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气建设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2 07:46:44

沼气建设

沼气建设范文篇1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州党委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中心,大力普及农村沼气,充分发挥沼气的多功能性,优化农村能源消费结构,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高效生态农业,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改善生态环境,打造绿色河谷,为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总体要求

大力实施农村沼气建设,努力提高农牧民炊事燃用清洁能源的比例,实现农村人畜粪便资源化,农户做饭沼气化,厕所厨房现代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建立环境优美的庭院和村镇,充分发挥农村沼气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纽带和载体作用,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三、发展目标

结合设施农业和农区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大力推进农村沼气建设,到2010州直推广农村户用沼气5万户;建设100个生态家园示范村;建立10个县市级农村沼气物业化管理站;建立100个农村沼气乡村服务网点;争取6个大中型养殖场沼气工程项目;争取6个秸秆气化项目;培训农牧民6万人(“**”后三年**州直农村沼气发展计划表附后)。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州政府成立了由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的自治州农村沼气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由州农业局、发改委、财政局、科技局、畜牧局、建设局、环保局、卫生局、团委、妇联、农村信用社等部门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州农业局,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农村沼气项目的储备、拟报、建设、实施管理与督查工作。各项目县、乡、村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把农村沼气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好。

(二)健全机构。各县市要按照农村沼气发展的需求,建立健全专门的农村能源管理机构,将目前设置在县市农业局内的农村能源办更名为农村能源环境工作站,单独设置为副科级全额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可拟定为5--8名。

(三)保证投入。一是积极争取国家提高补助额度,缓解农民的自筹压力;二是积极争取自治区配套资金支持;三是州财政保证州本级农村能源部门的技术培训和管理工作经费;四是各项目县市要确保10%配套资金和能源部门工作经费足额及时到位;五是积极争取乡村两级物力、财力补助;六是将农村沼气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抗震安居、扶贫、改厕、改圈、改厨、灾后重建、民政、移民开发等项目资金有机结合起来,捆绑使用,充分发挥资金的投资效益。

(四)加强培训。一是加强农村能源管理和技术推广人员的再培训,不断提高沼气建设的管理水平;二是普及农村沼气安全使用知识,达到每个项目户至少有一个明白人;三是加大对沼气建设农民工培训力度,严格实行沼气建设持证上岗。

(五)加大宣传。要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沼气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宣传沼气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中的作用,宣传发展沼气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系,宣传沼气建设的新技术、新工艺,宣传农村沼气发展的先进典型,努力形成各部门关心、支持,农民群众积极、主动参与的良好建设氛围。

(六)落实责任。每年年初,州农业局与各县市农业局要签订目标责任状,将建设任务、培训任务、资金规范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和督促检查验收等内容进行具体分解,作为年终考核的主要指标之一。根据考核结果,对各县市任务完成率和使用率均达到100%、沼气综合利用效果好、初步建立服务体系的县市予以表彰奖励。对完不成任务、使用率低、管理不善的,进行通报批评,并上报自治区农业厅,对其项目建设进行整体调整,在1--3年内停止对该县市农村沼气建设项目的立项。

(七)强化服务。在沼气服务方面,做到“四有一保证”:一是要有沼气物业化管理服务组织。各县市要设立沼气物业化管理服务站,重点村设农村沼气服务网点,每300--500个沼气池配备1--2名物业管理员。二是要有服务管理场所。县站要有专营门店、仓库,乡村服务网点要有常用配件和工作用具。三是要有资金来源。初期各级财政及主管部门要给予扶持,不足部分主要靠技术服务收费及物料产品服务收费,并逐步走向市场经营、自负盈亏。四是要有服务管理设施和设备。州直要有培训、鉴定、检测等设施设备和服务手段,县级物业站要配备沼肥出料车、维修工具、检测设备等,保证在接到群众来电后,村级服务人员随叫随到,县级物业站在12小时内组织专业人员上门维护服务,确保小故障当时排除、较大故障当日排除。

沼气建设范文篇2

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今天召开全县农村沼气建设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省农村能源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我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沼气建设工作,进一步动员全县上下统一思想,强化措施,切实抓好“一建三改”和后续管理服务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生态经济强县”做出应有的贡献。刚才,有关单位和个人作了典型发言,兑现了年农村沼气建设责任状,并对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了年度沼气建设目标责任书。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成绩,高度重视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将农村沼气建设作为为民承办的实事之一,高度重视,竭力而为,长抓不懈,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建成户用沼气池18000多口。沼气建设在全县11个乡镇全面推进,农户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有效改善,农村沼气建设已成为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成为关系千家万户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一是保护了生态环境。农村沼气建设的发展对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区域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据测算,我县建成的18000口沼气池每年通过节柴可以保护21.6万亩林地。同时通过沼气、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如果综合利用全部达标,受益耕地将达到5万亩以上。二是促进了农民增收。据调查,一户“一建三改”生态家园示范户,年人均增加收入280元,全县沼气用户共实现增收万元,节省薪柴5.4万吨。同时,通过物质流和能源流的良性循环,推动了种植业、畜牧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三是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将人畜粪便和农业废弃物投入沼气池厌氧发酵,降解或杀灭了大部分寄生虫和致病菌,减少了蚊蝇寄生场所,改善了农村卫生条件。同时,沼气建池,配套“三改”,美化了庭院环境,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四是推动了新农村建设。沼气“一建三改”促进庭院面貌及卫生条件的改观,带动村容村貌的整体美化,以沼气为依托营造生态家园,无容置疑地带动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沼气已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无与替代的作用。

我县农村沼气建设,既得到了基层群众的充分认可,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连续两年被省农业厅评为农村沼气建设先进县,去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农村能源建设先进县。我们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与各级各部门大力支持和广大农村能源工作者艰辛劳动密不可分,有很多方面值得充分肯定。一是乡镇高度重视。绝大多数乡镇“一把手”亲自过问、亲自抓、亲自督,不仅明确了分管领导,而且组建了工作专班,制定了实施方案,并按照沼气项目管理的相关要求,严把质量和进度关,确保了沼气建设顺利推进。二是工作目标明确。绝大多数乡镇结合新农村建设,拟订了以“一建三改”为主要内容的建设规划,做到了任务到村、责任到人、规划到户,明确了示范选址、建设期限和包保责任人,并围绕目标强化措施,自我加压,调动了方方面面沼气建设的积极性。马桥镇自提出五年打造“鄂西北沼气第一镇”的发展目标后,组建了专职机构,并不断强化组织领导,狠抓落实。他们首先在全镇所有的村各建4-6个沼气示范户,然后根据各村群众的反响,分类指导,稳步推进。三年来,该镇新建沼气2200多户。三是工作措施得力。大部分乡镇结合县政府下达的沼气建设目标任务,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发动,签订目标责任状,层层分解任务,拿出了行之有效的奖惩措施;许多乡镇、项目村针对沼气建设投入大的实际,采取向上争取和自筹资金相结合的办法,不断加大项目投入力度,确保了全县沼气建设整体推进。特别是部分乡镇还量力而行,及时培养技工,为今后大建设、快发展蓄积了后劲。店垭镇每个季度都要组织全镇的技工进行一次技术交流和培训;马良镇去年通过以会代训、分片现场培训等形式培训技工80余人次;马桥镇利用与“阳光工程”相结合的办法,对技工和沼气用户培训达到1600余人(次)。四是部门力量整合到位。县能源办积极争取政策,仅年就争取各类资金1177万元,按照户平1200元的标准扶持农户进行沼气建设;县扶贫办争取政策性资金350万元,扶持整村推进重点村的农户发展沼气。县直挂钩扶贫单位把农村沼气建设作为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的重要内容之一,克服多种困难,从资金、物资、技术等多方面给予了支持。同时,还有不少社会有识之士,致富不忘乡邻,支持家乡发展户用沼气,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群众的建设热情。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当前我县农村沼气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思想认识还不够统一。目前大多数基层干部群众虽然认识到沼气建设的意义重大,但认为国家惠及群众的好事、实事很多,没有把沼气放到突出的位置,能拖则拖,能缓则缓,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沼气建设事业的发展。同时,由于宣传不够到位,推广力度不大,部分农户对沼气建设的综合效益和日益成熟的技术缺乏全面认识,没有走出上个世纪七十年展沼气失败的阴影,在“怕”字中转圈子,积极性不高,导致全县沼气建设整体进度不够理想。二是各地发展还不够平衡。在沼气建设工作中,还有少数乡镇领导重视不够,沼气建设在“一把手”心目中“缺位”,工作停留在一般性号召上,既没有及时组建工作专班,又没有明确专人主抓,更没有健全机制,缺乏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的保障措施。在农村沼气建设中出现了一个怪圈,河边的不如高山的,经济条件好的赶不上基础差的,发展还很不平衡。三是后续服务链条脱节。农村沼气建设俗有“三分建、七分管”之称,在整个沼气发展中,后续管理服务是十分关键的链条。但是,过去因为资金、人员等问题,沼气池建后管理和技术服务工作几乎是空白,从而导致病池、坏池日益增多,全县沼气的整体使用效益不尽人意,很大程度上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虽然我县沼气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较多,但这些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只要我们高度重视,只要大家共同努力,采取得力举措,完全能够予以解决。

二、准确把握形势,进一步提高对农村沼气建设工作的认识

加快农村沼气建设,不仅是国家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和谐农村的一项重大举措,更是改善我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我们务必准确把握形势,切实提高对农村沼气建设工作的认识。

