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1 17:46:48

护理学教学

护理学教学范文篇1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河南大学护理学院2002级和2003级护理本科生为实验对象(该院自2003级护理本科改为四年制,因此两个年级同时学习《社区护理学》),两组学生具有较强的可比性。选择2003级162名护理本科生为实验组,2002级65名为对照组。

1.2方法

将162名学生分为16组,分别和开封市疾病控制中心、开封梁苑社区卫生服务站、河南大学校医院、河南大学附属中学医务室、河南大学幼儿园、开封市高级中学医务室、开封市第二师范附属小学、开封市SOS儿童村、五福养老院等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分别开展健康教育、健康档案建立等工作。比较两组期末考试总分、理论知识部分、工作实践部分平均成绩。

1.3统计学方法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分别进行两样本t检验。

2结果(见表1)

3讨论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成绩总分以及理论知识部分和工作实践部分的成绩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可见社区实践可有效影响《社区护理学》的教学效果。注重社区实践的教学方法不仅可对学生的社区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产生明显的影响,同时也能提高其学习社区护理理论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虽然理论知识部分和工作实践部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但理论知识部分两组成绩的均数之差远小于工作实践部分的均数之差,说明社区实践对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作用更为明显。学生在社区中能承担的工作虽然有限,如健康教育宣传、问卷调查、协助建立家庭健康档案、资料整理等基本工作,但通过和居民的接触,使其积累了一定的社区工作经验,沟通能力、协调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大大提高。因受课时和社区实践环境所限,让每个学生都进行各种社区工作实践显然不可能,实践效果也难以保证。采取每个组固定实践地点、固定工作的方法可使学生对社区工作的认识较深。在无法进行社区实践活动时,通过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应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掌握一些社区工作技巧和方法。

护理学教学范文篇2

1教学对象

选择我院2009级涉外大专护理班,78人,年龄18—21岁,学生均已学完医学基础课程、计算机及文献检索。

2教学方法

2.1学习循证知识,培养循证意识在护理带教中,首先向护生介绍循证医学、EBN的概念、方法,使护生明确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实践中,不仅需要运用书本中学到的知识为患者服务,同时还可以根据文献报道、杂志、互联网或向专家咨询等其他途径获取证据,为患者提供最适合的个体化服务H。

2.2循证护理的实施在《护理学基础》课堂教学中选择部分内容进行循证护理教学和实践,如危重病人的护理。①提出循证问题。根据病例,详细描述危重病人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护生能够合理地利用医疗护理资源,结合临床医学知识掌握病例中患者现有的或潜在的不健康信息,确定护理问题。在此过程中,针对本章的教学实习要求,对危重病人病情急、变化快、护理难度大、工作任务繁重等提出循证问题。②寻找循证支持,获取最佳证据。在确定护理问题后。指导护生证据的获得可以通过国内外医学文献报道、知识网络服务台数据库等途径。

3评价方法

3.1学生的期末理论和技能操作成绩。

3.2问卷调查课程结束后采用笔者自制问卷对护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获取信息的相关技能、自学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和培养循证意识等。

4结论

4.1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将循证护理教学模式应用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知识有更加全面、更加清晰的理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为了解决问题,不断地查找资料、广泛阅读,在这一过程中,知识也得到了巩固,记忆更长久。EBN教学模式使学生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获得了终身学习的能力。

4.2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EBN的新观念要求护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现有的实践模式进行重新评估,寻求证据,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最新信息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善于运用最佳证据来解决实际问题,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可以不断改进、不断提高。EBN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具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学会了用新的方法解决新的问题,增强了创新能力。另外还有利于提高护生护理研究的能力。应用循证护理护生必须具备医学及护理的基础知识,评价能力、文献检索能力及一定程度医学统计学、计算机、网络等知识,所以能全面锻炼各方面的能力,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

护理学教学范文篇3

毫无疑问,构建实习医院尤其是社会实习医院实习指导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可有效激励实习指导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责任感,督促他们自觉地提高业务能力、职业素养和实践教学水平,从而有效地提高护理学专业学生临床实习的效果。构建实习指导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还能够显著地提高实习医院的服务质量。师资队伍是高等教育最重要的资源,高等教育的水平取决于师资队伍的水平,实习指导教师的教学能力及专业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学生实习的效果。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不相适应[1]。为保证教学质量而构建并实施的实习指导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必定对临床实习指导教师的护理实践能力、带教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提出一定的要求,而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就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基本具有带教资质的护师进行业务培训。这样,必定能够有效地提高医院的整体护理质量。另外,高校的职能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高校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提高,也意味着医院护理队伍水平的整体提高。

