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商标侵权行为的刑法制度

时间:2022-03-30 04:00:00

注册商标侵权行为的刑法制度

英国是最早创立有关商标侵权犯罪行为刑法的国家,该部法律法规创始于1938年。近一百年的发展和逐步完善,目前,部分发达国家都已经建立健全较为完善的商标侵权犯罪行为的刑法规制体系,令人称赞的是,部分国家内部非注册商标侵权犯罪行为也相应的受到法律的严惩。我国目前基于1997年的《刑法》基础上又不断更新和完善,最终形成了以惩治印制、销售假冒注册商标为主的法律体系。

一、什么是注册商标侵权犯罪行为

注册商标侵权犯罪的行为,指的是由于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侵犯他人或者销售假冒商标,而造成侵害商标注册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严重的后果,应该受到相应的处罚。

二、注册商标侵权犯罪行为的表现形式

(一)利益驱使,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商标作为经济资源的一部分,也是个人的无形资产的表现形式,尤其是品牌和著名企业的商标,其价值要远远大于销售量。一个品牌的创立往往要花费人一生的心血进行投资和潜心研究。当品牌流通与市场以后,受到顾客的好评和物质上的回报。某些人员由于利益的驱使,看到商品销售如此走好,于是非法注册他人商品的商标,以此减免了创建名牌产品过程中的费用和精力,然后销售自己所制造的低劣产品,从而得到巨额的利润。这是不法人员谋取利益的表现形式之一。

(二)侵犯注册商标行为的多样性

注册商标侵权犯罪的行为不仅表现为侵犯他人商标的使用权,而是向着多样化的方面发展。行为方式的多样性大多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制造假冒伪劣注册商标、销售非法制作的商标、出售假冒注册商标的标识、非法使用他人注册商标、在法律规定范围外使用注册商标、人为延长许可商标限期并继续使用他人的商标等等。而目前所出现的另外一种侵犯注册商标的行为则是反向违法行为,这种行为常常出现在进出口的贸易来往上。

(三)侵权行为人员主体的复杂性

对于某些注册商标侵权犯罪行为的人员会选择使群体复杂化,这一犯罪群体对于注册商标侵权行为的工作实施很细致,分工明确,并且手段狡猾、有一定的隐蔽性,大多数人不易察觉。例如,乡巴佬食品在流通市场过程中,也曾受到不法人员的侵权行为。在辽宁省铁岭市某一娱乐新闻节目中曾经报道过,该市某某生产厂家秘密流水生产“乡巴佬”,由特定人员收购病鸡、死鸡,相关人员对其进行简单的处理,再进入“专业”人员进行烹饪、配制,最后由一双双肮脏的双手包装在印有乡巴佬商标的商品袋中。此类侵权行为严重的违反了我国商标法对于侵权犯罪行为的规定,同时也造成极大的社会危害性。

(四)侵权范围广泛

对于商标的侵权行为,某些不法分子的选择范围广,衣食住行,分门别类,五花八门,同时这类商品大多数都占有很大的市场占有率。例如,在前几年热播的一部电视剧中所出现的小商小贩的违法活动,三五个人成帮结伙,将自己制造的伪劣产品XX洗衣粉流通市场,买二赠一,使得许多消费者上当受骗,后来在城管等工商部门进行查处之后,这类人又利用别人的商标冠以自己生产出的假冒伪劣商品,以次充好,流通市场再次进行竞争,改为多元化经营,由洗衣粉、洗衣液、消毒液扩充到清洁工具等等。这样虽然逃脱了法律上的制裁,但是对于该商品商标注册者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损失。此类假冒非法产品因其价廉的优势更容易受到消费者的认可。进而打击了此类商品最终的所有者的经营活动。同时运用高科技的犯罪手段,使许多消费者均深受其害。

二、现行侵权行为刑法体系与维权意识的冲突

(一)商标侵权犯罪行为刑法规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我国国内,商标刑法犯罪行为刑法规制里没有对未注册商标的产品进行有效的保护,而国外某些发达国家则包括未注册商标的保护。德国在二战之后,逐步发展社会经济,将注册商标产品的保护结合其他方式(其他用于区分商品的,如装饰、名称等)共同进行刑法保护。英国也对侵犯他人商标和销售他人商标等不法行为进行刑法上的明确裁定。世贸组织里也对商标侵权行为上进行严厉的规定,凡是未经许可使用他人已经获得注册商标,以及使用他人的装饰、名称等均属违法行为。并进行相应的刑法处置。尽管名称、装饰等与商标权不相同,但是作为产品唯一的标识,流通到市场中就应当受到保护。而我国对于未注册商标侵权行为的保护方面上,只局限于不正当竞争领域中,并没有做出切实有效的刑法保护,使许多不法商贩钻了法律的漏洞。注册商标侵权犯罪行为的刑法规制在中国范围内与国际上所普遍的流通的商标保护法有很多出入,因此,是我国商品商标发展的桎梏。

