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风范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8 07:46:18

师德风范范文篇1

一、从文化视野审视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意义,确立忠诚事业的理想与信念

(一)至善崇德:古代教育传统的崇高境界在人类文明史上,历代先哲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优秀的教育传统和丰富的师德思想,从我国第一部教育专著《学记》到集先秦思想之大成的四书五经,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无一不积淀着深邃的哲学思辨和教育智慧。

我国最早提出“教育”二字的著名思想家孟子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许慎的解释不但阐明了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明确地告诉教育者要有自己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准则,也启示我们教育是一个通过言传身教来完成知识和“善”的传达的过程。为此,我国古代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特别是孔子、孟子、荀子以及朱熹等,不仅用他们的思想更用他们的实践阐释了中华五千年教育思想与传统,如:“天地君亲师”的尊师传统;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师德精神;“有教无类”、“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言传身教”的教师风范等,其中一以贯之的就是至善、崇德、贵表、务本、弘道的师德传统和知行合一、知体达用、长善救失的师德规范。这种精神与风范曾经孕育了无数为真理呐喊,为理想献身的仁人志士。

(二)忠诚事业:党和人民的重托与期望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党和人民对教师寄予了殷切期望。主席循循教诲我们“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希望广大教师努力在政治上、业务上不断提高,沿着又红又专的道路前进。”总书记说:“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快又好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广大教师要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也指出:“传道授业解惑,是老师在毕生中一定要做好的事情。现在我们讲传道,就是要给学生传授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使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授业就是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本领,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培养杰出人才;解惑,就是当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教师要解疑释惑。而做好这三点,一定要以德为先。”新中国几代领导的阐述充分体现了我党和人民对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和热切希望。

(三)立德践行:市场经济背景下师德建设的

重要意义

师德师风是教师职业理想、职业忠诚、职业信念和职业道德修养的综合体现,是一个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校风、学风建设的灵魂,学校的办学质量和竞争力的核心元素。学院要从学校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为建设国内一流高职院校奠定坚实的基础。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

高职院校是精神文明的高地,是高素质高技能技术人才成长的摇篮。高校教师既是素质教育的生力军,人才成长的引路人,又是弘扬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践行者。教师的自身修养和职业实践,不仅影响和带动着广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和价值取向,也影响和带动着全社会履行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因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高等学校责无旁贷的使命,是高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学校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梅贻琦先生曾经说过,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高校肩负着追求真理、彰显正义、教书育人、服务大众的神圣使命。要办一流的学校,必须有一流的教师队伍,而一流的教师队伍必须具有一流的师德师风。《大学》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也”。就是说,大学应该将“至善”作为教育的最高境界。而这些必须通过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加以体现、得以实现。名校因为名师,名师造就名校。学院的专业建设需要教师,学院的教学改革需要教师,学院的教育质量和社会影响更需要教师,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保持学校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才能保持学校不断发展的生命力。

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校风学风建设的灵魂

大学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大学教师是学生健康成才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大学教师的思想道德素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教化作用,教师的形象对于学院形象建设和品牌打造发挥着关键作用。加强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维护教师群体的职业形象,是学院教风、学风和校风建设的核心和灵魂。

(四)观照现实:当前师德缺失现象与原因透析

1.师德缺失现象

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呈现了令人忧虑的局面。一是心理浮躁。教学上沉不下心来,满足于应付了事;学术上专不下心来,热衷于走旁门左道,造假作弊;学习上鼓不起劲来,沉醉于享乐和钻营;改革上提不起神来,习惯于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二是道德失范。在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影响下,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仅仅看作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过于看重个人价值和个人利益,动力不足、激情不高、业务不专、改革意识不强、工作不规范。

三是育人意识淡薄。将“教书”与“育人”人为地割裂开来,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不闻不问,对学生违纪行为视而不见,对学生缺乏爱心。

四是师表意识淡化。缺乏自律精神,道德信念迷失,道德行为弱化,语言粗俗、仪表不整,举止不端。有些行为甚至突破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底线。如接受学生宴请、收受学生礼物等。

2.师德缺失的原因分析

以上问题的存在,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既有“大气候”的影响,又有“小环境”的影响。

一是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既为教育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为个体的选择和发展提供了多元化价值取向;又将一些消极因素如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利己主义带入了校园。在价值多元和功利趋向的语境下,部分教师人生理想趋向实际,个人幸福追求实在,价值标准注重实用,行为选择偏重实惠,个别老师甚至价值观发生偏移。

二是制度导向出现偏差。在官本位倾向、职称评审学术导向等影响下,重机关、轻一线,重科研、轻教学,重名利、轻修炼,重教学、轻育人,重硬性指标、轻软性考核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是优秀教育传统受到轻慢。由于社会普遍价值观向物质化倾斜,部分教师对教师这一崇高职业的群体认同感迷失,老一辈教师那种不求索取只讲奉献的工作境界,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板凳甘做十年冷”的学术气节,悲天悯人、关爱学生的人文情怀以及“教书先教做人”的育人意识渐行渐远。

四是思想政治工作不到位。一方面很多教师承担了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在工作负荷和精神负荷的双重压力下,诱发了心理失衡现象;一方面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处于一种外在强制的他律状态,忽略了思想疏导和价值引导,忽略了内心世界和心理需求的关注,普适的价值和义务责任没有内化成为教师的个人意志,从而使不少教师对教师职业规范的内涵,对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很多教师不是用一种理性、自觉的职业道德意识来指导自己的实践,而是凭借感性的职业良心以尽自己的义务。

二、从教育本质界定师德师风建设的基本内涵,明确教书育人的责任与义务

“立德践行、经世致用,忧乐天下、求索创新”,这是岳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基本办学理念,也是其办学的价值追求。它承继了五千年文化传统,诠释了学院师德师风建设的深刻内涵。其中“立德”源自《左传》“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核心是道德与人格的确立,“践行”源自《孟子》,讲的是无论是道德的树立、人格的形成还是能力的习得,都离不开实践活动,离不开行动的落实。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他还用“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来形容教师职业。这些都启示我们,师德师风不单纯是一个教师品德问题,而应是一名教师所具有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职业实践的综合体现。

(一)师德是一种信念坚守

理想与信念是教师从事职业行为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教师职业行为的最高要求。教师的职业理想与信念体现着教师行为至善至美的道德境界,也体现了教师个人成长的基本价值取向和终极目标。

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原本就是一种“人”的教育。从古希腊教育家所追求的“自由人”,到19世纪马克思所预言的“全面发展的人”,再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专家阿列克斯·英克尔斯所探索的“现代人”;从先秦儒学教育家所憧憬的“伦理人”,到20世纪40年代陈鹤琴所提倡的“现代中国人”,再到邓小平提出的“四有新人”,“人”始终是教育情有独钟的关注对象。马克思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说过:“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是表现在全面占有自己的本质。”我国职业教育在异军突起的迅猛发展中,尽管引入了诸如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和行动导向等理论体系,但其基本的理论依据仍然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即个人能力和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技术人才”,这一目标凸现的是“人的全面发展”这一主题,其主要内涵是在“人性提升”和“能力发展”的和谐共振中,把人的全面发展主题推向极致。作为现代职业人的培养基地,必须从人文关怀的高度,创造学生不懈追求人生的发展空间,铸造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育人工程”。为此,一名优秀的高职院校教师必须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强烈的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要经得起诱惑,耐得起寂寞,扛得起责任,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让忠诚成为信念,将忠诚融入事业,用忠诚演绎人生。

(二)师德是一种奉献精神

教师职业让人肃然起敬,在于她的淡泊与高尚,她阐述着生命的真谛,谱写着爱的乐章。在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社会,面对市场各种利益驱动,每个人都在选择自己的追求。一位古希腊哲学家曾说道,对精神的追求,是追求神圣;对物质的追求,是追求平凡。还有人形容,教师的生命像一个长长的句子,艰辛是定语,耐心是状语,热情是补语;也有人用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来赞美教师的高尚情操和奉献精神。的确,教师的名字叫奉献,她是人梯,托起学生成长的希望;她是蜡烛,点亮学生心灵的智慧;她是火炬,为学生传承文明之光;她是雷电,激发学生的赤子之情;她是铺路石,为学生奠定人生的路基。一个师德高尚的老师所追求的应该就是这样一种甘为人梯、甘当蜡烛、甘为铺路石的精神境界。

