化学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可以用单位时间内某一种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来表达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调整后的课堂实验简明,同样能达到教学目标,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如何定量描述化学反应的快慢,而不是整堂课忙于称重,忙于重复相同的操作。

2.利用实验,直奔主题课堂的引入是上课教师常常注意的一个教学环节,课堂引入的方法很多,目的却是一样的,就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极积性和认识学习的目标。课堂引入只是一个引子,不需要花样别出,也不能太繁杂,要适可而止,避免学生过于兴奋而影响课堂后阶段的听课学习效果,课堂引入又要与教学内容相关,化学实验在课堂教学的引入中可以做到两全,既能与知识相关又不会太繁杂。利用化学实验可以简化课堂引入,直奔教学主题。如鲁科版必修1胶体内容学习时,可以用胶体的制取实验引入教学,向热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学生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思考制得的混合物与氯化铁溶液有什么不同?这种混合体系是什么体系?这种混合体系有什么特殊的性质?这些性质有哪些作用?教师上课内容围绕实验展开,学生学习胶体的特点、胶体的性质和作用,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等知识。这样一节课在简单真实的化学实验中引入,在充实的思考讨论中完成,目标明确,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简约而充实有效。

3.利用实验,简化概念教学化学概念是对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从化学角度的概括,是化学学科在发展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系统的有关物质化学运动规律及其本质。化学概念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学生思维的发展基础,也是教师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化学概念的学习中,教师往往要花大量的语言描述把抽象的、复杂的、陌生的化学概念详细讲解,学生往往听得懂但不会用,这是因为学生没有理解概念的真实意义,没有经过自主形成概念的过程。教师可以利用化学实验过程,帮助学生自主形成某些化学概念,真正理解这些化学概念的意义。如鲁科版必修2原电池内容的教学中,教材中铜锌原电池的学生分组实验容易完成,电流计指针的偏转也很明显,学生知道该实验中产生了电流,但离开实验室后学生还是不能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不能判断正负极,教师在课堂中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图讲得口干舌燥,也无济于事。为提高实验的有效性,帮助学生理解原电池工作原理,可以对这实验稍加修改,在实验中把电流计改为一个用干电池的小电器,如学生常用的小风扇,小闹钟等,由于这些小电器的电池安装要分正负极的,学生在实验中分别用干电池和铜锌原电池连接小电器,通过对比很快就能判断铜锌原电池的正负极,教师再结合原电池工作原理图分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就简单明了了,学生也容易达到教材所要求的学生习目标,能做到“看图说话”解释铜锌原电池工作时的现象。这样的概念教学简约而有效。

4.利用实验,强化微粒观新课程标准要求微粒观的建立是个螺旋式渗透的过程,在化学教学的每个阶段都离不开微粒观的强化。微粒观是化学基本观念中的一个难点,因为微粒的存在肉眼看不见。物质的微观性表现为其构成粒子的不可见性和结构的抽象性,物质的宏观上变化是肉眼可见物质具有的性质和状态。物质的微观结构和组成决定物质宏观性质和状态,物质的宏观性质和状态则反映了其微观结构和组成。用微观理论解释宏观现象是化学最具特征的思维方式,化学键概念的建立是学生形成微粒观的标志之一。如鲁科版《物质结构与性质》硫酸四氨合铜配位化合物的介绍中,教材实验设计是往硫酸铜溶液中滴加稀氨水,先产生蓝色难溶物,继续加入氨水,难溶物溶解,变成蓝色透明溶液如果只做这一个实验,教师还要花大量时间解释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最终学生只能强记此反应是铜离子与氨气分子间以配位键结合形成配合离子,如果加做两组实验课堂效果就能提高,能让成键分析简单化。分别往硫酸铜溶液、硫酸镁溶液和硝酸铜溶液中滴加稀氨水,比较三组实验现象,学生很快明白在这些实验中微粒间能以配位键形成配合离子的是铜离子与氨气分子。通过对比实验,帮助学生形成并强化微粒状观,从微粒

二、结语

化学实验论文范文篇7

1.1化学药品使用的问题

本校学生的有机化学实验内容所涉及的范围较广泛,主要分为有机液体化合物的制备和固体化合物的制备两大块,所用的试剂比如有易燃易爆的乙醚,有易腐蚀的强酸强碱如浓硫酸和强碱氢氧化钠等,还有些有毒性的如溴化氢等。如果不加强管理,学生随便取用,不注意操作规范,用完后随意放置,就会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化学药品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是属于重点管理的要素之一[3]。

