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语句表达真题及解析

时间:2022-03-16 05:41:00

公务员考试语句表达真题及解析

语句表达:要求你从语法、语气、语义等方面对有关语句做出判断。请开始答题:

46、下列四句话汇总,存在歧义的一句是:

A.在公共汽车上售票

B.在公共汽车上作案

C.在公共汽车上看书

D.在公共汽车上写字

答案:D

解析:该句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乘坐公共汽车时(在纸张上)写字”,一是“把字写在公共汽车上”,存在歧义的原因是方位词界限模糊。

47、在旅游者途径和逗留的地方构成接待群体的居民,有权得到旅游者对他们的习俗、宗教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因为这些都属于人类的共同遗产。他们有权自由地适用自己的旅游资源,同时通过__他们__的态度和行为,使他们的自然和文化环境得到尊重。为了对这样的理解和尊重提供便利,旅游者应该尊重接待群体的习俗、传统和宗教的做法、当地的禁忌、名胜和圣地,在旅游者途径和停留的地方构成接待群体的居民,应使旅游者受到好客、礼貌和尊重。

这段文字中,划线部分的“他们”指代的是:

A。旅游地居民

B。旅游者

C。旅游资源

D。人类遗产

答案:A

解析:“他们”是人称代词,不可能指物,故CD容易排除。“他们”是“旅游者”尊重的对象,故“旅游者”不可能是“他们”。

48。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兼并战争日趋剧烈,社会矛盾空前激化,游侠在民间悄然兴起。他们蔑视法律,标榜正义,“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轻生死,重承诺,以抑强扶弱为己任。游侠的作为无形中威胁到封建法制,因此遭到了儒、墨、法等学派的敌视和攻击。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诸子百家的著述中很少记载游侠的事迹。尽管如此,游侠故事在民间仍然广泛流传。

游侠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反映了当时的社会:

A。上下各种矛盾空前激化

B。封建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C。游侠行为威胁封建法制

D。反对儒、墨、法等学派

答案:A

解析:A项是“游侠在民间悄然兴起”的原因,也是“游侠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的社会基础。B项“封建法制遭到严重破坏”无中生有,因为文中只是说“游侠的作为无形中威胁到封建法制”,尚未达到“严重破坏”之程度。C项所答非所问,“游侠行为威胁封建法制”是儒、墨、法等学派敌视和攻击游侠的原因,却非“游侠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意义。D项无中生有,凭常识亦可排除。

49。道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道德”一词源于古希腊语,当时指的是习俗风尚。“道”是指事物运动变化必须遵循的普遍规律、法规,“德”指道德、美德、品德。在我国首先把“道德”两字连用成一词的是战国时苟况的《劝学》篇。他说:“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他认为人们学了“礼”,按“礼”的要求去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也就达到了最高的道德境界。

这段文字阐述的主旨意思是:

A。道德的内涵B。道德的起源C。道德的境界D。道德的范畴

答案:B

解析:先归纳各句句意,第一句讲了“道德”的范畴和起源,第二句讲了“道德”的内涵,第三句到五句讲“道德”在我国的起源,注意第五句只是荀子对“道德”最高境界的理解。然后从结构上分析,前后是总分的解说关系,前半段粗略介绍范畴、起源和内涵,后半段详细展开。本题与2014年国考第二题结构非常相似,可以说是后者的翻版。

50。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在在采摘食物时,由于饥不择食可能吃到有毒的野草果,以致患上疾病甚至死亡。为了防止中毒,他们就对采集的各种植物,经过上千次的尝试、体验,逐渐积累了一些药物知识。《淮南子·修务训》中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之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在这些资料中可以看出,原始人就有了为他人不中毒,而自己去尝试的自我牺牲精神。

这段文字主要阐述的主旨意思是:

A。原始人自我牺牲精神

B。我国医德思想的起源

C。“神农尝百草”的来历

D。药物知识的积累过程

答案:A

解析:本段结构清楚,前面举例,最后一句是作者对例证的阐释,亦即论点。

51。王师傅工作勤勤恳恳,,他却谦虚地说自己做得还很不够。

填入横线最恰当的一句话是:

A。被群众评选为劳动模范B。群众评选他为劳动模范

C。群众把他评选为劳动模范D。他成为劳动模范

答案:A

解析:本题考前后主语一致,第三个分句的主语是“他”,这个“他”显然是“王师傅”,前一句的主语应当与之一致,据此可以排除BC。A项省略主语“王师傅”,但仍与第三句一致。D项的表述缺乏铺垫,与后句的“谦虚”语意上不连贯。

52。学会普通话是为了与人交流,学会方言则是为了传承文化。这一主张听起来似乎不无道理,其实很荒唐。方言的文化价值只是其用于人际交流的工具价值的衍生物,既然普通话已足以胜任人际交流,方言的工具价值之皮犹不存,其文化价值之毛将焉附?再说,同时掌握普通话和方言谈何容易。一个说方言的人很难同时说好普通话,反之亦然,因为二者难免“串味”。

这段话主要支持的观点是:

A。同时掌握普通话和方言不是一件容易事

B。学了普通话,没有多大必要再去学方言

C。方言主要用来传播文化,不是用来沟通

D。普通话和方言作用不一,不能等同视之

答案:B

解析:主旨题,需要分析结构——原文是驳论体,首先提出批驳的对象“学会普通话是为了与人交流,学会方言则是为了传承文化”,然后从两个层面(论据)进行批驳,一是“方言的工具价值之皮犹不存”,二是“同时掌握普通话和方言谈何容易”。A是论据,作用是支持论点而非论点本身,CD都是批驳的对象,唯有B项是受到支持的论点。

53。下列选项中,关联词语搭配最好的一项是:

A。骄傲的人哪怕有天大的才能,却难以受到众人的欢迎

B。平时来这里游览的人尚且这么多,节假日来的就更多了

C.虽然家里经济条件很差,然而他学习的热情始终高涨

D.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了为了什么人的问题,就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答案:B

解析:A项前句是让步关联词“哪怕”,后句却是转折关联词“却”,应替换其一。C项“虽然”应和“但是”连用,“然而”一般单用。D项前句是必要条件关联词“只有”,后句却是充分条件关联词“就”,应替换其一。

54、将下列句子按语序先后排列得最连贯的一项是:

1直到1757年,牛顿的万有引力学说已经确立很久。

21882年,教皇才被迫承认地动学说。

3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压抑的力量战胜了神权。

41616年起,教皇宣布把《天体运行》列入禁书。

5地动学说成了天经地义,这才解除禁令。

A、13524B、42135

C、41523D、14523

答案:C

解析:本题较易,文中有明显的时间线索,由三个时间可确定判断基点是4—1—2,简单选C。

55、看来,不只是贵族有偏见,平民也自有平民的偏见。这种偏见就是看不见每个人都应该享有人之为人的尊严和独自为人的权利。由于我们在这方面迷失太久,今天,无论是尊重自己的权利,还是尊重他者的权利,都需要经过艰苦的学习。我们要早一天学会这些东西才好。只有先学会了尊重自己和尊重他者,我们才能开始学习有尊严的生活,我们才能有尊严地生活在这片大地上。

这段话主要支持的观点是:

A、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是自己获得尊严的前提

B、不论贵族或平民,都有得到别人尊重的权利

C、先尊重自己,还是先尊重他人,困扰着世人

D、当今很多人都不会尊重别人,只知索取尊重

答案:A

解析:B偷换概念,将“尊重自己和他人”偷换成“贵族和平民”。CD无中生有。

56、下列句子中,语意前后矛盾的一句是:

A、流动人口的增加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B、辩论双方你来我往,舌剑唇枪,台上一度出现令人尴尬的冷场

C、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D、只要看到一张张微笑的面庞,你就会觉得付出是完全值得的

