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7 23:58:38

高考物理

高考物理范文篇1

对高考物理学科《考试说明》的2000年版本,首先要学习它的前言部分,前言贯彻了关于高考改革的指导思想,高考内容改革的重点要求和高考试卷的命题原则,近几年的高考,在考查知识的同时,逐步加强了对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识、技能,对所学课程内容能够融会贯通,理论联系实际,防止单纯机械记忆。把重点放在系统地掌握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上,放在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这对于学校的高三教学有指导作用。

二、了解修改与变化、高考物理试卷的改革力度

本着稳中求改、改中求变的原则,2000年版本对1999年版本,有下列几点修改和变化。

1.在试卷结构的说明中,删去了一句话,即“试卷内容的覆盖面,以‘知识内容表’中20个单元计算,不低于80%。”

2.在“知识内容表”的说明中,5条调整意见所带的“*”号被删去。

3.题量继续减少。

附录所附的1999年试卷由24道题减为22道题,删掉一道选择题(原第9道题)和一道填空题(原第15道题)。其它题型的题量不变。

4.选择题、填空题和论述、计算题的占分比例分别减少和增加。

选择题由48分减为44分,占总分的29.3%,填空题由37分减为32分,占21.3%;论述、计算题由65分增为74分,占49.3%。

不过,在试卷结构的说明中,上述三种题型的占分比例分别为25%、25%和50%,2000年高考物理试卷中上述三种题型的占分比例各为多少只有待物理高考后才能见分晓。

5.题型示例换了一道题。

在题型示你的“二、填空题”部分,第5道题换了。原第5题源自1995年第11道(当年的难度系数为0.22,是难题),新第5题来自1999年第15道(难度系数为0.59,是中等难度题)

三、改革举措是为了加强能力考查

当我们注意到《考试说明》中的修改和变化部分时,同时也应看到稳定和不变,而且绝大多数部分内容是不变的,可以这样说,2000年秋季高考物理试卷将基本保持稳定。而上述变化部分,体现了高考物理试卷的改革,着眼于加强能力的考查。

1.知识覆盖面的下限取消了,有利灵活命题,可以体现题在书外而理在书中。

由于高考内容改革的要求,加强以能力立意命题,同时命题既要遵循“教学大纲”但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还加强应用性试题,这就必然不能过分强调知识内容的覆盖面。

但是,不拘泥于“教学大纲”并不意味着可以超纲;不限制知识覆盖面也并不能理解为知识覆盖面可以很窄。只不过不强调知识覆盖面,而且知识覆盖面不能作为评价试卷的主要依据。实际上,1999年高考物理试卷和2000年春季(用于北京和安徽)高考物理试卷,知识单元的覆盖面都高于90%,而知识点的覆盖率也都是在50%以上。

2.题量减少,意味着试卷的长度变短,阅读量减少,这使得有更多的考生在规定时间内读完全卷并有思考时间认真作答,避免由于时间紧迫来不及思索而盲目地条件反射式地答题,避免死记硬背、对号入座、张冠李戴、猜题押题。这使得试卷反映出考生的真实水平,从而提高试卷的信度。

3.减少选择题和填空题,增加论述题和计算题的权重。这是充分利用题型的功效,有利于考生充分发挥自主精神、创新意识,去完整解答全过程,并把解答过程和正确结果用语言文字或数学公式、符号表达式表达出来,较全面考查考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准确反映考生的实际水平,提高试卷的效度。

高考物理范文篇2

关键词:高考;物理实验;高中;物理教学

高中的物理实验以及物理教学是相辅相成、相互关联的。高中生在书本中学到的知识,都会在实验课中得以验证。以此,深入探讨二者的关联性,对于物理教学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高考物理实验对高中物理教学的考查

在高中物理的新课标要求下,高中物理教师必须着重培养高中生的动手实验操作能力,而具体要求在于让学生对实验目的及原理进行明确;对实验设备工作原理进行了解;对实验所需材料能独立列举;对实验方法进行掌握、对实验整体操作能正确、独立完成,并可以处理分析实验现象和结果,从而得出实验的结论[1]。(一)考查基本仪器设备的操作。物理实验中需要高中学生熟练运用的基本仪器包括:电压表、电流表、电阻箱、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打点计时器、示波器以及多用电表等。在高考物理实验中相关的常见题型多为读取这些设备仪器的数值,学生只有能够对这些仪器熟练运用,才能得到最准确的数值。(二)考查实验的操作。在近几年高考题型中,出题人常常会创设出实验情境,以笔试题的形式对高中生相关实验的操作能力进行考查。而常见的重点题型包括了力学实验以及电磁学实验。1.考查力学的实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力学的相关知识一直是高考的重点考查对象,而力学实验的题型主要考查的是高中生对于实验相关原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若想顺利解答这种题型,需要考生能够合理地设计出实验计划,选择、列举出实验需要的相关器材,同时熟悉实验操作的标准规范,最终能够将实验的数据正确读取出来,并对实验进行总结归纳得出结论。2.考查电磁学的实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电磁学的相关知识不仅是一项重点知识,也是高中生学习生活中的一大难点知识,在高考试卷中的出现频率以及所占据的分数都非常高。另外,高考电磁学相关实验的题目类型多、灵活性高,而且考查范围极广,这要求考生能够对实验的目的加以分析明确,并针对性地设计出试验计划方案,根据相关的原理选出正确的器材并将其连接,最终顺利读取数据。(三)对考生的相关能力考查。综合前文所提,高考物理实验主要考查考生的相关能力,包括:对实验原理进行理解并掌握的能力、对试验计划方案能够正确设计的能力、独立选择并列举实验需要器材的能力、独立完成实验操作流程的能力、实验安全操作的意识和能力、对实验数据准确读取并记录以及处理的能力、得出并分析实验结论的能力、评估实验整体过程的能力。

二、高考物理实验对高中物理教学的提示

(一)对教材内的实验提高重视。在以往传统的物理教材中,课本教材更加注重于对理论基础知识的讲解,物理实验的相关内容涉及的非常少,导致教师也很少带领学生进行实验实践教学,使得很多学生对于原理、概念难以深入理解,只能“死记硬背”。但是随着物理教学事业的不断革新,教育部门对于物理实验的实践操作愈加重视。新的高中物理教材中,在每一个章节以及教学点都设置了非常多的实验。实际的高考试卷中,很多省市的相关试题都是以高中物理教材为基础,在不改变考点的前提下,将题干的出题形式进行改动。因此,在日常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必须对教材内的实验提高重视,而高校也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高中生提供更多的实验器材,从而为其营造良好的物理实验环境。另外,物理教师在带领学生做实验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模式,围绕教材内的实验设立更多解题的模型,使学生能够对相关知识灵活掌握,从而在遇到类似题型的时候快速并且准确地解答。(二)教会学生如何审题。学生在面对不同类型高中物理实验题目时,必须明确每道题中实验设置的真正目的和意义。教师在带领高中生分析解题思路时,必须告知学生“审题”的重要性:审题思路明确,便能判断出题目类型及其考查的知识点。如此才能做到“领会出题者的意图”。随后按照审题、分析的思路联想到有关的知识点,回忆起实验课上的相关操作及方法等,从而顺利求出题目的结果。另外,在实际高考物理实验题型中,并不会出现考生日常做过的基础实验内容。其实很多题目的题干描述情境都是由书本实验的内容转变而成,因此通过考生认真地审题,很容易发现试题的求解和教材内实验的求解是相同的。如此一来,高中生就能够在解题中活跃思维,提升解题速度,从而培养其解题信心,消除对于陌生试题的畏惧感,最终有效提升高考成绩[2]。

参考文献:

[1]程社宏,程力.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考物理实验考查研究[J].物理教学,2018(6):57.

