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13:49:05

大学生创业

大学生创业范文篇1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对策

普通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毕业人数不断增加,从2001年的114万人增加到到今年765万人,而就业岗位增加并不明显。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如此,鼓励并支持大学生创业不仅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选择,也是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他们也必将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的重要一支力量。

1大学生创业的现状

对于大学生创业,社会并不陌生,但是毕竟发展时间短,目前还存在着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1.1有创业热情,但创业比例较低

根据对南京G高校在校生的调查发现,低年级中有过创业想法的达到52%,高年级仍有创业想法有20%。低年级学生围绕创业做过相关实践的有29%,而高年级只有12%,而尝试进行创业占比不超过5%,正在创业的只有1.4%。创业涉及方方面面,阻断大学生创业的因素也多种多样,包括“不知道做什么”(67%)、“担心失败”(65%)、“没有必要的支持”(61%)。创业虽可以自由发挥,实现自我,但目前多数大学生而言还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1.2创业方向多,但创业起点较低

从此次调查来看,大学生选择创业方向较多,依次是零售(83%)、餐饮(74%)、中介(69%)等直接服务,而软件开发、大数据处理等高科技领域极少。大学生在创业时重点考虑的因素有启动资金(82%)、行业门槛(69%)、人力要求(45%)和投资回报(44%)。在现实中我们确实发现不少大学生认为在网上开一个淘宝店,卖点服装和日用品,就算是创业。总的来说,他们选择的创业方向大多和自己的专业不相关,呈现同质化的特征,门槛虽低,但竞争激烈。

1.3创业时间偏晚

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大学生(76%)没有选择创业原因是“不想耽误学业”,他们希望获得奖学金、考到更多的证书,能够考研成功。在创业、就业和深造等方面,患得患失,犹豫不决,造成了创业偏晚。相比能产生较为确定性结果的选择,创业往往成为“最后的稻草”,调查中也发现将创业作为大学就业首选途径的人只占12%。那些创业较早的往往成绩一般,大部人觉得既然在学业上没有出路,而走创业之路。

1.4冲动创业多,创业准备不足

创业需要的是综合素质,包含社交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创新能力、风险承受能力等。而这些知识往往大学专业教育中涉及较少,即便是开设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的课程,也主要是起到启发、引导大学生创业的作用。调查中发现他们对创业项目缺少必要的需求调研和市场分析,对企划书也了解甚少,有过团队管理经、项目预算编制等知识的比例低于3.2%。对困难的低估,专业技术和管理经验的缺乏,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退出创业乃至创业失败。

1.5家庭支持不够

在问及那些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有无将创业想法告知父母”时,高达72%的学生并未和家长提及创业事宜,他们普遍担心家长的反对和不理解。而和家长提及的人中,只有8%的家长明确支持。88%的大学生表示父母更希望自己从事一个稳定的工作,如考公务员、到国企。调查也发现那些明确表示支持子女创业的家庭,其经济条件往往也较好,这种家庭出身的学生承受风险的能力也更强。

2学校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对策

大学生创业可以促进国家经济增长;大学生创业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大学生就业可以推动社会发展;大学生创业可以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生创业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个体成长。[1]但要真正发挥大学生创业的优势,作为高校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解决存在问题,使更多的学生想创业,敢创业,能创业。

2.1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念

“学而优则仕”仍是不少大学生最为看重的,每年火爆的公考可见一斑。同时家长也希望子女从事“体面”的工作,并不考虑支持子女创业。目前的社会经济状况是适合创业也需要创业的,学校需要通过恰当的途径激发起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如教育部出台措施要求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要结合当前形势和就业政策,引导毕业生调整就业预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劳动最光荣”的就业观和成才观。

2.2完善学校创业教育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快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并纳入学分管理。第一,创新性和专业性。大学生创业不同于下岗人员的创业,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要具有创新性和专业性。作为学校,应鼓励学生将自己专业优势转化为创业基础实践。教育部专门下发通知指出:“高等学校要全面加强创业教育,积极探索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创业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学校在专业课程教学时可采用“融合式”或“渗透式”方法引入创业内容。通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创业精神。第二,团队于合作。大学生普遍是人生经验不足,较为个性化且自信,学校需要教育创业者学会团队组建、团队分工、团队规则制度等诸多体现“人与人合作”的工作,避免今后出现“一人是龙、二人是虫”的情形。第三,风险教育。大学生创业一般都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特点,这种敢打能冲的特点利于事业的拓展,但也容易导致对创业风险的忽视,一旦失败,可能会把一个原本积极进取的大学生压得直不起腰来。很多大学生凭着创业的冲动、对创业认识不足,个人自信心膨胀,市场认识浅薄,在没有进行市场分析、市场环境扫描、消费市场细分和定位、财务分析的情况下,盲目进行原材料采购、机械设备安装、员工招募等一系列企业行为,结果在产出等于零的时候,投入就几乎耗尽了创业团队的现金流。[2]

2.3构建学校创业实践平台

第一,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社团,并通过社团参与创业见习、职业见习等活动来接触社会,了解市场,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第二,组织创业交流会,学校可以定期邀请成功创业的往届生和在校生交流,也可以组织类似“生涯访谈”的方式让学生走近职场人士以真实了解社会和市场。这往往比从书本上的知识帮助更大。通过这种人际交往途径获得最直接的创业技巧与经验,将使创业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受益无穷。

2.4做好桥梁工作,宣传并促成政策落实

大学生创业政策体系的有效性不足;社会环境中的大学生创业政策的执行存在失范,政策要求得不到落实[3]。学校在支持大学生创业的过程中不应忘记向学生宣传、解释相应的优惠政策,同时加强其可操作性。教育部在《关于做好2010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各省级主管部门要积极协调并配合有关部门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新的支撑平台,充分利用大学科技园、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的资源,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并给予场地、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切实扶持一批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学校应发挥桥梁作用,确保学生收到并理解政策,同时为学生切实享受政策便利提供必要支持。

3总结

大学生创业是一个复杂而艰难的过程,父母、学校、企业单位和各级政府都是创业支持体系的成员,其成功取决于各个单位之间的互动。①大学生要有正确的就业观念,理性看待创业。②大学生既要有过硬的知识基础,还要具备充分的社会技能。③大学生创业离不开家庭的理解持。④大学生创业需要学校和政府助力。如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适当增加关于大学生创业的课程,政府在政策制定上也应有所侧重。

作者:郝慧 单位: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就业指导中心

参考文献:

[1]莫童.浙江省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0.

大学生创业范文篇2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有利因素;不利因素;博弈论分析

2014年9月,在夏季达沃斯论坛首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8年9月18日,国务院下发《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到2019年,我国大学毕业生预计达到834万,加上之前毕业但未就业的大学生,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那么,大学生应该如何乘着“双创”政策之风,开拓自己的创业之路呢?

