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责任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3 06:24:51

审计责任

审计责任范文篇1

关键词:会计责任;审计责任

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完善和成熟,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关注的是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而非报表以外的因素,并以此作为是否投资的依据。因此,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就成为投资者关注的重点。

宇通客车虚减资产、负债各1.35亿元,河南华为会计师事务所为其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证监会给予警告处罚并罚款30万元。华为会计师事务所上诉,申辩自己不应承担审计责任,不应受到法律制裁,并声称未发现错弊是因为被审计单位与银行做了手脚,应由被审计单位承担全部责任。不管该案的判决结果如何,从中可看出:无论是社会公众还是注册会计师都在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认识上存在误区。其实,审计责任不能替代会计责任,同样会计责任也不能替代、减免审计责任。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时,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同在。

一、存在的认识误区

(一)社会公众的认识误区

会计信息的编报日益复杂以及会计信息的常常失真导致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完全依赖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如果会计报表里有重大错报或漏报,但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未发现,就肯定会给报表的使用者带来损失。此时,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往往将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混为一谈,并且认为审计过报表的注册会计师就是会计报表质量的当然保证人,注册会计师即要承担会计责任同时又要承担审计责任。从目前发生的诉讼案件来看,会计报表的使用者都是控告注册会计师,而很少有控告造假的被审计单位。

(二)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认识误区

由于注册会计师诉讼案件的增多,注册会计师总是过分强调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从而以此来减轻自己的审计责任。

(三)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认识误区

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认为会计报表经过审计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那就意味着会计报表经过了注册会计师的确认,一旦已审计过的会计报表被发现还存在重大错报,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常常以会计报表经过审计为借口来推卸自己应承担的会计责任,而追究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二、存在认识误区的原因

(一)会计报表的使用者不理解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会计和审计职业在目标上存在关联性导致会计报表的使用者不能区分理解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审计与会计关系密切,它们都以会计资料(包括会计报表、凭证、账簿等)作为工作对象。区别在于,会计强调收集和加工满足使用者要求的信息;审计则强调监督和鉴定被审计单位所提供会计信息的合法性和公允性,以便为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和判断提供依据。这两者的基本目标一致,即都是为使用者提供有价值的会计信息。正是审计与会计目标的关联性使得那些使用错误的会计信息而造成了决策失误的使用者,很难分辨这是属于审计责任还是属于会计责任。此外,会计造假以后,企业往往会陷入破产的境地,会计报表使用者也难以追究其责任,因此只有让注册会计师承担全部责任。

注册会计师充分履行审计责任,能帮助和促进被审计单位充分履行会计责任。注册会计师充分履行其审计责任,对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会计报表里存在的重大错报和未披露事项调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和披露,注册会计师根据审计结果和被审计单位对有关问题的处理情况,形成不同的审计意见,出具不同类型的审计报告。这样可以使被审计单位重视其会计责任,帮助和促使其充分履行会计责任。所以当审计责任未充分履行时,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便认为注册会计师既承担会计责任又承担审计责任。

注册会计师遇到的法律诉讼源于社会公众对该行业的过高期望,这种期望又源自社会公众不了解审计活动的特性以及不了解在审计活动中注册会计师和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双方的责任。近年来,随着审计失败案例的增加,对注册会计师惩罚力度的加大,但对于造假的企业及相关责任人的处罚,远不及对注册会计师的处罚力度,让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产生了错误的认识,以为会计造假只需注册会计师承担责任。(二)注册会计师未能充分履行审计责任

注册会计师未能充分履行审计责任,甚至参与造假,导致审计失败,又不愿承担审计责任,而过分强调会计责任。

一般情况下,如果注册会计师签发的是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无法表示意见这三种意见类型,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是不会追究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的,当然也不会要求注册会计师承担会计责任。但如果签发的是无保留意见而会计报表里又存在重大错报,就表明审计失败了。造成审计失败的原因在于:不遵守独立审计准则这一专业标准;部分注册会计师的业务素质不高和业务能力不强。由于会计造假的手段越来越隐蔽,如果没有足够的审计经验和判断分析能力,会计信息里存在的重大错报有时很难发现;由于自身利益的驱动,少数注册会计师缺乏诚信的职业道德也是造成审计失败的原因。由于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部门对注册会计师处罚力度的加剧,因此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尽可能的推卸自身承担的审计责任,以逃脱法律的制裁。

三、对策

(一)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公众理解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部门应让社会公众对审计活动的局限性和审计职责有基本的了解,让报表使用人理解并接受审计意见只能合理确信而非绝对保证,当出现审计失败时应正确认识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部门必须充分发挥其影响力,更多的承担起宣传与沟通的职责。特别是对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理解。

注册会计师行业应充分利用财经信息媒体向社会公众宣传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区别。首先,两者的责任内容不同。根据独立审计准则的规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负有的会计责任包括: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内部控制;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保证提交审计的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合法性。审计责任是注册会计师对委托人应尽的义务,是审计职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按照独立审计准则要求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对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负责。其次,承担责任的主体不同。根据《会计法》的规定,被审计单位的负责人是会计报表质量的保证人,而审计责任的主体是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再次,所适用的法律不同。不充分履行会计责任,编制虚假的会计信息按照《会计法》承担法律责任;而不充分履行审计责任导致审计失败则按照《注册会计师法》承担法律责任。无论管理当局的会计报表是否经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会计报表的质量永远由编制者负责。当审计失败出现时,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同在。

(二)完善相关法律

把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明确写进《注册会计师法》。

(三)注册会计师要诚信执业

1、坚持诚实守信,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原则。注册会计师行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存的资本就是自身的诚信。诚信具体体现为在执业时保持独立的、客观的态度、公正的立场这三个基本原则。

2、严格按照独立审计准则这一专业标准执行审计业务,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虽然司法界和审计界在对审计准则的地位的认识上仍存在分歧,但近年来国内发生的一些重大审计案件,大都是由注册会计师在执业时不遵守审计准则要求造成的。注册会计师只有严格遵守专业标准的要求执行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才能最大程度避免审计失败。

3、重视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后续教育,提高其业务素质。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系统、正规、制度化的职业后续教育,才能确保执业所必需的专业胜任能力。应当重视并加强后续教育学习,规范注册会计师接受后续教育的方式和时间要求。

4、当审计失败案例发生时,会计行业监管部门既要加大对注册会计师的处罚力度,同时也应加大对企业会计信息造假者的处罚力度。让注册会计师和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分别承担审计责任与会计责任,并受到法律的制裁。

参考文献:

1、曾志华.浅谈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1).

审计责任范文篇2

(一)社会公众的认识误区

会计信息的编报日益复杂以及会计信息的常常失真导致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完全依赖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如果会计报表里有重大错报或漏报,但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未发现,就肯定会给报表的使用者带来损失。此时,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往往将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混为一谈,并且认为审计过报表的注册会计师就是会计报表质量的当然保证人,注册会计师即要承担会计责任同时又要承担审计责任。从目前发生的诉讼案件来看,会计报表的使用者都是控告注册会计师,而很少有控告造假的被审计单位。

(二)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认识误区

由于注册会计师诉讼案件的增多,注册会计师总是过分强调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从而以此来减轻自己的审计责任。

(三)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认识误区

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认为会计报表经过审计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那就意味着会计报表经过了注册会计师的确认,一旦已审计过的会计报表被发现还存在重大错报,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常常以会计报表经过审计为借口来推卸自己应承担的会计责任,而追究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二、存在认识误区的原因

(一)会计报表的使用者不理解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会计和审计职业在目标上存在关联性导致会计报表的使用者不能区分理解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审计与会计关系密切,它们都以会计资料(包括会计报表、凭证、账簿等)作为工作对象。区别在于,会计强调收集和加工满足使用者要求的信息;审计则强调监督和鉴定被审计单位所提供会计信息的合法性和公允性,以便为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和判断提供依据。这两者的基本目标一致,即都是为使用者提供有价值的会计信息。正是审计与会计目标的关联性使得那些使用错误的会计信息而造成了决策失误的使用者,很难分辨这是属于审计责任还是属于会计责任。此外,会计造假以后,企业往往会陷入破产的境地,会计报表使用者也难以追究其责任,因此只有让注册会计师承担全部责任。

注册会计师充分履行审计责任,能帮助和促进被审计单位充分履行会计责任。注册会计师充分履行其审计责任,对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会计报表里存在的重大错报和未披露事项调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和披露,注册会计师根据审计结果和被审计单位对有关问题的处理情况,形成不同的审计意见,出具不同类型的审计报告。这样可以使被审计单位重视其会计责任,帮助和促使其充分履行会计责任。所以当审计责任未充分履行时,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便认为注册会计师既承担会计责任又承担审计责任。

注册会计师遇到的法律诉讼源于社会公众对该行业的过高期望,这种期望又源自社会公众不了解审计活动的特性以及不了解在审计活动中注册会计师和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双方的责任。近年来,随着审计失败案例的增加,对注册会计师惩罚力度的加大,但对于造假的企业及相关责任人的处罚,远不及对注册会计师的处罚力度,让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产生了错误的认识,以为会计造假只需注册会计师承担责任。(二)注册会计师未能充分履行审计责任

注册会计师未能充分履行审计责任,甚至参与造假,导致审计失败,又不愿承担审计责任,而过分强调会计责任。

一般情况下,如果注册会计师签发的是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无法表示意见这三种意见类型,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是不会追究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的,当然也不会要求注册会计师承担会计责任。但如果签发的是无保留意见而会计报表里又存在重大错报,就表明审计失败了。造成审计失败的原因在于:不遵守独立审计准则这一专业标准;部分注册会计师的业务素质不高和业务能力不强。由于会计造假的手段越来越隐蔽,如果没有足够的审计经验和判断分析能力,会计信息里存在的重大错报有时很难发现;由于自身利益的驱动,少数注册会计师缺乏诚信的职业道德也是造成审计失败的原因。由于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部门对注册会计师处罚力度的加剧,因此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尽可能的推卸自身承担的审计责任,以逃脱法律的制裁。

