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护理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1 16:36:43

外科护理论文

外科护理论文范文篇1

1.1口述疼痛分级评分法:将疼痛分为无痛,轻微疼痛,中度疼痛和剧烈疼痛,每组1分。

1.2数字疼痛评分法:用0-10这11个低点的数字描述疼痛强度。0表示无痛,10表示最剧烈的疼痛。

1.3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采用1条10厘米长的直线或标尺,两端分别为0和10,0代表无痛,10代表最剧烈的疼痛。

2手术后疼痛的原因

2.1内脏受伤所致的疼痛:内脏手术操作刺激引起的内脏痛,开腹手术后,胃和胸管内气体扩张或引流不畅,刺激腹膜,引起的疼痛。

2.2手术中所致的疼痛:麻醉消失后来自皮肤缝合的疼痛,皮下血肿,创面有验证或面部缺血时疼痛加强。

3术后疼痛的控制

3.1评估疼痛程度护士术后安返病房的患者进行综合性评估,正确有效缓解疼痛的程度。

3.2提供有效缓解术后疼痛的措施

3.2.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加强对病人的心理疏导,陪伴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病人对疾病,对疼痛的压力与恐惧,分散病人注意力,如使交谈,听音乐等方法,让病人参与到护理计划当中,学习一些预防及减轻疼痛的技巧。

3.2.2一般护理术后帮助病人摆好舒适体位,使肌肉松弛,张力减小,能缓解疼痛的肌肉阻力,知道病人在咳嗽,翻身时用手按扶切口部位,减少对切口的张力刺激,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防止咳嗽和咳痰所致的腹压的增加所引起的疼痛。对于肢体手术的病人,应太高患肢,减轻肿胀和疼痛,适当的冷敷或热敷,观察包扎松紧度及末梢血运。观察伤口有无渗出,出血及感染迹象。

3.2.3应用镇痛药的护理切口疼痛在术后24小时内最剧烈,2-3日后逐渐减轻,疼痛不太剧烈时,可服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去痛片等。根据疼痛程度分级,适当使用镇痛药,注意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由于个体差异,给予同等剂量的药物后有的病人血药浓度过高,引起呼吸抑制过度镇静,呕吐等反应。有的血药东渡过低,镇痛无效,病人自然躁动不安,吵闹不停,所以给药时应观察病人反应及动态变化。尤其是第一次给药后,应观察病人的反应以确定用药剂量。

3.3药物不良反应观察护理人员应掌握各种镇痛药的不良反应,注意观察,硬膜外应用阿片类药物时可引起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尿滁留呼吸抑制等并发症,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3.4病人自控镇痛(PCA)护理是指病人感觉疼痛时,主动通过计算机控制的微量泵按压钮向体内注射医生事先设定的药物剂量进行镇痛,给药途径以静脉硬腹膜最为常用,求治告知病人使用PCA的目的和使用方法,妥善固定给药导告,保持给药途径的通畅,使用PCA,由于镇痛效果完善,病人对尿意,尿急等不舒适感明显降低,故易发生尿滁留,术后3-5小时石排尿最佳时期,是减少尿滁留的有效措施。因此,术后护士药告诉患者早期排尿,以免发生并发症。

外科护理论文范文篇2

[摘要]目的:了解外科住院病人失眠的相关因素和护理办法,从而提供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通过作者对3000例患者的观察结果,大部分病人存在严重的失眠,主要原因为心理因素、疼痛、环境、药物等因素的影响。结论:外科患者失眠是较为普遍的,在临床上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积极对症处理,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以减少失眠率,有利于病人早日康复。

[关键词]病房;失眠;护理

失眠作为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给不少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许多困扰,它使人们的生理节律紊乱,活动能力严重下降。我科自2002年10月至2003年1月共收治3000例患者,其中2480例失眠。

1失眠的流动病学研究

据调查,全球范围内,失眠人群占总人群的40%~50%。失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大类型,前者占失眠的25%,是失眠的一种临床症状表现的一种疾病,后者则继发于疾病,精神因素属于疾病的一种临床症状。

2失眠的原因

2.1环境因素和生活习惯的改变

一个得了某种疾病的患者,突然从温暖舒适的家中被送到一个陌生、有与世隔绝感[1]的环境,特别是病房的噪声,据国际噪声协会规定,日间噪声应低于45dB,夜间噪声应低于20dB。噪声可刺激交感神经,使患者的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疼痛加剧而影响睡眠。还有病房的光线、设备的运转,同室病友的呻吟和鼾声,单调的生活,规律的作息时间和医护人员频繁护理及治疗的干扰,都是患者抱怨的原因之一。

