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5 15:55:35

举报范文篇1

ΧΧ市人民检察院:

为了打击经济犯罪,纯洁干部队伍,提高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威望,现将我门了解的ΧΧ的犯罪事实,举报如下:

被举报人:(基本情况)

事实与证据:

(写明被举报人的犯罪事实和证据)

此致

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

举报范文篇2

为了打击经济犯罪,纯洁干部队伍,提高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威望,现将我门了解的ΧΧ的犯罪事实,举报如下:

被举报人:(基本情况)

事实与证据:

(写明被举报人的犯罪事实和证据)

此致

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

举报人:

举报范文篇3

税收举报是单位或公民及其他个人就违反税收法律法规的行为向税务机关或其他国家机关检举,使税收违法、犯罪行为依法受到处理、制裁的一种行为。《征管法》第十三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检举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收到检举的机关和负责查处的机关应当为检举人保密。税务机关应当按照规定对检举人给予奖励。这一规定,明确了税务举报应有的法律地位。目前,税务机关通过成立税务案件举报中心、设立举报奖金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税务举报工作,但实际效果与建立社会监控体系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其主要存在问题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税收举报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具体表现在对税收举报的重要作用没有充分的认识,忽视了税收举报的舆论宣传,出现了税收工作依靠地方党政和税务自身的多,依靠人民群众的少,宣传税收法律法规的多,宣传税收举报的少,宣传打击税收违法犯罪的多,宣传提供税收违法犯罪线索的少等现象,使当前的税收举报工作形成了“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尴尬局面。二是税收举报工作没有健全的制度作保证。目前,税收举报工作的主要依据是国家税务总局1998年出台的《关于印发〈税务违法案件举报奖励办法〉的通知》(国税发[1998]211号),缺乏对接受税收举报、处理税收举报、为税收举报保密等相关的工作制度,导致各地在处理税收举报时不规范、不科学。三是侵害举报人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泄露举报人身份、致使举报人遭到打击报复,没有认真宣传举报奖励的有关规定、刻意避开举报奖励等,漠视了群众的切身利益。鉴于这些问题,笔者从税务机关接受举报的角度,提出几点看法,供决策者参考。

第一,应加强税收举报工作的宣传。这一点尤为重要,其道理也很简单:因为税收举报打的是群众牌,只有更多的人了解了税收举报,才能有更多的人参与举报。宣传的形式和方法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容易被群众所接受。可以采用免费发送短信、赠送幽默画册、公益广告、访谈典型案件、举办主题文艺活动等。建议2004年税收宣传月的主题为“税收举报与百姓生活”,以利于集中一段时间,进行重点宣传。

第二,应做好税收举报的保密工作。保密工作做好坏与否,既关系举报人的切身利益,还将对日后的可能举报者产生巨大的影响。从目前来看,税务机关接受举报后,往往出现多人浏览举报信件或举报记录、个别人员又会有意无意把举报内容向外界透露的情况,举报人员受到打击报复的情况时有发生,从而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和后果。为此,税务机关必须制定专门的针对税收举报的保密制度,制度内容包括:专人负责接受举报;举报资料专人专库保管;实施检查人员不得了解、查阅举报人信息;对举报人信息未予保密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予以行政处分,等等。

举报范文篇4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投诉举报是指被审计单位、社会各界或其他组织对全市审计机关干部有行政过错或违法违纪行为进行的投诉举报。

第三条市审计局设立投诉举报工作机构,由监察室、办公室、法规处组成,负责受理全市审计系统方面的投诉举报。向社会公布投诉举报电话、地址。

第四条对投诉举报的办理,市审计局投诉举报工作机构可直接办理,也可根据投诉举报情况转交相关投诉举报工作机构办理。

第五条被审计单位、社会各界或其他组织对本市审计机关干部有违法违纪行为进行投诉举报,投诉举报工作机构应予受理。

第六条投诉举报者可通过来信来访、电话等进行投诉举报,也可委托他人代为投诉举报。投诉举报提倡署真实姓名。

第七条投诉举报工作机构受理投诉举报,应当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一)对属于受理范围的当面或电话投诉举报,接待(接听)人员应当细心接待(接听),询问清楚,如实记录;对通过书面或网络进行的投诉举报,要逐件登记并及时处理。对不属于受理范围的投诉举报,应当告知投诉举报者向有管辖权的投诉举报工作机构投诉举报。

