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复查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2 21:57:33

信访复查范文篇1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信访人对乡镇政府或县政府工作部门做出的信访事项处理和复查意见不服,提请县人民政府复查复核的信访事项。

第三条县人民政府成立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县人民政府复查复核范围内信访事项的受理、转办、协调、审理的决定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信访局,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第四条信访人请求县人民政府对信访事项处理意见进行复查复核,必需满足以下基本条件:

(一)信访人不服原办理机关处理、复查意见,且有具体的复查复核请求和事实依据;

(二)属于县政府信访复查复核的范围,并且无法通过仲裁、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其他法定途径得到救助;

(三)请求复查复核的时间在收到书面处理意见之日起30日内。

信访人的复查复核请求应当载明信访人基本情况、反映的问题、处理复查情况以及请求复查复核的事实和理由。信访人应当在复查复核请求上签名或盖章。

第五条信访人可以以信函方式向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办公室邮寄复查复核请求,也可直接到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办公室递交复查复核请求。

第六条信访人的复查复核请求及相关资料经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办公室初步审查,报县政府复查复核领导小组审批,由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办公室根据领导小组审批意见,向信访人出具《怀远县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受理告知单》或《怀远县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不予受理告知单》。

第七条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工作一般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对于已受理的复查复核请求事项,由县政府复查复核领导小组出具委托书,委托县人民政府工作部门代表县人民政府进行复查复核。

(二)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工作部门(乡镇)的信访事项,由县政府复查复核领导小组提出意见,经县政府分管领导同意,指定一个主办单位(乡镇)牵头负责复查复核的办理和答复。

(三)涉及外县的信访事项,由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办公室牵头,会同县有关部门与外县协调办理。

(四)受委托的有关部门应当自收到复查复核请求之日起30日内做出复查复核结论,形成《答复意见书》,报县政府分管领导签批后,由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办公室加盖“怀远县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专用章”,由受委托的有关部门负责将《答复意见书》送达复查复核请求人,并做好相关的解释工作。

第八条信访人在复查复核规定时间到期后,可电话查询复查复核意见,也可到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办公室领取或要求邮寄复查复核《答复意见书》。

信访复查范文篇2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信访人对本市所属县(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做出的信访事项处理意见、复查意见不服,请求市人民政府复查、复核的信访事项。

第三条市人民政府成立**市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政府复查复核办公室)。市政府复查复核办公室设在市信访局,负责市人民政府复查、复核范围内的信访事项受理、复查、复核、交办、审理等工作。

第四条信访人请求市人民政府对信访处理、复查意见进行复查、复核,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请求复查、复核的信访事项属于市人民政府受理范围的;

(二)请求复查、复核应在收到信访事项处理、复查意见书之日起30日内提出。

(三)提供信访事项的处理、复查意见书。

信访人的复查、复核请求应当以书面方式提出,并载明信访人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通信地址、联系电话、邮政编码等)、反映的问题、处理意见或复查意见以及请求复查、复核的事实和理由。信访人应当在复查、复核请求书上签名或盖章。复查、复核请求书应字迹工整、清晰,内容真实、准确。

第五条信访人可以以信函方式向市政府复查复核办公室邮寄复查、复核请求,也可以到市政府复查复核办公室递交复查、复核请求。

第六条信访人的复查、复核请求及相关资料经市政府复查复核办公室审查,符合第四条规定的,应在收到复查、复核请求10日内,向信访人出具《**市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受理告知单》或《**市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核受理告知单》;不符合第四条规定的,告知信访人、受理或复查信访事项的责任单位。

市政府复查复核办公室委托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进行复查、复核的,应当自决定受理复查、复核请求之日起10日内将信访人的复查、复核请求及相关资料,转送受委托的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

第七条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工作一般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信访人请求复查、复核的信访事项,由市政府复查复核办公室进行复查、复核。也可由市政府复查复核办公室出具委托书,委托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代表市人民政府进行复查、复核;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工作部门的信访事项,由市政府复查复核办公室委托一个主办单位牵头负责、相关单位配合进行复查、复核。

(二)跨县(区)的信访事项,由市政府复查复核办公室或由市政府复查复核办公室委托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协调有关县(区)进行复查、复核。

(三)涉及本市之外的信访事项,由市政府复查复核办公室牵头,会同市人民政府有关工作部门协调办理。

(四)市政府复查复核办公室应当自决定受理复查、复核请求之日起30日内作出复查、复核答复意见。

受委托的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自收到复查、复核委托书之日起30日内作出复查、复核答复意见,报市政府复查复核办公室审核。

复查、复核答复意见书加盖“**市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专用章”、“**市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核专用章”,由市政府复查复核办公室通过直接、邮寄、公告三种方式送达信访人,并抄送受委托的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信访事项处理或复查机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省信访局。

第八条信访人对市政府复查复核办公室出具的复查意见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之日起30日内向**省人民政府信访复查复核办公室提出复核请求。