1.2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问题

有机化学实验室的设备主要分为两大类,玻璃仪器类和电器类。玻璃仪器易碎,在玻璃仪器的安装、使用以及洗涤、干燥等步骤都必须小心,很容易造成割伤等意外。在我们实验室,一根小小的温度计,经常因为在使用过程中操作不当,每年都有学生因此而被割伤,极大影响了学生做实验的进度。另外做有机化学实验通常需要加热加压等操作,需要用到水浴或者油浴,或者电热套等仪器,有些学生使用电热套不当造成短路,还有把溶剂溅入电热套而造成冒出浓烟的情况多有发生。还有使用比较频繁的干燥箱,都可能因操作不当出现故障,会打乱正常的教学工作。另外,一些老化的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更要格外小心,防止造成安全事故。

1.3完成实验后的收尾工作存在的安全问题

实验完成后,我们要求学生回收实验产物,清洗清点仪器,做好实验台面和实验室清洁卫生,检查水电是否关闭,实验室门窗是否关闭。曾经有学生因窗户没有及时关闭,下雨造成实验室的漏水殃及楼下实验室的事件发生,造成不好的影响。

2培养安全意识的措施

2.1明确各方人员职责

完成一项实验,需要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前期准备,作为主体参与者的学生以及指导的教师共同的分工合作协调。一般来说,实验员为学生提供实验所需的药品试剂等;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整体规划,并督促学生按规章开展实验。不管是实验员还是教师,要对学生安全使用仪器设备,实验进程的合理安排,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进行培训。作为实验的主体—学生,我们就要做进一步的要求,在进实验室之前要求他们对本次实验的实验流程和操作中的相关注意事项做好预习工作。

2.2化学药剂的安全使用

进行有机化学实验所用的药品具有有毒、易燃、易爆或腐蚀性等一些特点。下面我以大学有机化学实验的制备实验“相转移催化法合成苯甲醇”为例,探讨如何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在这个实验中,要达到的实验目的是要掌握卤代烃制备醇的原理和方法,了解相转移催化反应的原理及其应用,掌握机械搅拌,加热回流,萃取,干燥,常压蒸馏等基本操作。使用的试剂包括:苯氯甲烷,催化剂四乙基溴化铵,无水碳酸钾,乙醚,无水硫酸镁。那么针对试剂这一块的安全教育,要求学生进实验室之前,了解所用药品的物理化学性能,比如苯氯甲烷要求学生能了解到它的腐蚀性,这样学生在加料时就要小心,不要弄到皮肤上。一旦洒到皮肤上,要立即用水处理,再用肥皂水洗,还有它的催泪效应等;比如无水乙醚的易燃易爆低沸点的性质,使用过程中周围避免明火,蒸馏时应该采用水浴加热以及回收乙醚的存放还有它的麻醉性的了解。这里举此例说明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学生应该对自己在实验过程中使用的试剂药品的物理化学性质要有全面的了解,这是保证实验成功及自身安全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3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

现在的有机化学实验所使用的玻璃仪器大多是标准接口玻璃仪器,那么在实验前要对标准口的玻璃仪器的使用进行学习。要装配一个实验装置,主要靠的是玻璃仪器的连接,把磨口和磨塞轻微地对旋连接,不宜用力过猛,不得在有角度时强行扭转,以免玻璃仪器破损割伤自己。在进行实验时,常常使用的温度计的破损最为严重,很多学生在给温度计套上橡胶塞时,手握的距离过远,导致温度计断裂,割伤手,另外水银温度计还存在一个水银的回收处理问题。所有这些,都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去学习锻炼,做到安全使用。仍然以“相转移催化法合成苯甲醇”为例,这个实验所用的实验装置是一台机械搅拌器。机械搅拌器使用不当,会造成仪器的破损、试剂的洒落并使实验无法完成。因此在使用前,要指导学生对仪器安全使用,比如装配时保证搅拌棒垂直,搅拌头离瓶底的高度,开启搅拌前要检查装置是否稳妥,刚启动时转速不宜太快等。当然仪器的安全使用还有很多方面,本文只是提出一个例子供参考。