三、对策

(一)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公众理解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部门应让社会公众对审计活动的局限性和审计职责有基本的了解,让报表使用人理解并接受审计意见只能合理确信而非绝对保证,当出现审计失败时应正确认识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部门必须充分发挥其影响力,更多的承担起宣传与沟通的职责。特别是对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理解。

注册会计师行业应充分利用财经信息媒体向社会公众宣传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区别。首先,两者的责任内容不同。根据独立审计准则的规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负有的会计责任包括: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内部控制;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保证提交审计的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合法性。审计责任是注册会计师对委托人应尽的义务,是审计职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按照独立审计准则要求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对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负责。其次,承担责任的主体不同。根据《会计法》的规定,被审计单位的负责人是会计报表质量的保证人,而审计责任的主体是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再次,所适用的法律不同。不充分履行会计责任,编制虚假的会计信息按照《会计法》承担法律责任;而不充分履行审计责任导致审计失败则按照《注册会计师法》承担法律责任。无论管理当局的会计报表是否经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会计报表的质量永远由编制者负责。当审计失败出现时,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同在。

(二)完善相关法律

把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明确写进《注册会计师法》。

(三)注册会计师要诚信执业

1、坚持诚实守信,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原则。注册会计师行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存的资本就是自身的诚信。诚信具体体现为在执业时保持独立的、客观的态度、公正的立场这三个基本原则。

2、严格按照独立审计准则这一专业标准执行审计业务,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虽然司法界和审计界在对审计准则的地位的认识上仍存在分歧,但近年来国内发生的一些重大审计案件,大都是由注册会计师在执业时不遵守审计准则要求造成的。注册会计师只有严格遵守专业标准的要求执行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才能最大程度避免审计失败。

3、重视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后续教育,提高其业务素质。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系统、正规、制度化的职业后续教育,才能确保执业所必需的专业胜任能力。应当重视并加强后续教育学习,规范注册会计师接受后续教育的方式和时间要求。

4、当审计失败案例发生时,会计行业监管部门既要加大对注册会计师的处罚力度,同时也应加大对企业会计信息造假者的处罚力度。让注册会计师和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分别承担审计责任与会计责任,并受到法律的制裁。

参考文献:

1、曾志华.浅谈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1).

2、杜贵军.浅议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J].中国工会财会,2007(7).

3、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律责任[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3(1).

审计责任范文篇3

然而,正是这一问题的提出。恰恰引起我们的反思,那就是,在社会上,或在经济领域里,或在审计界,至少存在着对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认识上的误区,存在着审计责任替代、减轻或免除会计责任的扭曲现象。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由会计与审计的关联性所形成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审计是从会计中逐步分离出来的,二者联系密切,正是由于会计与审计的关联性,首先,使得会计与审计的处理对象都是会计资料,包括各种会计报表。会计凭证、会计账薄;第二,会计与审计均涉及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第三,会计与审计均能促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第四,会计与审计均是围绕会计信息质量发挥作用的。正是鉴于上述会计与审计的关联性,故有些人误认为审计责任可以替代、减轻或免除会计责任。

(二)由社会不正之风及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意识不强所形成的

在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下,有些会计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性,有法不依,没有认真地、谨慎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而是承接业务时不按法定要求签定审计业务约定书;审计时对于被查资料中的错弊没有给予揭露;发表审计意见时缺少重要的审计论据支持;出据审计报告时无论从格式还是到内容均不符合审计准则的规定,而是出具了虚假的审计报苦。欺骗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影响了审计的质量,破坏了审计的现象。然而,这却使得被审计单位没有履行的会计责任,全靠审计报告“一锤定音”。于是,审计中出现的违法现象被某些人误认为审计责任可以替代、减轻或免除会计责任。

(三)受审计能力的制约形成的

注册会计师审计通常采用的是以被审计单位的内控制度作为基础的抽样审计方法。这种抽样审计方法通常能够将会计报告中重大的错弊事项予以揭示。但是,由于抽样审计的固有限制及对审计成本的考虑,不可能保证将所有的错弊事项全部揭示出来。同时,由于整个经济秩序、会计工作秩序的不很规范,往往使有些报表使用者对会计信息失真所出现的问题,所带来的损失,只追究审计责任,而不追究会计责任的“替罪羊”现象。这同样也被人们认为审计责任可以替代减轻或免除会计责任。殊不知,独立审主的目的只是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及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贯性发表审计意见,而不再是查错揭弊。注册会计师只要严格按独立审计准则行事,保持职业上的认真与谨慎,通过适当的审计程序和方法,是能够将会计报表中重大的错弊事项揭示出来。

审计责任范文篇4

一、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的划分

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责任,不能相互替代。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是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单位负责人是单位的法定代表人,代表单位依法行使职权,应当对本单位的会计行为负责,是承担会计责任的主体。由于现代审计受其自身的审计技术、审计方法、审计成本等固有审计风险的限制,对于单位负责人的会计造假行为,注册会计师即使具有应有的职业谨慎,有时也很难发现所有的错误和舞弊。因此,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只能合理地保证会计报表使用人确定已审计会计报表的可靠程度,会计报表使用人不能苛求注册会计师对已审计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完整性提供绝对保证,不能因为会计报表已经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就认为注册会计师是会计报表质量的绝对保证人和责任人。也就是说,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不能替代、减轻或免除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当注册会计师完全遵循了独立审计准则和职业规范时,仍有可能没有发现会计报表中的某些错误的漏报,以致出具了与事实不相称的审计报告。这种情况下,由于注册会计师已按职业规范执业,就不能认定是审计失败,也无须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而由于注册会计师不具备专业胜任能力或没有尽到应有的职业谨慎,没有依据独立审计准则执业,未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并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或与被审计单位合谋舞弊,出具了虚假、错误的审计报告,就必须承担相应的审计责任,注册会计师也不能借口会计报表是由被审计单位负责人提供而不承担过失责任。

二、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的具体界定

(一)下列行为应界定为单位的会计责任

1.违反《会计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未依法设置会计账簿及进行会计核算。如在法定的会计账簿之外,另设一套或多套账簿,造成企业的会计资料不真实、不完整。

2.违反《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编制虚假会计报表。如伪造、变造会计凭证和其他会计资料,编制虚假会计报表;随意改变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成本的确认标准和计量方法,随意调节利润;用以资信等为目的的非法定资产评估增值,随意调增其资产账面价值和资本公积;通过关联交易,运用不合理的交易价格,或在交易未实现的情况下,进行调节企业的收益;对应确认或披露的损失、负债不予确认或披露;通过虚假的资产重组或债务重组,虚构利润,粉饰会计报表。

3.违反国家及地方税收法律法规的行为。如故意隐瞒应纳税事项,对应税经济事项不作账务处理,逃避纳税;购买、虚开或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等非法取得纳税凭证行为;提供虚假资料,骗取国家税收优惠及其他违反税收法规行为。

4.在社会审计机构审计过程中,企业故意弄虚作假、隐瞒事实真相的应认定为企业会计责任。如不提供真实、合法、完整的会计资料,对提供给注册会计师的资料进行伪造、变造;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要求提供资料原件或复印件拒绝提供的;注册会计师向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进行询问时,拒绝回答或不如实回答解释有关情况,导致注册会计师误解的;对注册会计师要求执行的审计程序不给予必要配合或有意设置障碍,导致注册会计师无法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的。

5.社会审计机构发表了审计意见,出具了审计报告,而企业不予采纳的,应界定为企业会计责任。如企业对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报告不予采纳,不进行相应的账务调整或披露;企业对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报告采取避重就轻的处理方法,部分采纳审计报告意见。

6.企业与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通同作弊,企业应承担相应的会计责任。

7.企业发生的其他违反国家财务会计法律、法规的行为。如违反会计监督方面的其他法规,未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拒绝接受依法检查的;违反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管理方面的法规,未依法设置会计机构和配备会计人员的;违反会计工作基础、工作规范等会计管理方面的法规,未妥善保管会计资料,造成丢失和毁损等。

(二)下列行为应界定为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责任

1.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时,未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仅根据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就出具审计报告。

2.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未索取客户在经营过程中的必要的审计证据,如重要的购销、投资(联营)、担保合同,重大经济事务的董事会决议(或纪要)和法律诉讼事项,造成对其重大经济事项的漏审,导致审计报告失实、失真的。

3.注册会计师虽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却因遗漏或回避了企业重大问题而发表了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发现了客户会计处理的重大错误,或涉及其高层管理人员舞弊时,迫于客户关系或压力,未能根据事实真相,记录于其审计工作底稿,而出具不恰当意见的审计报告的。

4.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中对应予披露或揭示的事项不予披露揭示,而出具不恰当意见的审计报告的。如注册会计师明知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有重大的违法行为,而不予指明揭示;明知企业存在会计处理方法前后不一致,重大的会计报表期后事项、关联交易和或有损失事项,而在其审计报告中未予适当披露和揭示,出具不实审计报告的。

5.注册会计师及其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类型与审计工作底稿的证据和结论不相符合,而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如注册会计师及其会计师事务所未能按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出具审计报告意见,有意回避企业存在的问题,使其审计工作底稿的结论与审计报告意见类型不一致。

6.会计师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通同作弊,出具不真实、不合法的审计报告,应承担相应的审计责任。

审计责任范文篇5

本文试从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概念不同来区分两种责任,以期为我国注册会计师实务中的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科学划分提供理论依据。