对信访事项复核作出的复核意见为终结处理意见,信访人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诉求的,各级行政机关均不再受理。信访人对复核意见不服继续信访的,由工作人员给予解释;对拒不接受复核意见缠访的,信访人所在地的人民政府或者有关单位派员接回,并做好教育疏导工作。

第九条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部门可参照本办法制定复查的具体办法。

信访复查范文篇3

1、认真负责本行政机关职责范围内的信访事项的复查工作。

2、信访事项的复查坚持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3、信访事项复查申请人是对信访事项的处理意见不服的信访人。

4、申请复查的内容,不得超出原处理意见的范围。复查申请提出新的信访事项的不予受理。

5、信访事项的复查申请应当在收到该信访事项的书面处理意见之日起30日内书面提出。

6、信访复查申请人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向有权受理的行政机关提出复查申请,并提交相关的材料和依据。同时,填写《信访事项复查申请表》,载明申请人的姓名、性别、家庭住址、申请时间、申请事项以及具体的复查要求。

7、信访复查申请人不按规定的时间和程序向有权受理的行政机关申请复查、复核,该信访事项程序终结,进行越级、重复信访的,本机关不予受理。

8、接受复查申请的工作人员应当审核信访人提供的有关材料和证件,并进行登记。对材料、证件不齐全,申请理由和事实不清楚的要求其在限定的时间内补正。并在15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并书面告知信访人。

9、本行政机关复查工作人员由分管信访工作领导和局属相关单位负责人组成。

10、本行政机关承办和协办由县人民政府委托复查的信访事项。

11、本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信访事项或信访复查申请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12、复查人员应当就复查事项听取申请人陈述和原处理机关的意见,进行调查核实,并作出复查报告。

13、由本行政机关受理的复查事项,复查意见书经主要领导审定后以本机关名义出具,并载明复查事项、结论及依据等。复查意见书应当告知申请人如对复查意见不服,可以向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核。

14、复查意见书可以采用直接送*、邮寄送*或留置送*等方式送*复查申请人。并抄送本级及上一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各相关部门和单位。

信访复查范文篇4

第二条*市人民政府成立*市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授权其他办理市人民政府负责的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工作。*市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办理具体工作。

*市其他各级行政机关按照《信访条例》的规定负责职权范围内的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工作。

第三条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工作应当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信访事项复查(复核)机关行使下列职责:

(一)依法受理信访事项复查(复核)申请;

(二)向有关组织和人员调查取证,查阅有关文件和资料;

(三)按期作出信访事项复查(复核)意见;

(四)检查监督被复查(复核)人依法履行信访事项复查(复核)意见;

(五)负责相关接待、咨询工作。

第五条原信访事项办理机关、复查机关是信访事项被复查(复核)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时向信访事项复查(复核)机关提交书面答复及相关证据、依据和其他材料;

(二)接受有关调查和询问,参加信访听证会;

(三)列席相关复查(复核)会议;

(四)履行信访事项复查(复核)意见。

第六条信访人应当依照下列规定向有权受理的机关提出信访复查(复核)申请:

(一)原信访事项办理(复查)意见由各级人民政府作出的,复查(复核)机关为其上一级人民政府;

(二)原信访事项办理(复查)意见由人民政府或政府工作部门派出机构作出的,复查(复核)机关为设立该派出机构的人民政府或政府工作部门;

(三)原信访事项办理(复查)意见由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作出的,复查(复核)机关为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主管部门;

(四)原信访事项办理(复查)意见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以共同名义作出的,复查(复核)机关为其共同的上一级行政机关。

属于*市人民政府负责管辖的信访复查(复核)事项,信访人应向*市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办公室提出申请。

第七条信访事项复查(复核)申请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不服信访事项办理(复查)意见的当事人;

(二)有具体的请求事项和事实根据;

(三)在《信访条例》规定的期限内提出;

(四)属于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受理范围;

(五)属于受理机关管辖范围。

第八条多个信访人对同一信访答复意见不服并有共同的信访复查(复核)请求的,原则上应当推选代表提出信访事项复查(复核)申请,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人。

第九条提出信访事项复查(复核)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提交信访事项复查(复核)申请书一式两份。信访人口头申请的,受理机关工作人员应当场制作申请笔录,并由信访人确认;

(二)信访事项被复查(复核)人的办理意见和复查意见;

(三)信访人向信访事项被复查(复核)人提交的信访事项申请书或复查申请书;

(四)相关依据、证明材料和身份证明。

信访事项复查(复核)申请书应包括以下内容:复查(复核)申请人基本情况;明确的信访事项被复查(复核)人;复查(复核)请求事项;相关事实、理由和依据;信访人的签名或盖章;联系地址和方式。

第十条信访人申请复查(复核)的请求事项,不得超出原信访请求的范围。复查(复核)申请中提出新的信访事项的,复查(复核)机关不予受理,并告知信访人向有关机关提出。

第十一条信访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信访事项办理意见或复查意见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书面答复之日起30日内向信访事项复查(复核)机关申请复查(复核)。

因不可抗力或其它正当理由耽误法定申请期限的,申请期限自阻碍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

第十二条信访事项复查(复核)机关收到信访人提出的复查(复核)申请后,应当在3日内进行审查,并作如下处理:

