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发展趋势及工作措施

时间:2022-06-05 03:40:00

银行业发展趋势及工作措施

近年来,市中心支行围绕推进金融产品创新,建立完善与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相适应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努力增强金融服务功能,促进了区域经济高效发展。

一、市银行业发展现状

(一)2011年货币信贷形势及特点

2011年虽然历经了国际金融风暴和国内宏观调控政策转型的洗礼,但全市货币信贷运行仍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全社会信用总量有了较大突破。截止12月末,全市全市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695.87亿元,较年初增加100.55亿元,同比多增18.04亿元;全市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等表外融资余额147.14亿元,比年初增加62.88亿元,同比多增47.52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和表外融资创历史新高。人民币存贷款业务总体呈现“六增四降”特点,金融危机烙印凸显。

1、各项存款大幅增长。2011年全市人民币储蓄存款较年初增加113.35亿元,同比多增98.71亿元,反映出居民受金融危机、股市低迷等因素影响,投资意向和消费倾向明显下降;其他存款(主要是保证金存款)比年初增加40.69亿元,同比多增16.45亿元,反映出企业应用金融工具的能力有了较大提升;企业存款较年初增加26.89亿元,同比多增1.13亿元,在贷款大幅增长、派生存款高位攀升的现实下,折射出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信心不足,生产经营持观望态度,生产规模萎缩。

2、基本建设贷款增长迅猛。2011年全市基本建设贷款比年初增加29.83亿元,同比多增20.08亿元,为企业扩大再生产和扩内需保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3、其他短期贷款较快增长。2011年全市其他短期贷款余额65.16亿元,较年初增加18.45亿元,同比多增13.58亿元。

4、票据融资(贴现贷款)大幅增加。2011年全市票据融资余额33.24亿元,较年初增加15.46亿元,同比多增18.63亿元。较好地满足了中小企业的流动资金需求。

5、农业贷款增势明显。2011年全市农业贷款余额102.77亿元,较年初增加16.30亿元,同比多增7.32亿元。在充分满足农户、农业经济组织和农村工商业贷款的前提下,重点支持了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支持“三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力度加大。

6、金融机构经营效益稳步增长。2011年全市银行业总体效益状况良好,实现人民币盈利25.62亿元,同比增盈7.53亿元。辖内各法人金融机构经营效益良好,资金头寸充足,抗御风险能力较强,区域金融形势稳定,受金融危机的直接影响并不大。

7、工业贷款同比明显下降。2011年全市新增短期贷款49.00亿元,同比少增7.09亿元,其中新增工业贷款14.98亿元,同比少增16.32亿元。金融危机对工业企业当前生产的影响较大。

8、技术改造贷款出现下降趋势。2011年全市技术改造贷款余额13.76亿元,较年初下降3.60亿元,同比少增7.91亿元。金融危机对企业即期技术改造的影响显而易见。

9、建筑业贷款小幅下降。2011年全市建筑业贷款余额11.35亿元,较年初下降1.65亿元,同比少增4.37亿元。金融危机对我市房市的影响初步显现。

10、私营企业及个体贷款降幅有所加大。2011年全市私营企业及个体贷款余额7.31亿元,较年初下降2.69亿元,同比少增5.32亿元。金融危机使小企业生产和贷款雪上加霜。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1、企业效益下降给银行信贷资金带来潜在风险。受国际、国内市场萎缩的影响,企业效益下降,特别是资金周转减缓,产成品存货、应收账款增长较快,地方两项资金占用比例达到28.7%。从全市情况看,贷款向大企业集中,使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贷款难问题进一步加剧,中小企业贷款难、资金紧缺的矛盾更加突出,使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管理的难度随之加大,并可能导致银行对部分企业的风险监督工作弱化。

2、房地产企业资金链紧张可能引发金融风险。2011年以来,全市房地产市场景气度不断下降。从银行贷款看,2011年全市个人住房贷款增加6.74亿元,同比少增1.47亿元。从销售情况看,全市房地产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增长11.1%和23.7%,同比回落33.1和16.4个百分点;房地产竣工面积132.8万平方米,同比降低31.4%,同比增幅回落75.6个百分点。由于销售不景气,房地产企业资金链趋紧,势必影响银行贷款质量。