(三)师德是一种博爱情怀

教师从事的是塑造灵魂的事业,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注定了教师是一份以爱为主题的职业。用爱的力量感动学生,成就学生,是教师职业生涯的一种境界。原教育部部长周济提出:“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讲的就是要将爱和责任放在师德教育的首位,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高职教育的基本使命是锻造现代职业人,在这闪烁人性光泽、充满人文情怀的伟大事业中,教师更要将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作为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的基本前提。用自己的真心和诚心拉近自己和学生之间的距离,用自己的爱心和恒心感染和教育学生,用自己的专心和耐心教会学生应知、应会,教会学生做事、做人,让学生始终生活在爱的氛围中,让学生心底始终流淌爱的暖流,只有这样,才能传递给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深厚的人文情怀。汶川地震中的英雄教师谭千秋、全国师德标兵盘振玉就是用他们充满爱心的伟大情怀,诠释了教师的高尚和美丽。

(四)师德是一种道德约束

职业道德是为人师表的内在要求。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是什么东西推动学生去追求高尚的美德呢?是教师的精神和道德方面的表率作用。”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他的工作对象是人,肩负着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所以除了对教师要求遵守普通公民的道德规范以外,还必须要有具有教师职业特点的道德要求。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所以说教师是一面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跟随;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视网膜里、心光屏上,都能起到无声路标的示范作用,这种示范作用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道德力量。

(五)师德是一种专业素质

当今世界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共识,即教师不但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专业。其主要标志体现在五个方面,即专门性社会服务、专业化知识与技能、专业性职业活动、专门化职业训练和特定的职业伦理规范。教师专业化既包含教师职业专业化,也包含教师教育专业化。作为一名专业化的教师,其专业知识结构包括通识性知识、个体性知识、素养性知识、条件性知识、行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等方面,其素养性知识就涵括崇高的教育理想,执着的敬业精神,博大的人文情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高尚的人格风范。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一名专业化教师,首先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师生观;其次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第三要具备深厚的教育理论素养,懂得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有效地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适时加以引导;第四要掌握娴熟的教师职业技能,具备高超的教学艺术,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以最有效的方式传授知识、启迪思维,使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第五应当具有远大的职业理想和严谨的职业操守,只有这样,才对学生具有亲和力、向心力和感染力,也只有这样,才能承担起教会学生从事职业活动的技能、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应知、应会、做事、做人的职业能力。

三、从发展高度营造师德师风建设的人文环境,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和动力

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高职院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必须从发展的高度,以“忠诚、奉献、师表”为核心内容,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为根本目标,以加强师德修养,履行师德规范为基本要求,以教师的渊博学识、精湛技能和高尚人格的专业化训练为基本内涵,努力营造师德师风建设的人文环境,以良好的教风营建良好的学风与和谐的校风。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几年来的实践探索就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视角和实践模式。

(一)抓学习,以教育的信念提升师德师风建设

教育信念是教师的精神追求和奋斗目标,是教师提升素质的关键所在。教育信念的具体体现是教师对教育工作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学习是转变教育观念,确立教育信念的有效途径,岳阳职业技术学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立一支德艺双馨、双师结构师资队伍为目标,构建以“马鞍山大讲堂”为主体的职业教育宣讲平台、以“名师讲坛”为主体的教师学习交流平台、以“师德师风建设研究专栏”为主体的专题研讨平台和以“教学项目建设”为主体的教改活动平台等四大学习平台,通过教育理论学习、专题研讨活动和教改项目建设,转变教育思想,提高理论水平,丰富人文情怀,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二)抓典型,以榜样的力量引导师德师风建设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成长了一批以省级劳模、省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团队、省级专业带头人和省级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为主体的教师队伍,其弘扬的是一种恪尽职守、教书育人和立足本职、服务社会的精神。学院定期开展“我最喜欢的老师”和师德标兵的评选活动,培育一批师德师风建设的先进典型,以榜样的力量来鼓舞人、教育人,努力营造学习先进、追赶先进、争当先进的校园氛围,进而带动校风学风的建设。

(三)抓创新,以丰富的活动内化师德师风建设

一是组织学生定期开展“我最喜爱的老师”征文评选活动。根据学生的推荐,每年评选出20名学生最喜爱的老师。

二是定期开展以“忠诚、奉献、师表”为主题的演讲、朗诵和知识抢答赛等活动和“六个倡导”活动,在全院教职工中开展倡导爱心与责任,自觉抵制抵制敷衍塞责、歧视侮辱学生、索要或接受学生财物的行为;倡导廉洁自律,自觉抵制在招生、考试、职称评定、成果评审等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和违规行为;倡导科学务实,自觉抵制在教学科研工作中违背学术规范,弄虚作假,抄袭剽窃,侵占他人劳动成果的行为;倡导无私奉献,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倡导为人师表,抵制单独带异性学生进娱乐场所等败坏教师形象和声誉的失德行为;倡导遵纪守法,自觉抵制私收学费、、办假文凭等违法乱纪行为。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内化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凝聚力。

三是开展“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写一篇教育理论研究论文、设计一堂教学改革课、上好一堂教改示范课、开发一个教学资源、承担一个教改项目”的业务竞赛活动,鼓励教师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增强教师忠诚职业、奉献自身的意识教书育人的能力。

四是开展“我为学生献爱心”活动,鼓励教师为学生做一件实事,献一份爱心,密切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五是评选一批师德师风的先进典型,通过学生测评、同行推荐、系部审核、学院审批,每学年评选出10名师德标兵,并在教师节前后召开师德师风建设表彰大会进行表彰,营造崇师德、铸师魂、正师风的校园环境。

六是开展一对一谈心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与教师和学生开展一对一谈心活动,同时,充分利用民主生活会、教研室工作会、部门工作讲评会、系务会等形式,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召开师德师风建设研讨与讲评会,出版师德师风建设研究论文集。

(四)抓管理,以健全的机制规范师德师风建设

一是完善领导和处室联系系部制度,加强对师德师风建设的领导和引导,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管理环境。

二是严格执行《教师教学工作规范》,从教学计划编制、备课、听课、课堂教学以及作业批改五个方面规范教学行为,确保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

三是完善和落实《教学工作考核方案》,定期从师德师风、专业水准、教学能力、教学质量、教研教改等方面全面公正地对教师的各项工作全面考核和评价。对上课或监考迟到、早退、旷课、课堂接打手机、擅自请人代课、调课、无教案或使用旧教案授课、教学组织与管理不善,造成教学仪器设备损失、对学生违反考试纪律行为视而不见甚至庇护说情、教学中宣扬违背四项基本原则等政治言论予以严肃处理。

四是制定《机关工作人员素质提升方案》,逐步建立师德师风考核结果与教师个人年度工作考核、职称职务评聘、课酬等相挂钩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形成师德师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师德风范范文篇2

师德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的总和,是教师素质的核心部分。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优良的师德,如:“当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为人师表,教学相长”、“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等等。这些都是广大教师必须传承的优秀传统。

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师德建设赋予了新的内涵。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我们建立社会主义的新师德观,更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知识创新的重要阵地,理应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走在社会前列,切实发挥好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

“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概括精辟,寓意深刻,囊括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是中华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新发展。

