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质量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5 07:17:14

财务质量

财务质量范文篇1

[关键词]财务质量分析

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附注。就整个报告体系来看,资产负债表是最全面地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核心会计报表;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会计报表;财政部于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要求编制的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反映企业构成所有者权益的各组成部分当期的增减变动情况的会计报表。本文从企业几大主表的主要项目入手,着重对企业的盈利质量、资产质量、资本质量、现金质量进行一些肤浅的分析。

一、企业盈利质量分析

盈利质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低质量的盈利会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甚至危及企业生存。对企业盈利质量的分析可主要从投资效果、盈利构成、盈利的现金实现程度等几方面进行。

(一)从投资效果角度进行分析

投资效果主要反映投人与产出的对比关系,是公司运用资产、资金等资源所获得的盈利。指标值越高,公司的运营效果越好,盈利能力越强,盈利质量也越有保证;反之,则说明公司运营效率低,盈利能力较差,盈利质量不是很好。一般来说,能反映公司投人与产出关系的指标主要有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

(二)从盈利的构成角度进行分析

企业的盈利主要由营业利润和营业外收益组成。其中:营业利润是企业利润的主要组成部分。只有不包括投资收益的营业利润的持续、稳定增长才意味着企业具有较好的经营资产盈利能力。营业外收益是企业偶然业务带来的收益,不应做为利润的主要部分来考虑。因此,企业盈利的各组成部分构成是否合理,是利润质量的重要判断标准。

(三)从盈利的现金实现程度进行分析

现行会计制度的收入是按权责发生制确认的,盈利如果不能为企业带来现金流入,对企业的经营发展毫无意义。在分析一个企业的盈利时,应考虑如下两点:

1、利润表中的“营业利润-投资收益”应与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要基本一致。

2、投资收益应与现金流量表中“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比较。此类比较还应进一步分析企业按权益法确认的投资收益的现金流入量。

二、企业资产状况质量分析

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资产状况的质量直接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企业资产的质量集中从资产的周转速度、存在状态反映出来。下面就资产负债表的几个主要资产项目做如下分析:

(一)流动资产的质量分析

企业的流动资产是指企业短期内最具活力的资产,也是企业近期经营业绩的主要来源、偿还短期债务的主要保障。对于流动性资产的质量分析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高质量的流动性资产应该具有适当的周转率

在流动资产周转一次有毛利的情况下,适当的流动资产周转率是企业维持经营活动盈利能力的基础。主要指标有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与平均存货之比)和应收账款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与平均应收账款余额之比)。一般来讲,周转率越高越好,周转率越高,表明其变现的速度越快,周转额越大,资金占用水平越低,偿债能力加强。周转率在行业平均水平之上是企业维持较好盈利能力的先决条件。

2、流动性资产应具有较强的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

流动资产除了要具一定盈利能力外,还应承担偿还短期债务的任务,也就是说,流动资产应当对负债有一定的保证程度。衡量短期偿债能力的基本指标是流动比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比)和速动比率(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比)。企业的流动资产应具有较合理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按照西方企业的长期经验,一般认为这两个比率应分别为2:1和1:1较为适当。

3、不良流动资产的规模

不良流动资产是企业潜亏的主要因素,其规模较大必然引起企业后期的严重亏损。因此企业在期末要真实反映资产的价值,应提准备的要足额提取,以免因虚列资产给报表使用者产生误解。另外其他应收款和待摊费用其实质是不能为企业带来盈利和偿还债务的资产,这些所谓的资产的规模将直接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成效。因此,在分析流动资产时要特别注意这类资产的规模,其规模应较小为宜。

(二)对外投资的质量分析

企业的对外投资,体现了企业谋求对外扩张或者实现投资收益的动机。对于短期投资,应表现为投资的直接增值。高质量的长期投资,则应表现为:(1)投资的结构与方向体现或者能增强企业的经济利润;(2)确认的投资收益有与之相符的现金流入;(3)投资环境有利于企业发展战略。

(三)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的质量分析

企业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反映了企业从事长期发展的物质基础与技术装备水平。对于此类资产质量的分析,主要应取决于这两类资产所能够推动企业经营活动的状况。其主要表现为:(1)其生产能力与企业的实际需要相匹配,生产的产品能推向市场,并获得利润;(2)周转速度适当,利用充分,较少闲置。(3)资产的账面净值是否与资产的实际价值(公允价值)相符。

三、企业资本结构的质量分析

对于企业的资本结构的质量分析,应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资本成本的高低与企业资产报酬率的对比关系

资本成本是企业在取得和使用资本时所付出的代价,主要包括筹资过程中的筹资费用和使用过程中的使用费用。从财务管理角度来看,企业的负债资金与权益资金都存在资本成本的问题。因此,只要当企业的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与总资产之比)大于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时,在财务杠杆的作用下,企业的净资产的规模就会因盈利而扩大。

(二)企业资金来源的期限构成与企业资产结构的适应性

按照财务管理的理论,企业筹集资金的用途,决定筹集资金的类型:企业的长期资产应当通过长期资金来源(包括所有者权益和长期负债)来解决;企业由于季节性、临时性原因造成的流动资产的波动部分,则应由短期资金来源来解决。因为长期资金来源的资本成本相对较高,企业拥有过多最终会导致效益下降;而企业用短期资金支持长期资产会形成急迫的短期偿债压力。因此,当企业资本的期限构成与企业资产结构相适应时,企业的资本结构就表现为较好质量。

(三)企业的财务杠杆状况与财务风险、未来融资要求以及未来发展的适应性

财务杠杆可以说是双刃剑,企业的财务杠杆比率越高,表明企业资源对负债依赖程度越高。过高的财务杠杆存在如下压力:一是不能正常偿还到期债务的本金与利息;二是在企业发生亏损的时候,可能会由于所有者权益的比重相对较小而使企业债权人的利益受损;三是受此影响,企业从潜在的债权人那里获得新的资金难度加大。因此,财务杠杆比率高的企业其风险相对较大。

(四)企业所有者权益内部构成状况与企业未来发展的适应性

按照企业股权持有者对企业的影响程度,一般可以将企业的股东分为控制性股东、重大影响性股东和非重大影响性股东三类。因此,在对企业的资本结构进行分析时,必须关注企业的控制性股东、重大影响性股东的背景情况:谁在控制企业?控制的股东有没有能力将企业引向光明?在分析企业所有者权益各构成项目时,应根据各项目的产生途径、具体用途等来分析各部分比率的适当性。实收资本越充足,企业承担各种风险的实力就越强;而资本公积是有特定用途的资金来源,它们的规模更多地会受资本本身和盈利状况的影响;未分配利润的规模和变化趋势是判断所有权益结构合理性的另一重要因素,未分配利润能持续、稳定增长,并在所有者权益中占较大比重,表明企业的盈利性和成长性较好,预示企业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四、企业现金流量的质量分析

所谓现金流量的质量,是指企业的现金流量能够按照企业的预期目标进行顺畅运转的质量。较好质量的现金流量应有如下特征:(一)企业现金流量的结构与状态体现了企业的发展战略的要求;(二)在稳定发展阶段,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应当与企业经营活动所对应的利润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并能为企业的扩张提供现金流量的支持;(三)筹资活动现金流量能够适应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对现金流量的需求,且无不当融资、投资行为。

企业财务质量是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要想全面把握企业财务质量状况,应对其各方面情况进行相关分析,了解其内部各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本质,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把握企业的财务质量状况。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古劲松晓芳.公司财务质量分析方法研究,《北方经济》2006年第20期.

[3]刘红敏.新会计制度下的财务分析,《现代商业》2008年第12期.

[4]张鹏飞.财务质量分析评价框架,《会计之友》2006年第27期.