1大学生创业的经济学分析

1.1大学生创业有利因素分析。大学生创业的有利因素是大学生成功创业的重要保障,因此大学生在选择创业前要认清这些因素,以便在创业过程中充分利用其优势。第一,大学生创业拥有良好的环境支持体系。我国政府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从减免部分费用,到提供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咨询服务、后续扶持等“一条龙”服务。不少学校开设与创业教育相关的课程,建立校园创业孵化中心,并邀请当地成功企业家对大学生创业进行指导。第二,大学生自信心强,对未来充满希望。大学生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较高,他们有着积极乐观的态度、蓬勃的朝气以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一旦发现了商机会竭尽全力去行动,积极筹备建立企业的一切活动。第三,大学生拥有先进的理论知识和先进的技术优势。大学生系统地学习理论知识,拥有先进的技术优势。也决定了“用智力换资本”是大学生创业的特色和必然之路。第四,现代大学生有创新思维。现代大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拥有对传统观念和传统行业挑战的信心和勇气。第五,大学生没有来自家庭的负担和压力。大学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业活动中。家庭、朋友的帮助,也增加了创业优势。第六,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能力的提高。大学生创业结果:创业成功和创业失败。创业成功,是对他们努力和付出的认可,利于大学生继续创业;创业失败,是对他们的历练,避免以后犯同样的错误。1.2大学生创业不利因素分析。大学生创业的有利因素对于其创业具有促进作用,而大学生创业的不利因素阻碍了其创业活动。第一,大学生由于社会经验不足缺乏创业信念,所以常常会对创业产生盲目乐观的心态,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大学生只看到创业成功者光鲜亮丽的一面,忽视了隐藏在其背后的辛酸和泪水。第二,大学生急于求成,对企业的认识还只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缺乏市场意识、营销理念以及企业管理经验,很难在短时间内胜任企业经理人的重任。第三,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还仅仅停留在一个美妙的想法和认识上,在他们的意识里创业还只是一个概念。对计划的可行性以及市场盈利潜力考虑较少。第四,大学生的市场观念比较淡薄,对市场理解不够深刻。大学生乐于向投资者谈自己的技术或者产品多么先进,而对这些技术或者产品的市场需求以及市场空间和市场潜力的大小却很少提及。第五,大学生缺乏资金以及社会环境不完善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因素。家庭承担了昂贵的学费,很难再为其提供创业资金,而大学生吸引社会投资也很困难。另外,由于我国很多创业政策难以顺利实施,各个高校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各不相同。第六,大学生创业是对自我的一个挑战。所以很多大学生在选择创业这条路时受到父母和亲人的反对。而且,大学生创业者很可能要承担的一个事实是创业失败,这对于毕业生来说也是一个挑战。1.3大学生与政府间的博弈分析。在大学生与政府之间的博弈中,局中人是指大学生和政府两方,用i=1,2表示,其中i=1表示大学生,i=2表示政府。用N={1,2}表示局中人的集合;大学生有创业和等待两个选择,政府有支持创业和不支持创业两个选择。一般用si表示局中人i可以选择的一个特定策略,而用si局中人i可以选择策略所构成的集合,称为策略集。如果2个局中人每方选择一个特定的策略,则n为向量s=(s1,s2,s3,s4)表示一个策略组合,可以分开表示为(创业,支持创业)(创业,不支持创业)(等待,支持创业)(等待,不支持创业);我们用ui表示局中人i的支付,它是策略组合S的函数。经济学用n为向量u1(s),u2(s),u3(s),u4(s)表示n个局中人的支付。政府有支持创业和不支持创业两个选择,在政府支持创业的情况下,大学生有选择创业和等待两个选择,如果大学生选择创业,与政府支持创业的情况相吻合,而创业又会带动就业,那么这种组合即(创业,支持创业)给政府和大学生带来的收益是最大的,假定为(2,2);如果大学生等待,那么政府支持创业与大学生等待相互间带来的收益为0,那么大学生等待与政府支持创业即(等待,支持创业)的收益为(0,-1);在政府不支持创业的情况下,大学生有选择创业和等待两个选择,如果大学生选择创业,那么政府不支持创业没有给大学生选择创业带来收益,但大学生创业仍给自身和政府带来收益,假定大学生选择创业与政府不支持创业即(创业,不支持创业)的收益为(1,1);如果大学生等待,与政府不支持创业间也没有关系,这种组合即(等待,不支持创业)的收益为(0,0)。用博弈矩阵表示即为:由以上矩阵可以看出,(2,2)是最大支付组合,政府支持创业与大学生选择创业即(创业,支持创业)是最优组合。

2大学生创业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大学生自身存在一些问题大学生一般都是二十多岁的青年,他们有远大的抱负,但是经验不足,对自身的优劣势认识不清晰,分析市场以及预测市场变化的能力欠缺,对创业的认识片面,选择创业不够理性,缺乏解决困难的能力。。2.2政府优惠政策实施的不完全。政府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各地政府为了扶持当地大学生创业,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法规,而且更加细化,更贴近实际。但是由于社会制度的缺失以及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大学生创业者并没有享受到这些政策,即使享受了这些政策,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2.3我国学校创业教育的缺失。西方国家从初中、高中一直到大学研究生乃至博士生都开设了创业课程,形成了相应的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而我国的创业教育刚刚起步,开设创业教育的课程也仅限于部分高校,小学和初中还没有涉及,学校对大学生创业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2.4资金的缺乏由于大学生创业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很多家长不支持子女创业,而且很难从银行得到贷款。政府虽然出台政策给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小额担保贷款,但是数额少,申请条件苛刻,对于刚刚进入社会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3推动大学生创业的对策分析

为了保证大学生更好地创业,针对以上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下对策与建议:3.1大学生自身的努力。大学生应从小事做起,锻炼自己承受挫折的能力。创业之前要对市场进行调查分析,先到与创业方向有关的企业实习,了解公司运营、管理以及营销策略,多与创业成功者交流。3.2保证政府政策的顺利实施。针对政府政策实施的不完全,我国政府应做到:首先,加强制度改革和创新,出台更多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并给予严格的监督,确保这些政策起到应有的杠杆作用;其次,应继续并大力倡导创业精神,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全社会尊重的良好氛围;最后,要建立系统化的跟踪服务体系,并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创业的法律和社会保障体系。3.3学校以及市场对政府政策的配合。学校作为大学生的摇篮,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要尽快建立并完善创业教育体系,做好大学生创业前期的培养和指导工作。可以效仿清华大学的做法,举行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并邀请成功创业者给予指导和培训等。3.4拓宽资金来源。通过政府以及学校对创业的支持和倡导,在全国范围内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赢得家长的支持和鼓励,确保金融机构贷款的实施。同时,可以向社会募集资金来支持大学生创业。

21世纪,经济的高速增长和较低失业率之间的矛盾尤其明显。而大学生创业可以缓解这一矛盾。创业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就业,不仅可以解决大学生自身的就业问题,而且还可以带动就业,拓宽就业渠道,使我国就业走向多元化的态势。创业于高技术产业的大学生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可以提高社会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蔡瑜丹,张建龙.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创业融资方式的比较分析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12).

[2]李鹏,范明,李洪波,等.创新驱动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行为演化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8(12).

[3]孙艳春,赵冠雄.“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业融资模式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0).

[4]刘树安.大学生创业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湖北省为例[J].湖北社会科学,2017(4).

[5]彭绮.论市场营销专业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J].普洱学院学报,2017(3).

大学生创业范文篇3

关键词:思想政治家教育;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

1大学生就业创业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1.1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集体意识

合作共赢是时代的潮流。现代社会非常注重团队合作。同时,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的情况下,也只有充分运用团队合作力量才能实现共赢。大学生没有足够的社会实践,在就业或者创业中都需要运用集体的力量,提升自己的团队意识,将风险损失降到最低。思想政治教育科研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团体意识、提高成功创业的几率和增加就业优势。现代社会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合作能力和集体意识较薄弱,没有与人合作共事的经验。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学生的团体意识,提高集体合作精神,为今后的工作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1.2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塑造健康人格

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随着时间、观念及就业状况的变化使得大学生能够树立有效的就业创业目标,促使学生能够明确自身的人生规划。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品质和人格的培养上有重要的作用。在整个创业就业教育中,重视学习创业就业的理论知识,也需要有健康的人格,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拥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健康人格的学生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站稳脚跟。在巨大挑战和困境下才能有足够的信心去战胜它。创业行为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1.3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学生拥有正确的创业观可以帮助学生度过困境。创业观念是否成熟可以关系到创业是否能够成功,正确的观念对实际操作有指导性作用。让大学生正确面对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并度过难关是思想政治教育所达到的目标,也是就业创业过程中的必经过程。针对大学生的需求,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导他们在清楚认识自己的基础上理性地选择创业,能够将自身需求和国家需要融合在一起,发挥自身兴趣爱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就业创业的联系

2.1与教育目标相关

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创业品质、创业精神等,与创业就业教育中所强调的目标有着相通之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同就业创业目标一样,培养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要发掘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及能力,让学生具有坚韧性、独立性、合作性和克制性的品质。

2.2与教育内容相关

思想政治教育和创业教育都是一种培养全能型人才的教育。就业创业教育中囊括了多方面的内容,其中也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身心健康、合作意识等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充分激发学生的就业创业动机,提高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2.3与教育路径相关

就业创业的关键环节就是将方案付诸实践。如果方案非常完善,但是没有在实践中得到应用,还是没有任何意义。思想政治教育促使着学生走出校门,将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增长实践知识,锻炼才干,提升技能。大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成果,可以增加学生的就业创业信心,为更多的人提供就业岗位,与“创业促就业”的要求相符合,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所希望达成的愿景。