(二)严格执行有关保密纪律,为投诉举报者保密,不得将投诉举报材料原件(复印件)转给被投诉举报机关、单位、组织和个人。

(三)应当自受理投诉举报(包括接到上级转交的投诉举报)之日起三十个工作日内办结投诉举报事项;需要转交的,应当在五个工作日内转交。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办结的,报经单位负责人同意后,适当延长期限最多不得超过三十个工作日。

(四)署真实姓名投诉举报的,应当将办理结果告知该投诉举报者,听取其意见。

第八条投诉举报工作机构受理投诉举报,应当核实有关情况。投诉举报工作机构可要求被投诉举报机关、单位、组织和个人提供与投诉举报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并就相关问题作出说明。与投诉举报事项有关的单位、组织和个人应当协助调查。

第九条投诉举报工作机构根据投诉举报情况,可要求被投诉举报机关和个人立即停止行政过错或违法违纪行为,或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第十条投诉举报工作机构对投诉举报事项调查核实后,应当依据《*市国家公务员行政过错行为行政处分暂行规定》《*市审计局行政过错行为责任追究暂行规定》等对投诉举报事项提出处理意见,并责成相关部门落实。

第十一条投诉举报工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按本暂行办法受理或办理投诉举报的,应当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进行批评教育;造成不良影响或后果的,依法给予政纪处分。

举报范文篇5

一、注重加强教育,形成“有心”抓的机制

信访来源于群众,信访工作的主体是人。因此,必须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和亲民爱民的意识。一是要用心爱岗敬业。积极开展“学《条例》、察民情明责任”教育活动,使广大信访工作者对信访举报工作高看一眼、厚爱一份、用心观注、静心恭听、细心思考、用心解决。二是要热心教育引导。通过宣传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把正信访导向,营造良好氛围,教育群众树立依法文明、有序信访意识。正确引导上访群众要依法、逐级、有序、文明反映情况;三是要诚心善待群众。变摇摇手、指指手、挥挥手为招招手、握握手、牵牵手。打开“店门”诚心欢迎群众举报;畅通“耳门”听群众诉求;张开“嘴门”细心引导稳定上访者情绪;畅开“心门”平等沟通化解怨气,纪检监察干部切实要把信访举报工作作为践行“为民办滞、为民解难、为党分忧”,做群众贴心人的平台,成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桥梁和纽带,发挥好民情社情的“显示器”,社会矛盾的“调解器”、全县安定的“稳压器”的作用。

二、注重制度建设,形成“有人”抓的机制

一是建立合理的分流处理机制--“分出去”。在严格执行“三个一”即:一个窗口受理、一个“池子”储存、一个“龙头”出信的基础上,推行了一个流程作业,一个口子初审,一个标准了结的“双三”工作作法,对受理的信访问题进行认真梳理,对于纪检监察受理范围内的信访问题,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了层层分解信访工作任务,人人肩挑责任。二是建立协作配合的工作机制--“统起来”。对于牵涉多个部门,或某一个部门难以解决的交叉、复杂、疑难的信访问题,纪检监察机关能硬得起、站得出、挂得帅,及时主动牵头组织协调,针对不同信访问题采取召开联席会议、组成联合调查组等方式,积极协调部门关系,全力扫清办信障碍,齐抓共解,变“单兵作战型”为“团体协作型”。三是加强督促检查--“抓起来”。在明确部门责任的同时,纪检监察机关不能只当传声筒、中转站、批发部,要敢挑重担,善唱主角,主动靠前指挥,及时贴紧帮助责任部门研究、制定解决信访问题的办法措施,并加强跟踪调度,强化督促检查,全面掌握进展情况,督促部门按要求抓紧落实,抓好整改。

三、注重加强领导,形成“有力”抓的机制

一是落实重大问题集体“会诊”制。对突出的信访问题的处理,注重发挥集体智慧,实行集体“会诊”,无论是信访初查,还是信访了结,每一个关键环节,都经纪检书记碰头会研究。今年,有2起信访案件在书记碰头会中发现了案件切入点,成功突破了案件,结果收缴违纪款达10万元。对信访举报工作,领导始终做到“四亲四清”,即亲自接访、亲自批办、亲自督办、亲自审结;信访动态清楚、信访件的流向清楚、信访件初核工作进展情况清楚、信访件初核了结情况清楚。二是解决问题实行“销号”制。对反映党风党纪和损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以及上级转办的信访件,认真及时登记,采取“三定”的办法,即定人、定责、定时销号,对需转交基层纪委承办的,要求限时上报结果,收到调处结果由信访室初审后,定期上常委会复议,及时“销号”。这样不仅能有效地防止信访件的漏查和日常工作的忙乱,还能较好地避免工作中的推诿扯皮,更能有力地提升信访举报工作的工作效率,确保信访件件件有着落,事事有解决。三是追究责任“买单”制。一方面严格执行办信办访首问责任制和解决信访终身制。对推诿扯皮、压信不办、处信不公的板子要打到具体人身上。另一方面,对涉信涉访单位的领导或当事人,经核实,凡有违纪违规行为而导致群众上访的,严格惩处。

