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发展中风险防控体制

时间:2022-12-02 04:19:00

文化产业发展中风险防控体制

面对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日益凸显的战略地位,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创造活力"、"文化软实力"、"文化生产力"等关键词,体现了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对文化发展的新思路和新部署.2005年国家出台《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2006年出台《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2009年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10年出台《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一系列政策的利好带来了文化产业发展的良机.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巩固领先位置,而江苏、安徽、浙江、湖南、辽宁等省区市都踊跃加入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强省"行列中来,纷纷把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

当前,在政策推动和文化体制改革释放的活力双重动力驱动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一个井喷状态.据《2010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09年我国文化产业国内外市场规模大约为8000亿元,文化产业平均增长速度高达17%以上,比同期GDP增速高出10个百分点左右,不仅高于传统产业的增长速度,而且还高于同为朝阳产业的电子信息等产业的发展速度.随着由政策推动向市场推动转变,文化产业发展将进入一个震荡阶段.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文化需求.文化需求的不确定性加大了文化产业发展的风险系数.当代中国社会因巨大的社会变迁正步入风险社会,在外部环境变化增多,环保风险、科技风险日益高涨的情况下,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风险与日俱增.

正如风险社会理论创始人乌尔里希·贝克指出,"在现代化进程中,生产力的指数式增长,使危险和潜在威胁的释放达到了一个我们前所未知的程度".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也无处不在.一度热播的《蜗居》停播了,新版《水浒》拍摄涉嫌破坏黄河湿地,《赵氏孤儿》开机仪式造成数人受伤,《春天》剧组拍摄现场操作失误导致主演不同程度烧伤,中央级报纸《中国新闻报》资不抵债倒闭停刊,全国20年来建设的2500多个主题公园70%亏损,盈利的不过10%.

从成都来看,成都世界乐园、成都野生世界均已转身,金牛"非物"公园经营不善也转投青羊.曾是成都单体面积最大的民营书城--经典书城关门了,一度火爆的"巴布熊猫"也萎缩退守于某个学校教室的一个角落,十年前一心打造文化旅游的郫县古城镇而今仍然游客寥寥……对于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风险,既不能默然轻视,也不能夸大其词.风险并不等于危险,风险提示的目的,更在于如何防范规避风险,降低风险程度.

一、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风险分类风险指的是不确定性.文化产业风险是指在文化产业发展中遇到的不确定性.贝克认为,"''''风险''''(Risko)本身并不是''''危险''''(Gefahr)或''''灾难''''(Katastrophe),而是一种相对可能的损失(Nachteil)、亏损(Verlust)和伤害(Sch·den)的起点",显然,风险不是指向现实事件,而是指向以现实为起点的未来可能乃至必然事件,这些事件是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是对人类可延续性的威胁.文化产业由于政策环境风险、经济周期风险、技术风险,市场运营风险及财务管理风险等多方面风险因素的存在凸显,文化产业投资的失败率常达到80%左右,文化产业界有"二八定律"之说.

从风险诱发原因看,文化产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风险可以分为:

1、自然风险.由于自然因素的不确定性给文化产业带来的风险,如洪水、风暴、地震等均属此类风险.这种风险通常是灾难性的,多数情况是人力无法抗拒的."5·12"地震后,四川银厂沟风景旅游景区的消失就属于此类风险.

2、经济风险.由于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联系的各种经济因素的不确定性,而给企业带来的风险称经济风险.这种风险是企业经常遇到的,它既可以给企业造成获益机会,也可以使企业承受损失.

3、政治风险.这是指由政治因素变动对文化产业构成的风险.它包括国际政治风云变换,也包括国内政治、政策的改变.影视文艺作品涉及诸多敏感题材,必须备案审查,政策红线是一点都不能碰的.中国军事题材电视剧策划人李洋坦诚,资本是理性的,不能不考虑政策风险,为了保住整部戏剪掉了《亮剑》原有的后5集,""题材还属于"禁区",进去可以,却难以出来。

4、技术风险.技术风险指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文化企业带来的风险,这种风险通常是积极的,可为企业发展提供机会,但如果企业不能及时抓住机遇,墨守陈规,也可能蒙受风险损失.动漫产业的技术含金量就很高,要求企业不断掌握核心技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按风险能否给承担者带来收益,可以将文化产业风险分为纯粹风险和机会风险(或投机风险).纯粹风险是文化企业在不改变原有经营条件和维持原有经营状况下所遇到的风险.这种风险的结果只有遭受风险损失,而不会带来风险效益;而机会风险是文化企业在其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中由于进行某种探索,使原有经营条件有所改变的情况下所遇到的风险.这种风险的结果,可能造成损失,也可能带来效益,损失和盈利的可能性并存.文化体制改革给对诸多文化企业是祸是福不知,优秀企业能顺势转身,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而劣质企业则很可能被淘汰.