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所面对的是天真无邪的儿童,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承担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涵盖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以及中华民族文化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这对于引导少年儿童明辨是非,培养良好的社会风范,具有重大意义。“八荣八耻”荣辱观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在所有孩子的头脑中扎下根。身为基层教师,我们平日所承担的不仅仅是传授文化知识,更是要培养具有高尚品德、文明素养、民族精神的未来社会人。所以我与许许多多的老师一样,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随时随刻地对学生进行着诚实守信、团结互助、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多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弘扬爱国主义,还体现在日常生活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对广大少年儿童来说,首先要让他们懂得‘爱’,培养他们自爱、爱人、爱家,这样长大之后才能真正懂得爱国主义,懂得去服务人民,服务社会。

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粒粮食……诸如此类的小事情看起来都很不起眼,但是它关乎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反映出我们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到底树立得如何,因为艰苦奋斗不仅仅是勤俭节约,它是一个民族的意志和品质。因此,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加强孩子们的养成教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作为“养成教育”的核心内容,并落实到实处,为孩子们打下正确荣辱观的基础。可以说传承中华民族美德是我们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

所以,我要深入学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精神,进一步提高自身修养,师德水平,做到以德服人,以行动带动人,以情感染人。作为一名教师,我每天都要和孩子们打交道,所以更要以身作则,增强自身的荣辱意识,将荣辱观细化于我的一言一行中,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教育影响孩子们,为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甘为人梯,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把毕生献给事业,献给学生。

其次,规范文明行为。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师德风范范文篇3

关键词:高校;艺术类专业;辅导员;师德建设

进入新时期,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人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高校在艺术类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上的投入日趋增加。艺术类人才培养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比重正在增大,其中高校艺术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灵魂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艺术类专业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学生参与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1]。其中师德作为辅导员最重要的素质,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的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决定着未来的国民素质,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方向[2]。对高校艺术类专业辅导员师德要求也在日益提高。因此,新时期艺术类专业辅导员的师德建设更应大力推进,从而建设出具有良好师德风范,高标准的辅导员队伍,使其在高校艺术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培养能够适应新时期的艺术类人才。

一、新时期高校艺术类专业辅导员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新时期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正呈现逐步上升、积极健康的发展趋势。加强师德的规范和教育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3]。辅导员队伍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不仅要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更要通过自身力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做好学生的思想导师。同时,随着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数量、类型等的日益增加,辅导员的师德素质和工作质量也在日益提升,但辅导员队伍的师德建设和现状仍存在许多问题。其中,艺术类专业辅导员因所面临的专业设置、教学方式、生源等的特殊性,在其师德建设方面也存在这一定的特殊性和问题。只有分析这些问题的共性与个性,才能得出更加适合高校艺术类辅导员师德建设策略。

1.不重视政治理论学习,思想政治素养缺乏

高校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践行者,应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但随着新时期新形势的不断发展,现今辅导员不只是学生的思想导师,同时还肩负贫困资助、心理咨询、就业规划等多项事务性工作,使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间和精力逐渐减少,也因此辅导员对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视度在逐渐降低。其中,艺术类专业的辅导员中存在一部分艺术类专业毕业的工作人员,相较其他非艺术类工作人员,艺术类专业工作人员常表现出过于感性不能理性客观看待问题的特点,使部分高校艺术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较易跟实际脱节,偏离正常轨道,并且多不关心政治,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政治素养的缺乏。

2.师表形象较差,教育德行不够规范

艺术类专业辅导员不仅要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在个人言行和着装上也应符合职业要求。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常存在个性张扬、各异化的特点,以至于其中一小部分艺术类专业辅导员在所处环境的影响下也存在类似问题,未能认识到教师的师表形象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新时期新形势下个别艺术类专业辅导员在市场经济浪潮中变得功利、充满人情世故,在“人情”面前不能坚持原则,甚至收受学生礼物,对物质追求师德一些辅导员背弃了理想和信念的追求,践踏了自身良好的教育德行,丧失了师德精神,不仅没能做到为人师表,反到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3.师德评价不合理,建设机制不完善

近年来,虽然高校在辅导员师德评价和建设方面制定了许多规章制度,但多缺乏合理的量化体系和可操作性,在实际评价中往往以任务的完成度和完成量作为指标,没有考虑到在任务过程中师表作用、育人效果等软指标,这也使得师德评价存在着不合理性。同时在师德建设机制中不仅存在考核评价制度的不合理性[4],在组织和后续的激励奖惩制度上也不够健全,特别是对艺术类专业辅导员。尽管多数高等学校都建设了人事、工会等多个部门,但在部门协同开展工作中往往出现职责界限模糊,合力不畅等问题,极少有专门的部门人员能够全面系统的负责师德建设和评价工作。评价管理制度和机制的不健全是导致现阶段新时期新形势下艺术类专业辅导员师德缺失的重要原因。

二、加强新时期高校艺术类专业辅导员师德建设的必要性

1.提升个人素养,成为学生表率

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是艺术类专业辅导员所需具备的重要师德。由于高校艺术生集体意识淡薄,思想政治素养缺乏,对于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艺术类专业辅导员,一定要有夯实的政治理论基础,优秀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才能在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起积极作用。同时,不断提升个人的师德修养,做到爱岗敬业、爱生如子、教育育人、治学严谨、修身养德,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和身边的同事,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表率。

2.夯实专业基础,提高教育质量

艺术类专业辅导员师德建设不仅在个人,也在团队。一个好的团队具有良好的师德风范,在开展工作中能起到促进激励作用。因为在团队中的人会相互影响、相互帮助,特别是队伍中的领导和核心人物一定要具备良好的师德风范,才能坚定工作发展的方向,带领并指导其他辅导员更好地工作。只有在整个队伍的共同前进下,才能带动并夯实整个专业的教育基础,提升教育质量。

3.优化高校管理体系,提升学校办学质量

新时期加强高校艺术类专业辅导员师德管理部门的建设,是提升辅导员队伍师德建设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推动并促进艺术类专业辅导员师德修养提升、学校办学质量提高的坚实力量。师德管理部门的建设不仅能解决过往多部门不合作、合力不畅、职责推脱的问题,其更重要的是能全面协调统一师德管理制度,促进师德评价体系的合理化,能优化整个高校环境内的管理体系,同时也将在艺术类专业辅导员奖惩激励工作中起到推进协同作用,在整个师德建设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加强新时期高校艺术类专业辅导员师德建设的策略

1.扩大并加强师德风范宣传教育

加强师德风范宣传教育是提升高校艺术类专业辅导员师德修养最直接最广泛的方式方法,根据工作特点,提升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养尤为重要。从思想教育入手组织艺术类专业辅导员学习党知识和政治理论,树立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要在学校宣传栏和网络公众平台做宣传教育,以起到更广泛深刻的教育作用。另外,也要在日常工作中培养良好的师德形象和师德修养,特别是要不能随波逐流受学生影响,远离“标新立异的师德形象”,建立符合师德风范的师德形象。学校还可在辅导员群体中树立“师德楷模”,在群体中形成榜样力量;还可深入开展丰富的师德评选表彰、先进事迹宣传、学生评价等师德风范创建活动,促进整个校园良好师德环境的建立。

2.建立健全辅导员师德考核制度

辅导员师德考核制度是评价辅导员自身和整个体系的重要手段,对加强新时期高校艺术类专业辅导员师德建设具有重要作用。艺术类专业实践性强,艺术类学生比较感性、喜欢接受新鲜事物、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导致艺术类专业辅导员在工作中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如艺术类学生的课堂更具活跃性、艺术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情感性、教育方式较为多样性。考核艺术类专业辅导员的师德,采用与其他专业一致的评估体系常存在不全面、不具体、不科学的问题,要建立健全艺术类专业辅导员师德考核制度,务必做到系统完备、科学评定、民主实施。同时,在考核中要用建立考核监督小组做到公平、公开、公正,才能真正有效建立健全艺术类专业辅导员师德考核制度。在考核后奖励优秀人员、教育存在问题的人员进行,才能更好地发挥考核制度的作用,提升艺术类专业辅导员师德风范。

3.构建高校辅导员师德管理部门

在高校师德建设工作中,构建师德管理部门是整合师德培养资源、合理健全师德评价制度、加强师德风范建设的有利保障,其在加强新时期高校艺术类专业辅导员的师德建设体系中起到协调统一的重要作用。同时,高校的各级领导也应从自身做起,努力提升自身修养并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在全校中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在师德建设过程中发挥表率和核心领导作用,以促进并加强新时期艺术类专业辅导员师德建设。

四、结语

由于新时期新形势下高校艺术类专业辅导员职业的特殊性,在面对思想活跃、个性鲜明的艺术类学生时,要有良好的师德形象和师德风范,不仅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要用自身的道德修养为学生作表率。因此,加强新时期高校艺术类专业辅导员的师德建设是提升我国高校艺术生教育质量何促进我国师德风范良好发展的有力保障。

作者:孟蕲翾 张鑫 陆体锋 单位:三亚学院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赵贺男,李欣.高校辅导员在美术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4(8):118-119.