举报范文篇6

一、匿名举报的弊端

匿名举报作为群众实施民主监督和同腐败现象及不正之风作斗争的一种方式,对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匿名举报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弊端:

1、不利于案件调查。大多数匿名举报反映的问题往往比较抽象、空洞,使信访初核无从着手,困难重重,特别是一些重要信访件,由于反映人提供的线索不够具体;调查人员又无法找反映人了解,致使案件难以深查细究。

2、引起重复信访。不少匿名举报反映的问题,虽已作了调查处理,但是由于无法向反映人反馈或作出解释、说明,而反映人又缺乏对政策法规的正确理解,加之对解决问题的期望值过高,处理结果又不能满足其要求,因而常常再次举报,甚至越级举报。

3、诱发乱告诬告。由于匿名举报人不署名或署假名,导致一些反映人缺乏责任感,所反映的情况仅凭道听途说,难免捕风捉影,有的甚至借机无中生有、恶意中伤,既妨碍了信访举报工作,又影响了安定团结。

二、匿名举报存在的原因

匿名举报作为目前信访举报的主要形式,其存在固然有其社会历史根源,但从当前信访举报工作的实践看,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举报氛围不良。一些部门和单位民主空气不浓,领导干部不能正确对待批评意见,不愿意接受监督;有的领导干部认为谁反映他的问题,就是跟他过不去,因而四处查问谁是举报人,甚至要组织出面调查举报人。这些领导干部的言行,影响恶劣,使群众担心署实名必会遭受打击报复。同时,少数基层信访举报组织不注意工作方法,粗暴对待举报人,对署实名举报件不能及时调查、反馈,降低了群众署实名举报的热情;有的单位则不注意保密措施,泄露举报人的身份,使群众对信访举报工作产生了猜疑和不信任,只好以匿名的方式检举控告。

2、怕举报失误承担责任。有些群众出于对腐败现象的痛恨和对不良风气的厌恶,挺身举报,但又顾虑自己反映的问题只是表面现象,能否查实、是否构成违法违纪心中无底,怕反映的问题与事实一旦有出入要承担诬告、陷害的法律责任,而不敢署实名举报。

3、少数举报人别有用心。有些匿名举报经过调查纯属子虚乌有,究其原因,或出于诬告、陷害他人,或为转移办案人员的视线。这些别有用心的人为达到个人不法目的,逃避责任追究,自然不会署实名举报。

三、解决匿名信访举报的对策和措施

1、营造良好的举报氛围,引导群众署实名举报。要因地制宜开展信访宣传和现场咨询活动,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介宣传信访举报知识,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政策法律法规教育、思想作风教育和道德规范教育,进一步提高公民的政治素质、法律意识,特别是党员干部的民主意识。注意引导群众既要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又要尊重被举报人的合法权益,要积极宣传署实名向纪检监察机关举报是依法监督的要求,是群众民主监督转化为纪检监察职能监督的最有效方式,明确匿名举报对反腐倡廉的不利影响,大力提倡署实名举报。

举报范文篇7

辽宁省通信管理局下发的《通信网络断开接入决定书》写道:经沈阳市公安局检查认定,你开设的“中国举报网”涉及的以电子邮件形式,接受群众举报信息并转交有关职能部门,违反了《刑事诉讼法》第八十四条规定,个人无权受理公民举报和对举报内容进行核实,属违法行为。根据辽宁省通信管理局《断开违规使用和经营通信网络接入管理办法》第三条五款之规定,决定从2004年8月27日起,断开对你单位的通信网络接入服务。

笔者查阅了《刑事诉讼法》第八十四条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从该规定来看,单位和个人有权利和义务向司法机关报案或者举报犯罪,但并没有禁止单位和个人向其他个人举报犯罪,按照“公民权利法无禁止即自由”的法理,怎么也推导不出“个人无权受理公民举报和对举报内容进行核实”及开设举报网站属违法行为的结论。因此,只要不从事传播黄、赌、毒及危害国家安全、侵犯他人名誉等违法犯罪活动,任何公民个人和单位都可以开设民间举报网站。当然,民间举报网站在从事监督过程中可能涉及到对公民名誉权的侵犯,但这不是取缔其的理由,因为如果网站涉嫌侵权,完全可以通过法律的途径来解决。