3思想政治教育下就业创业教育的方法

3.1优化创业文化

创业文化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热情,支撑着大学生的创业行为,提高学生的创业动机和能力。创业文化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创业行为。创业教育在一定的创业文化中可以更深层次地感染学生,从而培养出他们的创业意识和精神。学校可以适当举办创业活动,让学生有足够多的机会参与其中,积累创业经验,提升创业意识,为进入社会打下基础。辅导员可以以多种渠道和工具促进创业的各种形式的表彰奖励,通过创业政策和措施,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鼓励大学生创业。

3.2全面把握学生的就业创业思想动态

在就业创业过程中,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或者教育,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助于帮助学生缓解就业创业压力,缓和就业气氛。创业之路布满荆棘,途中会遇到各种挫折,学生需要端正心态,将创业理念融入实践中。同时,校园世界和社会有很大的区别,学生的创业理想和所处的创业现实环境差距很大,很容易造成半途而废,影响学生的上进心。辅导员可以对其进行适当适时的疏导,让学生对现实社会有一定的认识。学生对未来非常地憧憬,但又会有未知的恐惧,加上自己没有足够的社会经历与阅历,一些小问题就可以让他们不知所措。辅导员需要为他们出谋划策,给他们以足够的信心,使得他们可以放心的去拼搏。

3.3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

学生的社会实践过程是非常重要的,是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过程。在学生真正融入社会前,应该组织学生到就业创业等培训基地实习、见习,主动到第一线考察、学习校园里学不到的知识。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信心及能力。目前,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正在加强,可以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一个就业或者创业的平台,提高创业意识,从而塑造良好的创业品格。

3.4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下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可以利用团队形式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就业创业教育环境中,学生、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和不断完善自己,通过不断地实践提升自己的就业创业能力,从而提高创业品质。就业创业难度在不断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该充分发挥其优点和作用,更好地为就业创业教育服务。另外,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这几年间,需要根据不同的层次和等级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鼓励学生主动创业,为学生提供良好创业环境,以展现出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各个领域中实践,增长见识,为步入社会后的就业创业提供广阔的选择。

4结论

就业创业教育是一种常规性的教育。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下的就业创业教育也需要以创新为核心,注重在思想和观念上的引导,实现教育对象全覆盖,通过几年大学生活让学生清晰认识到在现实条件下的“创业”含义。通过就业创业教育可以区分出创业及就业的学生,可以分别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平台,让学生能够明确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创业教育的融合是就业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下做好就业创业教育,提高高校人才质量,为就业创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作者:魏鑫 李璐 艾东 李美姗 单位:牡丹江医学院 牡丹江医学院

参考文献:

[1]原潇菲.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D].西安:西安工业大学,2014.

[2]王飞,姚冠新.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创业就业过程中的导向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32):21-23.

大学生创业范文篇4

绍兴纺织产业具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在隋唐历史记载中,对绍兴做出了这样的评价“:时闻机杼声,日出万丈绸”,因此,绍兴市也被誉为“纺织之乡”。当前柯桥中国轻纺城市场就位于绍兴市,该市场已经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纺织产品交易市场,并且这座市场所具有的纺织指数甚至可以作为纺织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经营管理乃至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从当前绍兴市纺织业发展规模来看,直到2009年底,绍兴市拥有的纺织企业达到了6.5万家左右,这些企业为社会创造了64万之多的就业岗位,在这些企业中,规模以上纺织企业达到了2354家,企业职工是绍兴市纺织从业人员的一半左右,实现工业总产值1311亿元,销售收入则达到了1284亿元。2013年,柯桥区纺织业收入达到2006亿元,创造利润为95.8亿元,这两项数据分别提升了5.2%与9.9%;从产业结构方面来看,绍兴市纺织业起步于化纤原料。以此为基础,绍兴纺织产业经过长时间的横向拓展与供需衍生,从而形成了系统的纺织上下游产业链。上游产业包括原材料的制作,中游产业包括印刷与纺织等,下游产业主要是服装的生产与加工。这些产业共同构成的产业链逐渐整合与汇集并形成了如柯桥中国轻纺城、诸暨大唐袜业、嵊州领带市场等产业集群;从空间分布方面来看,当前绍兴市纺织产业格局可以用“一个主题园区、七个特色民镇”来做出概括。其中主体园区指的是滨海工业园,特色民镇包括立兰亭、杨汛桥、齐贤等。这些城镇依托绍兴市在纺织产业方面的整体优势明确了自身特色,并构建了包含无纺布、家纺、针织等产业在内的全方位格局;从产业优势方面来看,绍兴市具有5万以上的专业纺织技术人才,并且拥有CDA推广中心以及科研中心等。同时,绍兴市内所具有的民族资本十分活跃,并且企业之间所具有的竞争意识十分凸显。总而言之,绍兴市纺织业代表着我国当前纺织产业的水平,同时影响着我国纺织业的发展方向。

2绍兴市大学生创业政策现状

绍兴市在大学生创业方面的支持力度与服务水平不断提升。2015年,绍兴市成立了专门负责指导与管理大学生创业的领导小组,并以解决大学生创业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另外,绍兴市在2013年出台了推动大学生就业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实施办法》,这一文件中规定,高校毕业生在毕业两年之后,在自主创业过程中如果资金不足,在符合申请条件与申请规定的前提下可以对30万元以下的担保贷款进行申请。之后,绍兴市不断放宽相关标准,其中自主创业的毕业生申请创业贷款以及专项投资资金的年限从两年放宽到5年。另外,绍兴市在大学生创业方面的指导工作还包括组织业内专家对创业项目等作出评审,这一评审过程是发现大学生创业问题与解决大学生创业问题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绍兴市政府部门对大学生创业提供创意指导、创业教育与导向服务的重要手段。虽然当前绍兴市在许多创业支持政策方面都仍旧按照原有办法进行相关工作的开展,但是在户籍限制、小额贷款以及创业基金方面都已经获得了很大突破,这对于推动绍兴市创业政策的优化、绍兴市创业氛围的打造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绍兴市高校应当抓住机遇,依托纺织业优势来对大学生做出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指导,并有必要在构建创业基地的基础上引导大学生参与创业实践活动,从而在此过程中更好地发现大学生创业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作出有针对性的引导以促进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

3大学生创业支持项目发展对策

高校引导大学生依托绍兴市政治优势以及绍兴纺织业产业优势、人才优势等,在大学生创业活动中取得了良好成效。但是大学生创业支持项目仍旧需要进一步开展教育思路、引导思路与实践思路的拓展,从而在对绍兴市政府扶持政策与绍兴市纺织产业优势做出充分利用的基础上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坚实保障。

3.1做好依托纺织产业开展创业的调研工作

绍兴纺织产业背景有利于大学生创业。对于绍兴大学生而言,绍兴的纺织产业已经具备了完整的纺织产品生产链,形成了相对固定的产品销售渠道和较大的销售市场,具有了充足的产业链上各产业节点的技术技能专家,具有政府的政策支持,具备了较好的创业环境、创业资金、创业人才,这些产业背景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创业,提高创业成功率。绍兴大学生应当依托纺织产业开展有效的创业实践。而为了提高大学生依托纺织产业开展创业的针对性,高校有必要对纺织业创业环境做出调研,其中需要重点了解的内容包括以下多个方面:了解、收集绍兴纺织产业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各类要素,分析并且制订大学生依托纺织产业开展创业实践的计划,选择具有创业潜力并且有志于创业的学生开展创业实践,与创业学生一起到纺织企业调研,了解纺织产品的种类、价格、销路、利润、市场需求、新产品研发方向,了解纺织产品内贸流程、外贸流程、外销国家和地区的产品种类和需求量,了解企业的部门组成、人员组成、管理结构、制度建设要求,选择与纺织产业相关联的业务组建创业实体,根据纺织业务需要组建公司成员,依据创建公司要求,制订建立创业实体的工作流程。