高考物理范文篇3

【关键词】:高中物理高考题型基础

从去年的高考物理试题来看,试题注重考查基础内容,从难易度来看难易度适中,跟往年相比稍易,区分度较为合理,从整体来看没有偏题、怪题和超纲题。从大纲角度来看注重对学科的重点内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核,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从试题的分值分布情况来看,各部分考查内容的分布比较均衡,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也符合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从选拔人才的角度来看有着非常好的选拔功能和积极的导向作用,体现了中国对于高考改革的完善。具体分析总结如下:

一、立足基础和常规题型,降低难度,注重考查学生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近两年的物理试题,继续保持了前些年试题的“稳定性”。从题型、题量、试卷结构来看,整体上保持不变,这个便于考生把握;再从试题难度比例分配及总体难度的把握上看,总体基本稳定。与前两年相比没有大的变化,总体感觉难度不大。从试题命制情况来看,对考生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考查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学生都反映说难度较为适中,而试题基本上是常规题,使得绝大部分考生能够能下笔作答能得分。尤其是两道大计算题,一改往年必有一题较难的情况,使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没有遗憾。

二、知识点考查全面,突出主干知识考查

从试题知识点的考查来看,试题注意力依旧聚焦在在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学公式、图像、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圆周运动、带电粒子在匀电场中的运动等主体知识点上,从08年试题为例:24题通过光滑圆弧轨道与水平木板的衔接,将动能定理、圆周运动、滑动摩擦力、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学公式综合在一起,充分考查了考生灵活应变、综合应用的能力;25题将电磁学中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类平抛运动)、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射击轨道半径又涉及运动时间)综合在一起,综合性增强,而难度相对比往年降低。对考生带来的不利就是选考内容得分的难度以及计算量都明显加大。另外近两年高考有个别重点知识点考查略显欠缺,如电与磁的联系——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以及相关的综合性电能、机械能、内能等转化问题很少涉及。

三、密切联系生活实践,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节能环保意识

在试题情境设计上更加注重加强物理与生活、现代社会的联系,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生活和社会中问题的能力。如08年高考物理19题,某小型水电站的电能输送与变压器问题,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涉及变压器原理、远距离输电。再如22题,某探究活动小组设计的节能运动系统:考查了能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受力分析,第23题,为了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两个知识点。三个题目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同时培养了学生节能环保意识。

四、关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

关注与物理学有关的新鲜事物是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推理能力的好机会,也是新课程“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理念的体现,更是终身学习的要求。08年试卷的第18题以我国2008年9月25日至28日我国成功实施了“神舟”七号载入航天飞行并首次实现了航天员出舱为背景设置题目,体现了时代性,对这个物理问题进行探究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五、以课本实验为原型,进行适度的拓展与设计

随着国家教育课改的推进和物理课程改革的深入,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考查越来越体现在高考人才选拔的考试中,在中学物理中,实验被受到更多的重视和加强,学生的探究能力、操作技能有了显著的提高。08年试卷的第23题就注重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及创新思维迁移能力。此题以课本实验为原型,进行适度的拓展,并注重了与实际的联系,让考生通过课本实验原型,开动思维,设计方案,解决实际问题。从表面上看,(1)小题对考生来说似曾相识,极为熟识。但仔细分析后你才会发现,此题把原来的“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中的一条橡皮筋,两条细绳换成了三条橡皮筋。如果不仔细审题将会犯严重的错误,这就必须要求学生认真的态度。(2)小题考查日益广泛应用的光控开关控制照明系统,考生必须综合考虑电学试验的基本知识,经历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分析与论证、评估等实验探究环节,从而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和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从新课改的要求来看,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考查天线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运用上,不过总体而言,近两年的实验题难度稍偏低、重点似乎不够突出。在题目设置设计上知识点较为简单、思维含量不多,从知识点来看仅仅涉及了胡克定律、传感器、两电阻串联的分压、光敏电阻特性等较低要求知识点,我认为这个不能较好反映考生的实验功底;命题着眼点似乎有些“偏”,诸如一齐读数的规则、电阻测量、电源电动势内阻测量、欧姆表使用等等、重点实验均未能涉及,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高考物理范文篇4

近两年的物理试题,继续保持了前些年试题的“稳定性”。从题型、题量、试卷结构来看,整体上保持不变,这个便于考生把握;再从试题难度比例分配及总体难度的把握上看,总体基本稳定。与前两年相比没有大的变化,总体感觉难度不大。从试题命制情况来看,对考生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考查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学生都反映说难度较为适中,而试题基本上是常规题,使得绝大部分考生能够能下笔作答能得分。尤其是两道大计算题,一改往年必有一题较难的情况,使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没有遗憾。

二、知识点考查全面,突出主干知识考查

从试题知识点的考查来看,试题注意力依旧聚焦在在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学公式、图像、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圆周运动、带电粒子在匀电场中的运动等主体知识点上,从08年试题为例:24题通过光滑圆弧轨道与水平木板的衔接,将动能定理、圆周运动、滑动摩擦力、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学公式综合在一起,充分考查了考生灵活应变、综合应用的能力;25题将电磁学中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类平抛运动)、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射击轨道半径又涉及运动时间)综合在一起,综合性增强,而难度相对比往年降低。对考生带来的不利就是选考内容得分的难度以及计算量都明显加大。另外近两年高考有个别重点知识点考查略显欠缺,如电与磁的联系——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以及相关的综合性电能、机械能、内能等转化问题很少涉及。

三、密切联系生活实践,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节能环保意识

在试题情境设计上更加注重加强物理与生活、现代社会的联系,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生活和社会中问题的能力。如08年高考物理19题,某小型水电站的电能输送与变压器问题,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涉及变压器原理、远距离输电。再如22题,某探究活动小组设计的节能运动系统:考查了能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受力分析,第23题,为了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两个知识点。三个题目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同时培养了学生节能环保意识。

四、关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

关注与物理学有关的新鲜事物是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推理能力的好机会,也是新课程“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理念的体现,更是终身学习的要求。08年试卷的第18题以我国2008年9月25日至28日我国成功实施了“神舟”七号载入航天飞行并首次实现了航天员出舱为背景设置题目,体现了时代性,对这个物理问题进行探究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五、以课本实验为原型,进行适度的拓展与设计

随着国家教育课改的推进和物理课程改革的深入,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考查越来越体现在高考人才选拔的考试中,在中学物理中,实验被受到更多的重视和加强,学生的探究能力、操作技能有了显著的提高。08年试卷的第23题就注重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及创新思维迁移能力。此题以课本实验为原型,进行适度的拓展,并注重了与实际的联系,让考生通过课本实验原型,开动思维,设计方案,解决实际问题。从表面上看,(1)小题对考生来说似曾相识,极为熟识。但仔细分析后你才会发现,此题把原来的“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中的一条橡皮筋,两条细绳换成了三条橡皮筋。如果不仔细审题将会犯严重的错误,这就必须要求学生认真的态度。(2)小题考查日益广泛应用的光控开关控制照明系统,考生必须综合考虑电学试验的基本知识,经历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分析与论证、评估等实验探究环节,从而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和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从新课改的要求来看,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考查天线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运用上,不过总体而言,近两年的实验题难度稍偏低、重点似乎不够突出。在题目设置设计上知识点较为简单、思维含量不多,从知识点来看仅仅涉及了胡克定律、传感器、两电阻串联的分压、光敏电阻特性等较低要求知识点,我认为这个不能较好反映考生的实验功底;命题着眼点似乎有些“偏”,诸如一齐读数的规则、电阻测量、电源电动势内阻测量、欧姆表使用等等、重点实验均未能涉及,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结语

总之,试题注重考查基础、以能力立意为主要导向,总体上注重对考生五种基本能力的考查。从整体上来说试题做到了稳中求变,变中有新,内容贴近时代现实,贴近生活内涵,贴近考生实际,梯度还是合理的,难度比较适中。从国家选拔人才的角度看有利于高校人才选拔,从中学教育的方向来看,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素质教育的改革进程。

高考物理范文篇5

一、新高考物理命题的特点

1.从理论上分析,新高考是“会考后的高考,要与会考自然衔接,要向测试考生能力方面倾斜”,因为“知识性考试主要由会考水平考试来完成”.因此“向测试考生能力方面倾斜”是高中“两项改革”赋予新高考命题的一大特点.它的着眼点在于试图走出既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学习潜能大的新生,又有利于指导中学教学的新路子.