[2]徐晓华.艺术院校师德建设的科学途径[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3(6):171-173.

师德风范范文篇4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丰富新时期师德建设的内涵,不断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成为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好教师。

二、活动要求

1、活动内容要着力反映广大教师在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等方面的崇高师德风范。体现教师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的师德,以学生为本、以言传道、以行垂范的师道,创新发展、求真务实、精湛高超的师艺。

2、要坚持“真人真事真情”的原则,结合工作实际,重点挖掘身边普通教师的闪光点,树立新典型,宣传新事迹,展现新风貌,探索新思路,使高尚的师德风范可亲、可近、可学。

3、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把此次活动作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举措,作为创建新一轮文明单位、和谐校园的重要抓手,作为~年师德建设的重要载体,学校将成立以党支部领导、工会等部门共同组成的工作小组。

4、在活动开展期间,及时进行宣传报道,以及时发扬先进。

四、活动内容

1、参加师德征文活动。围绕“为人·为师·为学”的主题,讨论和挖掘当代教师的师德内涵和师德规范,以不断提高教师育人水平,促进师德建设。学校组织一篇文章,2000字以内,月25日前报送中教科(支部负责落实)。

2、开展师德故事演讲活动。以“为人为师为学”为主题,围绕师德典型,讲述身边的师德故事,以彰现教师高尚师德风范,不断推进师德建设。各组室组织一篇文章,月7日,学校进行演讲比赛,月20日,参加教育局组织的专场演讲活动(工会负责落实)。

3、积极参加教育局开展的师德大讨论活动。围绕“为人为师为学”的主题,以网络为载体,开设“师德建设”论坛,结合教育局要求,学校中心工作,广泛发动教师、家长、学生,以“当代教师的师德内涵和师德规范以及如何提高教师的育人水平”为内容,开展讨论活动。月1日----月24日为准备阶段,月25日(教育局安排规定的时间)参与网上论坛(支部、工会负责落实)。

师德风范范文篇5

【摘要】高校青年教师是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骨干力量。近年来,由于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青年教师的比例不断上升。青年教师队伍的道德风范直接关系到整个教师队伍的质量和未来,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部分青年教师在道德风范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以期能为加强青年教师的风范建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青年教师风范建设职业道德

2003年教育部的统计资料显示,教育部直属高校中青年教师的比例已占38.2%。我校2003年以来共补充青年教师221人,占现有专职教师的46%,青年教师已成为我校教师队伍的主力军。

多年来,党和政府及各高等院校,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师德风范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全球化,各种思想和文化相互碰撞,高校青年教师的价值观念也不同程度受到冲击和影响。

1部分青年教师道德失范的表现及原因

部分青年教师道德失范,常常表现为讲奉献少、育人少,谈待遇多、谈理想少,对社会要求高,对自身要求低;事业心、责任感差,存在严重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思想。有的教学投入不足,不重视教书育人,有的缺乏严谨治学的态度,缺乏认真负责精神,事业心、责任感不强。有的在学术研究中存在功利化和非理性行为。有的缺乏爱心,不关心学生成长。有的不愿与人合作,缺乏团结攻关精神。有的缺乏法律意识,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其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1角色转变受阻

青年教师大多本科-硕士-博士一路走来,接触社会少,易出现浪漫化理想化色彩,易受外界干扰,“免疫力”差。主观上想当好教师的愿望,因尚未完全进入教师角色,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忧心忡忡。同时婚姻、子女、购房以及发展事业的多重压力,有限的待遇,追求事业的艰辛等,使他们处于无奈的复杂心情和摇摆不定的道德观念中。

1.2新形势的冲击

经济的繁荣,导致人的思想道德观念产生较大的变化,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价值观,重经济而轻政治、重物质而轻精神、重实惠而轻道义等有流行之势。同时,各个学校在职称评审、科研项目申请、教学能力等方面,给青年教师以巨大的压力。这些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学历高校青年教师的情绪,也影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的稳定。

1.3管理使用有弊端

目前高校青年教师培养存在着重使用、轻培训,重科学素质、轻人文精神,重业务能力提高、轻职业道德培养等倾向。表现为:青年教师培训进修机会不多,影响了他们的继续提高;对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要求越来越高,使他们承受更多的压力;考核中重学历、科研成果,而轻思想表现、教书育人等。这势必影响到高校青年教师道德建设的质量和效果。

2加强高校青年教师道德风范建设的对策

高校青年教师的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涉及到高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因此,要从战略的高度来重视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2.1加强高校青年教师道德教育,提高道德水平

2.1.1道德规范法制化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教师资格条例》及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暂行细则》等,将青年教师道德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甚至要用《刑法》规范考试保密、学术保密及日常行为。

2.1.2加强职业道德培养

一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青年教师道德培养制度,把职业道德建设的内容纳入教师培训计划之内,以防止“一手软、一手硬”的现象。二是要健全青年教师培养的“导师制”,通过“传、帮、带”加强对青年教师的专业引领。三是要加强对社会实践的规范管理,让青年教师充分地接触社会、体察国情民情,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全方位地锻炼、学习和提高。

2.1.3树立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典范

广大青年教师希望在岗位上有所成就,但心目中的职业道德还比较模糊。因此要大力表彰先进、树立师德典型,使青年教师学有方向,赶有目标。近年来,我校积极开展的名师、名医及“三育人”和教师职业道德先进评比等活动,在青年教师身边树立了一大批可鉴可学的榜样。身边的典范“润物细无声”,已在青年教师中形成了“见贤思齐”的风尚,极大的调动了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和进取心。

2.2完善制度,提高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水平

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年度考核、晋升等考核中应突出教书育人的实绩,重点考核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育人效果等。二是要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三是要在教师的职务职称的晋升方面,坚持实行“教师职业道德一票否决制”。四是要实行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目标管理,形成学校-院系-教研室-导师-个人层层责任制,从制度上保证青年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全面提高。

2.3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对高校青年教师的人文关怀

要顺应道德发展的规律,密切关注青年教师的利益需求,及时了解和解决青年教师的热点问题。一是要把教师的需要和冷暖放在心上,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排除后顾之扰。二是要营造一个宽松自由、鼓励创新的成长环境,通过满足他们的人际关系和成长发展的需要,为青年教师在精神上实现高层次的追求提高条件。三是要有计划地派遣青年教师参加各类长期或短期的业务进修,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在职研究生学位,在科研资助上重点向青年教师进行倾斜。学校的帮助有利于青年教师更好的实现自身的价值,充分地感受到教书育人的乐趣,从而把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内化为广大教师自觉自愿的内在需要。

2.4与时俱进,加强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理论研究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具有特定的理论高度、常讲常新的命题。高校青年教师道德建设任重道远,学校要加大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理论研究的投入,设立职业道德研究课题,及时解决职业道德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紧密结合学校实际、结合青年教师的心理状况进行研究,探索并提炼出切合实际的理论成果,并逐渐制度化,使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逐步形成与时俱进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参考文献

[1]谭菁华.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失范及其防范对策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2]黎进深.加强师德建设,提高师德修养[J].安顺师范高等学校学报,2004,(04).

[3]邹大勇.高校高层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7,(05).

