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职能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1 02:16:07

审计职能

审计职能范文篇1

一、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

1.经济监督职能是内部审计最基本的职能。经济监督是指以财经法规和制度规定为评价依据,对被审对象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进行检查和评价,以便衡量和确定其会计资料其他资料是否正确、真实,其所反映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是否合法、合规、合理、有效,检查被审对象是否履行经济责任,有无违法违纪、损失浪费等行为,追究或解除其经济责任,从而督促被审计单位纠错防弊,遵守财经纪律,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现代企业由于经营规模的扩大,经营业务的日趋复杂,经营方式的多样化,管理层次的多级化及生产经营地点的分散,使各管理当局面对纵横交错的生产经营系统,不可能事必躬亲地直接控制各生产经营环节及有关的经济活动,这就客观上需要有健全的审计监督机制,监督各经济责任承担者按既定的目标、方针、政策、制度、计划、预算等要求,认真履行其承担的经济责任,并揭露违法违纪、营私舞弊、贪污盗窃、损失浪费以及经营管理中的弊端,达到加强控制、严肃制度、加强管理的目的。内部审计的这种监督职能是内部管理科学的需要,来自企业内部的压力。

2.经济评价职能已显得越来越重要。经济评价职能是由经济监督职能派生出来的另一种职能。现代内部审计,评价职能已显得越来越重要,内部审计要在履行监督职能的基础上以履行评价职能为主。经济评价就是通过审核检查,评定被审单位的计划、预算、决策、方案是否先进可行,经济活动是否按照既定的决策和目标进行,经济效益的高低优劣,以及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等,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西方国家的内部审计是基于经营管理的需要而建立的。在西方企业中特别是一些大型企业、跨国公司,都自觉自愿地设置了内部审计,并对其工作条件、人员素质予以高度重视。西方人认为,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审核经营业务的独立评价活动,它是一种管理控制,其作用是评价其他控制的有效性。内部审计协会(ILA)在其的《内部审计责任书》中也认为:“内部审计是在组织内检查各种业务活动以向管理部门提供服务的独立评价活动,是一种通过计量和评价其它控制的有效性来发挥作用的控制。”

3.内部审计应具有间接管理职能,而不是直接从事某项管理工作。现代企业制度下,由于强化科学管理,内部审计越来越重要,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成为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内容。据此,有人夸直接管理的职能归子内部审计。通过近几年来一些内部审计部门的实践,认为赋予内审直接管理的职能是有失偏颇的,理由如下:

(1)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要求内部审计机构不能承担任何具体的管理责任。内部审计的职责之一是接受委托对本企业其他职能部门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进行监督,对企业整个管理系统的有效性、科学性进行评价,因而,内部审计相对于其他职能部门来说是独立的。只有这样,审计工作的质量才有保证,审计人员发表的意见、结论、建议的公正性才不会受到影响。要做到这一点,内部审计机构就不能是企业管理职能的具体履行者。否则,内部审计机构将不可避免地受到管理部门的制约,独立性将被严重削弱,也就无法以应有的独立身份去履行监督职能。那么,内部审计结论的客观公正性和权威性,也将受到怀疑,不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

(2)内部审计为管理服务,并不意味着内部审计人员参加日常的经营管理。内部控制是企业的管理活动,贯穿于各项管理职能之中。日常的控制体现在各项业务处理程序上,由管理部门设计、具体管理人员执行,比如对经济活动的稽核、验收、复算、核对等。内部审计人员不是某一业务岗位的管理人员,即未被授权从事某项业务管理活动。因此,不应参与业务控制程序的日常工作,应回避参与日常业务控制程序的实施。同时,内部审计也无权替代管理部门的权力和职责,无权控制和指导具体的业务管理工作,对日常业务控制不负有责任。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是就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向领导提供信息。而履行管理职能,则是指实际加入管理的运作过程,实施具体的管理行为,实施人员必然参与了管理,留下了管理的痕迹,发生了管理的效果。而内部审计部门所执行的是一种综合的监督控制,它对管理控制予以再控制,对管理监督予以再监督。

(3)内部审计能否促使企业加强管理,还取决于审计的质量和领导的重视程度。内部审计是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的各项管理进行客观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来发挥其力口强管理作用的。内部审计能不能达到加强管理这一目标,一方面取决于内部审计的质量,即内部审计人员能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值得企业领导给予充分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取决于企业的最高管理部门能否接受和采纳内部审计的建议。

二、恰当发挥内审职能

内部审计应定位于企业内部的管理过程,主要为管理层服务,突出服务的内向性特点,目的是促进企业规范化管理,达到有效控制,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推动企业业绩的增长,提升企业的价值。

审计职能范文篇2

高校审计是指高等学校内部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依照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审计行政管理部门、学校等制定的法律、法规、政策、规章、制度等标准,采用专门的程序和方法,对本校的财务收支及其策、规章、制度等标准,采用专门的程序和方法,对本校的财务收支及其见,以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高校审计是内部审计的一种形式。

1.监督职能

高校审计的主体职能包括监督职能和管理职能,其中监督职能是基本职能。审计是一种经济监督活动,监督职能是审计的最基本职能。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都具有监督的职能,但这三者的监督方式、监督力度都不相同。高等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并且高等学校的审计应当对高校及所属单位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实行独立地监督,所以,监督职能应该是高校审计的最基本和最主要的职能。

2.管理职能

高校审计属于内部审计,首先是高等学校内部控制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挥控制与监督作用。现阶段,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效益观念的增强,投资主体的拓展,学校规模的扩大,校园经济的壮大,高校审计在实施控制与监督的同时,利用其人才优势,信息优势,更多地围绕改善管理,提高效益的目标开展工作,逐步发展成为高等学校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方面。为学校管理服务,为领导决策服务,已经成为高校审计的一个重要方面。除了取决于学校主要负责人的管理观念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审计人员本身,包括敬业精神和业务水平。

二、目前高校审计的现状与发展的思路创新

审计力量不足。当前高校普遍存在内审机构不健全、人员缺少现象。在机构设置上,一部分高校合署办公,由1至2名工作人员;有的高校虽设有,也只是象征性地配置了两三名审计人员,在职的审计人岗或“转业”到审计部设置专门的审计机构,审计工作的专职内审计人这项工作,素质参差不齐。领导对审计工作重要程度认识不足。高校在配置审计工作人员时把关不严,把一些没有审计能力的人安排在审计部门,致使审计手段落后、工作效率低下,当前很多高校还是使用过去传统的审计方法,靠审计人员手工计算核对数据的对错。这种传统的审计方法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时间长、效率低、易出错,已经不能适应高校快速发展的形势需要。

强化审计工作的领导和参与督促高校党政主要负责人充分重视审计工作。国家审计部门依照审计法律法规加强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和业务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高校审计工作纳入高校党政负责人考核重要内容,制定详细的考核办法,实行审计工作的问责制、一票否决制。广泛征集审计线索。省级审计机关、高校审计部门应在高校内外广泛宣传审计工作,扩大高校审计线索来源途径。改革现行审计主体,改变目前高校审计部门人员孤军奋战的状况,引入“内部审计外部化”的机制,发挥国家审计机关的强制性、权威性职能,形成以高校内部审计部门、注册会计师审计机构、国家审计机关三种力量组合的审计机构、国家审计机关三种力量组合的“审计主体”。充分发挥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对高校实际情况了解全面、真实的优势。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较强、审计经验丰富、人员素质整体较高的优势。

三、创新审计工作思路

国家审计机关根据国家审计规划或计划高校审计部门、社会各方面反映的信息等制定审计计划,召集注册会计师进入高校审计现场,由注册会计师完成审计业务中的询证、计算、实际盘点等具体审计工作,高校内部审计人员负责复核确认,审计机关负责终审并出具审计意见,公布审计报告。高校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审计报告的监督、执行和反馈等后续审计。

1.增加审计经费,提高审计工作物质基础条件,建立审计经费的保障和正常增长机制。在学校年度预算统筹安排各项工作时充分考虑对其审计工作的经费安排。

2.强化高校经济责任审计。高校审计中除基建审计等专项审计之外,经济责任审计是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几方面作为审计重点,能控制经费、预防腐败、发现问题、健全制度。①对财务部门行政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其主要内容:是否根据《预算法》、《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合理编制学校预算并对执行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与管理,努力增收节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否按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各项收入,并及时足额入账等。②对设备管理部门行政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其重点在于:学校各类资产状况是否安全完整;公用经费和专用经费的使用是否符合国家财经法规、学校财务制度和预算规定,设备费分配方案是否合理,设备的使用效益如何。③对基建规划处行政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其重点在于:基建项目是否纳入计划管理,基建投资是否报经主管部门审批,有无自行改变原批准建设项目或扩大建设面积;基建工程和大宗物资设备采购是否按规定进行招投标,手续是否完备,经办的经济合同、协议是否合法有效,执行情况如何等等情况。

建立评价体系,优化审计成果在高校审计中发现的重大事实,及时移交司法部门。发现的弄虚作假、虚报瞒报、恶意欺瞒等事实,如实记录其人事档报、恶意欺瞒等事实,如实记录其人事档案,有不良记录的个人将从此不作选拔和任用,杜绝“劣币驱逐良币”现象。高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健全高校审计工作评价体系,把高校审计反映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为重要依据。审计评价可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社会效益方面可以采取问卷调查方式,获取师生员工对审计结果的满意度,将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审计工作的一杆标尺;经济效益方面可以采取对被审项目和社会同类项目经济效果进行对比,从中找出问题进行分析,对发现具有倾向性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等。要将高校审计结果列入高校主要负人业绩考查内容,维护高校发展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

参考文献:

[1]张庆龙.内部审计价值(第二版).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2]朱锦余,赵新杰.经济责任审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3]刘高焯.审计学(修订本).立信会计出版社,1996.