2.纵观近几年(即实行新高考后)的高考物理试题,尽管在难度水平控制、能力考查的要求等方面略有差异,但它们都有着基于《考试说明》精神的四个方面的共同特点.

(1)知识覆盖面广,重点突出.以《考试说明》知识内容表的单元计算,试题的单元覆盖率均达95%以上,其目的是考查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试题又注重对重点知识内容的考查,即几乎全部考查了C级知识点,B级知识点的考查率也在80%左右.甚至有些重点知识(主要是中学物理中应用广泛的重要概念和规律),不回避多处反复考查.

(2)对能力的考查具有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立体特征.根据新高考“向考查能力倾斜”的原则,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坚持把能力考查放在首位,试卷中都有相当数量的题目能较好地鉴别考生的能力,这种鉴别力一般不是靠对知识点的高要求,而是靠对能力的要求来实现的.试题十分注重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考试说明》提出的五种能力进行全面的考查.这种能力考查的“立体特征”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是各种能力考查的范围比较广泛,同一试卷中有许多题目从不同角度考查了同一种能力;其二是试题的内涵丰富,能力因素的含量高,同一道题目在不同程度上考查了多种能力.

(3)实验的考查更趋科学化和多样化.针对中学物理教学中实验是一个薄弱环节,许多地方对学生实际动手操作不够重视,新高考对实验的考查有所加强,主要体现在:①实验题的比例有所增加;②题型已不拘泥于过去的一两个大题,而是将实验内容渗透到选择与填空中去.考查的内容也不局限于学生实验,还要考查演示实验和常用仪器的使用;③实验题的设计趋于科学化,使没有做过实验或没有认真做过实验的考生不能获得满意的成绩;在实验仪器考查中,死记硬背的学生也将无能为力.

(4)常规题改造,旧题有新意.这是新高考物理试题的又一显著特点.试卷中都有相当数量的题目是由常见的优秀陈题或课本内容改造而成的,其中有取自历年来的高考试题,通过重新改编、组合、引申,更新了物理背景或改变了设问方式,使旧题有新意.通过改造后的试题往往都提高了能力层次,它们或是立意新颖,或是情景新颖,或是设问巧妙.从多层次、多角度考查学生的能力.虽然题目并不过深、过难、过隐蔽,但学生能力上的缺陷很容易显露,因而常题改造恰到好处.

二、对高中物理教学的几点启示

1.夯实基础,突出重点.新高考“向考查能力倾斜”,而能力的培养是以扎实的基础知识为根基的.据了解,目前不少学校的物理老师总感到必修课太浅,喜欢把选修课的内容下放到高一、二年级.诚然,各校都有其具体情况,不能一刀切,但是加强基础应当是一致的.笔者认为,选修课的物理常规、常法可以适当渗透到高一、二年级的必修课中,其目的是夯实基础,并不一定要知识“下放”.由于高中分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必然出现两者可能重复或衔接不紧的地方,教学中要有明确的知识层次,以使学生知道选修知识“新”在哪里.根据高考命题“覆盖面广,重点突出”的特点,在复习中要注意知识结构的整理,将必修课和选修课知识整合后,要突出重点知识的应用.

2.从培养能力出发,加大新课教学力度,提高复习针对性.从讲新课的终结看,就是让学生获得正确的物理概念、定律等知识.而如何引导学生获得正确的知识,这一过程的教学包含许多基本的物理方法和能力,切不可缩短这方面的时间,过早把力量放在解题和综合上.

在复习中,要引导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弱点.从实测结果看,学生在高考中暴露出来的弱点主要有:①对题目所描述的物理情景缺乏清晰的想象,而这种想象是进行抽象思维的基础,也是解答绝大部分题目的前提,是非常重要的基本能力;②缺乏从总体上去把握、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能力,对一些相互联系比较紧的概念无法区分,划不清物理概念与日常观念间的界线;③不能掌握用图象表示物理过程中各个物理量间的关系的方法;④遇到新问题时抓不住关键,没掌握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些弱点无不与能力的欠缺有关,因而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切实加强能力的培养!这是新高考“向考查能力倾斜”对教学的有力启示.3.加强实验教学.新高考十分重视对实验能力的考查,但实验一直是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从实测结果看,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实验原理没有透彻的理解,对如何进行读数,如何记录整理数据,对误差及其原因都不甚了解,缺乏实验操作经验,碰到有关实际问题就束手无策.我们应当从中得到启示,像重视知识教学和解题训练那样去重视实验的教学与复习.有条件的学校不妨在高考前搞一次开放性实验,让学生再亲自参与,亲自动手,使学生的实验能力得到补偿、巩固和提高.

高考物理范文篇6

【关键词】:高中物理高考题型基础

从去年的高考物理试题来看,试题注重考查基础内容,从难易度来看难易度适中,跟往年相比稍易,区分度较为合理,从整体来看没有偏题、怪题和超纲题。从大纲角度来看注重对学科的重点内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核,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从试题的分值分布情况来看,各部分考查内容的分布比较均衡,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也符合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从选拔人才的角度来看有着非常好的选拔功能和积极的导向作用,体现了中国对于高考改革的完善。具体分析总结如下:

一、立足基础和常规题型,降低难度,注重考查学生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近两年的物理试题,继续保持了前些年试题的“稳定性”。从题型、题量、试卷结构来看,整体上保持不变,这个便于考生把握;再从试题难度比例分配及总体难度的把握上看,总体基本稳定。与前两年相比没有大的变化,总体感觉难度不大。从试题命制情况来看,对考生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考查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学生都反映说难度较为适中,而试题基本上是常规题,使得绝大部分考生能够能下笔作答能得分。尤其是两道大计算题,一改往年必有一题较难的情况,使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没有遗憾。

二、知识点考查全面,突出主干知识考查

从试题知识点的考查来看,试题注意力依旧聚焦在在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学公式、图像、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圆周运动、带电粒子在匀电场中的运动等主体知识点上,从08年试题为例:24题通过光滑圆弧轨道与水平木板的衔接,将动能定理、圆周运动、滑动摩擦力、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学公式综合在一起,充分考查了考生灵活应变、综合应用的能力;25题将电磁学中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类平抛运动)、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射击轨道半径又涉及运动时间)综合在一起,综合性增强,而难度相对比往年降低。对考生带来的不利就是选考内容得分的难度以及计算量都明显加大。另外近两年高考有个别重点知识点考查略显欠缺,如电与磁的联系——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以及相关的综合性电能、机械能、内能等转化问题很少涉及。

三、密切联系生活实践,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节能环保意识

在试题情境设计上更加注重加强物理与生活、现代社会的联系,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生活和社会中问题的能力。如08年高考物理19题,某小型水电站的电能输送与变压器问题,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涉及变压器原理、远距离输电。再如22题,某探究活动小组设计的节能运动系统:考查了能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受力分析,第23题,为了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两个知识点。三个题目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同时培养了学生节能环保意识。

四、关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

关注与物理学有关的新鲜事物是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推理能力的好机会,也是新课程“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理念的体现,更是终身学习的要求。08年试卷的第18题以我国2008年9月25日至28日我国成功实施了“神舟”七号载入航天飞行并首次实现了航天员出舱为背景设置题目,体现了时代性,对这个物理问题进行探究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五、以课本实验为原型,进行适度的拓展与设计