二、护理学专业实习指导教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原则

构建护理学专业实习指导教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在于增强实习指导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责任意识,促使他们自觉地提高业务能力、职业素养和实践教学水平,有效地提高学生临床实习的效果,因此,其构建原则应为:(1)通过行政手段,将实习指导教师的带教工作量及教学评价结果与其评先、评优、晋职等挂钩,从而增强医院护理人员参与临床实习指导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医院、高校的行政主管部门不同,因此,出台这样的措施,需要卫生、人事、教育等行政部门的协调合作。(2)在突出指导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评价的同时,注重道德素质评价。护理学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大批道德高尚、知识全面、专业特色凸显的护理人才,这在专业素质、思想素质、技术水平上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评价指标体系应该能力和素质并重。(3)评价指标要兼顾不同实习医院的实际,适当增大应用技术方面的权重,切忌假、大、空。(4)要兼顾评价指标的全面性、科学性、目的性和可操作性。

(二)评价指标

根据护理学专业实习指导教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目的和构建原则,结合医院护理工作和高校教学工作的特点,笔者认为该体系的主要评价指标应包括:(1)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实习指导教师要明确教学内容,能够较好地把握教学进度以及教学的难点与重点,能够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提倡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教学。(2)指导教师的教学态度和责任意识。实习指导教师要有乐于奉献、教书育人、不图名利、甘为人梯的精神,关心爱护所带的学生,乐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责任心强,尽量做到耐心讲解,反复示范,“手把手、心贴心”。为了提高实习指导教师的责任意识,医院应为实习学生指定指导教师,条件许可时可采取一位教师带一个学生的方案。(3)指导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目前,我们必须正视医学护理学高水平高质量的专业要求与学生知识基础普遍相对薄弱的矛盾[2],必须正视医学护理学高水平高质量的专业要求与部分学生职业道德修养不高的矛盾。临床实习指导教师是学生的楷模,为了把所带的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职业道德高尚、基本功扎实、专业思想牢固的合格人才,指导教师必须强化自身修养,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以精湛的技术、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耐心周到的服务、文明的言行、高尚的品格去影响学生。(4)对指导教师的专业要求。护理学实习指导教师必须是长期工作在临床一线的专业护师,必须具有较高的学历及专业职务,拥有全面系统的护理学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科研能力。(5)实习生入科和出科考核。护理学专业学生的临床实习,一般包括内科、外科、儿科等科室,在每个科室的实习都有具体的内容和时间安排。在学生进入科室实习前应对其进行必要的笔试、口试或实践操作考核,不合格者不得入科实习,一个科室实习期满时也要对其进行考核,不合格者不得进入他科实习,这样既可提高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提高实习指导教师的责任意识。

(三)带教方案选择

护理学教学范文篇4

1试验依据

1.1理论依据以研究性学习理论为指导,借助于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目的是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开放性的现实情境中主动探索,获得科学研究的亲身体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对探究和发现的内在兴趣。对于成人来说一般使用“基于资源的学习”方式[1]。

1.2选择依据选择“护理学理论”作为教学改革的试点,一方面这一节内容是高校《护理学基础》课程中非常基础而又非常重要的内容,它既是学生深入学习的关键,又对学生进入实习和工作后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另一方面,“护理学理论”一节的教学难度相对来说较小,学生学习和掌握起来相对比较容易,改变教学方式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比较明显。

2“护理学理论”的教学实践

2.1知识背景“护理学理论”是在学习完解剖知识、生理知识、药理学知识以及护理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之后,在进入临床护理课程学习之前的基础内容,是护生从理论走向临床实际的桥梁。

2.2课前导入

2.2.1培养学生处理各种信息及发散性思维的能力课前要求每个学生预习“护理学理论”一节的内容,要求借助于网络、多媒体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课件和各种图书资料进行深入学习。并提出5个问题,供学生思考:①目前被确认的护理理论有哪些?②护理理论的发展方向有哪些?③目前高等护理教育中存在哪些问题?④当前护理界正在探讨的热门话题有哪些,你有什么见解?⑤护理教育应当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要求学生就某一问题进行深入学习,做好学习笔记,并且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特点自主确定为该问题引入一些辅助相关知识,从多个角度阐述答案。

2.2.2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与人沟通的能力课前带学生到病区观察护士们的日常工作。要求学生用自学的知识和已学过的知识来判断他们工作的合理性,验证所查阅资料的正确性,并就工作中的问题与护士们进行交流,记下他们的问题并再次进行资料查阅、学习。

2.2.3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要求学生在参观后,自由结合,分小组学习,相互补充资料,完成对某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写出研究报告。

