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复习讲义10

时间:2022-11-03 12:29:00

高考政治复习讲义10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讲义

(十)

第十单元:辩证法(上)

一、考点:

1、联系和发展;2、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3、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1、普遍联系的观点;2、发展的观点;3、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4、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5、量变和质变关系原理。

难点:1、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2、判断新旧事物的客观标准;3、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4、量变引起质变的两种情形。

三、热点:

1、运用事物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说明经济结构调整的意义;2、运用发展的观点说明科技创新的重要性;3、运用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把扩大内需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4、用量变和质变关系原理分析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

四、考点提要:

考点1:联系和发展(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的特征)

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把握联系的“五性”: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复杂性、多样性)

(1)联系的含义:P.44

(2)联系具有普遍性:

所谓联系的普遍性,有两个方面含义:一是指每一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从内部构成的要素看,是普遍联系的;从与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看,有左邻右舍、四面八方的联系,也有古往今来纵向历史联系,事物就处在这种普遍联系之中。二是指联系这种关系,在世界万事万物中都是普遍存在、大量具有的,因而是普遍的。

(联系是事物存在的条件,失去了与周围事物的联系,该事物就失去了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联系的普遍性的表现:P.44-45

第一,(讲事物的内部联系)(事物的内在要素成分是相互联系的)

第二,(讲事物的外部联系)(横向的事物和纵向的事物,如历史联系:日本当局参拜“靖国神社”,就是否认历史联系的表现)

第三,(讲整个世界的联系)(整个世界就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体)

(3)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人们不能凭空创造或消灭事物之间的联系。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或创造条件,创造新的具体联系。

(4)联系的复杂性:从性质上看,联系有有利的联系和不利的联系等。因此必须用联系观点看问题,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做到趋利避害。

(5)联系的条件性: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6)联系的多样性:事物的具体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条件的(即联系的条件性)。因果联系、整体与部分的联系是人们在实践中经常遇到的两种重要的联系。

①因果联系:(含义、特点、方法论意义)

A、含义:P.48

(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B、特点:因果联系,一般地总是原因在先,结果在后,但并不是任何先后相继出现的现象都具有因果联系。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必须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C、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第一,在每一事物的具体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有严格的区别。因就是因,果就是果,不能倒因为果,也不能倒果为因。第二,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因果联系的方法论意义:P.49-50

首先,

其次,……(由于一定的结果都有一定的原因,懂得这一点就能使人们自觉地从某一结果中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和教训。由于一定的原因必然引起一定的结果,懂得这个道理能使人们根据某种原因预见事物发展的结果、指导实践活动。如,我国从目前物价持续下降,银行存款余额不断增加等结果中分析出需求不旺是日前经济低迷的原因,因此国家做出扩大内需的决策,增发国债;提高居民购买力;创造更宽松投资环境等。再如,我国试行农村税费改革,就是在试行中发现各种可能出现的结果,找出其中的原因,从而为全面实行税费改革打下基础,尽量避免错误。)

附:原因与结果的辩证关系

关系原因结果

别含义不同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

时间顺序不同在前在后

地位作用不同引起者被引起者

联系1、两者相互依赖;2、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整体与部分的联系:(含义、方法论意义)

A、整体和部分的含义:P.52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P.54)

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整体和部分有严格的界限,二者的地位和功能是不同的。整体和部分又有密切的联系:一是二者不可分割。整体由部分组成,没有部分就无所谓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没有整体也无所谓部分。二是二者相互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反之,部分也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C、整体和部分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首先,……(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原理依据。。。。。。?>

其次,……(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原理依据。。。。。。?>

(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的典型表现就是搞市场经济。从国家来讲,搞市场经济,就是要实现全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即着眼整体,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最大限度地搞活每一个局部。又如,为了扩大内需,维护稳定即着眼整体,必须增加居民的收入,特别是低收入者的收入即重视局部。)

附: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关系整体部分

别含义不同有机统一体及发展全过程各方面、要素及某一阶段

地位与功能不同1、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2、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条件:…P.53);3、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条件…P.53)

联系1、两者不可分割;2、两者相互影响。

D、根据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整体与部分的联系,我们必须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P.55

(7)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及其相应的方法论。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

方法论:我们必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8)对“联系”认识的误区。

1)联系是客观的,所以,我们不能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人们能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事物之间的新的具体联系。这并不否认联系的客观性。

2)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所以,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但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有条件的,两个事物要存在联系,必须具备一定条件,没有一定的条件,两个事物之间就不存在联系。