随着国家教育课改的推进和物理课程改革的深入,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考查越来越体现在高考人才选拔的考试中,在中学物理中,实验被受到更多的重视和加强,学生的探究能力、操作技能有了显著的提高。08年试卷的第23题就注重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及创新思维迁移能力。此题以课本实验为原型,进行适度的拓展,并注重了与实际的联系,让考生通过课本实验原型,开动思维,设计方案,解决实际问题。从表面上看,(1)小题对考生来说似曾相识,极为熟识。但仔细分析后你才会发现,此题把原来的“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中的一条橡皮筋,两条细绳换成了三条橡皮筋。如果不仔细审题将会犯严重的错误,这就必须要求学生认真的态度。(2)小题考查日益广泛应用的光控开关控制照明系统,考生必须综合考虑电学试验的基本知识,经历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分析与论证、评估等实验探究环节,从而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和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从新课改的要求来看,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考查天线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运用上,不过总体而言,近两年的实验题难度稍偏低、重点似乎不够突出。在题目设置设计上知识点较为简单、思维含量不多,从知识点来看仅仅涉及了胡克定律、传感器、两电阻串联的分压、光敏电阻特性等较低要求知识点,我认为这个不能较好反映考生的实验功底;命题着眼点似乎有些“偏”,诸如一齐读数的规则、电阻测量、电源电动势内阻测量、欧姆表使用等等、重点实验均未能涉及,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高考物理范文篇7

一、新高考物理命题的特点

1.从理论上分析,新高考是“会考后的高考,要与会考自然衔接,要向测试考生能力方面倾斜”,因为“知识性考试主要由会考水平考试来完成”.因此“向测试考生能力方面倾斜”是高中“两项改革”赋予新高考命题的一大特点.它的着眼点在于试图走出既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学习潜能大的新生,又有利于指导中学教学的新路子.

2.纵观近几年(即实行新高考后)的高考物理试题,尽管在难度水平控制、能力考查的要求等方面略有差异,但它们都有着基于《考试说明》精神的四个方面的共同特点.

(1)知识覆盖面广,重点突出.以《考试说明》知识内容表的单元计算,试题的单元覆盖率均达95%以上,其目的是考查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试题又注重对重点知识内容的考查,即几乎全部考查了C级知识点,B级知识点的考查率也在80%左右.甚至有些重点知识(主要是中学物理中应用广泛的重要概念和规律),不回避多处反复考查.

(2)对能力的考查具有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立体特征.根据新高考“向考查能力倾斜”的原则,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坚持把能力考查放在首位,试卷中都有相当数量的题目能较好地鉴别考生的能力,这种鉴别力一般不是靠对知识点的高要求,而是靠对能力的要求来实现的.试题十分注重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考试说明》提出的五种能力进行全面的考查.这种能力考查的“立体特征”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是各种能力考查的范围比较广泛,同一试卷中有许多题目从不同角度考查了同一种能力;其二是试题的内涵丰富,能力因素的含量高,同一道题目在不同程度上考查了多种能力.

(3)实验的考查更趋科学化和多样化.针对中学物理教学中实验是一个薄弱环节,许多地方对学生实际动手操作不够重视,新高考对实验的考查有所加强,主要体现在:①实验题的比例有所增加;②题型已不拘泥于过去的一两个大题,而是将实验内容渗透到选择与填空中去.考查的内容也不局限于学生实验,还要考查演示实验和常用仪器的使用;③实验题的设计趋于科学化,使没有做过实验或没有认真做过实验的考生不能获得满意的成绩;在实验仪器考查中,死记硬背的学生也将无能为力.

(4)常规题改造,旧题有新意.这是新高考物理试题的又一显著特点.试卷中都有相当数量的题目是由常见的优秀陈题或课本内容改造而成的,其中有取自历年来的高考试题,通过重新改编、组合、引申,更新了物理背景或改变了设问方式,使旧题有新意.通过改造后的试题往往都提高了能力层次,它们或是立意新颖,或是情景新颖,或是设问巧妙.从多层次、多角度考查学生的能力.虽然题目并不过深、过难、过隐蔽,但学生能力上的缺陷很容易显露,因而常题改造恰到好处.

二、对高中物理教学的几点启示

1.夯实基础,突出重点.新高考“向考查能力倾斜”,而能力的培养是以扎实的基础知识为根基的.据了解,目前不少学校的物理老师总感到必修课太浅,喜欢把选修课的内容下放到高一、二年级.诚然,各校都有其具体情况,不能一刀切,但是加强基础应当是一致的.笔者认为,选修课的物理常规、常法可以适当渗透到高一、二年级的必修课中,其目的是夯实基础,并不一定要知识“下放”.由于高中分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必然出现两者可能重复或衔接不紧的地方,教学中要有明确的知识层次,以使学生知道选修知识“新”在哪里.根据高考命题“覆盖面广,重点突出”的特点,在复习中要注意知识结构的整理,将必修课和选修课知识整合后,要突出重点知识的应用.

2.从培养能力出发,加大新课教学力度,提高复习针对性.从讲新课的终结看,就是让学生获得正确的物理概念、定律等知识.而如何引导学生获得正确的知识,这一过程的教学包含许多基本的物理方法和能力,切不可缩短这方面的时间,过早把力量放在解题和综合上.

在复习中,要引导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弱点.从实测结果看,学生在高考中暴露出来的弱点主要有:①对题目所描述的物理情景缺乏清晰的想象,而这种想象是进行抽象思维的基础,也是解答绝大部分题目的前提,是非常重要的基本能力;②缺乏从总体上去把握、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能力,对一些相互联系比较紧的概念无法区分,划不清物理概念与日常观念间的界线;③不能掌握用图象表示物理过程中各个物理量间的关系的方法;④遇到新问题时抓不住关键,没掌握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些弱点无不与能力的欠缺有关,因而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切实加强能力的培养!这是新高考“向考查能力倾斜”对教学的有力启示.3.加强实验教学.新高考十分重视对实验能力的考查,但实验一直是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从实测结果看,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实验原理没有透彻的理解,对如何进行读数,如何记录整理数据,对误差及其原因都不甚了解,缺乏实验操作经验,碰到有关实际问题就束手无策.我们应当从中得到启示,像重视知识教学和解题训练那样去重视实验的教学与复习.有条件的学校不妨在高考前搞一次开放性实验,让学生再亲自参与,亲自动手,使学生的实验能力得到补偿、巩固和提高.

高考物理范文篇8

关键词:物理复习;教材;基础知识;针对性练习;实验

高考主要功能是为高校选拔优秀的高中毕业生。高考试题应具有良好的选拔性和区分度,同时又必须符合大纲的要求、符合考生的实际。高考的命题突出以知识为载体,注重能力的考查。所以在高三复习中必须强调复习的针对性有效性,以提高复习的质量。下面谈谈高三后期物理复习策略。

一、加强对大纲、教材特别是对考试说明的学习

仔细分析样题,明确高考的要求,确定后期复习的目标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策略。考试说明是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参照大纲,并根据中学教学实际制定的。通过对考纲的学习,掌握高考对学生5个方面的能力要求,即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设计和完善实验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了解物理学科考试内容包含的131个知识点。通过题型实例的分析,掌握高考题是怎样考查学生的物理知识和能力的,即什么样的题考什么样的能力,以便于在教学活动中选好题,搞好针对性练习。通过对近三年的考试说明的学习,对照分析、掌握考试的变化,分析高考的趋势,以更好把握教学的度。另外,通过前一段时间复习和多次模拟考试对学生的复习情况有比较清晰的了解,包括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现状、能力水平怎样是否达到高考的要求、还存在哪些方面的差距,同时应对学生的应试技巧和心理状态都要进行全面了解和认识,为后一阶段的复习,提供依据。