2.3相关资源为学生提供网络、期刊和各种学术书籍,丰富资源空间。期刊如《中华护理杂志》、《护理研究》、《护理学杂志》等;网站如中国护士网、医学护理网、37℃医学网等。

2.4课堂教学过程

2.4.1课上综合信息,写出小组报告将全体学生重新分组,分组原则:每个问题在每个小组内至少有一人进行过深入研究。分组后,要求小组内所有成员将个人所搜集的资料,经小组讨论后,就某一问题,从某一角度写出本小组的研究报告2份或3份。

2.4.2课上各小组轮流发表研究报告,互相学习在形成小组研究报告的基础上,每个小组选2名或3名同学做典型发言,其他各小组要认真学习,记录其发言的要点,为下一步集体讨论做好准备。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将各小组报告中的错误内容及时加以纠正,对一些具有争议的学术性内容,建议学生在课后再补充资料进行课后讨论。

2.4.3全班同学集体讨论,完成本节知识的建构将各小组的研究报告进行汇总、讨论、分析、补充,在教师的指导下添加相关内容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论文———“护理学理论综述”。该论文由5部分组成,分别是:①护理学理论定义及起源;②护理学理论在教学及实际工作中应用的情况;③当前我国护理学理论发展状况;④我国护理教育发展方向;⑤如何当好一名新形势下的护士。到此完成“护理学理论”一节的课堂理论学习。

3课堂教学效果评价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在课后要求学生完成“学习效果自我评价表”的填写,以检查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本次共发放评价表26份,全部收回。“学习效果自我评价表”的内容及评价结果见表1、表2。

从问卷统计结果看,学生普遍能够完成研究报告,并通过与他人合作完成本节内容的学习,同时,也反映出学生在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方面还不够熟练,对信息的处理加工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在学生的学习心得和体会中,能够明显感受到学生对这种新教学方式的喜爱程度,普遍认为这种教学方式新颖,有利于提高自己学习的兴趣,激发了自己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一些同学说“老师坐在同学之间,倾听我们的‘劳动成果’,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可以很好地了解同学的所思所想以及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为老师今后的教学打下铺垫。”“护理原来还有这么广阔的空间啊!”“我喜爱护士这个行业,我将来一定不会转行。”

护理学教学范文篇5

1.当前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培养护生沟通能力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对护生开展实际培养的过程中也要不断的进行有效的改革,以更好的促进护生发展。妇产科护理学作为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效培养护生的沟通能力能够帮助护生在实际的职业发展道路上更加顺利。因此,当前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培养护生沟通能力是具有意义的。1.1当前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提升沟通能力能够提升护生的综合素质。沟通能力是护生在日后的职业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能力,且妇产科作为医院科室中对于工作人员的沟通能力要求较高的地方,现阶段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要有效培养护生沟通能力,从而促进护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沟通能力作为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沟通能力的强弱与护患之间的关系有较为直接的联系,良好的护患关系能够促进其更好的开展护理工作。妇产科护理学教师培养护生的沟通能力,能够有效帮助护生更好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1.2当前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培养护生沟通能力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妇产科护理学的教学过程中有效培养护生的沟通能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提升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其专业知识的学习。当前教师在实际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的过程中,往往会将护生沟通能力的培养放置在一定的情景之中,如此能够在培养护生沟通能力的过程中,有效帮助护生提升实践能力,从而促进护生能够在日后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孕妇顺利生产。1.3当前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培养护生沟通能力能够缓和护患关系。当前在医院的实际发展过程中,医患关系以及护患关系是社会较为尖锐的矛盾。现阶段教师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培养护生沟通能力能够有效帮助缓和护患关系,促进护生职业生涯的更好发展。

2.现阶段教师如何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培养护生沟通能力

2.1教师首先要充分重视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培养护生沟通能力。教师在实际开展妇产科护理学教学的过程中培养护生沟通能力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因此当前教师在开展实际的教学改革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对于护生沟通能力的培养。教师根据护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以及现阶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有效的改革,并且要对于提升护生沟通能力进行充分的重视,从而在整体上更好的促进护生获得全面的发展。2.2通过校内实践教学帮助护生提升沟通能力。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培养护生沟通能力的过程中,首先可以通过校内实践教学的方式有效帮助护生提升沟通能力。现阶段,教师在实际教授实验课程的过程中,要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通过讲解的过程帮助护生提升沟通能力,并且要对护患沟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预演,帮助护生提前了解其中的语言技巧,从而有效帮助护生提前进行情境,了解未来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情况。同时,教师要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通过实验课程传递给学生,并且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到护生语言交际方面。2.3通过临床见习方式帮助护生提升沟通能力。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培养护生沟通能力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实际的临床见习有效开展培养。临床见习对于护生的学习过程而言,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提前进入工作状态,因此可以通过医院临床见习的方式有效培养护生的沟通能力,使其在真实发生的情景之中进行学习,从而更好的促进护生沟通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现阶段在实际开展妇产科护理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促进护生能够增强专业水准,并且促进其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妇产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良好的教学方式有效培养护生的沟通能力,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田玉姣,左宪宏.在妇产科护理学实训中渗入人文素养的探索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v.17(09):181-182.