(9)热点:运用事物的整体和部分的联系,说明经济结构调整的意义。

练习:北京开关厂大门宣传牌:“99+1=0”。其意是说,虽然生产了99件合格产品,但有一件不合格,也不算你完成了任务,得分也只能是零。因为一件不合格的产品在生产者手里的概率是1%,但在用户手中的概率却是100%。

第一,这个口号说明了生产者具有很强的质量意识。

第二,这个口号反映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有整体和部分的两个方面,整体与部分既相区别又相互联系。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而当各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各部分原有的性能就得不到发挥,力量削弱,甚至互相抵消,使整体功能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2、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1)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之中,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物质世界就是一个永恒变化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2)发展是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前进的和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发展的途径: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

①新事物的含义:

②旧事物的含义:

③判断事物新旧的标准:

(3)发展的观点及其相应的方法论:

发展的观点:……P.64

方法论: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用发展观点看问题必须做到以下三点:P.64-68

第一,

第二,

第三,

练习:坚持用发展观点看问题就是要放眼未来。

(1)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首先要……其次……再次……

(2)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发展过程,就是既要观察它的过去,又要分析它的现状,还要预见它的未来。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把握事物的来龙去脉,对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科学预见。

(3)题中观点只是强调预见未来,但忽视了对事物全过程的把握,忽略了发展观点的其他方法论意义,因此这种概括是片面的。

附1:区别运动、变化、发展三个概念:

运动作为物质的存在方式,是指一般的变化。而变化则侧重于强调事物在运动中发生的状态乃至性质的改变。而运动、变化都不能反映出事物运动变化的总体性质和趋势。发展是一种运动,但不能说运动就是发展。发展是一种变化,也不能说变化就是发展。发展是带有前进性、向前性和上升性的运动和变化,是能表明事物趋向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运动变化发展

别含义不同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表明事物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过渡是指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侧重点不同作为物质存在的方式,是一般的变化侧重于是强调运动中所发生的状态乃至性质的改变是一种运动九变化,但决非任何变化都有是发展,只有上升的前进的变化才是发展

联系它们都指宇宙中事物的变化和过程

附2:变化和发展的关系:

附3:联系和发展的关系:①世界既是普遍联系的,又是变化发展的,事物的联系和发展不可分割。②事物之间的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发展,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③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是变化发展的,事物之间的联系通过事物的变化发展表现出来。④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统一的。

附4:正确理解“联系、运动、变化、发展”的关系:、

区别:四者的含义不同。

联系: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没有联系就没有运动、变化和发展,而事物的联系也离不开运动,是在运动过程中实现的。运动引起变化,变化有前进的,有后退的,而发展是指那些上升的、向前的和进步的变化。

附5:正确理解“联系、发展、矛盾”三者的关系。

第一,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就是联系。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一切事物都和周围其它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

第二,正是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才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没有联系就没有世界,也没有发展。

第三,事物的内部联系,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它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事物的外部联系即外部矛盾,就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也就是外因,它是事物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

(4)热点:运用发展的观点说明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考点2: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

(本考点的内在逻辑:事物为什么会变化发展即发展的原因?事物是怎样变化、发展的即发展的状态?事物变化、发展的总的方向和道路是怎样的即发展的趋势?)

内因个人成长重视内因,不忽视外因

原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把内

外因外因结合起来

统一量变办事适度,重视量积累,适时飞跃

状态

质变远大理想与脚踏实地精神结合

前进性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困难,正确

途径

曲折性对待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的困难

孤立

静止

片面

本考点涉及的内容的整理:

考点发展原因(内外因的统一)发展状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发展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含义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量变是事物数量和程度的变化

质变是事物性质的变化

关系内因是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变化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方法论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要坚持适度原则,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坚持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相统一的观点。

1、事物发展的原因-------内因和外因

(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原因和动力。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引起矛盾双方力量和地位的变化,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练习:矛盾越多越好。

A、矛盾多少是客观存在的。B、事物发展的快慢取决于各种必要的条件是否具备,取决于矛盾的解决程度,并不取决于矛盾数量的多少。C、矛盾的多少与事物发展的动力大小,效果好坏无关。

(2)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①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内因和外因同时存在,缺一不可。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②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即发展的根本动力、基础、根据、源泉),决定着事物变化发展的性质和方向。

③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即指对事物的变化发展起影响、制约作用的各种外部因素),对事物的变化发展能够起加速或延缓作用。(在内因根据具备,只差某种合理外因条件事物就能发展变化时,外因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常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是指这种情况。)

④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即通过促使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变化而影响事物的发展。

例如,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首先,内因是根据,必须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其次,外因是条件,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扩大对外开放;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扩大技术引进,应当从我国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水平的实际出发,有利于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关键是对先进技术加以消化、吸收和创新,把引进和开发、创新结合起来,提高自己的科学水平,形成自己的优势。