二、高三物理后期复习的指导思想和目的

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复习和训练,大部分学生掌握了较为系统的基础知识,对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有较为深刻的理解掌握了一定的解题方法,分析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有较大的提高。但是,由于一轮复习的周期较长,就会导致复习到最后前面的知识又忘了,造成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因此,后一阶段复习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高中阶段的物理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结构,对知识进行梳理查漏补缺、增加知识储备。在能力训练方面,前一阶段主要是分章节、分单元进行的,学科综合的训练少,因而综合分析思维能力较差,后一阶段复习中的主要指导思想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明确要求,加强综合题的训练、阅读训练,做到定时、定量、规范、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思维能力、推理能力、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并形成良好应试心理,最终为参加高考作好知识、能力和心理准备,在高考中争取良好成绩。

三、复习的具体措施

措施是复习的过程和方法,是实现复习的目的,是提高复习效率的有效途径。措施要有针对性、有效性和实用性,并且易操作。

1.回归教材,夯实基础,增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材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根据物理教学大纲的要求,按照一定的课程理论,遵循物理学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编制的,是大纲的细化和具体体现,是通过众多的课程理论专家征求一线教师的意见而编订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任何课辅资料都不能替代的。无论前面通过什么样的复习,最终都应回到课本中来。第一,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教材,对基础知识查漏补缺,形成知识结构,更加准确地理解物理基础知识。具体操作是:(1)将考试说明中的131个知识点和对知识点的要求印发给学生,作为学生回归教材进行知识梳理的提纲,然后让学生据此回忆,如果回忆得较清晰,说明这部分知识掌握较好;如果感到模糊不清,说明遗忘严重,就要认真阅读理解记忆,把考试说明中对知识点的要求作为知识复习的参照物,也可采用看到书上的有关目录回忆内容,或先看书上每章节后面的小结回答有关内容,主要起到查漏的作用,再回到教材。阅读和利用教材要有针对性,印象才深刻,防止随意性和盲目性,切实做到查漏补缺,以达到全面掌握基础知识的目的。(2)分章节、分板块。让学生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写出知识结构图,进行知识的整合,书才能越读越薄,才能不断缩短复习知识的周期,使知识准备充分,信心坚定地迎接高考。第二,回归教材,阅读教材中与生活实际和现代科技联系紧密的应用性、探索性的例子。特别是比较偏远的农村中学更应如此。因为这些学校的学生很少接触到这方面的仪器,实际阅读科普读物少,见识相对较少,如果考题中一旦出现这方面内容,很难适应,感到茫然,解题就更难了。学生通过对以上内容的阅读,既可熟悉这方面的内容,又可以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提高其获取自然知识的能力。教材中与生产实际和现代科技相联系的内容,主要有:飞船问题,加速器、汽车的加速显示仪,静电除尘,电磁流量计,等离子发电机,磁单极,超导体,磁悬浮列车,等等问题,都在教材中有比较清楚的叙述,充分体现了物理学在现代科技中的支柱性作用。通过回归教材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紧扣高考的主题,培养考生的能力。

2.后期复习中,除落实基础知识的复习外,还要抓针对性练习,以增强学生的推理能力,可以按专题,或以板块为主线进行。形式为采用讲练评相结合,做到精讲、精练,有计划、有针对性,实用、有效,防止缺少计划地讲得太多太细,练得太乱。具体可以这样进行:讲要求,讲方法,讲注意事项,讲典型,讲类型,使学生明确学习应达到什么程度才能适应高考、怎样才能提高能力。练习一般在课堂上定时、定量、独立进行,适当补充课后训练,把专题训练和综合训练相结合。比如,在复习某一章节或板块时,针对这一内容进行练习,可以分主观性试题和客观性试题进行训练,一般按25分钟10道客观题、30分钟4道主观性试题的结构进行练习,练习完后及时批改、重点评讲;也可以采用自评和互评的辅助方式进行,目的是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帮助学生总结解题方法、掌握技巧。在评讲时引导学生如何审题,如何进行物理模型的建立,如何进行推理,如何提高思维质量、思维的敏捷性和思维的扩散性,并讲评一题多解和解题的规范性。学生一周可以做一次学科内综合练习,主要以中档题和传统题为主,带有检测性,教师必须即时进行批改,作好试卷分析,收集解题信息,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寻找解决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训练的质量和有序性,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3.高三后期物理复习,还要重视实验教学。近几年的高考都有相当分量的实验题以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所以要狠抓实验复习。要让学生明确实验复习的重要性,明确考试说明中对实验能力的要求,即能独立完成学生实验,具有设计实验的能力。具体复习中,首先复习高中阶段物理学科各类实验仪的使用,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正确地读取数据的方法。实验仪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秒表,打点计时器,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多用电表,示波器,双缝干涉仪,等等,先讲清楚再到实验室亲自操作。其次把高考说明要求的18个学生实验,进行分类复习,主要可分为测定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这样便于在复习中,除了复习实验内容外,还可总结出实验的不同类型以提高实验能力。例如:测定性实验可以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间接测量往往与某些规律相联系,如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测量,就与电阻定律相联系进行间接测量,又与电阻的测定、面积的测定联系起来,确定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有:电流、电压、金属直径和电度。通过实验,掌握实验的原理、选用实验器材的标准,同时又复习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螺旋测微器和刻度尺的使用。这个实验具有典型性和综合性,要很好复习。此外,还要加强有关实验设计的练习和复习,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即根据考题要求,灵活运用已学过的物理规律,确定实验原理、确定要测定的物理量,再选择实验方法,选择实验器材,以及确定合理的实验步骤,完成实验设计。实验复习必须要将实验理论和实验实践结合起来,把教师的讲和学生的练结合起来,只有经过锻炼才能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高考物理范文篇9

一、原始物理问题教学———物理教育的本原回归

原始物理问题教学的教育思想与现象学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作为20世纪西方的一种哲学思潮,现象学的基本理念包括“回到事情本身”和“生活世界”。“回到事情本身”这一观点表达了现象学研究最根本的准则。现象学认为,人们不应该在事物之外寻找事物的本源,事物向我们显现的不仅仅是现象,现象就是事物本身,它意味着人可以用一种直觉的方式去把握事物。现象和本质之间没有距离,本质不仅是可以认识的,而且现象和本质是不可分割的。“生活世界”的观念来源于胡塞尔(E.Husser)l的《欧洲科学的危机与先验现象学》。胡塞尔认为:“生活世界是一个始终在先被给予的、始终在先存在着的有效世界,但这种有效不是出于某个意图、某个课题,不是根据某个普遍的目的。每个目的都以生活世界为前提,就连那种企图在科学真实性中认识生活世界的普遍目的也以生活世界为前提。”[1]现象学的“生活世界”和“回到事情本身”的理念,改变了人们一直以来站在物理教育外部、远离生活世界来对待物理教育的态度和方式。当用现象学的理念来重新审视物理教育时,我们发现,物理教育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物理教育发生的起点应当是物理现象,活生生的生活世界是物理教育应该回归的地方。这种理念使我们从抽象、晦涩的“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重新返回到物理教育发生着的地方———活生生的物理现象。

因此,当现象学融入物理教育之后,就启发我们在物理教育活动中关注学生的体验、强调物理教育实践的重要性,追求物理教育意义的实现,重视师生间的主体交互性,注重物理教育反思,寻求对物理现象的理解,注重物理教育的情境性……因为,所有这一切都是在活生生的物理教育世界中发生着的。这样,原始物理问题教学就成为“通达科学的教育和人生形式”,是物理教育价值实现的源泉。这种对生活世界和物理现象本身的关注,使得物理教育不再是枯燥的、抽象的,而是生动的、丰满的;不是固定的、僵死的教条,而是一种活生生的物理教育世界的展现,是对学生物理知识、物理方法和思维品质的唤醒和触动,是对物理教育价值与意义的追寻。