按风险发生范围划分,文化产业风险分为来自外部影响整个行业的系统风险和由个别企业或项目诱发的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包括政策环境和经济周期的变化导致文化产业面临风险.其中金融危机就属于典型的系统风险.而单个企业在项目运转中面临的市场运营风险及财务管理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则属于非系统风险.

按风险程度划分:轻度风险、中度风险和高度风险.轻度风险是风险程度最低的,在一般情况下即使有风险,对整体不发生大的影响;中度风险虽然未达到左右整体的程度,但对整体却会产生明显的影响;高度风险一旦发生,就会使整体文化产业陷于困境,必须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恢复正常状态,严重时能造成文化企业无法生存,置企业于死地而不再逢生.

按风险构成因素划分,文化产业风险可以分为可持续性风险、经济资源风险、文化风险、综合风险.

1、可持续性风险,是指时间的跨度及时代的进程不支持某文化规划与发展政策的概率.在一个快速发展的市场环境里,计划跟不上变化,创意甚至不如随意,在文化领域培育一个可持续性健康快速的产业是很困难.快的生活节奏使时装公司、玩具公司、零售店、旅游公司等都只能局限在相对小的市场范畴内拓展,过于盛大的创意很难实现,长线项目的结果很难把握.当前一些较大规模投资的文化主题公园经营不善就是例证.

位于成都郫县曾经名噪一时的世界乐园建于1994年,2003年5月倒闭,如今成了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的一个校区.在上个世纪90年代,这个荟萃了诸如雄伟壮丽的匈牙利英雄广场、神秘的埃及金字塔、气势磅礴的美国尼亚加拉大瀑布等108处代表世界各地民族风情特色的景点建筑,对于西部地区的老百姓而言,是具有相当吸引力的,而现在随着老百姓收入的提高和出国游的普及,旅客愿意看到的不再是人为的复制原生态的景观,而是货真价实的景点,项目的可持续性直接决定了世界乐园的命运.近年来全国关闭或缩小经营范围的民营书店不少,走大型书城的模式肯定是死路一条.业内相关专家分析,这与人们的阅读习惯和知识生产的转向对实体书店影响分不开.

实体书店的经营者应该寻找实体书店和网络书店的结合点,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检索、电子商务的快捷和实体店的便利.

2、资源要素风险,是指现实经济资源不支持某项目的概率.在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中,制定者为项目的落实往往夸大优势规模,倾向于忽视风险因素,而违背资源禀赋的政策几乎都要失败.文化产业面临的经济资源风险主要包括资金制约、人才制约、技术制约、设备设施制约、管理能力制约、创意短缺等.成都野生动物园在坚持了近5年的时间里,出现了一个潜在的通病,所有引进的项目基本都呈现了旺季不热,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导致最终的关门大吉.究其原因是项目的后期运营出现问题."成野"的地理环境不是原始状态下有计划的开发,而是一种"人为"的动物景区迁移引进.原始状态下,野生动物的维护成本相对较低,动物的生存安全系数高,经营风险相对小.而"成野"的地理环境是属于一个温室型的气候,与野生动物的原始生存环境存在差距,为了能保障动物的生存环境,就需要花大量成本去模仿原始状态.据统计,成都野生世界共引进了澳洲白袋鼠、东北虎、非洲狮、亚洲象、金毛扭角羚、生态大鸟笼等3万多头.假使按每头月维护费用200元来计算,大概每个月需要600多万,均摊下来,门票按100元计算(包含赠票和优惠票),都需要每个月卖出6万多门票,每天需要2000张的售出门票.而实际上,到节假日(包含黄金假日)的时候偶尔能超过几千的门票,平时人数相当"可怜".此外还有土地成本,人力成本等需要弥补.后期经营不善是前期规划对资源要素风险估计不足的直接后果.

3、政策风险,是指政策对文化建设规划失策隐含的概率.当前,为了发展文化产业,地方可谓千方百计,全国各地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使用的方法几乎穷尽.但如果产业政策缺乏系统的规划和落实,文化项目的风险将非常大.耗资20亿元的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公园用了仅仅三年,就要被遗弃,取而代之的将是在青羊区绿舟公园新建一个国际非遗博览园,作为2011年6月份举行的第三届国际非遗节的承接地.经营不力、非遗项目打造无方不完全是公园搬迁的真正原因,导致其搬迁的"罪魁祸首"是目前非遗公园所在地块的土地整理情况不顺利,很难如期按规划完成二期三期建设.土地使用政策的不给力决定了金牛区非遗公园被遗弃的命运.

