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媒体转型发展策略

时间:2022-02-14 09:11:04

广播电视媒体转型发展策略

【摘要】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媒体既有自身的竞争优势,例如拥有一大批忠实观众、节目质量较高。但是与新媒体相比,也存在诸多的短板,新闻时效性差、与观众互动少等,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首先辩证地分析了融媒体时代,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存在的竞争优势和面临的严峻挑战,随后从迎合媒体融合趋势、激发创新内生动力、严格把关节目质量、推进“大小屏”深度融合等方面,为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在新时期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媒体;新媒体运营;节目收视率

在“互联网+”的推动下,以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和以短视频平台为代表的新媒体,走向融合是一种不可逆的趋势。从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角度来看,其优势在于节目把关严格、拥有较高权威;其劣势在于节目形式单一、新闻时效性差。要想在融媒体时代提升自身的影响力、竞争力,必须要抓好转型发展的契机,以“大小屏”深度融合为目标,以加强队伍建设为核心,让节目形式更加丰富、节目质量不断提升,从而吸引更多的新观众,在顺利转型的基础上实现持续发展。

一、融媒体时代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竞争优势

(一)庞大而忠实的受众

受到新媒体的冲击影响,近年来广播电视的用户数量增速虽然有所下滑,但是总量仍然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根据权威机构的《2020年中国OTT发展预测报告》,截至2020年底,中国电视用户总规模达13.7亿,远远超出了新媒体。这一数据也表明,传统广播电视媒体仍然是广大群众获取新闻资讯、日常消遣娱乐的主要渠道。从观众群体的组成结构上来看,中老年群体,以及相对偏远的乡镇、农村地区居民,是广播电视媒体比较忠实的观众。前者主要是因为对互联网、新媒体等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差,加上常年收看广播电视节目养成了习惯;后者则是因为偏远地区网络基础设施不完善,相比于网络媒体平台,广播电视节目的信号更加稳定。

(二)较强的权威性与公信力

传统广播电视媒体有着一套严格的流程,播出的内容具有真实性、客观性,长期以来积累下了较好的口碑。尤其是在发生重大事件时,由广播电视播报的新闻信息,更容易被群众信服,其强大的权威性与公信力,也远远超出了网络媒体平台。除此之外,广播电视媒体还肩负着一定的社会责任,体现了传统主流媒体的担当;在新冠疫情期间,互联网上真假难辨的信息,进一步加剧了人们的恐慌心理,这种情况下从中央到地方,广播电视媒体坚持如实报道,保证疫情防控工作公开透明,给电视机前的广大群众吃了一颗“定心丸”,肩负起传统主流媒体的使命。

二、融媒体时代传统广播电视媒体面临的挑战

(一)思维观念落后

传统媒体要想创新、转型,首先要求内部员工,上至管理人员,下至媒体工作人员,必须要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才能实现顺利转型、谋求突破发展。目前来看,传统媒体的工作人员还存在不同程度上的思维观念落后的情况,对自身存在的短板缺乏客观认识,对新媒体的成功经验不屑一顾,成为制约传统媒体转型的一大障碍。

(二)创新动力不足

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任务更加迫切。但是调查发现,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媒体工作者,创新的意愿不够强烈,转型的动力不够充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入职时间较长,形成了惯性思维和依赖心理,容易安于现状,不愿意主动求新求变;另一方面是专业能力受限,无法紧跟融媒体时代的发展步伐。尤其是对于媒体工作者来说,要想实现转型,必然要精通新媒体运营技巧。目前来看,部分媒体人员对新媒体节目制作、运营的认知不够深入,无法支持传统媒体的转型发展。

(三)节目收视率下降

在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下,年轻人很难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收看动辄十几、几十分钟的新闻节目。这种情况下,新媒体平台推出的三五分钟的短视频,刚好能够填补年轻人的碎片化时间,从而受到了年轻一代观众的追捧。由于收看传统广播电视节目的年轻人在不断减少,因此收视率也呈现出下降趋势。以时政类新闻,或社会热点新闻为例,时效性是决定这类新闻关注度、点击率的核心要素。而广播电视媒体从采集到加工,再到审核和播出,这些环节需要占用较多时间,新闻时效性大打折扣。