财务质量范文篇2

一、企业盈利质量分析

盈利质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低质量的盈利会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甚至危及企业生存。对企业盈利质量的分析可主要从投资效果、盈利构成、盈利的现金实现程度等几方面进行。

(一)从投资效果角度进行分析

投资效果主要反映投人与产出的对比关系,是公司运用资产、资金等资源所获得的盈利。指标值越高,公司的运营效果越好,盈利能力越强,盈利质量也越有保证;反之,则说明公司运营效率低,盈利能力较差,盈利质量不是很好。一般来说,能反映公司投人与产出关系的指标主要有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

(二)从盈利的构成角度进行分析

企业的盈利主要由营业利润和营业外收益组成。其中:营业利润是企业利润的主要组成部分。只有不包括投资收益的营业利润的持续、稳定增长才意味着企业具有较好的经营资产盈利能力。营业外收益是企业偶然业务带来的收益,不应做为利润的主要部分来考虑。因此,企业盈利的各组成部分构成是否合理,是利润质量的重要判断标准。

(三)从盈利的现金实现程度进行分析

现行会计制度的收入是按权责发生制确认的,盈利如果不能为企业带来现金流入,对企业的经营发展毫无意义。在分析一个企业的盈利时,应考虑如下两点:

1、利润表中的“营业利润-投资收益”应与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要基本一致。

2、投资收益应与现金流量表中“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比较。此类比较还应进一步分析企业按权益法确认的投资收益的现金流入量。

二、企业资产状况质量分析

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资产状况的质量直接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企业资产的质量集中从资产的周转速度、存在状态反映出来。下面就资产负债表的几个主要资产项目做如下分析:

(一)流动资产的质量分析

企业的流动资产是指企业短期内最具活力的资产,也是企业近期经营业绩的主要来源、偿还短期债务的主要保障。对于流动性资产的质量分析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高质量的流动性资产应该具有适当的周转率

在流动资产周转一次有毛利的情况下,适当的流动资产周转率是企业维持经营活动盈利能力的基础。主要指标有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与平均存货之比)和应收账款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与平均应收账款余额之比)。一般来讲,周转率越高越好,周转率越高,表明其变现的速度越快,周转额越大,资金占用水平越低,偿债能力加强。周转率在行业平均水平之上是企业维持较好盈利能力的先决条件。

2、流动性资产应具有较强的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

流动资产除了要具一定盈利能力外,还应承担偿还短期债务的任务,也就是说,流动资产应当对负债有一定的保证程度。衡量短期偿债能力的基本指标是流动比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比)和速动比率(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比)。企业的流动资产应具有较合理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按照西方企业的长期经验,一般认为这两个比率应分别为2:1和1:1较为适当。

3、不良流动资产的规模

不良流动资产是企业潜亏的主要因素,其规模较大必然引起企业后期的严重亏损。因此企业在期末要真实反映资产的价值,应提准备的要足额提取,以免因虚列资产给报表使用者产生误解。另外其他应收款和待摊费用其实质是不能为企业带来盈利和偿还债务的资产,这些所谓的资产的规模将直接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成效。因此,在分析流动资产时要特别注意这类资产的规模,其规模应较小为宜。

(二)对外投资的质量分析

企业的对外投资,体现了企业谋求对外扩张或者实现投资收益的动机。对于短期投资,应表现为投资的直接增值。高质量的长期投资,则应表现为:(1)投资的结构与方向体现或者能增强企业的经济利润;(2)确认的投资收益有与之相符的现金流入;(3)投资环境有利于企业发展战略。

(三)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的质量分析

企业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反映了企业从事长期发展的物质基础与技术装备水平。对于此类资产质量的分析,主要应取决于这两类资产所能够推动企业经营活动的状况。其主要表现为:(1)其生产能力与企业的实际需要相匹配,生产的产品能推向市场,并获得利润;(2)周转速度适当,利用充分,较少闲置。(3)资产的账面净值是否与资产的实际价值(公允价值)相符。

三、企业资本结构的质量分析

对于企业的资本结构的质量分析,应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资本成本的高低与企业资产报酬率的对比关系

资本成本是企业在取得和使用资本时所付出的代价,主要包括筹资过程中的筹资费用和使用过程中的使用费用。从财务管理角度来看,企业的负债资金与权益资金都存在资本成本的问题。因此,只要当企业的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与总资产之比)大于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时,在财务杠杆的作用下,企业的净资产的规模就会因盈利而扩大。

(二)企业资金来源的期限构成与企业资产结构的适应性

按照财务管理的理论,企业筹集资金的用途,决定筹集资金的类型:企业的长期资产应当通过长期资金来源(包括所有者权益和长期负债)来解决;企业由于季节性、临时性原因造成的流动资产的波动部分,则应由短期资金来源来解决。因为长期资金来源的资本成本相对较高,企业拥有过多最终会导致效益下降;而企业用短期资金支持长期资产会形成急迫的短期偿债压力。因此,当企业资本的期限构成与企业资产结构相适应时,企业的资本结构就表现为较好质量。

(三)企业的财务杠杆状况与财务风险、未来融资要求以及未来发展的适应性

财务杠杆可以说是双刃剑,企业的财务杠杆比率越高,表明企业资源对负债依赖程度越高。过高的财务杠杆存在如下压力:一是不能正常偿还到期债务的本金与利息;二是在企业发生亏损的时候,可能会由于所有者权益的比重相对较小而使企业债权人的利益受损;三是受此影响,企业从潜在的债权人那里获得新的资金难度加大。因此,财务杠杆比率高的企业其风险相对较大。

(四)企业所有者权益内部构成状况与企业未来发展的适应性

按照企业股权持有者对企业的影响程度,一般可以将企业的股东分为控制性股东、重大影响性股东和非重大影响性股东三类。因此,在对企业的资本结构进行分析时,必须关注企业的控制性股东、重大影响性股东的背景情况:谁在控制企业?控制的股东有没有能力将企业引向光明?在分析企业所有者权益各构成项目时,应根据各项目的产生途径、具体用途等来分析各部分比率的适当性。实收资本越充足,企业承担各种风险的实力就越强;而资本公积是有特定用途的资金来源,它们的规模更多地会受资本本身和盈利状况的影响;未分配利润的规模和变化趋势是判断所有权益结构合理性的另一重要因素,未分配利润能持续、稳定增长,并在所有者权益中占较大比重,表明企业的盈利性和成长性较好,预示企业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四、企业现金流量的质量分析

财务质量范文篇3

关键词:财务分析;报告;效率

1引言

财务分析报告是指财务人员利用企业的财务相关数据,结合其他相关信息对企业的财务进展情况、日常经营状况以及现金流等相关数据进行综合评价。财务分析报告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迅速全面了解企业运营情况,掌握财务管理方面的优势与劣势,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高质量的财务分析报告对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掌握能力要求较高,许多财务管理人员难以完成高质量的财务分析报告。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希望通过分析我国企业财务分析报告现状以及问题,探讨如何提高企业财务分析报告的质量。

2我国企业财务分析报告的现状及问题

2.1财务分析报告现状

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财务分析报告是对财务指标进行数据化的展示以及文字描述。常用的财务分析指标往往以会计报表为基础,通过分析各种数据的相对比率进行刻画,包括企业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率,资产净收益等,从中可以计算得到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常用的二级指标。我国的企业财务分析对数据的重视程度较高,但是很少对审计报告以及会计报表进行注释分析,因此许多小型企业利用这一漏洞,修改经营不佳的销售业绩,向社会以及消费者提供虚假的财务报告,使得原本财务状况不佳的企业看起来利润十分丰厚,严重影响了经济市场的健康发展。

2.2我国财务分析报告常见问题

(1)时效性有待提高。财务分析报告的阅读者主要是企业高管以及部门相关负责人,通过阅读报告快速掌握企业财务动态。财务报告是对上一阶段财务情况的总结,一般分为周报,半月报,月度报告,季度报告与年度报告,由于数据的延时性以及财务数据处理消耗的时间较长,因此当财务数据整理完成后,仍然需要1-2天的时间完成周报,1-2周的时间完成季度报告。因此财务分析报告的时效性降低,对决策的辅助作用也有所降低。(2)针对性较差。财务分析报告带有较强的针对性,针对某一阶段企业财务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为管理者的后期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由于我国许多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能力有限,缺少整体的数据分析以及报告整理思维,难以将财务数据与企业的具体业务进行有机结合,因此财务分析报告的针对性较差,不能将具体的问题分析透彻,无法为管理层决策提供高质量的数据支持。