[4]葛长银.审计经典案例评析.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审计职能范文篇3

内部审计的历史悠久,但现代内部审计的发展并不算成熟,这主要与内部审计的性质有关。内部审计存在于特定的组织环境中,与特定的组织制度相匹配,一个组织的内部审计制度在另一个组织中可能很难实行,从而也导致内部审计职能的发展呈现多样性。当然,多样的内部审计也有一个基本的发展历程。1.内部审计发展的基本历程1947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以下简称“IIA”)成立,标志着现代内部审计的产生。现代内部审计是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用来弥补外部审计在公司经营管理中的缺陷以及对会计控制确认的不足。这时的内部审计是为低层管理人员服务的,以财产保护作为其主要目的,并帮助管理层解除其会计责任,这时的内部审计采用财务审计模式。当公司治理机制开始完善,会计责任得到强化,外部监管变得严格,内部审计便不再只为低层管理人员服务,而成为高级管理层提高管理效率、经营效益的重要帮手。这时的内部审计开始向管理审计转型。IIA从成立开始,一直对内部审计的定义、职能等各方面进行着深刻而具重大意义的探索,并推动内部审计向前发展。2001年,IIA将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纳入内部审计的业务范围,这是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开始。现实中,全球公司面临的风险日益加剧,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以及治理方面都出现诸多问题,这使得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受到关注,内部审计师自身也通过努力逐步实现转型。2.SOX法案对内部审计职能的影响2002年发生的“安然”、“世通”事件催生了SOX法案,这一法案真正将内部审计从幕后推向了台前。SOX法案已明确赋予内部审计在改善公司治理中的关键角色。Boury&Craig(2005)指出,“SOX法案第404条款可能是使审计师的看门人角色得到扩大的最重要因素,404条款使审计师成为公司治理关键方面的监督者。”SOX法案颁布的同时成立了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ublicCompanyAccountingOversightBoard,简称“PCAOB”),这一委员会不仅给审计师增加了法律监督,更提升了内部审计职能的地位(Coates,2007)。内部审计在组织内部工作,它变成处理内部控制问题的第一反应者。如果公司不遵守法规,公司的关键职员将面临惩罚。因此,管理人员开始依赖内部审计师的协助,以帮助证明其倡导风险管理和评价内部控制的事实。这些变化代表内部审计师从传统角色到改善公司治理的重大转变。IIA(2003)指出,“内部审计师,被视为风险管理专家,能够期望在未来成为公司的重要、备受瞩目的角色。”因此,成功的内部审计成为公司治理框架中的重要部分(Vallario,2003)。SOX法案同时也改变了人们对内部审计价值的认识。如果内部审计成功协助公司处理风险和内控事务,SOX法案将是改变人们对内部审计价值期望的有说服力的因素。20~21世纪发生了诸多变化,内部审计也随之改变其审计方法。内部审计目前所使用的方法可以归为三个方面:财务审计、风险导向审计以及经营审计。审计公司的财务、经营、风险管理,可能揭露差距并产生进一步流程改进的机会,这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目标。McNamee(1995)说,“新的审计师被当做公司美好蓝图建设的推动者,通过评估企业如何运行良好为公司的前景做贡献。”

二、新内部审计准则对我国内部审计观念转变的影响

2013年8月20日,我国内部审计协会重新修订并颁布了《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对内部审计的定义进行了重新确立,同时合并、调整了与内部审计职能相关的具体准则,既在思想上与国际内部审计协会所倡导的理念接轨,同时也与我国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相衔接。1.内部审计定义的重新确立新修订的内部审计准则将内部审计重新定义为:“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新准则将原准则中内部审计的“监督和评价”职能改为“确认和咨询”职能,将“审计和评价组织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扩展为“审查和评价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这些变化主要是借鉴了IIA颁布的《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简称“IPPF”)中关于内部审计的定义。一方面,体现了中国内部审计准则正逐步与国际接轨;更重要的是,通过准则规定,真正从理论上将我国内部审计的地位提升到了完善治理、增加价值的层面,这对于内部审计观念的转变,内部审计在公司地位的提升,将产生一定的影响。2.内部审计职能的整合新准则将内部审计的职能通过具体准则的合并和调整进行了整合。将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三个具体准则进行合并,变为绩效审计准则;将遵行性审计、风险管理审计以及内部审计的控制自我评估三个准则做了调整和补充,成为修订后的内部控制审计准则,这也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相衔接。这增强了内部审计准则在公司中的实用性。虽然我国并不强制在公司执行内部审计准则,但是内部控制审计准则的修订,使公司在建立自身的内部审计制度时,可以更大程度上借鉴甚至直接采纳内部审计准则。而在此之前,我国在2008~2010年先后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基本构建了内部控制规范的完整体系,在很大程度上也给企业带来了环境的变化和监管的压力。如何应对这一变化,也是我国上市公司应该思考的问题。内部控制评价指引提议公司授权内部审计部门协助内部控制的评价工作。那么,在满足监管和法律法规要求的时候,公司管理者利用好内部审计师的工作,可能为上市公司带来潜在价值增值,同时,也将带来内部审计职能的转变。而最新修订的内部审计准则及其具体的内部控制审计准则,正是为配合内部控制规范的要求,为内部审计职能的转变以及对内部审计价值的重新认识搭建了一座桥梁。

三、我国公司内部审计职能发展的现状

新内部审计准则的颁布,体现了我国对于内部审计职能转型的期望,将从理论上对内部审计的价值做出新的认识和定位,也将影响到具体的内部审计实践。但是,目前我国内部审计职能的发展现状以及内部审计所处的内外部环境,还存在各种问题和障碍,导致内部审计无法迅速满足新准则的要求,从传统内部审计职能转型到价值增值型的职能。1.内部审计基础建设状况与其作用发挥不相符目前,我国内部审计本身的基础建设状况并不理想,不利于发挥内部审计增值作用。大多数组织没有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很多公司将内审业务外包给专业会计师事务所或其他兼职人员,而外包无法形成一个良性的增值型内审人员的平台;在公司内部设立的内部审计部门,也存在因隶属关系导致的独立性与权威性不强,人员、资源有限等诸多问题。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很多都是从财务、管理甚至工程等岗位转入内部审计部门的,对内部审计工作谙熟的不是很多,主要从微观层面提供审计服务,很难站在组织整体层面去整合思维和审计方法,难以开展价值增值型的审计业务。2.管理层观念陈旧成为内部审计职能转型的障碍我国现代公司制度发展较缓慢,企业各项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并不如西方发达国家那样趋于完善,管理手段依然按照原有方式进行,很难发生根本性的变革。虽然我国内部审计有很大一部分由董事会领导,却无法在公司发挥除财务审计以外的更多作用。而内部审计在财务领域开展业务的模式,已成为企业的管理层根深蒂固的观念。内部审计部门想要开展更多增值型业务,很难得到管理层和董事会的支持。另外,我国内部控制制度建立比较滞后,公司管理层对于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内部控制的实施更多只是满足形式上和法律上的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使内部审计在内控方面的增值作用得不到体现。3.外部法律环境不健全使内部审计增值作用无法体现公司内部观念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整个大的环境、背景的变化所催生的。我国企业管理层之所以还没有转变观念,除了与自身因素有关,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我国外部监管和法律环境还不够严格和健全。随着COSO委员会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和风险管理整体框架的以及SOX法案的颁布,我国也建立了相关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在深、沪主板上市的公司强制执行,而其他类型的公司并不强制。同时,即使公司所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及其评价信息不符合规定,存在质量问题,所受到的惩罚并不是很严重,这导致公司管理层并不重视对内部控制的评价和披露,从而,外部因素也无法使内部审计的增值角色得到转变。

四、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作用的重新思考

现代内部审计的趋势是为组织增加价值,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这也是新内部审计准则全面修订和重新颁布实施的重要宗旨。但是,目前国际上的公司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并不明确,在追求价值增值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困惑,使得内部审计的角色更加不清晰。同时,我国因上述因素的影响,还无法全面转型为增值型内部审计。目前,在新内部审计准则的基础上,我国内部审计发挥其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坚守传统的财务审计地位,将其范围延伸至内部控制。目前,我国内部审计自身的发展条件还不成熟,内外部环境也还不适应其转型。当内部审计的生存还得不到保障时,很难让内部审计实现其为企业增加价值的作用(张庆龙,2011)。如果盲目转变,揠苗助长,有可能适得其反,反而使内部审计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因此,内部审计机构的业务还应以财务审计为主,在其基础上,内部审计的范围需要进行延伸。SOX法案颁布之前,安然、世通公司出现重大财务丑闻,内审职能缺失问题严重;然而,在SOX法案颁布后,仍然出现众多财务舞弊的公司,这时的内审人员已将财务审计抛弃,导致公司财务仍然缺乏持续监督。内部审计虽然已涉足众多与财务无关的领域,为管理层提供更高端的服务,但是,内部审计并不再仅为管理层服务,而是为公司整体利益服务。当管理层出现财务问题,损害的是公司甚至公众的利益。这时,则要求内部审计师站在更广泛的角度,实施必要的财务监督,承担其本职工作,为董事会、股东提供增值服务。因此,内部审计财务职能的坚守,是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一条明智而必要的道路。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内部审计师可以完全遵循原有的审计思路、方法,而无需进行任何转变。现有的内部财务审计以事后的财务报告审计为主,采用传统的审计方法和技术。财务审计的转变,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第一,审计业务从财务报告审计向财务决策、财务管理全过程、财务绩效评估等方面转移;第二,除了事后审计,安排更多资源和人力开展事前和事中审计,这样可以将财务监督的时间提前,更有效的防止内部管理人员的财务舞弊行为,使财务信息质量更高;第三,审计范围除了基本的财务领域,还应该延伸到与财务会计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方面,提高内部会计制度及其他相关制度的有效性,为公司管理服务。通过对内部控制审计和评估,奠定其在公司治理中的增值作用的角色。2.协助管理层进行内部控制评价,推动全面的控制理念。内部审计人员必须理解的最重要的概念就是内部控制(王光远,2007)。IIA指出,内部审计可以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而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监督行为,本身就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部分。那么,将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有效结合起来,更大程度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提升内部审计的层次,是值得关注的。因此,我国内部审计人员不能简单地把视角放在具体的财务领域,而忽视了更宽广的内控领域,这样无法从根本上提升内部审计在组织中的地位。“内部审计人员评价组织中各职能领域的内部控制的能力,是其渗透到组织中的重要因素”(Gramling,2006)。SOX法案的颁布和实施,为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领域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而我国近年来推出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也要求部分公司在披露年报的同时,披露内部控制及其评价信息。借助于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实施,内部审计被赋予帮助企业营造控制环境的新职责,尤其是帮助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张庆龙,2011)。新准则的修订和颁布,也是期望内部审计师从根本上转变观念,从单纯的业务审计中抽身出来,站在更高的角度实施审计。内部审计师观念和审计理念的转变,需要组织管理层的重视和观念的根本转变。因此,内部审计师首先取得管理层的支持,协助管理层对内部控制进行改善和评价,从而为外界提供质量高的内部控制信息。同时,这也反过来增强了公众对公司的信任程度,产生良性的效果。当内部审计师成为管理层的得力助手,成为其经营管理上的合作伙伴,能够促进管理层对内部审计作用的关注和重视,内部审计有了更好的组织环境,就能够将全面的控制理念向组织整体进行推广,同时提升内部审计在组织内的地位。

五、结论

审计职能范文篇4

关键词:审计;监察制度改革;经济监督职能;中产阶级陷阱

目前正处于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重要时期,国家经济转型与升级关系着我国国家经济发展命脉,且高速发展状态下的经济状态极易带来腐败泛化,在当前国际形势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诸多风险,因此必须系统考量当前国家监察制度中的经济监督职能。国家审计在我国经济监督系统中占据统领性地位,能够让当下复杂的经济监督态势形成树状体系,更有利于监督职能与立法司法职能相协调,让经济监督在发展的过程中及时完成自我更新,顺应当代潮流发展。通过国家审计、审计监督与经济监督三者间关系来看,从审计角度对国家监察制度中的经济监督只能进行系统检视,意味着对国家监察制度在经济监督方面的作用进行自上而下的检视,能够借此分析出在国家监察制度整体中经济监督职能所占据的地位以及在我国目前国家管理体系中的经济监督现状,在此基础上我们能够从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宏观角度对经济监督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有的放矢的探索,为国家经济转型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顺利完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国家审计与经济监督的关系