(四)新媒体运营经验匮乏

近年来,许多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在开展新媒体业务、走媒体融合道路上进行了大量尝试,但是由于媒体工作者缺少新媒体运营经验,没有取得理想效果。例如,一些地方电视台开通了微信公众号,面向本地用户,通过微信平台定期推送新闻,以便于观众在移动终端上随时随地了解新闻。而实际上,很多媒体工作人员缺乏公众号运营经验,把传统媒体的理念、方法,直接套用在新媒体上,甚至是将制作好的广播电视节目,在新媒体平台上重发一遍。

三、融媒体时代传统广播电视媒体转型策略

(一)转变思维观念,迎合媒体融合趋势

走媒体融合道路是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工作人员,都必须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在此基础上,转变传统思维,从管理、制度、技术、模式等各个方面加快推进创新,从而跟进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让自身顺利完成转型升级。例如,广播电视台的管理者,要运用辩证地、发展地眼光,看待新媒体平台存在的优势,包括市场运营方面、新闻制作方面,然后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改良对策,学习他人长处,让传统电视媒体补齐短板。

(二)加强队伍建设,激发创新内生动力

传统广播电视媒体要想补齐短板、转型发展,既需要管理者高瞻远瞩,做好顶层设计,也离不开一支业务能力精湛、职业素养扎实的媒体工作队伍。从调查情况来看,当前广播电视台的媒体队伍,专业能力完全能够胜任岗位要求,但是创新创造能力有待提升。以此作为出发点,下一步的队伍建设任务,要着重放在提高媒体工作者创新动力、创造能力方面。一种渠道是重视人才引进,地方广播电视媒体可以与省内高等院校合作,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提供更多的实习岗位,获得人才选拔的优先权,将新闻传播、广播电视编导等专业的人才吸引进来;另一种渠道是面向在职媒体人员,提供专项培训,主动学习新媒体运营、短视频制作等内容。

(三)改革节目形式,严格把关节目质量

在媒体融合时代,观众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如果不能提供符合观众“口味”的节目,必然会造成观众流失。对于这种情况,广播电视媒体应当对现有的节目制作和播出形式加以改革,在推进媒介融合的过程中,尝试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精准把控不同年龄、不同职业观众的个性需求,然后制作特定的节目并实现精准推送,保证节目的收视率。例如,本地的中老年人群往往更多的关注民生类节目,包括政府最新出台的惠农政策,或者是养老补贴的相关政策等;而年轻人则更关注体育、时政、旅游、购物之类的节目。在电视媒体推出的移动端APP上,或者是微信公众号上,根据用户的年龄、职业以及历史浏览记录等,在首页上进行个性化、精准化的新闻推送,更好地满足用户的新闻节目收看需求。

(四)主动对接新媒体,推进“大小屏”深度融合

“大小屏”融合、联动,也是融媒体时代的直观表现。以中央广播电视台为例,早在2013年就推出了“央视新闻”APP,截至目前全网下载量已经超过了1亿次。另外根据权威机构公布数据,2020年新闻客户端用户数超7亿人。这充分说明了“大小屏”融合既有必要性,也存在可行性。对于传统媒体来说,要主动对接新媒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规划,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借鉴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的经验,尽快上线自己的移动客户端;如果条件受限,则借助于微信这一社交工具,推出自己的媒体公众号,或者是依托新浪微博、快手等新媒体平台,开通自己的官方账号,定期推送新闻节目,实现“大小屏”同步,满足观众随时随地收看新闻的需求。

结语

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媒体正在积极谋求转型发展道路。通过与新媒体进行全方位对比,客观认识自己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对于优势要继续保持,对于不足要加以改进,才能实现竞争力的全面提升。以加强媒体工作队伍建设为基础,既要从思维观念上加快转变,紧跟媒体融合进程,尝试开展新媒体业务,例如在移动端推出广播电视的APP,或者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开通公众号;同时又要从节目形式上体现创新,在不影响节目质量的前提下,迎合观众的多样化需求,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在改革中求发展,才能让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在融媒体时代实现新生。

参考文献:

[1]李昊宸.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转型发展浅析——以黑龙江广播电视台为例[J].科技传播,2020(19):95-97.

[2]王瑜嘉.新媒体时代传统广电的转型研究——以“看看新闻Knews”为例[J].新媒体研究,2020(10):107-108.

[3]方富贵.融媒体创精品扩效应让新时代党媒声音更加响亮[C]//第18届全国互联网与音视频广播发展研讨会.2019.

作者:刘艳 单位:东莞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