首先,构建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赋予了农村沼气建设的新使命,这说明它是时展的需要。通过多年的探索发展,沼气在农村替代木柴等常规能源、联动多项产业发展的纽带作用日益突出,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效益持续提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农村沼气以其多种利用模式和多面效应已经被纳入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必将得到长期坚持和持续发展。实践证明:“小沼气,大文章”。文章大就在于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细胞,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二,国家对农村沼气建设高度重视,投入逐步加大,这说明它已具备强劲有力的根本保证。党中央和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村沼气建设。去年,总理、回良玉副总理分别就农村沼气建设做出重要批示。国家发改委、农业部于9月20日在河南安阳召开了“农村沼气服务体系与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座谈会”,对农村沼气发展的难点和瓶颈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随后,湖北省又在谷城召开了贯彻落实河南安阳会议精神的现场会,对未来农村沼气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重点、投入机制等做出了科学的定位。美国爆发波及全球的次贷危机之后,为应对因此而引发的金融风暴,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中央又迅速出台了一系列扩大投资、拉动内需的战略措施,把发展沼气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加大了资金投入,专项资金从“十一五”初期的一年15亿追加到60个亿,今年第一批中央投资已下拨50个亿。单项扶持标准也在逐步提高,户用沼气从每户800元增加到1200元;沼气服务网点的国家投入也从1.5万元增加到3万元。省委、省政府也历来把沼气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从2007年开始,把农村沼气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列入了各级“一把手”所抓的民生工程。去年,全省配套沼气建设资金达到了10个亿,单项扶持配套资金也达到了每户300元。今年,全省启动脱贫奔小康建设新农村试点县建设,保康作为首批试点,可用的专项资金超过1000万元,农村能源是重要建设内容,其中包括沼气、生物质气化炉、太阳能利用、沼气工程以及服务体系建设。同时,再加上国家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将农村能源建设纳入了重要内容,沼气、气化炉和太阳能等建设比重达到专项资金扶持额度的23%,我县可享受1750万元的政策扶持,仅今年的扶持额度就是219万元。综合方方面面的信息,可以充分表明,我县农村沼气建设已赶上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

第三,我县农村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为沼气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这说明它是我们的客观需要。种植业和养殖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也是我县农民增收致富的传统优势项目,如何在常规产业中寻求经济的增长点,这是我们急需探讨的课题。实践证明,在农村沼气建设中,以沼气为纽带联动养殖和种植业构织的生态农业模式,为传统农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传导了新的发展途径。同时,在新一轮畜牧产业化发展过程中,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模式所带来的粪污处理难题,只有通过沼气厌氧消化,才能实现以最低成本达到有效控制排放的目标。因此,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沼气,这为我们加快农村沼气建设步伐奠定了基础。

三、明确目标要求,认真抓好年农村沼气建设工作

年农村沼气建设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环境改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整合社会资源,加速以沼气为主的生态家园建设,围绕规模化养殖积极配套大中型沼气工程,创新机制,建立健全沼气后续服务体系,多层次、多渠道致力于农村沼气建设和管理服务,确保全县农村沼气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具体任务是:全县新建农村户用沼气6000户、完成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1处;尽快配套后续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县级沼气服务中心的人员和设备配置,组建4个乡镇服务站,设置40个村级服务网点。重中之重是:围绕全县“脱贫奔小康建设新农村试点县”建设、整村推进扶贫村、巩固退耕还林重点村,着力新建60个沼气示范村。进一步加强305省道沿线新农村示范走廊、歇马庙坪村沿白红路至韩家坪村一线及温泉沿线沼气建设密度,使之真正成为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同时,加强沮河、南河两大流域沿岸村组的沼气建设密度,积极开展多能互补,推进大中型沼气建设工程,到年底全县沼气用户达到24000户。要全面完成上述目标任务,必须在以下七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强化领导,明确责任。为切实抓好农村沼气建设,县委、县政府调整充实了县能源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农村沼气建设的指导、协调、督办和检查。各乡镇要明确专人具体抓,并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建立目标责任制,与项目村签订责任书,集中精干力量组织实施,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特别是“脱贫奔小康建设新农村试点县”重点建设片区、各乡镇政府和重点项目村,要全力配合县能源办抓好项目建设,协调处理各类矛盾,确保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二要营造氛围,示范引导。要通过建示范、办亮点和培植典型、广泛宣传来营造建设氛围,提高群众认识。这几年,我们虽然也办了不少沼气示范村、示范点,在当地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但是力度还不够,还缺乏吸引人的亮点、看点。今后,我们要在特色上下功夫,兴办一批沼气建设带动庭院环境大改观的示范户,兴办一批沼气建设联动生态农业促增收的示范户,兴办一批沼气建设拉动养殖增量增效的示范户,并通过宣传和推广一批典型,在全县上下形成盼沼气、看沼气、建沼气的浓厚氛围,形成社会共建、群众积极投入的发展态势。

三要落实政策,扶持发展。虽然我县的沼气建设任务重、要求高、资金缺口大,但无论哪种建设类型的村,对参与建设沼气的农户,都要按照国家政策规定的补助标准进行兑现。尤其是县能源办、发改局、扶贫办及财政局在落实政策上一定要统一标准、统一要求。同时,经农村能源建设领导小组研究,今后按省委、省政府有关政策,决定从项目资金中拿出2%左右的比例对乡镇分管领导和项目村责任人进行奖励,主管部门要认真做好考核、兑现工作。

四要优化服务,保证质量。相关部门要规范项目建设管理,坚持“阳光作业”,强化公示公开制度,完善招投标制度,引入建设工程竞争机制,特别是要进一步完善后续服务机制,培植“建、管、修”一条龙式的服务实体,在县、乡、村逐步建立多元投入、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服务体系,为农村沼气建设提供优质服务。在强化服务的基础上确保沼气建设的质量和效益,要视建设质量为沼气发展的生命,严把建设质量关。要搞好规划设计,严格施工程序,完善配套设施。要坚持建管并重,确保建设一户,成功一户,让沼气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同时,要强化安全生产,普及沼气安全使用常识,使群众建的顺心,用的舒心。

五要强化培训,历练队伍。服务队伍的素质决定沼气建设的成败。县能源办要把沼气技工队伍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对农民技工和后续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建设一支技术过硬的沼气建设施工队伍和后续管理服务队伍,力争两年内,全县沼气生产工和后续服务人员都取得行业资质认证。要确保每个村至少有一名沼气技术员,不断提高农村沼气的建设能力和管理使用水平,确保群众有建池要求、我们的施工队伍能立即到场,沼气运行出现问题、我们的后续服务人员能马上到位,让群众建得及时、用得愉快。同时,要关心、关爱农民技术员和后续管理服务这支队伍,尽力为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为农民技工购买相应的安全保险,为后续管理服务人员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障机制,不断提高这些人员的各项待遇,从而保证农村沼气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六要整体联动,形成合力。我县沼气建设时间紧、任务重,能否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既是对我们干部工作能力的大考验,也是对我们工作作风的大检验。各地各部门一定要密切协作,在职能发挥上、工程对接上相互配合,要与全县的扶贫开发相结合、与畜牧产业化发展相结合、与部门挂村帮扶工作相结合、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工程相结合,整体联动,齐抓共建,形成强大的合力。各乡镇要积极协调解决沼气工程建设中的具体问题;能源办要严格把好工程建设质量关,全程提供技术服务;财政局要落实好配套资金和工作经费,严格监督资金使用;县直部门要把扶持农户发展沼气作为帮扶工作的主要内容。扶贫、卫生、建设、环保等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扎实抓好农村沼气建设工作。

七要强化督办,严格考核。沼气建设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之一,县政府督办室要把农村沼气建设作为督办的重要事项,经常进行督办检查,及时掌握工作动态,督办工程进度,并适时在全县予以通报。要根据省、市要求和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的责任状,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并适度加大比重和权数。县能源办要加强跟踪管理,及时将工作动态向县能源建设领导小组汇报。各乡镇也要成立督办专班,加强督办,保质保量完成目标任务。

四、要集中力量早启动,切实做好当前工作

一要打好开春第一仗,全力以赴实施好年度新增中央投资的沼气项目。去年年前,为应对全球金融风暴,中央安排投资1000亿元,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借此机遇,我县有8个乡镇的13个村列入户用沼气项目,过渡湾二堂生猪养殖小区纳入沼气工程配套,18个村级沼气服务点列项开建。该项目自年前12月底下达计划之日即要求3个月内完成实物工作量。目前,完工时限已经逼近。中央新增投资计划是遵循温总理提出的“扩大内需、调整结构、自主创新、改善民生”的十六字方针而实施的重要战略部署,按期完成项目计划,已不仅仅是沼气惠民的问题,它在当前已与我们妥善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紧密联系在一起,是一项紧迫的政治任务。因此,我们要采取非常措施,加大督办力度,迅速掀起项目建设的新高潮,确保目标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二要抓紧筹划全年的工作。今年全县建池任务6000户,并且涉及到多个项目。新一轮巩固退耕林建设成果的项目计划近期下达,其中户用沼气712户、太阳能356台、气化炉1271台;在“新农村试点县”建设中,沼气建设更是重要内容,同时还有常规的国债项目以及年度新增中央投资的沼气建设指标,今年每个乡镇的建设目标肯定都要高于往年。形势虽然是越来越好,但任务是越来越重。政策虽然鼓舞人心,但责任重于泰山。各乡镇和职能部门要及早搞好总体规划,早部署,早落实。乡镇对于人员的问题、工作专班的问题要及时落实,对建设布局的问题要早作规划,对于政策的问题要提前争取。各相关职能部门都要在政策争取、总体规划、技术储备、物资配备等方面早作安排,为全年农村能源建设再上新台阶打好主动仗。