(一)对符合本办法第七、九条规定的,收到申请之日即为受理之日,并将书面受理通知书送达申请人;

(二)对属复查(复核)机关受理范围但信访人的申请不符合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应当书面告知信访人在3日内进行补正。信访人予以补正的,补正之日为受理之日;信访人逾期不补正的,中止办理其申请。

(三)对不符合受理条件或经口头告知应向有权受理机关提出申请后仍坚持其复查(复核)申请的,应在15日内向信访人作出不予受理通知书。

第十三条信访事项复查(复核)机关受理复查(复核)申请后,应在5日内将受理决定和信访人的申请通知信访事项被复查(复核)人。信访事项被复查(复核)人在收到通知之日起5日内应向信访事项复查(复核)机关提交书面答复、原办理卷宗和相材料。

第十四条信访人可以委托1至2名人参与信访复查(复核)活动。

委托他人参加信访复查(复核)活动的,必须向信访事项复查(复核)机关提交有委托人签名或盖章的授权委托书,委托书应当明确委托事项和权限。

第十五条与信访复查(复核)事项有直接关系的第三人,可以申请信访复查(复核)活动,或由信访事项复查(复核)机关通知其参加。

第十六条信访事项复查(复核)机关原则以书面审查为主,也可采用听证、调解、交由其他部门牵头协调等方式办理。

第十七条信访人提出新的事实、证据证明原办理(复查)意见不当或错误的,信访事项复查(复核)机关应当进行调查。

第十八条信访复查(复核)案件审查完结后,经信访复查(复核)机关负责人同意或经过集体讨论合议后,作出下列信访复查(复核)意见:

(一)信访人的请求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原信访办理(复查)意见事项清楚,理由充分,处理恰当的,支持原处理(复查)意见;

(二)原信访办理(复查)意见没有全面处理信访人申请事项的,责令信访事项被复查(复核)人限期重新作出或者补充作出处理意见;

(三)原信访办理(复查)意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或变更原信访办理(复查)意见,并可责令信访事项被复查(复核)人限期重新作出处理意见:

1.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

2.适用法律法规及政策依据错误的;

3.违反法定程序的;

4.原办理(复查)意见明显不当的;

5.超越或者滥用职权的;

6.其他应当撤销或变更的行为。

(四)信访事项复查(复核)机关认为信访事项被复查(复核)人的信访办理意见不符合法律和政策规定,不适宜再由其重新处理的,可以直接办理该信访事项。

第十九条信访人的复查(复核)请求事项,经调解处理完结的,信访事项复查(复核)机关可以作出信访事项终结决定。

第二十条信访事项被复查(复核)人被责令重新作出信访处理意见的,不得以同一事实和理由作出与原信访处理意见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意见,并将重新作出的意见报信访事项复查(复核)机关备案。

第二十一条信访事项复查(复核)机关应当自受理复查(复核)申请之日起30日作出复查(复核)意见。

信访事项复查(复核)机关对信访事项进行调查、调档(卷)、举行听证所需的时间不计算在复查(复核)期限内。

第二十二条复查(复核)意见应当载明复查(复核)的事项、结论及依据等内容。复查意见书应当告知申请人如对复查意见不服,可以向上一级机关申请复核;复核意见书应当告知信访人该信访事项已经办理终结。

第二十三条信访人对信访事项复查(复核)机关作出的不予受理决定不服的,可按《信访条例》第四十二条处理。

第二十四条信访事项复查(复核)机关应在复查(复核)意见作出后,以直接送达、邮寄送达、留置送达等方式送达当事人,并将复查(复核)中形成的文书、证据材料整理后归档留存。

第二十五条信访事项复查(复核)机关受理信访事项的复查(复核)申请,不得向申请人收取费用。

第二十六条各县(区)人民政府,其他各行政机关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信访复查范文篇5

一、个人基本情况

1999年中专业毕业后一直在半坡店乡政府工作,在乡党政办工作了七年,20*年3月份任半坡店乡严庄村大学生村干部,20*年12月份被县委群工部聘为事业工作人员,并下派到牛屯镇政府开始从事信访工作。3月8日来到县政府复查委员会办公室,协助做好全县的信访复查工作。

二、工作情况

信访事项复查工作是信访三级终结的关键环节,工作中我严格按照《*县信访事项复查暂行办法》,积极探索新方法、新途径引导群众对结而不服的案件进行复查。

一是认真学习,尽快进入工作角色。要想做好信访复查工作,需要加强自身学习,熟悉和掌握有关信访政策和法律法规。我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了国务院《信访条例》、《安阳市信访事项复查复核暂行办法》、《*县信访事项复查暂行办法》和其它相关法律法规。在学习中遇到不懂或不理解的地方,虚心向同志们请教,通过学习,自身工作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在较短时间内便进入了工作角色。

