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分析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17:25:47

考试分析总结

考试分析总结范文篇1

一、半开卷考试模式

即期终考试前一周,由任课教师发给学生一张16开印有“物理学复习考试专用纸(本专用纸可带入考场)”字样的白纸。“专用纸”使用规则为:①学生可将自己认为本期所学内容中比较重要的知识点抄写在“专用纸”上,纸张两面均可使用(内容不限);②每位学生的“专用纸”上所写的内容必须是本人手抄体,考试时“专用纸”上所写内容若是复印、复写则视为舞弊处理;③考试时“专用纸”不得相互传递、借用,否则视为舞弊处理。

二、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的目的

1.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环境:与十年前相比较,中等专业学校的教学环境可以说是“物非人非”。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在计算机CPU的运算速度可达到每秒35.86万亿次,而存储器的容量也相当大,一个硬盘可达60G、80G,这为计算机的高速运行和大容量的存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电脑的存储功能是人脑记忆功能的延伸,现在在计算机内、国际互联网上搜索资料非常迅速、方便。另一方面,目前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大幅下降,让学生按传统的教学方法学习已经很难适应当前的教学环境。更重要的是应该更新获得知识的观念:信息时代知识的获取应主要靠“搜索”(靠死记硬背的方式“积累”而获取知识的时代距离我们越来越远)。所以,应该向学生传授更多更广的物理学知识,便于学生将来“搜索”更多的知识。

2.从本学科的教学要求来考虑:物理作为中专学生的一门基础课,其目的是为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作铺垫,需要一般掌握和了解的知识内容比较多,没有必要让学生去大量死记硬背物理学概念、定理和定律(当然,有些知识死记活用是必不可少的)。

3.学生在考试前复习、抄写知识要点本身就是一次加深学习的过程,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归纳、总结和综合知识的能力,对学生自学知识的能力也会有所帮助。

4.减轻由于期终各门学科考试相对集中给学生带来的学习、考试压力。

三、实施情况及分析

半开卷考试模式在本校网络00—1和电子00—1首先试行。当时主要考虑到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大幅下降这一特殊情况,我向物理教研组和基础科领导请示,就学生期终考试的具体问题进行详细的讨论,并且征得基础科和学校教学主管部门领导的同意和支持后,决定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进行试验。与后来的几次试验相比较,虽然第一次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是在期终考试前一周临时作出的决定,但得到的考试效果总体上来说却是最好的一次,基本上达到了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的目的。对于平时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来说,他们通过这次归纳、总结性复习方式的抄写,对物理学的知识体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加深了对物理学基本概念、定理和定律的理解;对于平时处于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的学生来说,通过这种方式的复习,他们把平时没有学懂的知识进行了认真、系统的复习和抄写,在一定程度上也把平时漏学的知识补上了;当然,对于那些平时不学习或基础知识太差的极个别学生来说,无论哪种学习、考试方式对他们都没有多大触动。

第二次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是在电子01—1、电子01—2、微机01—1、化工分析01—1等几个班级的半期考试,但半期考试后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变化,主要表现为两点:

①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有所下降;

②课堂教学纪律比起前半期有明显松懈。

经过课后与一些学生的交流、摆谈才了解到:部分学生认为以后物理课考试很容易过关,期终考试前临时“打急抓”也能解决问题。所以出现前述两种情况。但为了总结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的规律和特点,上述各班期终考试仍然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进行。考试结果统计表明:不及格率明显偏高,电子01-1班不及格率竟达到45%左右(表1);而化工分析01-1班成绩分布情况(表2)基本符合“常态分布”(3+2高职班),但高分人数略偏少。

通过成绩分布图线,可以更直观地看出:电子01-1班明显出现“负偏态分布”现象,化工分析01-1班基本处于“常态分布”状态。电子01-1班出现“负偏态分布”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经过对该班各类学生学习情况综合分析发现,该班学生受过早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的负面影响最大,其它各班也不同程度地受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果把两次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的情况综合起来分析,出现考试效果各不相同的原因主要是:第一次引入是期终考试前一周才宣布考试方式的,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是按传统闭卷考试的方式而准备的,平时的学习情况比较好,当宣布新的考试方式时,学生备考的积极性特别高,所以考试结果达到了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的基本目的。第二次由于过早地宣布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使班级较好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而那些中等(中偏下)的学生误认为期终考试“很轻松”,所以出现了学习及课堂纪律下滑等问题。学生在进行备考时也过于松懈,认真程度不够,最终没有达到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的理想效果。

第三次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是在机械02-1、电子02-1、化工分析02-1等几个班级进行,由于有了前面的经验,在对这几个班级的考试问题上,直到期终临考前学生都不知道考试方式。当学生突然得知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时,除了特别高兴外,还非常认真地去复习、准备物理考试,并且平时学习物理学的热情和积极性基本没有受到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的负面影响。最终达到了引入这种考试方式的目的。

考试分析总结范文篇2

一、考情分析,学习方法应以听课为主

通过分析历年来的考试情况,不难看出,试题越来越灵活,试卷中客观题部分占75分,主观题部分占25分,其中最难的部分就是40分的多选题了,所以,单靠押住综合题是很难过关的。我们的学习方法应侧重于客观题部分(包括单选、判断、简答、综合),通过听课,60分的内容能够得到解决,另外40分的内容则应听课加记忆,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切勿死记硬背。总之,经济法应以听课为主。

二、教材调整,重点变化大

自2007年起,会计职称考试教材进行了大幅度调整,由原来的12章调整为9章,所以各章的考试分值也相对平衡,基本上转变为章章重点。

三、经济法的学习法

通过听老题的课和各个考试过关者介绍的个人学习方法,我总结了以下学习方法,供大家参考。

1.认真听课

大家都是成年人,参加考试都不容易,有家、有事业,大家的时间都很宝贵,学习时间都是靠挤出来的,而且一般报职称一报就是3门或2门,因此,我们是不可能把大块的时间划出用于学习经济法,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学习实务和财务管理,所以,我们大家应该有较高的学习效率,有较好的学习效果。

在网校的学习课件中,老师所讲的重点几乎涵盖了90%以上的考试内容,所以,只要我们认真听课,用心听课,过关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2.课后复习,注重总结归纳

