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问题及解决措施

时间:2022-06-16 11:28:16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问题及解决措施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所接受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地创新,越来越多的教育理念呈现出来,促使教育行业的发展不断地发展。在小学教育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需要将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课堂中,使学生在自身核心素养的培养基础上促进数学能力的提升,通过对课堂教学手段的优化和教学方法的创新,让教师在数学课堂上更加灵活地进行教学,逐渐地激发学生学习信心。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数学这门学科相比于其他学科来说,难度和抽象程度都比较大,对于一名小学生来说,他们自身的抽象思维和学习能力都处于成长时期,这就导致在学习数学时就会遇到一定的困难。而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基于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高所设计的,通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都会得到显著的优化,这对于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都有着很明显的助力,教师在教学时就需要重视其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积极地去创新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提高自身数学综合能力。对此,本文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组成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包括多个方面,针对学生能力的整体性发展和成长而设定,分别包括数感、空间观念、数据分析观念、符号意识、几何直观、推理能力、运算能力和模型思想。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对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进行详细的研究,能够找到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并基于核心素养去设计出相应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点及时练习,逐渐激发出自身的数学核心素养能力。

二、为什么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信心

小学生会因为自身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的不足,在学习数学时经常难以理解相应的知识内容,这就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学习压力,抑制学生学习信心的培养。通过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在知识的理解上就会变得更加方便,学生自身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认知都会得到优化,这就使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效率会进一步得到提高,从而收获到更加丰富的知识点,使学生的参与感加强,以此来促进学习信心的激发。

(二)有助于趋向当前教育发展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对教育培养的意识也在不断地提高,因此,教育的发展也在不断地进步。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应该得到发展和创新,通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认知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教师对教学理念的创新也会变得越来越积极,进而使数学的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通过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数学学科的发展能够得到进步,从而促进教育行业的发展。

(三)有助于教师教学理念创新

教师的教学观念应该是不断进步的,并且在课堂上要根据教学氛围的不同去灵活地进行调整,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去适当转变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学习状态,从而更加积极地融入课堂中。通过将核心素养作为教育的主要方向,教师就需要积极地去创新教学模式,这就会使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得到一定的进步与发展,让更加高效、科学的教学观念融入课堂中,使数学课堂的教学变得更加高效。

三、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及解决措施

(一)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教学是一个灵活多变的过程,而不是一成不变、单一枯燥的环节,教师要多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状态进行分析,根据课堂氛围去灵活地转变教学方式,让课堂学习变得更有乐趣。但在目前形势下的数学教学中,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仍在继续使用,小学生在学习时无法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导致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抑制。所以,针对教学方式过于单一这一现状来说,教师需要积极地创新教学方式,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去设计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学科的学习乐趣。

(二)教学重点不够突出

数学知识点具有抽象程度较高、困难度较大的特点,在学习时学生很容易出现学习方向模糊的现象,由于找不到学习的重点,导致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而影响了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质量。针对这一现状来说,教师需要提前进行备课,并准备多套教学方案,将课本中的重难点知识标注出来,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学习方向和探究方向,以引导学生集中精力去进行探究学习,从而提高课堂的学习质量。

(三)教学过程缺乏创新

尽管在新课程的不断推广下,大多数教师已经认识到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对教学的帮助,但是在小学阶段中,很多教师仍然忽略了其重要性,进而使学生在课堂上由于单一、烦琐的学习方式而导致兴趣低下,抑制了数学学科的发展。针对这个问题来说,教师首先需要积极地去创新教学方式,能够对整节课堂上的教学流程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将趣味性和新颖性给渗透进去,尽可能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一)及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锻炼思维

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属于学生所必须要掌握的能力之一,同时,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会间接得到提高,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高效。因此,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中,教师就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让学生依据问题去联想数学知识点,通过自主思考的过程来提高问题的解决速度,以此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达到充分锻炼,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比如,在教学“小数加法”时,教师可以通过“整数加法”的知识点去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小数加法的计算方式,并以此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如先提出例题:计算14+28,让学生进行计算,再提出例题:计算1.4+2,这时教师先将小数点的定义进行解释,让学生给出正确的计算过程,接着再次提出例题1.4+2.8,这三个例题虽然在数字上相似,但在小数点上存在着差异,因此计算的难度也会有所不同。最后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利用整数加法的计算方式去总结出小数之间如何进行加法运算,并解释小数点在运算过程中的意义。”通过这个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并及时将例题给呈现出来,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二)加强课堂练习,锻炼学生运算能力

小学数学虽说是数学学科的基础部分,但对于年幼的小学生而言,同样具有较大的难度,小学生也经常会在数学运算的过程中出现问题,而数学的运算能力同时也属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课堂练习的方式,将相应的数学计算题给呈现出来,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运算方法去练习,及时锻炼学生的运算能力,在自身的知识实践中逐渐促进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比如,在教学“分数加减法运算”这个知识点时,教师通过在课堂上开展相应的练习环节,引导学生根据具体的做题思路和计算方法进行练习,从而逐渐地锻炼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以促进核心素养的培养。如先提出这道题:计算13+25,让学生根据不同分母分数的计算方法进行思考,结合通分的知识点正确地运算,例如运算的过程为:13+25=1×53×5+2×35×3=515+615=5+615=1115。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分数加法计算过程,熟练之后可以适当简写。然后教师在课堂练习环节就可以加大例题难度,引导学生进行计算,从而实现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