2.2护理措施

针对以上因素我们医护人员应该采取相应措施,给患者提供一个安静熟悉的休息环境,让病人生活得舒适些。比如刚入院的病人,护理人员应该让其充分熟悉病房环境、陪护、探视及作息制度,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提供柔软舒适、整洁的床铺,高度适中的枕头和厚薄适中的被褥。夜间尽量使用柔和的壁灯,对一些同室使用的仪器声、谈话声尽量降至最低限度。尊重和照顾病人不同的生活习惯,协助病人制定好作息时间,防止睡眠颠倒,协助病人饮用各种热饮,及各种有助于入睡的活动。比如晚上睡前给病人用温水洗脚。合理安排好护理程序,将治疗操作尽量安排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或者尽可能不在夜间进行,做到“四轻”(走路、关门窗、操作、说话),并去除各种可能引起不安全感的因素,尽量减少对患者睡眠的干预。

3心理因素

3.1心理因素

引起失眠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由于角色的转换,大部份病人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尤其女性及中青年,都会担心疾病预后、牵挂家人、担心术后影响工作和学业,担心手术意外,害怕疼痛,担心不能忍受术后疼痛而产生害怕心理等等影响。大部分老年人曾经是工作岗位上的领导者,现在则是一个得了绝症的、受人管制的角色,心理很不平衡,而且他们中有不少人不了解自已的病情和治疗方法,缺乏信息传递而深感不安、抑郁,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睡眠质量。

3.2护理措施

医护人员应设法了解其心理状况,多与患者交谈,利用一切与病人接触的机会,与病人面对面的交谈。此时应注意交谈的技巧,考虑到病人的生活习惯和文化背景,知识层次,人际关系及信仰等情况,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健康教育内容传授予病人,针对性地将疾病的发展情况、可能产生的后果、手术大致过程及手术后情况对病人进行讲解,使病人对疾病、对手术有较全面的了解,从而做好应对疾病的充分思想准备,同时教会病人如何配合手术,以减少手术后不适,预防并发症。建立朋友式关系,利于护患双方的沟通和理解。他们受疼痛与失眠的双重折磨,我们护士应抱同情心,让他们在病房如同在家一样,才能取得病人信任,有目的地引导病人,建立良好的遵医行为。不能言语者,应提供纸笔或手语等方法,让其充分表达内心愿望和要求,并加强疾病相关知识的宣传,必要时可充分发动其家庭社会支持系统提供情感支持,利于睡眠。

4躯体因素

4.1疼痛

疼痛是引起失眠的重要因素。外科是手术科,术后切口疼痛、腹胀等不适是常见的症状。大部分病人都会因术后留置多条管道而引起牵拉痛,或者缺乏疾病的有关知识而对疼痛时采取不适当的体位,是造成非创伤部位的主要原因。

4.2护理措施

护士应加强疾病知识的宣教,教会患者如何正确采取舒适体位,妥置管道,避免管道过多引起的牵拉痛。同时避免过频的翻身拍背而引起不适。必要时正确服用止痛药或者麻醉药和催眠药物等。有些医护人员认为毒麻药会产生成瘾[2],尽量让患者忍受疼痛,导致患者精神过度紧张而引起失眠。美国一项调查表明,在12000例用过麻醉药的患者中仅4例成瘾。因此,医护人员应该改变观念,用药的目的不是使睡眠依赖于药物,而是以药物为手段重建睡眠的正常规律。正确认识毒麻药的影响,加强对疾病认识,对毒麻药品知识的宣教,正确对待疼痛的控制。在使用毒麻药的同时,必须对使用麻醉药的患者的效果进行评价,并观察其副作用,注意利用一切可能的有利因素与这些药相配合。

5小结

外科病人失眠是常见的,与患者的生活习惯、心理因素、躯体创伤、医护人员等有关。所以,合理安排护理措施、加强心理护理、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管道的妥善固定、增进舒适是预防和改善失眠的关键。

参考文献:

外科护理论文范文篇3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实施住院治疗的骨外科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将其分为两个病区,即甲区与乙区。每区选取患者48例作为护理对象,并交由24名护士开展护理工作。甲区患者中平均年龄为(38.32±4.38)岁,在院治疗平均时间为(24.4±4.2)天,对应护士平均年龄为(24.43±2.19)岁,护理年资平均为(6.43±2.83)年;乙区患者中平均年龄为(39.73±4.39)岁,在院治疗平均时间为(27.3±5.5)天,对应护士平均年龄为(25.17±3.21)岁,护理年资平均为(6.47±2.16)年。1.2治疗方法。甲区运用常规护理管理措施,乙区采用分层次护理管理措施,分层次护理管理模式主要包含创建分层管理模式、划分层级和任职资格、明确各级护士的工作职责、落实分层培训及考核四部分。首先确定分层次护理管理模式领导小组的组长及不同病区的相关负责人,依据护士的学历、工龄、职称及工作能力对其实施层级划分,共分为0-4级,不同层级的护士将承担不同的工作内容,并根据各层级护士的工作职责,规划对应的培训内容及目标[2]。1.3观察指标。观察并比较两区各项护理质量指标的评分数值、不良护理情形发生的可能性及患者对护理模式的满意程度。1.4统计学处理。对试验过程中涉及到的数据作统计分析处理,分析处理过程需借助于SPSS18.0软件实现,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方式,并运用(—χ—±s)表示;计数资料采取使用χ2检验方式,并运用百分比表示。若P<0.05,则可认为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区护理质量对应指标的评分数值对比。(见表1)2.2两区不良护理情况的发生率对比。就本次实验结果来看,甲区药液外渗、给药错误、压疮、坠床、管道滑脱等情况对应病例数分别为4例、2例、2例、3例、2例,不良护理情况的发生率为27.08%;乙区药液外渗、给药错误、坠床等情况对应病例数分别为2例、1例、1例,不良护理情况的发生率为8.33%。由此可见,甲区不良护理情况的发生率相较于乙区,下降趋势显著(P<0.05)。

3讨论

分层次护理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独特优越性,可以实现对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的有效调动,实现护士的岗位、职责与技术的有机结合,形成一个整体,使人力资源得到合理化配置,不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及滥用情形[3]。其次通过分层管理制度增强护理工作流程的规范性,严格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基本准则,提供人性化、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服务,提升患者对护理模式的满意度,增加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及依赖感。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降低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而各层级护士依据年资、职称、能力分别管理不同类型的患者,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护理过程的安全性[4-6]。研究发现,甲区患者各项护理质量指标评分数值显著优于乙区;甲区不良护理情况的发生率相较于乙区,下降趋势显著;甲区患者对护理模式的满意度相较于乙区,提升趋势显著。

综上所述,在骨外科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运用分层次护理管理模式,护理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护理模式满意度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同时有助于不良护理情况发生率的下降。

参考文献

[1]宋嘉琳,房旦.探讨分层次护理管理在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3):165-167.

[2]仲桂霞.骨外科护理管理中分层次护理管理的应用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8):377.

[3]田惠双.分层次护理在神经外科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心理医生(下半月版),2012,(2):97,80.

[4]吕灵芝,王晓鹏,王文惠等.分层次管理模式在关节外科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8):105-106.

[5]李明秀.层级护理管理在中医骨科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20):64-65.

外科护理论文范文篇4

1.1一般资料

从该院收治的行普通外科手术患者中选取220例作为该研究对象,并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10例。在对照组中,有52例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年龄在18~71岁之间,平均为(44.5±5.7)岁。在实验组患者中,有61例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年龄在19~69岁,平均为(44.0±6.2)岁。两组患者均是自愿参与该研究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管理方法

在对照组中,对110例普通外科手术患者进行体征检测、血尿常规检测以及用药等方面的普通护理;在实验组中,对100例普通外科手术患者进行严格的外科手术室护理,其具体方法如下。

①手术室的合理布局应该能够与具体的治疗工作要求相符合,同时还能够对医院感染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可以对手术室进行无菌区和非无菌区的划分,合理安排手术设备及其相关器械;

②对手术室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持,在进行具体操作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来定,重视手术室的清扫工作,注重消毒工作,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③合理应用无菌技术,确保手术器械在术前能够保持一个绝对无菌的状态,现今医院最为常见的一种消毒方法是高温压力灭菌消毒方法;

④对手术室的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定期对手术室内的菌种和菌落数进行有效的检查,并对消毒工作进行有效的加强;

⑤合理处理手术室废弃物。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医院感染率进行对比分析,并按照患者的病历资料发生医院感染情况的相关性原因进行总结和归纳。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