3.2拓宽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

对于依托纺织业开展创业的大学生而言,解决资金问题是确保成功创业的必要前提,同时也是确保毕业生创业实体企业得以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拓宽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是十分必要的。在此方面,首先,应当开拓专项资金扶持政策。虽然绍兴市政府部门对大学生创业颁布了许多扶持政策,并且在融资渠道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但是资金短缺仍旧是大学生依托纺织业开展自主创业的重要瓶颈。在实践过程中,大学生申请创业贷款之后需要担保服务工作者对大学生所开展的创业项目作出考察,并在与银行协调的基础上发放贷款。这种扶持政策已经具有了很多成功案例并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而高校以及高校引导大学生开办的创业实体应当在大学生依托纺织业开展创业的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通过对绍兴市扶持政策作出积极探索,并与贷款担保服务机构构建合作机制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好的融资渠道环境;其次,大学生依托纺织业开展创业还需要推动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发展。在构建创业实体以及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创业的过程中发现,大学生创业的初期阶段是融资成本最高的阶段,而如果得到资金并进行长时间的经营,融资成本将能够逐渐降低,这对于大学生创业企业的长期发展具有着有利作用。当前绍兴市大学生依托纺织业开展创业的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是政府扶持资金、金融机构贷款以及自筹三种,虽然这三种融资渠道能够为大学生创业初期提供很大帮助,但是这些创业渠道所具有的局限性也十分明显。所以高校以及毕业生创业实体企业有必要对创业企业资金管理模式做出改进,并通过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以及开展合作融资来为创业企业提供更多渠道。另外,高校应当重视总结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并有针对性有重点地指导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资金周转效率与使用效率。而大学生所创办的实体企业应当积极与银行机构开展沟通与合作,并争取更多的信用担保渠道。而对于具有知识产权和先进技术的创业实体,高校应当鼓励毕业大学生优化融资渠道,采取并购、风险融资等方式来获得更多发展资金。

3.3在高校与毕业生创业实体企业之间构建创业氛围

优化大学生自主创业氛围是引导大学生树立创业意识、提升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事实上,创业氛围的打造与优化是一项具有系统性特征的工程,这项工作的开展会受到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高校要构建良好的创业氛围,就必须与大学生依托纺织产业创办的实体企业进行合作,从而在企业与高校之间打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在合作过程中,高校需要强化创业教育,而毕业生创业实体企业则应当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实践,通过组织学生了解创业难点与企业管理难点来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水平。另外,高校也可以组织大学生开办创业实体,并将创业实体当作开展创业教育实训的重要阵地,在此过程中,高校所具有的师资力量将能够成为重要的后盾,并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构建保障,同时,学生对自主创业也将不仅仅停留在意识方面,而会产生依托区域产业优势开展创业实践的动力。为了强化高校与毕业生创业实体企业之间的合作以及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素养,高校还有必要加强与毕业生创业实体企业之间的项目合作,从而构建校企双赢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

大学生创业范文篇5

本研究在文献研究基础上,设计了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调查问卷,问卷共27个问题,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受访者背景因素与创业意愿的关系调查;第二部分是创业意愿影响因素调查,包括独立自主意识、学习能力、领导才能、风险承担能力和抗压能力、接受创业教育情况等.本文研究样本来自华南地区3所农业高校的本科生。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51份,回收率87.8%。有效问卷339份,有效率96.6%。采用EXCEL2010进行受访者基本特征分析,运用SPSS20.0软件对调查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本研究对问卷作信度分析,结果发现测评项目的信度系数(标准化克朗巴哈α系数)为0.804,表明问卷结果具有较高信度,问卷调查的数据可靠。

二、创业意愿影响因素调研结果与分析

1.个体背景因素与大学生基层创业意愿密切相关

由于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创业人文环境较差,到农村创业更具不确定性和挑战性,在农村开展种植、养殖或农产品加工等创业活动有很大的风险性。这要求到农村基层创业必须具备很强的自学能力、挑战意识和风险承担能力、强烈的事业心和进取心、坚定的学农爱农兴农的信念。而性别、年级因素、专业、心理素质等可能对农科大学生基层创业意愿的形成带来深刻影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性别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明显,男生有创业意愿的占25.0%,女生占18.0%,男生创业意愿显著高于女生;不愿意创业的女生比例高出男生14%(见图1-A)。这可能是因为男生更加追求事业成功,风险承担能力更强,更富于冒险精神;另外男生更加相信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和拼搏改变命运,取得创业成功,同时还可能与中国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女性追求工作稳定、男性担负着更多的家庭责任有关系。持无所谓态度(观望)的男生比例比女生高7%,反映男生一方面追求事业成功,同时对创业更加慎重,更显犹豫。不同年级大学生创业意愿有较大差异,愿意创业的学生比例大三>大一≈大二>大四,其中,大四学生愿意创业的比例大幅低于其他年级,而大三学生愿意创业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年级(高于大四学生17.3%)。相应地,不愿意创业的学生比例为大四>大一≈大二>大三(见图1-B)。大三学生经历过创业憧憬和创业教育成功案例激励后,创业冲动和意愿激增,而大四学生历经了找工作、毕业论文、考研等诸多压力后,变得更加现实,甚至有些消沉和疲惫,创业激情被磨灭,创业意愿大幅下降。依据专业特点,将受访学生分为两大类:传统农科类和非传统农科类。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传统农科类学生创业愿意(23.5%)明显高于非传统农科学生(14.7%),无创业意愿的传统农科学生比例(45.0%)明显低于非传统农科学生(56.3%)(见图1-C)。其原因可能包括,传统农科学生较多来自农村,受家庭和自身条件限制,就业相对困难,就业质量不高;所学专业比较对口,凭借专业知识更容易自主创业;农科学生由于专业“冷门”,更具危机感,更加懂得努力拼搏才能改变命运的道理;农科毕业校友中成功创业的案例较多,对农科学生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

2.人脉和资金支持、自学能力、风险承担与挑战

意愿以及事业心等对创业意愿形成有重要影响采用Bartlett球形度检验和KMO检验对原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统计结果显示,样本Bartlett球形度检验的概率p值为0.000,即相关系数矩阵与单位矩阵有显著差异(见表1)。样本的KMO值为0.881,根据Kaiser给出的度量标准,原变量适合做因子(主成分)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按照特征值大于0.6作为纳入标准,运用正交旋转方差最大法提取因子,旋转在7次迭代后收敛,共提取8个因子(见表2),这8个因子共解释了17个原始变量总方差的77.396%,说明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贡献率较高,该分析结果可以接受。最终提取的8个公因子,涵盖了所有17个变量,根据载荷最大的变量对公因子进行命名。各原始变量的载荷、公因子的命名、解释变量如表3所示。由此可见,假设一个农业院校大学生的性别、生源地、家庭、年级、专业、社会兼职与实习经历、学生干部经历、创业相关经历等不变时,农业院校大学生的创业意愿主要受到8种因素的影响,依据重要程度由高到底依次为:人脉和资金支持(14.081%)、财富与地位的追求(11.502%)、政策了解(10.261%)、自学能力(10.201%)、创业氛围与教育(9.062%)、事业心(7.571%)、风险承担与挑战意愿(7.494%)以及就业形势感知(7.494%)。将因子分析中所得出的8个因子作为变量,分析其与受访者创业意愿的相关关系。这8个因子与创业意愿的Pearson相关系数显著性水平均小于0.01,即所提取的这8个因子与创业意愿极显著相关。为探明各因子对创业意愿影响的方向和大小,各因子作为自变量,创业意愿为因变量,运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分析。其中,人脉和资金支持、自学能力、创业氛围与教育、风险承担与挑战意愿以及事业心这5个因子进入回归方程,概率p值均小于0.05,因此回归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结果表明,资金和人脉支持对创业意愿的影响最强。据此建立回归方程:y(创业意愿)=-0.291+0.398*x1(人脉和资金支持)-0.183*x2(自学能力)+0.286*x3(创业氛围与教育)+0.264*x4(风险承担与挑战意愿)+0.202*x5(事业心)。观察所有个案的残差数据,标准化残差呈正态分布,并且从回归标准化残差的标准P-P图(见图2)可以看到,散点在直线上或靠近直线,说明变量之间呈线性分布。由此可以推断,回归方程满足线性及方差齐性检验。