听课后,应认真归纳总结,可以自己制作一些表格,加深记忆,真正将知识变成自己的,这样掌握得更牢固,记得更深刻。课后复习时,只复习不会的内容,会的就省略了,尽量不要重复复习,节约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3.做题要精,以典带面

听课复习后,不要忙于做题,当下听完,谁都会做。可以过两天再做前几天学习过章节的习题,这样很容易发现不会的问题。题不在多,而在于精,历年考题是习题中再精典的习题了,也是必做且应认真分析总结的习题。做题后,要注意总结考点,明确解题思路,以典带面。做错的题,应记下来,之后反复做,错题会逐渐变少,当然自己掌握的知识逐渐增多。

这就是我自己总结的一些《经济法》学习方法,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今后,我会把《经济法》逐章的学习体会及自己归纳总结的一些资料传上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希望各位学友多多支持,多多指教,大家互相学习,互相督促,一起顺利通过2008年的职称考试,大家一起努力吧!加油!

第一章的学习体会如下:

一、改变学习习惯

由于教材章节的减少,第一章考试分值由2004年的3分增至2007年的7分,这充分说明第一章的位置已变得尤其重要,当然也等于是送分的地方,为什么呢?我们大家在学习时,往往有个习惯,就是总从第一章开始学习,比方说,今天开始学习了,翻开书看第一章,明天开始学习了,翻开书还是看第一章。这是利也是弊,利是第一章的内容成为我们掌握得最好的部分,但弊是第一章并非是重中之重的章节,我们没有必要利用大部分的时间去复习。

其实,我们应该改变一下学习习惯,第一章不就是考7分吗,单靠认真听课,掌握重点内容,就足以拿到5分了,我想这也就够了。教材内容毕竟很多,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抓那2分,倒不如把它用在更重要的章节上,得更多的分,这才是真正的讲究时间价值啊。

二、第一章重点内容分析

2007年,试题中主要是对第四节经济法的实施进行了考核,所以我们应重点复习第二、三节,当然第四节也应该加以关注,避免他来了回马枪,呵呵。

考试分析总结范文篇3

决定报考公务员后,通过对专业、自身能力、专长与职位的匹配性分析,职位前景与我所做的职业规划的契合度分析,以及现实性因素:工资、福利、晋升空间、工作自主性等比对,等综合性的考虑,在可报考的相关部门中择定其一,后报名、缴费。虽然,已经决定全身心地备考,但是毕竟“民以食为天”,为避免“手中无粮,心里发慌”的窘境,遂选择:“进可攻、退可守”边工作边学习。现在想来,事实上工作、学习两不误是一件很累人的事情。毕竟在其位、谋其事,不可过分偏重。于是对工作更谨慎、细致,统筹时间,提高效率,工作之余挤时间。

首先,我要谈一谈怎样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因为报名时间距考试时间也就是说备考时间仅一个月,所以详尽的复习计划尤为重要,计划不仅要定出每天的学习进度、更要细到每个小时每一分钟完成什么。

做计划有一个前提很重要,那就是,明白自己的优劣:哪方面能力强、哪方面能力弱,做到有的放矢。本人文字功底较强,平时较喜欢研读时政、喜欢思考、评论和写作,对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来说,因为功夫下到了平时,所以在备考的阶段可以省去很多精力。对于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来说,共有五个模块: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常识判断、资料分析,每个模块的测查点不同,考查的都是你是否具备公务员所应具备的综合能力素质。在计划前,我先做了几套真题测查了一下自己的弱点所在,以保证我在复习过程中更有针对性。

接着,就是学习的阶段。明白了自己的弱项,那就是集中精力补充知识了。我是文科出身,数字敏感性不强,相应的数量关系、判断推理以及资料分析也就成为我的弱项。事实上,每个模块都是有做题技巧可言的。复习的过程就是理顺这些技巧。所谓的技巧,<考试&大收集^整理>大家都是熟知的。比如,数量关系模块,基本上是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及其综合应用。在掌握基本的原理后就是通过做题来练就你对规律掌握的熟练度,不停地做题以加深自己对命题的理解和规律的应用。需要注意的是答题顺序也是很讲究的。那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会做的、得分高的。这就需要考生自己把握。但也不可偏重。所以平时有时间还是要多看看人民网、新华网和光明网上的热点及评论。把这些东西理顺了,形成自己的观点,必要时也可以写写,写的好的东西还可以投稿,一举两得。另外,半月谈也应多看看,这样对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措辞严谨性是很有帮助的。

可喜的是,因为种种原因,考试时间做了调整顺延了近两个月。因为复习计划详实、时间丰盈,在两个多月的备考时间里复习更是有的放矢。

在这里我重点说一下冲刺阶段。考前一个月,对于公务员考试备考阶段来说,正是处于考前冲刺阶段。因为之前考试科目的弱势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弥补,这个阶段我要做的便是扎实根基,固本强根。对于行测来说,这个阶段还是做题,不是做模拟而是做真题。如果各位认真研读一下历年国家及各省市的真题,你会发现:多数题目是相通的,可以说,考题多出自一个题库。所以,做真题是很重要的,也是你消化知识、沉淀知识的一个过程。

有条件的考生尽量把行测答题时间安排在上午,申论的答题时间安排在下午,以提升这个时段的兴奋度。需要注意的是做题不仅仅是在做题,切不可为了检验自己的复习程度得高分在有限的时间答不完题目。只有把每次演练当成真正的考试,有一点紧张度,在做题过程中严格按照两小时答题制,才会对考试有所帮助。行测的作答时间应尽量控制115分钟内,留出5至10分钟的填涂答题卡的时间。

作答完毕,再找原因、做总结,不仅总结错的、更要总结对的。有人一定奇怪,为什么一定要总结对的,请问,做对的题目一定会做吗?不是!其中寓意自己体会。把手中的真题做了一遍之后,还是要总结。你会问:前面总结了,现在还总结什么。前面总结的是对、错的原因,现在总结的是系统知识、是规律,即同类题目的做题规律。上过辅导班的学生,可能会疑问,辅导班里老师已经讲过相关题目的规律,做题就是加深对规律的掌握。是的,因为你提前知道了题目的规律性,但是这个阶段更要总结。因为规律只是个大环境,其中还有潜藏的暗礁,考生很容易在规律中迷失。比如,你知道数量关系里的等差等比数<考试&大收集^整理>列的应用,但是它所有的变形你都了然于心了吗?