2结果

在通过1个月时间的出院随访观察之后得出,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医院感染率分别为19.1%和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外科护理论文范文篇5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4年5月1日-2014年4月1日急诊科收治患者120例,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急诊外科护理中采取危急管理的方式,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分布范围在18~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2±2.4岁;对照组采取普通常规管理方式,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分布范围在17~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1±2.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差异显著性小,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试验经该院临床试验机构及伦理委员会审批,所有入选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护理方式,而对实验组在常规管理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危机管理方式,具体措施包括:(1)加强护士的危机风险意识;(2)加强护士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3)建立风险防范小组,确保护理人员各司其职;(4)改善科室护理体制,建立健全的护理管理体制;(5)树立榜样,维护医院及护理人员的良好形象。

1.3观察指标

1.3.1病情控制情况

根据疗效判断标准,可将患者病情是否得到控制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种。显效:生命体征正常,临床症状已消失;有效:病情明显有所改善,体征也有所改善,未出现较大波动;无效:病情无变化或恶化,生命体征持续异常。有效率=显效+有效。

1.3.2患者满意度调查

治疗结束或对患者进行满意度的问卷调查,调查包括护理是否专业、服务是否到位、知识宣讲是否到位等方面内容,调查结果可按照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非常不满意来评定,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8.0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作为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病情控制情况

由数据可明显看出,实验组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采用危机管理临床疗效高,值得推广和使用。

2.2两组患者满意度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对照组总满意率仅为76.7%;而观察组总满意率则达96.7%,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舒适护理更受患者青睐,容易接收且口碑好。

3讨论

危机管理是指对于还未发生的、无法预知发生时间、严重程度等突发事件进行事前、事中及事后的一个处理。对于急诊这样一个科室来说,危机处理显得至关重要,因为急诊病人通常都是突发的、情节严重的患者,它需要良好的危机管理护理系统,这样才能做到及时抢救,万无一失。作为一个优秀的护理人员,除了具备专业的操作技能和知识水平外,还应该具有防范风险及提高危机感的强烈意识,这也是护理人员的责任所在。作为护理工作者,应居安思危,将伤亡和损害降到最低的程度。

4结束语

外科护理论文范文篇6

1.临床资料

2011年1月,本科室中,固定病床共计60张,而重症病床以及新生儿病床分别为15张和10张,病房均实施封闭管理,且不设置陪护人员。本科室中共有16名女性护理人员,其年龄为20-46岁,平均年龄为(31.3±0.5)岁;学历情况:本科、大专、中专分别为2名、9名和5名;职称情况:主管护师、护师和护士分别为3名、4名和9名。

2.方法

(1)合理地进行分工

依据小儿外科手术病房的特点,本研究中将病区工作主要划分为三大部分:第一,前线工作。包括手术患儿的生活护理以及健康宣教工作,该工作可直接地面对各个患儿,目的在于为患儿实施直接性的临床护理服务。从事这一部分工作的护理人员的应变能力要较强,且要具备一定的人际沟通能力和牢固的相关专业知识结构以及较高的临床护理技术水平。第二,医疗和基础文书工作。此部分工作内容包括对医嘱进行相应处理和日常药物管理工作,从事此部分工作的护理人员无需直接地面对各个患儿,其主要是与内部顾客如医护人员、后勤人员以及药房药师等进行沟通。对于组织管理能力或身体素质较差的护理人员如妊娠期或者哺乳期护理人员等可予以适当安排,既能够实现对人力资源的合理、充分利用,又可以适当地照顾特殊时期的护理人员。第三,封闭病房的工作。从事此部分工作的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主要是为围手术期的患儿提供各种护理服务,从事此部分工作的护理人员应具备较高的观察能力和针对紧急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需将资深的护师安排在此部分工作中,以为围手术期的患儿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2)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围手术期的患儿经常出现哭闹等现象,家长普遍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躁等心理状态,若患儿的手术治疗效果欠佳或其在手术后出现各种严重并发症,家长的焦躁、沮丧等心理障碍便会进一步严重,因此容易将怨气发泄到护理人员身上。为了能够使负责围手术期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得到有效缓解,本科室定期举办各种民主生活会,为护理人员提供一个发泄怨气、提出问题的平台,然后借助于相应的心理调节对策使各种矛盾及时地得到化解。针对工作中存在各种问题的护理人员,在对其进行相应的惩罚时,要坚持公正和客观的原则,要坚持对事不对人,并且需要明确惩罚只是一种激励护理人员更加努力工作的手段,而并不是最终的目的。积极组织全科室的护理人员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交流,实现经验和教训的共享,以加深当事人的印象,提高整体的护理水平。