(一)经济监督的内涵与意义。经济监督是指在国家财经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的框架下,监察和督促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组织在法律允许范围内从事其经营活动和业务活动。其依据包括国家和有关机构的法律、法令、规章制度与指令,对象包括各机关、事业、企业单位和组织的财务收支、税金征收与缴纳、各项基金的形成和使用与结算、信贷业务的处理等,工作内容包括确认以上对象会计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是否正确真实、所反映经济活动及其结果是否合理合法和有效。经济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审计监督、财政监督、税务监督、计划监督、会计监督、银行监督、政策监督等多个方面。经济监督的必要性是由我国的社会性质决定的,在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国家有权保证相关企事业单位收支的人民属性,防止相关收支出现重大失误。通过经济监督能够有效控制经济基础的正确发展导向,从而保证上层建筑的性质稳定。具体来说,经济监督能够有效防止特权主义的泛化,保障社会总体公平。(二)国家审计与审计监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审计是指由独立机构和人员接受委托或授权,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材料及其财政财务活动的真实性、公允性和合法合规性进行审查、鉴证和评价的经济监督活动。国家审计监督作为最高层次的经济监督形式,其内容包括: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各地方政府的财政情况、国家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做出公正评价并提出审计报告。审计监督是指在国家行政组织内部设立专门机构依法审核检查国家行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经济效益和遵纪守法情况。审计制度是一项重要的经济监督制度,其中一个主要内容是审查监督各级政府机关的经济计划、预决算的编制和执行情况及财务收支状况,检查财经工作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因而是行政监督的一个重要任务。概括说来,国家审计是审计监督在国家功能行驶过程中的最高形式,从国家经济监督以及国家监察体系总体角度看来,审计监督即为国家审计。(三)国家审计与经济监督的关系。总的来说,我国国家审计监督与其他专业形式的审计监督相辅相成,共同成为目前我国如今的经济监督体系。其中,国家审计在宏观层面上主导经济监督。国家审计的最终目的在于维护政府和人民的利益,这与我国经济监督的最终目的不谋而合。在相关立法支持下,通过审计手段,能够让完成对我国企事业单位财政方面的监察与有效防控,这使得财政、人大等同级或其他监督模式能够获得有效的第一手资料,也能够通过国家审计及时对相关损失止损,完成监督体制的源头优化。此外,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性质而言,国家审计是国家机器运行过程中的能量配置表,能够作为经济监督的一部分最直观的体现企事业单位运行过程中的能量配置与发展方向。无论是当下的经济转型与升级,还是脱贫攻坚战的进一步推进,抑或是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都需要实现经济监督。在国家监察委员会这一作为我国新时代监察体系的机构成立以来,监察制度的也得到长足发展,审计工作更应步步落实、与时俱进。

二、国家监察制度中的经济监督职能

(一)协调金融审计,为金融健康发展护航。监察制度中的经济监督职能不仅能够有效规范经济发展,还能够在金融、反腐以及法制等诸多领域发挥促进作用。从金融方面来说,金融作为经济发展的顶层建筑,只有保持国家金融整体平稳,才能进一步保证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总体而言,国家监察委员会的成立其主要作用在于保障政治清明、社会公平,但是这都与经济公平发展密不可分,因此经济监督职能尤为重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手段的适当运用能够充分调动市场活力,吸引热钱注入国民经济实现短时间内快速增长,但是在市场逐利本质以及其滞后性后,过量资本运营的结果将会为市场经济带来大量泡沫,手握热钱的资本拥有者通过资本运作大量收割股民手中资本,造成了对中小产业者的事实损害,这一方面会产生马太效应加剧贫富差距,另一反面对于基层群众的购买力是一次极大损害,尤其如今我国还面临对外贸易困境与他国贸易封锁,基层购买力下降无疑对拉动内需实现了反作用力。而通过经济监督能够及时协调金融审计,对金融市场进行监督与调控,让市场在适当范围内以发展为目的波动,减少市场泡沫,为金融健康发展护航。(二)推进监察体制改革,配合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狭义来说,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目的在于以系统完备高压的监察态势保障我国政治经济体制的平稳运行。经济监督职能作为国家监察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高速发展对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过程中,国家经济体制正发生重要变化,中产阶级陷阱就在眼前,而经济高速发展直线的腐败泛化陷阱正是目前国家进一步发展的阻碍。腐败所带来的社会资源浪费与社会风气破坏会严重伤害国家的发展动力与社会公平,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府先后颁布法律法规推进反腐败斗争,2016年在北京、山西、浙江三地进行国家监察委员会试点实行,今年各地监察委员会先后挂牌成立,在此过程中离不开经济监督职能发挥作用。而反腐败斗争中,通过经济监督更能够对目前的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经济状况进行监控管理,配合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三道防线。以机关事业单位为例,低自主性的财务支配会带来机构运作的迟滞,而高自主性的支配权利则易滋生腐败,经济监督职能以及国家审计职能的发挥能够有效对其财政支配进行监控监督。(三)促进法治发展,建设法治社会。法治社会下的国家监察体制的确立需要立法与司法的保护,而公平高效的国家监察体制的确立首先需要依法治国、打破特权主义。因此经济监督职能作为国家监察制度的一部分,通过其自身运作体系的完善能够同时做到对相关法律法规立法与司法查漏补缺。互联网下的经济发展逐渐趋向多元化,企事业单位的收支来源也逐渐多元,这就需要在进行经济监督的过程中创新传统的监督过程与方法,同时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更新,此过程即为法制体系自我完善的过程。以电商行业的发展为例,21世纪之初,互联网尚未完全走进大众生活,此时国家审计与经济监督面向互联网尚且不存在目前的平台监管等诸多问题,时至今日,互联网购物与电商几乎成为多数人生活中购物的主要形式,各类企事业单位的政务工作与公开都要借助互联网这一新兴形式来实现,这就需要在原有的立法基础上进行及时更新,适应互联网社会的发展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够在进行经济监督的过程中有话说,有事做。不仅如此,从网上政务等方式的出现来看,相关单位的收支渠道也会出现进一步扩充,这也促进了相关工作性法规与法律的进一步完善。

三、审计角度下国家监察制度的经济监督职能改进

(一)配套政策与法规颁布。法律法规体系总是伴随社会发展与时俱进的,国家审计作为政府职能之一,宪法赋予其合法性,也应当在社会发展出现适当契机时给予及时更新与矫正。目前,我国政府职能逐渐从管理型向着服务型转变,国家审计作为一种监督手段更应当注重工作过程中“度”的存在,既要监督有效,也不能挤占合理合法政务的生存空间。这更加需要在经济监督过程中及时依据各单位只能现状与社会要求进行相关法规配套完善。以事业单位管理为例,劳动法中所规定的有关加班事宜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并不适用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但出于事业单位工作的公益性质往往无法保障相关工作人员合法节假日的休息,目前,部分事业单位正积极寻求解决办法,以求在《事业单位管理条例》许可的范围之内为相关职工谋取一定经济利益,这对于工作积极性的提升以及工作人员加班规范化十分重要。但由于相关条例对此并没有明文规定,那么在经济监督的过程中,由于经济监督职能的实现仍旧有一定主观性,会对部分职工应得利益造成一定损害。这就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及时进行政策和法规方面的更新完善,减少“无例可循”现象的出现,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二)明确职能部门合理分工。国家监察体系的监督职能实现并不仅仅在于国家监察委员会这一机构。这需要国家立法、司法、财政、人大等诸多机构的共同实现,国家审计更是事关多个机构的资料采集与审计监督以及执法司法。因此在进行经济监督职能改进的过程中,应当明确职能部门的合理分工。众所周知,在国家监察委员会成立以前,国家监督权的行使往往由多个部门联合进行,这就造成有时会出现多头领导情况,甚至于审计材料一式多份、一一过审,对行政资源造成极大浪费,且九龙治水往往会延缓办事效率。因此应当在国务院的总体规划下对相关部门进行职能上的细化,通过合理分工与汇总提高工作效率。国家监察委员会的成立便是监督职能进一步细化的体现。而经济监督牵涉的范围较广且发展日新月异,通过部门之间的合理分工能够让经济监督只能更有针对性,也更有利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及时调整。(三)及时更新审计技能。审计工作手段的落后是造成经济监督职能落后的重要原因。审计手段落后而经济形势不断变化,各单位收支形势也不断转变,这就造成了工作与职能脱节的现象,长此以往,既拉低工作效率,也容易出现纰漏。因此在经济监督职能完善的过程中不但要完善相关法律等顶层设计,更应当对具体工作用所需手段进行更新。在技能更显过程中,首先,国家应当选拔专门人才负责,在工作过程中进行定期培训完成自我更新。第二,审计技能的更显来源是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相关部门也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经济形势,对有关单位职能现状进行具体了解,从而为自我技能更新提供具有针对性的第一手材料。第三,及时更新审计技能还要明晰权责要求,使经济监督职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运行,同时接受人民监督,不断完善自我。

四、结语

综上所述,经济监督职能的落实体现在审计、财政、人大等方方面面,这些都需要我们进行关注。目前我国出口贸易面临某些贸易大国制裁,出口经济面临重要考验,在此重要时期更需要我们从内部稳定自我,开发其他“两驾马车”的发展潜力,通过宏观调控等方式均衡本国经济开发,在不断自我更新与完善的过程中将此次考验作为发展本国健康实体经济的契机,在开发内需的过程中促进各地区协同发展,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只有这样,才能够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中不断完成自我提升。

参考文献

[1]马志娟,刘世林.国家审计的本质属性研究——基于国家行政监督系统功能整合视角[J].会计研究,2012(11).

[2]徐汉明.国家监察权的属性探究[J].法学评论,2018(9).