二是真诚接待,掌控谈话方向,抓住实质性问题,做到案案有笔录,为解决问题提供第一手资料。上访群众作为弱势群体,在接待中始终做到的热情、耐心和细致,拉近与上访群众的距离,缓解上访群众的紧张和不满情绪,通过“听、问、看”(听对方讲、向对方询问,看提供的材料)等方式,向上访人解释清复查的范围对象及有关规定,引导上访人讲清所要反映的实质性问题,对杂乱无序的谈话进行总结归纳,找出实质性的问题,抓住问题的关键,挖掘问题的根源,全面、准确地做好接谈笔录,为下步对案件的审查办理提供第一手材料。另外,在空闲时间根据案情笔录认真着磨,并及时加强同有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尽快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三是严格审查相关材料,将案件办理到位。在掌握申请案件的情况下,认真细致的审查卷宗材料,依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与有关职能部门加强联系沟通,严格案件审查,对于反映问题没有调处到位、证据不足、依据不当的及时向初查单位发退办函,重新办理;对处理已到位,但缺乏与信访人沟通的,协调有关单位加强沟通,释疑解惑;对处理意见适当,但意见未落实到位的督促责任单位尽快落实处理意见;协调解决难度大的案件,积极向领导建议进入复查程序。

四是协助领导开好信访案件复查会议和案卷整理归档工作。认真做好会场服务工作,协助领导拟定复查会议参加人员、制定会议议程、提出复查建议和做好会议记录等。会后及时编发会议纪要,根据会议研究的意见向信访人出具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书,同时做好案卷整理归档工作。

三、取得的成效

三个月来,在群工部领导的支持帮助下,通过一系列工作的开展,我确确实实学到了不少知识和解决信访问题的技能,虽然工作苦点累点,但我感到思想很充实很满足,体会最深的是我能在较短时间内融入到群工部这个大家庭中,真正沉入到工作中去,适应工作之快出乎我的意料。以前从没干过信访工作的我,仅仅三个月对群众(信访)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国务院《信访条例》的精神实质有了深刻的领会,对立足岗位做好信访工作有了更加坚定的信心。对从事复查工作的整套工作程序和技巧有了更进一步的熟悉和掌握。工作之余不断进行总结分析,对相关类型的案件理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实践证明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三个月共接受群众来人来电咨询36人次,其中涉法涉诉案件3起,咨询复查政策法规3起,群众督促结案18人次,教育引导群众12起,受理申请复查案件16起,其中进入立案复查程序的4起,在已审结的4件复查案件中,有3件息诉罢访,信访复查结服率达到75%,没有一件进入复核程序。

四、做好信访复查工作的认识和建议

我县的信访复查工作刚刚起步两年,作为信访工作的一项新的内容,从无到有,目前全县的信访复查工作正逐步走向程序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但也清醒地认识到信访复查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上访群众对信访三级终结制度不了解;二是资料整理和复查程序不规范;三是各级各部门领导重视不够;四是工作机制不健全(定期培训呀)。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要进一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信访三级终结制度的宣传,重点宣传申请复查的条件、程序和要求。

2、信访复查工作列入各单位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实行积分管理,严格责任追究,坚决杜绝各乡镇、各部门对案件把关不严,敷衍了事,只注重走程序,而忽视解决实际问题。

3、做好复查工作要从源头抓起,严把初信初访结案质量关,力争把问题的处理一步到位。

信访复查范文篇6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信访事项终结是指信访事项经依法处理、复查或者复核后,该信访事项办理终结。

第三条县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成立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小组,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小组在县信访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具体负责处理职责范围内信访事项的复查、复核工作。

第四条信访人请求复查、复核的信访事项,应当是原办理机关已经作出处理的事项。

第五条对已经或者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信访事项,信访工作机构不予受理,但应当告知信访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

第六条信访事项办理机关在作出信访事项处理意见的同时,应当告知信访人享有复查、复核的权利。

第七条信访人对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书面答复之日起30日内请求原办理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复查;信访人对复查意见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书面答复之日起30日内向复查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请求复核。

对复查、复核期限,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事由在规定期限内无法请求复查、复核的,在障碍消除后3日内,可以申请延长期限。复查、复核的行政机关经核实无误后,应当批准其申请。

非因前款规定而逾期提交复查、复核请求的,县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工作小组和其他行政机关可以不受理。

第八条对重大、复杂、疑难的信访事项,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可以举行听证,具体按《省信访听证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办理。

经过听证作出的处理意见、复查意见或复核意见可以依法向社会公示。

第九条对需复查、复核的信访事项,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应当自收到请求之日起30日内提出复查、复核意见。

第十条有关行政机关作出复查、复核意见后,应当在10日内书面告知信访人及原办理单位。同时报省、市信访工作机构和有关行政机关备案。

第十一条有关行政机关作出复核意见后,信访事项办理终结。

第十二条信访事项终结后,信访人仍然以同一事实和理由继续信访的,县、乡镇信访工作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不再受理;有关县机关或乡镇应当继续做好思想疏导和教育批评工作,劝其息诉息访。

第十三条有关县机关和乡镇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信访事项处理、复查、复核中,不依法履行职责的,按国务院《信访条例》、《省信访条例》有关规定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信访复查范文篇7