3.兼职、创业教育或培训与大学生创业意愿关系密切

调查发现,有社会兼职经历的学生愿意创业的占28.6%,无社会兼职经历的学生具创业意愿的占20.1%,两者之间相差8.5%;有社会兼职经历的学生不愿意创业的比例(40.2%)比无兼职经历学生的比例(53.6%)低13.4%(见图3-A)。表明大学生课余到校外兼职有利于促进创业意愿的形成。积累必要的经验和技术是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1]社会兼职为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和技能,提振了创业的信心和愿景。调查结果显示,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对创业意愿无明显影响。担任和未担任学生干部的创业意愿分别为23.5%和22.9%,不愿意创业的比例分别为51.4%和52.2%,均无明显差异(见图3-B)。有研究认为,创业教育中的创业实训有助于培养学生创业兴趣,提升创业意愿。[2]本次调查发现,创业实践和参加创业大赛活动对学生创业意愿形成有显著促进作用。参加过创业实践或创业大赛的学生其创业意愿(40.6%)比未参加创业实践或创业大赛学生(13.5%)高出27.1%,处于观望状态的比例也高出12%,不愿意创业的比例(19.4%)比未参加创业实践或创业大赛的(58.5%)低39.1%(见图3-C)。表明通过亲身参加和创业有关的活动,接触与创业相关的事务,对于了解创业、激发创业热情有积极的影响。洛达克(Roudaki)指出学校的创业教育课程对学生创业意愿的形成和强化有重要作用;[3]李(Li)研究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和印度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发现,学校的创业教育课程对创业意愿形成影响很大;[4]大学期间关于创业的学习经历有利于他们提前了解企业如何运作,对他们预测创业能否取得成功,评估是否做出创业的选择有重要的影响。所以,要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创业意愿,应该强化创业实践活动,激励学生参加创业大赛,让学生了解创业,掌握技能,勇于创业,热爱创业。

4.创业氛围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显著

家庭创业背景对创业意愿形成有较大影响。本次调查发现,亲友中有成功创业案例的学生,愿意创业的比例(23.1%)比无亲友成功创业的学生比例(14.0%)高9.1%,前者无创业意愿的比例(46.0%)比后者(55.6%)低9.6%(见图4-B)。这可能是因为如果处于亲友经营企业的环境当中,对企业的经营运作会有一定了解,或者对企业经营产生兴趣,这样也容易激发创业意愿。这些影响可能在于创业氛围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持,这种支持能够激励具有创业潜能的大学生坚定创业理想并朝着创业目标前进,从而提高创业的可能性。政府的政策支持等创业氛围对学生创业有重要影响。政府的政策支持主要包括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和保障制度、必要的资金扶持和贷款优惠,这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次调查显示,来自城镇和农村的大学生创业意愿无明显差异,即生源地(城镇或农村)对创业意愿无显著影响。

三、提高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意愿的路径

1.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服务“三农”的创业理想

首先,应树立科学的创业教育理念,将解决“三农”问题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业能力。目前农村条件艰苦、就业岗位少、薪酬低,很多农业院校大学生毕业后不愿去农村基层发展。因此,农业院校应站在推进我国农业科技的创新发展、促进学生基层创业的高度开展创业教育,明确创业教育内涵,培养学生从事农业类创业活动所必备的挑战精神、自学能力和事业心,核心是要培养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着力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创业观念,自觉适应社会需求,将目光转向农村和农业,树立面向农村自主创业的观念。其次,在创业教育中应渗透“学农爱农”的专业思想。一些农业高校把创业教育视为提高就业率的无奈之举,部分涉农专业毕业生把回农村基层创业视为求职不顺之后的选择。学生创业意愿受事业心的追求影响较大,在创业教育中要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基层创业所能带来的经济收益、社会价值与地位的提升。农业院校必须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培养一批立志学农爱农兴农的优秀学子。如袁隆平院士早年读书期间在学校组织的园艺场参观时,对花草果木和大自然的春华秋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立下了学农爱农的志向。再次,创业教育应与农业知识培训有机结合。农业现代化知识是农科大学生创业所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因此,要特别注重农业知识与创业知识的高度结合,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农科教育为特色,创业教育为龙头,创业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职业理想教育的融合。既要突出专业知识教育的作用和地位,也要加大创业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传授,强调人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培养。要尽量扩大创业教育的受众面,不仅面向有创业兴趣的大学生,更要将创业教育普及到所有在校大学生,尤其要重视对女大学生的创业知识普及,培养她们的创业意识。在普及创业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层次性、针对性和专业性,分类指导,统筹兼顾,保证农科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要求。还可成立创业教育研究机构,专门有针对性地研究农业院校的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探索农科学生利用农业科技进行创业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2.重视大学生农事训练与实践,积累创业技能

首先,建立农业院校农事训练与实习基地。调查表明,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和创业实践经历对创业意愿有显著影响。但是,农业院校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相关措施和制度还不完善,创业实践环节薄弱。相对工业类企业和服务业发展,农业企业发展存在数量少、规模小等问题,这些都导致农科学生创业缺乏平台和载体。因此,农业院校应结合自身办学特色,主动与农业企业合作,建立以科技创新、课程实践、就业实习等为目标的农事训练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到农业企业参观、实习和实践。近年来华南农业大学与广东温氏集团开展产学研合作,为大批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实习机会,培养了一批立志农村基层创业的学生。另外通过农业科技创业园、大学生创业活动中心、大学生创业协会等组织,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提供机会。其次,在创业教育中融入农业技能实践内容。农业院校要以教育部“卓越农艺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核心,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开拓精神和实操能力,充分发掘大学生的创业潜能,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素养,激发其创业意愿。定期举办农业文化节、农业实验技能大赛、农业知识竞赛、生态沙盘制作大赛等活动,强化农业技能和农事实训,畅通科技创新和创业探索的渠道,让学生在参与式的教学中感悟创业。还可尝试举办面向农村的大学生基层创业计划大赛,让更多的学生在比赛中接受农业创业教育和模拟实践,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再次,整合社会资源指导创业实践。创业是一项社会活动,需要与多个部门发生联系,大学生创业教育需要社会的支持。农业院校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大批人才,其创业教育具有特殊意义。农业院校创业教育起步晚,师资缺乏。一方面需加强与农业龙头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规定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环节必须到企业完成;另一方面,农业技术专家和企业负责人也可作为创业教育的师资,指导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训和实践。对愿意在农业领域进行创业的学生,重点开展帮扶和指导,尽量使其掌握一技之长。

3.营造惠农兴农的良好创业氛围,激发学生创业意愿

大学生创业范文篇6

[关键词]大学生;双创教育;体系构建

开展大学生“双创”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不仅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升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能力的教育问题,更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生产方式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经济问题,是提升民族创新力的战略问题。大学生是最具活力以及潜质的促进社会创新发展、科学发展的生力军,发挥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在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上的作用,对学校教学、科研工作有积极促进作用。因此要努力将学校的科研优势更有效地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最终形成与“SIPT”相耦合的高等农业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现阶段政府和高校实施的大学生“双创”扶持工作

我国政府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出台政策引导的力度不断加强。从教育部2001至2010年的十年间的针对大学生就业工作文件中专门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业”的内容占文件全文的比例来看,呈现较明显的上升趋势。创业内容所占比例从2001年的0.55%增长至2010年的16.25%。2015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扶持力度,激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真正为大学生创业创造良好条件,营造浓厚氛围。2012年,教育部《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中明确,高校应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学生单独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把创业教育教学效果作为学校本科教学评估的重要内容,作为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学校以“挑战杯”“SIPT”为代表的各类创业设计类竞赛以及开办创业班、创业教育课程、创业模拟训练、创业活动实训等多种形式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尤其是创业精神的培养在促进创新人才成长、深化高校素质教育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学生的创业热情进一步被激发,就业观念有所转变,创业潜能不断被开发。