[2]吴韶春.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培养护生沟通能力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9):56-56.

[3]张庆桂.《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中护生语言沟通能力的培养[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6,28(4):683-684.

护理学教学范文篇6

关键词:慕课;高校;外科护理学;教学改革创新

慕课教学其实是一场大型的互联网教学活动。慕课教育理念是由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教育学家首先提出,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慕课教学也开始在高校的教学中得到广泛推广。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参与到慕课教学中。慕课背景下高校《外科护理学》教学改革创新还需要深入实际,将高校《外科护理学》教学理念与慕课相结合,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真正提高护理教学质量。

1慕课的概念

慕课(MOOC),指的是“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是Massive,即大规模的;O为Open,开放的;O为Online,即在线的;C为Course,即课程。麻省理工学院在2001年首次开放免费的网络课程,自此以后,在线课程开始在各大高校广泛开展。“慕课”概念是2008年被正式提出,2012年出现快速发展。慕课主要依托网络,进行一种大范围的教育活动,在全球范围内能为学生和教师提高各类优质的教育资源,因此慕课的出现也是教育的伟大创新。这种新的教育模式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学生不再仅仅通过课堂获取知识,也能观看视频学习全新的知识,并完成作业,遇到疑难问题也可以当场与视频另一端的教师进行沟通,教师通过视频软件及时监控学生学习情况。慕课对于改革高校教育体制,整合教育资源有着重要意义。

2高校《外科护理学》教学中引入慕课的优势

2.1整合优秀教师教学资源。对高校护理专业的发展进行研究发现,护理专业还是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护理专业的的教师团队人才较少,教师资历较浅,无其他学科教学团队的规模,因此比较其他学科,护理专业起步晚,发展平台少。在护理专业的教学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慕课是一种良好的网络教学模式,在高校护理专业教学基础上,能最大程度的整合优秀教师资源,各地的教学资源也可互补、共享,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学质量[1]。2.2促进传统学习模式的更新。《外科护理学》作为护理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在学校教育和临床工作中都受到广泛重视。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把抽象而枯燥的概念、疾病机理、临床表现和不易理解的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当今社会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对医学护理人才培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代社会需要的护理人才应该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娴熟的实践技能以及较好的综合运用能力等,这就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接受有计划的系统培养。与传统的高等教育相比较,“慕课”具有崭新特性,讲授课程远程性、授课地点全球性、授课时间随时性、授课渠道开放性、授课内容可选择性以及受教者的广泛性。这些特性,极大地满足了高等教育模式需多样化的发展要求。由于《外科护理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以板书和录像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无法生动、形象地表达技术更新快的《外科护理学》教学内容。而慕课汇名师、集新技术、新教学法于一体,促进传统学习模式的更新,课件丰富多彩,使教学信息经多渠道传递,短时间作用于学生各个感官,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借助互联网技术,能结合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提供灵活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理解和掌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且可翻转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3慕课背景下高校《外科护理学》教学改革已具备可行性条件

3.1慕课为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全新的借鉴和思考。目前高校护理学专业学生都面临着就业难、竞争大的问题。高校已逐渐从教学改革角度出发,采用多种方式改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基础素养和护理水平。与传统教学相比较,慕课教学形式具有明显优势,此外,慕课教学方式已在多所高校进行使用并取得较好效果,这也给慕课教学在高校《外科护理学》教学改革的使用中奠定了基础。3.2护理学慕课教学资源日益丰富。目前多所高校已开展慕课网络课程,且多位高校名师的参与为网络教学平台的搭建奠定了良好基础,也给慕课课程的教学带来了许多的优质资源,其中护理学教学资源也有很多,这就为高校护理专业实施慕课课程提供的借鉴和参考[2]。3.3互联网和终端设备的普及。现在已进入互联网时代,以往由于受到互联网的制约以及终端设备的低普及率,致使慕课课程的发展缓慢,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及终端设备的普及,给慕课教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每个学生基本上都人手一台计算机,有利于慕课课程的广泛开展。