答案:B

解析:B项错误比较明显,前句“你来我往,舌剑唇枪”说明气氛热烈,后句却说“一度出现令人尴尬的冷场”,前后矛盾。

57、下面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将离你而去,迈着缓慢的脚步,带着最沉重的心情,离开最恼人的城市,告别最难忘记的朋友

B、经过这一段思考,终于使他明确了今后的人生道路,决心重新振作起来,一切从头开始

C、地处热带、亚热带的广东、广西、云南、四川、湖北等省区的南部,气候炎热,阳光充足,各种农作物生长茂盛

D、在一些人对他从事的工作不理解的时候,也曾使他受到很大的压力。

答案:C

解析:C项错误比较明显,第一个分句缺主语。

58、下面四个单句,与例句的语法结构相同的是:

例:老师希望每个同学都成为合格的毕业生。

A、我告诉他一件事B、大家都知道他是新来的学生

C、连长派通讯员送信D、老张想推开门进去把工具取出来

答案:C

解析:例句是兼语句,“每个同学”既是第一动词“希望”的宾语,又是第二动词“成为”的主语。C项“通讯员”既是第一动词“派”的宾语,又是第二动词“送”的主语。两句结构完全相同。

59、通过城市化,人类能够实现高度社会化和组织化,能够加强交流和交换,使人类的内心得到某种满足。但这只是满足了人类内心多种要求中的一种。今天我们所面对的是,这种社会化的要求片面地膨胀得太厉害,更多的要求受到了严重的遮蔽和压抑,比如跟自然和谐一致的要求,跟其他生命和平相处的要求,跟宇宙生命的逻辑和谐一致的要求等等。片面地满足人类的一种要求,必定导致生命状态的倾斜和残缺。当前我们所感受到的自然生态不平衡、文化生态不平衡,可能都是由人类自身精神生态的倾斜和残缺造成的。

这段话主要支持的观点是:

A、人的欲望膨胀要有一定的限度,不能无限的发展下去

B、交流是人所有欲望中最根本的,所有活动都由此而起

C、社会、自然、文化都需要平衡,人类的心也需要平衡

D、自然的不和谐源于人心不和谐,治理自然先要治理人

答案:C

解析:A偷换概念,与原文就不符,原文是“社会化的要求片面地膨胀得太厉害”,A项将“社会化的要求”偷换成“欲望”。B项无中生有,原文没有讲到交流是人最根本的欲望。D项错因之一是绝对化,原文只是说自然生态不平衡“可能”由人类自身精神生态不平衡造成,是一种不确定的推测,D项去掉“可能”,变成确定的断语,错因之二在于概括得不够全面,本段不限于讲自然与人心的关系,还包括“社会化”、“文化生态”。C项是最全面的表述。

60、要挑战,必然有失败,有远大目标的人一定会有失败。可是,惧怕失败就不是年轻人了。惧怕失败的人,可以说他已经是一个老人了。人年纪大了,自然而然就变得保守谨慎,也不去尝试进行种种挑战了。比如经营者,年龄大了就不敢挑战新事物,所以常被赶下第一线。时代在进步,但他们不敢挑战,到了一定年龄,就被就上一句“老而成害,请回家吧”,赶出公司。

这段话主要支持的观点是

A、惧怕失败不是年经人应该有的B、怀揣远大理想的人都是年经人

C、不敢挑战失败是人衰老的标志D、年纪大不是坏处,反而是好事

答案:A

解析:BD都是无中生有的信息,容易排除。C不但是无中生有,而且违反常识。由“惧怕失败就不是年轻人了”可推知A正确。

61、大赛中,总是有发挥失准、名将落马情况,这类案例在全运会、亚运会、奥运会中俯拾皆是。许多优秀运动员卧薪尝胆,十年磨一剑,千辛苦,万努力,但关键时刻功亏一篑,留下“常使英雄泪满襟”的终生遗憾。关键时刻运动员为何发挥失准?这既是媒体炒作的卖点和百姓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是运动心理学探索的重要方向。研究结果表明,这一现象可能同自我意识水平升高有关。