3提高我国企业财务分析报告质量的对策

(1)提高财务管理人员专业能力。中小型企业现有的财务管理人员在财务知识的专业性以及业务逻辑的理解性上都有所欠缺,因此,企业需要通过培训以及招聘专业人员来解决这个问题。首先,企业应当定期对现有的财务人员进行财务知识培训,邀请行业知名人士前来讲座,将培训计入员工的绩效考核,监督财务人员不断学习新财务知识,提高处理数据能力;此外,也应该积极鼓励财务人员与业务部门进行交接,只有充分理解了业务逻辑,财务人员才能抓住财务分析的重点分析对象,提高财务分析报告撰写效率。其次,企业可以通过优厚的待遇以及人才晋升制度吸引外界人才加入,提高财务管理团队的整体质量。最后,企业也可以积极与高校合作,参与到高校课题中,将学术成果应用到实际工作操作环节,提高财务分析工作效率。(2)加强财务基本工作管理。财务基本工作的效率是财务分析报告质量的保证。首先,企业应当建立财务数据后台,由财务部门进行台账管理,将财务信息按照地域以及时间进行有序的排列,定期整理并进行数据分析,从而简化撰写报告时财务数据的提取以及对比分析环节的工作量,保证财务数据的准确有效性。其次,财务人员应当保持敏感的财务数据性,实时记录相关支出以及重要事项,从时间、计划、预算、实际花费等多个方面进行存档,方便今后工作查询。最后,财务人员需要定期向企业各个部门收集相关报表,及时提出报表格式以及内容问题,建立统一的报表管理方式,为撰写财务分析报告做准备。(3)加强了解企业内部信息。只有深入了解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运作情况以及业务逻辑,才能够深入分析企业的财务运转情况。因此,财务负责人应该深入到产品研发。运营,销售,采购等诸多部门,对工作流程,产品特点,销售规律,大客户基本情况等信息进行必要的了解,扩大财务分析的视野与角度,结合企业的基本财务数据进行有效的探索分析,保证财务报告具备较高的针对性与适用性。如对于某小型企业来说,核心产品为该企业带来了超过50%的利润收益,财务管理人员应当参与制定一套特定的监控分析体系,及时了解产品原材料。库存。生产成本,销售利润等数据的变化,密切关注该产品各项财务指标数据变动对于企业整体财务数据变动的影响。此外,财务人员也需要综合考虑企业发展战略变化,市场政策变化,库存处理方式变化等诸多外界因素变化对企业的利润自己成本支出的影响,从而提出建设性意见。

4结语

综合上述,财务分析报告是企业高管迅速了解企业阶段性运营现状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分析报告存在一定问题,如针对性较差,难以对实际的业务起到指导性作用;财务管理人员专业能力较低,不能提供高质量分析报告等。近年来,财务分析报告的重要性不断提高,企业也必须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管理工作,优化日常财务管理流程,鼓励部门合作,为财务工作提供良好的企业环境基础。

作者:蒋铮 单位: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王小平,雷鸣,王成霞.关于提高企业财务分析报告质量的思考[J].经济师,2013(1).

[2]张美红.浅析如何提高集团企业的财务分析报告质量[J].大众投资指南,2017(2).

财务质量范文篇4

关键词:财务共享;会计信息质量;影响

财务共享本质上是将人员、组织、流程、系统重新梳理再造的创新变革,是企业财务管理集中化模式的创新表现,有助于解决财务工作中的人员重复投入、效率低下等问题,是现阶段推动我国财务工作向数字化转型的有力手段。但财务共享并不是一把“万能钥匙”,总会存在一些弊端,这些缺陷会使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受到挑战,影响财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带来经济损失。

1财务共享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1.1集中财务管理模式易导致会计信息可靠性难以保证。财务共享简单来说就是把重复性高、易标准化的基础性财务工作集中处理模式,低附加值的工作由机器代替人工。除集中核算外,财务共享还具备财务分析、预算预测与战略支持等价值创造功能。可以说传统粗放式的单纯以数据论财务的管理模式已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障碍,财务共享能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和技术支撑。然而,在企业实际应用中,较多企业管理者只将财务共享中心视为一个单独的财务数据处理部门,在智能机器代替人力后,就大幅度精简财务部人员,将员工裁掉或者分配到销售部门做营销来创造业绩,忽视对财务分析、风险把控、战略支持等工作的关注,剩余的财务人员依旧只管其他部门是否及时在系统中录入数据、凭证信息等,未融入到管理活动中对经营活动进行梳理,分析数据真实性,优化业务活动流程实现价值创造。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要求对某项经济活动过程做到不偏不倚的表述其过程及结果,被边界化的财务共享中心如同数据加工厂,只有粗加工、没有细加工;只有数量、没有质量。易导致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存在结果不实、过程不详等问题,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不利于信息使用者做出决策。1.2涉税风险导致会计信息及时性降低。财务共享中心一般是将集团内的所有财务工作都集合到中心完成,这就无法与集团子公司及各分支机构所在地的税务部门直接沟通联系。税收筹划是企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根据国家及地方税收政策,事前选择适合自己税收收益最大化的纳税方案来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良好的税收筹划有助于企业可以利用国家优惠政策来减轻税收负担,创造企业价值。子公司及分支机构所在地的最新税收政策法规没有及时传达到位,符合税收优惠申请条件却没有及时申请等问题都会降低税收筹划的经济效益。加上共享中心建立后,子公司保留1-2名财务人员的工作重心也会发生偏移,有些甚至安排销售人员来兼职财务,对涉税信息的敏感度降低甚至不再关注税务信息,导致共享中心难以对快速变化的地方税务政策做出及时反应。会计信息质量的及时性要求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必须具备时效性。因此,未及时将地方税务优惠反映在企业财务报告中,就算是可靠性、相关性的信息,其质量也会大打折扣,甚至毫无意义。1.3内部审计风险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互联网+”时代,企业利用财务共享中心极大提高财务工作处理效率,而内部控制审计信息化工作环境并未得到相应的提升。内部审计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监督环节,能杜绝企业相关人员利用制度、管理漏洞谋取不当利益,如粉饰报表等。一个完善的内部审计系统能够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促进企业自身发展。财务共享下企业内审主要通过非现场审计及自动审计为主,而多数企业对大规模数据提取的信息化硬件水平不高,对改善内部审计信息化工作条件资金投入不够,使监督工作受到限制,如果仍沿用传统现场审计方式,必然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用人方面,符合财务共享所要求的高素质人才仍存在较大缺口,内部审计也需要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不仅要懂财务,还需懂信息技术、风险管理、战略分析、法律等,否则就无法对企业庞大的数据库进行分析、甄别,找出漏洞,对违法活动及时制止,保护投资者的合法利益。人才是软件,信息化是硬件,财务共享中的内部审计必须确保软硬件同时提升,才能减轻企业从源头上带来的会计信息失真造成的压力。

2财务共享模式下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建议

2.1完善流程管理,加强业财融合。企业要在现有财务共享中心建设基础上重新进行流程的梳理、再造,摒弃中心为独立运作的部门而应将其视为一个圆心,辐射区域要涉及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由点及面,即财务操作与内部运营、业务流程等相结合,建立一个能统一运行使用又满足个性化需求的财务核算平台。如海尔集团的财务共享中心包含10个大类流程和120个子流程,除了将涵盖所有会计核算流程纳入共享服务范畴之外,还将资金管理纳入范畴,反映其作为家电行业注重现金与营运资金管理的特点,再如多元化经营的集团,要支持多行业特性,制定特殊业务流程、业务规则,除了深入业务条线,还要进入企业利润中心,加强业务与财务的联系,才能将财务共享落到实处,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助力企业价值创造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2.2强化人才培养机制,完善绩效考核标准。财务共享下,会计职能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人才素质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在决策支持分析等方面,“人”发挥着重要作用,也确保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有效。为使企业员工适应财务共享财务管理模式,发挥最大效能,首先应根据共享中心建设特点建立规范化的操作手册,并对全体员工进行培训,确保对流程的每一细节了解清楚,全员参与,强化意识;其次,对于继续保留在财务岗位上的员工要进行针对性培训,由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传统财务人员所具备的才识已无法满足财务新模式需求,必须要成为全方位发展的高胜任力的人才;再有,重新对绩效考核体系梳理,确保全员参与真正发挥作用,管理层要改变原来“业绩为王”的理念,将财务共享融入到新的绩效考核体系中,鼓励员工对降低成本、整合资源、提高效率的管理活动献言献策,对有贡献的员工给予岗位晋升或工资奖励,切实发挥业财融合。2.3加大资金投入、促进系统技术提升。为确保财务工作规范化、内审监督有效化,需要建立具有强大数据库支撑的财务共享系统。建设是长期的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除了经费支撑,对过程中出现的系统、软件或人为操作等问题,管理层要抱有积极乐观的心态,鼓励建设者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握好系统建设时机,遵循“稳中求快”原则。其次,“财务、业务、ERP”相融合,由各子系统之间相互协调与整合,集成一个安全、可靠的信息化平台,从而对财务共享数据合理运用,对不合规的业务活动及时通报或风险预警,进而管理层能够利用及时、准确的财务数据来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政策。利用财务共享系统实现会计核算、业务流程、内部控制标准化,会计信息质量将会得到显著改善。

3结束语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财务共享已进入大规模实践阶段,企业财务转型正当时,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时效性、可靠性也显著提升,而虚假信息的传播速度也相应提高,易对决策者形成误导。因此,企业不应只看重降低成本高效率,要发现应用实践中存在的弊端,借助互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让财务共享中心发挥的服务功能越来越强,财务信息才能愈透明,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将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具有指导性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舟.浅谈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信息化建设[J].经济研究导刊,2019,(18).