4慕课与传统教学的相融合,共同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4.1合理引入护理学慕课课程资源。高校护理专业进行慕课网络教学时,需要重点开展护理专业的部分弱项课程,特别是一些师资较薄弱的部分。此外,由于护理专业是一项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在引起慕课网络课程时,要结合慕课教学的特点,使传统教学和慕课教学进行互补,吸取其优势部分,成为适合护理专业的课程,从而促进护理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护理实践活动的进行[3]。4.2教师合理利用慕课提高教学效果。慕课教学引入护理课程后,学生能直接从网络上学习护理专业的相关内容,对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及理解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随之而来的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要求逐渐放松,从而忽视了慕课课程的根本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新规划教学方案,利用慕课网络课程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结合慕课课程内容,加强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4.3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慕课资源。慕课网络课程是一项发展时间较短的课程,大部分学生可能还不适应慕课网络课程的教学模式,很容易出现迷茫、不理解的现象,特别是护理专业学生,在无教师现场指导的情况下进行学习,很容易出现对学习不重视的现象,甚至可能出现关机的形式,或过分关注慕课课程,忽视了日常教学中护理活动的参与。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的使用慕课课程,将慕课课程与日常护理实践活动相结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4-5]。

5结论

慕课课程的引进给高校《外科护理学》教学改革带来了促进作用,弥补了护理专业师资方面的不足,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此外,慕课课程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也为学生的学习和探索创造了有利环境,让学生与名师之间能直接进行交流,便于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也有利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6-7]。

参考文献

[1]赵茜.论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J].教育科学研究,2012(2):24-27.

[2]李冶.国内大学慕课发展现状调查及图书馆嵌入慕课的问题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5(18):15-18.

[3]赵媛,王燕,陈宏.慕课在护理实训课程教学中应用的SWOT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7):71-73.

[4]贾长宽,袁淑鸣,肖和平.情景模拟法在《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4,18(7):641-642.

[5]卢玉仙,高薇,孙静,等.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2010,25(2):13-14.

[6]刘芳,王雅青,于红虹.案例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09,07(9):824-825.

护理学教学范文篇7

一、目前成人高等教育护理学专业教学模式存在问题

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护理学教学模式,还处于初级阶段,其教学方式主要以传统的集中面授为主,很多课程的设置往往是简单地参照全日制学生的课程开展教学,教学模式和方法均比较单一,加上工作性质的限定,导致工学矛盾突出,面授到课率不高,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质量也得不到很好的保证。需要借助于继续教育这种教育模式,不断更新护理学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学员一般都是在职注册护士,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在医疗保健等机构中从事全职工作,只能采取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学习。但是因为护士职业的特殊性,他们的工作都是12小时值班制或者是轮班制,休息时间并不固定,无法做到按时保质保量参加集中面授,因此难以通过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学习与提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往往因此教学课时限制等原因,往往只是侧重于理论教学,并没有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护理学专业的学员们希望能够提高临床护理实践技能的需求无法得到很好的满足。而且基于此种教学模式的课程考试大多以闭卷考试为主,往往是侧重于测试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视了对临床护理操作技能的考核,忽视了对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能力的考核,由此容易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对提高护理学专业学员的临床护理技能没有太多的促进作用。以上的种种问题,对于成人高等教育护理学专业的教学质量、社会效益及社会认可程度,都会造成一定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对现行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成人高等教育护理学传统教学模式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远程教育,改革成人高等教育护理学传统教学模式。现代远程教育是指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教育机构之间主要采用多种媒体手段进行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的教育形式。它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生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2010年7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纲要》首次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2012年3月13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

护理学教学范文篇8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教学法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在教学活动中,除了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护理理论基础外,还需要具备熟练的操作能力。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科的基础,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门课程。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的目的是让护生通过实训项目的练习,进一步加强对所学习知识的掌握,培养护生的动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不断深入,如何培养高素质实用型护理人才已成为现代护理教育的主要目标[1]。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带教老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护生掌握并运用护理学基础中的各项护理操作技术及规程,更好地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才能培养出优秀的高级护理人才。本文就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加以总结,以期为今后护理学基础的实训教学有所启示。

1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2](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的新型教学模式,其核心理论是:问题是学习的起点也是选择知识的依据。在护理学基础实训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和措施。如以静脉输液为例进行PBL教学问题设计,包括补液的原则、补钾的注意事项、静脉输液不良反应等。PBL教学法不仅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而且扩大了学生学习的自由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学生主动在课外查阅资料,归纳、整理所学知识,不断思考,在讨论中积极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观点;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文献检索、查阅资料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归纳总结、主动学习能力等。