一、会计责任的理论追溯

任何一个从事某项活动的主体,之所以对其活动及结果负责,是由于社会赋予其特定的权利来完成特定的目标。权利与责任是统一的,社会同时要求该主体对行为结果负责。会计人员利用组织赋予的职权从事会计工作,也要承担一定的会计责任,保证实现会计目标。所以,不妨选取这样的角度来认定会计责任,即:会计本质-->会计目标-->会计责任

1.会计本质-->会计目标

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这一点,可以从管理的定义以及会计职能的发展来证实。

管理是维系人类组织(集体)中个体的纽带,能使组织力量大于组织中个体力量之和,放大每一个体的功效,并产生个体力量不具备的功效,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管理由五个基本功能组成;预测和计划,组织和指挥,监督和控制,教育和激励,挖潜和革新。会计从近乎原始的结绳记事开始,发展至现代会计,职能不断拓宽,涉及到预测、计划、决策、监督、控制、激励等各个领域。会计不是被动地适应各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要,而是通过提供会计信息,能动的影响决策行为。会计处理经济业务,对其合法性、经济性作出判断,从而直接履行对经济活动的决策、控制等职能,成为现代决策管理系统中最为灵敏、有效的控制系统。因此可以说,会计是一个开放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本身所从事的活动就是一项管理活动。

会计既然是一项管理活动,其整个活动过程所表现出的职能就是反映、监督、控制、预测、分析、决策六大项。会计不仅记录过去,反映现在,更注重预测未来(这并不取决于会计人员是否要求这样,而是由会计本质决定)。会计的反映、监督职能,旨在对过去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记录、报告,以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其着眼于经济活动的过去和现在。而会计的预测、分析、决策职能则是对未来经济活动进行有目的、有倾向的引导,使其向符合决策者意愿的方向发展。可见,会计行使其职能,是为了达到以下目标:①满足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②为企业外部各有关方面了解其财状况和经营成果提供信息,③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供信息。

2.会计目标-->会计责任

对于会计责任,可以从外部责任和内部责任来划分,即会计的外部责任在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合法、完整;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而会计内部责任则在于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无论内部责任,还是外部责任,都是为了保证会计目标顺利完成。

同时,会计作为一项管理活动,根据事先确定好的标准来编制财务报告,对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记录、报告并由审计证明其公正性,以提供给社会公众真实、公允的会计信息,从而会计应向公众负起财务责任。会计活动,在对过去和现在进行记录的同时,提出预测性的指导方针用以影响未来经济活动,保护各种资源得到经济有效的利用,从而导致了会计的管理责任。

可以看出,无论是从财务责任、管理责任角度,还是从内部责任、外部责任角度,会计责任都是会计作为管理活动应承担的。与会计责任对应的是一种会计权利正因为从事会计工作的会计主体要向公众承担如此诸多的会计责任,才应比其他人更有权依据法律、法规、以及职业判断,来对会计信息进行处理,从而使其具有真实完整性,更加有利于管理。

综上所述,会计责任是指与会计目标相对应的,会计活动应承担的责任是保证会计目标的实现。根据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涉及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随着企业规模、业务量逐步加大,交易处理逐步复杂,掌握企业经济命脉的财务部门,在会计核算程序上可能发生的错误、舞弊现象也逐步增多。因此,建立健全企业内控制度,才能保证企业有效运营。(2)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只要两权分离,所有者将经营权交与经营者,经营者就应责无旁贷地保证资产安全、完整,因此会计不只是简单地核算,还要承担起对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监督的责任,防止企业资源(对于国有企业,就是国有资产)流失。(3)向企业外部各方提供真实、公允的会计信息。正确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可靠的会计信息。国家宏观经济决策部门、企业管理者、投资人、债权人需要了解企业真实的会计信息以供决策。企业集团要从总体上反映整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也要求独立核算的部门提供真实、合法、完整的会计资料,从而保证集团整体决策需要。

二、审计责任的理论追溯

1.独立审计行为的演进

独立审计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于一定时期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政治体制、法律制度、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其中经济环境的变化是审计行为演进的直接动因。考查独立审计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独立审计行为的演进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1721年至20世纪初。股份公司的产生和发展,使经营者对所有者负有直接的受托责任。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直接导致了独立审计的产生。在这一时期,审计的目标主要是查错防弊,通过对公司会计科目的详细审计来评价受托经济责任的完成情况。审计的外部关系人主要是股东。

(2)20世纪初至30年代。金融资本向产业资本渗透,使经营者的受托责任复杂化,责任对象既有股东,也有债权人。因此,审计目标是判断信用状况。在审计方法上,引入抽样审计,对企业资产负债表进行审计。其外部关系人也发展为股东、债权人。

(3)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这一阶段,沉重的经济危机使全社会承受了巨大损失,从而,对经营者的受托责任更加关注。在会计、审计人员看来,会计信息失真,审计质量低下,是导致1929年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因此,审计目标变为对报表的可信性发表意见。要求不仅对资产负债表,而且要对利润表进行审计。审计方法发展为以内部控制制度为基础的抽样审计。审计的外部关系人范围更加广泛,除股东、债权人外,还包括证券交易机构、金融机构和潜在投资者。

(4)20世纪30年代至今。经济国际化趋势加剧,跨国公司空前发展,使经营者受托责任进一步复杂化。审计的外部关系人已发展为全社会。审计目标在于对报表的合法性、真实性、公允性发表意见。利用制度基础审计、EDP审计等多种方法,对全部报表进行审计。国际审计准则已出现并逐步趋于完善。

2.审计行为-->审计责任

通过对独立审计行为演进的分析,可以看出,外部经济环境对审计行为的影响取决于一定阶段经营者受托经济责任的特性。生产力的发展引起受托经济责任的变化,是推动审计行为演进的根本原因。审计的目标在于评价受托经济责任。实施审计是为了审查评价受托方所负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从而确定或解除其应负的受托经济责任,以确保其切实履行。如何实现审计目标则是审计责任。

经济发展至今,受托经济责任的对象已扩展为全社会,责任范围进一步扩大,责任强度也进一步加强,注册会计师要负的审计责任就在于审计报告。《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指出:“注册会计师应对出具的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审计报告的真实性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审计报告要如实地反映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范围、审计依据、实施的审计程序和应表示的审计意见;(不偏不倚、不受任何偏见的影响,对影响会计报表公允表达的所有重大方面都应予以披露;(r)具有可验证性,即事后如需验证,可按相同的审计程序,获得相同的审计结论。审计报告的合法性,是指出具的审计报告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和独立审计准则的规定。对审计报告合法性所负的责任,根据《注册会计师法》第二十一条、三十九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必须按照执业准则、规则确定的工作程序出具报告。”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如果不按照执业准则、规则的要求执行业务,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所以说,审计责任是注册会计师对自己的评价和鉴证所承担的责任。

由此可见,在内容及性质上,审计责任有别于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两者不可以互相代替或免除。

三、会计责任、审计责任界定的国际比较

现有的中外审计准则,对会计、审计责任的界定,并没有给出一个精确的解释。各国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在审计目标、审计责任上还存在着分歧。本文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国家进行比较、分析。

第一类:以瑞士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对审计师查找重大差错和舞弊方面的责任极少规定。在瑞士,审计目标是使审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的合规性发表意见。审计师的职责是对向股东大会提交的账目提出同意或不同意的意见。瑞士审计师并不鉴证账目的真实性与公正性,而是鉴证账目的合法性、合规性。根据瑞士审计职业惯例,审计师不必系统地查找舞弊。因此,审计师即使找出非法行为,也不需承担在审计中是否采取应有的谨慎责任。在这一点上,瑞士同德国几乎一样。

第二类:严格规定了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与查找舞弊的责任。这类国家主要有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日本,以美国为代表。美国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对财务报表的公正性发表意见,表述财务状况与一般公认的会计原则相一致”。将确定财务报表的公正性作为审计目标是从早期审计目标发展演变而来的,这就是查找舞弊。虽然审计不是专门查找舞弊的,但是,审计师对能导致财务报表重大差异的舞弊和差错负有责任。至于查找舞弊和差错的法律责任,如果审计师因疏忽造成损失,就要对客户和第三者负责。

第三类:没有具体准则与法律规定。主要是中东一些国家,如约旦、科威特等。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各国对于会计责任、审计责任界定不同,分歧的焦点在于对审计师是否有责任查找舞弊的认定不同。国际审计准则在协调各国分歧的基础上,指出:“注册会计师应能为检查出对会计报表有重大影响的舞弊和错误,提供合理的保证。”同时也指出:“未检查出会计报表的重大错误和舞弊,并不表示审计工作未按一般公认审计准则执行,而将承担相应的责任和后果”。可见,只要注册会计师严格按照审计准则执业,就不应负审计责任。对于报表中的虚假信息所造成的影响,由被审计单位承担会计责任。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起步较晚,在两者界定上,更多的借鉴了国际审计准则的意见。

四、两概念在实务中难以界定的原因分析

可能引起的审计责任,主要有:(审计人员自身的原因,比如注册会计师未完全严格遵照《独立审计准则》和《注册会计师法》的要求执行,或是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深圳原野”案件、“长城案件”、“衡水诈骗案”旧三大案件,以及“琼民源”、“红光实业”、“东方锅炉”新三大案件,均是由于审计人员未按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去做;(被审计单位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客户的错误、舞弊、违法行为以及客户的经营失败。

在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中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引起了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界定不清,主要原因如下:

(一)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不足

独立审计的主体是处于超然独立地位的注册会计师,是一种受托审计,而非强制性审计。因此,独立审计应具备双重独立性,既要独立于委托人,又要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目前,会计师事务所的“挂靠制”(尽管“脱钩”工作正在进行)和行政干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难以实现真正的独立,打破行业和地区垄断。这是造成实务中会计责任、审计责任界定不清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二)两概念理解上的分歧