[2]王海涛.内部控制审计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J].财经界,2019,(19).

财务质量范文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财务教学;教学质量;策略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将高职教育定位于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在目前的社会就业选择中,关于财务类的专业很是热门,但高职院校的财务类专业的学生就业率并不乐观,究其原因就是高职院校财务类教学质量不高,导致学生在财务专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难以达到就业岗位需求的标准。所以,要真正解决高职院校财务类专业学生的就业机率,就必须对高职院校的财务类专业的教学进行改革,通过有效途径和方法,提升财务类专业教学的教学质量,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财务专业知识与技能。

一、激发兴趣,促进主动学习

莎士比亚说过:“兴趣是学问之始”、“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本身、学习内容有了浓厚的兴趣,才会真正激发自身学习和探究的求知欲,以积极主动的心态融入到学习活动中,开动脑筋,积极思维,让被动的“要我学”变成主动的“我要学”。所以,在财务专业的教学中,我们教师不要着急直入教学主题,先通过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对财务方面的内容产生探究的欲望;在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枯燥乏味时,要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增强财务教学的趣味性,引导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实现情感与知识的双丰收。高职院校的学生的知识基础与本科大学学生相比,基础略显薄弱,对学习的兴趣并不甚高,在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有些好高骛远,更侧重于财务技能的掌握,对相关的财务知识兴致不高,而恰恰是财务知识的不丰富或者一知半解,造成了学生在财务综合技能发展的短板。因此,我在给财务专业学生上课之前,有时间总是给学生分析财务专业知识对自身就业的重要性,分析财务知识与自己未来的“钱袋子”息息相关,借机引导学生认识财务知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财务知识学习的兴趣。我发现,这种与学生近距离的交流对学生的认识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学生逐渐对理论学习产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都财务理论知识的消化,我更是结合实际的财务管理或财务会计的案例为学生的学习营造出案例情景,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兴趣,让课堂始终盈溢着积极主动的学习激情。

二、工学结合,促进学以致用

不论是财务管理专业,还是财务会计专业,都非纯粹的理论课程,而是实践性很高的高职课程,不仅需要丰富的财务理论知识,更需要足够的财务实践技能。高职院校财务类专业的学生为什么难以顺利就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大多数学生只具备财务理论方面的知识,欠缺财务实践方面的技能和工作经验,短时间难以胜任就业岗位的需求,给自己的就业造成一定的困扰。所以,要提高财务类专业教学的质量就必须解决教学中纯理论教学的单一性,要实现理论与实践并重,实现工学结合,在理论学习中渗透或穿插实践课堂,让学生的财务知识有用武之地,让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中实现财务知识与技能经验的相互验证,在知识与技能的相得益彰中全面提升自己的财务专业水平,提升财务教学的质量。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着眼于学生的就业,促进社会的发展,也就是社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我在财务类专业教学中就结合企业的需要对教学进行改革,体现工学结合的教育思想:针对学生就业的企业需求,对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选修,让学生能看到学习的实用和对就业的促进作用,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在教学中,借助学校“校企合作办学”的大思路,让学生一边在学校学习理论和技能,一边到企业或单位进行模拟实习,让学生课堂中的理论在实习中得以内化,增强学习信心的同时促进后续财务学习的最大动力。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影响下,我发现学生对财务专业的学习态度实现了90度的大转弯,就像一位学生所言:“我学的就是我工作所需要的,怎能不努力呢!”

三、多元教学,促进快乐学习

哲学家黑格尔有这样一句名言:“方法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至高无上的力量。”在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固然重要,但教学方法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教学策略与方法决定着教学效率与质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方法更重要,就像我们院校校长所言:“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径”。所以,要切实有效地提升财务专业教学的教学质量,就必须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因势利导,或营造情景促进学生的理解,或组织合作探究促进学生的竞争学习,或采取实践增强学生的体验感悟,或通过激励评价鼓舞学生奋力学习……教无常法,贵在得法。我们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真正引导学生以学习主人的身份融入到财务专业学习中,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实现教与学的双提升。为了激发和保持学生在财务方面学习的积极性,我总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开展教学。比如财务管理就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为了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我总是采用财务管理方面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对照加深对财务知识的理解,并分析各种案例的优劣,从中培养适合自己的财务管理思想与方式;为了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我改变“满堂灌”的传统教学,采取学生互动合作交流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展示自己对财务会计学习的理解与认知,从中发现学生的疑惑与偏差予以点拨或讲解……我发现,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并没有让学生眼花缭乱,反而不断变化的方法让学生充满新鲜感与好奇心,加上适合学生自身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对财务学习更是“死心塌地”。

四、信息教学,促进智能学习

近年来,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机融合已成为教学的研究课题。信息技术以其图文声音动画并茂、互动直观快捷的特性成为课堂教学的最大助力,创造了“翻转课堂”“智慧课堂”等教学奇迹。财务类专业虽然每天都是与数字打交道,但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这些数字始终离不开计算机的平台,各种财务管理与计算都要借助计算机才能更顺利实现。所以,在财务类专业的教学中,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不仅能满足学生财务学习的需要,从中掌握各种财务软件的运用,也能让财务教学乘上信息技术的快车道,实现财务教学的翻转学习与智慧教学,有效化解学生在学习知识、培养技能上的重点、难点和疑惑点,让学生在科技与传统相融中丰富财务知识、提升财务技能。为了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我在财务类专业的教学中也运用上了微信辅助教学。我把诸多财务管理或会计的教学分析内容在学生的微信群中,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己观看,借此丰富自己的财务管理知识与经验;还利用微信的即时通讯功能,把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随时对学生在微信中的财务疑难问题予以解答,甚至对某些学生在财务实践上的难题予以指导……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发现学生在财务上的知识和技能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课堂上学生的财务发言更有针对性,而且企业负责人对财务专业的实习生叶刮目相看,认为“完全具备了上岗担当大任”的资格。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根。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最终取决于教师,教师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技能是搞好高职院校财务类专业教学的前提,是提高财务教学质量的基础。所以,要彻底扭转高职院校财务类专业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采取积极的途径和方法,全面提升教师素质,打造一支财务专业知识渊博、实践技能娴熟、财务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方能让高职院校财务专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郑丹丹.财务管理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策略浅析——以高职教育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21):257.

[2]徐杰.改进高职财务会计教学之我见[J].商,2013(1):98.

[3]蔡昕.提高高职会计教学质量的有益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2012(7):294.

[4]沈锦花.高职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探讨[J].科技经济市场,2010(12):103.

[5]刘凯东.对提高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思考[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4):120.

财务质量范文篇6

关键词:财务共享;内部控制;质量影响

在智能化的大背景下,企业为提高经济效益,提高会计核算质量,财务共享模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成为企业关注的新问题。企业构建了现代化的财务信息平台,提高了财务管理效率,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也带来很大影响,以待探讨研究。

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有利影响

管理者要稳定日常经营活动秩序,对企业的运营情况进行动态监测,需要进行内部控制。企业内部控制过程,实际上是管理者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实现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的过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后,首先能够实现一定程度上的财务数据集中化,优化了财务流程,提高内部控制效率,对内部控制产生裨益作用;其次,共享服务中心收获了较多的成本效益,因其在高效提供会计信息,整合企业的内部管理结构,为企业监督控制提供方案,帮助实现企业的内部控制目标,为企业治理环境的优化奠定坚实基础。