相反,关闭举报网站涉嫌对公民言论自由和监督权利的侵犯。《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出版的自由,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因而,公民在向国家机关举报犯罪的同时,向其他公民和媒体举报犯罪以寻求援助,其他公民有权接受这种举报进行核实,都是公民行使正当权利的体现,关闭举报网站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剥夺的公民言论自由和监督权利。而且,如果按照辽宁省通信管理局的逻辑,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和进行了舆论监督的各大媒体全部最好关门了事,见义勇为者也趁早回家,因为他们不是国家司法机关,而他们监督和与犯罪斗争的前提大多是要有公民的举报和求助及进行核实,而这是“属违法行为”,多可怕的一顶帽子!

举报范文篇8

一、推行信访举报办事公开的必要性

(一)推行信访举报办事公开是新形势下纪检监察工作的内在要求。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信访举报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一是信访举报形式呈现出多样化。除正常的来信来访外,电话、传真、网上举报的情况增多,最为明显的是一信多投的情况增多,此外联名访、集体访、越级访、重复访、异常访等多种信访形式越来越丰富。二是信访举报内容呈现出广泛性。过去信访内容一般都比较单一,问题也不复杂。而现在信访问题涉及领域广,内容错综复杂,应由纪检监察机关受理的和不应由纪检监察机关受理的都掺杂在一起,给解决信访问题和查办案件增加了难度。三是举报动机呈现出复杂化。举报人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社会群体,其举报的心理动机也各有不同,大致可分为义愤型、不服型、自卫型、报复陷害型等。四是举报者心理呈现出崇上性。有些举报者对基层组织不信任,对在基层解决问题持怀疑态度,总认为机关越大,领导级别越高,批阅信访件“震动”力越大,因而越级上访。面对这些新情况、新特点,只有推行信访举报办事公开,适应新形势下信访举报工作的需要,才能够更好地应对今后信访举报工作深层次、广角度、多样化的要求。

(二)推行信访举报办事公开是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的内在要求。信访举报是纪检监察工作的“窗口”,是与上访人直接接触的第一站,是纪检监察机关与人民群众联系最广泛、最经常、最直接的一条渠道。随着人民群众法律意识、法治观念、责任意识的不断提高,上访人要求把自己的上访问题及处理的有关政策依据、办事程序、党纪政纪、处理结果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并希望纪检监察机关能够接受采纳他们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因此,只有推行信访举报办事公开,实行“阳光”办访,才能不断增强信访举报工作的透明度,广泛接受当事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才能增强信访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不断提高信访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才能确保依纪依法办理信访举报,让人民群众及上访人真正满意放心。

(三)推行信访举报办事公开是真正化解矛盾取信于民的内在要求。在处理群众信访过程中,由于上访人对信访工作政策法规、工作原则、办理程序不够了解,而且有些上访人举报的问题不够真实、线索不够清晰,有些问题调查后与上访人反映的有很大的差距,因而极易造成个别上访群众对具体工作人员不信任;有时信访案件处理完结后,没有达到上访人的预期目的,认为办案人偏袒被告人,便闹访、缠访。实行信访举报办事公开,把处理信访问题的每个环节都公布于众,使上访人对整个处理过程了如指掌,加深上访人对办案人员的理解和支持,使矛盾化解在基层,真正取信于民。

(四)推行信访举报办事公开是推进基层民主化进程的内在要求。随着我国民主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民群众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人们迫要求政务公开透明,特别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作为纪检监察工作的前哨阵地,信访举报工作既是把握群众思想脉搏和意愿的“窗口”,又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息息相通的纽带和桥梁。来信来访是人民群众发扬民主参政议政,对党员干部进行监督,反映社情民意的主要形式。只有推进信访举报办事公开,让信访人了解事情的真象,参与整个办理的过程,才能保障其民主权利,更好地行使人民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才能切实地推进信访工作民主化、法制化进程,构建和谐社会。

二、推进信访举报办事公开需要探讨的几个问题

信访举报办事公开工作是一项政策性、业务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按照中纪委提出的《关于信访举报工作办事公开的意见》的要求,结合目前我区信访举报办事公开工作的进展情况,我们认为,在公开办信访时,必须把握公开的尺度,注意以下问题,才能防止出现负面影响,促进和谐稳定。