沼气建设范文篇3

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在建设新农村中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是利国、利民、利己,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富民工程。采用“一池三改”(即建一个沼气池,同时配套改厕、改厨、改圈)技术,厕所和圈所与沼气池进料口相连,人畜禽粪便直接排入沼气池,通过沼气池里发酵菌、甲烷菌对人畜禽粪污的分解转化,产生沼气新能源和无污染高效生态有机肥,使农户庭院等场所实现无粪便化,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沼气热能的利用,彻底结束了农民烟熏火燎的做饭历史,告别了传统的生活方式,解放了生产力,把农民从繁重的家务中解脱出来,精神面貌为之改观。

沼气建设,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一个8立方米户用沼气池,可供一家4-5口人日常生活用能,年节约燃料费用600元以上。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可大大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使粮食作物增产5-10%,使蔬菜作物增产10-20%,且口感和营养品质明显提高。

二、沼气生产基本情况

我区自2006年实施农村户用沼气国债项目以来,在农业部门大量工作下,广大农民对沼气新技术认识逐步提高,户用沼气建设发展迅速,近两年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6000余口,建成3处大型以沼气用能为主的沼气综合利用装置,建立沼气服务站6处,购置了10台沼液沼渣自动出料车,成立沼气协会5家,有80余人获得国家沼气生产技术资格证书,有2000余人通过培训成为沼气技术工作骨干。

在发展户用沼气的同时,大型沼气工程也得到快速发展。大型沼气装置则具有管理专业、资源利用率高、农民使用方便等特点。朱台镇西单村、后夏村依托奶牛规模养殖,以秸秆青贮饲料转化、沼气发酵、生态种植养殖为手段,采取整村推进、集中建池、统一供气的模式,有200余户农民先期用上了集中统一供应的自产沼气。以沼气生产为纽带,初步形成了玉米生产→秸秆→奶牛→沼气→有机肥→大田的生态农业循环模式,将太阳能利用、生物技术、种植和养殖融为一体,把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微生物还原的生态原理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形成了一个生态良性循环产业链。

三、发展沼气产业的建议

1、增加对沼气产业的财政支持力度。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加大对沼气产业的支持力度。2008年国家新增50亿农业项目投资中,用于沼气项目建设就达30亿元。建议区财政除为国家项目出具配套资金外,每年也划出一定数额的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沼气产业发展,以有效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

2、努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农村户用沼气具有投资小见效快,适合农村发展特点。建议在争取和整合国家及省级项目的基础上,每年扶持发展容积为8-10立方米的农村户用沼气池3000-5000口。

3、积极发展大型沼气综合设施。在现有大型沼气池建设基础上,每年或两年扶持新建大型沼气设施1处,按总预算经费的30%左右给予补贴。

沼气建设范文篇4

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

(2006年4月23日)

各位领导:

今天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的各位领导和专家来我县评估指导沼气国债项目工作,这是对我们工作极大的鞭策和鼓励。在此,我代表XX县四大班子和20万人民,向远道而来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表示真诚的欢迎和感谢。下面,我就我县基本情况、沼气建设情况作以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我们XX县是甘肃中部20个干旱贫困县之一,也是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大库区移民重点安置县。全县辖17个乡镇,149个村(居),总人口20.33万人,总农户3.6万多户,总面积1863平方公里,总耕地56万亩,其中山旱地占70.5%。年平均降雨量在260毫米左右,蒸发量在1500毫米以上。根据地理和自然条件可划分为川塬区和东西山区两大块:东西山区11个乡(镇),自然条件严酷,山大沟深,十年九旱,群众生活较为困难;川塬区6个镇条件相对优越,经济发展相对较快,但人多地少,人地矛盾和库区移民遗留问题突出。

二、农村沼气建设情况

近年来,在国家和省、州的大力帮助支持下,我们以实施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为契机,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创新模式,狠抓落实,促使全县农村能源建设步入了一片全新的天地,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05年底,完成国家投资378万元,建成“一池三改”生态能源模式户3150户。

1、加强领导,靠实责任,确保项目任务保质保量地完成。县上把农村能源建设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和近两年全县重点办好的十件实事之一,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由县四大家分管领导牵头负责,各有关部门、乡镇协调配合,按月抓进度,全力抓落实。去年,县上把县能源办由原来的二级单位调整为县政府主管能源工作的直属事业单位,进一步充实和规范了工作职能。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定期不定期地深入项目村检查督导,及时解决沼气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项目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指定包村领导和干部具体负责项目实施的组织动员、进度管理和质量监督。县政府与项目乡镇、项目乡镇与项目村、项目村与农户层层签订责任书,县能源办与工程技术人员签订了技术承包合同,从行政管理和技术指导两个层面上明确了职责,落实了任务。县能源办采取领导干部包乡镇,一般干部包村、包池的办法,长期驻守项目村,进行技术指导。州、县人大代表先后三次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视察调研,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项目实施期间,国家农业部、省农村能源办等单位领导先后多次深入到我县农村沼气建设现场视察指导,有力地促进了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

2、广泛宣传,深入动员,营造大搞沼气建设的浓厚氛围。在项目实施之初,因历史的原因,部分群众怀疑沼气的综合效益,不愿搞这一项目。县能源部门和乡村干部挨门逐户进行思想发动,还利用广播电视、举办培训班等多种方法宣传,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实现了由要我建到我要建、抢着建得思想转变。省广电局离休老干部王达专程到刘家峡镇红柳台村个人捐资1.9万元,住到农户家里,亲眼看着建成了高标准“一池三改”示范户8户,激发了全村群众建设沼气池的热情;太极、西河等乡镇的群众不等县上安排,自筹资金自发建成沼气池140座,现已全部产气使用。后来我们重点宣传沼气安全使用和综合利用知识,使建池户家喻户晓,非建池户普遍知晓,广大农民建设生态家园的热情空前高涨,综合利用沼气、发展庭院经济、清洁家居环境、改善村容村貌已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3、因地制宜,典型示范,积极探索生态能源新模式。紧紧抓住群众眼见为实,注重实效的心理特点,典型引路,辐射带动农村生态能源模式建设。一是抓示范。县上筹资20万元,在四个村高标准修建“一池三改”、“猪—沼—果”、“四位一体”、“五配套”示范户40个。二是树典型。在各项目点选择建池积极性高的农户先行试点,技术人员精心指导,严格把关,做到高标准、高质量。三是促推广。组织村社干部、农村党员、群众代表到示范点观摩学习,有典型户现身说法,介绍经验,算收入、比效益,激励、引导和调动群众建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县上选派两名技术人员到北京学习引进秸秆发酵新技术,购进揉搓粉碎机、铡草机等机械设备,有效解决了部分群众沼气发酵原料不足的问题。还组织人员到先进地区考察“取经”,并结合我县实际,探索农村沼气综合开发利用的有效模式,初步形成了以“一池三改”农村沼气项目为纽带,带动养殖、促进林果业和蔬菜业发展的良好生态能源模式。在蔬菜产区,形成了沼气、厕所、暖圈与蔬菜温室有机连接的模式;在花椒、果品产区,形成了沼气池、厕所、暖圈与果园连为一体的“猪—沼—果”模式;在蔬菜果品综合产区,形成了沼气池与厕所、暖圈、水窖、果园(蔬菜温室)相配套的“五配套”模式。通过这些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群众日常生活用能,更为重要的是拓展了“三沼”综合利用的空间和方式,提高了经济社会效益。

4、建管并重,优化服务,建立沼气建设长效管护机制。为避免“重建轻管”和“一年好、两年差、三年垮”现象的发生,我们把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作为沼气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全力推行社会化、自主性、物业化管理。一是抓培训。从项目村选拔1—2名热心沼气建设的青年,参加全省沼气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班,培训沼气池维修技术人员40名,为后续服务提供了技术力量。包村技术干部在每个项目村重点培训5—8户,指导他们熟练掌握日常管护要领,帮助进行“三沼”综合利用实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自我服务能力。二是抓服务。县上给县能源办配备农村沼气后续服务车一辆,巡回各项目点开展技术服务。组织县乡技术人员深入项目户定期进行回头看,及时解决了产气不足、零配件损坏、有安全隐患等问题,做到了“小问题不出社、大问题不出村”,使群众明明白白建池,放放心心用气。三是抓网络。建成了县农村能源服务部和2个农村沼气服务站,配备各种沼气零配件,常年为项目户开展有偿服务。成立县农村能源协会,动员项目户自愿入会,适当交纳会费,享受全年免费维修和技术咨询服务。已在4个镇成立分会,设立18处沼气维修管护服务点,聘用村级沼气管护员24人,从日常管理、维护检修、技术培训到“三沼”利用实行一条龙服务。县协会有《章程》、《沼气服务管理办法》、《沼气管护员工作职责》、《乡镇分会工作职责》等制度,明确了县协会与各乡镇分会、会员、管护员相互之间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形成了沼气管护的长效机制。

三、农村沼气建设取得的成效

沼气建设不仅解决了农村生活用能问题,而且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改善了人居环境,为农村小康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增加了农民收入。发展农村沼气,不仅带动养殖和高效种植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产量,而且从多个方面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建一座10立方米的沼气池,年节省燃煤0.7吨,节电100多度,合计节省的开支400元,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又可大大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商品率,可增收节支800元,合计增收节支达1200元。全县3150座沼气池年可增收节支378万元。

2、改善了生态环境。农村沼气建设促进了农村秸杆、畜粪等生物能源转化,大幅度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农业污染,改善作物品质。同时可有效解决农村燃料不足而破坏植被的问题。一座沼气池相当于当年造林3亩,3150座沼气池相当于年造林9050亩,生态效益非常显著。

3、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农村沼气建设改善了农民群众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而且把沼气池与改圈、改厨、改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对人畜粪便和生活污水进行厌氧发酵处理,可杀死寄生虫和绝大部分有害病菌,基本达到粪便无害化标准,有效的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保护了农民的身体健康。沼气的使用还改变了传统的做饭方式,把农村妇女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从事其它农村经营活动。