(对于外因的理解必须注意:第一,外因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有的,是必要条件。第二,外因不可能单独起作用。第三,尽管外因有时对事物发展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但仍是第二位的原因,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3)我们在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要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即是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要求)。对内因,要充分重视,(为什么?因为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即发展的根本动力、基础、根据、源泉,决定着事物变化发展的性质和方向。)对外因,要一分为二。(为什么?因为,首先,从性质上看,存在着两种外因:一种是对事物发展起加速、促进的作用;另一种则起延缓、阻碍作用。其次,从量的方面看,在不同情况下,外因作用的大小也不同。因此,对外因要一分为二,充分利用有利因素,尽量抵制、削弱不利因素。如我国入世了,必须充分利用WTO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有利因素。)

板书: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根本动力,事物变化发

展的基础、源泉,决定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

内因根据(第一位)要重视内因

事物的通相

发展过结

外因条件(第二位)不能忽视外因(要一分为二分析)

事物变化发展的外部原因,外部动力,对事物

变化发展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外因通过促使内部矛盾双方的斗争,

从而使内部矛盾双方在力量和地位

上发生变化,从而推动事物运动、

变化、发展。

(注意:关于抓机遇问题。P.120。机遇是种好的机会、好的境遇,可以说是一种幸运,但决不是什么“命运”。机遇虽然有很大的偶然性,但偶然之中又有必然。归根到底,它最终还要靠内因去把握。)

附:“矛盾主要方面规定事物的性质”与“事物内部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和方向”:两者是一致的。事物内部矛盾决定事物性质归根到底是矛盾主要方面规定事物性质。

主要方面规定事物性质

主要矛盾

内部矛盾次要方面

次要矛盾

(4)热点:运用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把扩大内需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

2、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和质变

量变与质变的区别:

项目变化指向变化状态变化结果

量变数量、程度逐渐、不显著性质没变,一事物还是该事物

质变根本性质剧烈、显著性质改变,一事物变为他事物

(1)量变的含义:

(2)质变的含义:

(3)事物发展变化(量变和质变)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性。当矛盾双方力量变化,但主次地位还没有转化时,事物处于量变阶段;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矛盾双方的主次地位转化时,事物就发生了质变。

(4)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事物的变化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引起质变,质变后,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

(量变引起质变的两种情形。P.125:一是数量增减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二是构成事物的成分在排列和结构形式上的变化,也会引起质变。)

(5)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

(6)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指导意义(即方法论意义):

①要坚持适度原则;(当需保持事物性质稳定时,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限度之内,即坚持适度原则。)

②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不改变事物性质就不能向前发展时,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当需改变事物原有性质时,在量变已达一定程度,就要果断地、不失时机地突破其范围和限度,积极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如,党中央、国务院抓住机遇进行西部大开发。)

③要重视量的积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没有一定程度的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事物性质的变化,就不可能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重视量的积累。如,我国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

④重视优化结构(当某一事物需要对其构成成分的结构和排列次序进行调整,使其结构优化,才能产生质变、实现发展时,我们应当对其结构进行调整,使其结构优化,以使事物产生质变,实现发展。如“十五”计划提出:把结构调整作为经济发展的主线。A、只有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才能增强国际竞争力。B、只有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才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展我国经济增长空间。C、只有……,才能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对青年学生具有特别现实、特别直接的教育意义。如把远大理想、崇高目标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结合起来,即青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要从小事做起。)

板书: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相应的方法论:

量变质变新的量变……

无限性

量变:数量的增减量变是质变的前

程度的变化提和必要准备方法论要重视量的积累

含义关系

质变:根本性质质变是量变的必要坚持适度原则

的改变然结果方法论要不失时机促成

飞跃

方式

方法论

数量增减排列组合重视结构优化

转化过程:量变过程

主要方面

矛盾双方斗争力量、地位变化转化

次要方面转化结果:质变

结果

量变质变

前提准备要保持事物原有性质把量变控制方法论要坚持适度原则

在一定范围内

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当量变达到

要改变事物原有性质一定程度时,方法论要不失时机地

要果断地、不促成飞跃(事物

失时机地促成的发展最终是

质变通过质变实现,

方法论没有质变就没有

要重视量的积累方法论发展)

构成事物的成分地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变重视结构优化

(7)热点:用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原理分析说明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九届人大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进一步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障碍,是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经济素质和竞争力的根本举措。必须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坚持不懈地把经济体制改革引向深入。”

3、事物发展的趋势-------前进性和曲折性

(1)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事物发展是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上升的前进的运动,是新事物战胜、代替旧事物的过程。新事物的前途是光明的。(为什么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具体阶段、具体环节上,事物的发展总是呈现出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特征。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为什么新事物的成长壮大一般都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