审计职能范文篇5

一、以反腐倡廉为已任,促进全市廉政建设。

审计制度不仅是维护国家所确定的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法律制度,而且是加强对相关权力的监督,促进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项十分重要而又具体的政治任务。当前腐败现象的特征和反腐斗争的客观要求,以及审计机关自身具备的专业特长、职能优势和客观公正性、独立性等特点,都决定了审计机关在反腐败斗争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发现和揭露腐败,既是反腐败斗争的需要,也是审计机关的重要职责。我们认为要充分发挥审计机关在发现腐败、查处腐败、预防腐败和权力监督四个环节中的作用。

(一)强化审计机关在发现大要案线索方面的责任感与敏感性

经济领域中的违法犯罪是我国当前腐败现象的最重要特征。据有关部门统计,经济案件占所有案件总数的70%以上,而且大案要案多,违法犯罪手法呈智能化发展趋势,案件隐蔽性强,潜伏时间长。但是,凡是经济领域中的违法犯罪活动一般都要通过资金往来和账目反映出来,因此,审计机关在审计过程中,通过采取适当的技术方法,便可查出贪污、行贿、偷税漏税、套汇、走私、造假账、化预算内为预算外、化大公为小公和化公为私,以及损失浪费等经济犯罪行为,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及时发现腐败案件的线索和信息。针对审计对象数量庞大的实际情况,我们采取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方法,集中力量,选择那些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单位、重点项目和资金进行重点审计。充分发挥审计自身熟悉财政财务,精通查账的优势,积极配合纪检监察、司法机关查办案件,积极提供大要案线索,并逐步建立起情况通报、案件移送等制度。

(二)发挥审计机关在查处腐败中的作用

审计机关第一位的责任是发现和揭露问题,尔后还要依法查处。对发现的腐败嫌疑,审计机关都将其作为重点予以追踪审计。对追踪查实的腐败行为,则区别不同情况进行分别处理:一是对于审计机关处理权限内的腐败行为,依照法律规定,以下达审计决定的方式,直接做出通报批评、罚款和没收非法所得等处理。二是对于审计机关处理权限以外的腐败行为,依照法律规定,移送纪检监察或司法机关处理并视情继续参与查证,对案件的突破、定性及扩大战果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发挥审计机关在预防腐败中的作用

要深入有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在从严治标,严惩腐败的同时,必须从源头上抓起,针对容易产生腐败的部位和环节采取治本措施。审计机关从反腐败斗争的大局着眼,由过去单一的事后审计逐步向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相结合的方面转变,坚持“一审、二帮、三促进”的原则,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探索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途径,特别是通过对经济领域带有普遍性、倾向性或者某些制度、政策方面带有缺陷性的一些重要问题的研究分析,努力找出产生腐败问题的背景原因以及与此相关的体制根源、制度根源,在及时反馈各类审计信息的同时,提出在体制改革、制度完善、加强管理、健全机制等方面的建议,促使相关部门采取措施,从宏观上、源头上解决问题。

(四)发挥审计机关在权力监督中的作用

从根本上说,腐败是一种权力的滥用,是公共权力运行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其本质特征是拿权力或原则作交易,侵吞国家和集体财富,为个人捞取好处,其结果必然构成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破坏和社会生产力的阻碍。从多年来查办的腐败案件中不难看出,多数大要案都是掌管经济实权的行业、部门、单位和领导干部及企业负责人,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为本单位和个人、亲友及身边工作人员谋取不正当利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政府部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肩负的发展经济的任务越来越重,责任越来越大。综合分析我国当前财经秩序方面存在所产生的原因,都与一些部门、企业的少数领导没有正确行使权力和认真履行职责有关。腐败分子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等屡屡得逞并且无所顾忌,在很大程度上又反映出对领导干部管理偏松,监督不力,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党的十六大报告从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强化对权力制约监督防止权力腐败的高度,赋予了审计机关更重要的职责,突出强调要“发挥司法机关和行政监察、审计等职能部门的作用”。因此,审计机关参与反腐败的工作领域必须从一般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扩展到对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权力的监督,在建立良性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推动民主政治制度和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特殊作用。具体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在审计监督过程中密切关注领导干部的决策行为。注意审计资料的决策有效性,重视信息分析,及时提出促进管理和改善决策的意见和建议,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二是推动审计机关对权力监督的法制化和规范化。一方面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规范,完善责任评价体系,扩大经济责任审计范围,促进相关部门对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运用,努力将此项工作真正成为对领导干部实施权力监督的有效机制。另一方面是从反腐败的角度积极推动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推行和完善审计公告制度,通过新闻媒体,对一些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典型案件进行揭露,不断增强审计结果的透明度,让社会各界通过审计结果的关注,参与到对权力的监督制约中来。

二、讲究审计方法注意发现大要案线索

如何发现大要案线索,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我们研究总结出,主要是以下五个方面的综合运用。

(一)从内部控制入手查找重要审计问题线索

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单位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监督的机制。实践证明,一个单位的内控制度不健全或有效性差,这个单位就很可能产生违纪违的问题。因此,基础制度审计已成为现代审计的主题理念,以一个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评审为切入点,从内控制度到会计核算系统为基本路径,开展审计工作。审计人员重视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检查,尤其是要对不相容职务控制、人员素质控制和凭证传递程序进行重点检查,以测定内控制度可信赖程度,找出薄弱环节,对审计预期、审计内容、审计重点做出基本判断安排。

(二)从严从细审核原始证据发现重要审计问题线索

审计的过程从某方面看,也是审计证据搜集、查证,最终获得审计证据支持的过程。特别是以经费收支核算为主要内容的行政事业单位审计中,对审计证据尤其是原始凭证审核,就是一个审计重点。在审计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有无篡改原始数据、伪造经济事项、使用非法票据等、收款收据不按顺序号使用等,从异常数据、字迹、经济往来、账务处理、收款收据使用等,去发现问题和查找一些重要问题的线索。

(三)尝试运用逻辑推理法发现重要审计问题线索

唯物论和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而这些联系又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即根据事务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的关系,进行分类、分析、归纳推理,把相关的问题和现象不断地纳入逻辑分析的视角,又不断地排除非逻辑因素,从现象间的矛盾关系到实质性的因果关系,推理出一些必然性的东西,发现和揭示重要问题的线索。

(四)政策攻心与实际调查相结合查寻重要审计问题线索

审计监督属于行政执法范畴。审计执法,尤其是在进行重大问题揭示与查处时应尝试运用心理学和犯罪心理学,进行政策攻心。观察其言行,揣摸其心理,破解其心迹密码。即通过对有关人员晓之以法,动之以情,攻破其心理防线,获取线索。那些心事防线薄弱或受人唆使、胁迫而违纪违法的人,在接受检查监督时往往会发生微妙的心理变化,神色言行反常。如接受谈话时神色慌张,答非所问;提供资料时,有意拖延或借故推诿,表现为一种即后悔又不敢声张的心态。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刚柔相济,既一方面向对方宣传法律知识,严肃指出其行为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另一方面向其宣传国家的政策,使其放下思想包袱,看到光明,主动说明情况和问题。

(五)整合利用平时审计积累的资料发现重要审计线索

在日常审计工作中,我们注意把平时审计的相关材料和信息进行积累与整合,以便在审计中进行系统地、动态地、联系地加以运用。将与被审计事项有关的各个因素相互联系起来进行分析,通过各个因素的性质分析被审计项目的性质,通过各个局部的性质分析出总体的性质,或将个别的、分散的审计证据综合起来分析,使审计证据形成有充分的证明力的辅助审计方法。

此外,我们还经常结合运用走访座谈、个别谈话法、跟踪决策环节审计法、重要关联业务及资金追踪法、实地勘察法等方法,这些方法的有机运用,已成为我们发现重大经济违法案件线索的重要手段。

四、把握三个环节,确保流程畅通

一是账户入手查源头。随着计算机技术在财务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使违法篡改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原始会计资料而不留痕迹成为可能,随着财务造假和违法违纪问题不断受到揭露和查处,隐匿和销毁会计资料已成为违法犯罪分子逃避监督、隐蔽自己的主要手段。这些情况的出现,必然给以查账为基础的审计工作造成很大困难,因此,我们的对策是,从审计银行账户入手,彻底查清事实真相。因为,任何经济案件都与钱有关,银行账户是资金活动的载体,能够全面揭示货币资金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尽管涉案人员采取各种手段逃避查处,但其资金所反映的经济活动却会在银行账户上留下运行的轨迹。因此,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疑点时,特别关注银行账户,查清资金在账户中的运行情况,掌握了资金的流动方向和有关活动,这就抓住了案件线索的根源。

二是固定证据抓要点。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抓好证据环节:第一,资金证据。审计时需要查明涉案的资金是国家资金,还是集体资金或其他资金,收集确切的证据资料来认定资金的性质。第二,实物证据。重点核实资金的开户银行、账户、存折、收支情况等资料,存取资金的准确日期、金额,并逐一对原始资料取证、复制、盖章。第三,调查证据。审计人员在取得上述两种证据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围绕资金运动的方向,深入对涉案资金的用途进行调查并取得调查证据。第四,流向证据。这项工作的难度最大,审计人员应按资金运动的各个环节,对涉嫌案件的对象逐个进行谈话,并按审计程序作笔录,取得资金流向的证据。

三是案件移送要及时,由于审计机关受到职能和手段的限制,必须积极主动配合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工作,才能发挥更在的作用。首先,通过审计锁定除案件线索以外的所有涉案构成要件的事实资料。包括嫌疑人身份、涉案资金来源、性质、数额,贪污挪用的时间范围,具体操作过程的手段等,并结合案件线索事实,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定性、定罪的可能性等进行初步的审计分析,并做出审计移送该案的结论,及时将上述资料作为审计查案线索向纪检、监察及司法机关移交。这是审计查处案件线索的主要工作,也是审计查出案件线索能否顺利移交和最终得到处理的关键性工作,必须做成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充分,足以认定,避免关键审计证据缺失,以免给案件受理机关进一步调查造成困难。其次把握好案件移交的时机并注意保密。审计查处案件,主要是获取证据提供线索,最终破获案件还要依靠纪检、监察与司法机关的职能作用。因此,审计组在获取案件线索的证据后,应及时向受理机关移交,以免贻误战机,并要注意保密,防止涉案嫌疑人畏罪潜逃,给案件处理造成困难。

四是充分运用审计调查方式,扩大审计成果。审计调查方式灵活,针对性强。审计离不开审计调查。一是审计调查能够取得在被审计单位无法取得的证据。任何经济业务都有交易双方,而我们审计的通常只是其中的一方,对一些可疑或异常的交易只有到对方去调查,才能弄清这笔业务的真实情况,取得直接的证据,离开审计调查,许多问题都无法定性;二是审计调查有助于发现在要案线索。在以往的审计中,即使审计中发现很多疑点和异常的经济业务往来及资金走向,因未对这些有价值的线索进行调查最后不了了之,若能用好审计调查,在对这些疑点的调查过程中,一些在要案线索就会浮出水面,并取得关键证据。

审计调查作为一种实用有效的工作方法,是审计的重要补充,能及时发现和反映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更好地为宏观决策服务;能扩展审计监督的范围,扩大审计的影响,深化审计成果;此外审计调查目的性强、涉及面广、重点突出、方法灵活有效,能解决审计中所面临的许多实际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大兴审计调查之风,大用特用审计调查之法,大讲审计调查之效,大展审计调查之果。同时掌握科学的调查方法,以点带面,并与审计紧密结合,更好地发挥审计作用。

几点体会与思考

发挥审计机关的监督作用,促进廉政建设,我们认为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强化五个结合的审计工作思路