四、农村沼气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经过近几年的农村沼气建设,经济条件好、生活相对富裕的大部分村社和农户已经完成了“一池三改”,今后实施的对象主要分布在经济条件较差的东西山区,而且多为贫困户、特困户。从我县近几年实施“一池三改”的情况看,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完成“一池三改”需投资3500元,其中沼气池需投资1600元,完成“三改”需投资1900元,这里面国家仅补助1200元,需群众自筹资金2300元。由于群众生活困难,无力筹集自筹资金,请求国家提高对贫困农户的补助标准,为每户补助2000—2500元。

2、我县光热资源丰富,大部分群众具有发展养殖业的优良传统,非常适合农村沼气“一池三改”建设,而且通过近几年的实施,广大群众从中得到了实惠,建设“一池三改”的积极性非常高涨。为此,请求国家继续加大对我县农村沼气建设力度,扩大“一池三改”覆盖面,力争80%的农户用上沼气。

3、从近几年农村沼气发展的情况看,沼气综合利用技术普及滞后,后续服务缺乏长期有效的措施和资金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沼气建设的效益。为此,建议国家加大对沼气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力度,加强后续服务体系建设,按规模投入必要的工作经费,配置必须的服务设备,确保项目能够长久的发挥效益。

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

(2006年4月23日)

各位领导:

今天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的各位领导和专家来我县评估指导沼气国债项目工作,这是对我们工作极大的鞭策和鼓励。在此,我代表XX县四大班子和20万人民,向远道而来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表示真诚的欢迎和感谢。下面,我就我县基本情况、沼气建设情况作以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我们XX县是甘肃中部20个干旱贫困县之一,也是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大库区移民重点安置县。全县辖17个乡镇,149个村(居),总人口20.33万人,总农户3.6万多户,总面积1863平方公里,总耕地56万亩,其中山旱地占70.5%。年平均降雨量在260毫米左右,蒸发量在1500毫米以上。根据地理和自然条件可划分为川塬区和东西山区两大块:东西山区11个乡(镇),自然条件严酷,山大沟深,十年九旱,群众生活较为困难;川塬区6个镇条件相对优越,经济发展相对较快,但人多地少,人地矛盾和库区移民遗留问题突出。

二、农村沼气建设情况

近年来,在国家和省、州的大力帮助支持下,我们以实施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为契机,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创新模式,狠抓落实,促使全县农村能源建设步入了一片全新的天地,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05年底,完成国家投资378万元,建成“一池三改”生态能源模式户3150户。

1、加强领导,靠实责任,确保项目任务保质保量地完成。县上把农村能源建设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和近两年全县重点办好的十件实事之一,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由县四大家分管领导牵头负责,各有关部门、乡镇协调配合,按月抓进度,全力抓落实。去年,县上把县能源办由原来的二级单位调整为县政府主管能源工作的直属事业单位,进一步充实和规范了工作职能。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定期不定期地深入项目村检查督导,及时解决沼气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项目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指定包村领导和干部具体负责项目实施的组织动员、进度管理和质量监督。县政府与项目乡镇、项目乡镇与项目村、项目村与农户层层签订责任书,县能源办与工程技术人员签订了技术承包合同,从行政管理和技术指导两个层面上明确了职责,落实了任务。县能源办采取领导干部包乡镇,一般干部包村、包池的办法,长期驻守项目村,进行技术指导。州、县人大代表先后三次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视察调研,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项目实施期间,国家农业部、省农村能源办等单位领导先后多次深入到我县农村沼气建设现场视察指导,有力地促进了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

2、广泛宣传,深入动员,营造大搞沼气建设的浓厚氛围。在项目实施之初,因历史的原因,部分群众怀疑沼气的综合效益,不愿搞这一项目。县能源部门和乡村干部挨门逐户进行思想发动,还利用广播电视、举办培训班等多种方法宣传,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实现了由要我建到我要建、抢着建得思想转变。省广电局离休老干部王达专程到刘家峡镇红柳台村个人捐资1.9万元,住到农户家里,亲眼看着建成了高标准“一池三改”示范户8户,激发了全村群众建设沼气池的热情;太极、西河等乡镇的群众不等县上安排,自筹资金自发建成沼气池140座,现已全部产气使用。后来我们重点宣传沼气安全使用和综合利用知识,使建池户家喻户晓,非建池户普遍知晓,广大农民建设生态家园的热情空前高涨,综合利用沼气、发展庭院经济、清洁家居环境、改善村容村貌已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3、因地制宜,典型示范,积极探索生态能源新模式。紧紧抓住群众眼见为实,注重实效的心理特点,典型引路,辐射带动农村生态能源模式建设。一是抓示范。县上筹资20万元,在四个村高标准修建“一池三改”、“猪—沼—果”、“四位一体”、“五配套”示范户40个。二是树典型。在各项目点选择建池积极性高的农户先行试点,技术人员精心指导,严格把关,做到高标准、高质量。三是促推广。组织村社干部、农村党员、群众代表到示范点观摩学习,有典型户现身说法,介绍经验,算收入、比效益,激励、引导和调动群众建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县上选派两名技术人员到北京学习引进秸秆发酵新技术,购进揉搓粉碎机、铡草机等机械设备,有效解决了部分群众沼气发酵原料不足的问题。还组织人员到先进地区考察“取经”,并结合我县实际,探索农村沼气综合开发利用的有效模式,初步形成了以“一池三改”农村沼气项目为纽带,带动养殖、促进林果业和蔬菜业发展的良好生态能源模式。在蔬菜产区,形成了沼气、厕所、暖圈与蔬菜温室有机连接的模式;在花椒、果品产区,形成了沼气池、厕所、暖圈与果园连为一体的“猪—沼—果”模式;在蔬菜果品综合产区,形成了沼气池与厕所、暖圈、水窖、果园(蔬菜温室)相配套的“五配套”模式。通过这些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群众日常生活用能,更为重要的是拓展了“三沼”综合利用的空间和方式,提高了经济社会效益。

4、建管并重,优化服务,建立沼气建设长效管护机制。为避免“重建轻管”和“一年好、两年差、三年垮”现象的发生,我们把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作为沼气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全力推行社会化、自主性、物业化管理。一是抓培训。从项目村选拔1—2名热心沼气建设的青年,参加全省沼气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班,培训沼气池维修技术人员40名,为后续服务提供了技术力量。包村技术干部在每个项目村重点培训5—8户,指导他们熟练掌握日常管护要领,帮助进行“三沼”综合利用实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自我服务能力。二是抓服务。县上给县能源办配备农村沼气后续服务车一辆,巡回各项目点开展技术服务。组织县乡技术人员深入项目户定期进行回头看,及时解决了产气不足、零配件损坏、有安全隐患等问题,做到了“小问题不出社、大问题不出村”,使群众明明白白建池,放放心心用气。三是抓网络。建成了县农村能源服务部和2个农村沼气服务站,配备各种沼气零配件,常年为项目户开展有偿服务。成立县农村能源协会,动员项目户自愿入会,适当交纳会费,享受全年免费维修和技术咨询服务。已在4个镇成立分会,设立18处沼气维修管护服务点,聘用村级沼气管护员24人,从日常管理、维护检修、技术培训到“三沼”利用实行一条龙服务。县协会有《章程》、《沼气服务管理办法》、《沼气管护员工作职责》、《乡镇分会工作职责》等制度,明确了县协会与各乡镇分会、会员、管护员相互之间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形成了沼气管护的长效机制。

三、农村沼气建设取得的成效

沼气建设不仅解决了农村生活用能问题,而且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改善了人居环境,为农村小康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增加了农民收入。发展农村沼气,不仅带动养殖和高效种植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产量,而且从多个方面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建一座10立方米的沼气池,年节省燃煤0.7吨,节电100多度,合计节省的开支400元,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又可大大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商品率,可增收节支800元,合计增收节支达1200元。全县3150座沼气池年可增收节支378万元。

2、改善了生态环境。农村沼气建设促进了农村秸杆、畜粪等生物能源转化,大幅度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农业污染,改善作物品质。同时可有效解决农村燃料不足而破坏植被的问题。一座沼气池相当于当年造林3亩,3150座沼气池相当于年造林9050亩,生态效益非常显著。

3、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农村沼气建设改善了农民群众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而且把沼气池与改圈、改厨、改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对人畜粪便和生活污水进行厌氧发酵处理,可杀死寄生虫和绝大部分有害病菌,基本达到粪便无害化标准,有效的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保护了农民的身体健康。沼气的使用还改变了传统的做饭方式,把农村妇女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从事其它农村经营活动。

四、农村沼气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经过近几年的农村沼气建设,经济条件好、生活相对富裕的大部分村社和农户已经完成了“一池三改”,今后实施的对象主要分布在经济条件较差的东西山区,而且多为贫困户、特困户。从我县近几年实施“一池三改”的情况看,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完成“一池三改”需投资3500元,其中沼气池需投资1600元,完成“三改”需投资1900元,这里面国家仅补助1200元,需群众自筹资金2300元。由于群众生活困难,无力筹集自筹资金,请求国家提高对贫困农户的补助标准,为每户补助2000—2500元。

沼气建设范文篇5

乡村“一建三改”工作建沼气池、改厨、改厕、改圈省政府年向全省公开承诺的八件实事之一,建设社会主义新乡村的重要内容,改善乡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具体体现。各乡镇办、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乡村沼气建设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统一思想,加大沼气建设工作力度。