2.4对实验风险的预见及处理

事故应急预案是一种预先设置的危机处理机制和安全管理措施,其目的是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实验过程中突发事件及其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环境和社会造成的危害[4]。当然即使对学生进行了足够的安全知识教育,学生也预习了实验过程所使用的药品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掌握了仪器的正确使用,但是实验毕竟是一种操作实践过程,作为具有自主性的学生,仍然会有突发的实验事故发生。在这种情况下,指导教师要做一些应急处理,也要培养学生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针对实验过程中发生的一般伤害、火灾、爆炸、中毒等突发事件而制定人员隔离机制、事故处理、事故报警等应急预案[5]。

3结语

化学实验论文范文篇8

1.1完善实验内容体系,为预习工作做准备

1.1.1合理减少验证性实验,引入创新型实验

要合理安排实验内容,减少验证性实验比例,保留必要的经典实验,多增加一些综合和创新型设计实验。

1.1.2整合实验内容,建立更加合理的教学体系

采取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实验融为一体等措施,将这几门学科的性质实验、元素性质实验及定性分析等紧密结合,能够很好地避免实验的重复。另外在安排实验时,尽可能与理论教学同步,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使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互促进,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建立更加完善合理的教学体系。

1.1.3增加微型化实验,倡导绿色化学

近些年,随着绿色化学的思想深入人心,各高校化学实验都在向更环保的方向发展。但是我们仍能发现有些耗费资源较为严重的实验依然进行,这违背了绿色化学的理念。为了从源头上节约原材料和时间,应增加微型化实验,这样就可大大节约实验经费,从而缓解了目前高校基础实验经费缺乏的现状,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和良好习惯,提高学生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另外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污染物进行合理处理后再进行排放。引导学生养成爱护环境和勤俭节约的习惯。

1.2建立网络学习平台,有效提高预习质量

构建网络学习平台,在每次实验前将有关该实验的操作视频等一些内容放到该平台上,供大家提前了解。在预习的过程中,遇到难以理解的知识或者有更好的实验方案可以通过对话窗口反馈给老师,老师会及时给予答复。另外建立相应的预习考核系统,学生在浏览完本次实验的相关内容后会出现测试习题,只有良好地通过测试才能获得实验的机会,否则继续进行学习,再进行检测。利用网络还可以建立虚拟实验室,让感兴趣的同学利用该软件进行在实验室不能完成的实验。网络平台的建立极大地提高了预习效率,保证预习的质量,促进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确保每位学生做好预习工作。

2启发—验证

总体来说,目前高校的一个化学实验项目一般三个学时,然而对于大多数实验,往往是老师需要将近一半的时间进行知识讲解,这样以来,留给学生实际操作的时间就很少。而且由于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讲解时间过长,就会使得一些学生开始产生厌倦的情绪,从而对本实验的兴趣大为减少,导致学生无法带着愉快的心情顺利完成实验。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应采取启发式教学,即实验课上教师只需将实验内容和注意事项告知学生,随后提出一些问题和想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和兴趣验证实验结果。这样就将大部分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进行试验和考证,其间,教师只需对学生进行纠正性的指导。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直接给予答案,而是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实施引导。经过师生间的互动,学生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最终在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实验任务。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在启发式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以往的实验课基本上是老师先进行实验基本理论和内容的讲解,讲解之后给学生做示范,然后学生才开始做实验。在做演示实验时,由于实验人数较多,一些学生不能完整看到老师演示过程,造成实验过程中出现错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可借助多媒体教学进行演示实验播放的形式,确保每位同学都能看到实验的整个过程。

3创新

实验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学生在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基础上,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每完成一个项目就要达到实验的目的,实验后的拓宽练习很重要。除提交本次实验的实验报告,对本次实验进行总结外,还要给学生2~3个相关实验项目,鼓励学生上网查阅文献,认真思考,设计出具体的实验方案提交,老师批改后感兴趣的学生可与实验室老师预约时间,课余时间来实验室作实验。

4督促

在实验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实验的操作和实验态度不端正,比如有在实验室说笑、玩手机、待实验进行一半就溜走、课后抄袭他人报告等不良现象。学生普遍比较关注最终实验成绩,利用这点建立适宜的考核制度督促和约束学生,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实验成绩可由平时和期末考试成绩两大部分构成,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预习成绩、实验报告和设计实验方案等内容评定。利用网络预习对学生预习进行督促,实验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不良习惯进行说教,督促改正。课后根据实验报告和设计实验方案督促学生及时总结,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大胆创新。期末考试可分笔试和动手实验相结合的形式。笔试测试学生对仪器使用,实验原理和内容的理解掌握情况等。动手实验可给学生题目,让学生课下独立设计,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提交实验报告。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给出合理、公正的成绩。