(一)坚持审计调查与群众举报相结合的思路。审计机关平时要重视群众来信和举报材料,并经常同纪检、检察部门交流信息、互通有无。审计的优势在于:根据需要补充审计计划,随时安排常规性检查,不容易引起被审计单位和犯罪嫌疑人的特别关注。尤其涉及重大违纪案件时,在整个问题没有浮出水面,纪检、检察机关不方便介入的情况下,审计机关便担负起“探路石”的重任。遵照领导指示和协作部门的要求,审计可以按照法定程序对一些项目进行常规性的审计调查,重点查证举报内容,获得初步证据和线索进而移交纪检、司法机关进一步查处。审计调查像是“试金石”,手法简单、效果显著。

(二)坚持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与关键环节相结合的思路。以真实性为目的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是审计的职能,它的审计重点是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性、原始凭证的合法性、经济业务的合理性。相对而言,常规审计由于实施时间短、审计资源不足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注重面的工作多一些,涉及点的工作少一些,对主要经济活动出现漏洞的关键环节不能一一查证,极有可能造成许多重大线索的遗漏。审计人员在常规审计中既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又要有主动办案的意识,更要具备职业敏感性,善于从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和纷繁复杂的核算资料中发现线索、收集线索、积累线索,善于分析每个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特点,找出问题的“易发点”、“多发点”,精选需要查清的项目,准确抓住问题的实质一审到底,一层一层揭开问题的“神秘面纱”。

(三)坚持绩效审计与分析提炼相结合的思路。绩效审计是对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效益进行监督的行为。它必须从财务审计入手,在保证绩效审计建立于真实合法的前提下,对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系统地进行健全性调查和符合性测试,找出并完善生产经营管理各个环节的薄弱环节,运用分析提炼的思维方式,设计“违法违纪假设模型”,就很容易发现相关人员的舞弊行为。

(四)坚持经济责任审计与检查“死角”相结合的思路。经济责任审计因其政治性强、涉及面广而备受关注。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属被审计单位的“非常时期”,许多长期积累的矛盾一般会在这个阶段爆发,隐藏深层的问题也可能逐渐暴露出来,常规审计未能完全涉及的方面,比如盘点难度大的存货、对外投资、账外经营、涉外办事处都需要进行全面清理整顿,审计人员如果及时指导、参与检查“死角”的行动,那么发现案件线索的概率会大大提高。

(五)坚持专项审计与非常业务相结合的思路。非常业务是指违背常规或常识而发生的经济活动,它的背后往往隐藏着违法违纪行为,对非常业务的关注是审计人员发现大案要案的又一重要途径。在专项审计中重心对非常业务的检查有三个方面的优势:一是专项审计针对性强、内容单一、时间相对充足,容易发现违纪线索;二是专项审计涉及的专项资金或建设项目管理相对严密,财务核算比较规范,不容易发生非正常业务,如果有肯定存在问题;三是专项审计一般采取的方式有“上审下”、“联合审计”、“交叉审计”,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便于内查外调、对照检查,问题线索容易暴露出来。

二、掌握规律,加强与纪检监察、司法部门协作

通过对一些大要案线索查处过程的调查,我们在查处大要案线索方面形成了一种规律:第一步,抓住审计重点,不能让其惑;第二步,抓住关键线索,不能让其断;第三步,抓住关键资料,不能让其毁;第四步,抓住“双线人物”不能让其逃。即抓准审计重点----发现疑点----抓关键线索----控制关键资料----牵出知情人或当事人----最后突破取得证据----分析定性----移送案件线索。

以上几个环节中,我们认为加强与纪检监察的配合尤为重要,也是确保案件是否有效突破的关键,必要时纪检监察机关司法机关应予提前介入。

审计职能范文篇6

[关键词]现代政府审计;审计职能;职能定位;职能履行

一、从政府审计的演进看现代政府审计的本质

1.政府审计起源于会计,政府审计本质外延为查账。审计是会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适应会计检查的需要而产生的。(刘云,2005)为了保护皇室财产,封建帝王需要把委任给官员贵族的经济事务系统地记录下来,并以最简明的方式向上呈送,会计由此诞生。为了保证会计记录和报告的真实性,又必须对会计进行监督与检查,政府审计的“计”,一般指的就是会计的“计”,政府审计就是审查会计。中国历史上曾将政府审计表述为“听从会计”,古代的政府审计是由会计人员大声朗读会计记录,国家统治者和政府审计官员听取这些记录,进而判断会计记录是否正确。英语audit和法语audition,均源于拉丁语audire(听),在14世纪,英国的审计工程也是通过听取账户记录来进行。

最初的国家财产(财政)规模很小,封建帝王和政府官员以“听从会计”的形式便能达到监督的需要。然而,随着财政规模的扩大,国家经济活动的复杂程度不断增强,导致记录和反映管理活动的会计信息量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必须由专业审计人员,运用一定的方法对会计账簿进行详细审查。随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政府审计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查账”,即检查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等会计资料的真实性与合法性。

2.政府审计本质内涵:解除经济责任。审计史学家理查德·布朗(RichardBrown)曾经指出:“审计的起源可追溯到与会计起源相距不远的时代……当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需要某人受托管理他人财产的时候,显然就要求对前者的诚实性进行某种检查”。他在这里实际上提出了一个受托责任(经济责任)的问题,并且明确地论述了它与审计的关系。

当政府审计发展到需要监督被审计对象的行为、评价政府官员业绩等内容的时候,政府审计的取证工作就超越了“查账”的范畴,以“查账”解释政府审计的本质已不能全面地概括政府审计的内容,现代人提出“经济责任”的概念,指明了现代政府审计的本质内涵。经济责任是当财产管理制度的发展出现了财产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时,财产所有者将财产的经营管理权委托给管理者而形成的一种委托和受托关系。在这种关系中,财产所有者既有监督和审查受托管理者管理财产收支的情况和结果的权利,也有解除受托者经济责任的义务;财产管理者既有要求对其收支行为和结果进行审计,以解除其责任的权利,又有忠实地管理受托财产并报告管理结果的义务。经济责任的定义摆脱了“查账”的束缚,从而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绩效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审计调查等政府审计的新发展。

3.现代政府审计是民主的产物,“关系协调”是现代政府审计本质属性。近代自然法学家认为在国家产生以前,人类生活在一种自然状态之中,人人都有自然权利并受到人类理性所演绎出的自然法的尊重。自然状态下的人们生活得自由平等,但这种享有却很不稳定,有不断受别人侵犯的威胁。这是因为自然状态缺乏公共的裁判者,当人们受到损害时,得不到理性和有效的救济,于是人们同意通过建立社会契约来组成“公民社会”,即联合成为国家和置身于政府之下,借助法律来保护和约束人们的自由,保护人们的财产权利。国家的产生基于人们的同意,民众是国家的主权者,政府是实现民意的机构。政府接受民众的委托管理公共事务。当公民以部分权力的让渡和财务资本(税收,土地等)的投入产生国家,公民冀望于政府能勤勉、高效地为他们工作。(张立民、聂新军,2006)

这种现代民主意识对政府审计本质属性的认识产生很大影响。传统的政府审计,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审计体制,监督权逐级向上负责,最后集中到君王一个人,维系着传统政府审计的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一种个人性质的受托经济责任关系。而现代政府审计理论认为,社会的主体存在于广大公众,权力存在于社会,所以必然负责于社会,这就决定了现代政府审计对公众乃至全社会负责,因而贯穿于现代政府审计的受托责任关系则是一种公共性质的受托责任关系。李金华审计长(2005)就强调,现代政府审计是民主和法治的产物,更是民主和法治的工具。现代政府审计的本质特征是在法律框架下对政府及公营事业运转的成果和效益进行检查和评价的一项专业活动。

二、现代政府审计本质决定现代政府审计的基本职能

1.经济监督职能。有史记载,我国唐代“户部尚书控制国家财政,在财计方面进行全面统治。户部本司编制户籍计账,先依此作出预算,再据此征收赋税;国库则实行分签、分管、分算,凡钱帛之类财物入库于太府寺,其发放持金部签批凭据;凡粮谷之类财物入库于司农寺,其发放须持有仓部签批凭据;各库独立核算,定期上报主管部门审核,其整个核算受制于度之,形成内部监督制度。”封建王朝发展的鼎盛时期,国家财政客观上产生了设立专门审计机构的需要,审计开始从国家监察工作中独立出来,成为由专门机构、专门官员实施的专门职能。

政府审计的经济监督职能与政府审计的“查账”行为并行发展,是“查账”本质属性的具体表现。政府审计组织和人员通过审核、检查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督促被审计单位加以纠正,保证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在规定的范围内或正常的轨道上进行。它通常包括三个环节:(1)通过审查,了解被审计对象的真相;(2)以一定的法规或其他既定标准,判断事件是否真实、合法、有效;(3)督促被审计单位合法、合理、有效地进行经济活动,公允、真实地处理经济业务,反映经济活动情况。

2.经济评价职能。人民大众与政府官员、政府与其隶属行政单位之间存在一种受托责任关系,这是现代政府审计本质属性之一。为了解除他们(它们)之间受托经济责任,必须对政府部门及其官员的业绩进行评价。我国《审计法》规定地方各级审计机关负责人的任免应当事先征求上一级审计机关的意见。

政府审计的经济评价职能,是指审计组织和人员通过审核、检查,客观、公正、权威地评定被审计单位的经济决策、计划和方案等是否先进、可行,经济活动是否按照既定的决策和目标进行,是否有经济效益,有关经济活动的规章制度是否健全、有效,有关管理人员的经济责任履行是否圆满等。政府审计评价一般包括下列步骤:(1)通过审核、检查,确定需要评价资料的真实性;(2)按照评价目的的要求,确定评价指标,并计算其实际数值;(3)将评价指标的实际数值与事先确定的标准数值进行比较,确定是否存在差异;(4)本着客观、公正、全面积极的原则进行分析评价,并出具评价意见。3.民主职能。所谓现代政府审计的民主职能,就是政府审计帮助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职能,这是现代民主社会政府审计职能新的表现形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的民主意识增强,政府审计的民主职能表现得更加突出。

按民主制原则,所有政府机构和官员均受人民的委托对公共资金和资源进行管理,政府机构和官员都应受到严格的经济责任制度的约束。对这些受托管理者的经济责任加以监督,乃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它为滥用权力、贪污盗窃和效率低下设置了障碍,满足了使用公共资金必须光明磊落、公正廉洁的要求,并实现了公民负责行使主权的基本权力。但是,在经济监督范畴内,财政监督、税务监督、银行监督、统计监督等部门的监督都是政府自身行为的延伸,从而不具有“独立性”。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除了审计监督以外,不参与被审计单位的经济管理,不承担其他业务工作,和被审计单位没有直接利害关系,这保证了审计的客观、公正的地位。

三、现代政府审计职能履行的方法和内容

(一)现代政府审计职能实现的内容

1.财政财务审计。财政财务审计是政府审计的传统审计内容。在审计目的上,传统的财务审计主要是为了查错防弊,保证政府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性;在审计对象上,财务审计主要是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在审计方法上,财务审计主要采用的是会计资料的检查法,如顺查法、逆查法、详查法、抽查法、审阅法、复核法、核对法、调节法、盘点法等;在审计作用上,财务审计主要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正确、合法,保护国家和集体资财的安全完整,其职能是保护性的;在审计标准上,财务审计主要是财政、财务、会计等法令、制度、规章、规范。