二、明确责任,加强配合

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各自工作职责,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共同促进沼气建设工作。市乡村能源部门要对沼气建设负主要责任,集中力量,集中精力,大干第四季度;要抓好沼气项目的组织实施和建设管理工作,及时上报项目进度,认真组织项目验收结算。市财政部门要落实沼气项目配套经费和工作经费,抓好项目资金的管理工作,严格监督资金的使用情况,按项目进度及时拨付资金。市发展和改革部门要抓好沼气项目计划的审核和申报工作,协调项目资金到位,并监督使用,督促项目所在村按时完成项目任务。市扶贫开发部门要负责抓好扶贫重点村沼气建设项目计划的审核和资金的落实工作,并监督检查资金的使用,督促扶贫重点村按时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沼气建设范文篇6

关键词:沼气项目;建设情况;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中央户用沼气项目投入资金总数3376.67万元,使用资金(建沼气)总数1929.0882万元,建设户用沼气总户数15688户;沉淀资金总数1141.6318万元,其中农业局帐户资金总数172.5311万元(不包括珲春市、汪清县),财政局帐户资金总数607.2万元(不包括珲春市、汪清县)。各县市(没使用即剩余)沉淀资金情况:敦化市120万元;安图县252.64万元;延吉市107.1万元;龙井市0元;和龙市178万元;图们市122.8911万元;汪清县82.89万元;珲春市278.1107万元。大中型沼气项目数(项目名称):延吉市2个;图们市3个;敦化市2个;龙井市0个;和龙市2个;汪清县0个;珲春市1个;安图县2个。共计12个。

二、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为切实落实好沼气项目建设工作,州环能站成立了沼气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严格按照“领导干部负总责、工作人员直接负责”的责任机制,责任到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切实保障沼气项目建设工作良好开展。

2、明确目标,计划实施

严格按照国家、省州工作部署要求,科学制定沼气项目建设工作计划,明确总体目标和各阶段工作任务,科学谋划全年项目建设工作整体推进。

3、创新思维,突出实效

紧紧围绕全州新农村环境保护建设总体目标,以沼气项目建设为重点,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深入基层开展新农村环境保护,突出发展新能源调研,积极推动太阳能、地源热、风能等其他新能源开发的可行性研究,推动新农村环境建设良好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

1、成本较高

限于全州天气情况、地理条件,发展沼气项目建设成本、维护成本、管理成本较高,推广难度较大。全州地处北半球中温带,冬季寒冷漫长,发展沼气项目建设与其他地区相比各类条件先天不足,沼气池建设保暖增温、设备管理不规范等因素无形中增加了建设成本。由于县(市)项目资金配套不到位,农户需自筹部分资金,并且负责项目建成后的所有管理、维护成本,农户积极性不高[1]。

2、宣传力度不到位,农民认识不足,沼气综合利用程度低

全州受地方财力不足、技术人员缺失、推广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农户认识不到位,积极性不高。没有真正认识到开展沼气项目建设的综合效益,没有认识到沼气建设不仅能清洁农村环境,促进能源转化利用,还能推进种植业、养殖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3、缺乏技术指导,培训力度不够

对初建沼气的农户来说,技术指导非常重要。但在实际生产中,管理部门负责项目审批和监督检查,建成后一走了之,后期技术指导不到位,建成的沼气池质量不过关,出现很多技术问题,最终导致沼气池利用率不高,甚至搁置不用。

4、管理维护不力,沼气池作废率高

沼气池后期管理维护至关重要。缺少必要的管理和维护,不仅影响使用年限,也会降低产气质量。由于沼气池的管理维护工艺要求高、劳动强度大,加上缺少必要的维护器械、配件和实际经验,有些沼气池建成运行一段时间后,因管理不善导致产气不足或不产气;或者因为不能及时清理池渣,管道损坏和老化,沼气池作废率较高,严重制约了沼气项目建设的稳定发展[2]。

四、建议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农村沼气建设项目对提高农村能源综合利用,改善卫生条件,发展集约型清洁农业、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各县(市)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要不断加强沼气项目建设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进行大力宣传,让广大农户充分了解沼气项目建设的好处,变被动为主动,提升广大农户的认可度,提高建设积极性,推进沼气项目建设快速发展。

2、围绕主题,创新思维

紧紧围绕国家开展沼气项目建设,推进新农村环境整治这一主题,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底数,理清思路,统一思想,积极开展工作创新,改变单一发展沼气建设思路,深入探索太阳能等新能源建设的可行性研究,努力推进沼气、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多能源共同发展局面。

3、健全机制,增添活力

建立健全沼气项目建设工作机制、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服务机制,增添沼气项目建设活力。组织机构方面,各县(市)环能站全程参与沼气池建设项目的管理、组织、实施和培训,积极参与解决生产中发生的有关问题。落实责任方面,县(市)及相关单位要成立项目工作领导小组。严格责任落实,明确任务,做到责任到人,目标到人,帮助、指导施工单位开展项目建设。项目推进方面,让具备条件和有积极性的农户先建,条件暂不具备和积极性不高的后建,增添沼气项目建设活力,加快发展步伐[3]。

4、强化培训,提高技能

加强沼气项目管理队伍培训,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聘请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讲授沼气技术。实行统一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按照标准组织施工、验收,确保农村沼气工程质量。

5、加强沼气技术水平提升和推广

积极与各科研单位紧密联系,加大科研攻坚力度,着力提高沼气设备性能和沼气技术水平,增加沼气效益。

6、综合利用,解决肥源

在全州养殖户不足、秸秆还田等导致肥源不足的情况下,积极推进以秸秆、废弃菌袋等作原料的可行性研究。在集中养殖区探索建设大型沼气池。指导和动员尚未建沼气池的生猪、畜禽养殖大户科学储存、合理调剂、低价供给邻近无养殖农户的沼气肥源,以达双赢目的。以沼气池项目建设带动农户改厕、改厨、改圈,切实推进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促进循环农业发展。

作者:叶连权 单位:吉林延边州农业环境保护与农村能源管理站

参考文献

[1]张志杰,尹静章.发展农村沼气工程的对策[J].科技信息,2012(15).

沼气建设范文篇7

关键词:沼气;新农村;能源

1德国沼气技术现状

1.1总体情况

到2005年,德国沼气农场数量从1992年的100多个增加到了2500多个,自1997年12月,在日本召开《京都议定书》后,德国作为发达工业国家,被要求要进行CO2的消减计划,因此沼气工程的增长程度迅速加快。并且随着沼气技术的改进和政府相关政策的推行,仅在5年中沼气相关公司的数目就增加了3倍。

1.2工艺简介

近几年来,德国的农场沼气工程普遍采用“沼气发电、余热升温、中温发酵、免储气柜、自动控制、加氧脱硫、沼液施肥”的模式,以大型的发酵装置地上USR工艺为主,中小型牧场地下池的完全混合式为辅。

德国沼气发电的基本工艺过程是:原料——发酵——储存——发电——厌氧发酵后处理。

1.3主要原料

发酵原料主要是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和一些青贮饲草,餐饮企业的有机污水,生活农副产品加工的剩余废弃物,以及残余粮食等。

德国农场大都养殖奶牛和猪,禽类和其他种类很少,为大力发展沼气发电开发利用新能源,其很大一部分耕地被用来种植能源植物,包括油料、淀粉、糖类和木质素类植物等具有高利用价值的农作物和一些速生类树。

1.4设备设施

基本采用三种材料作为发酵池的材料,即钢筋混凝土、专用设备材料组成金属罐体及组合式的钢板,后两者是金属材料为主,发酵池采用金属制作,既可以节约材料,又有质量保证,并且便于拆装修改。

德国农场主都采用可供生产电力和热能的所谓“集团热电装置”,由一个燃油机驱动的发电机组生产电,产生的余热用于供暖,发电机组所产生余热通过热交换管对沼气工程进行升温,一般在40℃左右,即使在冬季-30℃——20℃的情况下,发酵料液也能达到35℃以上。在此温度基础上,发酵料液不结块,脱硫后沼气直接发电,无需储气装置亦不封顶,系统装置都自动控制,整个过程不仅省时省力还省钱,冬天无需再建设专门的供暖系统,不同设置专门的储气设施,自动化发电不需要人力协调。

1.5法律支持

1990年德国实施了《电力输送法》,规定对利用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力每kw时的偿付金额最少为电网经营商从终端用户所获得的平均受益的80%,并规定了按地理位置电力运营商接纳可再生能源电力的义务范围和详细结算方法。

2000年,德国联邦参议院批准了新的法律——《可再生能源优先法》。2004年5月,政府对《可再生能源优先法》又进行了进一步的修订,进一步强化鼓励沼气发电的措施,并增加了对使用能源作物、新的发电技术的鼓励。这一政策为广大农场主建设沼气工程并通过发电上网增加收入创造了极好的法律环境,使沼气利用显示出了持续增长的势态。

2江苏淮安的沼气利用现状

近几年来,淮安市农户沼气池的发展已进入快速增长期,不少农户将沼气池作为自家近期投资的主要项目,目前全市已建设沼气池3万多只,其中以涟水县为核心的农户沼气池建设已近万只。寒冬腊月,尽管气温在-8℃,多数农户仍能正常使用沼气,为一日三餐提供燃料。据一些农户介绍,一个3~5口家庭,建一个8立方米沼气池,养2~3头猪,再加上人粪尿,每年能产气400立方米左右,完全可以满足全家常年一日三餐的燃料和照明。沼气池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昔日的烟熏火燎的炊事方式,使用沼气已成为当前解决农村生活用能最经济适用的措施之一。

沼气的发展也带动了养殖业的发展。在朱码镇樊卜村,300只沼气池带动了常年存栏1000头猪的养殖规模。因为要使沼气池正常运转必须发展养殖业,为沼气发酵提供充足的原料。该村之所以成为养猪重点村,主要就是沼气池拉动了养殖业发展,农民自觉地扩大了养殖规模。