而对于申论来说,这个阶段所要做的是把自己把握的热点拿出来再梳理一遍。归类、汇总,与中央的大政方针结合。比如,大头娃娃、三鹿事件等这反应的是诚信问题;华南虎事件则反应的是政府的公信力的问题;还有10月份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突出了三农问题的重要性等等。那么你就要理一下有关三农问题的所有政策。而实现好、发展好和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和利为民所谋;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等体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是根本的落脚点。

参加过公务员考试的人都明白,紧张的心理是很难完全克服的。所以,平常的练笔更应当作实战对待。另外,把考试当回事的人都有种感觉,越是接近考试紧张感越强。这不是什么心理问题,是一种正常的反应、是一种临战的状态。在这段时间,我个人经验是坚持继续晨读和晨练。不仅舒缓了紧张感,而且通过晨读让我可以加深知识的沉淀、更多更扎实地吮吸着知识的精华。我一定行,自信亦是从现在开始。

考试分析总结范文篇4

异步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的顺利开展,其前提是需要学生事先阅读大量的知识,做好充分的课前预习工作。此时,教师就需要发挥其引导者的作用,给学生一个学习范围,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从而促使学生在学习之前自主的预习。例如,在学习与探究“科举制度的利与弊”这一问题的课前,教师可以问学生当代国家选拔人才的制度与古代国家选拔人才的制度相同吗?学生会很肯定地说不同。那么古代选拔人才的制度是什么呢?学生通过电视、电影、书本中肯定听说过科举,老师继续说:对,科举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国家选拔人才制度,那么它始于哪个朝代,终结于何时呢?其中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这种制度的利与弊是什么呢?科举制度与教育相关,学生自己正在接受教育,肯定会对这种制度充满好奇。教师先将学生分为一个实力相对较差的学习小组和两个实力较强的学习小组,那个实力较差的小组负责探索科举制度的起止时间、发展进程以及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实力较强的两个学习小组其中一个小组负责探讨科举制度的弊,另一个负责探索科举制度的利。小组成员之间又将问题细化,进行分工研究。

二、课堂教学

在课堂中,教师让学生对“科举制度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进行讨论总结,一名学生说:“古代科举制度始于隋朝,采取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这与我们现在的公务员考试有相似之处,让各州在每次推荐几个人参加考试,考试合格的可以直接做官。之后,让京官五品以上推荐人才,再参加考试。这时期主要以推荐加考试取士。唐朝时期,将科举考试的科目分为常科和制科两类,之后增加了武举。常科是每年分期举行,制科是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这个时期,明经、进士是常科主要的科目。明经主要是考帖经、墨义,进士主要考诗赋,唐朝的取士不仅看考试成绩,还要有著名人士的推荐。这个时期科举取士主要依据知名人士的推荐结合良好的考试成绩。可见,皇帝对选拔人才的重视。在宋朝,科举有常科、制科和武举,其中进士科最受重视,这个时期科举放宽了录取的范围,并确立了三年三级考试,州试、省试、殿试。殿试之后才可直接做官。而且科举开始实行糊名和誊录,建立了防止徇私的新方法。可见国家对科举的重视程度之高。但是到北宋末年,糊名和誊录流于形式,这主要是因为政治混乱,君主昏庸,官员腐败造成的。但是从隋朝一直到明朝科举制度一直呈不断发展的趋势。到明朝,科举制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主要是明代对科举高度重视,科举方法之严密也超过了以往历代,学院成为了科举培养人才的唯一方法。这个时期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明朝以前,考试成绩主要依据考生的文采,对文章的内容与格式没有过多限制,但是在明朝之后,考生能否考中,主要取决于八股文的优劣。所有科举取士又叫八股取士。八股文有严格的措词、结构、字数、句法限制。清朝的科举同样是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沿袭明朝的八股取士。八股文的严格限制可能与君主实行思想控制有关,避免知识分子利用文字发表不利于朝廷的言论。”学生对科举制度在不同的时期有了一定的总结后,教师再对学生的总结进行一定的指导,将学生不足之处指出,这个学生大致将不同时期的科举特点总结出来了,但是对于州试、省试、殿试,乡试、会试、殿试,是怎样开展的没有作简要叙述,并让其他学生补充。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总结,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三、课后作业

在课后作业中,合理的安排,让学生以课堂中学习的知识为练习,进一步拓展与之相关的知识,学生通过不断地拓展知识,能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需要学习的历史知识。例如,在科举制度这次课后,让学生自己去寻找一篇八股文章,并进行分析。这样学生对于八股文能够有更深的了解,从而进一步理解八股文造成的不良影响。

考试分析总结范文篇5

一、主题更加贴近现实生活

申论考试主要是考查应试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试题会更加贴近现实生活。申论考试的这种命题发展趋势可以从近几年江西申论考试的题材情况看出来。

年份主题2014年素质教育问题2014年电动车问题2014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2014年自主创新问题2014年生态安全问题2014年政府及公务员的廉洁问题2014年民生问题

二、出题角度更加灵活,更接近公务员的实际工作

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考试在问题的设计上更加灵活多变。如:

2014年申论考试题要求就素质教育展开论述;

2014年申论考试题要求归纳总结文章的主旨;

2014年申论考试题要求以市政府工作人员的身份提出鄱阳湖湿地保护应坚持的原则;

2014年申论考试题要求围绕中国如何从一个制造大国发展成品牌大国,提出对策和建议;

2014年申论考试题要求解析为什么土壤污染被称作“看不见的污染”,它和其他的污染有什么不同以及结合给定资料说出国民经济发展中“好”字为什么要排在“快”字之前,这类题型更加强调应试者的综合分析能力;

2014年申论考试题要求就国土房管局简局长给上访群众鞠躬一事,谈谈深层次的含义;

