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5 08:48:26

高中地理

高中地理范文篇1

关键词:地理比较法;高中地理教学;应用探析

一、高中地理教学的地理比较法概述

地理比较法是高中地理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基本思维方法。运用地理比较法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进行知识学习的同时,进行原有知识的比较整理,对相关性知识进行异同点的整理归纳,实现学生对复杂而繁多的地理知识的记忆使用。地理比较法的运用,一方面有利于教师高效率地进行地理教学。在进行地理知识的讲解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之前知识的比较学习,加深学生对本节课堂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在学生理解力提高的同时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系统的整体构建。学生见到某一知识,自然而然会联想到其他相关内容,促使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串联,从而提高其对地理知识的学习能力。所以针对地理这一学科,地理比较法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比较法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地理教材存在的应用缺陷。目前高中所使用的地理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安排往往是知识点有一点相关联,但章节内容的安排与地理比较法教学有一定的应用缺陷。由于作者编写的出发点和高中教学内容的限定,现行的地理教学课本还是以学生的课程标准要求为主,对学生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足够的安排,但没有考虑到实际教学的使用方便。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课本的教学中,可以适当进行教学内容的改动,对本节内容没有要求,但以后需要学习的内容,可以进行适当补充和删减。同时,多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进行地理知识的内容总结,添加使用表格和图片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地理比较法的使用有更直观的理解和应用。(二)学生学习方式存在不足。中学地理教学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因为初中地理不进行中招考试,所以学生对地理学习往往是应付会考,未能打牢地理的基础知识。升入高中后,遇到更为复杂的地理知识时,因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足,基础薄弱,所以无法进行知识的有效联系和应用。还有很多学生缺少对地理比较法学习的认知,仍用从前的学习方法学习———通过大量的背诵学习地理。这种方法不仅浪费时间,还容易造成地理知识掌握得不牢固,相同知识点易混淆。学生缺乏对地理比较法的学习使用,会直接影响地理教学的效率。(三)教师存在的问题。高中地理教学中,很多教师对地理比较法的使用也存在不足。这些教师还是以传统的课本教学为主,只对新生进行每节课本知识的教授,虽然对地理比较法的优势基本认同,但由于实际教学工作中的课程进度要求或学生考试需求,没有进行地理比较法的教学普及。虽然短时间内方便了学生的学习,但缺乏对学生地理知识的整体性培养。学生在期末复习时,还是需要面对大量的知识点,增加了学生的复习负担。

三、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运用比较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注意比较后的认知与分析。对于地理教学比较法的使用,仅仅通过对知识的比较并不是完整的教学,对于高中地理知识的教学整合,需要充分把握地理教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差异性。通过对不同地理知识的整合归纳,进行相关联问题的串联,根据知识的总结,对学生进行异同点的讲解,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和分析能力。教师可以在前期进行地理知识的比较示范,让学生对地理比较法形成概念,然后培养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进行地理学习的地理比较法使用,这样才是最有效的地理比较法教学。(二)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高中的地理教学学习,不仅需要教师教学进行地理比较法的使用,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也可以使用地理比较法。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对相关知识的分析总结,学生分析能力的提高,都可以通过地理比较法进行培养提高。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渗透,使学生对地理比较法有深入的理解应用,提升其对地理学习高效性的认知。学生学会对地理知识进行相关性的比较分析,令繁多的知识点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对地理知识的记忆也会更加牢固,实际做题过程中也不会出现知识点的混淆。(三)综合使用地理比较法。高中地理由于所学知识的特性,对地理比较法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不同城市地区的区别分析,煤炭资源的分布总结,不同气候特征的记忆等,都可以使用地理比较法进行教学。因此,不同的知识可以采用不同的地理比较法进行教学,可以提高地理教学的高效性,提升学生地理学习的综合能力。综上所述,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比较法的应用,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加强学生地理比较法的学习理解,对于我国高中地理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郭艳玲.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8).

[2]李植.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学周刊,2017(1).

高中地理范文篇2

一、微视频选题

因为是微课,所以就要从小入手,抓住知识点中的易错点、重难点,解决学生面临的普遍问题。选题的切口要小,因为微视频的播放时间长度一般为5分钟内。只要是学生感到棘手的问题,不管多小,都可以把它制成微视频。

二、微视频课件

微视频制作的重要一步就是制作微视频课件,微视频课件的制作要求就是要能反映地理教学的特征。地理教学对图文结合的要求很高,在制作课件时,字体、字号、颜色不能多,一般为两种,背景一般固定为一种。对于微视频课件中文字的选择和布局,要注意精挑细选,大家熟悉、了解的语句就不要写上去,要把一些纲领性的、规律性的重点知识展示到课件上。对于文字的布局,核心文字可以用大号字体,一般文字可以用小号字体,背景一般采用白色,字体以黑色为主、红色穿插。对于课件中的图片,我们应该选择紧紧围绕微视频主题的图片,要能一看到图片就反馈出地理知识,要能通过图片的演示反映出地理规律、地理现象,简单明了地揭示地理结论。

三、微视频脚本

微视频脚本的撰写要与课件紧密配套,并且要注意格式的规范。下面以《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为例: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可以从两方面来说……接下来我们再看一幅农村人口迁往城市原因示意图。从图中你能看出哪些属于推力因素,哪些属于拉力因素吗?由于因素很多,我们可能有些混淆,那么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么多的因素又可以怎么来简单划分呢?我们可以套用固定的划分类型,把它们归纳为三大方面:自然、经济社会、政治因素……在脚本的撰写上,我们不能套用:同学们,本节课让我们来学习……同学们,再见……因为微视频的录制时间很短,我们千万不能把有限的时间浪费在套话废话上。

四、微视频习题

微视频配套习题的编写原则是具有典型性,紧紧围绕主题,并且要做好微视频习题的解析。

五、视频录制

高中地理范文篇3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乡土地理素材

高中地理学科是一门教学内容广,知识点跨度大并且兼有自然和社会两大属性的学科,对于学生学习来说难度较大。传统的地理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因此,为了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就需要完善教学辅助工具,将乡土地理素材运用于高中学生课堂教学中,从而促进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创新的有机结合。