利用沼气发酵产生沼液、沼渣,建设生态农业,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是沼气池深受政府重视和农民欢迎的重要因素之一。沼液、沼渣作为优质有机肥料,养分全面,缓速兼备,且施用沼肥还可以抑虫防病。在淮安涟水,各沼气村均利用沼气作为纽带,因地制宜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3江苏淮安的沼气利用存在的问题

为了推进沼气建设,淮安市政府组织制定了《淮安市2003-2010年沼气建设规划》,规划到2010年全市建设生态家园工程26.77万处,沼气入户率达30%,建成江苏及至华东地区的沼气大市,要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要认识目前淮安沼气建设存在的问题,取长补短。

3.1农户对沼气的认识水平偏低是制约沼气产业发展的内在因素

沼气作为新兴产业,给部分农民带来了许多方便和实惠,越类越被大多数群众认可和接受,但还有相当一些农户对沼气的认识水平处于较低层面,影响着沼气池建设步伐和相关技术的推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偏远乡村农户对沼气概念含糊不清,根本不知道沼气是用来干什么的,国家为什么发展沼气,沼气对农户有哪些好处,因而建沼气的积极性不高。②一些农户对沼气虽有所认识,但很不全面,仅知道沼气是用来做饭、照明的,还不了解沼气对种、养业的带动作用,更不知道沼气还能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提高农民群众卫生健康水平。③部分农户对他们建沼气池虽有一定的积极性,但却以来国家投资,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

3.2综合效益难体现是沼气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

淮安的沼气技术虽已将种植、养殖和新能源利用结合在一起,但其价值并未得到充分利用。大中型综合沼气利用工程的发展也并不乐观——基建投资高,除去运行成本、贷款利息、靠沼气回收投资多,多数养殖场承受不了。

另外以砖混结构为主的建池方式也存在多方面问题,严重制约沼气大范围推广,玻璃钢商品化沼气池因原材料家额问题难以拓展。因此,开发新型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建池材料和生产工艺设备是当前商品化沼气池产业首要任务,同样也是淮安面临的重要问题。

大力研究制造沼气发电机组也是目前的重点任务。在沼气发电方面,我国已有20多年的研究历史,但在淮安尚不成熟。而且发电成本在0.5元/kwh,大大高于煤电的发电成本,国内的沼气发动机主要是双燃料式和全烧式,数量不多,无法构成规模化的发电工程。并且沼液、沼渣的后续利用开发也受企业自身技术能力的限制。而且沼气工程原料主要来源于养殖场畜禽粪便,一旦养殖场亏损倒闭,沼气工程投资也将全部沉没,使得沼气工程项目具有风险,难以吸引投资。

3.3畜牧业发展水平不高是沼气产业发展的瓶颈

沼气的主要原料来自于畜禽粪便,沼气产业与畜牧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但是,畜禽圈舍建设标准较低下是制约淮安一些农村沼气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大部分农户圈舍简陋,多为土木结构,有些农户甚至实行散养,黄土垫圈,家畜粪便无法入池利用,从而出现了沼气池可利用的原料仍然不足,也有个别农户异地购买粪便入池,增加了建设成本。

4淮安新农村建设的能源利用策略

淮安农村人口远大于城市居民人口,改变农村的能源产生和消费方式,开发利用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资源对建立持续的能源系统,建设新农村经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4.1加强宣传引导

①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宣传媒介,宣传沼气综合利用在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产品质量、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重大意义和作用,让群众对建设沼气池的目的意义及相关知识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为沼气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发展环境。②适时组织干部和群众代表到沼气产业发展较好的地方进行参观学习,用事实和典型说服和教育群众,以激发群众建设和发展沼气池的积极性。③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从能源推广、畜牧发展、沼肥应用等方面进行算账对比,从美化和改善农村环境的角度进行宣传教育,真正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不留疑惑,从而提高认识层次,促进战略升位,以沼气有效促进新农村建设。

4.2拓宽投资渠道

在筹资渠道上主要采取向上争取一点,市里安排一点,各部门支持一点,沼气户自筹一点的办法。①积极向中央争取国债项目和省农村小型公益设施项目资金。在积极争取国家沼气建设项目资金的基础上,按照公共财政原则,把沼气建设配套资金纳入县级财政预算范围。②以政府投资为引导,采取多种融资和经营方式,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同时,县、乡政府和金融部门也应积极参与到沼气产业发展上来,采取拆、借、贷等方式,帮助群众解决沼气池建设资金困难。③整合部门资源形成合力,把沼气池建设项目与畜牧、水利、农发、扶贫等涉农项目有机结合,将农村沼气建设与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资源开发、改水改厕、农业产业化、科技三项经费和文明村镇、生态环境建设项目资金有机结合起来,按照统筹安排、相对集中、渠道不变、用途不乱的原则,将其经费捆绑使用,投入农村沼气建设,充分发挥资金的投资效益。④发挥群众投入主体作用。调动农户的主观能动性和投资积极性,鼓励有建设愿望、有投资能力的农户自主建设沼气。

4.3加强农村沼气技术与服务体系的建设

从德国的新能源法来看,德国政府更加支持小型的和以农场为基础的沼气发电工程,这一方面说明了立法者鼓励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扶持小型农场主,减少城乡差距,与此相对,淮安政府可以应对有机废物的排放和综合应用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制定相关的配套辅助政策。如,对于以养殖场畜禽粪便为原料进行沼气利用的工程,对于农村及小城镇利用生活污水和植物秸秆进行沼气建设的工程;对于使用沼渣、沼液生产的有机肥进行农业生产的农业生产单位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补助,也可利用贷款贴息和财政直接补助等形式,扶持建设沼气发电工程等废气物利用工程;为了减轻国家财政预算的直接负担,可以借鉴欧洲大部分国家从消耗的矿物能源中适当加价。

其次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德国的沼气发电系统,将淮安局限的沼气技术拓宽,不仅仅限于热能源转换,电能源也是我们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要学习知道沼气池的用料和构建技术,整体了解“集团热电装置”并将其转换成适合淮安地质条件的思想合理运用。

虽然德国的工程体制软件技术超前,工艺完善,硬件材料先进,但由于高成本的问题,生物质原料条件还跟不上其生产工艺技术的所需程度,所以其不得不大量种植农作物来实现资源转化。而淮安应该人口比较多,农村面积也比较广阔,生物质产量极大,如果能将产生的废弃有机生物质都合理用于沼气生产,将会产生巨大的价值。

4.4大力发展畜牧产业

要大力发展畜牧业,尽快实现以畜促沼的良性循环格局,首先应千方百计增加畜禽存栏总量。通过政策扶持和技术服务,帮助群众发展畜牧养殖,并想方设法全面实行畜禽舍饲养殖。加快改革传统的粗放散养方式,建设标准化养畜圈舍,使粪便能够直接随水入池,提高家畜粪便利用率,保障沼气池原料供应。在此基础上可以实行庭院生态养猪的模式,即农户自家庭院内建立起“猪-沼-菜”三位一体生态模式,就是猪多——粪多——沼气、沼渣、沼液多——有机肥料多——菜多(饲料多)——猪多,形成了以沼气为杠杆的庭院生态循环经济。

4.5制定激励政策

在沼气发展中,经济效益的受益主体是农户,而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受益主体则是整体社会。因此,在提高沼气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提高沼气的经济效益是扩大沼气应用、推动沼气快速发展的最有效途径。这就需要政府进一步强化其规划、协调、监督和服务的职能,统一担负起指导、管理、服务的重大责任。同时,把沼气生态农业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并纳入经济发展规划和双文明考核目标管理,签订责任书,安排部分资金,建立目标管理奖励基金,实行奖优罚劣。加大对沼气工程和户用沼气发展的宣传报道,对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金奖励,调动建设和发展沼气产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全社会支持关心沼气工程和户用沼气发展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张子元.大通县沼气产业发展的调查[J].吉海农牧业-调查研究,2007,(2).

[2]黄蓓.发展沼气能源,建设生态新农村[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9):154-156.

[3]杨建华.启用沼气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模式、作用及思路[J].能源与环境,2007,(2):79-80.

沼气建设范文篇8

一、大山区兴起沼气热

*州地处武陵山脉腹地,辖六县二市,耕地面积379万亩,农业人口3*万人。近年来,他们大力推进以农村沼气为中心的生态家园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州已累计建设沼气池30万口,占适宜地区农户的42%,高于全国10.6%的平均水平,呈现出热潮趋势。氛围浓。走进*农村,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一股浓浓的沼气热,农民朋友谈起沼气池无不津津乐道,喜笑颜开。“一口沼气池,解放农家女;一盏沼气灯,照亮新农村;一台沼气淋浴器,洗掉农村旧习气”是*州农村广为流传的一首歌谣,也是该州农村生活的真实写照。从州政府负责人的介绍中了解到,这里主要在三个方面形成了氛围。领导高度重视。州、县(市)两级成立了以州、县长挂帅,财政、计划、农业、扶贫、农行等有关部门组成的生态家园建设领导小组,将沼气池建设列入年度工作考核内容。20*年以来,州政府连续三年把沼气池建设纳入向社会承诺的10件实事之一;组织机构健全。根据工作需要,*州政府将原州农村能源办公室升格为副处级的生态能源局,配备8名工作人员。各县、市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宣传发动到位。州农业局与州电视台常年联办《对话—沼气》节目,请专家座谈、典型户现身说法。今年8月,人民日报社等9大中央新闻媒体齐聚*采访,宣传推介*以沼气池为龙头的生态家园、文明新村建设成效和经验。

