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康复护理探讨论文

时间:2022-07-04 03:53:00

脊髓损伤康复护理探讨论文

【关键词】脊髓损伤1概述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损伤,往往造成患者不同程度的瘫痪,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参与社会活动能力。脊髓损伤后,膀胱的神经支配中断,生理机能丧失,容易发生尿潴留、膀胱输尿管返流及尿路感染等并发症,以致产生肾功能衰竭,严重者导致死亡。因此,恢复膀胱的生理机能,对于减少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统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神经源性膀胱护理治疗的目标是:管理好泌尿系统,预防尿路感染,尽早建立自主性排尿规律,减少导尿次数或不需导尿,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2康复护理脊髓损伤后膀胱的护理和康复训练,目的是使膀胱恢复贮存及排尿功能并具有良好的尿流动力学性能,即较好的顺应性、较少的残余尿量和较好的逼尿肌括约肌协同作用,以保证不对肾功能产生威胁[2]。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统的康复过程可分为留置导尿、间歇导尿和建立反射性膀胱三个阶段[3]。2.1留置导尿脊髓休克期(约伤3~4周),无论任何部位脊髓损伤,排尿反射受到抑制,膀胱均表现为无张力状态,必须予留导尿才能彻底排出尿液。这样既可防止膀胱过度膨胀损伤膀胱壁内的神经节而延迟恢复,也利于观察尿量变化。2~3周后,开始夹持导尿管,第3~4小时开放一次,以使膀胱得到充盈和排空训练。导尿时,应严格遵守无菌原则。要注意保护膀胱括约肌,导尿管的号型不应超过14号,防止因导尿管过粗造成括约肌松弛而引起漏尿。导尿时,要使用无菌硅油润滑尿管,避免尿道黏膜受损。保护引流管始终低于病人耻骨的水平,否则易引起尿液返流而造成感染。将床头抬高20~30cm,可防止尿液逆流。定时翻身,防止尿液沉淀形成结石。翻身和转移前,应正确处理引流袋,避免尿液返流至膀胱。勿使导尿管扭结受压,保持引流通畅,及时倾倒引流袋,注意观察尿量及尿液的颜色、性状,注意尿液有无浑浊沉淀。尿道口每日清洗消毒2次,可用0.1%氯已定冲洗尿道口。引流袋每周更换1~2次,尿管每周更换1次,换管前应尽量排空尿液,以便拔管后尿道休息4~6h再行插管。对于是否需要常规的膀胱冲洗目前仍有争议,笔者认为留置尿管期间首先应鼓励患者多饮水,保证每日尿量2000~3000mL,达到生理性膀胱冲洗的目的。如果发现引流袋内尿液出现混浊、沉渣或结晶,此时应进行膀胱冲洗,可用0.2%呋喃西林硼酸或生理盐水冲洗膀胱,每日两次。2.2间歇导尿神经性膀胱经过一个阶段导尿管引流后,膀胱肌力逐渐恢复,在留置导尿管期间,如有尿液自尿道口溢出,则提示膀胱可能有排尿的功能出现。此时,可采用间歇性导尿。间歇性导尿的作用在于膀胱功能的恢复。患者饮水量一般控制在每小时100~125mL,起先可每4~6h导尿1次,导尿时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要轻柔,确保膀胱内尿液彻底排空后方可拔除导尿管,每次导尿时膀胱内尿量不能超过500mL。以后可根据膀胱功能的恢复程度,逐渐延长导尿间歇时间。间歇导尿期间,每两周查尿常规及细菌计数,如果发现尿内脓细胞或白细胞计数大于10个/HPF,细胞计数超过10/mL时,应使用抗菌药。2.3建立反射性膀胱SCI患者神经源性膀胱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尽早建立自主性排尿节律,不施行或少施行导尿,免除随身携带尿袋,尽可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SCI患者泌尿系统康复过程中,膀胱的功能康复训练占有重要地位[4]。2.3.1膀胱功能训练的适应证和禁忌证Menon等[5]认为必须符合下列条件者才能进行膀胱训练:a)患者膀胱容量和顺应性能持续4h不导尿;b)尿液镜检WBC≤10个/HPF;c)无发热;d)无持续菌尿出现。Perkash[6]认为,膀胱输尿管返流、结石病及肾衰竭是膀胱再训练的禁忌证。因此,在膀胱训练前应对患者进行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测定,尿液镜检,评估患者膀胱排空能力及尿路感染情况。2.3.2膀胱训练应根据脊髓损伤特点采用科学的膀胱训练方法。