一、机构设置问题。目前各级信访机构都有内设机构或专人负责信访事项的复查复核工作,一些地方政府还成立了复查复核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就复查复核委员会而言,它是代表政府行使信访事项复查复核职权的机构,其规格较高,职责也清楚。但由于该机构组成人员都是兼职的,又不是独立的专门常设机构,无论从相关业务掌握上,还是时间和精力上,都难以保证发挥好作用。一个复查复核意见是代表政府作出的,如果不经委员会研究,实际上就是政府一个相关职能部门的意见,如果只向政府分管领导汇报后发出的意见能否代表政府也难说。而一个复查复核意见至少需要向分管领导汇报并由其签发两次以上。分管领导工作忙,常常找不到,排不上,召开委员会研究就更难。其间还有很多调查、协调、听证、研究、汇报、行文等工作,多数都要超过办理答复的规定期限,信访人意见大。而复查复核委员会办公室设在信访机构内,或信访机构内设复查复核机构,其均是信访机构所属的办事机构,没有行政职权,工作力度不够。有的办理或复查意见是本级政府职能工作部门作出的,如果由本级政府复查或复核就不能再交由原办理或复查部门承办复查或复核工作,但交由相关综合部门或办事机构承办复查或复核工作,其主体资格和专业水平将受质疑或打折扣。

几方面建议:一是信访事项复查复核机构独立设置,或设在信访、法制等机构内,整合资源,增强实效。重要的是授予其代表政府行使复查复核职权,而不是由兼职人员组成的机构来承担此项工作;二是减少程序。如果设立复查复核委员会,其委员会主任可由政府领导担任,但平时的组织调查、听证、召集会议、协调督办和签发文书等工作可委托事涉的分管秘书长负责。对简单清楚,无争议的复查复核信访事项,由承办部门、办事机构和相关领导把关,不必再提交委员会讨论或向分管领导汇报。需要召开委员会会议的,一般由相关委员和承办部门负责人、经办人参加即可,必要时再请政府领导参加或向其汇报和请其签发文书;三是复查复核委员会可聘请相关专业人士为评审员,参谋指导;四是以行政职能部门作出“三级终结”处理意见为主(尤其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部门),减少向政府申请复查复核和以政府名义作出复查复核意见。信访人对行政职能部门办理、复查意见不服的向其系统上级主管部门提出复查复核申请,以发挥职能部门的专业优势,提高办理质量和效率。但职能部门作出的复查复核意见应由本级政府复查复核委员会或信访机构审核备案后发出。

二、把好受理和办理关问题。《信访条例》规定:“对已经或者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信访事项不予受理”。信访途径相对于法定途径处于从属地位,只有无法进入法定途径的,信访人才应选择信访程序。但是,现在一方面信访人倾向于走信访程序,愿意找党政机关及其领导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我们本身也没有把握好、引导好。应当或已经进入法定途径而又进入信访“三级终结”程序,往往显得很被动,影响效力和效率,浪费行政和社会资源。法定途径是能发生法律效力的程序,是具有强制力保障的程序。什么样的纠纷属于诉讼、仲裁(包括合同、劳动、人事仲裁)、行政复议的范围都有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如果信访“三级终结”受理时难以确定的,在终结前的哪个层级和环节都可以确定,然后信访程序终结。当然,有的信访事项虽然应当通过法定途径解决,但实体权利难以保障,案了事不了或情况又紧急和重大,而通过信访协调途径能够解决,也不能一推了之,要以减轻信访人负担和提高效率,息访稳定为原则,但不是进入“三级终结”程序处理。另外,对争议较大的、边缘的、虽有暇疵又不需要纠正,以及解决不了的问题,不宜进入“三级终结”程序,尽可能的通过协调和其他方式处理,否则会影响政府信誉。属于纪检、监察处理的也不宜受理。对无理访的可通过“三级终结”确认后不再受理。要注意除无理访外,不能因为无奈才进入“三级终结”程序,只是为了走形式,而不是为解决问题。否则,信访人仍不会息访。还应当注意,信访人在下一层级未提出的问题和请求,到上一层级提出的不予受理,上一层级不能代替下一层级对未作答复的问题复查复核。还有一种倾向,进入复查复核程序后,承办的主管行政部门先入为主,带着框框,开始就想在怎么维持原处理意见上作文章,应撤销、变更、退回的没去做。在下一层级应纠正又能纠正解决的不愿处理,以完成程序了事,矛盾上交,尤其是第一层级办理没把好关,信访人大都向上一层级提出复查复核申请。同时,承办部门是事涉和主管的牵头部门,应依其职权和专业优势保证复查复核意见的质量,但承办部门往往依赖信访部门的心理较强,不仅拖拉超期,拿出的意见不够认真细致,甚至未经部门领导把关,而部门领导也不愿参加调查和研究活动,只派科处长或一般的工作人员参与。有时信访部门不得不牵头和再下功夫研究事实、依据、行文等。这是与其职权和专业要求相违背的。还有办理中上下沟通不够,使作出的终结意见产生岐义,难以执行,信访人不断上访。