我国目前主要在两方面对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的理解存在着分歧。

1.会计执业界同公众之间理解上的分歧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其审计,合理保证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可靠程度,以供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做出合理判断和决策。但注册师审计并不是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正确性、合法性、完整性作出百分之百的承诺,对被审计单位未来发展和经济效益与效率做出肯定性的保证。然而,注册会计师事业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并不长,公众对民间审计行为的性质,审计报告的意义存在着某种程度的误解,公众审计期望与审计实际作用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差距,这也是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界定不清的又一个客观原因。

另外,注册会计师行业在我国起步较晚,公众对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理解与协助作用也有很大程度的欠缺。例如,在审计业务中,需要用函证的方法来获取审计证据,事务所向与被审单位相关联的各方发出函证,却并不能保证有效地收到回函。公众界对注册会计师行业潜意识的不配合无疑给审计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从而影响到审计质量。

2.企业与事务所之间的分歧

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难以界定、两者互相转嫁风险的原因之一,是由于两责任的承担者的角度不同,代表的是不同的利益主体,被审计单位同事务所之间存在着利益上的冲突。

被审计单位总是以“审计单位理应检查出存在的问题”为由推脱会计责任。然而,现代审计由详细审计发展到抽样审计,从审计取证的广度上而言,不可能涉及到企业的所有凭证、帐簿;从审计取证的深度而言,审计工作只是短时间内对企业会计信息真实公允性的一个再认定,审计人员只是从原始凭证中去推理业务发生的起因、经过,了解的程度非常不全面。若企业管理者、会计人员及相关方面串通舞弊,审计风险将会大大增加。因此,只可能承担由于审计失误而造成的审计责任。

在目前我国普遍存在会计人员素质偏低的情况下,一些事务所从事的业务,诸如记帐、代编报表等,也确实造成了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界定的困难。注册会计师进行业务时,身为审计人员,但代表的是会计主体,事务所再对以错误、甚至虚假的会计信息为根据编制的报表进行审计,两者的责任界定就会变得非常含糊。

(三)法律上的不完善

1.会计准则的不确定性

会计准则对许多交易及事项采用可选择的会计方法,这种选择性以及准则外业务的会计处理,是诱发会计与审计责任不清的动因。这种选择性使得公司据以编制会计报告的备选会计方法很多,独立审计人员在评价会计方法的选用上又缺乏明确的标准,使得会计责任容易向审计责任转嫁,从而引起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2.责任对象不明确

我国现行准则中,对审计人员责任对象无明确规定,也没有相关的法律对企业管理当局的会计责任对象明文规定。既然无责任对象,在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界定上就可能模糊。

3.职业判断无明确依据

独立审计过程中,经常需要运用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在区分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时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例如注册会计师对“重要性”进行的评估,会计准则、审计准则,都对此做出了规定,但均需会计人员、审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由于所处环境与各自目标不同,两者所做出的职业判断不可能完全相同,而对重要性原则的判断又是影响审计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一旦涉及到两者的责任,很难去界定到底是会计人员误用会计政策,还是审计人员未保持应有职业谨慎。

再例如,公司改组上市的审计中,也同样存在这一问题。目前上市公司大多是在原来的国有企业基础上改组而成,在上市之前所进行的公司整体改制、分立式改制或合并式改制中,需要对改组之后的企业的前三年的会计报表进行模拟。尽管模拟的会计报表也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但由于目前没有与报表模拟有关的会计准则及审计准则,这使得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更多地依赖其职业判断,在出现问题时,难以分清会计责任、审计责任和资产评估责任。

除以上因素以外,引起两者责任相互混淆,还有部分原因是双方在一些比较容易模糊的概念上大下文章。诸如“错误与舞弊”、“经营失败与审计失败”、审计的“真实性”、“合法性”与会计上的“真实性”、“合法性”的不同含义等等。实务操作上主观性较强,很难严格界定。

五、界定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实务做法

目前审计实务中,比较可行的方法有签定审计业务约定书和实行会计资料承诺制,还可以通过强化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和加强社会监控力量,建立健全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制度,以提高会计工作和审计工作质量,尽可能地去避免引起注册会计师法律诉讼的发生。

审计责任范文篇6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财政资金安全;“一把手”权力;官员治理

一、引言

国家良治的实现需要建立有效的国家安全体系,国家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核心(蔡春等,2009;刘家义,2015),而财政资金安全则处于经济安全的首位,财政资金运行不安全将直接危及国家的经济安全,导致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不稳定(郭连成,2010)。财政资金是指以国家财政为中心的预算资金、国债资金及其他财政性资金,既包括中央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还包括与国家财政有关系的企业、事业和行政单位的货币收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财税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重点是调整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收入分配关系,但是依然存在重分配、轻管理的粗放管理现象,对财政资金运行的安全性关注不够,财政资金的运行存在许多潜在的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财政财务收支规模不断扩大,财政资金运行的安全性问题就越来越凸显出来。财政资金运行的安全性如何维护及提高,就成为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的首先任务,成为规范财政资金有效运行的前提和保障。目前涉及财政资金安全的文献较少,既有文献多从财政部门内部监督的角度来研究保障财政资金安全运行的机制,如健全和规范预算管理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财政部门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信息系统、政府采购制度等(财政部国库司课题组,2003;齐守印,2004;广西财政厅国库处、国库支付中心课题组,2011;马海涛、任文、邓鸿志,2011;宋立根、周纯朴,2012)。而王菱(2004)对我国财政资金违规总体状况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对财政资金安全构成最大威胁的是各地区及部门“一把手”违规使用财政资金的行为。财政部门内部监督的对象仅为涉及财政性资金的单位及事项,不直接针对各单位“一把手”进行监督,难以从根本上遏制财政资金违规现象的发生。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建立起来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与中央对国有企业以及地方政府的“放权让利”改革相伴而生。“放权让利”的改革赋予了厂长(经理)和党政领导干部大量的事权、财权、人事任命权以及在实际决策过程中大量的自由裁量权,这一方面大大激励了厂长(经理)及党政领导干部推动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但另一方面这些过分集中的权力也容易被责任人滥用而出现违法违规使用财政资金的问题。经济责任审计以各部门和单位的“一把手”为对象,以其所在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为基础,对“一把手”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揭示责任人违法违规使用财政资金的行为,并且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为干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奖惩、任免干部的重要依据,对各部门及单位“一把手”起到较强的威慑作用,从而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运行。目前,据本文所检索的文献来看,鲜有关于中国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是否有助于提高财政资金运行安全性的理论和经验研究文献。基于以上判断,本文系统梳理了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对财政资金运行安全性的影响机理,研究经济责任审计制度通过哪些途径维护财政资金安全运行。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客观地理解和评价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运行效果,深化经济责任审计与政府治理的相关理论,而且对于确保国家财政资金规范安全有效地运行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相关文献

目前,有关如何提高财政资金运行安全性的文献,主要是从完善财政部门内部监督管理机制的角度来进行探讨。齐守印(2004)指出确保财政资金规范、有效及安全运行的途径为,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方法规范化改革、政府采购改革以及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马海涛、任文、邓鸿志(2011)通过分析前“十二五”期间财政资金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重资金拨付轻管理使用、重支出轻绩效、重赤字轻风险等,从完善财政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预算外资金管理以及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建立绩效问责机制、制定和优化财政收支监督体制等角度构建安全、规范、高效的财政监督体制,从而降低财政资金运行的风险。广西财政厅国库处、国库支付中心课题组(2011)在分析广西财政资金安全管理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外财政资金安全保障机制,从深化和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完善财政部门内部控制管理机制、细化部门预算编制、健全国库信息系统、建立有效的财政资金动态监控机制、强化财政资金安全运行检查等方面建立健全财政资金安全保障机制,提高财政资金运行的安全性,防范国家资财流失。宋立根和周纯朴(2012)从加强财政资金安全意识、完善财政部门内部制约机制、规范财政资金运行操作规程等方面来构筑财政资金安全管理防线。相比较而言,有关我国财政资金运行的现状以及造成财政资金运行不安全深层次原因的研究相对较少。王菱(2004)通过对财政资金违规典型案例和财政资金违规总体状况的分析,总结了我国财政资金违规的特点,发现财政资金违规的高发环节为财政资金的使用环节,且多为“一把手”涉案违规。将造成该违规现象的主要原因归结为财政职能转变、财政行政管理体制、预算管理体制、财政资金使用监督以及财政法制建设等方面。并分析了造成“一把手”违规的原因为中国社会经济运行体制的转变与个人利益的驱动,具体说来为“放权让利”的改革打破了传统的统收统支的经济模式,权力的下放以及监督机制的缺失导致“一把手”权力滥用及权力失控的现象发生。欧阳华生(2007)详细分析了我国2003-2006年审计署的审计公告中涉及的财政违规资金的规模和结构,发现财政资金违规行为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一些违规问题屡审屡犯,但并没有分析造成屡审屡犯的原因何在。周黎安(2007)认为地方分权、财政分权以及以经济增长为基础的政治锦标赛导致地方政府及部门的“一把手”掌握的权力越来越大,直接支配的预算内和预算外的财政性资金不断增长,而官员所受的监督和约束有限,致使滥用财政资金的现象较为普遍。经济责任审计是监督和制约党政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的一项重要机制(刘家义,2015),经济责任审计能否通过约束“一把手”的权力来维护财政资金的安全运行?目前有关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资金运行安全的研究大多散见于对经济责任审计作用进行探讨的文献当中。刘满堂(2000)认为地区和部门财政财务收支中的违法违纪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经济责任审计对单位领导人员的直接监督能够严肃财经法纪,并通过列举1998年至2000年上半年经济责任审计查出的各种违反财经法规金额发现,一些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地方其财政资金违法违规情况已呈下降趋势。金基鹏(2001)通过实地调查浙江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情况,发现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在维护财政经济秩序、防止国家和公有资产流失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白日玲(2008)认为对村级组织负责人实施的经济责任审计,能够有效地监督和制约其经济权力的运行,促使“三农”资金切实用在新农村建设上。李江涛等(2011)利用中国2003-2008年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经济责任审计人员数量的增加能够提高财政财务收支绩效。阎宝泰(2012)认为财政审计、投资审计、资产负债损益审计等其他类型的审计,没有把揭示出来问题的经济责任准确量化落实到有关责任人员,即对事不对人,这导致了财政违规金额居高不下的问题,而经济责任审计能够把违法违规问题的责任准确地落实到有关人员,从而能够避免屡审屡犯的问题。经济责任审计能否有效地监督和制约“一把手”的权力运行,从而具有保障财政资金安全运行的作用是不清楚的。鉴于此,本文建立一个经济责任审计可能对财政资金运行产生影响的作用机理,以识别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实施效果。