根据脊髓损伤节段不同,Bors将神经源性膀胱分为两种类型:a)骶髓以上损伤时,骶髓的排尿中枢失去高级中枢控制,最终形成反射性膀胱,排尿过程不受意识控制,且有一定残余尿,称为上运动神经元性膀胱。此型由于脊髓损伤位置较高,而低级排尿中枢保存完好,可于帮助患者进行膀胱训练过程中耐心地在下腹部或下肢寻找扳机点,如轻轻敲打耻骨上区,牵拉阴毛,摩擦大腿内侧,捏掐腹股沟等,寻找引起排尿动作的部位,利用皮肤膀胱反射作用,使尿液排出,减少残余尿。b)骶髓或骶神经根受损伤时,由于排尿中枢或其传出支受损而失去排尿反射,产生尿潴留,称为下运动神经元性膀胱。此型由于脊髓损伤位置较低,腹肌的神经支配尚完整(胸神经支配),可鼓励患者训练腹肌力量,通过Valsalva法增加腹压以排出尿液。患者取坐位,身体前倾放松腹部,屏气呼吸,用力将腹压传到膀胱、直肠、骨盆底部,促使尿液排泄。膀胱的功能训练方法较多,每位患者可采用两种以上方法综合训练。值得注意的是,膀胱训练前要接受尿流动力学检查,以确认膀胱类型和安全的训练方法,避免因训练方法不当引起尿液返流造成肾积水。另外训练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因膀胱压力过高而引起的自主神经反射亢进的临床表现,如突发性血压升高、皮肤潮红、出汗、头痛等,以上情况如果出现应当迅速排空膀胱以缓解症状。3健康宣教脊髓损伤导致排尿障碍病人要建立反射性或自律性膀胱,护理时间长,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提高患者对泌尿系统管理重要意义的认识;b)不同时期膀胱管理的方法;c)尿路感染的早期识别和预防;d)自我导尿技术与时机;e)帮助患者树立泌尿系统终身管理的意识[7]。鼓励患者要有足够的耐心,才能达到最佳的排尿状态。同时让患者充分认识到膀胱功能障碍是可以控制的,也可让疗效显著的患者谈成功的体验,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患者出院时,要给予相应的出院指导,每日会阴消毒两次,便后及时清洗;除正常饮食外,每日摄水量保持约2000mL;根据医嘱使用辅助药物预防并发症;自我导尿注意保持清洁,有条件者最好用一次性导尿管;定期作尿常规检查和细菌培养,有感染及时治疗。4讨论脊髓损伤后膀胱的护理和康复训练在整个康复过程中占有重要作用。在脊髓休克期间开始即必须对膀胱施行正确的初始处理、进行恰当的膀胱康复和终生的神经学关注,这仍然是确保四肢瘫和截瘫患者享有几乎正常的生活寿命和较高生活质量的关键[8]。越来越多的临床观察表明,对脊髓损伤患者实施及时正确的泌尿系统康复护理和膀胱训练,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排尿功能,减少膀胱残余尿,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最后通过全面康复,使患者残留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和利用,使患者得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参考文献】[1]汤颖珍,赖华.脊髓损伤病人泌尿系统的康复护理[J].中国临床医药杂志,2003,(107):1123511236.[2]刘智.神经源性膀胱的评价和对策[J].现代康复,2000,4(6):803804.[3]孙玉华,王洪涛.脊髓损伤后神经性膀胱的功能康复[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9):570571.[4]郑艳红,鲁秀平.68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性膀胱的康复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05,18(4):395396.[5]MenonEB,TanES.Bladdertraininginpatientswithspinakcordinjury[J].Urology,1992,40(5):425429.[6]PerkashI.Longtermurologicmanagementofthepatientswithspinalcordinjuyr[J].ClinNorthAm,1993,20(3):423424.[7]吴志文,刘雪梅.脊髓损伤患者的清洁间歇导尿[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9(2):9193.[8]廖利民,李建军.神经源性膀胱治疗中值得重视的问题与未来展望[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7):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