(3)合理地安排日常工作

患儿实施外科手术前后可能会存在着诸多不可预知的情况,导致护理人员无法按时下班,在满负荷的工作状态下,护理人员也极有可能会出现各种工作偏差而导致患儿在围手术期出现各种医疗事故。所以,要不断地完善弹性排班制度,以有力地保证护理人员正常的作息时间,提高其工作效率,以为围手术期的患儿提供优质的临床护理服务。

(4)不断地完善激励机制

如前文所述,围手术期的患儿可出现各种紧急突发情况,需要加强临床全面监测工作,并且要保证不能出现任何偏差和疏漏,以确保患儿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所以,要健全科室内的激励机制,针对工作尽心尽力、零偏差的护理人员,科室和院级领导要注重适当地给予精神或物质鼓励,既可以勉励当事人继续认真工作,同时也能够激励其他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提高针对围手术期患儿的临床护理水平。

3.判定标准

使用自制问卷对患儿家长的满意度进行评估,本问卷中共计20个条目,满分为100分。非常满意:得分>90分;基本满意:得分为60~89分;不满意:得分<59分。

二、结果

实施全面的护理管理之后,本科室内学历为本科的护理人员由原先的2名增加为12名;本科室内共计3名护士先后获得优秀带教老师以及院级优秀护士的光荣称号;同时患儿家长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由2011年的73%(73/100)上升至2013年的96%(96/100);且不存在护患纠纷。

三、讨论

外科护理论文范文篇7

关键词:风险管理;肝胆外科;护理

当前,肝胆外科的临床手术是比较复杂的,此科的高龄患者数量是比较多的,所以临床医疗护理存在着诸多的风险,因此,我们要求临床的护士要具备高超的护理技术,使得护理的风险降到最低限度,确保患者的就医安全[1]。我们在肝胆外科应用风险管理,对那些存在安全隐患的环节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增强护士的防范意识,对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现将有关的情况汇报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肝胆外科的患者的相关情况作为临床研究资料,收治的患者主要是外伤或者是癌症患者。患者的年龄为12-80岁,哪个年龄段的患者都有,患者的情况一般是比较严重的,这就使护理存在着很大的风险隐患。

1.2临床表现

肝胆外科收治的患者的情况是不同的,但是,他们都有着同样的临床表现,即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是很高的,患病的时间很长,病情容易反复出现,并且患者的病情比较危急,总体说来,患者要忍受较大的痛苦,这些情况都增加了护理的风险几率。

1.3治疗方法

在护理肝胆外科患者的时候,我们的目标是要达到不让患者的病情反复出现。并且,在从事护理工作的时候,护士要重视与患者及其患者的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要注意工作态度和语言措辞,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心平气和的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不要产生矛盾。

2肝胆外科护理风险的重要原因

2.1肝胆外科患者的高风险性

这个科室的患者一般病情复杂且严重,常常需要手术治疗,他们的病情变化无常,一些患者的疾病情况还容易发生反复。此外,由于诸多原因的影响,近年来患者的数量呈上升的趋势,患者的各重要器官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出现功能障碍,并且还会有多种并发症的情况发生。这些情况的存在都是基础危险诱因。还有就是,应用药物、围术期的观察等等也是非常重要的,和治疗效果是有紧密的联系的。

2.2临床护士的风险诱因

2.2.1护士的操作技术水平

在肝胆外科的护士中,年龄低、职称低和资历低的临床护士数量是比较多的,有些护士对患者疾病的发生发展不了解,护士对临床护理流程也没有详细的了解,对于患者病情的变化不能及时的发现,有些护士会产生测量错误的情况,造成对患者的护理不全面而使病情被忽视。此外还有部分的护士的临床操作技术不熟练,进而导致患者以及其家属的不满,由此发生了护理纠纷。

2.2.2心理诱因

(1)临床上年龄较大的护士思想落后,对于新的临床理论、知识、技术不注重学习,导致了相关的业务技术落后的现象,护士的服务态度不佳也是其中的诱因。(2)年轻的护士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她们普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团队意识与合作意识很差,同时对科室的待遇较为不满,不能主动的去为患者服务,工作态度冷漠。(3)由于科室的人力资源相对的缺乏,护士长期的超负荷工作,在社会中护士的职业不被重视,这些都很容易使临床护士出现厌倦的情绪。