三、经济责任审计维护财政安全的作用机理与路径

首先,经济责任审计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所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为基础,以领导干部个人作为直接监督对象,揭示领导干部权力运行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促使以往未能触及而未被发现和揭露的违规资金得以查出,揭示财政资金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问题和风险,从而保障财政资金安全运行。另外,经济责任审计不仅包括对领导干部的离任审计,还涉及领导干部的任中以及任前环节,能够及时获取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动态信息,尽早纠正违法违规行为,进而维护财政资金的安全运行。其次,经济责任审计强化了地方官员之间的晋升锦标赛,进而可能预防领导干部的违法违规行为。政府官员可以选择是否按照政策规定努力工作,上级政府不可能完全监督官员的努力程度,这容易引发官员的道德风险问题。上级政府虽然无法直接观察人的努力程度,但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在一定的概率下可以发现官员是否有违法违规行为。如果官员一旦被发现违反政策规定,则会影响其晋升机会,由于上级政府选拔官员采取的是锦标赛的方式(周黎安,2007),一旦官员在本环节落选,就无缘进入下一轮的晋升。晋升与不晋升存在巨大的利益差异,这不仅表现为行政权力和地位的巨大差异,而且在政治前景上也不可同日而语,不晋升可能意味着永远没有机会或出局,而晋升意味着未来进一步的晋升机会,因此经济责任审计大大增加了官员违法违规的成本,有助于减少官员的道德风险,提高处于晋升锦标赛中的领导干部保障财政资金安全运行的激励。再次,经济责任审计针对揭示出来的违反财经法规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审计建议和报告,促使政府有关部门建立健全保障财政安全的制度和机制,进而可能抑制和抵御领导干部权力运行过程中的各种风险。经济责任审计的抵御功能促使揭示的问题得以纠正、发现的漏洞得以修补,进而缓解财政资金违规行为屡查屡犯的问题。最后,经济责任审计虽以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监督和检查财政资金运行过程,但不同于财政、财务审计仅对单位做出评价,经济责任审计需要对领导干部个人进行审计评价,并明确界定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存在问题所应当承担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领导责任,把所揭示问题的经济责任准确量化落实到个人(阎宝泰,2012),这使得经济责任审计相比于其他类型的审计更有助于提高财政资金运行的安全性。

四、结论

本文系统研究了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实施是否能够提高财政资金运行的安全性。研究发现,经济责任审计由于直接针对“一把手”所在单位的财政性资金进行监督,并且对“一把手”个人是否守法、守规、守纪、尽责进行鉴证和评价,其具有揭示财政资金运行过程中的潜在问题和风险、强化领导干部间的晋升锦标赛制度、威慑领导干部、通过健全相关制度以抵御和预防财政资金运行过程中的各种“病害”等作用,从而能够遏制财政资金违规问题屡审屡犯的现象,显著提高财政资金运行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刘家义.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审计:制度保障与实践逻辑[J].中国社会科学,2015(9):65-83.

[2]张军,孙永军,余应敏.财政审计与现代财政制度构建——基于国家治理视角的分析[J].审计研究,2015(4):11-15.

审计责任范文篇7

1938年初,罗宾斯公司宣告破产,使许多股东和债权人惨遭损失,损失最重的是作为该公司最大债主的汤普森公司。于是,汤普森公司将怨气出在审计人员身上,指责普华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存在过失,要求其赔偿全部损失。罗宾斯公司1937年的财务报表虚构了存货、应收账款和银行存款,实质上全部资产的20%以上并不存在,一般认为如果执行了有效的存货监盘和应收账款函证程序,罗宾斯药材公司的财务舞弊很有可能被及时发现,而普华拒绝了汤普森公司的指责和要求,辩解道:他们是按美国会计师协会于1936年颁布的《独立公共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检查》所规定的各项规则执行审计的,并没有过失;罗宾斯公司的破产是由于经理人员串通舞弊引起的,审计人员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最终,在证券交易委员会的调停下,案件以会计公司退回历年收取的50万美元审计费用,作为对汤普森公司遭受巨额损失的一种“安慰”来了结。

*年7月,中国证监会出具《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至20*年采取虚构主营业务收入、少计诉讼赔偿金等手段编造虚假财务报告,虚增利润5.1亿元。德勤会计师事务所上海分所承担了科龙公司*至20*年财务报表的审计工作,*,*年分别出具了保留意见,03年出具了无保留意见。而科龙的老板顾雏军在法庭上表示,科龙在出具涉嫌造假的20*年年报时,是受到了德勤的“逼迫和要挟”,年报中确认5.1亿元的销售收入,是德勤的意见,德勤该为此负责。而德勤则称他们的确按规范实施了审计程序。这次的丑闻引来公众尤其是科龙股东对德勤的普遍声讨甚至是赔偿诉讼。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位律师组成了科龙、德勤虚假陈述证券民事赔偿案全国律师维权团,他们一致认为科龙已经没有赔偿能力,决定将索赔对象一同指向有偿付能力的德勤。

二、文献综述

对于审计风险的界定理论,国内外已经有许多经典的文章。很多人一致认为注册会计师正处于一个相当恶劣的执业环境,会计诉讼的频频爆发与审计责任的界定模糊有着一定的联系。

比如,西方国家关于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承担程度上有一个很著名的“深口袋”理论。这是指当被审计单位出现财务危机或破产情况后,不论是信息使用者还是法官,都倾向于从有支付能力的注册会计师身上获得赔偿。实际上,被审计单位是造假者,应作为第一责任人承担主要责任。但在现实中,却总是发生绕过被审计单位而要求注册会计师承担全部或主要责任的情况。在会计期刊中有一篇名为《美国的责任危机》的文章提到,由于美国诉讼成本的巨大,使得审计师被迫清偿原告的损失,这对整个行业,国家经济都造成了负面影响。

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也曾出现过这样的倾向,最典型的就是在关于注册会计师验资责任的法律诉讼浪潮中,利益受到损害者在起诉被验资单位的同时,将注册会计师也告上法庭;而法官为了给予其赔偿,在被验资单位失去赔偿能力时,往往判令注册会计师承担本不应承担的责任。

另外,对于没有发现被审计单位的重大舞弊行为注册会计师是否负有法律责任在法律界和职业界一直存在分歧。

要避免和减轻注册会计师承担的法律责任,必须通过政府、法律界、注册会计师行业、企业以及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重建一个健全、良好的社会审计体系。本文则立足于对审计责任界定的理论探究,为注册会计师合理免责方法提供了一点借鉴参考。

三、审计纠纷与审计责任界定

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的经济活动也越来越依赖会计信息的真伪,注册会计师作为外部审计执行者,或者说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者正扮演着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可以说正逐渐成为整个市场机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建立和维护市场秩序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西方他们早已享有“不拿国家工资的经济警察”之美誉。因此,针对会计造假以及审计失败的诉讼一直以来都是媒体追逐的话题。然而,诸如以上的案例,包括之前许许多多的类似案例,比如众所周知的安然事件,安然破产,美国资本市场大乱,其外部审计师——曾经五大之一的安达信也因审计失败而倒闭;国内的银广夏事件,其虚假财务信息被控之后,证券市场大挫,随之也断送了中国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中天勤。我们不难看到这样一个规律:被审公司会计造假,最终的结果往往是这个公司倒了,同时,也彻底葬送了其委托的会计师事务所。

作为一个会计专业的学生,作为一个即将投身审计职业的新手,我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难道所有的会计造假都要相关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公众承担这巨大的损失吗?我认为在许多诉讼中,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总是或多或少地被放大了,特别是很多诉讼中不分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把本来应该是会计主体承担的会计责任也转移到了注册会计师身上。就如同科斯定理一样,将外部成本内部化之后,才能使社会总效益最大化在有效市场机制下得到真正实现,我想审计诉讼纠纷之所以如此白热化,和责任界定模糊有着重大关联,才使得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时担负着超出他们职责与能力的风险,要解决这一问题,只有将审计责任进行明确的界定,才能为注册会计师创造稳定的执业环境,对于发挥审计在现代经济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能使整个行业得到更健康有序地长期发展。

四。审计责任成因探究

在论述审计责任如何究竟如何界定之前,我想先引入几个概念:经营失败,审计失败与审计风险。经营失败指的是由于企业管理不善,导致其无法持续经营,濒临破产的状况审计失败指的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连起码的职业谨慎也没有保持因此出示错误的审计意见,这时注册会计师往往要被判定为重大过失而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最后一个审计风险,即注册会计师遵守了审计准则,却没有发现会计报表的重大错报和漏报,或者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普通过失,此时注册会计并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三者的关系可以从下图直观地看出:

而任何的责任的追究只有公平合理,才可能为当事人心悦诚服地接受,也才能发挥责任制度所特有的行为制导、危害预防、利益平衡、道德评价等作用。审计责任也不例外。但是,要对审计责任进行公平合理的界定并非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探究其原因,可归纳如以下几点:

(一)注册会计师自身的原因

1.专业胜任能力不足。当前我国会计体系正处于同国际接轨的阶段,对审计质量的要求随着市场发展的进程日益飙升,加入WTO更加快了这一进程。即使注册会计师已取得了资格考试合格证书,也应不断加强后续学习和培训。但他们中有许多对此不甚重视,得过且过,不去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以适应业务发展日益复杂的需要。

2.缺乏应有的职业谨慎。许多审计人员或对交易事项缺乏应有的专业怀疑,或收集的审计证据明显不足,或运用不当的审计程序,或过分信赖管理当局,或对客户舞弊的研究与重视不够。如前面所说的银广夏,对其进行年报审计的中天勤未能对关键证据如海关报关单、银行对账单、重要出口商品单价等亲自取证,自然也是其审计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3.审计欺诈的存在。极少数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共同舞弊。

4.独立性不足。注册会计师所进行的外部审计是一种受托审计,而非强制性审计。因此,独立审计应具备双重独立性,既要独立于委托人,又要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目前尽管“脱钩”工作正在进行,但会计师事务所的“挂靠制”和行政干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难以实现真正的独立,打破行业和地区垄断。

(二)会计师事务所方面的原因

事务所方面的原因例如一些事务所为了争取业务,降低审计收费标准,这样不仅造成事务所间的恶性竞争,而且如果收费不能弥补成本必定会影响审计质量,抑或是为节约成本而不执行三级复核制度,内部控制薄弱;另一方面为了拉客户,对客户的某些问题视而不见,毕竟,被审计单位在选择委托会计师事务所时必定会选择更有利于自己掩盖某些问题的那家。还是银广夏的例子,中天勤在对其的审计中,为了节约成本,两名签字注册会计师只有一名去审计,另一名根本就没有去过银广夏,然而最后东窗事发两人都不能逃脱责任。

(三)对审计和注册会计师的期望差

这里的期望差指的是认识认同方面,可以分为,注册会计师业界与社会公众,与司法界两种主体的差异。

1.社会公众。由于注册会计师行业是被动得适应社会需要的变化而发展的,所以必定是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在先,现有的行业目标、范围、假设等变化在后,审计功能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变化,这就造成了双方的期望差。由于受审计技术和成本的限制,加之现代审计是建立在对内部控制评价基础之上的制度基础审计,注册会计师不能指望通过审计查出企业所有的错误和舞弊。但是社会公众往往将审计意见视同对会计报表的担保或保证。一旦发现所依据的会计报表存在错报和漏报,以致影响了他们的决策,就会想到把注册会计师送上被告席。这种审计期望差异的存在,使注册会计师不断地遭遇审计诉讼。

2.司法界。涉及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诉讼案件往往专业性很强、技术复杂程度很高,目前司法界与注册会计师业界并没能对在审计责任的裁定和界定上统一口径。法院难以独立对案件做出合理界定。并且《独立审计准则》被许多法官视为纯粹的行业标准,不足以作为注册会计师的辩护依据,甚至很多人认为行业准则只是有利于业内人士用以逃避责任的工具。法院在无法理解审计的职能界定时,其判决往往支持社会公众的期望,秦相遇遭受损失的一方,要求注册会计师负赔偿责任。另一方面,在业界的法律条款准则方面也并不完善,存在相当大的出入与漏洞,就如同审计长李金华所担忧的“最大的矛盾与困惑是:面对审计出来的诸多问题,如何落实和追究审计责任。”,即使是业界人士进行职业判断也有一定难度,更不用说是作为门外汉的司法界了。

(四)市场制度缺陷

我国注师审计制度恢复时间较短,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处于逐步发展的阶段,市场机制运行尚待完善。

1.公司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我国国有企业股权结构畸形,国有股东缺位,“内部人控制”现象十分严重。经营者集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于一身,由被审计人变成了审计委托人。注册会计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得不选择迁就客户,默许客户造假。

2.地方政府对注册会计师工作的不当干预。目前,我国仍然存在着地方保护主义盛行的弊病。为解决地方上的就业、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问题,为了取得更多的财政收入,地方政府往往极力支持和包庇国有企业的造假行为。

3.证券市场和整个经济体制的制度性缺陷。我国的上市公司大多是从国有企业转化而来。根本不具备上市条件的国有企业在短期内摇身一变成为上市公司,为了上市“解困”,只能靠作假账。

五。我国审计责任界定的理论探究

(一)审计责任理论追述独立审计行为的演进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1721年至20世纪初。股份公司的产生和发展,使经营者对所有者负有直接的受托责任。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直接导致了独立审计的产生。在这一时期,审计的目标主要是查错防弊,通过对公司会计科目的详细审计来评价受托经济责任的完成情况。审计的外部关系人主要是股东。

2.20世纪初至30年代。金融资本向产业资本渗透,使经营者的受托责任复杂化,责任对象既有股东,也有债权人。因此,审计目标是判断信用状况。在审计方法上,引入抽样审计,对企业资产负债表进行审计。其外部关系人也发展为股东、债权人。

3.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这一阶段,沉重的经济危机使全社会承受了巨大损失,从而,对经营者的受托责任更加关注。在会计、审计人员看来,会计信息失真,审计质量低下,是导致1929年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因此,审计目标变为对报表的可信性发表意见。要求不仅对资产负债表,而且要对利润表进行审计。审计方法发展为以内部控制制度为基础的抽样审计。审计的外部关系人范围更加广泛,除股东、债权人外,还包括证券交易机构、金融机构和潜在投资者。

4.20世纪30年代至今。经济国际化趋势加剧,跨国公司空前发展,使经营者受托责任进一步复杂化。审计的外部关系人已发展为全社会。审计目标在于对报表的合法性、真实性、公允性发表意见。利用制度基础审计、EDP审计等多种方法,对全部报表进行审计。国际审计准则已出现并逐步趋于完善。

(二)当今对审计责任界定理论的论述

如同上文我所题到的期望差,很多人认为注册会计师已审的会计报表应对此预先发出警告,因此在企业发生经营失败的同时,针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诉讼也随之爆发。但是按照我国独立审计准则规定,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是合理保证会计报表使用人确定已审计会计报表的可靠程度,但不应被认为是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及其经营效率、效果所做出的承诺。可见,被审计单位的经营失败并不等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失败。

再来看一下审计失败与审计风险这一对概念,这可以说是审计责任界定的核心所在。可以从上图看到,其实区分审计失败与审计风险的最大因素就是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的时候有没有尽到应有的职业谨慎。《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并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执行审计业务,发表审计意见”。那么对于“应有的职业谨慎”的涵义又应该如何去考量呢?美国的罗佰特?K?莫次和侯赛因?A?夏拉夫在《审计理论结构》中谈到:“我们主张形成一个职业谨慎概念,它以特定的术语表明了注师在实施检查时予以考虑的事项。如果注师的检查按这个概念所要求的谨慎进行,那么它将能发现若干应被发现的舞弊和差错而大范围地进行检查。应有的职业谨慎概念的形成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第一,要求确立慎重的实务家的概论。第二,要求指明审计人员在不同情况下,进行审计工作时持有哪些应有的关注。”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去诠释“应有的职业谨慎”。

首先,职业谨慎应包括哪些内容?应该说是以其他合格注册会计师在相同条件下可做到的职业谨慎为标准的,或者说一个行业的平均水平,而且不同的历史时期判定的标准也随之改变,例如,在审计的早期,对往来账项进行函证不被认为是必须采用的审计技术,因此未发现被审计单位的重大舞弊或不实表述也就不被视为未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而在现在,则注重对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往来账项中的重大错报或漏报若未被查出,将会被认为未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然而,由于审计工作的复杂性,实践工作中往往很难确定注师是否尽到了应有的职业谨慎。因此这就需要经验丰富的专业判断。

其次,便是对“应有”的尺度把握,过度谨慎会导致审计成本增加,收益减少,谨慎不足则会影响审计质量,提高审计风险。

第三,应有的职业谨慎需要体现在整个审计过程中,不仅包括审计工作要严格按审计准则要求的步骤执行,而且包括事务所对人员的业务委派要适当,确认审计人员是否有胜任能力等,否则被视为未尽到应有的职业谨慎。

最后,应有的职业谨慎基于审计准则又高于审计准则。在审计过程中遵循审计准则的要求是最起码的要求,但是也不能机械得停留在遵循的水平上。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审计责任的界定原则的关键在于注册会计师是否尽了应有的职业谨慎,那么究竟应对哪些对象保持呢?或者说审计责任的内容到底是哪些呢?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是指注册会计应按照独立审计准则要求出具审计报告,保证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审计报告的真实性负责。审计报告的真实性是指审计报告应如实反映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范围、审计依据、实施的审计程序和应发表的审计意见。二是应对审计报告的合法性负责。审计报告的合法性是指审计报告的编制和出具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和《独立审计准则》的规定。因此,注册会计师只要严格按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实施审计,按实际审计情况和结果,出具规范的审计报告,对被审计单位特定时期内与会计报表反映有关的所有重大方面发表意见,证明被审单位会计报表是否合法、公允及会计处理方法是否一致,就应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审计质量就是合格的,而不是对被审计单位的全部经营活动发表审计意见。即使委托人或者其他第三方因使用审计报表不当造成损失,注册会计师及其事务所也可以拒绝相关的法律诉讼。