二目前我国“双创”的实践成果

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双创”研究主要聚焦在经济管理类专业创新创业教学的必要性、创新创业教学的体系构成、创新创业教学的方法探讨、创新创业平台的构建等四个方面。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发现了一些的问题,“双创”教育相关的一系列现实问题迫切需要不断创新、不断提高。现在“双创”教育在我国已经形成了三种大的模式:(一)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以学科渗透为原则,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原则,理论联系实践重在以实践原则为基准,拓宽专业教育,实施整体优化,在基础教学中尤其加强学生利用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淡化专业方向。强调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构建创业所需知识结构,完善学生综合素质”。(二)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以商业化运作为特点,以提高学生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为侧重点,同时成立了“创业管理培训学院”,并设立300万元的创业基金,用于负责与学生创业有关的事务,并对学生的创业计划书经评估后进行种子期的融资,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咨询方面的服务。(三)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上海交通大学“本科生研究计划PRP”立足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PRP计划是培养具有“宽厚、复合、开放、创新”特征的高素质人才而实施的一项教改措施,提高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将创新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基础,在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创业所需资金和必要的技术咨询。交大投入8000多万元建立了若干个实验中心和创新基地,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全天开放,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由该校研究生成立的学子创业有限公司,已经入驻上海科技创业基地。

三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双创”训练项目的开展现状及调查分析

(一)对大学生“双创”训练项目的认知程度分析。研究组对本校的学生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针对我们收集到的信息来看,会发现学生对此项目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大部分学生听过“双创”训练项目,但是并没有深入的了解,其中只有少数人对此项目持看好的态度,这可能与学校的宣传有关,又可能是学生对其重视程度不同。很多学生在参加初期热情满满,却又在训练过程中逐渐失去信心和毅力,导致部分学生中途放弃此项目。学生要想充分了解此项目通常是依靠学校开展的宣传活动,相对宣传活动开展较少的高校学生对此项目知之甚少。(二)大学生参加“双创”训练的目的分析。大学生参加“双创”训练项目的目的大同小异,大多数学生都想通过此项目为今后的就业做打算,也以此来了解未来的就业趋势,积累经验,同时也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当然也存在一部分盲目跟风的同学,并不了解项目的具体实质,仅是听到或看到其他同学加入,又认为自己可以通过这个活动获得相应的学分,于是便选择跟随主流。这种行为不仅不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实质性的培养与锻炼,同时又违背了项目开展实施的初衷。(三)高校的组织管理模式需进一步完善。由于“双创”项目在众多高校的实施开展的时间不长,导致部分学校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缺乏统一安排规划、管理不规范等现象。学生和教师之间缺少沟通,教师无法准确、及时掌握学生反馈的信息,同时在时间安排上没有做出合理调配,以致部分项目不能及时进行。再有多数高校对于项目奖惩管理没有明确的条例,导致很多项目由于种种原因中途废弃,产生无法估量的成本。

四构建和完善与“SIPT”相耦合的“双创”教育体系的探索及设想

(一)以创新创业学科建设为先导,制定清晰明确的课程计划。开展科学有效的“双创”教育前提是要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知识体系、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建立“双创”教育长效机制的基础是构建基本的创新创业学科体系。本校以“双创”学科建设为先导,开设了多种创新创业活动,在课程、师资队伍及科研工作方面也不断进行探索。针对项目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计划与实施过程存在偏差的问题,高校需制定更加详尽完善的教育培养方案,在课程安排上适当安排与项目有关的科目,将项目内容放置在教学活动中。在教学计划方面,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给予学生更多亲身实践的机会,摒弃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二)以“双创”教育课程和教材建设为基础。研究与实践证明,“双创”教育的理论知识学的越扎实,创造出的成果也就越高。然而只有理论没有实践也只是纸上谈兵,在实践中把理论付诸于实际,才能更好地掌握理论、完善理论、修正理论。创业涉及到众多方面的知识,如计算机网络、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企业管理、政策法律等等,这就要求开展较为系统的创业设计相关知识的课程。同时,高校应将“双创”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联系在一起,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鼓励将“双创”类课程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将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与课内教学有效结合起来,使课外实践活动作为课内教学的延伸,积极推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更多地从实际出发,建立以实际业绩与社会效果为主要人才评价机制的“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鼓励支持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部分学生缺乏对大学生创业项目的了解,有的甚至从未听说过此项目,原因大体是学校的宣传不够到位,宣传方式不够合理,需要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完善宣传方案。高校可以通过学校的广播、电台、报刊、橱窗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实施的意义和目的,同时在课堂上教师也要做好宣讲工作,向学生灌输创业创新的理念。(四)构建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支持体系,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创业。大学生“双创”计划项目是高校培养适用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在当今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面前,自主创业无疑成为了众多大学毕业生更向往的选择。当代大学生想要进行自主创业必须具备一定的创业“资本”,即包括创业能力和创业资金。在高校实施的“双创”项目活动中,学校可给予优秀的学生相应的资金奖励,帮助大学生更好融入创业的浪潮中。针对大学生面临的创业形势,国家各部委出台了各类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各省市有关部门也相继出台了普通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有关贷款和税收优惠政策等。教育部要求各大高校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引导学生理解社会经济发展与创业的关系,培养一批适应时展需求的新型人才。

作者:杨辉 李德丽 汪志军 单位:1.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东北农业大学创新创业学院

参考文献

大学生创业范文篇7

有些学者认为:大学生创业动机是一种内驱力,刺激着个体进行创业活动,是大学生为了满足自身的某种需求而进行创业的动机因素。大学生创业动机作为一个限定于大学生这个特定群体的概念则有着更为具体的内涵,简单概括来讲就是指大学生创业者由于个体内在或外在的需要在创业之前所表现出来的目标或愿景,它驱动着个体的创业行为,并影响着大学生的创业行为。另外一些学者认为:大学生创业动机是大学生者由于个体内在或外在的需要而在创业时所表现出来的目标或愿景,在创业过程中驱动着创业者行为,激励创业者寻找机会,把握机会,实现创业成功,并影响创业企业的绩效。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创业动动机是一种创业前的目标和愿景。大学生创业动机指大学生由于自己内在和外在的某种需要,朝向创业某愿景的心理过程。

二、大学生创业动机提升的意义

大学生创业动机是大学生创业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和内在动力,提高了大学生创业动机往往可以有效促进大学生创业行为的持续性和目的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提高大学生创业的动机也就是促进了大学生创业的行为。因此笔者认为研究大学生创业动机有以下意义:

(一)创业动机可以更好的预测个体创业行为。大学生创业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大学生的创业活动,而创业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学生创业的行为。创业行为是受创业动机驱使的。研究好创业动机的相关理论对创业行为的预测和矫正具有重要作用。

(二)缓解大学生就业。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问题可以归为知识性失业。大多数的大学生的保留工资比较高。其原因是大学生虽然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但由于缺少实践经验,大学生对自己的职场能力容易高估,心里可以接受的最低工资比较高。从而带来知识性失业,知识性失业不仅仅影响当期的劳动力正常的供给,他还造成未来劳动力市场竞争的加剧。但如果大学生提高了创业的动机,尤其是社会型的创业动机比如自我实现的动机,在这种动机的驱使下,他会采取积极的创业行为,而且这种创业行为不会因为一时的挫折而放弃。从而形成了事实上的长期“自我雇佣”。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缓解了社会上的就业压力。

(三)创造社会财富。社会财富是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具有对人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是指进入社会生产、生活领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物质。当大学生创业动机被加强后,选择去进行创业,创业活动其实就是创造社会所需要的劳动产品,这些劳动产品可以是有形的产品也可以是无形的服务。这些都属于社会财富的范畴中。故创业活动不是简简单单的资源的配置,而是社会财富的增加。

(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大学生创业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创业地点选择在本地。这是因为大学生创业往往依赖于学校等外界环境的支持,而学校分布具有区域性。事实上,大学生的创业行为是地方经济的发展动力之一。而研究大学生创业动机可以更多的引导和激发大学生创业的动机,从而促进大学生创业行为。

三、创业动机的因素

关于大学生创业动机的影响因素,国内外学者通过调查问卷法进行研究,比如窦大海提出:大学生创业动机的因素主要受自我实现,追名求富,社会支持,家庭影响。Kuratko,Hornsby和Naffziger(1997)提出了创业动机的四因素结构模型,其中有:外部报酬,独立/自主,内部报酬,家庭保障。笔者认为大学生创业动机主要分为内部心理动机和外部环境动机两部分。创业内部心理动机主要包括经济型动机和社会型动机,这是大学生创业的内部动力。经济型动机是为了实现物质上的满足动机、安全上的满足动机。而社会型动机是大学生为实现社交、受人尊重和自我实现的动机。大学生创业的外部环境动机主要有社会环境促进和家庭环境促进两部分。其中社会环境促进包括国家促进大学生创业的一些政策和学校环境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措施。家庭环境促进是父母对大学生子女创业行为的态度以及是否给予指导与支持的动机因素。