4、综合风险.除包括以上时间、资源要素、文化风险外,还有对源自环境不配套的风险,如法律风险、规划与计划创意风险、创意的执行风险、创意的环境风险、创意的不可抗力风险,等等.规划与计划本身就是创意的结果.如果规划或计划失误,将产业巨大的经济风险或社会风险甚至是政治风险.十年前一心打造文化旅游的郫县古城镇而今仍然游客寥若晨星,而相反,并无区位优势的邛崃平乐镇,旅游却堪称火爆.究其原因,是古镇设计规划理念不同.郫县古镇1999年就开始规划,但古镇商气有余,古味不足;平乐古镇坚持修旧如旧、古镇不扩大、尽量不用现代建材、能工巧匠原汁原味做工四原则,保持了古镇的原始风貌,更有内涵.此外,郫县古镇缺少休闲要素,无乡土纪念品、无应景的餐饮住宿,自然留不住客人.另外,同质化竞争也十分残酷.前些年野生动物园的竞建热潮风起云涌,短短10年间,中国野生动物园已经达到30个,这一数量是日本的6倍、美国的3倍.在结束了短暂暴利的辉煌之后,野生动物园行业进入行业亏损的"冰冻期".据测算,国内至少有三分之二的野生动物园都是在苦苦支撑.2001年重庆野生动物园开园营业时,第一年门票收入高达6000万元.第二年开始,周边省市相继建起5家野生动物园,目前效益并不乐观.海南省相距不足10公里内就有3个动物园,由于竞争太激烈,海口金牛岭动物园把门票从50元降到10元,最终由于经营亏损,资金短缺,导致珍稀动物相继死亡.

二、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风险管理风险的大量增加并不是由于我们对它采取了谨慎的或者胆大的态度.关键是要提高风险智慧,增强有效权衡风险的能力.风险管理是通过对潜在意外或损失的识别、衡量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控制,用最经济合理的方法处理风险,以实现最大的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实施文化产业风险管理目的就是在损失事故发生前预防损失、损失事故发生时减轻损失、损失事故发生后弥补损失.在文化产业过程中,对于风险管理的极端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因为一旦风险变成现实,往往是毁灭性的,正如相比于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飞机安全系数最高,但飞机一旦出现事故大多是灾难性的.因此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具有一定的风险意识.对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风险进行管理并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但能保证文化企业或项目在风险可控和可接受的情况下继续生存和发展.进行风险管理,从行业看有利于整个文化产业发展保持一个良好态势,从个体看,可以减少文化企业或项目遭遇灭顶之灾的厄运.

文化产业风险管理的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包括对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处理和监控等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缺损都会失去风险管理的意义.风险识别是对潜在风险所进行的判断、归类和性质鉴定等,目的在于明确风险存在的条件以及损害发生的可能性,是一个主观判断和客观评价相结合的过程.风险评估是通过核算与测算,对产业潜在风险可能造成损失的量化,同时合理评估企业对风险的承担能力与限度、需要控制的风险等级以及预警指标.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则依据企业能够承受的风险系数来确定企业的风险对策:规避、转嫁、承担、化解和分散.为使文化产业的风险管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应建立风险监测体系,该体系是对风险控制效果、管理系统的效率所进行监测和考核,以便能及时调整和改进存在的问题,发现进一步提升风险管理的契机.风险管理的重点在于建立风险防范和预警机制、合理而有效的风险控制程序等方面.其中,风险防范是整个风险管理的核心和关键,是风险管理的起点和最终目标.

三、建立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风险防控机制轻视文化产业风险是错误的,夸大风险而令文化产业裹步不前更是害人的.在文化产业兴起的今天,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防控机制是极为必要的.一个有效的制度安排,能在文化项目的经营管理过程中规避风险,增加文化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在体制机制和政策保障上持续促进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健全的文化产业风险防控机制应该包括防控策略、防控主体、防控手段三个方面.

首先,文化产业发展要以开放、主动、适度、灵活的防控策略,彰显以开放求发展,以实力保安全的基本思路.产业中文化资源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是否以开放的心态去开发和吸收,文化发展战略的开放度,决定了文化资源的丰富度;在文化体制改革中产业发展应该把握主动权,提高推动文化科学发展的能力;新型文化产业主体多元,运营灵活,应变能力强,富有竞争力;文化产业发展应该有所取舍,在文化资源保护的基础上适度产业化经营,对于文化特色强、市场潜力大的文化资源可作为产业化运作的重心.

