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评价的特点及启示

时间:2022-06-16 15:26:53

小学教育评价的特点及启示

近年来,芬兰因在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而备受关注。芬兰国土面积小,人力资源相对缺乏,但他们致力于通过教育来提高每个人的核心素养。芬兰小学教育阶段没有任何考试,没有国家层面的学习效果测试。我国注重学生的升学情况,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通过考试测验来提供依据。在当前的“双减”政策下,教育部门及教师们不断在思考:除了考试,还可以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呢?本文对芬兰小学阶段学生评价的特点做些介绍,以期对我国教育评价改革提供借鉴与启示。

一、芬兰小学教育阶段学生评价的特点

芬兰小学对学生的评价的特点主要有:以“公正平等、以人为本”作为评价的基本原则,以“过程、全面”作为评价的重点,以“多样化、多元主体”作为评价的方式。1.“公正平等、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在芬兰的教育理念中,平等是基本的原则之一。“以生为本”是芬兰人所追求的教育理念。他们认为评价不是为了判定学习水平的高低,而是为了了解个体的发展程度,促进个体进步及全面发展。对学生进行评价的目的是引导和鼓励学生的学习,激励学生将个人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芬兰在这方面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接纳和尊重不同的学习风格,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为了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还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如为发育迟缓、阅读障碍、自闭症等特殊儿童)设定不同的评价目标,使评价标准个性化,也方便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补偿教育。2.“注重过程、注重全面”的评价重点。评价本身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评价需要进行多次才能够确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教师才能相应地做出教学上的改进。虽然芬兰在小学教育阶段没有国家层面的考试,但并不意味着没有对学生进行考核。芬兰对小学生的评价主要有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及课程学习过程的持续性评估和课程学习的最终评估。持续性评估主要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用言语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课堂表现进行描述性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能促使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终结性评估主要是教师在每学年末向学生及家长反馈学生的行为表现、作业完成、知识与技能、不同学科的进步情况。在芬兰,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内容注重全面性,不仅关注学生知识学习方面的评价,还关注学生操作技能、行为素质等方面的评价。芬兰学生通过学习需具备七大横贯能力,具体包括思考与学会学习、沟通与表达能力、多元素养、信息技术能力、照顾自己与管理日常生活能力、职业生活能力与创业素养、参与建构可持续发展未来的能力。培养这些横贯能力可以引导学生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整合起来,以满足未来生活各方面的需求。芬兰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对七大横贯能力制订了更为全面的跨学科评估测量指标(见下表),从而为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提供指引。为了达成更为全面的发展目标,芬兰小学的学习场所也是多样的,森林、养老院等都可以是他们的学习场所,如在森林里学习团队合作完成任务,这个过程中人际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会成为评价的内容。学生的学习体验也是评价内容之一,他们注重的是整个过程中的更为全面的评价3.“多样化、多元主体”的评价方式。芬兰对学生评价的方式是多样化,评价方式主要有:教师的专业评价、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自我评价和同伴作为合作者的共同评价。为了体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教师会采用质性和量化结合的方式,如质性评价主要是用语言和文字叙述的方式对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进行反馈,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表现和进步情况;量化评价主要是用数字等级(分为4~10七个级别,其中5是达标的最低标准)的方式表示学生达成目标的程度。其中低年级更多的是采用描述性的质性评价,而高年级更多采用数字量化评价。除了专科教师,芬兰还有全科教师,全科教师能从更综合、更多样的层面(学习、日常表现、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运动能力等)对学生进行评价。多样评价可以是专科教师对学生某一方面进行评价,也可以是全科教师与专科教师共同对学生进行评价,而通过不同方面、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评价可能有1+1>2的效果。此外,他们还注重积极评价,即使学生表现不够好,他们也不会用负面的语言去评价,而是在鼓励的基础上,告诉学生改进的方法和策略。在芬兰小学阶段,学校有一项教学任务是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估能力,帮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进步,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在学生自评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内容将评价的标准细则告知学生,引导学生发现学习中的缺漏之处,让他们发现自身学习过程中取得的进步。为了保证学生评价的有效性和真实性,教师在学生自评后,会针对他们的表现进行总结反馈。同伴评价是同学之间展开的互评,常常用于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组织学生在合作中对同伴的表现进行评价,由此学生可以了解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与自评的差别,从而更加清楚了解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芬兰小学教育阶段学生评价对我国的启示

芬兰小学评价对我国的借鉴主要有三个方面:继续倡导以人为本的评价观;将学生评价融入日常教学中进行过程评价;鼓励教师、学生、同伴及家长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评价。1.倡导以人为本的评价理念。首先,我国在课程设置方面正向着素质教育不断前进,也在不断丰富小学阶段的综合课程,但是在评价方面还没跟上课程设置的步伐。因此,我们要继续倡导“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评价理念,让该理念不断深入教师内心,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落实,而非停留在口号上。其次,学校要考虑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特质,不只是对学业成绩作出评价,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学习态度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良好品质的培养(如责任感、合作意识等)与评价,让学生在评价反馈中改进。最后,教育部门应多宣扬积极的评价理念,摒除唯分数论的评价观。2.注重全面性、过程性的评价方式。重视过程性评价并不是否认量化评价的重要性,也不等于抛弃考试测验,而是在日常课堂中重视全面的、过程性的质性评价。重视过程评价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在课程学习中进行描述性的言语评价,也就是将评价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首先,我们要将测验成绩与学生评价之间的等号去掉,要正确认识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的关系,两者应是共存的、相互补充的。其次,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对其进行评价:评价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进步、思维方式、学习策略、行为品质等。最后,对于测验的成绩,教师要在结合课程目标的基础上联系成绩分数进行评价,教师并不是只告诉学生他们学习的成绩,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评价告诉他们改进的方法和策略,促进他们进一步的发展。3.形成教师、学生及同伴等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主体。教师虽然是实施评价的主体,但我们也要鼓励学生开展自评、互评,发挥学生同伴评价、家长评价等多元主体的作用。首先,教师作为最直接了解学生的评价主体,需要关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评价自己,以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教师除了对自己所教科目进行评价,还要重视其他学科教师对学生的共同评价。不同学科的教师通过找到各个学科在评价方面的共性后,再对学生进行评价会使得评价更加全面和客观。这就要求教师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尤其是要有较高的评价能力。国家要为教师提供有效的培训,鼓励教师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从而提升对学生的评价能力。其次,学生的自评不是孤立进行的,需要教师提供适应的工具,帮助学生掌握自我评估的方法。因此,应当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教师为其所搭建的评价参考指标,让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学会自主承担、管理自己的学习。最后,同伴评价也是一种学习技能,学生在评价他人时,能够发现他人的长处与缺点,从而对自己的学习与行为起到对比的作用。此外,家长也有权参与到对学生的评价中,教师可以让家长依据评价的标准和细则来对自己的子女作出评价,然后与教师共同讨论促进学生成长的方法。因而,家长不只是学生评价结果的知情人,还是评价的参与人。这样采用教师、学生、同伴、家长等多元评价主体共同参与的方式,能对学生进行更为全面的评价。

作者:范柳池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