令一方面,如我上文所提到过的,无论在西方国家还是我国,有关涉及审计诉讼的案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被审计单位提供虚假的会计资料或存在重大舞弊情况,但注册会计师无法识别这些资料的真伪或未能发现企业存在的重大舞弊,导致很多股东一纸公文诉诸公堂,那么注册会计师对于揭露差错舞弊究竟要负多少责任呢?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第8号——错误与舞弊》对注册会计师发现并披露错误与舞弊的责任所作的界定:“注册会计师应根据公认审计准则的要求,充分考虑审计风险,实施适当的审计程序以合理确信能够发现可能导致会计报表严重失实的错误与舞弊”,“但是由于审计测试及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固有限制,注册会计师依照独立准则进行审计,并不能保证发现所有的错误和舞弊”。可见,注册会计师是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而不是专为发现错误和舞弊,只要他们按上文中所说的执行必要的审计程序,遵循了专业标准,就不必承担法律责任。即使在审计过程中发现了错误和舞弊,也要根据重要性来决定是否采取追加程序,也就是说,如果不达到一定重要程度的话,则不对审计意见产生影响。总之,注册会计师没有责任专门去查找被审计单位存在的舞弊行为。但是如果在审计过程中有证据怀疑企业在某些重大事项上有可能存在错误或舞弊,但却没有实施追加审计程序来证实,那么对于注册会计师就是没有尽到应有的职业谨慎。

(三)与会计责任的划分

《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基本准则》规定,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出具审计报告,保证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是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是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

关于被审计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的规定有两层含义:一是被审计单位负责人有保证本单位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义务,二是被审计单位有提供会计资料、配合审计机关工作的义务。审计机关在依法实施审计时,有的被审计单位不配合工作,有的被审计单位向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提供虚假的会计资料,或者只提供部分会计资料,或者以各种借口拖延提供会计资料,致使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难以分清,“假账真审”问题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审计质量和效率,增加了审计风险。为减少“假账真审”问题的发生,必须明确规定被审计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这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防范审计风险的需要,有利于维护审计的权威,保证审计质量。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被审计单位拒绝或者拖延提供与审计事项有关的资料的,或者提供的资料不真实、不完整的,或者拒绝、阻碍检查的,由审计机关责令改正,可以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依法追究责任。另外对于其转移、隐匿、篡改、毁弃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或者转移、隐匿所持有的违反国家规定取得的资产,审计机关也可提出处分意见。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不能替代、减轻或免除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就拿社会上一些人来说,他们出于某些目的,欲利用审计与会计之间的必然联系,利用审计能力的固有限制,利用自己的权力用审计责任来掩盖被审计单位失职甚至舞弊造假的会计责任。因此,注册会计师们应严格按独立审计准则行事,加强法制观念,增强风险意识,保持执业上的认真与谨慎,以公正的作风,改变人们的错误认识并扭转以审计责任掩盖会计责任的现象,真正做到《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所强调的“审计责任不能替代减轻或免除会计责任”。从而维护审计的独立、尊严,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发挥好“经济警察”的作用。

(四)现行法律责任分类

在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中,注册会计师承担的法律责任分为刑事责任,民事责任以及行政责任三类,对不同的责任行为作了相应的规定。

比如在《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对承担资产评估、验资或者验证的机构提供虚假证明文件;审计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或者泄露所知悉的国家秘密或商业秘密等行为作出了相应的处置级别。

除此之外,对于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处理方法还贯穿于《违反注册会计师处罚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民事诉讼法》等各项法规条例中。

六。注册会计师的免责措施

那么,注册会计师如何在尽到应有的职业谨慎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法律规范来规避不必要的法律风险,以更好的维护自己的权益呢?

从整个行业来说,我们应加大普及法制教育的力度,来提高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法制意识,另一方面积极制定完善相关准则或者协助司法部门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并与司法部门和报告使用者加强沟通力求缩小期望差。还可以通过强化行业内部管理和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健全良好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以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尽可能地去避免引起注册会计师法律诉讼的发生。

从注册会计师本身来说,应当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风险意识,如同普华永道的一个合伙人就说过“会计师是个依赖判断的行业每天早上一起床。我都要想一想今天会遇到哪些风险,这已经成为许多会计师的习惯因为每一个业务、每一个判断、每进一个人,这些都有可能会成为潜在的风险,师行依靠信誉和专业知识谋生,要站在所有行业发展的最前端,对任何潜在的风险,我们都非常谨慎不会拿命运冒险。”在审计过程中,应将应有的职业谨慎贯穿始终,慎重选择被审计单位,配备合适的审计人员,制定周密的审计计划,以及对审计底稿的复核期后事项的关注等各项环节,另外还可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和实行会计资料承诺制,在文书当中声明双方的责任与义务,若被审计单位出现与文书中不一致的违规行为可追究其责任,并且在执行审计的过程中恪守专业标准和职业道德要求,在诉讼中,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要站在自己只承担过错责任的基础上,证明自己严格执行了法定审计程序,没有过错,出示完整、规范的工作底稿,论证这一事实,非常重要。同时,聘请熟悉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律师担当法律顾问,和法官进行充分的交流与沟通,让法官真正了解注册会计师职业,真正理解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区别,真正理解了审计的固有风险。这样才能在法律诉讼中取得有利的地位。

审计责任范文篇8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审计组实施的项目审计和审计调查。

第三条审计局党组、纪检监察、各处室领导要重点抓好审计组的廉政工作,经常教育,预先防范,严格管理,加强监督,使审计人员切实做到“廉洁从审,秉公执法”。

第四条审计组组长对审计组的廉政工作负领导责任,其职责是:

(一)审计前,有针对性地进行廉政教育,认真学习本规定,增强审计人员的廉政意识;

(二)审计中,审计组成员必须持证挂牌上岗,并将《审计组廉政纪律公示》在被审计单位两个显著位置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向被审计单位宣传廉政规定,取得支持和配合,并按廉政规定认真执行;

(三)审计结束时,检查审计组执行审计纪律情况,主动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

(四)审计结束后,小结廉政工作情况,并如实向主管领导、局监察室汇报。

加强审计行风建设,树立审计形象。在审计过程中,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审计,杜绝行业不正之风,如有违犯审计纪律、损害审计形象的现象,审计局党组可视情节,给予警告、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以撤消党内外职务处分,处分权限按干部管理权限审批。

第五条审计组(4人(含)以上)要指定兼职廉政监察员,其职责是:

(一)协助审计组组长抓好廉政工作;

(二)处理被审计单位接待工作中的具体廉政事项;

(三)注意发现廉政上的好人好事,建议审计组组长及时表扬;

(四)发现苗头及时制止,避免违纪问题发生;

(五)针对薄弱环节,提出加强廉政建设的建议。

第六条审计组和审计人员要认真执行审计准则,忠于职守,依法审计,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一)不隐瞒、变更查出的被审计单位违反财经法纪的事实,不提交内容虚假的审计报告;

(二)个人不单独与被审计单位商谈审计组提出的审计事项处理意见;

(三)不得在审计过程中谋取私利;

(四)不泄露在执行公务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形成的秘密文件材料和被审计单位的商业秘密。

第七条审计外勤费用,按照局有关规定执行。审计组和审计人员在审计期间必须严格遵守费用支出的有关规定和廉政纪律:

(一)不准接受被审计单位的宴请;

(二)不准住高档、豪华、宾馆;

(三)不准参加用公款支付的营业性歌舞、保龄球、桑拿浴等活动;

(四)不准参加带有性质的活动;

(五)不准参加被审计单位安排的公款旅游;

(六)不准接受被审计单位赠送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等;

(七)不准接受被审计单位以任何名义给予的加班费、资金、补贴和福利品等;

(八)不准占用被审计单位的手机、计算机、机动车辆等;

(九)不准借用被审计单位的资金,或在被审计单位报销应由个人负担的费用;

(十)不准为个人或家属亲友购买被审计单位内部职工股或未上市原始股票;

(十一)不准向被审计单位提出安排自己亲友的要求;

(十二)不准通过中介组织收取劳务费、咨询费、介绍费。

第八条对违反第六条第七条款规定的,分别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按照有关程序,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第九条审计人员违反廉政纪律,应将其错误事实等情况记入本人廉政档案,与评先选优、提拔使用等挂钩。

第十条审计人员违反廉政纪律,按照*市审计局《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实施办法》,*市审计局《关于加强审计纪律的规定》和本规定,追究有关领导干部及审计组组长的责任。

第十一条对于严重违反廉政纪律的问题,在审计系统予以通报。

审计责任范文篇9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审计组实施的项目审计和审计调查。

第三条审计机关、业务部门要重点抓好审计组的廉政工作,经常教育,预先防范,严格管理,加强监督,使审计人员切实做到“廉洁从审,秉公执法”。

第四条审计组组长对审计组的廉政工作负领导责任,其职责是:

(一)进点前,有针对性地进行廉政教育,增强审计人员的廉政意识;

(二)进驻后,向被审计单位宣传廉政规定,取得支持和配合,并按廉政规定认真执行;

(三)出点前,检查审计组执行审计纪律情况,主动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

(四)回机关,小结廉政工作情况,并如实向领导或有关部门汇报。

第五条审计组(4人(含)以上)要指定兼职廉政监察员,其职责是:

(一)协助审计组组长抓好廉政工作;

(二)处理被审计单位接待工作中的具体廉政事项;

(三)注意发现廉政上的好人好事,建议审计组组长及时表扬;

(四)发现苗头及时制止,避免违纪问题发生;

(五)针对薄弱环节,提出加强廉政建设的建议。

第六条审计组和审计人员要认真执行审计规范,忠于职守,依法审计,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一)不隐瞒、变更查出的被审计单位违反财经法纪的事实,不提交内容虚假的审计报告;

(二)个人不单独与被审计单位商谈审计组提出的审计事项处理意见;

(三)不以审计成果进行交易,谋取私利;

(四)不泄露在审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形成的秘密文件材料和被审计单位的商业秘密。

第七条有条件的审计机关,实行审计外勤费用自理的原则。审计组和审计人员在审计期间必须严格遵守费用支出的有关规定和廉政纪律:

(一)不准接受被审计单位或其他单位的宴请;

(二)不准住高档、豪华、涉外宾馆;

(三)不准参加用公款支付的营业性歌舞、保龄球、桑拿浴等活动;

(四)不准参加带有性质的活动;

(五)不准参加被审计单位安排的公款旅游;

(六)不准接受被审计单位赠送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等;

(七)不准接受被审计单位以任何名义给予的加班费、奖金、补贴和福利品等;

(八)不准占用被审计单位的手机、计算机、机动车辆等;

(九)不准借用被审计单位的资金,或在被审计单位报销应由个人负担的费用;

(十)不准为个人或家属、亲友购买被审计单位内部职工股或未上市原始股票;

(十一)不准向被审计单位提出安排自己亲友的要求;

(十二)不准通过中介组织收取劳务费、咨询费、介绍费。

第八条对违反第六条各款规定的,分别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一百零九条、一百一十条、一百一十一条规定或《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第三十一条(二)、(五)、(六)、(九)、(十四)款和第三十二条规定,按照有关程序,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第九条对违反第七条各款规定的,分别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五十一条、五十九条、六十条、六十一条、六十三条、六十四条、八十条、八十二条、八十五条、八十六条、八十七条、九十一条、九十二条、一百三十九条、一百六十八条规定或《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第三十一条(六)、(七)、(八)、(九)、(十一)、(十三)、(十四)款和第三十二条规定,按照有关程序,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第十条审计人员违反廉政纪律,应将其错误事实等情况记入本人廉政档案,与评先选优、提拔使用等挂钩。

第十一条审计人员违反廉政纪律,按照中央关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和本规定,以及各单位的实施细则,追究有关领导干部及审计组组长的责任。

第十二条对于严重违反廉政纪律的问题,在审计系统予以通报。

第十三条审计机关各级领导干部负责审计组廉政责任的贯彻落实,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

第十四条各级审计机关要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细则。

第十五条本规定由中央纪委驻审计署纪检组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本规定自之日起施行,原《审计组廉政责任的若干规定》同时废止。

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有关条款

第五十一条在干部、职工的考试、招聘、录用、考核、评定职称、晋升职务、工资以及在征兵、安置复转军人等方面的工作中,违和国家的人事、劳动干部制度和有关规定,利用职权或者隐瞒、歪曲事实真相,为本人、配偶、子女及其他亲友谋利益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

第五十九条利用职务或者工作上的便利,非法占有非本人经管的国家、集体、个人财物,或者以购买物品时象征性地付少量钱款等方式非法占有国家、集体、个人财物,或者无偿、象征性地付少量报酬使用劳动力,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利用职务或者工作上的便利,将本人或者亲属应当由个人支付的费用,到下属单位或者其他单位报销的,依照前款处理。

第六十条党和国家工作人员、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中的共产党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占用公物归个人使用,时间超过六个月,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占用公物进行营利活动或者非法活动,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第六十一条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中的共产党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利益,收受贿赂,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索取贿赂的,从重或者加重处分。

公司董事、监事或者职工以及其他企业职工中的共产党员,收受贿赂,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其中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依照第一款处理。

因受贿给国家、集体或者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加重处分,直至开除党籍。

因索取财物未遂而刁难报复对方,给对方造成损失,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退(离)休人员,利用原职务的影响,为他人谋利益,收受他人财物的,以受贿论处。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中的共产党员,在经济往来中,在帐外暗中收受回扣的,以受贿论处。

第六十三条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中的共产党员,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馈赠,不登记交公,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中的共产党员,接受其他礼品,按照党和国家规定应当登记、交公而不登记、交公,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在对外交往中接受礼品,按照国家规定应当交公而不交公的,根据其数额和情节,依照本条例第五十七条处理。

第六十四条党和国家机关违和国家规定,在对内对外活动中接受礼品应当上交而不上交的,追究负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中的共产党员的责任,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将接受的礼品隐瞒私分的,以贪污论,根据个人所得数额和所起作用,依照本条例第五十七条处理。

第八十条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或者经手、管理国家财物的人员中的共产党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时间超过三个月,或者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公司董事、监事或者职工以及其他企业职工中的共产党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本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超过三个月未还,或者进行营利活动,或者进行非法活动,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其中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依照第一款处理。

挪用公款不退还的,以贪污论,根据其数额和情节,依照本条例第五十七条处理;挪用本企业资金不退还的,以侵占论,根据其数额和情节,依照本条例第五十八条处理。

挪用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扶贫、防疫、支前款物的,或者由于挪用公款给国家、集体或者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从重或者加重处分。

第八十二条个人借用公款超过六个月不还的,追还所欠公款,情节严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但个别却因生活困难借用公款,到期无力归还的除外。

个人借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

个人借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的,根据其数额和情节,依照本条例第五十七条处理。

第八十五条在同国内的单位和个人的交往中,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情节较轻的,进行批评教育;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第八十六条违反规定,用公款旅游,参与用公款支付的营业性歌厅、舞厅、夜总会等的娱乐活动,或者以其他方式挥霍浪费国家、集体资财,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第八十七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违反规定,用公款旅游、送礼、请客或者以其他方式挥霍浪费国家、集体资财的,追究负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中的共产党员的责任,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第九十一条违反廉洁自律规定买卖股票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经批评教育后仍拒不悔改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违反国家规定购买或者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购买企业内部职工股的,给予警告、严重警告或者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第九十二条在股票发行与交易过程中,与证券从业人员等互相串通,根据内幕信息直接或者间接地买卖股票、办理过户或者有其他违法行为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第一百零九条丢失秘密文件资料或者泄露党和国家秘密,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严重警告或者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在保密工作方面失职,致使发生重大失密泄密事故,造成或者可能造成较大损失的,对负有主要领导责任者,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的,对负有主要领导责任者,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第一百一十条因工作失职,致使所属人员叛逃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因工作失职,致使所属人员出走,情节较轻的,免予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第一百一十一条在经济监督、执纪执法和行政管理工作中失职,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

第一百三十九条以营利为目的聚众或者以为业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参加屡教屡犯,或者赌资较大,或者在工作时间的,给予警告、严重警告或者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故意为活动提供场所或者其他方便条件,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严重警告或者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影响生产、工作秩序的,从重或者加重处分。

在国外、境外参与活动的,从重处分。

第一百六十八条对于违犯纪律的党员实施违纪行为所获得的经济利益,应当责令退赔或者收缴;非经济利益应当予以取消或者纠正。

《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有关条款

第三十一条国家公务员必须严格遵守纪律,不得有下列行为:

(二)玩忽职守,贻误工作;

(五)弄虚作假,欺骗领导和群众;

(六)贪污、盗窃、行贿、受贿或者利用职权为自己和他人谋取私利;

(七)挥霍公款,浪费国家资财;

(八)滥用职权,侵犯群众利益,损害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关系;

(九)泄露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

(十一)参与或者支持色情、吸毒、迷信、等活动;

(十三)经商、办企业以及参与其他营利性的经营活动;

审计责任范文篇10

实际上很多时候对于同一个领域,两个不同的概念是从误区的认识开始的,会计责任和会计审计也是这样,会计信息编报不断的更新,并日益复杂,以及会计信息常常失真。这将会直接导致会计报表的使用者产生一种与事实不相符的,完全依赖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假设会计报表可能出现较大错报或漏报,在这样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却没有在审计时发现,而原因不是注册会计师本人,但却会直接给报表的使用者带来损失。此时,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很有可能将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混为一谈,并根据自个的推论和分析擅自的认为审计过报表人(也就是注册会计师)就是会计报表质量唯一保证人,按照这个理论的推断,会计师报告人可以认为注册会计师即要承担会计责任的同时又要承担审计责任,这是目前存在较为严重认识误区之一。

2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的不同

2.1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的本质不同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层面的二个问题,而要了解两者的本质不同,我们还是要从概念说起,会计责任是被审计单位在经济管理活动中,为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而应负的直接责任。请注意,它是保证资料的真实可靠,而审计责任是注册会计师在经济监督活动中,或者在经济行为中,为发现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存在的重大错误或者做假,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负有的更高层次的责任,这跟注册会计师的规范审计是有必然因果关系。所以,当我们在发现会计报表出现重大问题时,是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追究,一方面在追究被审计单位会计责任的同时,另一方面要更加严格地追究作为高层次监督活动的审计责任。

2.2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的内容不同会计责任的内容主要包括:会计责任是对被审计单位而言的。根据《独立审计准则》的规定,被审计单位负有以下会计责任:建立和健全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保护本单位的资产安全和完整;保证提交审计的会计资料真实、合法和完整。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应写入审计业务约定书中,以示负责;而审计责任的内容主要包括: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应该如实反映审计范围,明确审计的内容和过程,并有充分的审计依据和已实施的审计程序,并应给予发表的审计意见、通审计意见来明确了解过程,通过审计报告的编制和出具必须符合《注册会计师法》的独立审计准则的规定,特别是对会计报表上能否达到的总体的合理性、合法性以及所列金额的真实性、资料的完整性、以及所有权、估价、分类、交易截止时间等内容,同时报表所披露的公允性进行评价和判断。从以上内容可以分析得出,审计责任主要是对被审计单位履行会计责任的情况进行评价。是平等于会计责任的一种法律责任,在司法中不能被忽略的相同责任。

2.3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的主体不同主体上因为涉及到会计责任的承担者、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的追究而在这些承担追究的过程中主体在不停的变化,而会计责任的追究一般是财税部门;而有权追究会计责任的部门包括:财政部门、税务部门、审计部有权追究审计责任的部门包括:省级以上财政部门、省级以上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证券管理委员会、司法部门和相关部门以及企业的其他利益相关者。从以上可以明确有看出,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是有着许多不同之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