一、高中地理教学现状

虽然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进行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国整体教学水平,但是由于对高中地理学科教学的重视力度不够,导致我国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暴露出了很多教学问题,阻碍着教学质量的提升。为了推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进行,首先就需要一线高中地理教师及时认清教学生活中所暴露出的这些教学问题,从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解决。当然,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也离不开学校和教师、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高考,不仅要进行地理学科的学习,还要进行语数英等其他学科的学习,这个阶段的学生学习压力过大,容易因为学习而出现情绪化,因此教学问题的改善也需要从学生入手,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状态以及减轻学生学习压力,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1.教师教学方法过于传统。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学生学习的指路人,而教师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指路的工具,因此,只有当教师具有良好的教学方法时才能更好地扮演学生学习的辅助者角色,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课内外的学习。但是,我国高中地理教师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学生不能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到有用的地理基础知识。很多高中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时总是过分依赖学校所的教科书,但对于即将面对高考的考生来说,仅仅学习书面知识是不够的。而且,很多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做到角色的转变,一直保持传统的教学角色,即学生课堂的主导者。教师教学观念得不到转变,就会导致学生不能成为学习的主导者,不能自主地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因此,为了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就需要转变教师教学方法,教师不能再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是学生巩固地理学习基础的重要途径。2.学生学习兴趣较低。总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面对新技能的学习时具有一定的学习兴趣就能调动自身学习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投入相应内容的学习。但是,我国很多高中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较低,一方面是因为地理学科的学习难度大,学生由于没有具有良好的学习基础从而不能巩固好地理学习基础。另一方面是因为很多高中教师往往更加注重语数英的教学质量从而忽视的地理学科的教学,因此学生从高中生活的开始阶段就没有地理学科方面的学习理念。学生学习兴趣过低,就不利于培养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而且,新课程教学改革也十分强调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转变教学理念,重视地理学科的教学作用。3.学校教学资源不足。学生之所以到学校进行学习是因为学校能为其提供学习资源。如果学校具有雄厚的教学资金来丰富教学资源就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但是,由于很多高中学校对地理学科教学的重视力度不够从而导致没有投入教学资金进行地理方面的教学资源的引入。学校教学资源不足,学生就不能学习到更多地理知识,就不能增大自身见识面,养成良好的学习基础。因此,为了高中学生地理学科的学习,就需要学校加强对地理学科教学的重视力度,及时丰富教学资源才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保障。

二、乡土素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就需要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号召下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如果高中教师仅仅认清高中地理教学现状而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就不能促进教学现状的改善和教学水平的提升。选取合适的教材运用于教学课堂中是新课程教学改革重要的理念之一,由此可见,将乡土素材运用于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是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重要的途径之一。乡土素材的应用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即完善教师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地理教学资源。如果高中地理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调用乡土素材不仅能够降低教师教学压力和学生学习压力,还能改善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素养。总之,乡土地理素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优势不可替代。只有引用相关的乡土地理素材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才能增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能力,使得教学情景更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情景,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教学内容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而且乡土地理素材的利用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以及利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凸显出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1.完善教师教学方法。为了转变教师教学模式,完善教师教学方法就需要重视乡土地理素材在地理学科教学的应用作用。如果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乡土地理素材进行教学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个学习情境供学生自主地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和探究。这个时候教师要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只有在学生遇到学习难度较大的知识点时才提供一定的帮助,通过这种模式的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能逐步转变课堂教学模式,让教师从课堂的主导者转变为学习的辅助者,让学生从学习的被动者转变为学习的主动者。因此,乡土地理素材的引入对完善教师教学方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就需要将乡土地理素材与高中地理教学课堂进行有机结合。借用乡土素材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时先结合高中地理知识点选择一些同学们熟悉的或者较为兴趣的乡土地理知识点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同学们的好奇心,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也寓示了教学质量的提升。3.丰富地理教学资源。由于很多高中学校受到教学资金的限制而缺乏地理学科的教学资源,因此,为了丰富高中地理教学资源,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乡土地理素材的应用。通过乡土地理素材的引入,学生不仅可以学习课堂基础知识,还能学习到广泛的课外基础知识。学生学习知识面的拓宽就有利于提升自身地理学科学习素养。

三、结语

为了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水平,确保高中学子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即将到来的高中,需要将乡土地理素材运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从而解决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

参考文献:

[1]周丹.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乡土地理教育[J].中学教学参考,2014,(19):127.

[2]李艳.浅谈乡土地理知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都市家教,2015,(8):34.

高中地理范文篇4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学生;地理逻辑思维

由于传统教学思想根深蒂固,许多教师进行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以书本理论灌输为主。这样虽然可以将地理原理、概念等基础知识教授给学生,但没有结合生活实际,未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锻炼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因此,学生难以充分理解理论知识,无法将地理知识有效运用到生活中。如果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能够积极培养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地理认知和应用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

一、逻辑思维的基本内涵

逻辑思维也叫理论思维,是指人们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方式能动地对客观事实作出认知反应的理性认识过程。一般认为,逻辑思维的产生与发展得益于人们对一般规律、认识着的结构与思维的探索,人们只有在进行逻辑思维的过程中,才可以准确把握具体对象的内在本质、客观而全面地认识世界。可见,逻辑思维不同于形象思维,它是人们在科学的抽象概念与范畴的作用下对事物的内在本质进行揭示的过程,能够帮助人们充分认识现实。

二、提高高中生地理逻辑思维的必要性

为了达到新课改的要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种种弊病,综合考虑诸多制约因素,将探究性教学理念合理融入,打造一种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要结合地理教学语境,构建一种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积极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地理问题,并通过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设置诸多具体的研究性教学课题,充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延伸学生的学习思路,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为此,教师作为地理教学的引导者,要逐渐转变地理教学思路,通过角色转化,让学生成为地理课堂的主体,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并充分挖掘每一位学生地理学习的潜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从这一教学视域下观察,高中地理教学中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确保将新课改素质教育的理念落实到教学中。