三、“三级终结”后的救济程序问题。《信访条例》规定:“信访人对复核意见不服,仍然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投诉请求的,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不再受理”。而对信访人仍不服如何进入下一个程序没作规定,案了事没了,表现为:一方面,“三级终结”对信访人有利,但因改变或纠正原意见,事涉部门或基层政府不愿执行终结意见,有抵触情绪。因终结意见没有法律效力,不能申请强制执行,影响终结意见的公信力;另一方面,对终结意见不服不能再进入法定途径,使得信访人的申诉权利终止,仍缠访不断,也同样影响了政府公信力。既便复核机关可举行听证,并且经过听证的复核意见可以向社会公示,但其仍不具有强制力。如果能起动法定程序,对有理也好无理也好,都可以通过有法律效力的文书来定论,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终结。由于“三级终结”没有被赋予产生信访人权利义务的法律效果,使得“三级终结”制度显得底气不足。有人认为,信访“三级终结”既然是代表政府或其授权的职能部门作出的结论,就具备行政权利主体资格,其作出的结论应当是具体行政行为,如果信访人认为该行为侵害了其合法权益,就可提起行政复议或可诉讼,但立法设置上还没明确这点。当然,具体行政行为应当遵循授权行政原则,“三级终结”结论还不具有强制性行政指导行为。因此,有必要考虑《信访条例》上升到法律,或修改《信访条例》,使“三级终结”制度更加完善。

信访复查范文篇8

一、国土资源信访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书信、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国土资源部门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建议、要求和申诉,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违纪,失职渎职等进行检举和控告。

二、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认真办理来信,热情接待来访。认真填写《群众上访问题处理意见书》,呈科、局领导批示,自办信访事项应当在三十日内办理完毕,并将办理结果答复信访人,情况复杂的,经批准期限可行当延长。

三、交办的信访事项,办理单位自收到之日起六十日内办结,并报告办理结果,不能按期办理的,应当说明情况,提出预计办结时间。

四、转办的信访事项,办理单位自收到之日起六十日内办结,并可视情况向转办单位回复办理情况。

五、对于重大紧急的信访事项,应当立即上报,并在职权范围内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不良影响的发生和扩大。

六、建立国土资源管理信访统计报告制度。每季度第一个月10日前向市局报季度土地管理信、仿统计表。

七、信访人应当如实反映情况,不得捏造歪曲事实,不得诬告陷害他人。

八、信访人应当遵守信访秩序,不得影响国家机关工作秩序,不得损害接待场所的公私财物,不得纠缠侮辱、殴打、威胁接待人员。

九、多人反映共同意见,建议和要求的应当推选代表提出,代表人数不得超过五人。

十、上访人反映国土资源问题,应先向当地乡(镇)国土资源管理机构反映,对处理不服的可持《处理意见书》向县级土地管理部门请求复查或复议。?

信访复查范文篇9

第一条为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税费改革信访工作管理制度,确保农村税费改革顺利进行,根据《国务院信访条例》以及国家农村税费改革相关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农村税费改革信访是指农村税费改革过程中所涉及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农村税费改革办公室(以下简称“税改办”)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建议和要求,依法应当由各级税改办处理的活动。

第三条各级税改办应当做好信访工作,认真处理来信、接待来访,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坚持原则、秉公办事,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

第四条信访工作在各级税改领导机构的领导下,坚持分级负责、归口办理、部门配合,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本着尊重事实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精神,依法、及时、就地、公正解决问题。

第五条各级税改办的负责人作为信访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信访工作负总责,应当亲自阅批群众来信、接待群众来访,部署研究解决信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检查指导信访工作。各级税改办负责具体受理、办理信访事项,履行工作职责。

第二章信访人

第六条信访人是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税改机关反映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展情况等以及提出意见、建议和要求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第七条信访活动受法律保护。信访活动应遵守法律、法规,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第八条信访人应如实反映情况,提供相关票据、证卡等材料,不得捏造、歪曲事实,不得诽谤、诬告、陷害他人,造成严重后果的要承担法律责任。

第九条信访人应当遵守信访秩序,不得影响国家机关工作秩序,不得损害接待场所的公共财物,不得纠缠、侮辱、漫骂、殴打、威胁接待人员,不得携带危险品、爆炸品以及管制器械进入接待场所。捏造事实,无理取闹,影响国家机关正常办公秩序,造成恶劣影响或构成犯罪的信访人,依法进行处理。

第十条多人反映相似或相同意见、建议和要求的,一般采用书信、电话、电子邮件等形式;需要采用走访形式的应当推选代表,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人。

第三章工作职责及要求

第十一条信访工作在各级税改领导机构的领导下,具体由税改办承办,主要履行以下工作职责:

(一)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信访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

(二)制定农村税费改革信访工作规章、制度;

(三)研究分析信访动态,编写信访通报,部署信访工作任务,及时向税改领导机构及相关领导提供信访信息和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

(四)受理、办理农村税费改革群众来信来访来电;

(五)承办上级机关和领导交办的信访事项;