2014年申论考试题要求结合董事长的话,就农民工“提前返乡”现象进行分析和评论。

从这些题目要求的变化中可以看出,申论考试在坚持考查能力素质的思想指导下,出题角度更加灵活,更加注重针对性,更趋于接近公务员的实际工作。

五、申论的命题趋势

从历年来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测试的情况可以看出,从2014年到2014年,申论考试的命题形式以及基本思路没有发生很大变化,基本上遵循“三段论”的模式。但2014、2014年申论考试在命题形式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综合分析题,近两年申论试题在资料字数和出题角度上都增加了试题的难度。由此可见,近几年来,申论考试命题内容、命题方向及命题形式正逐渐产生变化,申论考试的命题专家正在探索申论模式的新突破,这也给2014年申论考试的趋势预测带来了一定难度。但从历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的命题特点及近两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及各省市公务员考试申论命题趋势仍可以总结出以下4点规律。

1.命题内容越来越“热”,越来越“杂”

从2014年开始考素质教育问题,2014年的电动车问题、2014年的鄱阳湖温地保护问题以及2014年的自主创新问题,再到2014年的生态安全问题、2014年的职务犯罪问题以及2014年的民生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当年的热点问题,而且这种将考点集中在社会热点上,并选取合适的切入点命题已成为命题人的命题趋势。这种趋势在2014年的考试中体现得更加明显,民生问题关系人民的切身利益,同时也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保增长、保民生更显其重要性,因而2014年的申论便以此为题。

此外,命题内容的变化还体现在由最初的单一内容向复杂的综合内容转变。例如:2014~2014年的申论内容相对单一,都是就一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说明,通过材料本身就能较快把握材料的主题和本质,但是从2014年开始,申论给定材料所反映的问题就逐渐复杂化,2014年申论给定材料是自主创新问题,这个问题本身就十分复杂,材料中所包括的内容很多,任何一个方面都是大问题,驾驭难度增加;2014年申论给定材料不仅在字数上是前几年的五到六倍,而且内容庞杂。2014年是与生态安全有关的一系列问题。2014年申论给定材料围绕职务犯罪命题,其中涉及多个内容。而2014年更是紧跟时事,考查金融危机下的民生问题。

由此可见,2014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给定材料所涉及的内容一方面必定是今年的热点问题,另一方面材料所反映的问题将进一步扩大,要求应试者有很强的宏观把握和驾驭材料的能力。

2.试题模式更加灵活

2014年~2014年的申论考试虽在命题形式上有一定差别,但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三段论”式的模式。2014年采用了“综合分析”题型,2014年则是针对特定材料设问,并且就材料中的行为谈其含义。2014年则要针对文中的现象进行分析和评论。

3.对总结概括能力要求更高

下面以2014年和2014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为例:

2014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第1题要求:

请概括给定材料反映的民生问题。要求:紧扣给定材料,全面、准确、有条理,不必写成文章,不超过300字。(20分)

给定资料的字数在6000字左右,要求在300字以内概括给定材料反映的民生问题,这就要求应试者在平时必须加强对概括能力的练习,尤其是对抽象概括能力的练习。

2014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第1题要求:

假如上述给定材料是你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获取的信息,请根据“给定资料1~4”的内容,整理一份材料,供领导参阅,不超过400字。(25分)

材料1~4的内容占整个材料篇幅的1/2,归纳成不到400字需要应试者有很强的概括能力,并且答案要求是一份供有关负责同志参阅的材料,这对文字的运用提出更高的要求。

4.论述部分的命题更加明确

以近几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为例:

2014年的申论论述部分的要求:请以“家园”为话题,写一篇关于如何解决生态安全问题的文章。要求:(1)参考给定资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2)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内容充实,语言流畅,层次清楚,有说服力。(3)全文不少于800字。(35分)

2014年的申论论述部分的要求:请以权利、责任和道义、良知为背景写一篇文章。要求:参考给定资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观点明确,思路清晰,结构完整;1000字左右。(30分)

2014年的申论论述部分的要求:围绕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深入思考,写一篇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的文章。要求:观点明确,思路清晰,结构完整,语言流畅,言之成理,字数1000~1200字。(40分)

考试分析总结范文篇6

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已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为了帮助广大考生在这关键时刻有的放矢的进行复习、最有效的提高自身能力,我在这里给大家简单的谈谈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冲刺阶段的心态和备考技巧,帮助考生顺利通过考试。

要想充分备战公务员考试,就要熟悉公考考试大纲。今年大纲与去年大纲相比基本没有什么变化,只有判断推理中有一种类比推理可能会出一种比较新的题型,除此之外其他部分从大纲意义上说完全没有什么变化,所以大家备考基本上按照去年的题型、题量、分布准备就足够了。但是大纲没有变化并不代表今年的题目不会有变化,这可以从历年题目的变化趋势看出。而且今年有80万考生报考,一共招一万三千多人,大概比例是1:60,去年大致的比例是1:40,这个比例在上升,也就意味着今年的竞争会比去年更加激烈。所以各位考生一定要注意,题目变难是一种趋势,但是变难也要部分来看,比如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以及判断推理当中的图形推理,这三部分在去年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历史最高的难度,所以我们预测今年这里部分的难度会基本持平或略有所下降,但是整体的难度应该来说是基本持平或略有所上升,也就是说数量关系、资料分析和图形推理的难度会基本持平,但行测其余部分的难度会有所增加。

除了要熟悉考试大纲和试题难度,在冲刺阶段备考行测还要注意下面几个方面:

首先是心态,这里面包括对待考试的心态和对待试题的心态两个方面的内容。对待考试的心态也就是要大家不要给自己造成太大压力,也不能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这方面大家要注意及时调整。对待试题的心态也就是要我们正确地看待试题,或者说要我们站在出题人的立场上看待试题。特别是如果我们在考试中碰到很难很怪的试题,这个时候我们一定不要心慌,在我们的内心要有这样的念头,既然出题人出这道题,肯定是希望我们在一分钟内解决,那它一定可以在一分钟内解决掉,我们暂时觉得它难只是因为我们没找到突破口,这个时候只要我们镇定、观察、换位思考一下问题就可以解决。