三、提高高中生地理逻辑思维的具体策略

(一)积极融入“异质同构”教学理念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融入“异质同构”等先进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对多种元素之间的联系与冲突等进行观察,引导学生探讨这些元素的同构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以便学生可以更全面、深入地审视观察对象,有效把握地理知识。为此,教师要选择典型的教学实践案例,创设有趣的生活化情境,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这样不仅可以把生活地理化,也能够把地理生活化,有助于营造既和谐又轻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求知欲得到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从而让学生进入一种积极的思考状态。然后,通过教学框架的构建,加上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点,使学生形成地理知识网络结构,逐步提高地理逻辑思维。例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一《热力环流》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地理试验环节,将此作为教学切入点:选用一个玻璃杯,分别放置部分水和沙粒,再用灯光照玻璃杯,通过温度计测量杯内沙面温度与水面温度。整个试验让学生自己来操作,教师指导。督促学生观察对比温度差异。待学生得出观察结果,教师可以在杯内燃一支香,让学生再次观察对比温度变化情况,并引导学生以此为依据总结热力环流的地理原理。

(二)切实做到“去中心化”

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的时候,应该做到“去中心化”,即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打破教学常规,实现“教”与“学”相结合。如此一来,教师可以驳斥学生的观点,学生也可以质疑教师的见解,师生都能在激烈的讨论与互动中得到成长、进步。“去中心化”教学倡导师生角色平等,如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讲解案例,自己负责总结评析利弊,然后据此为学生建立自主性探究学习档案,将其素质拓展成绩与考试成绩挂钩,以克服传统单向教学模式的不足,逐步提高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增强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还是以人教版高一《热力环流》这一章为例,在围绕“如何降低工业区对住宅区的影响”这一问题进行案例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地理学习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确保小组中既有地理成绩较好的学生,也有地理学习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然后让学生结合“热力环流”的知识,搜集和城市规划与定位相关的地理知识,分组制作课件、进行案例分析。

(三)认真落实“三维目标”教学模式

所谓“三维”就是“重实际、强逻辑、精思考”,这三项能力作为高中地理“教与学”的组合体,应该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地理推导过程的思维,以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为此,教师除了要教授学生基本的地理概念、原理、现象等基础知识,还应注重知识点的横向迁移与知识网络的纵向拓展,通过课堂教学的延伸,使学生可以将“死”的地理知识“活学”。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人教版高一“自然地理”这部分知识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模拟地球的运动变化状态、演示太阳的照射过程,同时从地球运动的方向、太阳、地球运动的关系、黄赤交角的相对变化等复杂的地理现象入手,将地理挂图、地理标本、幻灯片、资料纪录片等一切具有辅助作用的教具运用起来,引导学生对这一系列运动过程进行推导、思考,以便学生在充分理解地理知识的基础上,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断拓宽观察视角,实现知识拓展、内化巩固。综上所述,随着教育体制不断深化改革,高中地理教学开始受到师生的重视。高中地理不同于其他学科,在学科特点上,呈现出一种“文理交融”的特征,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概念、原理,对学生的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师生应该共同努力,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更好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我国高中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

作者:李德明 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张渚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文静.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2015,(1).

[2]桂昱.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16).

[3]单劲松.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36).

[4]黄胜美.高中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调查研究[J].考试周刊,2014,(11).

高中地理范文篇5

一个成熟且经验丰富的高中地理教师,总是会将每一堂地理课上得生动而有趣,而不是单纯的照本宣科。地理教材本身就充满着浓厚的“乡土气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联系,怎样将这些学生熟悉的“乡土地理”素材恰当而有趣地引入,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他们的思维始终保持在一种兴奋而积极的状态,需要教师教会学生运用教材中的一些地理规律、地理原理去分析和解决存在于现实中的乡土地理问题,从而让他们将所学的地理知识与挖掘本土地理资源、参与家乡建设结合起来,既巩固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大地理观”的学习理念。如讲到水资源利用时,可以让学生结合镇江本地水资源现状,去研究和探究如何加快水资源开发与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对策。镇江市有过境水和当地水资源可以利用,受当地气候影响,虽然镇江年降雨量丰富,但蒸发量较大,因此产水率偏低;过境水利用主要是长江,伴随近年来工业企业的发展,废水排放成为水污染的主要因素,这使目前镇江的水资源开发与利用面临着诸多难题:如水资源短缺、地表水污染严重、水利工程逐渐老化、水浪费现象严重等等,针对这些问题,能不能提出合理化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可以说这些问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十分贴近,而探究的方向也与学生未来息息相关,因此他们对这样的课题十分感兴趣,通过对自己家乡的了解,结合地理知识提出了很多关于推行农业、工业节水措施、开辟新水源、加强水环境保护等多种可行性建议,积极地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

二、将地理事物和概念“乡土化”,促进学生吸收

传统地理课堂存在的教学诟病,是教师习惯运用凭空讲解或者纯粹讲述,将知识枯燥化,尤其是地理知识中一些复杂而抽象的观点、概念和规律,很多学生会“沦陷”在这些知识的枯燥讲述中,觉得地理晦涩难懂,其实地理知识是与现实联系最为密切的知识,只要适当借助学生熟练的生活经验,将这些地理事物和地理概念“乡土化”,就能够帮助他们进行更为深刻的掌握与理解,促进知识的吸收与转化。如在讲到地球公转所蕴含的地理意义时,就可以让学生通过熟悉的家乡地理环境,验证镇江地区在不同季节昼夜长短变化与太阳高度角之间的关系;而讲到寒潮时,可以让学生以2013年2月份镇江市气象台的寒潮蓝色预警信号为切入点进行思考,寒潮是怎样形成的?蓝色预警与黄色预警有何不同?寒潮对当地农作物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它对生态平衡会有什么样的作用?应当采取怎样的防范措施?这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各种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都能够唤起学生的乡土情结,也正是这种乡土情结,恰恰是学生最为熟悉也最为亲切的经验,将这种经验与地理知识相结合,让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容易和深刻。