师德风范范文篇6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师德师风;长效机制

目前,教师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构成主体,是知识的最主要传播途径与渠道,一个学校教师队伍的综合水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该校的办学水准与学生质量。只有具有良好道德与规范的教师才能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榜样,但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教师的思想观念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部分教师开始过分追逐名利与财富,而无法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事业中,忘记了身为教师的职责,这会导致教学质量的降低,因此,针对民办高职院校的师德师风长效机制进行一定的健全具有不可忽视的必要性。

一、建立健全民办高职院校师德师风机制的重要性

(一)师德师风是职业道德的主要表现

师德师风是教师对任职过程中与他人关系、思想以及道德情况的总体评价,其中主要包括教师和祖国、亲人、学生以及同事之间的基本关系,师德是个人道德表现的一种类型,是个人行为处事的一种风范,也是教师思想状态与精神的具体表现,是教师在任职过程中养成的具有一定稳定性、指向性以及表现性的行为特征与习惯。

(二)健全师德师风机制是国家进步的要求

对于国家的建设,首先应该具有全面性的人才,而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教育,因此,师德师风的建设是新时代国家对教师的要求,也是教师自身的职业责任。只有跟随社会发展的趋势,不断进步,才能在时代的潮流中不被抛弃,因此,教师应该增强自身的工作责任感,培育出高质量的人才。自从21世纪以来,社会以一种飞快的速度发展着,因此,只有培育出具有高能力与素质的人才才能适应时展的需求,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国家在不断进步,因此,这要求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我能力,更新教学观念,提升学生素质。

(三)健全师德师风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精髓

师德师风机制的健全不仅凸显了教师的个人素质水平,还表现了学校的整体水平,更是影响到校园文化建设的进程,尤其对于学校人才的培养方向更是具有一定的影响。校园文化一般是通过学校氛围、学生素质与教师道德水平等因素构成的,而教师的道德风范会对学校文化的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只有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才能为学生的教育树立良好的榜样,因此,对于文化的建设应该从师德师风的健全入手。

二、建立健全民办高职院校师德师风长效机制的措施

(一)健全教师的激励机制

建立健全的师德师风机制,不能仅仅依靠教师自身的自律与修养,还需要通过必要的制度来对教师的行为进行一定的规范,以保证长效机制的建立。首先,学校应该健全相关的激励机制以及绩效考核制度等体系,规范教师的行为,提升他们的工作热情和自身责任感;其次,通过一定的评优评先等方式对优秀教职工的行为进行相关的宣传与表扬,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以供其他教师学习,激励教师实现自我提升;最后,在待遇、工作以及职位等方面进行一定的政策辅佐,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师的上进心,形成良性竞争的氛围,提升教师的综合水平。

(二)完善监督与监管制度

对于师德师风的建设不能仅仅依靠教师自身的自律,还需要一定程度的他律相结合,根据目前大部分民办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分析,监管制度的完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维护教师的权益,提升教师的守法意识,并且能够保证校园工作的合法化与规范化,使得学校的工作进展能够具有一定的规章制度可以遵循与参考。与此同时,还可以将教师师德师风的健全与奖金、职位以及评估结果等进行一定的联系,提升教师对于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视程度,实现教师权利与福利分配的规范化。

(三)加强对健全师德师风的管理

师德师风机制的健全是一项综合性的长期工作,学校不仅需要建立相关的工作体系,还需要在建立相应体系的基础上保证制度的落实,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领导作用,监督其建设工作的顺利进展,同时,学校还应该积极鼓励教师共同参与到建设工作中来,采取一定的措施,保证建设工作的进行。(四)加强对师德师风的研究新的时代与新的要求对师德师风的定义与构成都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其需要教师拥有比平常人更为高尚的道德风范,更加注重自身的人格培养,通过自身的优秀人格与高尚品格为学生树立榜样,从而进一步对学生的行为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因为师德师风的定义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地发生改变,因此,我国不仅需要传承历史上优良的道德规范,还需要根据时代的具体需求,对其进行一定的更新,这需要相关研究人员加强对于该方面的研究,制定出符合时展的师德师风长效机制。

三、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民办高职院校师德师风的健全,不仅是对教师的要求,还是保证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师德师风的健全将会具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人格与精神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因此,健全民办高职院校的师德师风机制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作者:柯锦斌 单位:泉州华光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马全中.构建师德师风长效评估机制的路径选择—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角[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11).

师德风范范文篇7

(一)社会呼唤良好的师德风范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道德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经济全球化的综合国力竞争中,国家需要大批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高校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重地,高校教师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力量。为了适应时展的形势,满足社会的需求,高校教师不仅要具备培养国际化人才的专业素质,更重要的是必须养成良好的道德风范。因为教师的道德是教师教育实践的内在基础与支撑,教师队伍的道德状况,直接影响着即将走向社会的千百万大学生的道德风貌,影响着整个民族的主流价值和核心价值。优良的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将成为整个社会道德生活重要的风向标。因此,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对推动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进步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高校需要良好的师德支撑

作为培养层次人才的主要重地,有什么样的教师就能带出什么样的学生。高校教师的道德风范不仅影响着学校的学风、教风和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直接影响着大学生道德品质和道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同时也影响到学校的竞争实力和社会声誉。可以设想,如果一所学校的教师总是与飞速发展的社会格格不入,不求上进,甚至道德败坏,能培养出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有用人才吗?学生难以融入社会,社会也不可能欢迎这样的学生。教师的言传身教,可以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这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高校教师的良好师德是高校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点,是确保高校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三)教师离不开良好的师德根基

良好的师德是高校教师立足的基础。绝大多数的高校教师都希望自己在教育教学的舞台上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使自己的人生价值获得充分的体现。师德是教师职业的根本标示,师德修养贯穿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全过程。如果缺乏规范的职业道德,教师就不可能成其为教师,就必然失去作为高校教师的立足根基。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高校教师必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地将自己溶身于社会的洪流之中,真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这是新时期赋予高校教师的神圣使命。

二、当前高校师德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条件下,高校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师德失范、学术不端

当前,高校普遍存在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与学科建设上,而相对忽视教学和育人问题。由于在高校的考核体系中,对科研的考核比较细化和完善,直接与教师的奖惩和晋级联系在一起,回报快,收益高。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多数教师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教书育人也就成了严重投入不足的次要问题了。有的高校教师在学术道德方面自律意识淡薄,迫于职务晋升的追求,在科研中盲目追求数量而不顾质量,不少科研成果没有任何创新价值,抄袭现象严重。有的甚至弄虚作假,全靠人缘关系发表文章;还有的热衷于炒作学问,书评文论大多流于自我吹捧或互相吹捧;更有甚者,有的学术带头人唯我独尊,学阀作风严重,不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甚至对那些有新思想、创新意识强的青年教师视为潜在对手而蓄意打压,等等。这些行为违背了基本的学术道德,阻碍了科研的创新和学术的进步。凡此种种,教师学术不端,言行不规范,何以为人师表!