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给企业内部控制带来的挑战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使财务工作流程更加便捷,提高了财务处理效率,但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定问题,具体体现在如下几方面:第一,我国采用内部控制自评报告对披露信息进行评价,这一评价方式具有主观性,客观准确性明显不足,阻碍了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国内外学者也对企业内部控制展开了分析,确定了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评定的量化指标,但是一直缺乏统一政策性核算制度,无法对内部控制影响因素进行全面概括。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企业需要有效评估风险,完善管理机制,制定发展战略。第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会导致财务工作者的注意力发生转移。部分财务工作人员将关注点放在共享服务中心上,分析共享服务中心提供的财务数据,忽视了传统业务的重要性,未能全面履行其监督职能。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受到财务管理的影响,需要保障财务报表的真实性,降低审计风险。第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网络环境提出要求。共享服务中心依托互联网,互联网具有开放性特征,企业的财务信息可能会出现泄漏等情况。为了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企业不得不投入更多技术资金,优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顶层设计,对网络安全进行维护。第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导致企业人力资源变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压缩了财务业务,减少了核算工作量,对掌握初级财务知识和会计技能的人才需求较少,对具有数字经济的、中高级财务管理经验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大幅提升,人力资源结构需重新整合。

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影响下企业优化内部控制的路径

(一)完善管理机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强化外部管理,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机制,才能实现内部控制目标,发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重要作用。企业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内部环境发生变化,企业应完善优化管理监督机制,健全明确新环境下公司制度,具体落实组织机构的设置、分工的科学性、部门岗位责任制、人员素质的控制等基本情况,并完善奖惩机制,根据核查结果采取奖惩手段。加快各项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确实提高内部控制质量。(二)重构内控流程。企业应首先梳理业务流程,针对生产经营活动制定采购、支出、合同、预算等业务活动流程,进行建立风险控制文档,同时与共享服务平台信息确认流程中已建立的控制和存在的风险比对复核;然后针对发现的问题,建立对应的内控关键节点,保证业务流程清晰,内控流程科学、透明。(三)优化信息建设。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其与企业的融合更加紧密,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可以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依托互联网,优化了财务管理流程。当代企业应该投入更多的技术资金,引进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信息数据库,汇总财务信息,对信息数据高效处理。为了保证网络环境安全,企业应该引进安全加密技术,应用防火墙等,对数据库进行保护。同时,企业应该对局域网的数据流进行动态监测,提取节点信息,评估网络运行风险,并及时发现数据传输文件的木马、病毒等,避免不法分子窃取关键信息。(四)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企业设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财务信息集中化,信息交互更便捷,快速发展的数字经济对财务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共享服务,财务人员核算职能的弱化,此时既拥有财务知识又具备数字技术与大数据数字技能的综合性人才十分匮乏。财务人员要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有才才有位”,以适应新时期的新工作要求。

综上所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企业也迈向了新的发展台阶。我国企业引入了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共享服务中心能够推动企业发展,但也会给企业带来挑战。为了不断提高内部控制质量,企业需要不断完善管理机制,重构内控流程,优化信息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立成,吴霜,付梦然,李彦庆.石油化工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营及优化策略——基于试点阶段[J].会计之友,2019(16):118-122.

[2]苗露,贾婷婷,高红,佟宜珈.施工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效益分析与发展研究——以Z公司为例[J].工程经济,2019,29(07):48-50.

[3]杨寅,宋锦.高绩效工作系统、主观幸福感与工作满意度——基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实证研究[J].会计之友,2019(13):105-111.

财务质量范文篇7

关键词:内部控制;审计财务报表;审计质量影响;探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证券市场的发展与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我国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也离不开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服务。因此,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审计成为社会经济监督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由于环境的复杂性和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多审计失败的案例频繁出现,例如:胜景山河、紫鑫药业、新大地、绿大地、万福生科等,这些审计失败的案例在社会上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为我国的资本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根据目前我国证监会、财政部、审计署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处罚公告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很多上市公司的年报审计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对于理论界、实务界、企业的投资者而言,最关心的就是审计的质量,也就由此而产生了对审计报告可靠性的质疑。随着内部控制理论在上市公司中的广泛应用,很多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得到了提升,公司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也得到了有效监控,并对财务报表的编制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加强内部控制审计的有效性将对财务报表审计产生重要影响。

一、加强内部控制审计,提升财务报表审计质量的有效策略

内部控制审计作为一种新型的审计方向,在我国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其成熟与发展还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完善。

(一)实现从自愿到强制的实施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很多企业开始意识到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性,并积极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在企业内部实施内部控制审计是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实际问题。由于目前我国实行自愿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并且实施的效果也并不理想,特别是在一些小型公司来说,进行内控制审计报告的披露对于未来的经济利益情况表现的并不明显,并且还存在成本增加、重复劳动的问题。因此,这就要求我国必须实行强制性政策,要求上市公司必须进行内部控制审计,以此来促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真实可靠,并充分体现出内部控制审计意见对企业的经营活动预警和警示的作用。

(二)不断加强审计行业的规范化发展

在实际调查中,那些获得无保留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就真的会十分完美吗?制定的制度就真的无懈可击吗?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虽然有的上市公司获得内部控制无保留意见,但是最终的财务报告审计出具的缺失非标准的审计意见,其中的很多财务漏洞是内部控制的问题,这些情况说明我国内部控制审计还缺乏完善性,并且在操作流程上还存在很多漏洞。同时,由于我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都存在报喜不报忧的思想,在各方压力的影响下其财务报表的审计质量就大打折扣了。因此,必须针对目前我国的实际状况,使我国的审计业务操作更加规范化,只有如此才能使我国内部控制得审计报告可信度提高,并形成良性循环。

(三)大力推行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整合

由于这两项审计的目标是一致的,即:审计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企业外部的信息使用者们提供高质量的、具有较强的可信度的会计信息,内部控制审计作为从财务报告审计中分理出来的单独的系统,更加专业化、系统化,在进行财务报表的审计中,注册会计师本来就需要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了解和评估,将财务报告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进行整合,不仅可以避免重复审计,还能减少被审计单位的检查负担,在降低审计成本的同时提高审计的可靠性和专业性。

二、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的流程

(一)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的时间计划

根据我国《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相关规定中要求:注册会计师是每年的12月31日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并不是对财务报表中所涵盖的整个期间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来发表意见。我们在这里提高的基准日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时点概念,也不是意味着审计人员只需要关注基准日当天时点的内部控制情况,需要关注的是在此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部控制设计的运行情况。在整合审计的过程中,财务报表的审计需要确定一些综合性的方案进行审计程序中执行控制的测试。由于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在时间的安排上存在着差异,因此,注册会计师一定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与前任注册会计师进行及时的沟通与交流,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状况进行最初级的判断,并以此为基础来确定内部控制审计的实施时间安排。如果初步评审后被审计单位可能会出现控制上的偏差,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尽快与被审计单位进行协调与沟通。如果在经过审计人员的初步判断后,感觉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良好,那么就可以在接近基准日的期末来进行内部控制审计,并将二者进行整合。

(二)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的主线应以内部控制审计为主

在对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的过程中,不仅仅局限于审计的几乎阶段,在整个审计的过程中都必须充分利用风险评估的程序,对审计单位及其所处的环境进行充分的、详尽的了解。在对被审计单位及其所处的环境进行了解时,对内部控制了解的深度和广度应以能够正确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中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作为基本的衡量标准,对于内部控制的社交是否健全与执行的效果也是了解和评估的对象,因此,整合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应以内部控制审计为主线。

(三)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实质性程序

一旦财务报表中出现错误,必然会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产生影响,因此,在执行内部控制审计时,必须对这一点进行认真的识别和分析。例如:当财务报表中出现了重大错报问题时,由于此时企业的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极有可能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缺陷,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发表的是非无保留意见。审计人员在进行内部控制审计时,应对财务报表审计的实质性测试结论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结论的影响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之间所获取的审计证据、审计的结论之间是相互印证、相互补充、相互完善的关系。对于审计的证据一定要进行系统的、全面的、科学地评价,而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对测试结果控制的评价、对财务报表审计中发现错误的评价、已识别的所有控制缺陷的评价、对审计结果不一致的评价等。当在审计过程中发现内部控制存在偏差时,特别是对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程度进行评价时,可以充分利用财务报表审计的结论,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基础上对内哦不控制缺陷的成俗进行科学而准确地判断,并以此为契机对内部控制审计发表恰当的意见。总之,在我国实施内部控制审计的时间较短,其中的不足十分明显,还有待完善和改进。财务报表审计质量作为企业财务信息含量的重要指标,对提升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信息的公信力、对投资者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加强内部控制审计,提升财务报表审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曹强,胡南薇,王良成.客户重要性、风险性质与审计质量——基于财务重述视角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12

[2]宋衍蘅,付皓.事务所审计任期会影响审计质量吗?——来自补充更正公告的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2