2.2.3管理诱因

肝胆外科中的相关规章制度不完善,护士对工作职责没有一个清楚的了解。相关的规章制度也没有很好的落实,执行力是十分不佳的,临床的护士对相关的制度掌握不佳。此外,护士的责任心不强,在工作中不能严格的遵守相关的制度进行操作,护士长管理不佳,对护理中潜在的危险因素没有预见性,对相对应的处理方法不能很好的实施。

2.3风险管理防范对策

2.3.1对临床的护理风险管理机制要不断的完善

(1)在临床上要成立一个护理风险管理小组,每一段时间都要对临床上出现的问题和安全隐患进行分析与排查,并要开会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对于相关的整改措施要实施到位。此外,要对护士应用一对一的方式进行带教。(2)对于临床各项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要不断的进行完善,将制度细化来指引工作,每个科室都要统一标识,要制定完善的急救流程,在护理中护士要对临床护理的各项操作过程进行完善,并应用双人核对制度。(3)合理的配置人力资源,排班要应用新老搭配的方法,在主要的时间段,要增加临床护士的数量。此外,对关键环节要抓紧,确保护理安全[2]。

2.3.2增强护士的风险意识

(1)通过每个星期的例会对护士给予风险意识和法律知识条文的相关培训,使整个科室的护士的临床护理风险意识与防范意识都得到提升。(2)每个月要对护士进行分层次的应用专科理论与操作技能进行培训与考核,考核的成绩要进行奖励惩罚,与工资进行挂钩,使得护士的理论和操作水平不断的提高,加强护士对护理风险的防范能力。(3)临床护士要对护理服务的态度不断的改善,本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使患者得到最佳的护理服务。

3结果

护士的防范意识显著的升高了,依法实施护理自律行为明显的提高了,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有了显著的下降,患者对护士的护理满意度不断的升高。在临床护理中没有发生严重的纠纷与护理差错事故。临床护理质量的各个指标都已达到了标准,收到了很好的护理效果。

4讨论

在临床中,肝胆外科的护理风险是比较高的,对于此,肝胆外科的护士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且还要加强专科知识、技能和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使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的提升,在工作中要严格的执行各种制度与操作规程,为患者提供科学的、高质量的护理服务。通过多方面来防范护理风险,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肝胆外科中实施临床护理风险管理,能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以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钟华 单位: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

参考文献

外科护理论文范文篇8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1年5月至2013年12月收治行颅脑手术治疗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90例)和观察组(9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67例,女性23例,年龄41~67岁,平均年龄为(52.48±6.33)岁,其中脑血管疾病42例,脑积水30例,垂体肿瘤18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65例,女性25例,年龄43~67岁,平均年龄为(52.53±6.35)岁,其中脑血管疾病40例,脑积水31例,垂体肿瘤1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外科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外科强化护理管理干预,包括:①组成包括科主任、护士长及有责任护士在内的强化护理管理小组,加强外科术后感染预防推广监控工作。②建立健全术后感染预防机制及工作标准,每周组织护理人员总结工作中出现问题,针对性提出改进措施;增强护理人员感染预防意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行为标准;③完善包含无菌器械管理、抗生素管理及病房环境管理等管理制度;由专门护理人员对无菌物品存放进行规范管理,按照消毒时间依次排放方便拿取;增强护理人员无菌操作意识,对医用物品严格依据规范程序进行消毒灭菌,同时分类收集医疗垃圾,以阻断微生物污染传播途径;保证病房相对湿度维持于55%~60%,充分通风透气,每天清扫地面及床铺2次。

1.3观察指标:①记录患者术后颅内、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感染发生例数,计算感染发生率;②统计患者中合并开放性颅脑损伤、手术时间>4h,脑脊液漏、脑室外引流、颅内置管及糖尿病例数,计算感染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数据录入分析分别采用Epidata3.08和SPSS18.0软件;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P<0.05判定为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不同部位感染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颅内、呼吸系统及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其他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合并不同感染危险因素条件下感染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合并开放性颅脑损伤、手术时间>4h,脑脊液漏、脑室外引流、颅内置管及糖尿病等感染危险因素条件下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外科护理论文范文篇9