2情景模拟教学法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根据课程实训教学大纲要求,依实训项目需要,设计临床情景,以形象、直观、生动的方式,让学生融入模拟临床护理情景,并通过设定的角色体验如何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临床思维的感性认识,同时加深护理学生对专科理论知识的理解[3]。如在上静脉注射实训课时,可以模拟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场景,教师指导学生分别扮演患者、家属、护士等角色,逐步完成接诊、评估、用药、操作,具体操作在仿真模拟人进行。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最后汇报本组的整体设计过程和结果,其他人可以作补充完善,教师只作适当补充、引导讨论。针对学生讨论发现的问题,教师予以点评并重点讲解、答疑。各组学生根据交流学习的经验及体验感受书写实训报告。

3目标教学法

目标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目标为主线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技能水平的有效手段[4]。如在上导尿术实训课前,首先,有目标得布置学生提前预习,可根据教学大纲,在全面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的前提下,理清操作要点及知识网络,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科学、全面、有层次性地安排到教学目标中去,让学生课前重点回顾无菌技术操作的程序,重点复习导尿的操作流程及相关知识点。其次,实训课开始前10分钟,由主讲教师向各个带教老师讲清楚本次实训课的目的,统一操作要点,明确目标。实训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老师的主导地位,要不断巡视,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解决学生在完成每一个目标时面临的困难,如对尿道口的消毒方法、插入深度等,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最后,教师点评,强化目标。在课堂接近尾声时,教师应留下点评的时间,对学生完成目标各阶段容易出现的问题加以总结归纳,学生做好笔记,课后写出心得体会,让学生在探索、发现、体验和解决问题中掌握学法,使教学目标强化,使学生牢牢掌握。

4演示教学法

演示教学法是以直接感知为主,引导学生分析、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教学法[5]。演示教学法能够将过去无法用语言表达清楚的教学方法通过实训操作,清楚、清晰、直观的显示出来,让护理学生更容易懂,更容易学,更容易掌握。演示教学法有助于护生的学习,可有效提升护理学生的基础护理学实训操作技术水平。过去的讲授法,在进行练习前,护生需要对教师的语意进行揣摩,对于一些理解能力不佳的学生,会严重影响其学习效果。然而演示教学法实施中,教师能够依据每个实训项目的具体要求,对实训操作进行相关演示,同时应用语言进行辅助讲解,能够将护生更加直观的学习整个操作过程,加深护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6],使护生能够更好的掌握操作技能。

5翻转课堂教学法

翻转课堂也称颠倒课堂、反转课堂,是在信息化环境中,指导教师提供以教学微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课外时间完成自主学习,而师生在课堂时间则是面对面完成答疑解惑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教学模式[7]。如在心肺复苏实训中,实施翻转课堂,具体分为两个阶段。(1)课前阶段:1)教师准备:①教师全面了解护生的基础水平和学习能力,以便于护生制定课前学习计划以及教师课堂上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②教师团队在实施翻转课堂前1个月组织集体备课,根据讲课内容,邀请多名护理教师及临床护理专家共同设计具体教学方法和过程,并编写案例。③实施前1周将案例和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料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嘱护生按要求做好相关知识准备和梳理。④建立便于师生和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的微信群。2)护生准备:①护生分组,自愿原则,10人左右一个小组。②护生于课前1周登录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视频观看和案例分析,对于自主探究中存在的疑点提出问题,然后由组长组织小组讨论解决,并做好学习计划和任务划分,责任到人,督促每一个成员积极参与。③交流互动:教师通过微信群为护生进行课前辅导,注重引导护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护生之间则可通过交流与讨论分享信息资源。(2)课堂阶段1)回顾要点:教师以问题法带领护生回顾理论要点,如提问心肺复苏的注意事项、目的等,为加深理解技能操作奠定基础。2)示教解惑:在授课前先由各小组长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和未解决的问题,教师做好汇总,然后根据临床护理工作流程进行示教,示教过程中将护生课前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集中解答,个性问题进行个别指导。

6程序教学法

程序教学法是基于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而设计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材料。以控制论为基本原理,借助专门的程序教材来实现,使信息过程最优化,教学过程流程化,从而达到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的目的[8]。教师根据教材围绕临床需要,设计和编制了护理学基础实训操作程序、评分标准,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每项实训操作内容划分成若干个程序,编成流程,教师向学生传授,学生在每个程序上作出应答,然后由教师、学生自我进行评定,在掌握动作之后,再进入下一步程序学习。如在试敏液配制实训课中,将整个操作过程编成一个流程,分解成若干个小程序,学生在掌握前一个动作之后,再进入下一步程序学习。这样学生能自主地一个流程一个流程地扎实掌握技术动作,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自主提前进入下一个程序,接受能力一般的学生可以反复练习上一个程序,直至掌握后再自行进入下一个程序,相互没有影响,提高了不同层面学生的学习兴趣。