5结语

化学实验论文范文篇9

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化学家提出微型实验(Micro-scaleExperiment或Micro-scaleLaborato-ry)概念,并在大学和中小学推广微型实验,美国的化学教育杂志(JournalofChemicalEducation)为此还开设了微型实验专栏,报道微型化学实验的研究成果,促进了微型化学实验在世界范围的推广。与常规实验相比,微型化学实验的优点在于节省实验药品用量的数倍甚至数十倍,而随着药品用量的减少,实验产生的废液和废气也将降低80%以上[1]。作为一种新型实验手段,微型化学实验具有绿色环保、操作便捷等特点,并且它在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符合新课程倡导的绿色化学思想和科学探究理念。经过在国内20余年的研究和推广,微型化学实验已经有了大量成果,这些成果主要涉及微型实验教学功能的理论和实践分析,化学实验的微型化设计和创新,运用微型实验设计探究活动等方面。广西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引入微型化学实验,并在化学师范生培养和教师职后培训等方面做了相关的探索,在中学领域,微型实验作为化学实验改革的举措之一,在解决实验条件不足,提高实验开设率,推进实验教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0年在昆明召开的第五届微型化学实验研讨会,激发了中学化学教师的研究兴趣,也加速推进了微型化学实验在广西、云南等西部省份的实施。总体上看,微型化学实验在我国已取得了可喜的发展,但是在中学的推广应用依然不够理想,仍然存在着“研制者热,使用者冷”的局面[2]。影响微型化学实验在中学教学中应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教师对它的认识、理解和实践行为是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发现微型化学实验在教学实践中的困难和问题,以更好地应对、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从中学教师的角度开展调查研究。

2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来自广西全区14个地市的化学教师,包括各地区参加骨干教师培训的初、高中教师,以及部分在职研修班的学员,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调查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的方式,结合对部分教师的访谈,调查问卷共发放180份,回收有效问卷164份,有效率为91.1%。调查对象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年龄集中在30~45岁之间,该年龄段的教师也是化学教师队伍的生力军。从学历层次来看,大多数是大学本科学历,研究生(含研究生班和硕士)毕业的占9.2%。从教师的职称上看,中级和高级职称分别占64%和31.1%。此外,初、高中化学教师各占43.9%和56.1%。

3调查的内容

问卷的内容包括5个方面:(1)对微型化学实验的认识和理解;(2)微型化学实验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3)微型化学实验对学生能力发展的作用;(4)教学实践中微型化学实验的困境;(5)对微型化学实验发展的期望。另外,结合教师回答问题的情况设计并实施了非结构性访谈,以便全面深入地了解教师对微型化学实验的认识观念、应用现状和前景期待。

4调查结果分析

4.1对微型化学实验的认识和理解

从表2可以看出,化学教师对微型化学实验均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其中大多数教师对微型实验了解较多,说明微型实验通过多年宣传推广,已经被广大中学化学教师所熟悉。教师接触和学习微型实验的渠道比较广,其中最主要途径是参加相关培训和阅读期刊杂志,这说明在很多教师培训中,微型化学实验已成为培训内容的一部分,许多教师从期刊杂志上学习,与同行的相互交流中了解微型实验,特别是近年来化学教育教学领域的重要学术期刊,如《化学教育》、《化学教学》等在新课程实施以来每年都刊发了一定数量的关于微型化学实验的研究论文[3],在宣传报道微型化学实验研究和教学实践成果推广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4.2微型化学实验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微型化学实验在当前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情况统计如表4、表5所示。调查中发现,在化学教学中经常或有时运用到微型实验的学校和教师个人约占40%,还有近60%的学校或个人在教学中较少运用,这说明微型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使用率总体偏少。笔者通过访谈进一步了解到,有些学校和教师个人还处在实验教学的尝试和探索中,考虑到其他外界因素影响,目前很少在日常教学中使用。然而,不少教师在教学研讨和教学比赛中使用微型化学实验,这说明在教学研讨课上,微型实验作为一种新的实验技术和手段受到普遍欢迎,并值得同行们交流和学习。我们通过分析当前的优质课、比赛课等一些高水平的教学活动,可以看到微型化学实验经常会成为实验活动设计的亮点得到专家和老师们的好评,说明微型实验作为一种创新型的实验手段已被大家认可,这也是对推广微型化学实验的一种积极引导。值得我们深思的是,既然微型化学实验已经得到化学教师的认同,为何日常教学中却并不多见?通过访谈发现,除了一些客观原因外,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思维惰性仍然是主要制约因素,要让教师由观念上的理解认同转化为行为上自觉实施仍有很长路要走。微型实验不同于常规实验的特点实际已蕴含了创新元素,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进行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创造性运用。在调查中发现,能自行设计制作微型实验装置的教师非常少,只有3.7%,能对课本中常规实验进行微型化改进的也只有9.8%,大多数教师还处于对已有实验仪器装置上改进操作和借鉴他人经验进行实验的水平,这说明中学化学教师在微型化学实验的创新运用能力上还有待提高。