1.1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颌面外科手术区域均采用空气净化装置。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手术室护理人员20名,年龄20~44岁,平均(28.5±3.2)岁;学历:本科11名,大专9名;职称:主管护师8名,护师及以下12名每年平均有进修护士15名,每年平均接受实习护生20名。2014年1月-2014年12月共完成手术2964台次,其中实施CQI前(2014年1月-2014年6月)完成1620台手术,实施CQI后(2014年7月-2014年12月)完成手术1344台手术。

1.2方法

对于不同手术病例的前后对比研究。对照组:2014年1-6月的1620台手术,运用传统的手术室质量控制管理方法来对手术室护理工作进行管理,采用《质量问题点需要改进表》对存在的不足、错误或者情况进行实时登记。每月对登记本的问题点进行分类统计存在问题,然后制定相应的改进方案与措施。干预组:2014年7-12月的1344台手术,做成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并运用失效模式(FailureModesAnalysis,FMA)和根本原因(RootCauseAnalysis,RCA)两大分析手法对手术室护理质量进行持续改进监控和管理。

①颌面外科手术室三级质量控制体系组成成员:一级质控员、二级质控员、三级质控员。组成时间:2014年7月开始。成员职责及范围:一级质量控制主要是对自身工作范围实施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二级质量控制主要是对本专科组的工作质量实施监察和质量控制;三级质量控制主要是对全方位的实施质量监督,对影响安全和质量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并做成质量控制。

②颌面外科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的制定和应用:《关于印发广东省医院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指南的通知》中,有61项评价指标是关于全省临床护理工作,有14项是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有47项是重点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其中有7项为手术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我院依据卫生厅相关文件要求为基础,结合护理部工作要求和特点,做成了包含10项内容的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内容见表1。及时无误记录:我院护理部制成统一格式的三种表格《质量问题点需要改进表》、《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统计表》、《持续质量改进登记本》。《质量问题点需要改进表》需要质控员对日常工作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记录,记录内容包括目的(事件存在问题点)、对象(手术对象)、地点(手术部位)、时间(事件发生的时间)、人员(责任人和发现人)和方法(处理方法)也就是5W1H。《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统计表》需要由护士长依据每月的《质量问题点需要改进表》中记录项目逐条填写相应数据。《持续质量改进登记本》是登记手术室护士长每月组织一次护理质量分析讨论会的会议内容,并且手术室中所有护理人员都必需知晓并签名。

③采用失效模式和根本原因两大分析法对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提出改善实施方案和措施:首先运用失效模式分析法对对照组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将对照组的不良事件从10项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中找出并按风险发生率的高低进行排序。从表1风险发生率排序结果发现,排在首3位的是手术压疮、异物遗留和器械数目不对,这三项应该列为干预组中极需要解决的重要指标,并进行全方位重点监控。再运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对上述3个指标分别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并做成相应的改善措施。原因:

1)造成手术压疮的主要原因有督导和考核欠缺;培训不足;防压疮器材不足。预防措施:制定相应的标准流程并组织所有护理人员对各项标准流程进行学习;对手术室各级护理人员制定并实施学习,培训和考核计划;提高护理员的防范意识;购置相应的压疮防护器材。

2)造成异物遗留的主要原因有清点器械和包装错漏、责任不明;器械的质量没有达到使用要求;医师操作不当。预防措施:规范手术间的物品放置,制定物品、仪器放置的标准,制定实施责任管理专人,要求每班次检查交接;制作相应物品准备卡片和手术配合程序;制定明确、细化的考核制度,职责分明;器械的设计和质量要求供应商进行改善;监督医师正确使用器械。

3)造成器械数目不对的主要原因有洗手护士责任心较弱;器械清洗员没有及时进行清点。预防措施:将列入考核内容中增强护士的责任心;数器械目清点需要在器械到达器械处理室后10min内完成。

1.3评价指标

比较干预组与对照组10项颌面外科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应用SPSS17.0来整理统计相关基础数据,计数资料运用变量方差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组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低,从0.998%下降到0.367%(P<0.001)。10项评价指标中,只有患者意外受伤、高危药物外渗这2项指标两组比较没有显著差异外,其余8项指标干预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表明持续改善措施有效。

3讨论

手术室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存在如下问题:

①质量检查和分析是按照管理模块来进行,如护理组、消毒组、书写组、教学组等,每个组的质量标准要求不同,而有些还是用文字来说明的,检查结果只能用分值来衡量,存在问题点不突出,因为文字没有基础数据缺少相对的可比性,无法体现出质量问题的持续改善状态。