四、促进大学生创业动机的对策与建议

当代大学生的创业动机是由内在的自我实现、追名求富和外在的社会支持、家庭影响四维度构成。激发大学生的创业动机,除了强调心理需求之外,外界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条件。

(一)大学生创业者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努力:

1.创业大学生要提升自己的创业能力。大学生只有有强大的创业能力做支撑,才敢于和善于去承担外界的富有风险的机会。从而创造出满意的新创企业的绩效,从而近一步加强自己创业的动机。

2.创业大学生要提升自己的创业自我效能。一般来讲,自我效能感强的大学生,其创业动机也往往是充足的,自我效能感强的人更能够把握住创业的机会,并坚持创业。

(二)学校应该提供支持性环境,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开展高校大学生创业动机方面的教育与培训。大学生创业动机应该以社会型动机为出发点,原因是大学生创业能不能成功最终取决于项目有没有社会价值,能不能带有创新,该创新应该带来企业成本的下降,效率的提高。只有社会型的动机,才能使大学生创业更有前瞻性和战略性。

2.营造校园创业的文化氛围。创业动机的激发与良好的创业氛围是有一定关系的。学校应该组织大学生创业大赛等活动,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

3.创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园。高校应该树立成功创业的典范,塑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并设立专项基金予以资助和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试点。

(三)家庭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家长要学习相关的创业常识,理解孩子的创业动机。村镇大学生的自我实现程度高于大中城市大学生,但农村出身的父母文化水平一般较低,创业中更容易受到家庭的反对。事实上,父母的鼓励和亲戚朋友的支持都有利于创业动机的激发。

(四)社会要营造创业的良好环境,支持大学生创业,具体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社会上的融资机构要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支持。国家应该有资助大学生创业的专项资金。风险投资是大学生创业的最佳融资渠道。风险投资的支持作为创业动机的一个环境变量对创业动机的促进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互联网+的商业环境加速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许多大型公司与机构开始关注与投资好的创业项目与鼓励内部创业。

大学生创业范文篇8

1.教学师资、课程状况。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起步晚且步伐慢。十多年来,大学生创业教育已开设成课程,走进高校课堂,但无论从师资,还是课程方面都处在摸索阶段。我国大学生创业及大学生创业教育日渐火热,但由于起步晚,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体制不完善,教学体系没有形成。据了解,我国还没有专门的大学生创业专业设置,从而也没有经过系统培训学习的老师,大多高校创业课程老师都是学工,就业部门的工作人员,理论知识零散,没有实践经验,对创业教育理论上做不到引导,实践中谈不上演练。美国联合包裹服务公司(UPS)中国区总裁黎松江说“中国大学生的创意具有很高的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如果能够加强创业教育课程和社会激励机制,他们的创新将为中国经济作出更大的贡献”。在课程设置上,大学生创业教育还未真正纳入到高校办学的核心指标体系中去、课程的开设、课时的安排、课程的考核、课程的完善都没有纳入教学日程中。教材的编写、上课内容的选择都处于不稳定状态,要么因循守旧,要么盲目跟风。最终高校创业教育缺乏自身特色,要么众校一面,千篇一律,万人一格,要么用活动、视频代替课程。专业、课程、教学、实践等方面,与社会实际和时代要求相去甚远。这些问题产生的教学效果,就是没有特色,没有竞争力,没有创业意愿的学生觉得这种课程是浪费时间,觉得开设创业课程没有意义。有创业意向、创业素质高的学生得不到系统的学习、训练,激发不了创业激情。

2.大学生创业创新意识能力状况。①传统观念多,自主创业意识少。受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大学生“墨守成规、安于现状、顺其自然、害怕竞争”的思想很普遍,从而形成“面向过去、迁就现实、顺从继承”的生活方式。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大部分学生选择条件好、稳定性高的大机关、大企业作为就业的首选。其次选择先找个小公司落下脚,最终还是为了进“稳定”的单位。少部分有了创业想法的大学生,缺乏对创业的深度认识,对社会和大众消费缺乏深刻的了解,造成盲目的创业行为。同时,创业艰苦磨难多,更需要开拓的勇气。预测到的可能的危机与压力,也是大学生产生回避创业意识的一个重要原因。②兴趣与热情多,坚持创业的毅力少。由于就业形势的严峻和创业的诱惑,大学生创业激情普遍高涨,且创业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益性,很多学生都是冲这点来的。但创业也具有艰难性、风险性,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都会体会到艰难,尤其是白手起家的大学生。同时,创业可能成功,给你带来风光无限,也可能失败,让你负债累累,这些都要求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有热情,更要有毅力。调查中发现,虽然大学生都能意识到毅力在创新活动中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因项目选择不准、缺乏资金、不懂管理知识等原因导致创业虎头蛇尾,见异思迁,缺乏恒心和毅力。

二、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

1.搭好创业教育的教学舞台。搭建创业大学生创业教育参与单位立体化舞台。首先宏观上依托资金政策背景,切实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大学生创业教育,单纯依靠学校或老师都是不够的,需引入社会各界的参与,包括政府、教育机构、科技人员、学生、教授、投资基金等,形成一个立体的网络。在这当中,高校在创业教育系统中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高校要依托政策,密切同政府、企业各部门联系,获取创业信息,利用高校的技术优势,积极争取科研项目,争取资金投入,扶持大学生创业。另一方面高校要依托教学优势,培养学生各种创业能力、意识,让学生能与企业接轨,与市场靠拢,这样才能确保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在创业场所的选定上,理论上的讲授可以在教室进行,但是实践性的操作、意识的养成、素质的拓展,可以选择企业,形成一种全社会都关注创业,都参与创业教育的立体模式。

2.建设和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是创业教育的起步之局,结合国内外的创业教育状况,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亟待根据不同高校特点,完善课程的内容,总的高校创业教育的课程可分为三块:一是创业基础知识的普及,二是大学生创业素质的提升和拓展,三是创业实践的演练。其中每块内容的选定、实践上的操作都没有形成体系,需要广大高校创业教育老师同共思考完成。

大学生创业范文篇9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以培养创业人才、优化创业环境为重点,扎实开展大学生创业服务活动,努力在建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方面有新的突破,在营造服务创业环境方面有新的变化,在深化效能建设方面有新的提高。通过开展创业服务月活动,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明确服务职责、规范服务行为,努力打造“服务型、创新型、务实型、廉洁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不断提高人力保障部门服务全民创业、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能力。

二、活动时间

2012年6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

三、活动主题

“助创基业,梦想起航”

四、目标任务

(一)新建一个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积极发挥其政策优势、集聚优势、信息优势和服务优势,吸引更多大学生创业实体进基地创业,首批实现入驻企业20个,带动就业80人。

(二)培育一批大学生创业者。组织开展创业培训100人,培训后自谋职业或创业率50%以上,每名自谋职业或创业大学生带动就业3-5个人以上。

(三)组织一支大学生创业指导专家队伍。创业指导专家队伍由我市知名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政府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人数达到15人以上。

(四)提供一笔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通过发放大学生自谋职业扶持金和房租补贴,扶持一批创业项目,新增发放创业扶持资金10万元以上。

(五)搭建一个大学生创业者服务平台。设立“大学生创业绿色通道”服务窗口,为创业大学生提供项目开发、工商注册、创业培训、开业指导、税务登记、税费减免、小额贷款、跟踪扶持“一条龙”创业服务。

(六)探索和完善一套扶持政策体系。重点做好项目开发、开业指导、创业培训、小额贷款、税费减免等政策的探索和完善工作。

五、组织实施

1、建立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基地(缔王广场),充分发挥大学生创业平台的集聚作用,由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负责实施,主要事项有:

(1)与市志鹏缔王购物广场签订创业孵化基地共建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明确大学生入驻创业孵化基地程序并进行公示。

(2)利用缔王购物广场电子显示屏、门前公告栏、电视台、今日、人事人才网等媒体,对创业孵化基地优惠政策、创业项目信息进行宣传和公示。

(3)对申请入驻孵化基地的大学生创业企业按程序进行审批,协助符合条件的企业办理工商注册和税务登记,并对创业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创业指导和创业培训。