投入大。*把各级项目资金与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有机整合,形成了“政府引导投入、项目捆绑投入、群众自愿投入”的推动机制。一是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年以来,*争取农业部沼气池建设项目资金6000多万元。二是加大资金捆绑使用力度。从扶贫开发、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民族地区建设等渠道进行资金捆绑、集中投入。20*年以来,全州共捆绑资金7000多万元用于沼气池及其配套建设。三是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和世行贷款。今年已落实国家开发银行贷款3650万元,*万美元世行贷款项目列入20*年利用外资计划。四是动员社会结对帮扶。全州500多个州县(市)直单位、5000多名干部与农户结成对子,挤出资金帮助农户建沼气池。

质量高。*从四个方面确保建池质量。首先是加强技术攻关。安排专项经费,集中精干力量,对*州不同地区建池技术进行科研攻关,重点解决高山地区沼气池因温度低导致产气率低的技术问题。大力推广新技术,重点加强了沼气池新池型(旋流布料式、强回流式)、预制件建池、脚踏式沼液冲便器的示范和推广。狠抓分级培训,实行严格的考试考核制度,目前全州已有农业部颁发施工资格证书的技术人员2744人,确保了建池的技术力量。其次是建立健全服务网络。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州县乡村四级服务体系,特别是在村里设立服务网点,每个网点培养3-4个当地农民作为技术员,设置了维修专号电话,很好地解决了农民使用沼气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沼气建设范文篇9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农村沼气建设工作,近四年的中央1号文件都明确要求加快农村沼气发展。为进一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节支增收,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市政府《关于加快农村沼气建设的意见》(渝府发〔**〕26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加快我县农村沼气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推进农村沼气建设的重要意义

农村沼气建设是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于一体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是联系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环境的纽带。发展农村沼气,有利于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推进生态农业发展;有利于减少农业生产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有利于改变农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提高农村环境卫生质量,消灭传染源,切断疫情传播渠道;有利于解决农村生活用能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有利于解决农村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加快生态示范县建设步伐。发展农村沼气,对于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沼气建设工作,已连续四年把农村沼气建设纳入全市“民心工程”建设内容。目前,全县已发展农村沼气1.3万余户,带动了农村改厨、改厕、改圈和环境综合治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农村沼气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不断促进农村沼气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加快农村沼气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政策引导、农民自愿,统筹协调、整村推进,保证质量、务求实效”的原则,以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和大中小型沼气建设为重点,以沼气综合利用技术推广为手段,以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为保证,大力发展农村沼气示范户、示范社、示范村、示范乡镇和示范养殖场建设,促进种植和养殖协调发展,实现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良性循环。

(二)目标任务:“十一五”期间,新增农村户用沼气池2.5万座,力争达到3万座,累计沼气用户上4.3万户以上,占全县有条件建设沼气户数的35%以上;修建集中畜禽养殖场大中小型沼气工程30处,力争达到50处;建立5-8个沼气示范街镇乡,每个街镇乡1—2个示范村。

三、加快农村沼气建设的工作措施

(一)科学制定农村沼气发展规划。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以大邮路、大铜路、大安路、龙珠路等公路沿线和濑溪河、窟窿河、怀远河等三大河流及大中型水库周边农户面源污染治理为核心,以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推进村为重点,以养殖场和养殖大户沼气建设为突破的建设方针,把沼气建设与村镇规划、环境整治、污水治理、生态村和文明村建设及改厨、改厕、改圈、改水、改路、硬化院坝等结合起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产生活质量。各地要按照相对集中成片成规模的发展思路,抓紧制定本地区农村沼气发展中长期规划,合理选择“一池三改”等建设模式,因地制宜推广猪—沼—果等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指导本地农村沼气健康快速发展。

(二)建立健全农村沼气社会化服务体系。全面落实“积极发展,巩固提高,建管并重,注重效益”的沼气发展方针,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逐步建立健全比较完善的县、乡、村三级沼气技术服务体系和后期管理服务长效机制,切实解决农民在使用沼气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各地要积极探索适宜本地的农村沼气后续服务组织,引导发展物业化公司、协会、专业合作社或综合服务社。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村沼气后续服务组织的政策扶持,引导服务组织逐步由政府扶持型向自身创造型发展,逐步形成市场化经营、物业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的长效机制。基本普及沼气的村要建立以沼气生产工为基本队伍、以沼气设施维护维修和综合利用技术指导为服务内容的物业化管理服务体系,做到建一处用一处,建一片受益一片,确保农民群众长期受益。

(三)加强农村沼气技术培训与指导。农业部门要加强农村沼气技术的引进、培训与成熟技术的快速转化,积极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和工艺。要认真做好农村沼气生产工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工作,全面推行职业准入制度。要定期加强农村沼气实用技术培训,提高沼气生产工实际操作能力,确保农村沼气建设质量。

(四)加快以沼气为纽带的庭院生态经济发展。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推进的原则,开展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试点。积极推广猪—沼—果、猪—沼—菜、猪—沼—粮、猪—沼—鱼以及沼液浸种、沼气储粮等技术,特别是要通过抓好“三沼”的综合利用,引导农户因地制宜地发展高效生态庭院经济。沼气普及村要结合发展“一村一品”,建设规模化的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形成地方特色品牌,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五)加快沼气工程建设。要积极引导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养殖大户配套建设沼气工程,并因地制宜开展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实现养殖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各地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在污水处理管网难以覆盖的区域和小城镇、中心村、农村中小学校,逐步兴建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抓好农村污水和垃圾治理,改善环境卫生。

(六)加强农村沼气国债项目管理。农村沼气国债资金是推动我县农村沼气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各地要加强项目资金管理,严格按照《农村沼气国债项目管理办法》的要求管好用好,务必做到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挪用、截留项目资金,财政部门要及时划拨项目资金,农业部门要严格按照资金管理使用要求,规范资金使用行为。严格执行项目建设标准,农业部门必须按照项目批复的地点、规模和建设标准组织项目实施,严格执行项目主要物资招投标制、项目公示制、法人制、质量终身负责制。要组织开展农村沼气项目实施绩效评价,确保项目加快实施取得成效。

四、加快农村沼气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搞好配合。各街镇乡要把发展农村沼气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精心组织,统筹安排。要建立健全农村沼气推广服务机构,明确一名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业务人员全力抓的工作格局。要认真细化工作方案,层层分解任务,逐级落实责任。承担国债沼气项目的街镇乡要严格项目批复的地点、规模和建设标准认真组织实施,做好“三公开”、“一公示”工作,切实加强项目资金的管理,做到专款专用,确保项目建设取得成效。要加强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农业部门是沼气建设的主管部门,要强化监督,确保技术推广、建设施工、服务管理质量,认真做好各项措施的协调和衔接工作;计经部门要把沼气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积极做好利用国债资金发展农村沼气的项目工作;财政部门要加大对沼气建设的支持力度,根据项目建设和工作需要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切实加强对资金的监督管理;国土房管部门对修建沼气建设需用地面积划给一定的建池用地并按政策规定减免有关费用;农业、环保、爱卫会要整合项目资源,按照统筹规划、相对集中、渠道不变、用途不乱的原则,加大对农村沼气的投入,提高农村沼气建设档次和水平;畜牧、环保部门要加大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配套建设沼气工程的支持力度和引导;农村信用社要做好农村沼气建设小额信贷工作,从资金上积极支持农村沼气建设。

(二)创新机制,加大投入。沼气建设是一次性投入、长期受益的农村公益设施,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继续协同配合,积极争取国家国债沼气建设资金和市级资金支持,使之成为推动我县农村沼气的重要资金来源。同时,也要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引导社会、企业和农民投入,形成“政府扶持、农户自筹、社会参与”的投资机制,逐步建立稳定可靠的资金渠道,加快推动全县农村沼气建设快速健康发展。

沼气建设范文篇10

关键词:沼气;新农村;能源

1德国沼气技术现状

1.1总体情况

到2005年,德国沼气农场数量从1992年的100多个增加到了2500多个,自1997年12月,在日本召开《京都议定书》后,德国作为发达工业国家,被要求要进行CO2的消减计划,因此沼气工程的增长程度迅速加快。并且随着沼气技术的改进和政府相关政策的推行,仅在5年中沼气相关公司的数目就增加了3倍。

1.2工艺简介

近几年来,德国的农场沼气工程普遍采用“沼气发电、余热升温、中温发酵、免储气柜、自动控制、加氧脱硫、沼液施肥”的模式,以大型的发酵装置地上USR工艺为主,中小型牧场地下池的完全混合式为辅。

德国沼气发电的基本工艺过程是:原料——发酵——储存——发电——厌氧发酵后处理。

1.3主要原料

发酵原料主要是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和一些青贮饲草,餐饮企业的有机污水,生活农副产品加工的剩余废弃物,以及残余粮食等。

德国农场大都养殖奶牛和猪,禽类和其他种类很少,为大力发展沼气发电开发利用新能源,其很大一部分耕地被用来种植能源植物,包括油料、淀粉、糖类和木质素类植物等具有高利用价值的农作物和一些速生类树。

1.4设备设施

基本采用三种材料作为发酵池的材料,即钢筋混凝土、专用设备材料组成金属罐体及组合式的钢板,后两者是金属材料为主,发酵池采用金属制作,既可以节约材料,又有质量保证,并且便于拆装修改。

德国农场主都采用可供生产电力和热能的所谓“集团热电装置”,由一个燃油机驱动的发电机组生产电,产生的余热用于供暖,发电机组所产生余热通过热交换管对沼气工程进行升温,一般在40℃左右,即使在冬季-30℃——20℃的情况下,发酵料液也能达到35℃以上。在此温度基础上,发酵料液不结块,脱硫后沼气直接发电,无需储气装置亦不封顶,系统装置都自动控制,整个过程不仅省时省力还省钱,冬天无需再建设专门的供暖系统,不同设置专门的储气设施,自动化发电不需要人力协调。