财务质量范文篇8

关键词: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相关性;可靠性

一、财务会计信息与决策有用

财务会计作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必然服务于一定的目标,而这个目标既是会计实际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目的和结果,也是信息使用者所期待获取的信息。一直以来受委托理论的影响财务会计目标长时间以受托责任观为主导,然而随着资本市场的介入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关系已不再清晰,委托—关系也变的越来越模糊,决策有用观逐渐成为财务会计报告的重要目标,并且决策有用也被视为是信息使用者的最终需求。决策有用观主张会计目标是决策有用,会计需利用有限的资源为重要领域决策和目标提供相关而可靠的信息,这就要求会计信息需同时具备相关性和可靠性的质量要求。基于此可以构建会计信息与决策有用的分析框架(如图1),作为本文分析的理论基础。会计信息对使用者决策有用一方面要求使用者关注会计信息的内容,即会计实际活动本身的信息含量;另一方面会计信息要从决策者出发综合考虑市场因素,保障信息具有及时性、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随着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完善,成千上万的投资者聚集资本组成规模庞大的公司是经济发展的趋势所向。对于为数众多的股东来说必须依靠有用的会计信息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会计信息的最高质量要求就是决策有用性,如果对决策没用那么也就不值得提供该项信息。虽然决策有用不仅需要考虑财务信息,还需要考虑非财务信息和一些定性及非确定信息,但对于现有的投资来说财务信息有用是其决策有用的首要考虑因素。为满足使用者对信息质量的要求,扩大会计信息含量,提供有价值的财务非财务信息,开展决策有用下的会计信息质量研究是迫切而有必要的。

二、决策有用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

会计信息可靠性是指信息是正确的、中立的,能为使用者所充分信赖的,能够真实的反映客观情况;相关性是指与信息使用者的决策相关,能够导致决策差别化的信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颁布的《编制和呈报财务报表的结构》中指出,当信息能够帮助使用者评价过去、现在和未来事项以及确认、更改他们过去的评价从而影响到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时,信息就具有决策有用性。通常情况下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相关性是相互对立的,对于同一经济活动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强调相关性,还是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明确可靠性,以何种方式、何总金额报告都会有不同的结论。例如,公司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收益情况,由于此类资产价值本身就有不确定性和受市场操纵的影响,可靠性较差,因此后续资产负债表日不能将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会计报表或附注中可靠性较高的信息类别,而是将其列入其他综合收益。由于两者的对立关系,通常会有此增彼减、此消彼长的情况发生,所以必须综合权衡两者之间的关系。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既有对立关系,也有相互依存的关系。可靠性和相关性并非总在相反的方向上影响财务会计信息质量。在同一决策有用性的目标之下,若相关性失去了可靠性的支持再相关的信息对决策者来说都是一种误导;如果信息准确可靠但与决策者的需求相去甚远,那么再可靠的信息也没有存在的意义。可见,相关性和可靠性对于信息决策有用来说缺一不可,应给予两者同等程度的重视,对他们孰重孰轻的排序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在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做出相对最优的取舍。

三、构建平衡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相关性的平台

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相关性之间的矛盾是显而易见的,长期以来二者孰重孰轻的排序问题一直存在于会计理论界。本文认为执着对两个信息质量特征的排序并不能解决现存的问题,也不能使决策有用有明显的提高,应该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构建两者的契合平台,根据不同使用情况和环境做出相应的选择。

(一)完善相关方面会计准则的建设

随着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步伐的加快,适合我国的会计框架也日益完善。相信通过完善决策有用性方面会计准则的建设会在一定程度上为改善我国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协同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制度基础。我们不得不面对我国金融市场次强式的现实,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不科学、不合理的相关会计法规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我国一直在尽可能的缩小会计政策的可用空间,会计政策贯穿整个会计实务操作流程(从最初的经济事项确认到最终的会计报表形成),在整个会计流程中,会计政策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以“公允表达”作为目标的准则,成为优化会计信息质量的最重要的体现。2014年公允价值加入了企业会计准则的大家庭,并首次在我国国内有了明确的定义。准则中为规范公允价值的计量和披露,防范财务造假对资产、负债、交易和市场方面公允价值的应用都做了严谨而明确的规定,并将公允价值所使用的输入值划分为三个层次,充分保证计量值的相关、可靠。

(二)以信息使用者为核心构建平台

会计信息可靠性和相关性之间矛盾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而且随着对该问题的深入研究,两者之间的权衡问题也变的越来越复杂。但如果从会计信息质量的本源出发,找寻新的突破口并以此为核心,相信两者可以达到一个相对均衡的效果。会计信息质量围绕的是会计目标,即决策有用性,而决策者即是信息使用者,他们关注的是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及其不确定性。并且,会计信息的价值就在于它能满足信息主体的需求,其自身质量高低也取决于满足使用者需要的程度。所以,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应以信息使用者为核心。不同信息使用者对可靠性、相关性的需求不同,同一信息使用者不同时期的信息质量要求也有不同。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人的需求“安全”在先“尊重”次之,类比到信息使用者对信息质量的要求应首先确保信息的真实,然后才会要求满足决策有用。总体上来看,发生的交易、事项能成为财务会计信息,就必然是有用的信息,即是可靠的。可靠性是决策者选用信息的首要标准,然而对于决策有用来说,并不是所有信息都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因此相关性是决策有用的充分条件,而可靠性是一个必要条件。在平衡可靠性和相关性的平台上首先建立财务会计信息池,首选有用信息并将更有用的信息优先纳入选择,经过可靠性标准过滤以后,使得可靠而有用的信息被最终选择(如图2)。

(三)充分发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权衡作用

我们知道,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及可靠性是相互矛盾但又缺一不可的,他们的侧重点不尽相同,各自影响着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会计计量属性反过来也会影响相关性和可靠性在会计信息质量形成过程中的相互博弈。会计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公允价值,交易过程中除了历史成本是实际交易,其他均为有假设交易的情况。公允价值计量的出现无疑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的矛盾提供了缓和的契机。公允价值计量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做了一个权衡: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的提高不以降低可靠性为代价,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的同时也不降低相关性。从决策有用性的角度来看,公允价值的计量办法在平衡相关性和可靠性上具备一定的优越性。公允价值的可靠性有其自身的特性。首先,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并不要求提供绝对可靠的信息,事实上任何一种计量方法都不能提供绝对可靠的信息,过分苛责要求会计信息可靠必然会导致交易费用的激增。而交易费用增加也未必会导致会计信息可靠性提高,反而会造成另一种“精确的错误”,导致过犹不及。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存在一个“度”,这个度就是边际收入=边际成本,即公允价值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可靠所花费的交易费用等于所获得的边际收益,当边际收入大于边际成本时,会花费更多的成本使公允价值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可靠。因此,只要公允价值计量能够做到相对合理,对决策者来说信息都是有用的。公允价值的相关性是其优势所在。随着经济时代的不断发展,各种新生业务如春笋般涌现出来,商誉、各种衍生金融工具、知识产权等在原有的计量模式下已不能反应更相关的信息,采用公允价值能够对这些新生事物进行更相关的确认和计量,满足投资者对决策相关的信息需求。

(四)培养会计信息分析型人才

开展会计研究总离不了对会计人员素质的探讨,一直以来在我国会计制度的规范下,会计人员熟悉的大多是会计信息记录和报告这两个过程,重复的程序化的会计操作只能作为职业判断的基础,对于当前需要依靠较高判断能力的确认和计量这些基础能力显然是不够的。企业应结合实践操作和典型案例不断开展对会计人员分析能力的培训,提高其评估信息和综合分析能力。尤其是对于公允价值而言,及时收集相关交易商品市价信息,采用估值技术综合分析类比其价值,对决策做出可靠相关的判断和建议,分析能力至关重要。客观地来讲,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素质离这一要求尚有距离。

作者:梁韶艳 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新乡市中心支行

参考文献:

[1]威廉R.斯科特.财务会计理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朱丹,刘星,李世新.公允价值的决策有用性:从经济分析视角的思考[J].会计研究,2010(06):84-90.

[3]贺建刚,王建明,孙铮.计量观、准则质量与信息有用性:公允价值论争之解释[J].华东经济管理.2013(03):131-134.

[4]王海兵.财务报告信息含量的理论构架及测度———兼议物本财务报告向人本财务报告的演进[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285-292.

[5]郭照蕊.公允价值会计及其在中国的具体运用[J].上海经济研究,2013(02):60-69.