根据这段文字,关键时刻运动员发挥失准的主要原因是()

A、关键时刻功亏一篑

B、媒体大肆炒作和百姓津津乐道

C、将过多的注意集中在自我表现上

D、在观众面前进行自我表现的愿望不强

答案:C

解析:此题较易,根据末句可知,C项是该句的同义转述。AB不是原因,D正好说反了。

62、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化养老是大势所趋,那么,政府应不应该介入社会养老保险?在政府介入养老保险的理由这个问题上,存在许多对立和争议。由于社会养老保险能起到“安全网”和“减震器”的作用,而且在创立之初带有明显的强制性和政府行为特征,所以许多学者将其产品(服务)属性归为中央(或地方)提供的公共产品。实际上,严格从公共产品所具有的三个特征(不可分性、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来考察,养老保险并非公共产品,而是具有私有产品的性质。

下面最符合这段文字意思的一项是:

A、政府应该介入社会养老保险

B、养老保险似乎应由市场提供

C、政府不应该介入社会养老保险

D、养老保险似乎不应由市场提供

答案:C

解析:末句出现转折,是作者对前句“许多学者将其产品(服务)属性归为中央(或地方)提供的公共产品”的批驳,作者认为“养老保险并非公共产品,而是具有私有产品的性质。”由之可推知C正确。A项与作者结论相反,BD结论不确定,而作者观点却是明确的。

63、旧历二月初二龙抬头。名人刘侗的《帝京景物略》中说:“二月二日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坑,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和风化雨的主宰。“春雨贵如油”,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同时,二月二正是惊蛰前后,百虫蠢动,疫病易生,人们祈望龙抬头出来镇住毒虫。

这段话的主要目的是告诉我们:

A、龙抬头的历史记载

B、龙抬头的祭祀活动

C、龙抬头的来历

D、龙抬头的节令

答案:C

解析:主旨题。A项貌似合理,但《帝京景物略》不是正式的历史典籍。B项不是主要目的,文中并未以祭祀活动为主要内容,D项“节令”是指节气的气候和物候(即自然界的变化),而文中说的是人们为什么要给二月初二起“龙抬头”这个称号。C项概括全面,原文围绕“龙抬头”称号做文章,指出了两个起因,一是祈望下雨,二是祈望镇住毒虫。

64、雪卡毒素属于神经毒素,无色无味,脂溶性,不溶于水,耐热,不易被胃酸破坏,主要存在于热带珊瑚鱼的内脏、肌肉中,尤以内脏中的含量较高。雪卡毒素主要影响人类的胃肠道和神经系统,雪卡毒素中毒的症状与有机磷中毒有些相似,一些受害者开始感到唇、舌和喉的刺痛,接着在这些地方出现麻木;另一些病例首先的症状是恶心和呕吐,接着是口干、肠痉挛、腹泻、头痛、虚脱、寒战、发热和肌肉痛等症状,接触冷水犹如触电般刺痛,中毒持续恶化直到患者不能行走。中毒症状可持续几小时到几周,甚至数月,最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概括上述表达意思最准确的是:

A、雪卡毒素属于神经毒素

B、雪卡毒素的存在

C、雪卡毒素中毒的症状

D、雪卡毒素的特性、存在和危害性

答案:D

解析:主旨题。ABC都是文章某个局部的概括,而非整体的概括,唯有D项具备整体性。

65、明恩溥在《中国人的素质》(1894年)里所指出,中国政治家的生活和国事文件,好像卢梭的忏悔一样,充满着最崇高的情感和最卑鄙的行为。他杀了一万个人,然后引述孟子的一段话,讲人的生命是神圣的。他把修河堤的钱装进自己的腰包,结果使全省惨遭洪水之害,然后他再悲叹耕者失其田。

上述语句表述的主要意思是:

A、中国人表里不一

B、中国人很虚伪

C、中国人喜欢引经据典

D、中国政治家很虚伪

答案:D

解析:主旨题。ABC主语错误,文章讲的是中国政治家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