三、组织多种“乡土考察”活动,培养实践能力

“土生土长”的高中生,简单而熟悉的乡土生活就是他们最为主要的生存空间,学生内心与生俱来的“乡土情结”会让地理教学更具人情味和亲和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这些乡土素材来让学生产生共鸣,而在课下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乡土考察活动,让这些地理知识更加直观、形象和真实。如讲到城市化相关内容时,由于城市化是历史进程中出现的一种现象,这个问题可能对于历史知识欠缺的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困难,这时教师可以将学生所在城市的城市人口、用地情况以及城市扩建等多种数据进行收集、采集,并制作成图像,让学生通过这些不同时期的图片、数据、资料对城市化有一个直观体验,然后让他们从课堂走进城市,通过实地考察加深对城市扩充发展的印象,引导他们认真观察城市化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如人口拥挤、土地荒废等问题,去思考城市化的“过度”现象会给人类生存带来怎样的后果。这样将学生始终置于一个社会化的地理学习氛围中,这些难以理解的地理概念会在乡土考察的活动中豁然开朗,融会贯通。

四、结语

高中地理范文篇6

关键词:高中地理;高效作业;地理课堂

1概述

学生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高效的作业是帮助学生学好地理至关重要的环节,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而且可以根据作业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因此如何高效的发挥地理作业的功效,确保所布置的作业为课堂教育教学活动的目标服务,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是当今时代高中地理教师所面临的急迫问题。地理作业作为地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直被国内外学者所关注。2009年美国学者乔.宋(Jo.Injeong)和贝德纳茨.莎拉·威瑟姆(Bednarz.SarahWitham)提出地理作业的设计主要为低水平的概念类作业,而关于提高学生推理能力、空间思维能力等高层次的作业设计并不多见[1]。2010年白絮飞提出地理作业形式应多样。2019年王琰提出地理作业的设计应坚持文本、形式、内容、评价这四大创新[2]。总的来看,国外有关地理作业的研究方法主要以数据量化和实证为主,而国内对于地理作业的研究多为一线教师个人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数据技术支撑以及相关理论支撑有待提高。本论文抓住高效地理作业缺少数据支撑这一空缺领域,设计问卷进行了精细化的深入研究,目的是了解目前地理作业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从而为更高效的设计高中地理作业提供参考。

2传统高中地理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2.1作业目标和形式单一。据调查,关于地理教师布置作业的目标仅是为了提高学科成绩这个问题,赞同的同学占74.41%,不赞同的同学仅占25.59%,这说明教师布置作业的目标单一见下表。大多地理作业只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布置作业的目标仅在于提高学科成绩,为应试教育而服务。就作业形式方面,认为教师布置的地理作业主要为纸笔训练的学生占88.96%,由此可看出传统地理作业内容陈旧,主要为纸笔训练,以背诵、抄写、练习为主,多为基础题型,重点放在了对知识点的练习上,形式主要以课后习题、教材辅导资料和各种卷子为主,习题的创新性不够,趣味性较低,实践作业较少。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应试教育而服务,尤其是高三,学生每天面对的都是大量的模拟卷,作业任务繁重,学习形式单一而又沉闷,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同时据研究,47.67%的学生很喜欢具有创新性、开放性、合作性的地理作业,43.02%的学生有点喜欢,说明此类作业很受学生喜欢,但此类作业教师布置的较少,使学生思维僵化,学习积极性减弱。因此,丰富地理作业形式这一问题已迫在眉睫。2.2作业缺少分层。据统计,有31.98%的学生认为地理教师几乎没有布置过分层作业,24.42%的学生认为完全没有布置,25%的学生认为偶尔布置。由此可看出,当今教师布置作业多为整齐划一的统一作业,作业缺少分层。同时,有72.1%的学生赞同教师布置分层作业,说明大多数学生对分层作业感兴趣,赞同实施分层作业。教师若全盘统一的布置没有分层的作业,则忽视了学生学习程度、综合能力的不同。学困生面对自我感觉较难的作业容易导致其学习积极性不高,优秀生若重复做大量简单基础的试题可能会傲气十足,并且不能做到查漏补缺,从而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2.3作业评价单调。据调查,有55.81%的学生认为教师对自己作业的评价有一点单调,13.37%的学生认为作业评价非常单调,由此可看出地理作业仍存在评价单调的问题见下图。大多数传统作业的评价都是对号或者错号,或是简单的优、良、差等简单的评语,导致学生在解题中仅重视答案正确与否,教师忽视了对学生解题步骤及解题方法优缺点的分析,缺少了与学生在情感上的沟通。教师在批改完作业后应注重作业评语的合理使用,评语评的好,会对学生的学习起至关重要的功效。地理作业评价的单调度图