(一)要处理好公开与公道、公平、公正的关系。信访举报办事公开是增强工作透明度、赋予当事人“知情权”、“参与权”,做好新时期信访举报工作的需要。在具体工作中应辩证地处理好公开与公道、公平、公正的关系。公开是我们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公道、公平、公正是目的,只有扎实努力工作,采取多种有效形式,认真实施信访举报办事公开,群众反映的问题才能得以解决,正义才能得到申张;扭曲的事物事情才能得以纠正,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公道、公平、公正,才能开创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事业繁荣的良好局面。因此,公开是第一位的,是重要环节,是工作的出发点和着眼点,达到信访举报工作的公道、公平、公正是工作的终极目标,努力方向。只有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忠诚纪检事业,本着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以实现信访举报工作公道、公平、公正为己任,才能真正做好信访举报工作。

(二)准确地把握信访公开“度”的问题。“公开”就其目的讲是“阳光”操作,办事透明。但有很多公开在具体实施中出现了参差不齐、不尽人意的问题。如村级实施政务公开、财务公开,个别地方的公开走样了,尤其表现在财务公开上,搞半公开,财务支出真实部分详细列出,不实部分用“其它支出”一笔带过,更有甚者搞假公开,数字不真实,也有的在公开时间上、公开的地点上大做文章,欺骗群众。在信访举报工作中也同样存在类似问题,我们提倡诚信举报,教育、引导、宣传、鼓励信访者署实名举报,但有很多信访件是假名举报。鉴于上述情况,我们认为推行信访举报办事公开,应认真把握公开“度”。信访举报公开到什么程度,什么样的问题可以公开,什么样的问题不可以公开,公开哪些内容,一个问题在哪几个程序、环节上公开,公开的范围和对象,公开的时间、地点、形式,公开应注意的问题和把握的环节等等,这些问题都值得商榷。

举报范文篇9

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控告申诉工作条例》和《监察机关举报工作办法》的规定,党的纪检机关受理群众对党员、党组织违章和其它党内法规,违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和其它败坏党风党纪行为的检举、控告;党员、党组织对所受党纪处分不服或对纪律检查机关所作的其它处理不服的申诉;其它涉及党风党纪的问题。

国家行政监察机关受理群众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决定、命令以及违反政纪行为的检举、控告;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不服行政处分的申诉,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由监察机关受理的申诉。

信访(举报)接待登记制度

(1)对群众的来访(来电)应认真对待、主动接待,做到态度认真,耐心倾听,并做好记录。

(2)对群体上访或反映重要情况的,应详细记录,及时向领导汇报。

(3)对信访人不正确的意见或过高要求,应做好教育疏导工作,对无理取闹的要给予严肃的批评教育。

(4)群众来信、来访、来电,上级交办、有关部门转办以及领导批办的信访举报件,应在三日内登记完毕。

(5)信访举报件应逐件编号,进入电脑化管理。做到内容完整、分类恰当、处理意见明确。

(6)重复信访举报件,要注明日期、件次、转来机关和领导姓名,如有新的内容则应补记。

信访举报查办及办结制度

(1)受理信访举报件,坚持“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镇(乡)、街道、机关部门纪(工)委受理的信访举报不得下转;受理的全部信访件务必要做到“事事有结果,件件有着落”。

(2)在查办过程中应坚持实事求的原则,重调查、重证据,不听信一面之词,并注意工作方法。对反映一般性问题的信访举报件,可侧面调查了解或直接找被反映人谈话了解。

(3)受理信访举报件的调查了解、谈话核实,必须有二人以上协调办理,并制作笔录,由被谈话人在笔录材料上签名按印。

(4)严格信访举报件办结制度,注重办结质量。规范报结手续。

(5)上级纪委交办或转办(阅处件除外)的信访件,必须在要求时间办结(特殊情况不能按期报结的应向交办单位书面说明原因,申请延长报结期限),并用调查报告和回执处理单向上级纪委报结。

(6)自办的信访举报件(含转来信访阅处件),涉及同级党委(党组)、政府(行政组织)直接任免的干部或署实名的群体信访属重要信访件,办结期限为三个月。其余一般信访举报的办结期限为一个半月,自办信访举报的办结,至少要具备调查了解书面记录材料和调查报告(调查综合材料)。