1.5法律支持

1990年德国实施了《电力输送法》,规定对利用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力每kw时的偿付金额最少为电网经营商从终端用户所获得的平均受益的80%,并规定了按地理位置电力运营商接纳可再生能源电力的义务范围和详细结算方法。

2000年,德国联邦参议院批准了新的法律——《可再生能源优先法》。2004年5月,政府对《可再生能源优先法》又进行了进一步的修订,进一步强化鼓励沼气发电的措施,并增加了对使用能源作物、新的发电技术的鼓励。这一政策为广大农场主建设沼气工程并通过发电上网增加收入创造了极好的法律环境,使沼气利用显示出了持续增长的势态。

2江苏淮安的沼气利用现状

近几年来,淮安市农户沼气池的发展已进入快速增长期,不少农户将沼气池作为自家近期投资的主要项目,目前全市已建设沼气池3万多只,其中以涟水县为核心的农户沼气池建设已近万只。寒冬腊月,尽管气温在-8℃,多数农户仍能正常使用沼气,为一日三餐提供燃料。据一些农户介绍,一个3~5口家庭,建一个8立方米沼气池,养2~3头猪,再加上人粪尿,每年能产气400立方米左右,完全可以满足全家常年一日三餐的燃料和照明。沼气池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昔日的烟熏火燎的炊事方式,使用沼气已成为当前解决农村生活用能最经济适用的措施之一。

沼气的发展也带动了养殖业的发展。在朱码镇樊卜村,300只沼气池带动了常年存栏1000头猪的养殖规模。因为要使沼气池正常运转必须发展养殖业,为沼气发酵提供充足的原料。该村之所以成为养猪重点村,主要就是沼气池拉动了养殖业发展,农民自觉地扩大了养殖规模。

利用沼气发酵产生沼液、沼渣,建设生态农业,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是沼气池深受政府重视和农民欢迎的重要因素之一。沼液、沼渣作为优质有机肥料,养分全面,缓速兼备,且施用沼肥还可以抑虫防病。在淮安涟水,各沼气村均利用沼气作为纽带,因地制宜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3江苏淮安的沼气利用存在的问题

为了推进沼气建设,淮安市政府组织制定了《淮安市2003-2010年沼气建设规划》,规划到2010年全市建设生态家园工程26.77万处,沼气入户率达30%,建成江苏及至华东地区的沼气大市,要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要认识目前淮安沼气建设存在的问题,取长补短。

3.1农户对沼气的认识水平偏低是制约沼气产业发展的内在因素

沼气作为新兴产业,给部分农民带来了许多方便和实惠,越类越被大多数群众认可和接受,但还有相当一些农户对沼气的认识水平处于较低层面,影响着沼气池建设步伐和相关技术的推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偏远乡村农户对沼气概念含糊不清,根本不知道沼气是用来干什么的,国家为什么发展沼气,沼气对农户有哪些好处,因而建沼气的积极性不高。②一些农户对沼气虽有所认识,但很不全面,仅知道沼气是用来做饭、照明的,还不了解沼气对种、养业的带动作用,更不知道沼气还能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提高农民群众卫生健康水平。③部分农户对他们建沼气池虽有一定的积极性,但却以来国家投资,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

3.2综合效益难体现是沼气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

淮安的沼气技术虽已将种植、养殖和新能源利用结合在一起,但其价值并未得到充分利用。大中型综合沼气利用工程的发展也并不乐观——基建投资高,除去运行成本、贷款利息、靠沼气回收投资多,多数养殖场承受不了。

另外以砖混结构为主的建池方式也存在多方面问题,严重制约沼气大范围推广,玻璃钢商品化沼气池因原材料家额问题难以拓展。因此,开发新型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建池材料和生产工艺设备是当前商品化沼气池产业首要任务,同样也是淮安面临的重要问题。

大力研究制造沼气发电机组也是目前的重点任务。在沼气发电方面,我国已有20多年的研究历史,但在淮安尚不成熟。而且发电成本在0.5元/kwh,大大高于煤电的发电成本,国内的沼气发动机主要是双燃料式和全烧式,数量不多,无法构成规模化的发电工程。并且沼液、沼渣的后续利用开发也受企业自身技术能力的限制。而且沼气工程原料主要来源于养殖场畜禽粪便,一旦养殖场亏损倒闭,沼气工程投资也将全部沉没,使得沼气工程项目具有风险,难以吸引投资。

3.3畜牧业发展水平不高是沼气产业发展的瓶颈

沼气的主要原料来自于畜禽粪便,沼气产业与畜牧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但是,畜禽圈舍建设标准较低下是制约淮安一些农村沼气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大部分农户圈舍简陋,多为土木结构,有些农户甚至实行散养,黄土垫圈,家畜粪便无法入池利用,从而出现了沼气池可利用的原料仍然不足,也有个别农户异地购买粪便入池,增加了建设成本。

4淮安新农村建设的能源利用策略转淮安农村人口远大于城市居民人口,改变农村的能源产生和消费方式,开发利用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资源对建立持续的能源系统,建设新农村经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4.1加强宣传引导

①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宣传媒介,宣传沼气综合利用在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产品质量、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重大意义和作用,让群众对建设沼气池的目的意义及相关知识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为沼气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发展环境。②适时组织干部和群众代表到沼气产业发展较好的地方进行参观学习,用事实和典型说服和教育群众,以激发群众建设和发展沼气池的积极性。③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从能源推广、畜牧发展、沼肥应用等方面进行算账对比,从美化和改善农村环境的角度进行宣传教育,真正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不留疑惑,从而提高认识层次,促进战略升位,以沼气有效促进新农村建设。

4.2拓宽投资渠道

在筹资渠道上主要采取向上争取一点,市里安排一点,各部门支持一点,沼气户自筹一点的办法。①积极向中央争取国债项目和省农村小型公益设施项目资金。在积极争取国家沼气建设项目资金的基础上,按照公共财政原则,把沼气建设配套资金纳入县级财政预算范围。②以政府投资为引导,采取多种融资和经营方式,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同时,县、乡政府和金融部门也应积极参与到沼气产业发展上来,采取拆、借、贷等方式,帮助群众解决沼气池建设资金困难。③整合部门资源形成合力,把沼气池建设项目与畜牧、水利、农发、扶贫等涉农项目有机结合,将农村沼气建设与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资源开发、改水改厕、农业产业化、科技三项经费和文明村镇、生态环境建设项目资金有机结合起来,按照统筹安排、相对集中、渠道不变、用途不乱的原则,将其经费捆绑使用,投入农村沼气建设,充分发挥资金的投资效益。④发挥群众投入主体作用。调动农户的主观能动性和投资积极性,鼓励有建设愿望、有投资能力的农户自主建设沼气。

4.3加强农村沼气技术与服务体系的建设

从德国的新能源法来看,德国政府更加支持小型的和以农场为基础的沼气发电工程,这一方面说明了立法者鼓励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扶持小型农场主,减少城乡差距,与此相对,淮安政府可以应对有机废物的排放和综合应用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制定相关的配套辅助政策。如,对于以养殖场畜禽粪便为原料进行沼气利用的工程,对于农村及小城镇利用生活污水和植物秸秆进行沼气建设的工程;对于使用沼渣、沼液生产的有机肥进行农业生产的农业生产单位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补助,也可利用贷款贴息和财政直接补助等形式,扶持建设沼气发电工程等废气物利用工程;为了减轻国家财政预算的直接负担,可以借鉴欧洲大部分国家从消耗的矿物能源中适当加价。

其次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德国的沼气发电系统,将淮安局限的沼气技术拓宽,不仅仅限于热能源转换,电能源也是我们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要学习知道沼气池的用料和构建技术,整体了解“集团热电装置”并将其转换成适合淮安地质条件的思想合理运用。

虽然德国的工程体制软件技术超前,工艺完善,硬件材料先进,但由于高成本的问题,生物质原料条件还跟不上其生产工艺技术的所需程度,所以其不得不大量种植农作物来实现资源转化。而淮安应该人口比较多,农村面积也比较广阔,生物质产量极大,如果能将产生的废弃有机生物质都合理用于沼气生产,将会产生巨大的价值。

4.4大力发展畜牧产业

要大力发展畜牧业,尽快实现以畜促沼的良性循环格局,首先应千方百计增加畜禽存栏总量。通过政策扶持和技术服务,帮助群众发展畜牧养殖,并想方设法全面实行畜禽舍饲养殖。加快改革传统的粗放散养方式,建设标准化养畜圈舍,使粪便能够直接随水入池,提高家畜粪便利用率,保障沼气池原料供应。在此基础上可以实行庭院生态养猪的模式,即农户自家庭院内建立起“猪-沼-菜”三位一体生态模式,就是猪多——粪多——沼气、沼渣、沼液多——有机肥料多——菜多(饲料多)——猪多,形成了以沼气为杠杆的庭院生态循环经济。

4.5制定激励政策

在沼气发展中,经济效益的受益主体是农户,而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受益主体则是整体社会。因此,在提高沼气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提高沼气的经济效益是扩大沼气应用、推动沼气快速发展的最有效途径。这就需要政府进一步强化其规划、协调、监督和服务的职能,统一担负起指导、管理、服务的重大责任。同时,把沼气生态农业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并纳入经济发展规划和双文明考核目标管理,签订责任书,安排部分资金,建立目标管理奖励基金,实行奖优罚劣。加大对沼气工程和户用沼气发展的宣传报道,对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金奖励,调动建设和发展沼气产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全社会支持关心沼气工程和户用沼气发展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张子元.大通县沼气产业发展的调查[J].吉海农牧业-调查研究,2007,(2).

[2]黄蓓.发展沼气能源,建设生态新农村[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9):154-156.

[3]杨建华.启用沼气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模式、作用及思路[J].能源与环境,2007,(2):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