3实现高中地理作业高效性的策略

3.1促进作业目标的多元化,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高中地理作业目标单一,轻情感轻育人重成绩,这违背了素质教育的本质,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教师应树立正确的作业目标观,多元化、多层次、多角度地确立作业目标,满足学生现在和未来学习、工作、生活的需求,使地理这门学科更好地与生活结合,更优地为生活服务。例如教师在讲授完“农业的区位因素”这一章节后,可设计作业“让学生分析河南省为我国小麦产量第一大省以及农作物类型多样的原因,根据原因撰写一篇言简意赅的演讲稿,在下节课上课前教师留出五分钟时间随机挑出一位同学进行朗诵”通过此类贴近学生生活的作业,不仅可以达到巩固知识这一基础目标,而且可以实现完善知识结构、培养地理核心素养、提高爱乡情怀等多元化目标效果。3.2丰富作业形式的多样化,完善作业类型。布置书面作业时,可以让学生自行选择小论文、编顺口溜、做知识理解图等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同时,综合实践型、分析应用型和展示型作业也非常重要,其主要功能为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展示能力、实验能力[3]。教师可适当地布置此类作业,例如社会调查、实验观察、社会调查实践等。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运用学习到的地理知识全面解决问题[4]。例如教师在讲完“晨昏线”这一课时后,可给学生布置“每四位同学为一组,利用地球仪和手电筒观察昼夜交替现象,其中两位同学负责操作地球仪和手电筒,另外两位同学负责讲解知识点原理,教师在下一节上课前留出五分钟时间随机挑出来一组学生进行课堂展示。”通过此类作业,不仅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直观的体验,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从而实现地理作业高效率。3.3提高作业内容的层次化,有差异的设计作业。“直面差异是教育智慧的核心”,要立足于学生的独特性,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出符合其认知特点和需求的有差异的作业。例如在设计地理作业时,可先对本班的学生进行分层,A、B、C层分别为地理成绩较差、中等、较好的学生。然后将作业分为两种题型,必做题为基础巩固型作业,选做题为能力提升型和创新拔高型作业。基础巩固型作业的难度较低,适用于每一个层次的学生,是每位学生必须掌握的题型;能力提升型作业是在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原理的基础上对知识的拓展延伸,作业的难度较高,为A层学生的选做题,B层和C层学生的必做题,可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获得攻破难题的愉悦感;创新拔高型作业以综合性、拓展性为主,难度极高,为A层和B层学生的选做题,C层学生的必做题,此类题型有利于开阔学生的创新思维,打破惯常思维的能力。由于提高了作业内容的层次化,因而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拥有了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的权利,有利于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习积极性。3.4加强作业评价的科学化,认真编写评语。当今地理学科关注对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将作业评价依然停留在简单的对错已经不符合当今时代的要求,教师应时刻本着传道敬业解惑的职业角色以及对学生负责的精神,认真对待作业评价。编写评语时要有针对性,秉承实事求是的原则,内容要简洁明了。应注意对学生答题优缺点、是否融入创新思维、卷面字迹是否干净整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否饱满等各个方面的全面评价,多使用鼓励性词语、启发式语言。对成绩较好的同学应鼓励他们再接再厉,不能有骄傲自大的心理,对成绩较差的同学教师可面对面对其进行解题方法与思路的指导,加强与他们的情感交流,燃起其对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4结语

地理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它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5]。布置地理作业很简单,但布置出真正高效的地理作业却值得每一位教师认真推敲与设计,作业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只有精心构思的作业,才能实现地理作业的高效性,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Jo.Injeong&Bednarz.SarahWitham.EvaluatingGeographyTextbookQuestionsfromaSpetialPerspective:UsingConceptsofSpace,ToolsofRepresentation,andCognitiveProcessestoEvaluateSpatiality[J].JournalofGeography,2009,108(1):4-13.

[2]王琰.上海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地理作业创新设计[J].地理教育,2019(02).

[3]卢卫忠.地理假期作业设计的理论依据与实践策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11):4-9.

[4]唐旭.高中地理教学有效问题设计策略探讨:以《课后反思》为案例[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7):259.

高中地理范文篇7

微课教学对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和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良好的教学价值,具体表现为:首先,增强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提高学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微课程就是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和网络技术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将微课程教学融入到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能够使原本枯燥无味的地理运算充满兴趣,创新式的教学手段能够使地理课堂教学更加生动,丰富了地理教学内容。其次,有助于学生掌握学习的重点,培养他们良好地理学习素养。将微课程应用到高中学校地理教学中,可以使高中地理教学更加的层次分明、条理清晰。一方面,将地理教材知识演变成动画内容,使地理推演更加直观、立体的展现在课堂上。最后,微课程教学还可以将高中地理教学内容进行罗列,帮助学生梳理地理学习层次,既能明确课堂教材的教学重点,又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地理知识的难点和重点,更好的培养他们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地理学习能力。

二、应用微课程理念开展高中地理教学的策略

2.1利用微课程演示复杂的地理知识。微课程作为一种课堂辅助性的教学方式,在形式上多种多样,内容上丰富多彩,教师在日常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可以将地理空间模拟等知识融入到微课程视频教学中,利用微课程进行视频演示教学以达到教学目的。这样做是为了更好的优化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并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积极参与教学当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在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比如说,在讲解地表形态的塑造的相关知识的时候,由于地表形态形成具有缓慢性,可以通过微视频课程进行浓缩与快放,展示不同地表形态的地理变化,帮助学生理解这部分相关知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地表形态方面的微课程视频设计时,应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具体的状况,选取典型的地形案例进行视频制作,力求所设计的微课视频实用简单,明确视频教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目标。2.2让学生利用微视频进行主动性学习。创新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将微课程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其本质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能力。教师要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增加使用微课程教学的频率,在相关难点重点题型的讲解上,教师要利用微课程教学的形式,将主要的地理学习环节提供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让学生自行寻找重点难点题型进行讲解。比如说,在讲解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容时候,就可以让学生一人负责一个地域版块,共同制作微课程,然后在课堂上与大家进行分享学习,学生可以更好的对区域联系与发展有更深刻的认识。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自行控制学习的进度,并利用小组力量协作解决地理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极大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提升他们对学习地理知识的认知能力。2.3线上线下综合利用地理微课程。在开展地理教学中,不仅要在课堂上利用微课程,在课下也要积极引入微课程开展教学,将微课程教学应用到高中地理课后复习中,能够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复习指导。首先,地理课堂对地理知识的演示和讲解时间有限,将微课程利用到高中学生的课后复习时间,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巩固课堂上所学习的地理教材知识,突破课堂上的学习限制。其次,微课程应用到课后复习中,还可以帮助学生梳理学习的重点,完成拓展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最后,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高中学校地理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程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和修正,与学生一起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课后的地理复习指导,帮助学生温故知新,提升高中地理微课程教学效果,实现教学创新的目标。

综上所述,微课程能够有有效的提升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学习素养。将微课程应用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大大强化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因此,应该加强将微课程应用到课堂教学的重视程度,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改革和创新地理教育教学模式,促进微课程在高中地理课堂的广泛应用,从而不断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智华,“微课程”理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7(03)

高中地理范文篇8

关键词:初高中地理;衔接;探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如何顺利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问题已经受到地理教学领域的高度重视。初中地理知识与高中地理知识是密切联系的整体,初中地理教学为高中地理教学夯实基础,然而由于初中地理课程并不是中考科目,从而导致初中地理成为无足轻重的“豆芽菜”,导致初高中地理衔接出现问题,影响高中地理教学的高效开展。因此,在新课程改革时期,如何取消初中地理知识与高中地理知识的跨度感,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需要地理教学以新方法、新思维展开研究。