(二)意识淡薄、爱心欠缺

教育的基本职能就是教书育人。有的教师片面理解教书育人的含义,认为只要教给学生书本知识就行了,育人意识淡薄,没有真正体会到教师职业的神圣感。在那种科研至上,论文就是一切的氛围中,有的教师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不闻不问,对学生中出现的种种不良现象视若网闻,对有困难的学生冷漠视之,很少花时间去关心学生、了解学生、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缺乏爱心。当前高校以量化为主要手段的教学、科研评估,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教师为评估而评估,使教师始终处于一种应付和焦虑状态。这种单一的评价手段,渐渐地消磨着教师的使命感和教书育人的热情,并引发倦怠和冷漠的职业心理。少数教师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往往通过一些非理性的方式发泄不满,有的甚至在课堂上向学生发牢骚,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三)学风浮躁、急功近利

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由于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利益结构、心理状态等方面的变化,人们越来越重功利和实惠。不可否认,当前部分教师的职业理想和信念发生了动摇,他们偏重眼前物质追求,至使学风浮躁,治学不严,急功近利。不少教师“身在曹营心在汉”,一心想着个人创收,私自赚钱,不认真备课,不钻研教材,不关注学生的成长,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教书育人上。有些教师一篇讲稿打天下,多年不变,照本宣科。有的教师热衷于“导师经济”,在招生、考试等工作中进行钱权交易,等等。这些问题证明,目前高校教师中,有不少人在价值行为的选择上缺乏必要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底线。

三、当前改进高校师德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社会的发展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越来越高。师德建设要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不断创新,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探索新的途径与方法。

(一)全面落实师德规范要求,切实加强师德教育

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研究制定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已于2011年12月30日正式颁发实行。该《规范》从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等6个方面对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提出了规范要求,是推动高校师德建设的指导性文件。高校必须依据《规范》的总体要求,制定符合本校实际且便于操作的实施细则,切忌那些模棱两可的弹性条文。特别是在规范教育教学、规范学术研究、规范兼职兼薪等方面的措施要具体化,要方便落实到教师日常管理之中。在对高校新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和对所有教师进行在职培训时,都要将《规范》作为重要的培训内容,使规范要求在每个教师头脑中扎根,引导教师追求高尚情操,维护公平正义,远离低级趣味,坚守道德底线。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教师继承和弘扬传统美德,防止成为西方道德价值的“应声虫”。参照目前全社会一年一度开展道德模范评选的做法,学校定期通过海选的形式,评选出本校教书育人楷模和师德标兵,大张旗鼓地树立教师良好的职业形象。

(二)进一步完善师德建设的考核评价机制

切实将高校教师的师德情况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并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制”。对高校教师师德的考核与评价,不能单看静态的工作情况,更重要的是看长远的动态的工作效果,要形成整体的考核、评议,优胜劣汰的机制。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不能单一化,教书与育人是一个总体,不能刻意分开。目前在高校师德考核中存在许多难点,特别是缺乏科学的考核指标。在考核师德时,人们往往只注重教学科研的成绩,结果是一好遮百丑,使师德变成了软指标。有的把师德考核当做例行公事,走走过场而已。这种考核不但不能发挥师德建设的导向与激励作用,而且还会产生负面效应。为使师德考核切实收到实效,要把以往的年度例行性考核转变为长期的动态性考核,并建立师德档案,使之在长期的聘用、评优、晋级等过程中有案可查,有据可依;要把以行政管理部门为主的考核转变为以学生评价为主的考核,发动学生对教师的师德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因为教师的师德状况如何,学生最有发言权;要建立学校、学生、社会三位一体的监督机制,为师德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社会氛围。对师德的考核评价要有一套科学的标准。作为高校教师,在职业岗位上是否坚持用自己的高尚品德熏陶和感染学生,是否坚持用自己敏锐的智慧去启迪学生的智慧,是否坚持以自己良好的人格来影响学生的人格,都应该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至少学生是可以感受到的。既然教学和科研的评价指标可以细化,为什么道德育人的评价标准就不可以具体化!有关部门一定要摒弃那种固有观念,把评价的视线放宽点、放远点。在做好学生评价和组织评价的同时,要充分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师德自我评价体系,使教师自觉地校正不良行为。学校定期对教师的师德情况进行调查,及时表彰先进,纠正问题,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用事实说话,严格做到奖优罚劣。

(三)加强人文关怀,提升教师职业情感

良好师德的养成,内因和外因的作用都是不可或缺的。一方面,教师要充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另一方面,学校要把对教师的专业责任权益保障与结合起来,通过人文关怀,提升教师的职业情感。高校领导要为教师安心教学、乐于奉献搭建好平台,采取实际措施来激发和保护广大教师的敬业、乐业和勤业精神。要时刻把教师的冷暖和需求放在心中,切实关心、理解、体贴教师,使教师的社会地位、政治待遇和物质需求得到实质性的保障和提高,而不只是停留在几句空洞的口号上。首先是改善教师的生活环境。由于多方面原因,目前高校教师的报酬待遇仍难达到规定的水平。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时至今日,虽然教师的社会地位有了提高,但高校教师的大多数尤其是青年教师的物质待遇并没有大的实质性的改善,并没有达到甚至超越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从这个角度看,“教师空有一身美丽的光环,虽肩负教书育人、提高民族素质的崇高使命,却很难享有名实相符的物质待遇。”[1]因此,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其次是改善教师工作环境。不仅要给教师提供较好的教学科研条件,还要主动关心和帮助教师解决教学科研中所遇到的实际困难,为教师营造一个“多用武之地,无后顾之忧”的良好环境,把思想道德建设托寓于具体的实际行动之中,使他们真正捅有一个自由而舒畅的存在空间。再次是改善教师的心理环境。在教育内、外竞争日益加剧的现实中,教师的心理压力与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出来。从一定意义上讲,面对巨大的压力和沉重的责任,教师群体成为了急需关怀和体谅的弱势群体。为了使每个教师保持愉悦的心情,学校领导需要俯下身来,倾听教师的心声,理解教师的苦衷,解决教师的困难,努力帮助他们调整身心状态,缓解心理压力。

(四)内化自我修养,提升高校教师人格魅力

师德风范范文篇8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能在这儿向大家汇报我乡师德建设工作的开展情况,我感到很荣幸。

听了全国师德模范Xx老师的一席报告,的确胜读十年书。她说的每一件事、每一句话,对我,都是一次震撼;她的坚韧、她的博爱、她的敬业、她的执着,对我,都是灵魂的洗涤。我感谢张老师,她让我彻底明白了“德高是范”不只是张贴的一支标语,高呼的一句口号;我感谢张老师,她让我清楚地认识到,师德建设不只是开会、宣传、作报告,更要从自我做起,提高素养,以身作则。前一段时期,我们乡就教育局提出的师德建设搞了一系列的活动,初有成效,但不能和Xx老师同日而语,在此,我给各位领导、同仁汇报一下,权作总结、自省,也恳请你们能多提宝贵意见,以鞭策我们进步。

我们都知道,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学校教育是这一事业的前沿阵地,教师则是站在前沿阵地上的排头兵。所以,师德不仅是教师自律的准则,也是国家、社会对教师行为的规范要求。教师的师德修养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素质,影响着教育这一伟大事业的成败和兴旺。我们也知道,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所以,打造一支具有优秀的师德风范、模范的师爱形象、高超的知识水平和精湛的教学技艺的教师队伍,是办好教育的万源之本。今年又是教育局定的师德建设年,因此,我乡以宣传Xx同志的先进事迹为载体,以倡议为Xx同志捐善款为契机,在全乡范围内开展了“讲师德、铸师魂、强师能、树名师”系列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此,我先简要介绍一下我乡优秀青年教师Xx的有关情况。

Xx,男,现年Xx岁,19Xx年参加工作,Xx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师兼班主任,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所教学科成绩曾连续10年位居全乡前列,受到领导、同事、学生及社会群众的一致好评。2006年,该同志不幸被查出患萎缩性肾炎,随后高额的药费、无情的病魔折磨着他。但他始终牵挂着班里的孩子,从不把自己当作特殊照顾的对象,总是趁星期天和假期住院治疗,不舍得落下一节课。他从不会说什么漂亮的话,但是,他却总爱说大白话:“教师这个职业是个良心活,干好干坏自己心里最清楚。”更不幸的是,由于长期工作劳累,致使病情恶化,2010年元月份,辅导学生时昏倒在课堂上,被迫送进了医院。他苏醒后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得上班,学生还要考试”。医生郑重地告诉他:“你不能再上班了,必须住院。”随后告诉随行的老父亲,如不及时换肾,后果将不堪设想。“换肾”,高额的医疗费,手术后的排异费用,这对于本已负债累累的家庭来说,无异于天方夜谭。可是,面对如此鲜活的生命,如此年轻有能力的好老师,我们岂能袖手旁观!为此,中心学校向全乡发出倡议,为Xx老师捐款,也借此机会加强我乡师德师风建设。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紧密围绕“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出成效,四年创名校”的发展目标,明确“一个核心”,注重“两相结合”,坚持“三方到位”,突出“四有亮点”,力争把Xx乡各中小学都创建成为“让学生开心,让教师安心,让家长放心,让社会倾心”的新名校。