(三)善于创建情境,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空间思维和空间观念是数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能力,很多数学知识点都有着较大的抽象性,如果在学习时不加以解释,学生很容易出现理解上的错误,进而影响了自身的学习效率。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将抽象的知识内容借助情境实现知识具体化,使学生在学习时变得更加便捷,并将空间观念渗透到课堂中,逐渐地激发学生学习能力,落实核心素养的渗透。比如,在教学“圆柱与圆锥”这一节知识点时,首先要带领学生去认识圆柱和圆锥,对于圆柱的认识来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然后在不对折的前提下将两张纸的宽给对齐,可以发现纸面有了一定的弧度,并且变成了一个新的形状,这就是本节课所需要学习的立体图形——圆柱。在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下,教师可以基于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方式,利用圆柱图形与长方形之间的转换来带领学生进行思考,总结出相应的表面积计算公式以及体积计算公式。具体的情境创建教师要基于教具,引导学生对相应的图形进行实际操作,在教具的帮助下去降低立体图形的几何抽象程度,以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对于圆锥的学习也是如此,通过情境的创建去带领学生进行学习。

(四)巧妙设计任务,培养学生推理能力

推理是学习数学的主要手段之一,因为数学知识点之间都或多或少存在着联系,这也就是“一节课不听导致不会做数学题”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数学推理也是在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对于思维能力、知识理解能力都有着较大的提高作用。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巧妙地设计课堂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去进行自主学习,对相应的知识点及时进行自我推理,锻炼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促进核心素养的培养。比如,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这一节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去自主推理出相应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如对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来说,教师可以利用方格纸来引导学生对比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首先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要分别与长方形的长和宽对应,然后再引导学生正确地通过方格纸去观察面积。接着教师就可以设计学习任务:“脱离方格纸,根据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去推理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已知长方形面积公式为S=ab,a和b分别代表长和宽,学生在方格纸上通过多次对比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经过自己的思考,已经有一个基础的推论,这时教师可以将一个长方形框架作为教具,将框架的两边移动可以发现长方形会逐渐地变成平行四边形,这也就使学生发现了两者之间的联系,从而确定了自己所推理的结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为:S=ah,a和h分别代表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五)构建数学模型,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小学数学经常会遇到应用题这种题型,这也是小学生最害怕的题型之一,容易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小学生没有一个清晰的做题思路,导致思考角度模糊,从而引发一系列错误。在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下,数学教师可以根据相应的应用题题型去构建一个数学模型,引导学生去总结一个知识框架,进而拥有更加清晰的做题方向和思考角度,将数学模型的思想充分渗透到课堂中,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比如,在教学“鸡兔同笼”问题时,鸡兔同笼同样属于小学阶段数学重要的应用题题型之一,对此,教师要借助数学模型的方式去帮助学生总结一个相应的做题思路,并将核心素养的培养给渗透进去。如这道题:“笼子里有鸡和兔若干只,鸡和兔共有50个头,160只脚,问:鸡和兔各有多少只?”对于这道题来说,教师就可以将假设法给渗透到课堂中,帮助学生去构建假设法这种做题的模型。具体的思考过程为:假设全是鸡,也就是说笼子里一共50只鸡,所对应的脚就应有50×2=100只,相比于鸡和兔都有的情况下少了160-100=60只脚,而少的这60只脚就是将兔子假设成鸡而少算的脚数量,所以兔子的数量为60÷2=30只,鸡的数量为50-30=20只。

五、课堂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注意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尽可能强化学生自身的素养,从而提高教育的意义。因此,对于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培养来说,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借助问题的提出、任务的设计等方式,先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学习方向,并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上的教学会变得更加高效,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程度会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能够让数学课的教学质量提高。

(二)注意引导学生及时练习巩固

数学知识点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如果在学习时忽略了知识实践这一环节,就会导致学生只在表面层次理解知识,在实际运用时就会产生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巩固练习,通过实际数学例题进行思考和探究,将知识实践充分落实到课堂中,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加强对知识的理解。数学课堂中实践环节的设置,能够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熟练度得到加强,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注意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来源,尤其是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有趣、新颖的学习氛围能够显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加主动地融入课堂中。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核心素养培养中,教师就可以通过趣味化教学模式的创新,帮助学生逐渐改变对数学学习的认知,体会到数学课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中,提高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质量。总而言之,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的发展趋势,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及时进行创新和研究新的教学方式,能够重视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针对数学学科的特点,对课堂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找到影响数学教学的因素,并及时去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在学习时能够感受到自己的收获,显著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让自身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从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韩春霞.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分析[J].新课程,2022(07):44-45.

[2]王锡考.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路径探究及实践应用分析[J].新课程,2022(08):40.

作者:马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