与现象学理论取向不同的是,“中国过去几十年念物理的养成了念死书的习惯。整个社会环境、家长的态度、报纸的宣传都一贯向这个方向引导。其结果是培养了许多非常努力、训练得很好、知识非常扎实的学生,可是他们的知识是片面的,而且倾向于向死的方向走。这是很有害的”[2]408。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何在?杨振宁教授认为:“很多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形成一种印象,以为物理学就是一些演算。演算是物理学的一部分,但不是最重要的部分,物理学最重要的部分是与现象有关的。绝大部分物理学是从现象中来的,现象是物理学的根源。一个人不与现象接触不一定不能做重要的工作,但是他容易误入形式主义的歧途;他对物理学的了解不会是切中要害的。”[2]469杨振宁教授“现象是物理学根源”的观点与现象学“回到事情本身”的基本理念殊途同归。然而,把这种物理教育观点转变为物理教育理论也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需要创造性的工作。受杨振宁教授“现象是物理学的根源”与现象学“回到事情本身”基本理念的启发,笔者认为,由于物理教育是物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物理教育的根源同样是物理现象。在物理教育中,与演算对应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物理教育方式是物理习题教学,而与物理现象对应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物理教育方式则应当是原始物理问题教学。简言之,解决我国物理教育低效能的根本措施就是要在物理教育中打破习题教学一统天下的传统局面,通过引进原始物理问题,从而达到提高物理教育效能的目的。[3]

总之,原始物理问题教学使物理教育从纯粹的知识传授模式中走出来,进入到物理知识传授与应用相结合的新阶段,这使得物理教育更加符合其培养目标。它拓展了人们的物理教育视野,拓宽了物理教育的范畴,进一步增进了人们对于物理教育本质的理解与认识,从而有助于真正实现物理教育目的。

二、原始物理问题测试———高考物理命题改革的方向

当前,高考物理命题的指导思想主要表现为对习题的推崇。高考物理命题委员会认为:“做题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主张要做题,但并不赞成搞题海战。因为题海战盲目追求解题的数量,不重视解题的质量,使学生根本来不及对习题以及与习题有关的问题进行思考。”[4]90众所周知,习题具有许多优点。然而,随着物理教育研究的深入,习题固有的缺陷即人为性也日益暴露出来。由于从物理现象到习题的抽象过程已经被习题编撰人员完成,因而习题使物理教育情境的真实性受到破坏,使学生解答习题的认知心理及行为表现与解决实际问题相去甚远。这样,即使“重视解题质量”,也难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物理能力。长期以来,我国物理教育一直存在着“题海战术”现象,这种情况到目前为止基本上没有多大改变。虽然许多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努力纠正这一现象,然而,由于高考物理命题委员会对习题的推崇所导致的“题海战术”倾向,至今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应当说,对于原始物理问题,高考物理命题委员会也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例如,1984年的高考题“估算地球大气层的总重量”就是一道很好的原始问题,1994年进行的第二次测试也包含了许多类原始问题。对于这种试题,高考物理命题委员会认为:“这类试题可以测出学生较高层次的能力水平,如想象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对学生的学习潜质有较好的预测作用,有利于选拔学生。但如果用得不恰当,则会带来一些困难。与这种试题类似的题目在高考中应用要十分慎重。到底怎样做才恰当?很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4]91由此可见,对于如何应用原始物理问题,高考物理命题委员会表现出了投鼠忌器的心态,一方面充分肯定原始问题“可以测出学生较高层次的能力水平,有较好的预测作用,有利于选拔学生,很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另一方面又担心“会使平均成绩下降,对中学物理教学的现状造成冲击”,最终得出“高考目前只能以习题式的考题考查学生能力”的结论。[4]92

高考物理命题的习题化导向,使得目前的高考不仅未能将学生的物理能力有效地考查出来,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物理教育长期存在着低效能状况。鉴于此,我们尝试进行了运用原始问题考查中学生物理能力的研究。测试题目之一为:轮船减摇———《中国青年报》1990年12月25日报道了我国前往南极的科学考察船“极地号”上发来的专电《极地号启动减摇装置慢速航行》。报道称:“随着西风带的离去,船体摇动愈发剧烈,……为了减小船体摇动,船上采取了新的减摇措施,为此轮船降低了航速并且改变了航向。”请推导出一个表达式,说明改变轮船的航向和航速,就能达到使轮船摇摆减轻的目的。显然,上述原始问题与物理现象发生了直接联系。与习题不同的是,这里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物理量都没有给出,需要学生自己设置。原始问题的呈现没有对物理现象进行抽象。比如,轮船的长、宽、高是否需要考虑?轮船的质量是否需要考虑?甚至这个原始问题属于什么方面的问题,需要应用什么物理定理或定律等都需要学生自己去深入思考。因此,正是通过这一过程,原始问题真正有效地考查了学生的物理能力。[5]“轮船减摇”实际上是一个多普勒效应问题。

通过改变轮船的航向和速度,来改变轮船接收到的波浪冲击的频率。当然,也可以采用机械波的频率、波长、波速三者之间关系的公式f=v/λ来解决。由于轮船的速度与波浪的速度有一定夹角,因此,需要把波速向船速投影,再应用公式f=v/λ就能使问题得到解决。学生解决问题的表现见表1。上表中的数据表明,当学生被置于原始的物理现象中时,他们的物理能力水平便真实地表现出来了(41.25%的学生完全不能解决问题)。同时,他们所学的知识和科学方法也往往不能有效地运用(30.00%的学生不能正确地使用公式和方法),这表明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方法的能力较差。如果单纯进行知识(f=v/λ)和方法(速度分解)测验几乎每个学生都能正确回答。全部学生中仅有20.00%能正确地解决问题,说明学生的物理能力总体处于较低水平。笔者认为,高考物理命题改革的方向就是要逐渐在试题中渗透原始问题。这不仅能将学生的真实能力考查出来,从而区分不同能力的学生,而且能真正发挥高考对中学物理教学的引导作用。高考既有选拔功能,又具有引导功能。在这个意义上,高考是中学教学的“指挥棒”。在肯定高考积极作用的同时,实事求是地评价高考物理命题导向存在的问题,不仅有助于高考物理命题的改进,而且有助于扭转中学物理教育中的“题海战术”现象,这显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原始物理问题解决———促进学生认知状态的改变

高考物理范文篇10

[关键词]高考制度改革;高考资格;高考科目;高考移民

为了解决当前的高考资格设置、高考科目设置和高考移民这三大难题,笔者在此提出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的新思路,或许这种新思路对我国将来高考制度改革会起到抛砖引玉的启迪作用。

一、现行高考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高考制度暴露出许多弊病,因而很有必要对其进行重大改革。在此就解决高考资格设置、高考科目设置和高考移民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高考科目设置沿革

1977年高考恢复时沿用了“”前的文理分科的办法,即文科类专业考政治、语文、数学、历史、地理、外语,理工科类专业考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外语。这种科目设置办法当时在为高等学校选拔人才及促进中学教学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克服中学教育中的“应试教育”倾向,原教育部于1983年提出试行高中毕业会考,在会考的基础上进行高考科目改革。1987年国家教委批准上海试行“3+l”方案;1991年又在湖南、海南、云南三省进行科目组改革试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于1995年在除上海以外的全国其他地方全部实行文科考语文、数学、外语加历史、政治,理科考语文、数学、外语加物理、化学的“3+2”方案。在此基础上,教育部门1998年下半年提出了“3+x”高考科目设置的改革方案,现已发展到了“3+小综合”和“3+大综合”这两种高考科目设置模式。“3+小综合”是指语文、数学、外语这三科再加理科综合(物理、化学、生物这三科的综合)或再加文科综合(政治、历史、地理这三科的综合)。“3+大综合”就是语文、数学、外语这三科再加上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这六科的综合。目前全国高考科目设置方式的主流是“3+小综合”这种模式。