一、新时期下初高中地理的衔接探析

(一)立足学情,科学选取衔接内容。做好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教师首先要正确掌握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以免由于主观判断错误而导致地理知识衔接不当,而造成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困难,影响地理学习兴趣。教师要立足地理教学课本,整体把握教学内容,找准地理教学的价值定位,紧扣地理学科核心概念,根据高中地理教学目标,梳理初高中地理教学整体脉络,总结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联系点。笔者通过表格对初、高中地理知识联系点进行举例。(二)初高中地理学习方法与能力的衔接。初中地理教材,偏向于对地理现象的直接描述,学生死记硬背就能够掌握,而高中地理则更侧重于对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总结推理能力的培养。[1]与初中地理教材相比,高中地理教材无论是教学问题设计还是知识的传授等方面都有诸多不同,例如,关于气候的知识,初中地理要求学生掌握不同气候的分布地区,而高中地理要求学生还要在此基础上了解气候的成因、特征,并根据地理图表等资料,进行具体气候类型的分析、判断。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高中地理知识是在初中地理基础上进行的更深层次的探究。因此,教师在学生初接触高中地理知识时,要以科学的教学方式对他们加以引导,才能帮助学新时期下初高中地理的衔接探析韩志辉(盐城市伍佑中学江苏盐城224000)生能够尽快接受高中地理学习。例如教师在培养学生地理地图读图、用图能力时,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空白的地理地图,让学生标注重要经纬线,并标明主要的地形区、自然带等,总结归纳区域地理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区域环境问题展开探究。(三)实行教学制度的衔接。建议教育主管相关部门将初中地理纳入中考科目,端正师生对于初中地理的教学、学习态度,认识到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性,为高中地理学习夯实基础,以免高中地理知识与初中地理学习出现断层。同时,还可在高一开设地理知识衔接课程,根据学生实情与初高中地理知识联系点编制衔接教材。另外,学校方面还要为高中教师配备初中地理教材,建立初高中地理之间的联系,整体协调协调初高中地理教学,实现初高中地理教学的无缝衔接。(四)整合初高中地理知识,构建清晰的地理知识网络新课程改革后的文科综合高考试题更加偏向于考察学生对于学科内综合能力的考察。学生在进入高三阶段后,由于地理知识覆盖范围广、知识点零散,需要从整体上对地理知识进行梳理,以免由于知识结构混乱而造成学生混淆、遗忘重点知识。从地理学科结构的角度来看,初高中地理本来就存在交叉重复之处。因此,在复习高中地理知识时,教师可以巧妙利用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帮助学生树立地理知识脉络,构建清晰的地理知识网络。例如在高考文科综合试题中,往往会出现以初中地理知识为背景的地理试题,然后根据区域地理特征,考查学生对于高中地理核心知识的掌握。因此,在复习时,教师要深入研读地理教学课标与考纲,以高考的角度挖掘考点内容,并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将初高中地理知识有效衔接起来,以初中地理知识为背景,拓展高中地理知识,帮助学生真正掌握、理解高中地理知识,从而提升复习效率。

二、结束语

初中地理知识与高中地理知识是相互联系的整体,高中地理知识是对初中地理知识的进一步拓展,消除高中地理知识与初中地理知识的跨度感,实现高中地理知识与初中地理知识的无缝衔接,[2]在增加学生对于高中地理知识学习兴趣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清晰、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的后续地理专业学习,从而有效提升地理学习实效性,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凤梅.探究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方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6).

高中地理范文篇9

2003年教育部颁布《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课标”),GIS第一次以国家文件规定的形式进入高中课程体系。[1]在香港,2007年颁布的《地理课程及评估指引(中四至中六)》(以下简称“指引”)处处论及GIS。同样作为高中地理课程的成分,大陆和香港高中地理课程中的GIS有何异同?造成这种异同的原因何在?何种课程设计更优质?

二、统计分析

为了从课程设计的角度解释以上问题,本文着重对《课标》和《指引》两个文本中对“地理信息系统”的表述进行统计分析。作为与地理息息相关的一种信息技术,GIS进入中学课程是地理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途径。[2]两地都前瞻性地将GIS纳入官方高中地理课程体系。不可否认,GIS以国家文件的形式进入高中地理课程,是两地GIS教育发展的里程碑。但是在两地高中地理课程中,GIS不再呈现文化被人创造时就被赋予的始生性结构化特征,而是被再生性结构化,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1.课程规划:系统还是简略?

如表1所示,就论及“GIS”的数量而言,《指引》是《课标》的三倍之多,且《课标》只有3个部分论及“GIS”,所用文字较少。由6个部分组成的《指引》则每个部分都论及“GIS”,所用文字较多。显然,香港高中地理课程对GIS做了详细的规划,从课程目标到课程内容,到课程的规划、课程的教学策略、课程评价,乃至课程资源的开发,都有一系列的保障,方便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的操作。两地重视GIS的出发点以及保障机制大有不同。香港高中地理课程强调探究式学习取向,《指引》明确指出GIS与地理探究能力的关系:地理探究能力包括有系统及准确地观察和记录数据,懂得从GIS数据中确认和取用合适的信息和数据等。GIS有助解答地理探究中“如果……会怎样”的问题,故而GIS作为学习工具,尤其适合探究式学习。为此,香港高中地理课程把GIS作为实现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技术手段进行系统的规划。大陆高中地理课程“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并致力于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但是整体表述较为笼统,对于GIS缺乏系统的课程规划,落实这一课程理念的机制尚不健全。

2.课程组织:课程内容还是教学策略?

《课标》中论述“GIS”集中在“课程内容”,有15处之多,而“课程资源”论及“GIS”惟有1处,在大陆高中地理课程中,GIS主要被当作课程内容。《指引》中论述“GIS”最多的是“课程架构的技能及建议学习活动”(19处)、“学与教的取向与策略”(12处)、以及“学与教资源”(18处)。香港高中地理课程把GIS当成一种课程目标(技能目标)、教学策略和课程资源,并且,更倾向于一种教学策略。

3.课程结构:必修课程还是选修课程?