4.3微型化学实验对学生能力发展的作用

在调查中可看出,认为微型实验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实验创新能力的教师占了90%左右。这也说明了微型实验由于器材微型化、生活化,便于操作和携带,药品耗费少,适合学生实验等特点,在提高学生实验能力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尤其是微型实验器材来源广泛、装置灵活多变的特点对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精神和创新实验设计能力上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4.4教学实践中微型化学实验的困境

微型实验在国内推广实施已20多年,但一直进展缓慢,从总体上说明了微型实验在教学实践中遇到了一些困难,这从调查中也得到了印证。这些困难主要为:实验器材、参考资料、实验技术的缺乏;相关培训不够;教学时间有限;考试评价不够重视等,特别是多数教师反映了教学时间有限和考试评价不重视是当前推广微型实验最主要的困难。这说明目前中学化学教学任务太重而将教师的教学时间限制在教材中已有的实验上。另一方面现行的化学考试评价对微型化学实验不够关注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了微型实验的推广应用。

4.5微型化学实验应用前景及个人期望

尽管当前存在一些困难,但大多数化学教师对微型实验的前景依然看好,并充满着个人期待。调查中有38.4%的教师对微型实验的前景非常看好,48.2%的教师比较看好它的前景,众多化学教师已意识到微型实验必将成为化学实验发展方向之一,对微型实验的发展持乐观态度。在调查教师个人期望时有37.2%的人表示会多学习微型实验技术,并在教学中尽可能多运用,45.7%的人表示会关注微型实验的发展,较多地应用于教学。这说明大多数教师愿意参与微型实验的推广和应用,以此推动微型实验的发展。

4.6教师的建议

调查中我们设置了“教师对微型实验推广应用的个人建议”开放性问题,许多教师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主要概括为:课程中增加微型化学实验内容;增加微型化学实验软硬件设施的配备;增加实验教学的时间;加强对教师应用微型实验教学的指导和培训;改变现行的纸笔测验考查实验能力的方式等。

5结论

通过调查与分析可知,微型化学实验通过在国内20余年的发展,中学教师通过不同渠道熟悉或了解了微型化学实验,其功能与作用已被大多数化学教师认同;在实践层面,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运用微型化学实验偏少,多数人只是在教学比赛和教研活动中运用,教师应用微型化学实验还未上升为自觉性行为;教师在教学中对微型化学实验的创新运用意识和能力还有待提高;微型化学实验在教学推广实施中的困难较多,主要在于教师得到的指导和培训不足,教学时间限制和考试评价导向等因素影响;尽管当前存在着一些困难,但是中学教师对微型化学实验的前景普遍看好,大多数教师表示将会更多地关注并学习微型实验并将其应用于教学中。6讨论及建议近20年来,我国微型化学实验虽然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的推广运用比较缓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容忽视,为推动它在中学化学教学领域的发展,笔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建议。

(1)开展中学微型化学实验教学实践研究

微型化学实验在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在教学实施的操作层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怎样将微型实验用于演示实验、学生探究实验中,如何设计适合课程内容的微型实验等,这些问题需要开展相关的教学研究去解决。各级教研部门都应鼓励化学教师作为主要参与者进行研究,这些研究可以包括实验设计创新,如实验过程的改进、实验装置的微型化、生活化创新等;也包括教学应用研究,如运用微型化学实验开展实验的认知性研究[4],以及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创新思维的功能与作用研究。