7结论

还有一些研究将微格教学法、思维导图等方法应用到护理实训教学中,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使护生的基本技能和综合实践能力都获得了明显的提升,收到了满意的效果。另外评判性思维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也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提高实训教学质量。综上所述,在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中,可以尝试将几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方法也会不断涌现,但各种教学方法既有其独立性,又有其相互渗透性,在运用时必须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结合,综合应用,以促进护理实训教学改革的发展,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一琪.微格教学法在基础护理综合性实训课程中的实践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4.

[2]于波,王雅洁,李阳,等.PBL教学法在我国医学教育应用中存在的问题[J].医学教育探索,2009,8(1):61-63.

[3]崔宇红,许瑞.PBL结合情景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中医药,2014,27(5):57-58.

[4]宋晶.目标教学法在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4):120-121.

[5]赵真,陈艳蓉,李圣楠,等.病案教学法在老年病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4,24(06):145-146.

[6]陈雪霞,任海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本科基础护理学课程的整合[J].卫生职业教育,2014,10(16):69-70.

[7]宋艳丽,刘晓亭,刘伟,等.基于案例教学法的翻转课堂在《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及评价护理学报,2016,23(5):8-9.

护理学教学范文篇9

1.1一般资料

该研究所选取的参考数据均来自我校学生本学期病理教学改革前与改革后的考试成绩,共1538人。根据日常教学工作经验分析与总结临床护理特性和特点以及护理学专业教学中病理教学内容的不足之处,制定教学改革策略,验收实践操作结果。

1.2统计方法

该研究数据主要分两个方面:校内部分和实践部分。校内部分主要由学生护理学综合考试分和病理学考试分组成,满分各100分;实践部分主要是临床实践评分,由院内护士对学生护理质量和护理表现进行评分,包括:护理专业知识(40分)、护理态度(10分)、临床应用能力(20分)、临床应变能力(20分)、自主评分(10分),满分100分。

1.3统计方法

使用计算机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两组病患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用均值±标准差代表两组病患的计量数据,用χ2对两组病患的计数数据进行检验。

2结果

根据本次研究数据将病理教学改革前后学生考核成绩以及医院实践操作成绩进行统计和分析。

3讨论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可知,在护理学专业教学中开展病理学教学改革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病理学专业知识,而且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护理学专业技能,对学生未来的临床工作具有积极、正面的影响。临床护理工作的特点就是专业性强、护理技能要求高、临床应变能力要求高、责任意识强。就当前医疗体制发展来看,医疗与护理工作必然会向整合化方向发展,但多数护理专业院校并没有开设病理学知识教育,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也存在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想分离的情况。所以在护理学专业教学中加入病理学教学以及实时地开展临床护理实践是非常必要和紧要的。想要做好护理学专业的病理学教学改革我们就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①加入病理专业教学,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根源,加强病理学教学可以提升护理学生对疾病来源的认识,进而促进护理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充分地了解疾病危险因素、注意事项、治疗措施。如在精神外科护理中护理人员不仅要知道对脑出血的护理对策,更要清楚不同的脑出血情况的成因、预后、危险因素、治疗方法。这样能够使护理内容能够更好地医疗内容进行衔接,使医疗与护理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②丰富课堂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快、更好、更真切地体会护理技能、学习护理知识,加入虚拟实践课堂,让学生在课上模拟临床护理操作,以到达最佳的学习效果。这样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临床护理的应变能力,降低心理压力。

③开展临床护理实践,虽然学校所学护理面较广,但在临床工作中护理方向较专一,对护理知识的专业性和熟练度要求高。所以在校期间还要多组织医院实际护理实践,让学生在护理实践中锻炼自身的护理技能,牢固病理学知识,使两者能力更快、更好地融合,为学生临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护理学教学范文篇10

1.对象。研究对象为云南中医学院护理学院2010级215名护理专业大学生(以下简称护生),女生192人,男生23人,年龄在20-23岁,按入学时编班随机分为对照组(2010级护理1、4班,105人),实验组(2010级护理2、3班,110人)。两组护生间入学成绩、年龄、性别及基础课成绩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第五学期开设外科护理学课程,采用王雪文主编的《外科护理学》,实验学时18,均由笔者讲授。

