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德育实效性分析论文

时间:2022-03-01 05:10:00

中学德育实效性分析论文

(一)德育内容方面

1、关于“德育”的概念理解

“德育”是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个性心理品质教育等的总称,德育包含政治教育,但人不等同于政治教育,不属于政治的范畴;而是属于教育的范畴,是教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们在德育概念理解上存在着很大的片面性,对德育的内涵了解不够,常会出现在德育工作中“为德育而德育”的现象。

2、德育要求陈旧

德育,不是一个绝对静止,永恒不变的概念,不同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不同的时代,都会对德育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几十年来,我国德育工作经历了一条复杂曲折的道路,德育的要求几经变化。然而,对目前大多数德育工作者来说,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于计划经济时代,受此影响,往往表现出思想较保守封闭,传统观念强等特征。在对学生的德育引导中,未能有机结合当今社会现状,当代中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常使德育要求变得空洞而乏力,单调而陈旧。

3、德育内容空洞、单一

就目前学校德育工作实际情况而言,德育工作目标空泛,停留在笼统的抽象原则要求上,缺少针对各类不同时期和不同层次的学生思想实际的具体要求,强调共性,整体较多,注意学生个体个性不足,许多反映时代风貌和当代中学生精神发展需求的东西未能纳入大德育体系,从而导致德育工作的可操作性难度增大,大大降低了德育工作目标的可实现性。

(二)德育方法方面

1、理论要求多,行为习惯培养少

在目前的德育工作过程中,我们常常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宣传、讲解,希望学生从认识上多提高自己。但我们常忽略对学生的实际行为习惯的培养,一般都是说理多。这样,形成了学生往往也能说一番大道理,但却不知从何做起,造成了理论与实际的脱节。

2、共性教育多,个性教育少

我们常会对学生进行整体的教育与要求,依据的是教育学和心理学中关于学生普遍性特点的一些理论,往往忽视对具体的每一个受教育对象的了解与分析,掌握其个性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结果造成了教育的不切实际,从而导致了教育者的目标不能有效实现,进而引发教育双方的矛盾与对立,特别是学生的逆反心理。这样,德育效果的实效性自然大大降低。

3、德育活动流于形式

就目前而言,我校的德育活动从数量讲偏少,且流于形式,组织学生参加活动,最根本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认识,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活动,要让学生有所收获,然而,我们往往只强调活动的开展,未能从根本目的上引导学生如何正确认识参预活动,结果是活动搞完,“任务”结束,匆忙组织,草率收场。

(三)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方面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老师,不光是传授知识,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因此,教师的自身素质怎样,将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一个言行不一致的教师,是不会得到学生尊敬与信服的,一个言行不一致的教师,是无法正常开展德育工作的。

(四)德育环境方面

1、学校内部德育环境

长期以来,人们常重视学生的“智育”,即成绩如何,尽管我们都知道:德、智、体、美、劳,就是五育并举。但实际中仍是“智育为主,其他为辅”,甚至淡化了对其余各方面的要求,未能真正形成各个部门、各个方面对德育的齐抓共管,为德育的开展营造一个好的学校内部德育环境。

2、学校外部德育环境

我们都知道,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应是同等重要,和谐统一的。但如今,三者教育的“合力”并未真正形成,从某种意义上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倒成了一种障碍、一种阻力,社会、家庭对学生的错误引导,阻却了学校的正面教育,弱化了学校的教育功能,也即,我们处于一种很不利的外部德育环境。

二、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针对上述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何采取应对措施,针对学生实际,大力开展德育工作,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我们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新定位“德育”

“欲令成才,必先做人”。我们必须对内涵与外延要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在学校教育中,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将做人教育放在首位,强调德育的重要性。在学校工作中,切实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真正把学校的德育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组织专门队伍,定期研讨,常抓不懈,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形成上下齐抓共管的局面。

(二)调整德育内容

我们必须针对学生实际,结合时展的新时势,适当调整德育内容,对那些已经过时,或与时展和要求不太相符的德育内容进行删改,增加与时展同步的新思想、新观念的教育,注重学生的青春期教育、伦理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当代中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等教育,这样才会紧跟时代的步伐,赋予德育新的时代内涵。

我们只有真正的贴进学生,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德育工作真正成为实实在在的工作,而不是空洞的说教工作。

(三)努力提高德育工作者素质

德育工作的良好开展,离不开一批具有高素质的德育工作者,我们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既是“经师”,更是“人师”,这样,才会让我们的学生真正尊敬和信服,从而,有利于学校德育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四)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功能

教育是一个全方位的概念,单靠学校一己之力是根本无法完成的。必须借助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力量,只有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形成教育的“合力”,使受教育者得到一种整体的、齐心的、全面的教育。进一步建立健全家校联系制度(家长会、家访、家长委员会、随访等),充分发挥家庭的第一位教育功能;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学校联系制度(司法部门、地方经济协会团体等),正确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消除社会的负面影响。也即我们只有真正建立起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新时期德育工作立体网络,并充分发挥这一网络的教育功能,才能真正了解学生,教育好学生。

(五)加强德育理论研究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迁,我们必须结合时展的特点,及时关注了解研究掌握德育变化特征,准确掌握德育的内涵,从而有的放矢的进行德育工作。由此,我们必须具有一支具有较高德育素质的专业队伍,针对学生实际现状,提出课题,展开研讨,从而寻找解决德育难点的有效途径,最大限度的实现德育目标。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德育工作是一个全方位的教育工作,具有系统性,复杂性,科学性,我们只有真正了解掌握其内在规律,才能极大的提高德育工作的目标性,从而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