其次我们在备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解题方法的有效性、实用性和速度性,这是我们在备考阶段要大力解决得关键问题。因为速度是行测怎么考试的一个核心,大家可以算一下平均每道题整套试卷是120分钟,如果整个试卷是140道题,平均每道题只有51.43秒,除去涂卡时间我们的答题时间也就不足50秒,这就意味着每道题必须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正确答出。那么我们在备考的时候方法的有效性、实用性和速度性就显得非常重要,不要认为自己这道题会做了就已经完成了,而要思考如何更快的答题。

要想在速度上获胜,必须对试题中常见的题型以及对应的解题技巧非常熟悉,对于已有的题型要有很强的识别能力。比如数量关系包括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两部分,这两个部分相对而言题型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数字推理就考几种固定的规律,数学运算同样也是相同的题型重复出现,所以把以往的题型复习得比较熟,这对我们备考非常有帮助。再如资料分析,我们要熟悉材料的三种类型,文字、图形和表格,不同材料的形式也必须有一个比较深刻的了解。一般文字材料难点难在数据不太好找,因此明确各个段落的主旨显得非常重要;一般图形性材料难点是难在对图的理解之上;表格性材料的难点一般在比较难计算。各位考生在备考的时候需要注意这些细节和要点。

在对题型、方法的一个把握上,如果相对而言基础比较好,通过真题自己做一定总结,就可以总结出很好的方法,但是如果考生自己总结题目效率不高或根本没有时间来总结题目,那么选用一本质量高的参考书或者是参加一个冲刺辅导班仍然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在对题型以及解题技巧熟悉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要重点查找自己的弱项和不足,集中精力把它克服。比如在资料分析中很多考生比较头痛,认为的难点:第一个点就是数据找不到,第二是数据算不出来。这两个难点必须在我们备考的时候解决,找数据方面希望各位考生一定要注意,读材料的时候尽量去读材料的结构,而不是读材料的数据本身,把材料的结构整体读明白,然后去做题目的时候迅速定位所需数据的位置,这时候才能达到比较快的时间内找到数据这么一个目标。计算技巧在资料分析的计算中是非常有效的,如果硬算计算量很大还容易出错,算起来会很慢而且相当痛苦,这就需要我们熟练掌握一些非常有效的计算技巧,这是各位考生需要注意的。

第三我们要注意做题的节奏。前面已经提到了方法的有效性、实用性和速度性。通过真题来研究考试的整体趋势,练习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接下来就是关于整个考试的节奏要把握,我们前面提到一道题目时间非常短,因此我们到了后期一定要成套的试卷练习,但是我们在练习的时候注意不要太在乎样模拟题的难度、方向性和题型,可能会有很多很偏的题目在考试中根本不会考到,而主要在意自己对这种成套试卷节奏上的把握。通过模拟试题找节奏和感觉,给自己一个合理的时间分配,应该花多少时间做每一部分,另外可以找一些适合自己的做题的顺序,可以把你觉得比较容易快速做出来的,或者你自己比较有把握的题目先做,这点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我们还要注意一个考试的策略性问题。就是我们在复习以及在考试的时候并不是要把所有题目都答完,行测一共135到140道题目,它的基本要求是60分,一般来说考到70分左右就基本上可以进面试线了,所以我们要有一个心态,我们的目标并不是把140道题拿到手,而是保证大概100道题左右的正确率,对于我们平常复习的时候发现特别头痛的题目,需要我们在考场的时候学会适当的主动放弃。然后把精力投放到自己相对而言比较有把握的题目当中,这是一个心态的策略性问题。

考生在复习的时候有一个非常大的误区,就是习惯重点复习那些比较难的部分,这对于我们真正备考行测是一个不应有的习惯。前面提到了我们考试并不是要把所有题目都做出来,这是不可能的,我们要集中主要的时间去完成那些我们容易答出来的题目,比如说110道题目,保证90%的正确率,相对而言基本分数就已经保证了。所以我们复习的时候重点看那些比较简单的部分,把那些部分重新再看一遍,能否总结出更好的办法,能否做得更快、更加有效、更加精确。

考试分析总结范文篇7

关键词:初中历史;试卷;评改

初中历史学科内容丰富,其中包含了诸多历史人物、事件以及时代变迁等,因此该课程的学习需要学生大量记忆,这就使学生在记忆过程中出现内容混淆等状况,因此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要掌握技巧,在背诵的基础上多了解一些课外知识,从而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结果。然而考试作为检测学生学习状况的一种手段,主要的目的是将教与学相统一,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主要分析了试卷批改和讲评的手段,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历史知识提供重要依据。

一、历史试卷讲评分析

考试的目的是通过学生在试卷中具体的情况,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以后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评改试卷中,不应该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要通过考试,针对其中的问题做好记录,找出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非单纯地评分。历史试卷在讲评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在知识掌握以及概念理解方面,知识迁移以及应用能力方面暴露出此问题。教师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讲评,做好查漏补缺工作,最终的目的是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淡化考试成绩,重视试卷中反馈的问题,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在试卷讲评中,具体做到:①让学生交换评卷。通过别人试卷中出现的问题看自己试卷中是否也存在,试卷的书写是否规范等。学生常常忽略的问题要重点分析。这种交换评卷角色的方式,让学生以评卷员的身份从试卷中发现问题,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②了解出题的意图以及采分点。教师在历史试卷讲评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到出题的目的,明确各个采分点。对知识进行标注给分,这样学生明白知识的掌握层次,以便在下一次考试回答中,不失去分数。③做好批注评分和签名。为了提高批卷的客观性,提高试卷的讲评效果。因此在批卷过程中要在试卷上注明批卷人。批注并评出分数,提高评卷质量,这也是一种评卷的负责态度。

二、对评卷结果要予以肯定和表扬

在历史试卷评卷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评卷结果进行查阅,重新把关之后,再做最后的分数确定。针对在批卷过程中对批注比较认真以及批卷比较合理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并且在上课的前几分钟,要当堂进行表扬和鼓励。这样有助于在以后的评卷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另外针对在评卷过程中发现的不合理现象,教师同样要重视,及时进行谈话等,对相关学生进行指导。另外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先总结原因,再从教师的角度分析并指出问题,进一步强化历史学习的知识点及正确解题的思路,提高历史答题的技巧和要点,提高以后的学习效果,使得以后的评卷更加合理。