2.方法。

(1)教学方法。对照组护生采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即“教师示教+护生分组练习+教师总结”。实验组采用整合式实验教学模式,即“一个教学框架+一个实验步骤”。根据护生已学过的、技术操作所涉及解剖学知识的多少设计一个新的教学框架,“已学过的基础解剖学知识,即要点(护生复习)+将局部解剖特点与技术操作要点进行整合,即重点(护生预习)+解剖学知识在技术操作中的应用,即难点(教师指导)”;一个教学步骤,即“先试后导、先练后讲”。

(2)评价方法。①问卷调查:由笔者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内容为10个项目,回答方式为肯定或否定,在实验教学结束时发放,当天收回。发出问卷215份,收回问卷215份,有效问卷为100%。②技术操作考试:两种不同教学模式下的护生考核方式、考核项目相同,均聘请院外护理专家进行考评,教考分离,对操作考试成绩进行对照分析。③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

二、结果

1.两组护生学习主动性的比较。对照组护生课堂气氛相对沉闷,与教师互动偏少,大多数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提出专业探索性问题较少;实验组护生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与教师互动积极,并按照整合式教学模式主动地串接起与相关学科的知识链,经常提出有一定深度的专业探索性问题。

2.两组护生对实验教学效果评价的比较。对照组护生的正面评价仅有2项超过70%,即“有利于引导理论联系实践、拓宽知识面”;实验组护生对10个项目的评价均超过70%。

3.两组护生技术操作考试成绩的比较。对照组平均成绩(79.51±8.82)分,实验组(85.36±7.38)分,两组比较,t=3.46,P<0.01,结果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技术操作考试成绩明显好于对照组。

三、讨论

1.整合式实验教学模式的构思。外科护理学是我院的精品课程之一,笔者为精品课程建设负责人。在近六年外科护理学理论教学中不断尝试“知识模块”教学法,获得满意教学效果的同时深受启发,故构建整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外科护理学的实验教学中。该模式以提高知识的转化率(即知识+能力)为前提,以简化难点、突出重点、强化要点为原则,通过巧妙地教学设计,清晰地显示了技术操作与解剖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最大限度地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循证思维方式的培养,提升了他们的综合素质,优化了教学效果,创新了教学模式。

2.整合式实验教学模式的优越性。

(1)创新了实验教学模式,优化了教学效果。实验教学模式并不是一种计划,而是建起了一座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笔者改变了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授课中简化了“难点”、突出了“重点”、强化了“要点”。所谓“难点”就是要解决护生盲目操作的步骤,提高技术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所谓“重点”就是要突出护理专业的特点,为临床护理工作解决实际问题;所谓“要点”就是要明确技术操作的步骤与注意事项,避免临床工作中护理差错或事故的发生;笔者根据技术操作与解剖学知识转化点的多少,精心设计教学框架,尽可能地使技术操作、解剖学知识与临床护理实践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创新了实验教学模式,使单纯的技术操作转化为内在的能力,极大地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由问卷调查结果可见,整合式实验教学模式得到了实验组护生多方面的肯定,其技术操作考试成绩明显好于对照组护生(P<0.01),获得了满意的实验教学效果。

(2)提升了护生的整体素质。整合式教学模式在讲授技术操作的同时还注重培养护生的思维方式及综合能力。例如:讲授三腔两囊管的插管法时,将技术操作的要点与食管的解剖学特征进行整合,运用解剖学知识来讲解“在插管过程中如何避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而诱发的上消化道大出血?”使原本抽象、枯燥的技术操作步骤变得生动有趣,唤起了护生的求知欲,有利于思变、探研能力的培养,启迪了护理科研的意识,同时还巩固和加深了食管的解剖学特征,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护生循证思维、临床思维的方式。

(3)加强了师资队伍的培养。整合式实验教学模式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教学经验及教学设计等诸多方面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精通外科护理学的知识点,又要结合相关的解剖学知识进行整合,准确地剖析出二者之间的知识链接点、知识转化率,要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必须付出更多地努力,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拓宽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积累教学经验,努力提升自身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紧跟当今世界护理教育发展的步伐。

(4)促进了不同学科间的合作交流。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知识的激增,合作交流将是任何一个领域取胜不可或缺的一个条件。整合式实验教学模式使得不同学科的教师(护理学与解剖学)团结协作、密切配合、互相取长补短,不断碰撞出知识的火花,给外科护理学的实验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加强合作交流,实现跨学科、大范围、多层面的交流和相互影响,这对于促进教师的自我实现与成长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方式。整合式实验教学模式不仅仅是一种参与形式,也是一种教学改革方法,更是一种创新性的思维,这对于教研的动力和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