外科护理论文范文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挑选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11月所收治的胸外科手术患者为对象(100例),采用随机分配法将其划分为2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均有50例。研究组患者中包括男性26例,2女性4例,患者的年龄22~79岁,平均(59±6)岁;对照组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24~78岁,平均(58±6)岁。2组患者年龄、性别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主要内容为:(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必须耐心与患者交流、沟通,向患者讲解我院心胸外科发展状况、医院环境等,帮助患者快速适应陌生的环境,及时消除患者内心的陌生感及不适感。在担心治疗效果方面,临床护理人员可以将相似的成功治疗病例经历介绍给患者,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激发出来外,护患进行交流环节,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明确患者的实际需求,并尽可能给予满足。(2)基础护理:告知患者要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且容易消化的食物,多食用新鲜的水果、蔬菜,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饮食,保证患者摄入所需的营养。加之,有规律的饮食,也有利于患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确保大便通畅。(3)训练指导:因开胸手术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术后极易发生一系列呼吸并发症。因此,患者入院后,要接受一系列呼吸训练,主要内容如下:①缩唇呼吸法:指导患者用鼻子吸气,随之闭口,使用缩唇呼气,训练时间控制为3次/d,,每次时间约为15min。②腹式呼吸法:将患者的双手放在上腹部,使全身肌肉处于放松状态,利用鼻子吸气、嘴巴呼气的方法呼吸,整个过程保持上腹部鼓起,呼气通常为吸气时间的1~2倍,每日进行2~3次练习,每次时间掌控在20~30min。③呼吸保健操:指导患者练习下蹲、腹部按摩、深呼吸等运动,每日2次,每次练习时间掌控为20~30min。(4)出院指导:患者出院时,必须向患者讲述术后注意要点,例如:用药等。同时,还应对患者提出告诫,如何患者出现任何的不适症状,必须及时入院复诊。1.3临床评价指标:采用医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展开调查,于出院当日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主要换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评价标准。患者所得分数越高,表明其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更高。同时,详细记录并对比2组患者首次排气和住院时间。护理前后运用焦虑评分量表(SDS)、抑郁评分量表(SAS)对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况进行测评和对比,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焦虑、抑郁状况更严重[3]。1.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20.0软件展开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x±s表示计量资料,2组比较分别采用χ2检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2组对护理人员工作满意情况: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是98%,对照组为78%,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6705,P<0.05)。见表1。2.2比较。2组患者住院及首次排气时间:见表2。2.3对比。2组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2组患者接受护理前SDS、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相应的护理,研究组SAS评分显著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心胸外科作为医院一个重点科室,开展手术操作存在较高的风险。加之,因患者机体脏器会暴露较长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器官功能衰竭、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直接影响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4]。通常情况下,由于受到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心胸外科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接受治疗,比较容易出现抑郁、焦虑情绪,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在对患者加以护理时,能够有效明确患者的情绪问题,并充分寻找患者发病的原因,对这些因素有效分析,需要对患者注意诱导实施,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内容讲解,促使患者能够建立信心[5]。与此同时,护理人员注意增强和患者的交流与沟通,消除患者治疗的心理阴影,能有效防治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出现焦虑和抑郁的情况[6]。护理是一个医院开展医疗工作的基础,常规护理以疾病为中心,将针对疾病的护理提供给患者。而优质护理坚持以人为本,对基础护理进行强化,进一步落实护理责任,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确保护理人员整体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优质护理不单可以促进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创建信赖关系,也有助于护理人员及时掌握患者情绪状况,制定恰当的护理方案。在心胸外科病房实施优质护理,准确落实责任制护理模式,有助于提升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98%)临床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78%),且研究组住院及首次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后SDS、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优质护理应用于心胸外科手术患者护理中,能够获得良好的护理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对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及降低并发症发生方面也发挥着良好的预防作用。综上所述,心胸外科手术患者接受优质护理效果明显,不仅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也能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具有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牟艳荣.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心胸外科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6,22(27):103-104.

[2]王海彦.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胸外科护理的应用效果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24(6):70-71.

[3]徐志钦,朱迎春,岳淑玲,等.优质护理对缓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情绪的临床有效性[J].中国医药导刊,2016,18(2):195-196.

[4]曲宗凤.优质护理在心胸外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0):240.

[5]张涛.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胸外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7,23(14):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