(六)办理或协助办理重大或异常信访事件;

(七)向下级税改办交办和督促催办农村税费改革信访事项;

(八)指导、督促下级税改办的农村税费改革信访工作;

(九)协助同级信访部门处理有关农村税费改革信访事项;

(十)办理其他部门和单位转交税改办的有关农村税费改革信访事项;

(十一)向信访人宣传农村税费改革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提供政策咨询服务;

(十二)其他依法应当履行的职责。

第十二条税改办及工作人员办理信访事项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文明接待,坚持原则,尊重信访人的人格,不得刁难、歧视信访人,一视同仁,耐心说服教育和做好解释工作;

(二)对信访事项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不得置之不理或者推诿、敷衍、拖延,不得虚报处理结果;

(三)恪尽职守,秉公办事,不得利用工作之便徇私舞弊;

(四)遵守保密制度,不得泄露信访人要求保密的内容,不得将检举、控告材料及有关情况透露或者转送被检举、控告的人员和单位;

(五)建立健全信访档案,妥善保管信访材料,不得丢失、隐匿或者擅自销毁信访材料;

(六)其他依法应当遵守的规定。

第十三条税改办工作人员在处理农村税费改革信访事项时,与信访人或者信访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四章信访工作规则

各级税改办主要承办农村税费改革过程中发生的信访案件,农村历史遗留问题一般不在受理范围。各级税改办在办理信访案件时,应遵守以下规则:

第十四条拆信。负责群众来信的拆阅。当日来信,当日拆封,将信封、信件及其附件一并装订,做到完整无缺。

第十五条登记。填写群众信访登记表,认真填写来信来电来访人的姓名、工作单位(或家庭地址)、时间和反映的主要内容。

第十六条直接办理。信访信息整理登记后,按照职责分工,对应当或者有权做出处理决定的信访事项,应在30个工作日内提出处理意见,报税改办领导核准,直接予以办理。

第十七条交办。对需作进一步核实的农村税费改革信访事项,按照案件发生属地原则,将信访信息资料报请税改办领导核准后,转交相关地区税改办作进一步核实,提出处理意见,在90个工作日内反馈查办结果。

第十八条转办。按照行政管理职责分工,将不属税改办职责范围内的信访事项,呈报税改办领导同意后,转请有关部门办理。对来电来访的信访人,做好解释工作,请其向有关部门反映。

第十九条直接查办。对领导批示或线索较清晰、社会影响较大等信访案件,税改办及有关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通过明察暗访等形式,直接查办案件。

第二十条催办。上一级税改办转交给下一级税改办的信访案件,应按规定进行催办。对信访人多次反映或已经超过查办期限的,应重点催办。

第二十一条反馈。下一级税改办在接到上一级税改办的督办通知后,应在规定期限内将查办结果反馈给上一级税改办,并将查办结果通知信访人。

第二十二条复查。

(一)对税改办处理决定不服的,除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外,可以自收到处理决定书之日起30天内请求原办理机关复查。原办理机关应当自收到复查请求之日起30日内提出复查意见,并予以答复。

(二)对原办理机关的处理决定或者复查意见不服的,信访人可以自收到处理决定书或复查意见之日起30日内请求上一级税改办进行复查。上一级税改办自收到复查请求之日起30日内,提出复查意见。经复查,信访事项处理决定正确的,上一级税改办不再受理。

第二十三条编发信访通报。每月初应将上月的信访案件汇总,编印《信访通报》,向下一级税改办通报整个信访工作进展,向税改领导机构及相关领导提供信访信息,反映农村税费改革信访动态。

第二十四条归档。各级税改办负责信访的同志,应及时清理群众信访案件,将群众信访登记表、信访原件、处理意见和反馈意见等一并归档,妥善装订。保存5年,期满销毁。

第五章奖励与处罚

第二十五条对信访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的单位或者个人,由各级税改办组织评比,并给予表彰和奖励。

信访复查范文篇10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国家机关,是指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第三条本市各级国家机关应当制定并公开信访工作制度,畅通信访渠道,认真处理来信、接待来访,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努力为人民群众服务。

国家机关负责人应当坚持阅批重要来信,接待重要来访、听取信访工作汇报,研究解决信访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第四条国家机关处理信访事项应当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国家机关应当定期进行矛盾和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对排查出的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矛盾和突出问题,应当按照信访事项处理原则责令有关机关限期解决。

第六条市和区、县应当建立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应当定期召开,并履行下列职责:

(一)通报重大、复杂、疑难的信访事项;

(二)了解重大、复杂、疑难信访事项的办理情况和动态;

(三)对重大、复杂、疑难信访事项的处理提出对策建议;

(四)组织协调处理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重大、复杂、疑难信访事项;

(五)督促检查有关工作部门和地区处理重大、复杂、疑难信访事项各项措施的落实。

第七条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按照电子政务建设的要求,建立全市的信访信息系统,实现与上级人民政府、政府有关部门、下级人民政府的互联互通。