2、组织大学生创业项目集中推介活动,由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负责实施,主要事项有:

(1)组织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参加人社局举办的“商机PRTY”,吸引更多优秀创业项目落户,将发展潜力足、运作体系全、团队素质高的大学生创业项目推向市场,引导更多大学生参与创业。

(2)搜集适合大学生创业的项目信息100条以上,在人事人才网上进行推介。

3、建立大学生创业服务绿色通道,为创业大学生提供全方位、一条龙服务,由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负责实施,主要事项有:

(1)在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设立“大学生创业绿色通道”服务窗口,为创业大学生提供项目开发、工商注册、创业培训、开业指导、税务登记、税费减免、小额贷款、跟踪扶持“一条龙”创业服务。

(2)在人才市场周三招聘集市设立“大学生创业服务专区”,为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提供政策咨询、创业登记、创业培训、创业指导、手续办理等常态服务。

4、组建大学生创业指导专家组,举办创业大学生联谊会,由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牵头、局办公室协助实施,主要事项有:

(1)向我市知名企业家、青年创业带头人、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资深业务主管发送邀请函,明确大学生创业指导专家组的责任和义务,并行文予以公布。

(2)组织创业大学生联谊会,由创业指导专家根据自身技能为创业大学生传授创业知识,并与创业大学生进行互动,帮助创业大学生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实施创业指导专家导师带徒计划,采取一对一的“导师带徒”方法全程帮扶自主创业大学生。

5、举行“大学生创业服务活动月”启动仪式和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揭牌仪式,由局办公室组织协调,主要事项有:

(1)进行场地勘察、设备租赁、媒体沟通、制作标志牌等准备工作。

(2)发送邀请函,邀请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单位主要负责人、创业孵化基地入驻企业负责人、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参加服务月活动启动仪式,邀请市人社局领导和我市领导为市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揭牌。

(3)现场为2009年、2010年自主创业大学生发放房租补贴和自谋职业扶持金。

(4)邀请有关媒体单位对启动和揭牌仪式进行报到,并宣传孵化基地优惠政策。

6、举办大学生创业“SYB”培训班和创业企业专场招聘会,由市就业服务中心负责实施,主要事项有:

(1)举办两期大学生创业“SYB”培训班,每期培训班为期三天,以“创办你的企业”系列教材(创业意识培训册、创业计划培训册、创业计划书)为蓝本,针对学员创业初期的现实情况,教其找准定位,认清所面对的挑战,增强创业能力,从而建立企业构思,制定创业计划。

(2)人力资源市场每周举办一场“创业企业专场招聘会”,免费为大学生创业企业开放。

六、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大学生创业服务月”活动由郭万东同志负责协调和指导,各科室、各单位要从抓大事、谋全局的高度,密切配合,团结协作,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将大学生创业作为促进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做到工作责任到位,政策落实到位,措施保障到位。

(二)营造良好宣传氛围

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络,大力宣传鼓励大学生创业和就业的政策措施,宣传自强自立、奋发图强、成功创业的典型事迹,树立一批在社会上起导向作用的青年创业标兵,引导和带动更多大学生走自主创业道路,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创业、支持创业、全民创业的浓厚氛围。

大学生创业范文篇10

1创业项目的税收优惠政策的执行困难根据国家现行的税收法律规定,高校毕业生创业人员创办的企业法律形态只有个体工商户才能享受税收优惠。而在攀枝花大学生创业行过程中大多数创业项目均为团队创业,注册的企业法律形态多为有限责任公司(选择这种企业法律形态还有部分原因是个体工商户在吸引创业人才、承接业务等方面具有很大劣势),税务机关无法按相关政策给予优惠。针对这一问题,攀枝花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孵化园多次通过各种渠道呼吁政府,或直接上报申请材料,或通过人大、政协代表呼吁等,希望地方政府能够财政返还或奖励给大学生创业企业,降低其纳税压力,但至今无果。

2大学生创业资金还比较紧缺近年来随着攀枝花城市创建工作的开展,市创业资金有了巨大的增长,但是创业资金投入还是有很大缺口,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大学生创业企业的税收财政补贴或奖励资金欠缺,无法降低初创企业的资金压力;二是大学生创业扶持基金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三是政府没有建立相应机制,鼓励、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到大学生创业中。

3大学生创业意识、知识有待提高随着攀枝花城市创建工作的深入,创办青年创业大赛、青年创业论坛、建立以攀枝花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孵化园为代表大学生孵化器群体,市内愿意自主创业的大学生逐年增多,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创业学生数量占总数的比例还比较低,一般而言,学生毕业时会首先考虑就业,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只是少数。不仅如此,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大多在创业意识、知识准备方面有较大缺陷。一方面创业知识比较欠缺,虽然大部分学生都有较好创业前理论知识准备,但与企业实际经营还有很大差距;另一方面虽然对创业艰辛和风险有所估计,而且部分学生还带有急功近利的思想,这也导致了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很低。

4攀枝花地区大学生创业教育培训有待完善创建部级创业型城市以来,GYB、SYB创业培训走进校园,同时各高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创业知识教育,攀枝花大学生创业教育培训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是创业教学培训的理论性教育倾向还比较严重,还很难完全从市场需求出发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培训,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创业,从而解决学生创业知识技能匮乏、创业风险高等问题。此外,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和经费都还比较欠缺,专业化的科学研究还比较少,创业教育的内容与形式缺乏新意。

5创业实践平台建设还有待完善虽然攀枝花一直致力于各种创业孵化器建设,但是无论孵化器的数量还是质量与发达地区相比都还有一定差距。一方面大学生孵化器数量比较少,孵化面积及其匮乏,很多有创业愿望的大学生没法入园孵化;另一方面,孵化器的孵化条件还不够完善,孵化园运行经费很少,创业项目在园孵化期间承担的费用还相对较高,孵化园的创业投融资体系建设还是一片空白,园区孵化项目的科技含量还比较低,对地方经济转型贡献还比较低。

二、改善大学生创业环境的建议

根据大量的访谈和研究,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改善攀枝花大学生创业环境。

1建立健全的创业制度,完善的资金帮扶体系,形成城市创业良好的可持续性宏观环境创业环境要素首先是制度,关键是资金帮扶体系。通过制度健全,完善资金支持体系,将极大地改善攀枝花大学生创业环境。建成健全的大学生创业政策制度体系,使创业工作成为长效机制,不断激励社会各方面参与大学生创业,使大学生创业成为城市的一张新名片;完善大学生创业资金支持体系,将形成创业工作的生态循环系统。健全制度就是在现有政策基础上,出台更具有创新性、可操作性政策制度,形成全市鼓励创业的良好氛围,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宏观保障;构建完善的资金支持体系,一是要出台地方专门政策,对大学生创办企业进行财政补贴或奖励,减轻大学生创业项目的税收负担;二是成立大学生创业基金,降低大学生创业贷款门槛,拓展大学生创业获取帮扶资金渠道,解决初创企业资金容易断链的问题;三是加大创业园区建设资金投入,形成良好的孵化条件,使得想创业的大学生都有创业孵化场所,享受创业孵化器带来的创业便利。

2加强校园创业环境建设,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实践动手能力,提升大学生创业素质,营造校园创业良好的文化氛围大学生创业,校园是根本,只有校园创业搞好了,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素质才能得到有效培养。校园创业环境建设工作主要包括二方面:一是培养创新创业意识,鼓励大学生创业;二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教育培训,培养学生掌握创业所需少的知识技能,减少创业的盲动性,提高创业的成功率。校园创业文化建设可以在现有基础上,一是通过将创业教育培训纳入普通教育体系,是创业教育培训在校园常态化;二是改革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为创业积累知识;三是完善创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例如创业实训基地,为学生创业教育提供实践模拟;四是在校内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教育实践活动,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国家各种创新大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五是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创业设计大赛,锻炼学生创业能力;六是举办创业论坛,让学生与政府领导、创业专家、企业名人等面对面交流,了解创业形势,把握创业动态;七是建立更多更好的孵化园区,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孵化场所,使每个想创业的大学生都有孵化条件。以上七个方面措施的实施,将在校园构建起一个系统化创新创业环境体系,使学生时刻受到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感染,激发创新意识,产生创业梦想,锻炼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为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