(7)调查报告(调查综合材料)必须反映调查事实、结论、处理意见及结果,有的还要反映所做的工作。经办人员必须在调查报告上签名。上报的调查报告,必须由分管领导签发。

信访档案和信访保密制度

(1)信访举报件立卷归档,原则上要求一案一卷,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数案并卷。

(2)自办信访件的案卷的终结材料至少应具备来信原件(来访或来电记录材料)、来信来访处理单、谈话了解书面记录、调查报告。调查处理件还应有被反映人的说明及检讨、旁证材料及有关凭证、处理决定等书面材料。

(3)每年年初应由专人负责,按统一规定的立卷归档顺序对上一年已办结的信访举报件、信访文书资料进行整理分类、立卷当档。

(4)档案材料要妥善保管,专柜存放。未经主管领导许可,不得随意借阅、复印。

(5)信访举报材料应按密件保管处理,信访举报人姓名、被反映人的姓名及举报内容,不得随意泄露。不得在公共场合谈论举报内容。

(6)信访举报材料,不能擅自带离办公室,更不能作废纸变卖或使用,给举报人回复应注意安全保密。

(7)工作人员调离或暂离岗位时,应认真清理经管的资料及笔记本。

信访反馈(回访)制度

(1)凡署实名的来信、来访来电举报,办结后应及时将调查处理情况向信访举报人当面反馈,不能当面反馈的,可以书面反馈。

举报范文篇10

四川省武胜县工商局党组书记龚远明在自家门前遭三名陌生男子砍杀,目前仍在医院被抢救,其被砍杀原因疑为具名举报腐败遭到报复。龚远明从去年7月起就向中央和四川当地有关部门多次投过举报材料,反映内容主要是某县领导等多人在内的违法违纪问题。

龚远明对其面临的危险早有预感,他曾在一份写给有关部门的《关于请求保护我及家人生命安全的紧急报告》中写道,"他们(被举报人)在我检举初期就疯狂地叫嚣着要花几百万买我的人头,为此我写好了遗嘱交由广安市工商局党组保管。"

这为龚远明的举报增添了许多悲壮的色彩,而这种悲壮我们并非第一次看到。在龚远明之前,辽宁省鞍山市国税局公务员李文娟,因实名举报当地国税局存在的问题,两度被拘留,最后被送劳动教养。李文娟在举报时特别提出:"我是捧着一颗心向你们反映问题的,为了避免意外请你们保密"。但是,据媒体披露,在核查结论过程中,国家税务总局要求辽宁省国税局应督促鞍山市国税局保护好举报人。让被举报机关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还有比这更荒唐的事情吗?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举报人制度是打击商业贿赂最有力的武器。但是,近年来,举报人的真实身份很快被被举报人知道,甚至举报信落入被举报人手中的事情早已屡见不鲜。这种情况在伤害举报人的同时,也使得更多的人不得不放弃举报的念头。这不仅不利于目前正在开展的打击商业贿赂的专项行动,不利于反腐败,也不利于我国的法制化建设。

为了激发举报人的积极性,许多人提出借鉴美国的做法,建立起激励制度。美国有一部保护举报人的"吹哨人法案"(美国将举报人称为吹哨人),该法案规定,司法部如果在收到举报人投诉、告发决定作为原告参与起诉,举报人可以分到赔偿额的15%--25%;如果司法部不参与,举报人可以自行调查、起诉,并可分到赔偿额的25%--30%。

这种奖励措施的确非常诱人。但是,在我国,从截至目前的许多案例来看,举报人之所以挺身而出,大多是出于对腐败分子的痛恨,出自强烈的责任感,他们作为举报人最渴望的并非金钱上的奖励,而是其自身和家人的安全。人身安全如果都没有保障,激励措施再诱人也是枉然。

遗憾的是,对举报人的保护不力,恰是我们的制度软肋。

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了公民举报的权利,却没有给他们以足够的保护。虽然,我国《刑事诉讼法》、《刑法》中都有保护举报人的相关规定,但这些规定往往重事后惩处而轻事前保护,且规定过于抽象,缺少具体的可操作性。比如,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究竟由哪个机关来或部门负责保护举报人,也没有相应的人员和经费,导致对举报人或证人的保护制度根本无法落实。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美国建立起了系统的"保护证人计划"。负责证人安全项目的机构有四个:联邦马歇尔办公室负责证人的安全、健康;司法部执行局负责证人进入项目的确认;联邦监狱局负责强制证人的监管;联邦总检察长办公室,对进入项目的具体案件作最后审批和确认。各个部门相互协作、密切配合,采用整容、改变住址甚至移民等多种手段,来确保证人的安全。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