GIS作为课程内容,在大陆必修模块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并且《课标》专门设置了一个以GIS为主的选修模块《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从分布密度看,必修课程论及“GIS”只有1处,选修课程论及“GIS”有14处,选修课程GIS分布集中度更高。在香港,作为教学策略,GIS渗透于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每个议题。必修课程7个单元,论及“GIS”有9处,选修课程共4个单元,论及“GIS”有10处,选修课程中GIS分布密度更大。比较而言,大陆高中地理课程中GIS的集中度更高。总之,两地GIS虽都横跨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但显然GIS在大陆选修课程的相对比例更重,学生对GIS更具有选择权。

4.课程难度:知识导向还是技能导向?

课程难度分为绝对难度和相对难度。课程绝对难度是通过课程规划(设计)而形成的,在静态上已经具有了使科学逻辑和儿童心理逻辑统一起来的动态结构,且一旦形成便成为一种不附加任何条件、不受任何限制的客观存在。[3]课程的绝对难度主要受课程深度、课程广度和课程时间三个要素的影响。

(1)课程深度

课程深度指课程内容的思维深度,包括概念的抽象程度及关联程度,以及课程内容的推理和运算步骤。两地高中阶段的GIS课程,均不要求进行具体系统原理、系统设计的深层次教育,只要求掌握基本概念和具有基础应用能力。[4但是,如表2所示,《课标》必修模块的GIS只表征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完全体现在选修模块中,因此大陆高中地理课程强调GIS基本概念。而在《指引》赋予GIS的全部是技能目标,对基础理论不做要求,故而香港高中地理课程强调GIS基本应用,突出GIS的实用性。此外,大陆高中地理课程的GIS从必修模块的知识目标演进到选修模块的技能目标,课程目标理论上呈明显的递进关系。香港《指引》提出,地理课程应在理论和应用之间取得平衡,既重视系统概念知识的发展,又重视与目前及将来生活相关的重要议题和问题的更深入理解。这种平衡是基于知识属性的整体平衡,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地理学习既具备地理知识,也掌握地理技能。《指引》中,GIS被当成教学技术手段让地理教师掌握和使用,又作为一些技能目标要求学生操作和实践,而不是作为基本理论知识被学生认知。

(2)课程广度

课程广度指课程内容涉及范围和领域的广泛程度。一般来说,量小则难度小,量多则难度大。在技能目标中,两地都强调GIS的最基本功能:数据查询与分析、绘制地图功能。两地都侧重GIS软件的基本操作,如熟悉GIS窗口的主要快捷按钮,掌握简单的查询分析,能够建立数据库,学会几种专题地图的制作方法等。此外,大陆必修模块只要求掌握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不必系统学习在各领域的应用。而在《指引》中,从自然环境到人文环境,从资源管理到运输管理,从自然灾害到工业区位,从农业到商业,GIS无处不在,并且与生活密切相关。《指引》提出,高中地理课程要令地理学习更有意义,要在生活中学习和为生活而学习。因此,香港高中地理课程设置了一系列的议题和问题探究,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生活情境,将GIS应用关联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土地利用、资源管理、环境监测、交通运输、灾害预测、城市规划、政府管理等,让GIS的学习变得更有意义和更为扎实。同时,香港高中地理课程重视GIS的仿真模拟以及虚拟考察功能,体现了GIS发展的新方向,更是反映了香港高中地理课程关注学科前沿,时代性更强。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关注地理学发展的最新动态。这些,对于地理学习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

(3)课程时间

课程时间主要是指完成课程内容教学所需要的时间,一般采用课时数来量化。根据教师教学用书提出的课时建议,GIS在大陆高中地理必修模块中的课程时间为1课时[5],选修模块为10课时[6],选修课时明显比必修课时多。而香港高中地理课程中的GIS渗透于每个课程议题中,很难统计其课程时间。另外,香港高中地理课程中的每个课程议题都提供学生继续学习GIS的情境与机会,课程组织上具有连续性和持续性;大陆必修模块中GIS课程时间只有1课时,无连续性可言。另外,大陆选修7模块在课程实践中被闲置,GIS在大陆高中地理课程实践中无法持续。

5.课程策略:渐进还是全进?

大陆GIS教育遇到两大难题:一是师资问题。中学地理教师对GIS教学价值认识不足,并对GIS软件操作望而生畏。二是教学的软硬件环境问题。GIS教学技术含量较大、软硬件环境要求较高。[7]虽然教育部从2001年开始普及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并制定“校校通”教育工程,这些为推行GIS教育提供了基础和保障,但对于经济条件和教学水平较低的学校和地区,尚存在很大困难。《课标》在研制之前,进行了“社会及科技发展对地理课程的影响”等6个子课题的前期调研。基于以上现实,考虑到GIS教育的实施是一个逐步渗透、逐步普及、不同层次、不同要求、不同形式的教学发展模式,是一个从低层次向高层次逐步发展与普及的过程,[8]大陆课程设计者采取了一种“无奈之举”或者说是“渐进式”的课程政策,一方面在课程目标上采取“渐进式策略”,从必修模块的知识目标逐渐演化到选修模块的技能目标,并在高中选修7模块中更是力图采取“任务驱动型”的策略。另一方面,课程设计者在课程推进上也采取“渐进式策略”,《课标》明确指出,部分学校因条件不具备,可暂缓开设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模块,但应积极创造条件,尽早开设,以适应我国教育发展的不平衡状况。香港基础教育阶段的GIS教育开展较早,新课程实施之前,地理课程已融入信息技术的应用。在香港,信息科技的硬件以及软件的供应,足以让有志实施GIS的地理教师在课堂里落实这方面的工作。[9]并且近年香港政府不时提供进修课程,培训教师使用GIS。[10]总之,香港GIS教育的外部环境与教学机制业已形成,现实基础明显要比大陆优越,从而为其课程设计提供了更大的阈限,为香港高中地理课程全面推进GIS奠定基础。

三、基本结论

综上所言,两地高中地理课程中的GIS有如下差异:一是香港对GIS有系统的课程规划,尽管这种规划不尽完美。大陆对GIS规划简略,动力机制和保障机制尚不完善;二是在大陆,“作为教育内容的GIS”以专题式课程知识呈现,强调基本理论,属于“知识导向型”,虽然大陆GIS课程目标理论上具有一定的递进性,但课程实施中很难保持持续性。而在香港,“作为教育技术的GIS”渗透于每个课程议题之中,具有连续性和持续性,且关注基本应用,属于“技能导向型”。三是GIS大陆选修课程比例大。四是香港高中地理课程中的GIS应用领域广泛,联系生活,时代性强。五是大陆GIS采取了“渐进式策略”,尚处于科普阶段;香港全面推进GIS教学,已发展到广泛应用阶段。

四、相关探讨

1.课程取向:作为教育内容还是作为教育技术?