三、特别纠正

针对个别学生在试卷中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指导和引导,以正确的解题思路来提高试卷成绩。历史考试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另外使得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了解不同的题型。有目的性地帮助不同学生分析试卷问题,找出失分的原因。针对学生在试卷中反映出的情况,从基础知识、解题技巧上进行分析并查漏补缺,针对不同的原因,教师给予正确的指导和讲评。另外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在比较试卷效果的过程中,总结原因,然后站在教师的角度分析。最终达到强化知识点以及掌握正确解题思路的效果,避免同样的问题再次出现,明确答题要点。学生通过历史试卷来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丰富历史内涵,了解更多的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人物。

四、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初中历史试卷在评卷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阐述了在评卷完成之后如何进行讲评等工作,针对学生在试卷中反映的问题进行探究,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历史考试成绩,丰富其历史知识的目的。通过考试,学生了解了自身掌握历史知识的情况,另外还可以从试卷中反映的问题,为以后答题提供更多的技巧。在评卷过程中针对试卷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予以及时的改正,做好查漏补缺工作,最终的目的是让教师不断完善教学方法,让学生提高答题能力和历史学习效果。教师要淡化考试成绩,了解考试的真正目的,让学生提高历史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余秀兰,吴云生,于学忠,夏燕.影视作品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3).

考试分析总结范文篇8

决定报考公务员后,通过对专业、自身能力、专长与职位的匹配性分析,职位前景与我所做的职业规划的契合度分析,以及现实性因素:工资、福利、晋升空间、工作自主性等比对,等综合性的考虑,在可报考的相关部门中择定其一,后报名、缴费。虽然,已经决定全身心地备考,但是毕竟“民以食为天”,为避免“手中无粮,心里发慌”的窘境,遂选择:“进可攻、退可守”边工作边学习。现在想来,事实上工作、学习两不误是一件很累人的事情。毕竟在其位、谋其事,不可过分偏重。于是对工作更谨慎、细致,统筹时间,提高效率,工作之余挤时间。

首先,我要谈一谈怎样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因为报名时间距考试时间也就是说备考时间仅一个月,所以详尽的复习计划尤为重要,计划不仅要定出每天的学习进度、更要细到每个小时每一分钟完成什么。

做计划有一个前提很重要,那就是,明白自己的优劣:哪方面能力强、哪方面能力弱,做到有的放矢。本人文字功底较强,平时较喜欢研读时政、喜欢思考、评论和写作,对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来说,因为功夫下到了平时,所以在备考的阶段可以省去很多精力。对于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来说,共有五个模块: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常识判断、资料分析,每个模块的测查点不同,考查的都是你是否具备公务员所应具备的综合能力素质。在计划前,我先做了几套真题测查了一下自己的弱点所在,以保证我在复习过程中更有针对性。

接着,就是学习的阶段。明白了自己的弱项,那就是集中精力补充知识了。我是文科出身,数字敏感性不强,相应的数量关系、判断推理以及资料分析也就成为我的弱项。事实上,每个模块都是有做题技巧可言的。复习的过程就是理顺这些技巧。所谓的技巧,大家都是熟知的。比如,数量关系模块,基本上是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及其综合应用。在掌握基本的原理后就是通过做题来练就你对规律掌握的熟练度,不停地做题以加深自己对命题的理解和规律的应用。需要注意的是答题顺序也是很讲究的。那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会做的、得分高的。这就需要考生自己把握。但也不可偏重。所以平时有时间还是要多看看人民网、新华网和光明网上的热点及评论。把这些东西理顺了,形成自己的观点,必要时也可以写写,写的好的东西还可以投稿,一举两得。另外,半月谈也应多看看,这样对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措辞严谨性是很有帮助的。

可喜的是,因为种种原因,考试时间做了调整顺延了近两个月。因为复习计划详实、时间丰盈,在两个多月的备考时间里复习更是有的放矢。

在这里我重点说一下冲刺阶段。考前一个月,对于公务员考试备考阶段来说,正是处于考前冲刺阶段。因为之前考试科目的弱势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弥补,这个阶段我要做的便是扎实根基,固本强根。对于行测来说,这个阶段还是做题,不是做模拟而是做真题。如果各位认真研读一下历年国家及各省市的真题,你会发现:多数题目是相通的,可以说,考题多出自一个题库。所以,做真题是很重要的,也是你消化知识、沉淀知识的一个过程。

有条件的考生尽量把行测答题时间安排在上午,申论的答题时间安排在下午,以提升这个时段的兴奋度。需要注意的是做题不仅仅是在做题,切不可为了检验自己的复习程度得高分在有限的时间答不完题目。只有把每次演练当成真正的考试,有一点紧张度,在做题过程中严格按照两小时答题制,才会对考试有所帮助。行测的作答时间应尽量控制115分钟内,留出5至10分钟的填涂答题卡的时间。

作答完毕,再找原因、做总结,不仅总结错的、更要总结对的。有人一定奇怪,为什么一定要总结对的,请问,做对的题目一定会做吗?不是!其中寓意自己体会。把手中的真题做了一遍之后,还是要总结。你会问:前面总结了,现在还总结什么。前面总结的是对、错的原因,现在总结的是系统知识、是规律,即同类题目的做题规律。上过辅导班的学生,可能会疑问,辅导班里老师已经讲过相关题目的规律,做题就是加深对规律的掌握。是的,因为你提前知道了题目的规律性,但是这个阶段更要总结。因为规律只是个大环境,其中还有潜藏的暗礁,考生很容易在规律中迷失。比如,你知道数量关系里的等差等比数列的应用,但是它所有的变形你都了然于心了吗?