财务质量范文篇9

关键词:财务共享中心;会计信息质量;影响

作为一种新的财务模式,财务共享资源共享服务可以降低成本、优化资源、提高盈利能力、实时共享信息。向共享财务模式的转变为满足现代跨国公司和拥有大量次级机构的公司的财务需求提供了机会。因此,财务共享服务已成为大公司针对自身劣势而普遍接受的财务对策选择。选择财务共享模式后,企业可以提高决策的有效性,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提高重组过程中的信息传递质量,缩短会计链条,改善风险管理,优化组织结构,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一、财务共享服务的构建要素

财务共享服务与公司财务部有明显区别,财务共享服务是将分散的财务人员,定期分配业务,通过规范公司内部的重复业务,集中和提高财务部门的效率。从一般财务服务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实例来看,财务共享服务的建立包括以下三个要素:一是建立科学的组织结构。合理、全面的人员配置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还可以大大减少改革阻力,避免人为干预。同时,根据业务需求,分层配置财务人员,节约公司招聘成本,使资深财务数据分析人员更加注重为公司业务决策提供有效支持。其次,建立基础信息系统,这是实现金融交易服务模式的硬件。只有在一个完整的信息平台上,才能进行集中的数据处理。加强数据交换。最后,公司核心业务流程的全面重组是财务共享的重要流程。

二、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与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比较

(一)传统财务管理模式

1.分散式财务管理模式

分散化财务管理模式是指集团各分支机构对财务管理问题做出独立决策,并有权创建和使用自己的账户和财务人员(通常是财务经理、财务主管等)。分散式财务会计方法与企业环境密切相关,能够快速、准确地解决和解决问题。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各机构更加独立,对金融活动更加熟悉,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权利的转移将有助于调动成员的领导能力和创造力。同时,向分支机构转让更广泛的权利可以激发不同分支机构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也有助于提高公司的整体价值。虽然分散模式有明显的优势,但也有同样的劣势。第一,将为公司制定统一计划制造障碍。在财务管理和分权的模式下,分支机构的权力相对较高,在公司的整体规划和资源配置中应该分配不足。公司无法控制分支机构的运营和潜在风险点,无法实施有针对性的计划,无法立即解决问题,这限制了整个集团的水平。第二,整体效率低,容易浪费,按照分散化的财务管理模式,公司各分公司的集中财务制度和流程与公司的实际发展相适应,各分公司在理解上存在差异,根据自己的意见进行业务管理。根据需要和想法进行管理会导致沟通失败,增加生产成本。第三,与子公司的沟通不够,不支持公司和未来战略。因为每个机构都负责支付、清算和其他日常交易账户。在这种情况下,负责部门主要业务的各级财务人员必须符合公司总部的要求,并提交必要的报告。花费了财务人员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对公司决策的支持非常弱,参与度很低。第四,它破坏了对子公司的有效审计和财务人员的独立性。分散的财务组织与信息隔离,无法有效调动资源,这对公司获取完整财务信息产生了负面影响。对于各子公司,本公司管理层有权决定、影响或决定财务人员的招聘和薪酬。在这种财务管理方式下,分公司的会计人员职权受限,这可能对分公司有利,但可能损害整个公司的利益。

2.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

财务集中管理模式是指公司财务信息的具体化、电子化和运营,首先,应以分散在各网站上的财务人员为重点,加强整体管控。近年来,中央财务管理模式发展越来越快,例如,我国采用了“用友”和“金蝶”等国内方案。财务集中管理是从分权财务管理到共享财务管理的缓冲,也是国内企业的发展方向。采用集中的财务管理模式非常重要。首先,综合业务标准的确定和应用是公司财务集中管理的基础,有利于公司长期发展战略的实施。其次,公司易于实现政府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整合。依托主体组织结构、产品结构和市场贡献,分公司能够有效实现合作,有利于公司整体利益最大化。当然,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也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缺乏集中管理体系和有效的内部资源配置体系,分支机构对具体问题反应迅速,不能有效应对,竞争力下降。此外,多级授权流程和其他决策往往使办公室之间难以传输信息。信息质量差,成本没有增加。权力非常集中,分支机构的积极性被削弱,非常复杂的系统的生产也增加了内部消耗,降低了公司的灵活性,影响了公司的战略发展。

(二)财务共享服务管理模式

传统的集中财务服务可以转变为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同时,在保持集中管理模式的控制权的同时,也可以具备分散管理机制提供灵活性。过去,分公司通过与相关财务人员的合作、审计文件、银行账户对账等步骤,独立处理清算业务。在工作中容易受到疏忽和错误的影响,财务员工需要具有很高的职业资格。同时,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中,每个分支机构的所有金融活动都根据其特点和内容进行分组,并分配给相应的小组。各小组承担具体责任,共同承担集团的财务业务。一方面,它减少了对财务专业员工的需求,另一方面,降低了人事管理成本,提高了业务效率。

(三)不同财务管理模式的优劣比较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比较。分散的财务管理模式和集中财务管理机制都有相应的优点和不可避免的问题。随着我国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收入增长停滞,支出增长、整体控制和运营效率下降,对企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多元化可以导致业务风险的缩小化,但管理水平也将更加复杂。实现集中管理和分散管理之间的平衡是财务与会计信息发展过程中的一项持续任务。过度集中会限制创造力和积极性,削弱市场的适应性,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会导致权力滥用。然而,过度分权使得整个公司难以控制。财务的集中和分散需要大量简单但重复的机械交易,这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例如,在成本分析和业务审批方面,以前的程序除了满足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和相关要求外,还涉及会计系统管理和现金管理功能,财务人员的能力要求有助于进一步研究交易原因以及相关发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耗费财务人员大量的精力,增加了公司的成本。同时,机械的财务清算消耗了财务人员的大量精力,无法为企业成本管理、投资分析、运营管理等领域的业务发展提供支持。

三、财务共享中心建立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

财务资源共享服务在重组过程中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包括信息系统重组、人员重组、流程重组和组织结构重组。财政重组是整个重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从重组信息系统、提高信息传递质量的角度,就财务资源共享服务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积极影响提出了一些建议。本文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角度探讨了财务信息交换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中的作用。统一银行账户,降低融资水平,将减少风险控制点,促进企业会计信息编制过程的统一同化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从重组的角度来看,财务资源共享服务使财务人员能够熟悉采购、销售以及其他业务和数据。可以降低上下管理环节的沟通成本:有助于财务数据的交易和共享,减少不必要的支付障碍,提高业务数据分析水平,有助于促进业务发展。在财务计算过程中,冗余环节将减少,旧财务信息的质量将提高。财务流程重组完成后,金融交易部可以履行与预算编制、执行、资产管理和业务单位控制相关的监督管理职能。会计信息的合规性和准确性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原始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理性。流程再造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能力,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从组织结构调整的角度来看,优化组织结构可以使会计信息更加规范和透明。严格的监管条件限制了管理层为自身利益操纵会计信息的能力,对管理行为构成障碍,对向管理层提供更积极、更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起到积极作用。

四、财务共享中心建立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一)财务共享中心建立会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路径

财务共享的实施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在实践中进行多边合作和互动。“重建”的五个最重要概念包括建立“财务共享中心”。财务共享中心能否成功的主要取决于是否了解这种商业模式。主要面临问题的不是重组中心的员工,而是留在中心之外的员工。在调整之前,这些员工承担了一些常规会计角色,从证书检查到报告。由于财务共享的影响,其基本业务必须纳入财务和管理信息系统,而留在中心之外的财务管理员必须承担管理会计责任。因此,通过对信息的隐性准备,员工可以在培训过程不知不觉中意识到财务共享服务的概念非常重要。要成功地建立一个财务共享中心,首先必须确保财务、运营和其他相关人员有一个共同的财务共享中心理念。信息系统重组是一种财务重组过程中工具,企业按照当前流程获取的信息的收集、登记、传输和汇总构成对信息系统的需求,信息系统记录并提供业务、财务等领域所需的数据。财务人员以财务语言收集、处理和处理数据,为财务信息用户的决策提供依据。这也是重组该系统及其工作人员的原因和过程。在最初尝试财务共享时,没有先进的系统和设备,但在逐步完善服务的过程中建立了相应的系统。系统重组是过程的结果,是财务重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系统本身,信息系统的重新设计可以通过其高速、高透明的特点,提高数据来源和传输过程中的准确性,从而保证信息传输过程的高质量,确保信息由用户生成并最终获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财务系统的重组极大地提高了最终结算业务的效率,由于信息系统的固有优势,也减少了人为错误对信息质量的影响。财务职能是识别、收集和存储数据的过程,财务是会计信息周期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高质量的公司会计信息是一项重要的财务责任。财务周期包括财务周期、管理报告周期和财务周期。会计信息周期包括许多流程,如采购付款流程,销售收入获取流程、成本补偿流程、总账报告流程、人力资源补偿流程、固定资产形成流程、生产流程等。