第一,明确“一个核心”

师爱是师德建设的核心。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Xx老师以自身的行动,为这句话做出了深层次的诠释。我乡担任班主任工作12年的Xx老师,对此也有自己的体会。他很讲究教育艺术,学生在他身边,就像花草一样沐浴在阳光雨露中,他和他的学生谈心都是和颜悦色,充满了对孩子真挚的爱。他认为,没有爱,教育就失去了力量。他班级有个男同学,父母在很远的地方打工,住在奶奶家,年迈的老人管他一日三餐都有些困难,更无暇顾及他的学习。这没人管的孩子常逃学,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有一天,他又逃学了,Xx老师就到处寻找他的踪影,终于在一家网吧把他找了回来。看到Xx老师一脸的疲惫和汗水,小家伙吓得像缉捕归案的囚犯一样,低着头等待审判。可出乎意料的是Xx老师既没有训斥,也没有惩罚,而是轻声细语地说:“你老是恋着游戏机,学习落下,跟不上班级,老师心里也难过!再说你爸爸、妈妈那么辛苦又是为了谁呢?以后我看着你写作业吧。”这个学生感动地哭了,他觉得老师比爸妈都可亲,从此,在老师的帮助下,他管住了自己,不再逃课,终于跟上了班级。这就是师爱的力量!

第二,注重“两相结合”

一是表彰和处罚相结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了充分发扬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我们努力选拔好典型,大力宣传好典型。在良好的氛围下,我乡涌现出周洁然、邵凯、吴香梅等一大批优秀教师。在本学期末,中心学校还将组织评选表彰一批“师德标兵”。在大张旗鼓的树先进,学先进的同时,对凡违反《Xx乡师德师风承诺》,或出现过教育教学事故,有侮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现象,或接到投诉经调查核实的,或被全县通报批评的教师,视其情节给予严厉的批评教育,并在本年度评先评优及职称晋升等方面实行师德“一票否决”。

二是考核和监督相结合。对于“强师能”,中心学校根据个人的实绩、职业道德状况、教学态度、育人效果等进行全乡教师统一考核。通过中心学校组织的巡回听课、教师互评、学生评议、家长反映等途径,及时把握全乡每位教师遵守师德规范和教书育人的工作情况。其中,学生座谈会、问卷测评教师是考核教师行之有效的方法,主要以课前准备、授课方法、授课效果、作业布置与检查等对教师进行测评。这样,不但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而且也给教师增加了无形的压力。通过强师能,把师德师风建设与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阶段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奖励与处罚相结合,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使教职工产生更大的内驱力。全乡教师更加明确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建立了教与学双重主体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师生合作关系。

第三,坚持“三方到位”

一是领导到位。师德建设是教育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中心学校建立了师德建设工作网络,设立“中心学校校长信箱”,多方面收集师生和家长的意见,进一步改进师德建设;中心学校和各中小学校长、校长和各班主任及课任教师层层签订教师安全责任状和师德师风承诺书,制定了中长期学习目标和规划,有集中学习的计划,有寒暑假分散学习的计划,保证阶段性工作重点突出,使“领导、实施、参与”三个管理层次鲜明,确保师德建设活动扎实开展并取得显著成效。

二是制度到位。良好的师德形象既要靠教育,又要靠制度的约束。因此,中心学校制定出台了《Xx乡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师德师风目标管理细则》等。并根据各中小学校实际,将师德师风建设要求分解为对教师素质和日常行为准则的要求,向全乡教师发出了“以德修己,以德育人,争做师德楷模”的倡议,与教师签订《恪守教师“十条禁令”承诺书》、《恪守教育局“十提倡、十反对”承诺书》等来保证这些要求得以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及时进行分析和研讨,并针对有关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三是活动到位。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中心学校结合进一步解放思想学习实践活动,开展“学习新理论,树立新形象,创造新业绩”主题教育活动,弘扬“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的精神,树立“敬业爱生,教书育人”的师德风范。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围绕诸如“以德修己,以德育人”、“师德为先、行为示范”、“正师风、铸师魂、树师表、育新人”、“服务只有起点,满意没有终点”、“让学生成长,让家长放心,让人民满意”等主题开展形式多样师德师风大讨论,并把讨论文稿整理上报中心学校存档。唱响了“以德修己,以德育人”的赞歌,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引导全乡师生广泛参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育全体师生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自觉地转化为实际行动。

第四,突出“四有亮点”

亮点一:有声有色。中心学校召开全乡师德建设动员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宣传活动,要求各学校要积极搭建师德建设平台,结合本校实际,广泛开展演讲比赛、师德征文、书画比赛和到师德基地参观等形式的活动;充分利用校园广播、专栏、教育网等宣传正面形象,弘扬师德正气;组织教师开展为师德建设献一计、做一事等活动,在全乡教育系统内形成人人参与师德建设的良好氛围,增强教师的职业荣誉感,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思想。

亮点二:有血有肉。中心学校多次组织内容丰富的学习活动,并要求全乡每位教师都要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在集中学习的同时,鼓励教师自学,为他们推荐自学书目。如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怎样培养真正的人》,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易久发的《成功一定有办法》等等。这些名人名著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对教育实践的理性思考,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指导了他们的实践,减少了工作的盲目性,为学校工作的创新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亮点三:有滋有味。为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中心学校始终坚持“和谐治校、名师兴校”的教育理念,利用多种形式着力培养教师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学校制定了骨干教师培训方案,及时稳妥、有计划地分批分期地选送教师到江苏杨思、山东杜郎口、永城行知园等地参观、学习、培训,鼓励教师自学研修、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另外还努力培养教师钻研教学的自觉性,从思想上彻底除去陈规,开拓创新,从而培养出一支思想素质过硬、业务精湛的骨干队伍。

亮点四:有始有终。Xx乡中心学校在认真组织师德建设年活动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制定师德考核制度,建立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坚持“以德育人、科研兴教”的办学方略,通过师德建设活动,要求全体教师主动自觉地对照自己,认真剖析,整改提高,以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师德的健康发展,达到“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教育效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全乡教师中形成了中小学教育一盘棋的大教育观,中心学校定期准时对全乡中小学校统一检查、考评,成功组织了全乡中小学全科教学水平测试,全乡中小学生的文化、体质、素养都有了显著提高,社会群众对Xx乡教育教学和教师交口称赞。

师德风范范文篇9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我在童年时代听到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对教师的职业最初的认识。

在我学生年代,听到了人们对老师一系列的评价,有人说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说老师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有人说老师是甘为人梯,默默耕耘;有人说老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歌颂的是老师献身精神。步入工作岗位后,我却亲眼目睹了老师们爱岗、敬业、奉献等作为,亲耳聆听了不畏艰苦,孜孜不倦、潜心奋斗于育人工程的感人事迹,亲身感受了那为了祖国和人民,为了孩子和未来,真诚奉献的博大情怀。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经常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是优美的语言?是广博的知识?还是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不仅要有优美流畅的语言、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最重要的是高尚的师德。金铁林,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曾经是演员,在舞台上虽然辉煌过,接受过观众的掌声和鲜花。但他从台前退到幕后,从事声乐教育工作。培养的学生有等一批国内著名的歌唱家,老师培养他们,使他们成材,登上舞台获得成功。老师说:我的工作没有选错,职业、事业也没有选错,我无怨无悔。我将在有生之年,把我有限的生命放在我无限的事业中,做出更大的贡献。省县乡小学教师,多次获“全国优秀教师”的光荣称号。所在乡镇偏远、闭塞、经济落后、几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扎根山区教育。为了改变办学条件,让大山里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一样有宽敞明亮的教室,和村民们翻山越岭用肩膀把一块块青石扛回学校,建起了现代化校舍。他用热情和执着不断改变山区落后条件,培养一批又一批合格的学生,向社会展示了一位教师的人生价值。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的高尚师德。