(二)现行招生方式

现行的招生方式就是先将招生数量指标划分到各省、市、自治区(特别是全国重点高校的招生指标更加要按省级行政区严格划定),将招生指标划分到各省级行政区是为了保护地方考生,以体现教育的公平原则。然后再按提前批、第一批、第二批和第三批这四个步骤顺序进行计算机远程录取。提前批为军事院校、艺术院校和体育院校录取的本专科新生;第一批为全国重点高校录取的本科新生;第二批为普通高校录取的本科新生;第三批为普通高校录取的专科新生。

(三)现行高考制度的弊病

现行高考制度主要存在如下两点弊病:

一是高考科目设置不够完善。高考科目的设置应强调高校各类专业的特点,高考科目知识既要求全面又要求与自身专业特点相关。现行的“3+大综合”高考模式有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利之处,但也有考核学生“全面不专”的弱点。同时,高考要复习应考九门功课,学生负担过重。而现行的“3+小综合”高考模式却存在有使学生偏科思想的弊病(如文科考生不重视物理和化学课的学习,理科考生不重视政治和历史课的学习)。

二是现行高校招生制度必然产生高考移民现象。在现行高校招生制度下,全国重点高校招生指标是按省级行政区划分的,由于各省级行政区之间的教育水平差异较悬殊,各省市自治区划定的同一档的上线原始分数线最大相差可达100多分。按省级行政区划分招生指标的办法录取新生很可能会产生同一高校同一专业录取的新生,其原始分数之间相差100多分的现象。因而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在省际之间出现高考移民现象,并逐渐形成高考移民潮,至今还有愈演愈烈之势。虽然有些省级行政区教育部门采取了严厉的措施来制止,但还是不能完全杜绝这种高考移民趋势。

由于现行高考制度存在上述两大弊病,因而很有必要对其进行重大改革。

二、改革现行高考制度的设想

改革现行高考制度,一是要设置高考资格,只有通过全国成人高中毕业会考,并取得相应的成人高中毕业证书的考生才有资格参加全国高考。二是要合理设置高考科目,特别是理科专业方面的高考科目。三是要改革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制度,全国重点高校理科专业招生指标不宜再划分到各省、市、自治区。通过上述三方面的改革,就很可能建立起较为合理的全国高考招生制度。

(一)设置高考资格如何设置高考资格,在此可规定为只有参加全国成人高中毕业会考并取得全国成人高中毕业证书的考生才有资格参加全国高考。也就是说,只有取得全国成人高中毕业证书的考生才有资格参加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成人高校入学考试以及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参加全国成人高中毕业会考的考生必须参加语文、数学、外语和信息技术(即计算机应用基础,下同)这四科的全国统一考试,成绩合格者可发给其全国成人高中毕业证书。全国成人高中毕业会考为什么要选定语文、数学、外语和信息技术这四科作为考试科目?这是因为这四科是学习其他科目的最基本最有用的工具性学科的缘故。全国成人高中毕业会考应由国家教育部统一出题,全国统一进行考试。这样一来,全国成人高中毕业会考及其毕业证书就具有全国权威性。

由于是全国成人高中毕业会考,因而可作如下规定:语文科考试不必再考古代汉语。这是因为古代汉语在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已不能再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的缘故。数学科考试深度可略浅于现普通高中毕业会考的难度。外语科考试只考笔试而不必考听力。信息技术学科考试只考机试而不必考笔试。

全国成人高中毕业会考考试成绩可定为A、B、C三级。也就是说,可规定90至100分为A档成绩,75至89分为B档成绩,60至74分为c档成绩。每科成绩都是A档的可称其为A级成绩,每科成绩最低一档是B档成绩的可称其为B级成绩,每科成绩最低一档是C档成绩的可称其为c级成绩。为了使考生考试资格更好地对应考生报考高校的级别或批次,可规定只有持有A级成绩的全国成人高中毕业证书的考生才可报考全国重点高校本科专业(即第一批录取本科专业),持有B级成绩的全国成人高中毕业证书的考生可报考全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即第二批录取本科专业),持有C级成绩的全国成人高中毕业证书的考生可报考全国普通高校的独立学院本科专业(即第三批录取本科专业)或可报考全国普通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即第四批录取专科专业)。全国成人高中毕业会考可采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组织形式,即每三个月进行一次全国统一考试,利用星期六和星期日两天时间进行语文、数学、外语、信息技术这四科的考试。全国成人高中毕业会考与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时间安排上要相互错开。考生若觉得某一科成绩不理想(如只获得B级或C级成绩而不是A级成绩),还可以继续再考,直到本人获得满意成绩为止。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各科考试易难程度来确定先后选考科目,最快的考生只须经过两天的考试就可以拿到全国成人高中毕业证书。全国成人高中毕业会考不仅是为在校高中生而设置的,而且也是为非在校高中生而设置的。也就是说,全国成人高中毕业会考还可为中专生、技校生、职业高中生、社会青年、特殊考生等群体获取参加高考资格而设置的。

(二)高考科目设置

高考科目可分为理科高考科目和文科高考科目两种。高考科目设置改革主要是理科高考科目和文科高考科目设置改革。此外,对于报考艺术体育类专业的考生,只要其获得全国成人高中毕业证书,就可以不再参加文化课的考试。

1.理科高考科目设置

理科类专业可划分为理、工、医、农这四大类专业。凡报考理科专业的考生,必须参加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这六科的全国统一考试。虽然地理科在中学属于文科,但是地理专业在大学属于理科专业。这就是报考理科专业的考生为什么要考地理科的原因。对于理科专业来说,这六科知识既全面又与自身专业相关。因此,选定这六科作为理科专业考生的固定高考科目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这六科的分值可规定如下:外语、数学、物理这三科的分值都定为150分,化学、生物和地理这三科的分值都定为100分,上述六科的总分值为750分。同时.由于数理化生地这五科的内容相近,因而其单科试题内容都可与其余四科中的两科试题内容有一定比例的相互渗透。也就是说,数学科要与物理科、化学科相互渗透,数学科可占70%-80%的分数,物理科和化学科可各占10%-15%的分数;物理科要与数学科、化学科相互渗透,物理科可占70%-80%的分数,数学科和化学科可各占10%-15%的分数;化学科要与数学科、物理科相互渗透,化学科可占70%-80%的分数,数学科、物理科可各占10%-15%的分数;生物科要与化学科、物理科相互渗透,生物科可占70%-80%的分数,物理科、化学科可各占10%-15%的分数;地理科要与化学科、生物科相互渗透,地理科可占70%-80%的分数,化学科、生物科可各占10%-15%的分数。

对于报考理工类专业的考生来说,录取时可参考其数学科和物理科的成绩(或按一定比例提高其数学科和物理科的成绩)。对于报考医学类专业的考生来说,录取时可参考其化学科和生物科的成绩(或按一定比例提高其化学科和生物科的成绩)。对于报考农学类专业的考生来说,录取时可参考其生物科和地理科的成绩(或按一定比例提高其生物科和地理科的成绩)。