(2)加强对中学教师的培训和指导

目前中学教师缺乏微型化学实验的相关技术及应用经验,特别新技术赋予微型化学实验新的内涵。如现代传感技术、显微技术与传统微型实验的结合,已经与传统微型实验理念中的“简、易”有所不同[5]。因而,组织相关的培训和指导十分必要。现在国内一些高校如杭州师大、南京师大、广西师大等师范院校多年来在微型化学实验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师范院校可利用自身的研究优势与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结合起来,将微型化学实验成果融入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中,提高中学教师对微型化学实验的研究和教学应用能力。

(3)开发与利用微型化学实验资源

实验教学资源是实施微型化学实验的重要载体,开发适当的教学资源可以解决中学教师困惑于对实验内容选择的难题。新课程3个版本的化学教材都已开设了实验探究活动栏目,增加了开放性的实验内容,化学教师可以围绕“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这一主旨,在教学中开发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实验课程资源,设计实验探究的主题、内容、活动方式,这些微型实验资源的开发将促进中学微型化学实验的实施。

(4)发挥教学评价的引导和促进功能

化学实验论文范文篇10

1.1建设幼师实验方法的创新对学生动手能力以及观察能力进行培养的重要方法就是实验,因此如果只是对教材上的实验方法进行照搬,就很难达到对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进行培养的目的。为了能够将学生的智力开发出来,使其能够做到学以致用,教师必须要对实验的方法进行改进,对学生进行启发,使之能够将实验设备的代用品寻找出来,同时还能够对新的实验方法进行设计。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这些实验代用品必须要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寻找得到。比如对水与钠反应会将氢气放出来的装置进行改进;对氨气的喷泉实验进行改进等,几乎全部的实验都有能够改进的内容。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要求,使其积极地改进做过的实验,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同时还可以将学生求异思维的大门打开。

除此之外,在寻找实验仪器代替品的时候必须要有效地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这是由幼儿园当中不会出现化学实验仪器而较多的是一些塑料玩具的现状决定的。所以在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对诸如纸片、瓶盖、塑料袋以及饮料瓶等一些常见的用品进行充分的利用,从而针对一些幼儿科技活动方案等小实验进行设计,这样就能够使幼儿通过小实验对空气、水以及火等基本的化学性质具有一定的了解。比如在两个注射器当中分别进行Cu与浓、稀HNO3的反应实验,因为这种方法属于全新的实验方法,而且与书本上的实验操作方法具有较大的区别,采用这种方式具有污染减小、现象明显以及操作简便等特点。所以不仅能够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还会引起学生内心深处的触动,这样学生就不会迷信教材,而且学生也会意识到教材当中的方法也不是进行实验的独一无二的方法,从而能够进一步将学生的求异创新思维激发出来。很多学生在实验结束之后,都产生了自己动手设计各种实验、自己去对实验进行改进的想法。

1.2建设幼师教学方法的创新在具体的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将课堂当中教师的垄断地位改变掉,要将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主体地位充分地体现出来。在学生面前,教师应该扮演好一个引导者、点播者和辅导者的角色,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幼师应该让学生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第一,要让学生能够在自主活动当中进行建设化学实验的学习,从而不会对学生的思维起到禁锢的作用;第二,让学生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对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进行自主的选择,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究,而教师要充分发挥好引导者的作用;第三,在进行化学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不断地去针对结果和规律进行总结,教师则应该扮演好主导者的角色,避免对学生的思维起到钳制的作用;第四,教师要允许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出现错误,应该将教学的民主性体现出来,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学习当中自娱自乐地进行自主探究,使学生能够对成功的愉悦和探究的乐趣有所体验;第五,教师在具体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留有余地的原则,将一些空白留给学生,也就是在针对实验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避免讲得太实、太细、太透以及太满,必须要以实际的情况为根据,选择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从而最终将化学实验教学的任务和教学目标完成。

比如在对“氨气”进行学习的过程中,笔者并没有以教材安排的顺序为根据进行教学,而是首先在学生面前展示了一个喷泉实验,然后告诉学生这种气体就是氨气,让学生对为什么能够形成喷泉进行思考,从而将学生探究的欲望以及好奇心激发出来。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地查找资料,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并且将自己的见解发表出来,把最终将形成喷泉的几个要素寻找出来,并且对氨气的性质进行了初步的解释。这时候笔者再引导学生“你能变一变喷泉的颜色吗?”通过这种引导和点拨,可以使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变得更加积极主动,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而且对学生的探索精神还进行了有效的培养。

2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