而对于申论来说,这个阶段所要做的是把自己把握的热点拿出来再梳理一遍。归类、汇总,与中央的大政方针结合。比如,大头娃娃、三鹿事件等这反应的是诚信问题;华南虎事件则反应的是政府的公信力的问题;还有10月份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突出了三农问题的重要性等等。那么你就要理一下有关三农问题的所有政策。而实现好、发展好和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和利为民所谋;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等体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是根本的落脚点。

参加过公务员考试的人都明白,紧张的心理是很难完全克服的。所以,平常的练笔更应当作实战对待。另外,把考试当回事的人都有种感觉,越是接近考试紧张感越强。这不是什么心理问题,是一种正常的反应、是一种临战的状态。在这段时间,我个人经验是坚持继续晨读和晨练。不仅舒缓了紧张感,而且通过晨读让我可以加深知识的沉淀、更多更扎实地吮吸着知识的精华。我一定行,自信亦是从现在开始。

考试分析总结范文篇9

决定报考公务员后,通过对专业、自身能力、专长与职位的匹配性分析,职位前景与我所做的职业规划的契合度分析,以及现实性因素:工资、福利、晋升空间、工作自主性等比对,等综合性的考虑,在可报考的相关部门中择定其一,后报名、缴费。虽然,已经决定全身心地备考,但是毕竟“民以食为天”,为避免“手中无粮,心里发慌”的窘境,遂选择:“进可攻、退可守”边工作边学习。现在想来,事实上工作、学习两不误是一件很累人的事情。毕竟在其位、谋其事,不可过分偏重。于是对工作更谨慎、细致,统筹时间,提高效率,工作之余挤时间。

首先,我要谈一谈怎样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因为报名时间距考试时间也就是说备考时间仅一个月,所以详尽的复习计划尤为重要,计划不仅要定出每天的学习进度、更要细到每个小时每一分钟完成什么。

做计划有一个前提很重要,那就是,明白自己的优劣:哪方面能力强、哪方面能力弱,做到有的放矢。本人文字功底较强,平时较喜欢研读时政、喜欢思考、评论和写作,对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来说,因为功夫下到了平时,所以在备考的阶段可以省去很多精力。对于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来说,共有五个模块: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常识判断、资料分析,每个模块的测查点不同,考查的都是你是否具备公务员所应具备的综合能力素质。在计划前,我先做了几套真题测查了一下自己的弱点所在,以保证我在复习过程中更有针对性。

接着,就是学习的阶段。明白了自己的弱项,那就是集中精力补充知识了。我是文科出身,数字敏感性不强,相应的数量关系、判断推理以及资料分析也就成为我的弱项。事实上,每个模块都是有做题技巧可言的。复习的过程就是理顺这些技巧。所谓的技巧,大家都是熟知的。比如,数量关系模块,基本上是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及其综合应用。在掌握基本的原理后就是通过做题来练就你对规律掌握的熟练度,不停地做题以加深自己对命题的理解和规律的应用。需要注意的是答题顺序也是很讲究的。那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会做的、得分高的。这就需要考生自己把握。但也不可偏重。所以平时有时间还是要多看看人民网、新华网和光明网上的热点及评论。把这些东西理顺了,形成自己的观点,必要时也可以写写,写的好的东西还可以投稿,一举两得。另外,半月谈也应多看看,这样对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措辞严谨性是很有帮助的。

可喜的是,因为种种原因,考试时间做了调整顺延了近两个月。因为复习计划详实、时间丰盈,在两个多月的备考时间里复习更是有的放矢。

在这里我重点说一下冲刺阶段。考前一个月,对于公务员考试备考阶段来说,正是处于考前冲刺阶段。因为之前考试科目的弱势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弥补,这个阶段我要做的便是扎实根基,固本强根。对于行测来说,这个阶段还是做题,不是做模拟而是做真题。如果各位认真研读一下历年国家及各省市的真题,你会发现:多数题目是相通的,可以说,考题多出自一个题库。所以,做真题是很重要的,也是你消化知识、沉淀知识的一个过程。

有条件的考生尽量把行测答题时间安排在上午,申论的答题时间安排在下午,以提升这个时段的兴奋度。需要注意的是做题不仅仅是在做题,切不可为了检验自己的复习程度得高分在有限的时间答不完题目。只有把每次演练当成真正的考试,有一点紧张度,在做题过程中严格按照两小时答题制,才会对考试有所帮助。行测的作答时间应尽量控制115分钟内,留出5至10分钟的填涂答题卡的时间。

作答完毕,再找原因、做总结,不仅总结错的、更要总结对的。有人一定奇怪,为什么一定要总结对的,请问,做对的题目一定会做吗?不是!其中寓意自己体会。把手中的真题做了一遍之后,还是要总结。你会问:前面总结了,现在还总结什么。前面总结的是对、错的原因,现在总结的是系统知识、是规律,即同类题目的做题规律。上过辅导班的学生,可能会疑问,辅导班里老师已经讲过相关题目的规律,做题就是加深对规律的掌握。是的,因为你提前知道了题目的规律性,但是这个阶段更要总结。因为规律只是个大环境,其中还有潜藏的暗礁,考生很容易在规律中迷失。比如,你知道数量关系里的等差等比数列的应用,但是它所有的变形你都了然于心了吗?

而对于申论来说,这个阶段所要做的是把自己把握的热点拿出来再梳理一遍。归类、汇总,与中央的大政方针结合。比如,大头娃娃、三鹿事件等这反应的是诚信问题;华南虎事件则反应的是政府的公信力的问题;还有10月份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突出了三农问题的重要性等等。那么你就要理一下有关三农问题的所有政策。而实现好、发展好和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和利为民所谋;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等体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是根本的落脚点。

参加过公务员考试的人都明白,紧张的心理是很难完全克服的。所以,平常的练笔更应当作实战对待。另外,把考试当回事的人都有种感觉,越是接近考试紧张感越强。这不是什么心理问题,是一种正常的反应、是一种临战的状态。在这段时间,我个人经验是坚持继续晨读和晨练。不仅舒缓了紧张感,而且通过晨读让我可以加深知识的沉淀、更多更扎实地吮吸着知识的精华。我一定行,自信亦是从现在开始。

考试分析总结范文篇10

申论材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要求应试者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