2.文科类专业高考科目设置文科类专业可划分为纯文科类专业(如哲学、历史、政治、文学等专业)、第一类应用文科专业(如外语、新闻、法学、财政、审计、金融、税务、会计、电子商务、贸易、物流管理等专业)和第二类应用文科专业(如酒店管理、物业管理、旅游等专业)这三大类文科专业。凡报考文科类专业的考生,必须参加语文(要加考古代汉语)、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这六科的全国统一考试。对于文科类专业来说,这六科知识既全面又与自身专业相关。因此,选定这六科作为文科专业考生的固定高考科目是比较理想的选择。这六科的分值可规定如下:语文、数学和外语这三科的分值都定为150分,政治、历史和地理这三科的分值都定为100分,上述六科的总分值为750分。由于政治、历史和地理这三科的内容相近,因而其试题可以相互渗透。其中,政治科要与历史科、地理科相互渗透,政治可占70%-80%的分数,历史科和地理科可各占10%-15%的分数;历史科要与政治科、地理科相互渗透,历史科可占70%-80%的分数,政治科和地理科可各占10%-15%的分数;地理科要与政治科、历史科相互渗透,地理科可占70%-80%的分数,政治科和历史科可各占10%-15%的分数。

对于报考纯文科类专业的考生来说,录取时可参考其语文科、政治科和历史科的成绩(或按一定比例提高其政治科和历史科的成绩)。对于报考第一类应用文科专业的考生来说,录取时可参考其数学科、地理科和历史科的成绩(或按一定比例提高其地理科和历史科的成绩);对于报考第二类应用文科专业的考生来说,录取时可参考其政治科、地理科和历史科的成绩(或按一定比例提高其政治科、地理科和历史科的成绩)。

对于报考跨越文理科类专业(如考古学专业)的考生来说,要求一律参加理科类专业考生的考试。同时,要加考语文科,免考外语科(其外语科高考考试成绩可用其全国成人高中毕业会考外语科成绩来替代)。录取时可参考其语文科、数学科和生物科的成绩(或按一定比例提高其语文科和生物科的成绩)。

3.艺术体育类专业高考科目设置艺术体育类专业主要包括音乐、绘画、影视、戏剧、体育等专业。艺术体育类专业考生可不必再参加全国统一的文化课考试,其文化课考试成绩可用其全国成人高中毕业会考成绩来替代。虽然艺术体育类专业考生不必再参加全国统一的文化课考试,但是艺术体育类专业考生要参加其专业课的考试,这可由考生报考的院校组织其专业课的考试,或者委托相关院校组织其专业课的考试。(三)招生录取工作

新生录取程序仍然可按现行的新生录取程序进行,即分为提前批、第一批、第二批和第三批这四个步骤进行计算机远程录取。但在录取第一批新生时,其录取原则要求应有所变更。

1.理科专业新生录取全国重点高校理科专业的招生指标可不再按省级行政区划定,而是在全国范围内按高考成绩由高分到低分(没有照顾分的原始分)的先后顺序进行录取新生。为什么全国重点高校理科专业的招生指标不再按省级行政区划分呢?主要理由有如下三点:

一是为了解决高考移民难题。由于全国重点高校理科专业的招生指标不再按省级行政区划定,而是在全国范围内按高考成绩由高分到低分的先后顺序录取理科专业新生。又由于全国重点高校理科专业的招生指标略多于全国重点高校文科专业的招生指标,因而各省报考全国重点高校理科专业的高中生就没有必要迁移到其他省区高中去就读,这样就可大大减少高考移民现象的产生,高考移民难题也将得以较好地解决。

二是全国重点高校可在全国范围内招收到最优秀的自然科学专业方面的新生。同时,还可根除按照省级行政区划分招生指标的办法录取新生可能会产生同一高校同一专业录取的新生,其录取成绩之间相差太悬殊(原始分可相差100多分)的弊病。新的录取新生办法不仅可保证在自然科学专业方面能录取到全国最优秀的考生,而且还能保证在同一高校同一专业录取的新生,其成绩之间的差异不会太大。

三是可操作性强。由于理科高考试题客观性较强,试题答案的正确与错误界限分明,能客观地反映出考生的真实能力水平,可真正体现出在分数面前人人相等。因此,录取理科新生时就可一视同仁。

2.文科专业新生录取全国重点高校文科专业的招生指标还是按省级行政区划定为好。为什么这样划分呢?其原因有如下三点:

一是体现教育公平原则。为了保证重点高校在全国范围内招收到最优秀的理科专业的新生,因而在全国范围内可按高考成绩由高分到低分的先后顺序录取理科专业新生,全国重点高校理科专业的招生指标就不再按省级行政区来划分。体现教育公平原则就主要落实到文科类专业和艺术体育类专业考生方面。为了保护地方考生,为了保证各省区招生数量的相对平衡,全国重点高校文科类专业和艺术体育类专业招生指标就应该按省级行政区来划分。

二是体现文理科不同的教育特点。这是因为全国重点高校理科专业的教学水平及其毕业生质量与普通高校理科专业的教学水平及其毕业生质量之间的差距,比全国重点高校文科专业的教学水平及其毕业生质量与普通高校文科专业的教学水平及其毕业生质量之间的差距要大得多。例如清华大学建筑工程系的教学水平及其毕业生质量与广西工学院建筑工程系的教学水平及其毕业生质量之间的差距就要比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教学水平及其毕业生质量与广西师范学院中文系的教学水平及其毕业生质量之间的差距大得多。也就是说,理科方面差距大而文科方面差距小。因此,全国重点高校理科专业招生指标不宜按省级行政区划分而全国重点高校文科类专业招生指标还是要按省级行政区划分就较为合理。

三是文科高考试题主观性较强。如给同一篇作文评分时,不同的改卷老师给出的评分结果就很可能不一样,文科高考试题评卷结果不如理科高考试题评卷结果那样精确,误差几分是很可能的事。若在全国范围内按高考成绩由高分到低分的先后顺序进行录取文科新生,则几分的差距就很可能使一位考生的命运迥然不同。这也就是全国重点高校文科专业的招生指标必须按省级行政区划分的理由之一。

从全国总的高校招生指标拿出一部分招生指标来让各省区进行竞争是公平合理的。虽然这样可能会使个别省区(主要是人口大省和教育发达的省区)获取这部分指标中的相当大部分,而又可能会使个别省区(主要是人口小省和教育落后的省区)获取这部分指标中的相当小部分(甚至为零)。也就是说,拿出一部分招生指标来让各省、市、区进行竞争,让一部分省、市、区争得多一点招生指标也不是什么坏事。若为了保护地方考生,体现教育的公平原则,则可在文科类专业和艺术体育类专业考生方面体现,而不应在理科类专业考生方面体现。否则,就特别不利于在全国范围内选拔最优秀的自然科学方面的人才。

三、改革现行高考制度的重要意义

改革现行高考制度在减轻学生负担、高考科目设置、高考移民、高中毕业统一会考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减轻学生负担

新高考制度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报考理科类专业的考生在参加全国高考时,可免考语文科;报考艺术体育类专业考生在参加全国高考时,可免考所有文化课科目(而只考专业课科目),即可用全国成人高中毕业会考成绩来替代全国高考文化课的考试成绩。

(二)高考理科科目设置更合理

在设置理科高考科目方面新高考科目方案比现高考科目方案更合理。现高考理科科目设置方案主流为“3+理科小综合”,也就是说,语文、数学、外语这三科加上理科综合(物理、化学、生物这三科的综合)。新高考科目设置方案对于报考理科专业的考生来说,少考了语文科而多考了地理科。作为工具性科目的语文科在全国成人高中毕业会考时已考过,因而在正式全国高考中可免考语文科。地理科在中学是文科,在大学是理科,因而地理科是文理兼容科。报考理科专业的考生要加考地理科,知识结构才全面合理。同时,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五个单科考试方式,都是采用每科与其余四科中的两科有一定比例地相互渗透的考试方式。新的高考科目设置方案,更加关注学生的学科优势和特长,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具有鲜明的学科特长的新生。显然,新的理科高考科目设置方案比现“3+理科小综合”设置方案更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