2.国有企业审计。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现代企业除了出资人与企业管理当局存在受托责任关系,企业与债权人、供应商、消费者等之间也存在一种契约关系。为了维护这些契约关系,出资人、债权人、供应商和消费者等,他们都需要利用企业的会计报表了解企业相关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因此,企业审计主要表现为财务报表审计。一般来说,企业财务报表审计都由社会审计来完成,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公允性发表意见。政府审计机关主要是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对接受委托为国有企业财务账目进行查证的社会审计组织的质量进行监督。但是,政府审计是国家治理的工具(李金华,2005),有关国计民生,涉及到人民大众集体利益的问题,政府审计应从国家治理的角度出发,介入国有企业审计,甚至是民营企业等任何领域的审计。

3.审计结果公告。现代政府审计具有民主的职能,要实现这一职能,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审计结果公开和透明。国家的财政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人民群众就有权利了解钱是怎么花的,效益如何。这本身是一种政治文明。审计机关的审计结果公告以后,社会各界都能知道国家财政收支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还有问题。事实将证明,一方面,很多问题在全社会的监督下,一定能改得更快,解决得更好。另一方面,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就把审计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

(二)现代政府审计职能实现的方法

1.经济效益审计。随着国家公共开支的增长,纳税规模的扩大以及人们民主意识的提高,纳税人对提高公营部门支出的效益和明确支出的经济责任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许多国家开始关注资源使用的效率和效果。审计部门适应公共经济责任发展的需要,不仅对政府经济活动的合规性进行严格监督,而且要对政府经济活动的合理性、有效性实施监督。20世纪60年代,美国提出“三E”审计,即对公营部门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评价。经济性强调的是办事少花钱,效果性强调的是同样的钱多办事、办好事,而效率性的要求最高,强调的是要少花钱同时多办事、快办事和办好事。开展效益审计,是全社会民主进步的客观要求。

2.经济责任审计。政府审计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经济责任审计是财政财务审计的人格化,是中国特色的一种审计形式。近年来,我国各级审计机关按照“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原则,全面推进了县以下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扩大了县以上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覆盖面,其作用愈来愈为世人所共识。

3.专项审计调查。所谓专项审计调查,是指审计机关主要通过审计的方法,对国有企业、与国家财政收支有关或者本级人民政府交办的特定事项,向有关地方、部门、单位和个人进行的专门调查活动。通常情况下,企业审计由社会审计完成,但对于人民大众特别关注、政府特别关心的特定事项,则由政府审计机关成立专项调查组进行专项审计调查。相比一般项目审计,专项调查程序相对简化,审计调查覆盖面大,能及时发现并纠正被审计单位出现的问题,这一方面及时地缓解了矛盾,对被审计单位是一种建设性作用;另一方面对其他政府审计对象也具有一定的威慑力。

四、现代政府审计职能及其履行的理论框架

审计理论来源于审计实践,同时审计理论又指导和预测审计实践,审计实践将随着审计理论的不断提高而日臻完善。我们由抽象到具体,理论到实践的原则,沿着“现代政府审计的本质属性现代政府审计职能具体职能的实现方法和内容”的逻辑,建立一个现代政府审计职能定位及其实现的理论框架(如下图)。

参考文献:

[1]张立民,聂新军.构建和谐社会下的政府审计结果公告制度[J].审计研究,2006,(2).

[2]张立民,聂新军.转型社会政府审计战略定位:一个分析框架[J].当代财经,2007,(4).

[3]李金华.关注责任,完善治理,促进民主与法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1).

[4]葛笑天.政府职能转变中的政府审计变革初探[J].审计研究,2005,(1).

[5]娄尔行,唐清亮.试论审计的本质[J].审计研究,1987,(2).

审计职能范文篇7

[关键词]现代政府审计;审计职能;职能定位;职能履行

一、从政府审计的演进看现代政府审计的本质

1.政府审计起源于会计,政府审计本质外延为查账。审计是会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适应会计检查的需要而产生的。(刘云,2005)为了保护皇室财产,封建帝王需要把委任给官员贵族的经济事务系统地记录下来,并以最简明的方式向上呈送,会计由此诞生。为了保证会计记录和报告的真实性,又必须对会计进行监督与检查,政府审计的“计”,一般指的就是会计的“计”,政府审计就是审查会计。中国历史上曾将政府审计表述为“听从会计”,古代的政府审计是由会计人员大声朗读会计记录,国家统治者和政府审计官员听取这些记录,进而判断会计记录是否正确。英语audit和法语audition,均源于拉丁语audire(听),在14世纪,英国的审计工程也是通过听取账户记录来进行。

最初的国家财产(财政)规模很小,封建帝王和政府官员以“听从会计”的形式便能达到监督的需要。然而,随着财政规模的扩大,国家经济活动的复杂程度不断增强,导致记录和反映管理活动的会计信息量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必须由专业审计人员,运用一定的方法对会计账簿进行详细审查。随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政府审计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查账”,即检查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等会计资料的真实性与合法性。

2.政府审计本质内涵:解除经济责任。审计史学家理查德·布朗(RichardBrown)曾经指出:“审计的起源可追溯到与会计起源相距不远的时代……当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需要某人受托管理他人财产的时候,显然就要求对前者的诚实性进行某种检查”。他在这里实际上提出了一个受托责任(经济责任)的问题,并且明确地论述了它与审计的关系。

当政府审计发展到需要监督被审计对象的行为、评价政府官员业绩等内容的时候,政府审计的取证工作就超越了“查账”的范畴,以“查账”解释政府审计的本质已不能全面地概括政府审计的内容,现代人提出“经济责任”的概念,指明了现代政府审计的本质内涵。经济责任是当财产管理制度的发展出现了财产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时,财产所有者将财产的经营管理权委托给管理者而形成的一种委托和受托关系。在这种关系中,财产所有者既有监督和审查受托管理者管理财产收支的情况和结果的权利,也有解除受托者经济责任的义务;财产管理者既有要求对其收支行为和结果进行审计,以解除其责任的权利,又有忠实地管理受托财产并报告管理结果的义务。经济责任的定义摆脱了“查账”的束缚,从而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绩效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审计调查等政府审计的新发展。

3.现代政府审计是民主的产物,“关系协调”是现代政府审计本质属性。近代自然法学家认为在国家产生以前,人类生活在一种自然状态之中,人人都有自然权利并受到人类理性所演绎出的自然法的尊重。自然状态下的人们生活得自由平等,但这种享有却很不稳定,有不断受别人侵犯的威胁。这是因为自然状态缺乏公共的裁判者,当人们受到损害时,得不到理性和有效的救济,于是人们同意通过建立社会契约来组成“公民社会”,即联合成为国家和置身于政府之下,借助法律来保护和约束人们的自由,保护人们的财产权利。国家的产生基于人们的同意,民众是国家的主权者,政府是实现民意的机构。政府接受民众的委托管理公共事务。当公民以部分权力的让渡和财务资本(税收,土地等)的投入产生国家,公民冀望于政府能勤勉、高效地为他们工作。(张立民、聂新军,2006)

这种现代民主意识对政府审计本质属性的认识产生很大影响。传统的政府审计,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审计体制,监督权逐级向上负责,最后集中到君王一个人,维系着传统政府审计的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一种个人性质的受托经济责任关系。而现代政府审计理论认为,社会的主体存在于广大公众,权力存在于社会,所以必然负责于社会,这就决定了现代政府审计对公众乃至全社会负责,因而贯穿于现代政府审计的受托责任关系则是一种公共性质的受托责任关系。李金华审计长(2005)就强调,现代政府审计是民主和法治的产物,更是民主和法治的工具。现代政府审计的本质特征是在法律框架下对政府及公营事业运转的成果和效益进行检查和评价的一项专业活动。

二、现代政府审计本质决定现代政府审计的基本职能

1.经济监督职能。有史记载,我国唐代“户部尚书控制国家财政,在财计方面进行全面统治。户部本司编制户籍计账,先依此作出预算,再据此征收赋税;国库则实行分签、分管、分算,凡钱帛之类财物入库于太府寺,其发放持金部签批凭据;凡粮谷之类财物入库于司农寺,其发放须持有仓部签批凭据;各库独立核算,定期上报主管部门审核,其整个核算受制于度之,形成内部监督制度。”封建王朝发展的鼎盛时期,国家财政客观上产生了设立专门审计机构的需要,审计开始从国家监察工作中独立出来,成为由专门机构、专门官员实施的专门职能。

政府审计的经济监督职能与政府审计的“查账”行为并行发展,是“查账”本质属性的具体表现。政府审计组织和人员通过审核、检查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督促被审计单位加以纠正,保证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在规定的范围内或正常的轨道上进行。它通常包括三个环节:(1)通过审查,了解被审计对象的真相;(2)以一定的法规或其他既定标准,判断事件是否真实、合法、有效;(3)督促被审计单位合法、合理、有效地进行经济活动,公允、真实地处理经济业务,反映经济活动情况。

2.经济评价职能。人民大众与政府官员、政府与其隶属行政单位之间存在一种受托责任关系,这是现代政府审计本质属性之一。为了解除他们(它们)之间受托经济责任,必须对政府部门及其官员的业绩进行评价。我国《审计法》规定地方各级审计机关负责人的任免应当事先征求上一级审计机关的意见。

政府审计的经济评价职能,是指审计组织和人员通过审核、检查,客观、公正、权威地评定被审计单位的经济决策、计划和方案等是否先进、可行,经济活动是否按照既定的决策和目标进行,是否有经济效益,有关经济活动的规章制度是否健全、有效,有关管理人员的经济责任履行是否圆满等。政府审计评价一般包括下列步骤:(1)通过审核、检查,确定需要评价资料的真实性;(2)按照评价目的的要求,确定评价指标,并计算其实际数值;(3)将评价指标的实际数值与事先确定的标准数值进行比较,确定是否存在差异;(4)本着客观、公正、全面积极的原则进行分析评价,并出具评价意见。3.民主职能。所谓现代政府审计的民主职能,就是政府审计帮助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职能,这是现代民主社会政府审计职能新的表现形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的民主意识增强,政府审计的民主职能表现得更加突出。

按民主制原则,所有政府机构和官员均受人民的委托对公共资金和资源进行管理,政府机构和官员都应受到严格的经济责任制度的约束。对这些受托管理者的经济责任加以监督,乃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它为滥用权力、贪污盗窃和效率低下设置了障碍,满足了使用公共资金必须光明磊落、公正廉洁的要求,并实现了公民负责行使主权的基本权力。但是,在经济监督范畴内,财政监督、税务监督、银行监督、统计监督等部门的监督都是政府自身行为的延伸,从而不具有“独立性”。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除了审计监督以外,不参与被审计单位的经济管理,不承担其他业务工作,和被审计单位没有直接利害关系,这保证了审计的客观、公正的地位。