福建省申论试卷与中央、国家试卷的异同点

试卷类型不同点相同点背景材料字数题量考查题型考查要求考查形式、考试时间和分值福建试卷6000字左右3~4题。福建还是以概括题、对策题和论述题为主。中央、国家试卷7000~8000字稳定在四道大题。中央这两年的变化较大,趋向多元化。曾出现过对策有效性分析、名词解释和公文写作等题型。福建申论考试与中央考查要求一致,都是通过应试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报考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两者皆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间和分值也都相同,均为150分钟,满分100分。

由上表可知,福建申论考试和中央、国家申论考试在考查要求、考查形式、考试时间和分值上相同。而在背景材料字数、题量和考查题型上有差别,这是由两个考试不同的竞争激烈程度所决定的。

随着省考的竞争加剧,其考查难度将加大,考查的形式将趋向多元化。中央、国家试题和各地的省考题,都是福建省考的出题参考。在中央、国家考试中出现过的,较成熟的题型极有可能出现在福建省考中,应试者可参考练习。

福建省2014-2014年申论命题趋势分析

一、理论分析

申论考试的主要功能就是通过应试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检测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申论考试的命题发展趋势便是以此为指导思想,命题者会在认真总结历年考试情况,广泛听取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的基础上,不断改进题型、题量和结构,完善申论材料的选择和评分,确保申论考试的主要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二、历年考试情况分析

综合历年福建省申论考试的情况,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题目更加贴近现实生活

申论考试主要是考查应试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试题会更加贴近现实生活。申论考试的这种命题发展趋势可以从近几年申论考试的题材情况看出来。

2014年秋季申论考试的主题是关于整治陋习的话题;

2014年秋季申论考试的主题是关于网络文明的话题;

2014年秋季申论考试的主题是关于我国公民读书量下降的话题;

2014年春季申论考试的主题是关于我国志愿服务的话题;

2014年秋季申论考试的主题是关于我国无偿献血公益事业发展的话题;

2014年春季申论考试的主题是责任意识的话题;

2014年秋季申论考试的主题是实现梦想,主要涉及大学生受资助、农民工致富等具体话题;

2014年春季申论考试的主题是全球汉语热和文化软实力的话题;

2014年秋季申论考试的主题是由应对突发事件引出的政府责任的话题。

可以看出这些题材都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具有很强的可谈性、可论性,对此应试者应该进行独立地观察和思考。

(二)出题角度更加灵活,更接近公务员的实际工作

申论考试在问题的设计上更加灵活多变。如:

2014年秋季申论考试的题目要求是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分析论证问题两个步骤;

2014年秋季申论考试又出现了新的要求,即以政府地方官员的身份写一篇电视讲话稿;

2014年春季申论考试则是要求辨析责任与能力的关系;

2014年春季申论考试要求为两种观点找依据,并且论述题要求围绕三个关键词进行论述;

2014年秋季申论考试要求以某乡的安全生产负责人的身份,提出相关问题的措施。

从这些题目要求的变化中可以看出,申论考试在坚持考查能力素质的思想指导下,出题角度更加灵活,更加注重针对性,更趋于公务员的实际工作。除了讲话稿这种公务员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公文文种外,申论考试还可能会考查其他公文文种的写作能力。

(三)背景资料的字数增多

2014年以前的申论背景资料的字数还局限在2500~3000字,但2014年~2014年的材料字数远超过这个数目,达3400~4000字之多,近几年申论材料的字数高达五六千字,这就要求应试者更加注意对概括理解能力的训练。

(四)试题的题型、题量和结构在不断改变

“申论要求”涉及三个方面:对给定材料的理解、分析、整理、归纳、概括、综合;对主要问题提出见解,提出对策,提出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方案;对见解、方案进行论证。这三个方面的要求一般是通过三个题目来体现的。但题目数量允许有灵活性,可以是三个题,也可以是两个或四个题。题目的样式也不会一成不变,可能要求概括材料主要内容,也可能要求概括主要问题,也可能在不同层面上对解决什么问题或怎样解决问题提出不同要求。虽然申论要求从形式上来看有所不同,但从总体上讲,其测查点都离不开阅读理解能力、总结概括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可谓“万变不离其宗”。

三、申论的命题趋势

总结历年来申论测试的情况可以看出,申论考试的命题形式以及基本思路没有发生很大变化。但是2014年秋季申论考试在命题形式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以地方官员的身份写一篇电视讲话稿的形式。并且近几年来在材料字数和出题角度上都增加了试题的难度。由此可见,申论考试命题内容、命题方向及命题形式正逐渐产生变化,申论考试的命题专家正在探索申论模式的新突破,这也给今年申论考试的趋势预测带来了一定难度。但是分析历年福建公务员考试的情况仍可得出以下结论。

(一)命题内容越来越“热”,越来越“杂”

从2014年秋季考关于整治陋习的问题,到2014年秋季的我国无偿献血公益事业发展的问题以及2014年秋季的政府事件的问题,都是当年的热点问题,而且这种将考点集中到社会热点上,并选取合适的切入点命题已成为命题人的命题趋势。

此外,命题内容的变化还体现在由最初的单一内容向复杂的综合内容转变。例如:2014年以前的申论内容相对单一,都是就一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说明,通过材料本身就能较快把握材料的主题和本质,但是从2014年开始,申论给定材料所反映的问题就逐渐复杂化,2014年秋季申论给定材料是我国志愿服务的问题,这个问题本身就十分复杂,材料中所包括的内容很多,驾驭难度增加;2014年秋季申论给定材料是实现梦想,材料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如大学生受助以及相关问题、农民致富、反腐倡廉等等,任何一个方面都是大问题。

由此可见,今年申论给定材料所涉及的内容一方面会是今年的热点问题,另一方面材料所反映的问题将进一步扩大,要求应试者有很强的宏观把握和驾驭材料的能力。

(二)试题模式更加灵活

2014年以前的申论考试虽在命题形式上有一定差别,但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三段论”的模式。2014年秋季申论考试在命题形式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以地方官员的身份写一篇电视讲话稿的形式。

(三)对总结概括能力要求更高

下面以2014年秋季、2014年春季福建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为例:

2014年秋季的试题第二题要求:

请归纳和概括给定材料所反映的我国志愿服务中出现的几类主要问题。要求:问题明确,不得整句摘录给定材料,字数限200字内。(满分15分,超过字数扣分)

2014年秋季的试题第一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