有关行政机关应当将受理、办理信访事项情况及时输入信访信息系统,通过信访信息系统报告或者通报信访信息情况。

信访人可以通过信访信息系统提出信访事项,查询信访事项的办理情况。

第八条信访人对属于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职权范围内的信访事项,应当分别向有关机关提出。

对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投诉请求,信访人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

第九条信访人提出涉及行政机关的信访事项,按照下列规定确定负责处理的机关:

(一)对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提出的信访事项,由该工作部门负责处理;对其负责人的职务行为提出的信访事项,按照行政隶属关系,由其上一级行政机关负责处理;

(二)对区、县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和所属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职务行为提出的信访事项,由区、县人民政府确定负责处理的行政机关;对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提出的信访事项,由该工作人员所在的行政机关负责处理;对其负责人的职务行为提出的信访事项,按照行政隶属关系,由其上一级行政机关负责处理;

(三)对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或者提供公共服务的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提出的信访事项,由该组织或者企业、事业单位的主管行政机关负责处理;

(四)对社会团体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中由国家行政机关任命、派出的人员的职务行为提出的信访事项,由任命或者派出该人员的行政机关负责处理;

(五)对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及其成员的职务行为提出的信访事项,由所在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负责处理。

第十条信访人提出涉及区、县人民政府之间,区、县人民政府和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之间,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之间的职务行为提出的信访事项,由所涉及的区、县人民政府或者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协商确定负责处理的行政机关;协商达不成一致意见的,由市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提出意见,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确定负责处理的行政机关。

第十一条信访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不服,可以按照下列规定请求有关机关复查、复核:

(一)对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作出的处理意见不服的,可以请求该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复查;对复查意见不服的,根据信访事项的内容,可以向市人民政府相关工作部门请求复核。

(二)对区、县人民政府工作部门作出的处理意见不服的,可以请求区、县人民政府复查;对复查意见不服的,根据信访事项的内容,可以向市人民政府相关工作部门请求复核;对区、县人民政府作出的处理意见不服的,根据信访事项的内容,可以请求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复查;对复查意见不服的,可以向市人民政府请求复核。

(三)对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作出的处理意见不服的,可以请求市人民政府复查;对复查意见不服请求复核的,按照国务院《信访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对市人民政府作出的信访处理意见不服请求复查的,按照国务院《信访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市人民政府复查、复核的信访事项,由市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组织有关部门提出复查、复核意见,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二条信访人提出的下列信访事项,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或者复核机关可以举行听证:

(一)在本地区有重大影响的;

(二)属于重大群体性上访的;

(三)对重大事实认定有较大分歧的;

(四)对信访事项的处理结果存在重大分歧的;

(五)其他重大、复杂、疑难的信访事项。

听证由行政机关决定举行,并承担组织听证的费用。

第十三条信访听证参加人员包括信访人和直接利害关系人及其委托人、信访事项涉及的行政机关人员、证人、书记员以及听证主持人和其他听证合议组组成人员。

听证由正在办理信访事项的行政机关负责人主持,书记员由该机关工作人员担任。

第十四条听证应当组成听证合议组。听证合议组由下列人员组成:

(一)听证主持人;

(二)正在办理信访事项行政机关的其他工作人员;

(三)正在办理信访事项行政机关的同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工作人员。

听证合议组成员人数应当是单数,不得少于三人。

第十五条举行听证,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听证举行前七日,行政机关将听证的信访事项、时间、地点通知听证参加人;

(二)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听证公开举行;

(三)信访人和直接利害关系人可以亲自参加听证,也可以委托人参加听证;信访人和直接利害关系人及其委托人不参加听证,不影响听证的进行;

(四)听证的事项涉及多个信访人提出的共同信访事项的,行政机关告知信访人推选代表;

(五)听证应当制作笔录;笔录应当交听证参加人审核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

第十六条听证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听证开始前,书记员应当核对听证合议组成员以外的听证参加人的身份,宣读听证纪律,告知听证参加人的权利、义务;

(二)听证开始后,主持人介绍听证合议组成员,宣布听证的信访事项;

(三)信访人、直接利害关系人或者其人陈述事实和理由,出示证据;

(四)信访事项涉及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陈述意见,出示证据,并说明相关法律依据;

(五)经主持人同意,信访人和直接利害关系人及其委托人可以就分歧意见与信访事项涉及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辩论。

听证结束后,听证合议组应当进行评议、合议。评议、合议的结果应当作为行政机关作出处理意见的重要依据。

第十七条信访过程中发生扰乱公共秩序的情况时,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应当现场疏导,并可以依法采取下列措施:

(一)封闭现场和相关道路,实行区域性交通管制;

(二)设置临时警戒线,划定警戒区域,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进入;

(三)维护公共秩序、停止违法行为的公告。

第十八条采取管制疏导措施无效后,对正在发生的严重危害社会稳定、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经上级机关和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可以依法采取下列强制措施:

(一)责令围观人员立即离开现场;

(二)责令聚集人员在限定时间内离开现场;

(三)对于超过限定时间仍滞留现场的人员,强行驱散;

(四)对经强行驱散仍滞留现场的人员,强行带离现场或者依法予以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