三、现代政府审计职能履行的方法和内容

(一)现代政府审计职能实现的内容

1.财政财务审计。财政财务审计是政府审计的传统审计内容。在审计目的上,传统的财务审计主要是为了查错防弊,保证政府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性;在审计对象上,财务审计主要是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在审计方法上,财务审计主要采用的是会计资料的检查法,如顺查法、逆查法、详查法、抽查法、审阅法、复核法、核对法、调节法、盘点法等;在审计作用上,财务审计主要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正确、合法,保护国家和集体资财的安全完整,其职能是保护性的;在审计标准上,财务审计主要是财政、财务、会计等法令、制度、规章、规范。

2.国有企业审计。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现代企业除了出资人与企业管理当局存在受托责任关系,企业与债权人、供应商、消费者等之间也存在一种契约关系。为了维护这些契约关系,出资人、债权人、供应商和消费者等,他们都需要利用企业的会计报表了解企业相关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因此,企业审计主要表现为财务报表审计。一般来说,企业财务报表审计都由社会审计来完成,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公允性发表意见。政府审计机关主要是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对接受委托为国有企业财务账目进行查证的社会审计组织的质量进行监督。但是,政府审计是国家治理的工具(李金华,2005),有关国计民生,涉及到人民大众集体利益的问题,政府审计应从国家治理的角度出发,介入国有企业审计,甚至是民营企业等任何领域的审计。

3.审计结果公告。现代政府审计具有民主的职能,要实现这一职能,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审计结果公开和透明。国家的财政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人民群众就有权利了解钱是怎么花的,效益如何。这本身是一种政治文明。审计机关的审计结果公告以后,社会各界都能知道国家财政收支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还有问题。事实将证明,一方面,很多问题在全社会的监督下,一定能改得更快,解决得更好。另一方面,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就把审计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

(二)现代政府审计职能实现的方法

1.经济效益审计。随着国家公共开支的增长,纳税规模的扩大以及人们民主意识的提高,纳税人对提高公营部门支出的效益和明确支出的经济责任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许多国家开始关注资源使用的效率和效果。审计部门适应公共经济责任发展的需要,不仅对政府经济活动的合规性进行严格监督,而且要对政府经济活动的合理性、有效性实施监督。20世纪60年代,美国提出“三E”审计,即对公营部门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评价。经济性强调的是办事少花钱,效果性强调的是同样的钱多办事、办好事,而效率性的要求最高,强调的是要少花钱同时多办事、快办事和办好事。开展效益审计,是全社会民主进步的客观要求。

2.经济责任审计。政府审计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经济责任审计是财政财务审计的人格化,是中国特色的一种审计形式。近年来,我国各级审计机关按照“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原则,全面推进了县以下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扩大了县以上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覆盖面,其作用愈来愈为世人所共识。

3.专项审计调查。所谓专项审计调查,是指审计机关主要通过审计的方法,对国有企业、与国家财政收支有关或者本级人民政府交办的特定事项,向有关地方、部门、单位和个人进行的专门调查活动。通常情况下,企业审计由社会审计完成,但对于人民大众特别关注、政府特别关心的特定事项,则由政府审计机关成立专项调查组进行专项审计调查。相比一般项目审计,专项调查程序相对简化,审计调查覆盖面大,能及时发现并纠正被审计单位出现的问题,这一方面及时地缓解了矛盾,对被审计单位是一种建设性作用;另一方面对其他政府审计对象也具有一定的威慑力。

四、现代政府审计职能及其履行的理论框架

审计理论来源于审计实践,同时审计理论又指导和预测审计实践,审计实践将随着审计理论的不断提高而日臻完善。我们由抽象到具体,理论到实践的原则,沿着“现代政府审计的本质属性现代政府审计职能具体职能的实现方法和内容”的逻辑,建立一个现代政府审计职能定位及其实现的理论框架(如下图)。

参考文献:

[1]张立民,聂新军.构建和谐社会下的政府审计结果公告制度[J].审计研究,2006,(2).

[2]张立民,聂新军.转型社会政府审计战略定位:一个分析框架[J].当代财经,2007,(4).

[3]李金华.关注责任,完善治理,促进民主与法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1).

[4]葛笑天.政府职能转变中的政府审计变革初探[J].审计研究,2005,(1).

[5]娄尔行,唐清亮.试论审计的本质[J].审计研究,1987,(2).

审计职能范文篇8

内部审计在西方国家早已蓬勃发展,我国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才开始,从无到有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发展。如今国企的内部审计工作,已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发挥着很大的积极作用。一方面是我国的国企内部审计从业人员迅速发展,已达到三十多万人。二是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已由最初扮演着简单“检查者”的角色,转换为现如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高层次的“参谋者”。三是我国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发展速度十分快,虽然取得的成绩无法与国外比较,但是也取得了一些卓越的成绩。我们不能因此就觉得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就没有问题了,还应该更加的重视。现在许多单位设立了内审机构,但却做的是财务的辅助工作,没有合格的、完善的章程,忽略了内部审计的管理控制职能,简单的认为审计就是监督会计。

2我国国企内部审计存在的突出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日益进步的企业也发生了质的变化,现有的各种审计机构组织体系也暴露出了不少缺陷和弊端。就目前国企内部的审计工作而言,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目标和企业目标不一致,审计工作概念模糊不清我国国有企业众多,政府审计机关任务很重,专职的审计人员人数有限,有时工作中就会出现漏洞,这样就得在政府审计机关的指导和监督下,建立部门和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开展内部审计监督和评价活动,使审计监督工作延伸到各个企业单位,全面做好审计工作。但是国有企业本身就存在企业所有权归国家所有这个特性,企业的所有行为都会受到政府部门的监督,所以企业的内部审计也就会演变成政府人员对企业管理人员的一个监督。这样一来,企业内部的审计就变成了政府部门在国企中的一个部门延伸,国企内部的审计工作也变成了政府部门的部门,那么从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工作人员就会考虑到政府审计部门的监督需要,就出现了审计部门的工作目标与企业的发展目标无太大关系,导致了工作人员既得做好监督还得做好服务。工作中就会出现为难的境况。审计职能实际上难以全面发挥功能。

2.2国企审计部门在内部的审计工作中很难做到独立性,并且它的地位也比较低下,所以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就有很大的不同国企审计部门人员大多都来自企业内部,而内部审计部门也是整个企业的一部分,内部的审计人员的很多利益都与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企业管理者对其的肯定,这样就导致了审计人员出现境地两难的情形,国企审计部门人员就出现双重角色。他们既要站在外部审计的立场上履行监督企业的行为,而本身还要为企业行为服务,所以工作中可操作性就变差了。

2.3国企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的布局较单一化,而且知识结构存在老化现象审计机构工作人员一般配置简单,内审机构办公硬件设备配备落后,国有企业中审计工作人员大多都是原来的会计工作人转换来的,他们几乎都是通过简单的岗位培训,就承担会计的职责,他们的实践经验很丰富,对各种会计报表驾轻就熟,但是缺乏会计的系统管理理论的素养和风险管理及经济预警等很多方面的敏锐性和前瞻性。所以这就与企业的发展需要相距较远。

2.4审计人员观念和审计方式落后,各项投入严重不足社会的飞速发展,很多私营企业早已步入计算机操作时代,但我国的很多国企仍在使用过去的老办法经验估计,甚至还停留在手工操作的阶段,审计费用极低而且速度慢,信息闭塞,审计人员的工作方式也只仅仅局限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后,进行常规的查错补漏审计工作,审计范围是以往的财务记录,评价检查也只是以前经营的利润和亏损。

3完善我国国企内部审计的主要方略

3.1进一步加强企业领导者的控制职能和内控意识。应该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这将会影响到企业的健康良性发展,也会影响企业的各项效率。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尽早走出这个误区,转换思想观念,强化企业管理。为员工营造一个制度完善,控制有效,互相激励、互相制约、平等竞争的环境;注重培养勤奋、创新、高效、态度端正的员工,并且还要注重员工的后续培训,对重要岗位的工作人员实行考核制度,对业务能力欠缺及渎职懒散的人员可以实行轮岗或换岗,如发现堵塞漏洞,工作怠慢者应严厉处罚,以确保国家的财产安全。

3.2国企要重视以人为本的观念。因为人是企业发展的创造者,是企业的灵魂。企业制定任何的经营目标,核算机制,都必须做到以人为本,强调人的重要性,鼓励和积极运用人的创造才能,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应用,把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时刻放在首位,从而达到内制的美好结果。内部控制是否会成功,取决于员工的自控能力和行为。如果企业管理者测重内部控制,重视企业员工,尊重企业员工的心理需求,注重相互沟通和交流,就能减少两者间的摩擦,共同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3.3建立切实可行的控制制度。具备了领导的重视、员工的诚信这两个条件,就给内部控制创造了良好环境,但还得组建完善的、合理的内部控制机构。这一机构的活动安排要有严密的计划。既要保证制度的合理性,还要保证制度的准确性,尤其是我们的中小型企业,要注重采购和付款、资金和销售及成本费用的控制。这样企业就会走向长久和良性健康的发展。

3.4加强内部审计控制。企业内部的最高领导应由内部审计机构直接负责,保持相对独立性。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人员要根据审计制度对各级管理层的财务活动和管理活动进行评价,包括各级管理人员的绩效、企业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情况、内控环节的协调情况、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等。

审计职能范文篇9

一、基本情况

2010年上半年,我局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审计工作方针,坚持解放思想和创新工作相结合,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把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点抓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扩大内需项目资金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专项资金的审计调查以及自治区审计厅统一组织及授权审计的项目,审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今年上半年,我局共完成审计(调查)项目9个,审计查出违纪违规金额442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1358万元。基建工程预结算审核项目69个(其中工程预算52个),送审总金额17472万元,审定总金额15704万元,核减1768万元,核减率10.1%。审计后出具审计(调查)报告9篇,提出建议17条,被采纳17条。提交审计专题、综合性报告和信息简报10篇,被批示、采用5篇次。

(一)以强化预算管理为目标,做“深”财政审计。我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总结历年审计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构建大财政审计理念,对我市2009年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全面审计,并延伸审计了清湾镇和新荣镇人民政府及所属单位2009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市经贸局、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和市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及下属单位等单位2009年度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财务收支情况。在审计工作中,做到了“三个注重”:一是注重调整审计思路。把着力点放在促进加强财政管理和财政制度改革上来,推进依法理财、依法治税的进程,由查错纠弊向揭露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上转变;二是注重突出审计重点。加强对财政部门内控制度、财政预算编制、财政资金分配的审计监督,注重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建立社会主义公共财政制度为目标,紧紧抓住“预算执行”这条主线,实现由收支审计并重向支出审计为主转变。三是注重审计调查。由以会计核算中心查账、从上至下顺延审计为主,向注重审计延伸、抓住重点线索、发现问题、由下向上各个突破转变。重点监督是否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公共财政要求,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各种专项投资结构,提出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科学发展快速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此项目审计查帐工作已结束,已进入征求意见阶段。