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在当今社会发展和人性本身物欲的膨胀,给我们带来心里和精神的空虚,而物质和精神的落差又使我们对“师德”的概念有些模糊。在“”大地震中涌现出很多优秀教师,如张开双臂护着四名学生的老师、学生生命的救护神老师、救出学生却永远失去女儿的老师,他们在特大自然灾害面前,舍生忘死、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拼死保护学生生命的崇高师德风范,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师德”。从他们身上,使我增强了热爱教育事业的信念,甘于清贫、乐于奉献,真正理解了师德的意义。

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因此,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

师德风范范文篇10

本文作者:李冬娜工作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高校教师秉承我国优良师德传统,并融合时代特征,形成了许多开放时代优秀的师德风范"但是,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教师的责任愈加突出,从而对师德素质的要求更加广泛,教书育人工作的标准更高"而高校教师队伍中确实存在着个别教师思想政治水平不高、道德品质不够高尚、治学态度不够严谨等问题,严重损害了高校教师和学校的形象,给教育事业带来了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职业责任方面:职责意识不强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重要内容"爱岗就是对教师工作充满热爱之情;敬业就是对教师职业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是作为一名教师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基本立足点,也是师德建设的核心"然而,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期的一些负面影响,使有些高校教师把自己从事的工作仅仅看成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或是赚钱工具,而未将其看作是自己实现理想抱负、成就人生价值的崇高事业,上课赚取课酬,下课甩手走人,把自己当作匠而不是师"一些高校教师不安心本职工作,看重物质利益,热衷于开辟第二职业,对教育教学工作敷衍塞责,应付了事;还有一些高校教师为了职称问题,重科研轻教学,把教育教学工作当作副业;甚至一些高校教师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受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影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这些高校教师没有谨记自身的职业要求,缺乏事业心、责任感,这样既造成对大学生的不利影响,又严重损害了教师的职业形象"2.职业道德方面:师表意识淡薄教师的劳动是一种以灵魂来塑造灵魂、以人格来培养人格的劳动"教育过程始终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互动过程,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去影响学生,以自身的表率精神去实现教书育人、培养四有新人的神圣使命"与一般的职业劳动者相比,社会对高校教师的要求更高,在道德行为上要求高校教师具有更强的典范性和更鲜明的示范性,即要为人师表"为人师表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合格的基本标准,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特征"教师的思想、品格、境界、学识,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然而,大学校园不再是象牙塔,社会上的一些不良思潮冲击着大学校园,也很大地影响着高校教师"一些高校教师从重理想转向重实惠,从追求精神价值转向追求物质享受,从重视集体利益到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功利思想膨胀"功利化的价值取向引起了行为上的失范,以致于对工作热情不再,对学生关心不够,对利益斤斤计较"这些高校教师的行为对大学生的发展有不可低估的危害性,更谈不上发挥为人师表的作用了"3.职业对象方面:育人意识不足教书育人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是评价教师工作好坏、德行优劣的最基本标准"高校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思想的引领者和道德的示范者"教书育人这四个字十分精辟地概括了教师的神圣使命,每个高校教师更应责无旁贷"在教师的日常工作中,教书只是育人的手段和过程,育人才是教书的方向和最终目的"只教书不育人,就等于缺失了方向,没有了目的"因此,教书和育人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当前,在一些高校中,存在着重教书轻育人的现象,一些高校教师片面理解教师的职责,认为只要把课讲好、把科研做好就行,其他一概与己无关"他们没有认识到教书育人是一个良性循环的系统,也是自己的责任,在育人上没真正地下功夫,导致目前学生中出现高分低能、高智低德等现象"社会要求高校培养出的是德才兼备的人才"如果以培养出的人才来作为高校工作检验的一个标准的话,那么培养出来的人才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那就是危险品了"那种以传授知识为名义所产生的偏见,不仅有损教师的形象,甚至对大学生的思想和人生方向进行误导,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形成潜在的威胁"

高校教师师德缺失的原因分析

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存在问题是我们不容回避的一个客观事实"深人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才能更好地进行师德建设"究其原因,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制度建设方面:缺乏严谨科学的评价体系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思想和行为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是对教师最根本的职业要求,是教师素质的重要方面,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所以,高校教师要严格遵循一定的道德规范和准则,才能真正实现高校的培养目标"但是,目前高校师德建设机制不健全,没有一个统一的衡量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的标准,而且缺乏可操作性"例如,广东省在1997年制定了5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行)6,这成为广大教师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依据,但是却缺乏相配套的评价体系,不能够规范、科学、公正地评价一个教师的师德水平"即便是高校现行的教学评估中有涉及师德考评的部分,因所采取的是科学量化标准,相比较于科研而言,师德却是最难以被量化的一项,无法计算,难以斗量,所以,师德考评显得主观性较强"这种情况又进一步造成了在教学质量评选、职称评审等工作上,一般只注重科研、职称、学历,而难以在政治素质、师德方面进行比较"现有的机制还缺少监督,例如对教师同行评价意见、学生评价没有足够的重视,更多的是看重教师自身的学历、职称、科研水平和部门领导的意见,使师德建设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保障"这也是出现师德失范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2.思想观念方面:缺乏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当今时代日新月异,高校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考驴"要完成人才培养目标,使高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能适应时展需要,就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更要有高尚的师德风范"师资队伍建设历来是高校工作的重点,但往往偏重于学历层次的提高、专业知识的更新,认为这是实,一定要落实;而师德建设被认为是虚,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没有足够的重视"另外,由于对师德建设的认识和宣传不够,所以在师德建设上存在着认识误区,师德教育工作经常被视为政治教育,师德的德字常被归结为教师的政治立场和思想观点"于是,师德教育被当作一项政治任务,其主要内容就是政治学习和政治活动,而不是对师德观念、师德情感、师德理想、师德态度、师德法纪、师德作风、师德技能、师德良心、师德行为等一系列师德规范的培养"这种形式主义的做法不可能受到教师的重视,更谈不上对人产生心灵的触动,慢慢地就使人有了惰性,不再思变,思想也就固化了"师德建设的观念、方法相对滞后,缺乏长期性、针对性、系统性,也缺乏有效的载体和保障体系"3.客观环境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疏导机制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越来越多地接触到西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中西方文化也在相互碰撞和交流中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我们引进了发达国家许多先进的东西,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现代化的进程;而另一方面,西方国家借助与我国扩大文化艺术交流的机会,通过影视、摇滚音乐、快餐店、时装等方式,大力传播其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对我们产生了复杂的影响"尤其是西方国家加紧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各种有害的文化垃圾和腐朽的生活方式侵蚀到社会政治生活和精神领域,从而导致一些人见利忘义、权钱交易,导致国家意识、集体意识、互助精神、奉献精神减弱,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受主义、个人主义滋生膨胀"在高校教师中也存在这方面的道德失范现象,实际上是社会问题在教师队伍中的再现"4.主体自身方面:缺乏有力的职后继续教育自1999年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高校教师队伍的数量在持续增长,教师的社会地位、待遇不断得到提高和改善,也吸引着许多其他行业的人员加人到教师队伍中来"这些新人职教师学历高,相当大的一部分都是拥有硕士、博士学位的,但有的是师范院校毕业的,有的却不是"他们来源复杂、动机多样,必然给高校师德建设带来一定的压力"为进一步确保高校教师队伍的质量,我国相继颁布了(教师法6、5教师资格条例6和5<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6,逐步形成了高校教师资格制度的法律法规体系"而且,针对非师范院校毕业的新人职教师,还规定了职前上岗培训,需获得通过才能真正执教"但随着师资队伍的不断扩大,相应的师德教育没有跟上,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忽视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与培养,也是造成高校教师师德失范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