GIS充当着从传统地理学发展到现代地理学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现代地理学能够迅速发展、地理学研究进一步深入和地理学应用水平逐步提高的革命性因素。[11]GIS是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因此,将“作为教育内容的GIS”列入高中地理课程体系是理所当然的。同时,作为一种信息技术,GIS在地理数据处理与分析方面具有其他地理教学技术手段望尘莫及的强大功能,这种功能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学习兴趣都有无可取代的地位。因此,“作为教育技术的GIS”成为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策略也是无可厚非的。简言之,无论是“作为教育内容的GIS”还是“作为教育技术的GIS”,课程设计本身没有优劣之分,其关键是课程实施的动力和保障机制是否完善。

2.课程设计:如何平衡不同课程要素的诉求?

课程设计是按照一定的课程理论对目标、内容、活动、方法、学生组织、教学策略及教师专长等课程因素进行选择、组织和安排的过程。学生的兴趣、学科的核心概念、教师的专业能力、社会文化传统、课程评价方式、课程实施策略、课程与教学两者之间的关系等都是进行课程设计时应该考量的相关因素。

(1)大陆:“渐进式”策略是否有效?

大陆GIS课程“渐进式策略”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政策表面化的现象,由于受到课程执行主体、资源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遵循“实用主义”原则,课程设计预留的课程弹性空间反而成为“庇护所”。再加上监督机制不健全,更是影响GIS的课程实施效果。在大陆,至2010年高考为止,惟有选修7模块没有省份设计高考试题,其他6个选修模块在高考试题中均已出现,最终导致了一个最现代的地理模块几乎没有省份实施的局面。[12]学校往往会根据高考方案,只开设高考选修模块,不作为高考内容的就不开。据调查,高中地理选修模块中,学校开设最少的为《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于是,有学者认为选修模块的研制和教材的出版发行,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GIS模块至今无人问津,教材出版后被束之高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甚微,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并建议将这一模块的一些基础知识渗透到“地理3”的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专题中,或取消这一模块,等到条件许可的时候再重新开设。[13]此外,如果课程信息反馈与评价渠道的不通畅,高中地理课程中GIS的修订与完善将停滞不前。

(2)香港:课程考核不考不教?

高中地理范文篇10

关键词:高中地理新课标教学优化

高中教育在我国现有的教育体系中是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教师要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积极探索高中地理的优化教学。优化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方案,创造有效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构造具有更高效率的课堂教学体系,成为促进高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的必然途径。文章就如何构造良好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素养展开一系列的论述。

一、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师生的关系显得还是比较紧张的。想优化教学效果,必须在师生关系上做工作,努力使老师与学生的关系趋于平等,甚至友好,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师生还可以进一步发展为友情关系,如果老师能同学生成为朋友,便有更大的机会接触学生的课余生活,既能在必要时刻帮助学生避开成长弯路,又能在学生对知识不懂得时候帮助学生讲解。新的时代背景下,以往教师高高在上的地位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只有师生平等,教师走进学生的生活,时时刻刻了解学生的动态,才能和学生打成一片,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也只有师生关系平等,学生才不会对老师产生忌惮的情绪,在学习过程中产生问题时才会主动去和老师沟通,解决问题,更好的促进学习。

二、创设地理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高中地理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地理思维。教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要更多的去创设地理情景,这样做一方面在课堂上容易让学生更快速的进入课堂,被所学的知识吸引,同时好的地理情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好的地理情景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例如教师在讲解“地球经纬度”的时候借助多媒体视频引入课堂,把抽象的地球经纬度做成形象的动画视频让学生了解这节需要学习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在视频的结尾教师可以提出本节的学习重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复习。这样不仅更快速的把学生带进课堂,而且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会在自主探索中学习。学习效果会得到明显的提高。

三、利用多媒体资源,优化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在课堂上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进行知识的传递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的枯燥无味。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可以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使课堂知识变得直观、生动、简单易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而兴趣又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尝试着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例如,大气环流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又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传统的教学学生只能自己抽象的理解。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更加简单的向学生展示大气环流的过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大气环流的过程,帮学学生理解这一抽象的概念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为大气环流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高中地理理解起来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而且学生思维比较受限,考虑问题的方式比较单一,不能全方位的考虑问题。对于这两个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组员之间相互交流自己的理解,交换自己学习的方式方法。众人拾柴火焰高,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同时开拓自己的思维。合作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提出问题,然后让小组合作学习,每个人发表自己的见解,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例如在讲解“沙漠化的防治”一节内容时,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小组之间合作学习,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探讨自己认为可行的沙漠防治方案。这样既可以使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让优等生带动学困生学习,让学生产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的能力,对于高中地理的学习也是很有好处的。很多人说高中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由此可见高中地理是一门跨文理的综合性学科。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学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遇到困难和疑惑,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学计划作出合理的改善,针对不同的学生做出更加合理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深度。达到学生和教师共同进步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叶柚铀,陆陛华.优化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策略研究[J].地理教学,2017,(15):40-44.

[2]邓念清.紧抓新课程之“本”,优化高中地理教学[J].考试与评价,2017,(07):30.

[3]彭花香.浅述高中地理教学优化方法[J].好家长,2017,(2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