其次,在防控主体建设上,从宏观层面,政府应从产业发展力、产业竞争力、产业对外依存度、产业控制力,以及产业发展环境、产业科技素质、产业市场份额等指标,立体构筑文化产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从微观层面,文化企业应把风险管理上升到企业战略管理的高度加以重视,增强预防风险能力,有效控制市场风险、营运风险、政策风险、知识产权保护风险、投资风险.

再次,在防控手段的运用上,要从规制、扶持、救济方面创新方式.美国人阿普加说:"谁处理风险的手段最好,在面临风险挑战时,谁就有最好的机会."

这就意味着防控风险,手段要多样,方式要创新.

1、规制:用政策安排弥补市场失灵的风险,可视为对文化产业事前风险的控制.对于政府层面的风险控制,应该集中在制度建设上,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通过政府引导,让市场发挥积极作用.比如在建立各种基金(如种子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等等)中,政府可出一部分资金(母基金)以吸引社会资金加入,而在基金运营成功后也可择时退出.

对于文化产品的市场和交易的风险控制,由于文化产品的市场具有不确定性,其市场交易的顺利进行往往需要风险投资介入.作为典型的以精神创造力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创新性要求远远高于其他行业,其面临的风险也高于其他行业,选择风险投资方式发展文化产业,体现了文化与资本共担风险、共同发展的双赢价值诉求.因此,近年来风险投资开始偏好于文化产业.目前风投主要集中在网络娱乐业、博客和新型媒介等行业,如新浪、百度、携程网、搜狐、当当书店、金蝶软件、易趣等正是有了风投的介入,企业不满十年,但股票市值都超过了10亿美金.而广播、电视、平面媒体、有线网络和内容制作等受到政府的管制比较严格,因此风险投资对其他文化产业领域的介入还不够深入.这就需要政府在制度建设方面进行革新.

文化产业是高风险行业:一些花高价创意设计出的产品,一是不被市场接受,产品买不火;二是买得火,很快就会被别的厂家仿制,"山寨"方式正消解着创新的积极性.因此,应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减轻文化项目的"保鲜"风险,建立符合行业特征的产权(版权)评估、产权(版权)抵押制度及交易场所,开展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再保险业务以此来规避风险,并通过国家注资设立文化产业创业基金、实行创业辅导制度等方式,对文化创业团队和个体大力扶持,提高文化创业的成功率.

2、扶持:政府应该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可视为文化产业事中风险的控制.特别是文化产业发展的软环境建设,是控制文化产业发展风险的最重要方面.政府应该在建立信息平台、法制环境方面发挥作用.良好的信息平台,有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减少文化企业决策时的逆向选择风险.同时,政府在扶持文化产业时,需要时刻关注市场发展的规模,避免重蹈过去在其他产业发展中出现的低水平重复、浪费社会资源的状况.

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必须从市场空间、消费能力与水平、投资回报比等方面展开文化项目不可行性论证.论证应该组织包括政府、学术、产业等各界人士参加,以求多视角接近真实.在建设文化产业园区、打造产业链中都应让市场需求决定文化产业的发展规模.

我国文化产业企业通常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可抵押资产少,贷款融资难度大;产品风险大,一旦创意不符合市场需求,价值毁损严重,因此,文化企业投融资风险很大.首先,需要对项目作科学客观的价值评估.各种投资基金一般都有自己的评估专家,也可借助社会中介机构和专业的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评估.要充分利用潜在的政府资源,并尽可能与融资之间信息对称.其次,还可以在投资策略上做适当选择,降低投资失败风险.比如,如果以私募股权基金形式投资,应将基金分别投在不同的项目上,最好是这些项目的风险不是正相关.有时,也可以以可转债的形式投资文化创业产业,最后,可以根据投资的结果选择股权或者债权.对于提供贷款的商业银行,也可以探索设立文化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合理分散承贷银行的信贷风险.

3、救济:保险赔偿可视为事后风险的弥补.

文化企业和文化项目的经营都具有很大风险,而保险的本质属性就是提供全面的风险管理和风险保障.文化产业和保险的对接能减轻风险发生后文化企业的危害和损失.2010年底国家了《关于保险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对保险业支持和服务文化产业发展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新开设了包括演艺活动财产保险、演艺活动公众责任保险、演艺活动取消保险等在内的11个很适用也很容易推广险种,将为中国30多万个文化主体构建一张"安全网",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为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