(二)以监督权力运行为目标,做“优”经济责任审计。我局根据市委组织部的委托,上半年,已对市水利局、交通局、塘岸镇、清水口镇等4个单位5名党政领导干部开展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审计过程中,除抓好被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外,还特别注重对领导干部在廉洁自律等方面进行审计,并作出客观评价,为市委、市政府正确使用干部提供了可靠依据。在已审计结的4个项目中,共查出违规资金435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1358万元,查补漏缴税费11万元,补缴财政金额259万元。针对存在的问题,对被审计对象应承担的责任作出了实事求是的界定和客观公正的评价,向被审计单位提出了整改意见,对违规问题依法作出了审计处理决定。

(三)以扩大内需建设项目为重点,做“大”政府投资审计。1—6月,全市已完成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核)69项,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78%,主要是扩大内需建设审计项目大幅增加。送审投资总额17472万元,审定投资总额15704万元,审计核减金额1768万元。主要存在工程价款不实、概预算编报不规范等问题。我局严格执行《北流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和实施意见,全面落实重大建设项目必审制和跟踪审计制,重点保证对扩大内需建设项目和资金的全程跟踪审计。在继续发挥工程投资竣工决算审计优势的同时,依法开展了工程量结算计价招标及标底预算审计。按照“抓住源头,审计关口前移”的原则,对新开工的项目,开展工程发包前工程量结算及预算控制价和标底预算审计,不但进行投标价或工程量清单审计,还进行建设过程中的设计变更、现场变更签证审计。上半年,共对52个新开工的项目进行预算审计,送审投资总额12197万元,审定投资总额11308万元,核减高估冒算、多计工程量及多计材料调差价等889万元。

(四)以维护民生为己任,做“强”专项资金审计调查。我们继续以维护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为目标,加强对关系经济社会发展、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种专项资金的审计。上半年主要做好审前调查相关工作,组织审计人员参加了区厅举办的中小学校舍安全专项资金审计调查、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和退耕还林专项资金的审计调查培训会,为扎实开展这三项审计调查工作作好准备。

(五)积极完成区厅交办的任务,做“活”授权审计(调查)项目。上半年,组织开展了中央扩大内需投资建设项目资金跟踪审计调查和城区给水工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调查等工作,目前,这两项工作正在进行中。下半年,我们将按照区厅的安排,开展社会保险基金审计、救灾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市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项目情况跟踪审计调查(续审)、市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情况跟踪审计调查(续审)等项目。

(六)以市委、市政府工作为中心,做“好”交办的各项工作。今年以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精神,认真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以及其他部门委托的其他审计核实工作。一是抽调人员积极配合市人大做好民生项目调查。二是派出专人到挂钩村指导各项新农村建设工作。三是派员参加扩大内需建设项目异地督查工作。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以及其他部门的充分肯定,审计核实的结果得到了有效的利用。除此,还派出专门人员加强对我市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工作和政府采购工作的监督。

二、主要做法

(一)抓好领导班子建设和队伍建设,努力构建团结、创新、奋进的领导集体。一是加强学习,领导班子除了学好政治理论学习外,还把加强党性锻炼,提高领导班子的执政水平作为班子建设的重要性议程来抓。二是加强思想交流和沟通,搞好团结。班子成员自觉维护团结,经常主动沟通与交流、相互理解和支持。三是充分利用每一位领导干部的专长,调动各自工作的积极性,同心同德干事业。四是积极推荐优秀干部,培养优秀专业人才,整个审计队伍呈现出积极、团结、向上的良好状态。公务员之家

(二)抓好全体职工的学习培训,全面提升整体素质。一是学习方法灵活多样。每周五上午为学习日,以会代训,采用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自学与培训相结合,业余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法,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二是学习内容丰富多彩。学政治理论知识。使干部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学习审计新业务知识。开展专业技术知识培训,并定期举办审计项目交流汇报会,促使大家钻研业务,努力提高审计水平和审计质量,增强开拓创新能力。今年以来,参加区厅和玉林市局组织的各种业务培训12人次。三是学法律法规知识。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宪法》、《审计法》、新《审计法实施条例》、《公务员依法行政读本》等法律知识,增强了干部职工的法制观念,提高依法行政、依法审计的水平。四是提倡学历教育。我们创条件、给时间,积极鼓励干部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教育,以提升审计人员学历层次,增加自身知识含量。五是学习好计算机知识。狠抓电脑培训,组织审计人员学习计算机知识,学习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和OA管理知识,努力提升现代审计技能,提高整体审计工作管理水平。

同时,我们以学习为契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今年以来,我局认真抓好领导班子中心组和干部的理论学习。年初制定理论学习方案,分专题深入学习。上半年,主要开展各级“两会”精神、《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四项监督制度》等专题学习,我们通过多次集中学习、自学、上专题辅导课、参观学习、座谈讨论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力求从总体上把握、从内容上加领会和理解,在行动上自觉用法律、规定指导各项审计工作。通过学习,我局干部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思想得到了解放,创新意识增强,工作作风有了明显的改进,审计工作的水平和效率有了进一步提高。

(三)抓好业务建设,提高审计质量和水平。一是进一步严格审计程序,例如加强审前调查;审计通知书附上承诺书,实行双向承诺,分清相关的责任;提出时限要求,以确保审计的质量和效率。二是加大学习培训力度,开展领导带学、同志帮学、专家讲学等形式多样的专业学习活动。三是加强与人事、组织、纪委、检察院等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加大查处违法违纪行为的力度。

(四)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确保廉洁审计。一是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年初,成立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专门召开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学习传达了全国、全区审计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9年廉政建设工作,研究部署2010年工作。二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局党组书记与党组成员、各股负责人签订责任状,层层抓落实。三是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有关党纪条规。四是实行审计纪律公示制和回访制,从严管理审计队伍,确保廉洁从审。审计期间,不定期到被审计单位调查回访审计人员遵纪守法情况,以此加强审计人员的廉政执法监督。

(五)扎实推进绩效建设工作深入开展。我局积极转变审计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完善规章制度、规范行为,把绩效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更好地发挥了审计监督作用。一是坚持制度建设。修订完善上下班制度、请销假制度等制度。坚持不定期查岗,每周不少于二次。保证在上班时间不玩游戏、不串岗聊天、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项。二是审计效率建设。审计项目实行就地审计与送达审计相结合,对时间紧的审计项目,由分管领导和审计组长亲自抓,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审计进度。三是审计组建设。强化班子成员责任制。每个审计项目都有局分管领导参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审计工作效能,做到廉洁从审。四是审计联席会议建设。定期召开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组织、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审前交流沟通,审初联合进点,审中互通情况,审后联合督查,形成审计监督合力。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审计职能范文篇10

一、财务与审计的区别

1.概念不同。所谓财务从狭义上讲是指经营的价值计算,通常是以损益和财产计算为对象;从广义上讲则是指资金的运用和筹措业务,以资金运动为对象,对其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核算和监督。审计则是指具有超脱地位的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检查评价一种经济监督活动。

2.工作重点不同。财务管理是指企业组织资金运营,处理财务关系的管理工作,侧重于如何理财,主要以资金管理为龙头,全方位推行以量化考核为主的财务约束机制,为管理当局的决策提供依据。而审计侧重于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评价,不只限于对经济活动的合规性与合法性监督,而是从人事、内部控制、环境、资源等方方面面进行监督鉴证和评价。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审计重点在于鉴证和评价企业的有效性。

3.监督内容不同。财务监督是指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控制和调节,它与财务部门的其他业务连为一体,受其制约,不具有独立性。而审计监督则不仅仅对财务资金运营情况进行检查,而且依据审计证据,通过综合分析形成审计结论,提出审计报告,用以评价企业的经济活动。再者,财务监督主要是日常的业务监督,是较低层次的监督控制。审计除审核会计资料外,更多的是与财务有关的经济活动,是较高层次的经济监督活动。

二、财务与审计的联系

1.内容都是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财务不仅要反映企业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还要监督这些业务是否合理合法,是否偏离了企业的经营目标和运作轨道,是否符合企业各项内控制度。审计则同样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企业的各项内控制度,以会计资料为前提和基础,检查企业的会计资料及其反映的经济业务的合理合法及效益性。因此,审计实质上是对财务监督的内容进行再监督,对财务认定的内容进行再认定。

2.目的都是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财务人员在其管理过程中,对于发现的各种问题,需要及时向管理当局反映并提出改进意见以改善经营管理。审计人员在其审计过程中,也会发现企业的管理弱点,通过向管理当局出具有权威性的审计报告,从而提出建设性的审计意见和建议,促进企业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3.范围都涉及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财务在其日常管理过程中,一般都需要预先制定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以保证财务活动的有效运行,保证财务信息的可靠性,防止和发现有关人员的舞弊贪污等违纪违法行为,从而保证企业各项资金的安全与完整。而审计人员在其审计过程中,为了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效果,同样要涉及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要对其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符合性测试。

作为经济管理的工具,财务与审计都是企业经济监督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诚然二者的内在联系和区别,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然要理顺并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首先,在思想认识上提高对财务与审计工作重要性的再认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审计工作的范围日益扩大,其在经济工作中的防护性、论证性、促进性作用越来越来充分的显示出来。而在现代国际国内经济的大环境下,尤其要明确审计的独立性,广泛宣传审计的重要性,提高审计机构及人员的地位。

其次,在部门划分上要单独设置,职责分明。当前,大多数的单位已经将审计部门单独设置,但仍有为数不少的单位将审计纳入财务部门的管辖范围,在财务部门设立审计岗位或下设审计处室,使得财务与审计之间界限不明,职责不分。这样一来,大大限制了审计职能作用的发挥,使审计的独立性受到损害,审计机构或人员形同虚设,审计工作也多半走过场,缺乏实质性意义。

第三,在协作关系上紧密配合,互相支持。财务管理是审计工作的前提,是审计工作的基础,搞好财务管理有助于审计工作的开展,同时审计工作搞好了,又会促进财务工作。然而,有的人却认为“审计是在找财务的岔,”因此,财务人员不愿主动配合审计人员的工作,甚至闹情绪。这样就容易造成财务与审计部门关系紧张,不利于审计工作的开展,管理当局应尽量提供有利的条件,以使二者和睦相处、密切配合,把审计工作自始至终地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中。

第四,在人力资源上加强对财务及审计人员政治和业务素质的培养。财务监督和内审人员要有“位”,首先要有“为”。打铁要靠功夫硬。财务及审计人员要加强政治理论和法律的学习,在自身业务素质上狠下功夫。同时加强对审计人员的配备,实现在岗位分工专职化、业务技术专业化、知识结构多元化,使内部审计成为企业管理机构中必不可少的机构,把审计的“谋士”和“卫士”的作用发挥在事前或事中,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