(3)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P.134

方法论:A、要坚持前途是光明的;B、要准备走曲折的路;C、要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4)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是统一的。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这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把握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对于正确认识和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对于理解和增强我们为美好事业而奋斗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附:板书:

前进性前途是光明的要坚信前途光明

在前进中有曲折

事物发展的趋势相统一

在曲折中向前进

曲折性道路是曲折的要准备走曲折的路

考点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表现在:

分歧之一分歧之二分歧之三根本分歧

唯物辩证法

形而上学

(1)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2)发展观点与静止观点的对立;(3)全面观点与片面观点的对立。(4)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是: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根本原因。

为什么这是根本分歧?

第一,矛盾提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矛盾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辩证法承认矛盾,就必然承认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联系,主张用联系观点看问题。相反,形而上学否认矛盾,也就必然否认事物的普遍联系,主张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第二,矛盾的观点提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辩证法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发展的源泉在于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这就必然承认事物的发展,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否认矛盾,也就否认事物的发展,只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第三,矛盾是一分为二的,由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构成。辩证法承认矛盾,用一分为二观点看问题,就是全面看问题。形而上学否认矛盾,用一点论看问题,就是片面看问题。

2、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小结:

1)辩证法+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

2)唯物论+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辩证法以唯物论为基础)

3)形而上学+唯物论=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

4)唯心主义+辩证法=唯心辩证法

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六、课堂练习

11、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过“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资源配置后,国家开始制定经济发展重心西移的战略。现在东部地区的不少企业开始以发展产业转移为内容,以资本扩张为形式的“西进”,已涌现出一批东西部合作示范区和东西部合作示范企业,极大地推动了西部地区的发展。

(1)运用哲学常识,回答制约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运用政治常识,回答政府为什么要制定经济重心转移的战略?

答:(1)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西部有丰富的资源,长期以来未得到充分的利用,资金、技术、人才匮乏,是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利条件下,西部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2)西移战略主要是国家行使经济建设职能。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保证人民的民主权利,必须领导和组织经济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关系和矛盾,集中体现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社会稳定。

辨析题

1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正确提示了事物的发展。

(1)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认为这两句话就是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全部内容则是片面的。

(2)“千……”是指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发展一定要经过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但并非所有的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都是发展,只有向上的、积极的质变才是发展。

(3)“无……”喻示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但没有完整揭示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4)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事物发展包括发展的原因、途径和趋势。因此,上述说法是不完整的。

13、“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正确处理了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只有把握住全局,才能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1)“不谋……”说的是不能谋求全局,也就不能谋求一个局部,强调了把握全局的重要性。

(2)全局与局部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局部离不开整体,离开了整体,也就失去了它作为局部的性质和意义,所以在实际工作中,要顾全大局。局部要服从全局,局部利益要服从全局利益。

(3)整体离不开局部,任何整体都是由局部组成的,这就要求我们通观全局,在整体联系和全局观点的指导下去观察和处理局部联系,重视发挥各个局部的作用。

(4)题中观点看到了整体的重要作用是正确的,但没有看到局部对于整体的意义又是片面的。因此,在把握全局的前提下,又考虑到局部利益,才能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否则就会影响全局整体功能的发挥。

(五)论述题

14、山东潍坊市的风筝名冠中外,但以前一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改革开放使风筝走向了市场。潍坊人在传统风筝基础上,运用现代工艺不断地开发风筝品种。风筝不再仅仅是一种玩具,更是一种独特的风筝文化。潍坊人对风筝的认识是全面而深刻的,他们举办一年一度的“潍坊国际风筝节”,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旅游业成为当地重要产业;风筝也吸引了许多外商,潍坊人借此办起了外资经济,形成了“风筝搭台,经济唱戏”的格局。小小的风筝带动了整个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又使古老的风筝更加光彩夺目。

在上述材料中,潍坊人是怎样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

答:(1)要看到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潍坊人更新观念,把风筝引入市场,带动当地经济的腾飞,是建立新的具体联系的体现。(2)要注意一事物同周围事物的联系,积极利用有利的联系。风筝----旅游----外资经济-----整个经济发展,是对事物横的方向联系的利用。在传统风筝基础上,运用现代工艺开发风筝品种,是注意到事物的纵的联系。(3)要把握事物因果联系。小小风筝带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又使古老风筝更加光彩夺目,是对事物之间的互为因果关系的利用。(4)从整体着眼,又要重视局部。潍坊经济发展是一个整体,小小风筝是一个局部。由于重视了风筝的作用,发展了旅游业和外资经济,才有了当地经济的整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