(二)某些驰名商标的保护不彻底

我国对于某些品牌、驰名商标的保护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其表现为,首先,同类商品具有相同商标的时候,没有做到对其应有的权利进行保护。其次,某些国外品牌商品所具有的驰名商标,在流通与我国市场的时候不被认可,因此,其在我国市场上的流通缺乏后备支持力量以及法律的保护,而国际市场上对其均有严格的要求,即便同类商品上如若重复使用该商品商标,也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某些国际品牌等还具有特殊的刑事保护。

(三)我国的商标侵权保护存在着很大的限制性

在我国国内,对商标侵权行为的保护仅仅限制为在同种商品使用重复的商标上的违法行为上,这与大多数国家商标保护的法律规定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必须对这类的规定进行有效的调整。对于上面所提到的几种注册商标侵权行为,任何一种都有可能造成较大的社会危害性,而且还打击了某些商家的信心,打击了中小企业的经营者。将违法行为仅仅固定于同种商品叠加商标的违法行为上,未免欠全面了些。如此看来,使某些不法分子的活动更加猖獗,同时也不利于发扬我国法律严肃性的优良作风。

三、如何完善我国注册商标侵权犯罪行为的刑法规制系统

(一)全面扩大保护的对象

首先,基于我国国内商标保护法中,只将商品商标作为我国刑法中对商品鉴别的唯一标志,但是国际和国外各国都将保护的对象扩大到服务商标等方面中。因此,在与其他国家的商标保护法做比较时,保护的对象要适当的、合理的进行扩大,也就是说,将服务商标也作为商标刑法保护对象的范围之内,如今很多国家已经将国际上流通的驰名商标进行特殊保护,将其划分在特殊保护的范围中。同时,对于有意向使用驰名商标的人员也敞开了大门,这种行为也受到法律保护。

(二)对于惩罚反向违法犯罪

这里所说的反向违法犯罪指的是,在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下,私自更换其注册商标,将换标的商品继续投入市场进行市场竞争,虽然这种反向违法犯罪行为与传统意义上的违法犯罪的表现形式不一样,但究其本质,都是属于侵犯他人的商标权和产品,损害他人利益。由于我国反向惩罚犯罪的法律法规出台的较晚,因此,我国商标法上未对此种行为做出规定,而其他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未对此种行为进行法律上的判定和刑法上的规定。而近些年来,随着商标的价值观念植入人心,出现了许多借他人商品为自己创品牌效益的不法行为者,这种行为有逐步增多的趋势。还有需要注意的是,现阶段在我国出现的这种反向违法犯罪行为大多数都是国外公司,如此行为对于我国民族企业的品牌战略是很不利的。这种违法刑法要依法打击,很多国外公司从我国购买许多物美价廉的商品,拿回国后换上自己印制的商标,流入市场,与我们本土的商品进行竞争,这样不利于我国民族企业的发展。2001年通过了有关商标法的修正法案,其中明确指出,反向违法犯罪行为也属于侵犯他人商标权,这一修正法案的出台是应对越来越多的反向违法行为的警告,但是最终还需要进行刑法上的判定,如果不能加上相应的刑法规制,就缺乏了对商标权保护的坚实后盾和法律上的依据,也就失去了其最终的价值,仍然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和我国民族企业的发展。

(三)以罚金作为主体,自由刑次之对于商标犯罪的惩罚上,我国规定了以自由刑为主,混合进去罚金的措施。而这类惩罚手段有许多的漏洞,如我国商标法上指出,侵权犯罪的主体向受侵权的人员支付可以弥补因侵犯而损失的利益和其他相关费用,如律师费。而这里面的弥补容易对不法者侵权行为造成迁就的结果,而且此类法规具有不明确、含糊不清的缺点,因此,惩罚的方式要有所改变。其一,商标侵权犯罪本身是一种经济犯罪,此类人员一般都有大量比较客观的利润收入,有的甚至是上千万的利润,而此时若只对其进行自由刑的惩罚,如判处三到五年的有期徒刑,待日后犯罪人员出狱以后仍然可以继续享受之前巨额的利益,甚至于重操老本行,继续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其二,商标侵权行为作为经济犯罪的一类,作案者很容易借助某种政治上的潜规则等或逃脱罪名或减刑。所以,对于惩罚的方面来说,要建立起罚金为主,自由刑为辅的惩罚结构,严重打击不法者的违法行为,以儆效尤。

同时也可以借鉴国外以及国际上比较成熟的立法规制。例如,美国的法律规定,在司法程序上,原告将获得被告的所有收益,以及原告在受侵权的过程中受到的所有经济损失都有被告来赔偿,此外,被告还需要付诉讼的费用。加大罚金的数量或者使刑期延长,加大商标犯罪者的投资成本,逐步加强对注册商标侵权行为人的惩罚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