(二)财务共享中心建立影响会计信息质量效果

会计信息质量评估主要采用财务舞弊、盈余管理和会计盈余质量方法,其中盈余管理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体系,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盈余管理法也被选为会计信息质量的指标。收入管理中最常用的是修正和扩展的Jones模型。盈余管理降低了公司提供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降低了上市公司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对股票市场的正常运行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盈余的质量控制非常重要。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替代品,收益管理的程度反映了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确认和评价。由于内容的特殊性,Jones模型反映了盈余的质量,并在今天得到了广泛应用。收入管理也被用作项目交易会计中会计信息质量的替代变量。因此,Jones模型可以根据应考虑的盈利能力来判断会计信息的质量。在反映盈利特征的黑色字符质量的应收账款系统中,现金和应收账款可被视为盈余项目。最初的计量模型是直接包含在现金流量与交易盈余比率中的盈余质量评估指标,然后通过添加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等其他因素对最初的计量模型进行了改进。从信息系统重组的角度来看,信息系统内部的改造和优化,使数据在发生后能够及时准确地传输,并将原始数据的准确性保持在较高水平。数据处理后收集的信息也可以有效地传输并计划进一步处理,这也是提高联合财务共享会计信息质量的最重要途径之一。这些信息系统的重组会大大提高会计数据的质量。

五、结语

财务资源共享服务确保了从优化和更新信息系统到获取基础数据和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重组过程将缩短会计链,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人事重组通过提高员工素质和组织结构重组来优化内部管理结构,从而加强管理控制,提高管理决策效率。财务共享服务的实施过程体现了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形式和经济效应。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在财务共享中心的起步阶段和建设阶段,与同类行业相比,会计信息质量有提高的趋势。

参考文献:

[1]段莎.产权性质、财务共享中心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J].会计师,2021(05):3-4.

[2]王永志.以管理会计为导向建设财务共享中心的探讨[J].现代商业,2021(15):190-192.

[3]纪天娇.财务共享对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分析[J].现代商业,2021(28):162-164.

[4]于敏,陈宇飞.财务智能化背景下管理会计研究———基于财务共享服务视角[J].财政监督,2022(01):95-102.

财务质量范文篇10

[关键词]投资者保护;财务会计

信息质量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资本市场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投资者的财务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中的保护,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信息在我国的中小企业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因此,会计信息的质量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影响着投资者利用财务会计信息进行资金保护,导致市场信息缺乏准确性等问题。

1投资者保护和财务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联系

由于国家的地理位置的不同,相关法制和国情也有着很大的不同,对投资者保护也有着显著的差异。一般情况下我国将投资者保护和财务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联系根据以下几种情况进行分析:一是我国对财务会计信息质量有着较高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准确性、透明性,对投资者的保护进行了有效的保障,有效缓解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分散带来的压力。对于投资者保护较为重视的地区,当地的金融市场的发展往往较快,随之而来的就是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问题。二是由于地区对投资者的财务的保护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时,财务会计信息可能成为某种替代的相关机制,避免了给投资者财务方面带来隐患,有效地起到了法律监督的作用,为相关投资机构提供了准确的信息。

2财务会计信息质量在投资保护中的特点

2.1具有一定的真实性

财务会计信息质量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对相关投资机构在市场中的交易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在投资者进行交易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帮助投资者进行确认等一系列的操作,并且对投资者的信息进行如实的记录,对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了有效的保障,展现了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内容的完整性。

2.2财务会计信息质量中的有效性

相关投资机构在给投资者提供财务会计信息的时候,应该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并于投资者财务等方面的经济实用有着紧密的联系。财务会计信息质量中的有效性有利于投资者对相关投资机构的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准确的评估。

2.3明确性和实用性在财务会计信息质量中起到的作用

财务会计信息质量中的明确性对相关投资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投资者对相关投资机构提供的信息进行明确的分辨。在这样的基础下,有效地为投资者提供财务会计信息的实用性,最终实现了财务会计存在的价值,为投资者在投资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有效地满足了投资者在投资的过程中对财务会计信息的需求。

2.4财务会计信息质量中的对比性

财务会计信息质量中的对比性对相关投资机构提供信息质量应该进行相互比较的性能。在财务会计中的对比性一般包含着两种含义:一是相关投资机构对不同阶段的信息质量进行对比;二是不同的相关投资机构进行相同阶段的信息质量对比,并且相关投资机构还应该进行一定的注解。相关投资机构应当按照财务会计制度向投资者提供信息,这样可有效地保证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同时,相关机构内部或者之间的相互比较,对投资者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保障,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确认、评估等工作提供了准确性。

2.5形式化在财会会计质量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在财务会计信息质量中形式化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它决定了相关投资机构在向投资者提供信息的时候,是否依据法律的规章制度进行确认和评估,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投资者的经济效益。

3我国投资者保护与财务会计信息的现状

3.1规章制度不够完善在我国的会计体系中有着相对健全的规章制度,也是财务工作人员在进行财务工作中重要准则,也是对工作人员在财务工作上起到了约束的作用。但是,在我国现有的会计体系的规章制度中依然存在了许多的问题,相关的规章制度中依然存在着不严谨的条例,这样对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的保护带来了重要的影响。使相关投资机构在给投资者提供财务会计信息中的质量较差,并且在投资者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因为信息质量较差的因素,导致投资者的经济效益带来了安全隐患。3.2相关投资机构管理制度不完善相关投资机构在工作人员的工作管理中,由于管理制度上的不健全,导致工作人员的工作范围和职责没有清晰的概念,健全的管理机制是相关投资机构正常运行的命脉。在我国的金融市场上,有很多的投资机构内部管理并不是很完善,普遍存在着管理人员较多,工作人员较少,并且对工作流程依旧是模糊的状态,相关工作人员的调换过于频繁,这样的现象,对财务会计的信息质量的准确性带来巨大的影响。

4投资保护和财务会计的应用策略

4.1不断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

由于财会体系中的相关制度并不是很完善,因此,要不断地借鉴和学习其他国家的相关制度,不断加快我国财务会计体系规章制度,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我国投资者的经济利益。我国的金融市场的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在相关制度和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等方面存在许多的问题。因此,我国在制定相关的法律机制上,要不断地吸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一些经验,在经验中总结。

4.2加强协议体系,保证投资者的经济效益

投资者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要有效地利用协议等体系,使投资者的经济效益得到最大的保障。投资者在投资交易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投资机构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有不真实的现象,并且危害到了自己的亲身利益时候,投资者可以有效地利用与投资机构签订的协议进行维护,通过我国的相关法律对自己的经济利益进行保障。

4.3完善投资机构的管理制度

在投资机构的管理中,一定保持内部的平衡、监督等机制。领导的阶层一定要有懂金融投资理念的人,对投资机构的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在工作人员的使用中,投资机构应当对工作人员定期培训,新来的员工一定要培训合格以后再上岗,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投资工作的正常流程,甚至可以将应聘门槛设高,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对投资者进行了保护。

4.4明确管理阶层的行为

在投资机构中的管理阶层的行为是对工作人员最好的榜样,因此,对管理阶层一定要明确在自己在工作中的工作行为。应当对管理阶层的人员进行严格规范,严格按照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进行,实行赏罚分明制度,不能因为是领导就不去遵守。甚至领导要是有违背企业管理制度等现象,要加大惩罚力度,以作警告。

4.5加强投资者的投资观念

我国普遍的投资者严重缺乏投资素养和投资观念,对投资没有明确的意识,只是一味地盲目投资,这在很大程度上纵容了投资机构在管理和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行为。因此,要加强投资者在投资素养和投资观念,要在投资之前先进行详细的了解,尽可能地对相关信息资料进行查询,确定没有问题的时候再进行投资。

5结论

综上所述,财务会计信息质量是对投资者的利益的保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简单地介绍了投资保护和财务会计之间的联系和特点,并且针对我国金融市场中的投资机构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不断地完善我国的相关法律机制,加强我国投资机构的管理制度,并且对我国投资者的投资素养和投资观念进行了强调,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投资者的利益,促进我国金融市场可持续的发展。

作者:梅文馨 单位:华北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