3、企业存款增速放缓反映出企业资金偏紧问题。2011年,全市工业贷款余额217.4亿元,较年初增加14.98亿元,同比少增16.32亿元;全市活期企业存款余额157.42亿元,较年初增加16.54亿元,同比仅多增0.38亿元,反映出企业流动资金偏紧。

4、新形势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突出。自央行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来,各家行普遍调增了对市的信贷投放规模,但明确调增中小企业信贷额度的机构几乎没有;市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意见出台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设立了市级中小企业互助资金,安排4000万元作为市级中小企业互助资金启动资金,切实防范和化解企业因资金周转困难而引发的资金链断裂风险,但规模不足、力度较小,因此仍然难以明显扩大中小企业贷款规模。据统计,市2011年新增短期贷款49亿元,同比少增7.09亿元,其中新增工业贷款14.98亿元,同比少增16.32亿元。向工业企业投放的短期借款较少,客观加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更能代表中小企业融资状况的私营企业及个体贷款较年初减少2.69亿元,同比少增5.32亿元。

(三)银行业加快发展的优势

从我市情况看,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四区一城”为重点的市未来发展规划,以及突破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整合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的经济发展思路,为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近年来通过创建金融安全区、金融优质高效服务区、“信用”建设和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等活动的开展,社会信用意识不断强化,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为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而且,我市银行机构资产质量比较好,不良贷款占比较低,2011年全市不良贷款实现整体双降,资产质量继续保持全省最佳;6家机构风险评级达到二级以上,7家机构被评为良好银行,保持良好银行全省总量、占比最高,有利于我们向上争取更大贷款规模。

二、今后一个时期辖区银行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银行业改革,推动金融创新,扩大对外开放,提高银行业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银行法人治理机构,建立健全内控制度,贯彻风险管理长效机制,切实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推进全市银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尽快发展成为现代服务业中的支柱产业,增强辐射功能,带动和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三、市银行业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金融和经济协调性原则,加快发展金融产业。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窗口。从2012年起三年内要坚持金融业优先发展原则,努力提升金融层次,尽快做大做强金融产业,达到促进整个经济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目的。

(二)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大力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坚决贯彻落实国家金融体制改革的各项决定,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增强金融体系的活力,促进金融市场有序合理竞争。正确引导金融机构内部改革,处理好改革发展与防范风险的关系,有效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向金融业转嫁,保持金融稳定,提高运行效率,实现金融业可持续发展。

(三)坚持开放与创新的原则,不断提高金融产业竞争力。充分认识当前金融国际化趋势及其发展特点,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强化危机意识、机遇意识,勇于并善于参与金融竞争。全面推动金融业的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金融技术创新,不断开发适合我市经济发展实际的新金融产品,以金融创新促进经济发展,以金融创新推动金融业自身的发展。

(四)坚持全面发展原则,积极扶持地方金融机构。把发展地方金融机构、培植地方金融机构龙头放在优先地位,积极构建竞争力强、服务高效的地方金融机构体系,高度重视优化县域以下农村金融体系,在此基础上推动全市金融业全面发展。

(五)坚持效率原则,构建服务高效的融资市场体系。以建设区域金融中心为重点,优化全市金融产业区域布局,并根据不同层次、不同性质融资需求,积极发展全国性金融和地方商业金融,加大直接融资力度,构建服务高效的融资市场体系。

(六)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构建和谐社会。按照市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要求和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部署,全面推进我市金融业的发展,使金融成为我市全市现代化社会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门,既服务于经济建设,更服务于社会发展,包括面向城乡居民、方便快捷、人性化的金融服务。

四、市银行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推进银行业改制、重组和结构调整步伐,健全、完善多元化的银行业结构组织体系和多层次的市场体系;建立治理结构完善、内控机制严密、风险管理强化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明确市场定位和发展战略,实行差异化经营,突出银行业机构的市场竞争优势;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促进城乡金融协调发展;强化有效银行监管,积极创造规范、高效、有序的竞争发展环境。

2012年——2015年末市银行业计划完成指标: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预计达到2300亿元左右,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预计达到1500亿元左右。其中2011年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预计达到1500亿元左右,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预计达到1050亿元左右;2012年新增人民币贷款130亿元左右,新增银行承兑、信用证、保函等表外融资70亿元左右。

预计到2020年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到3500亿元左右,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预计达到2300亿元左右。

五、今后一个时期银行业运行趋势

从金融运行形势上看,未来年我市银行业发展的总体态势是:金融体制改革逐步深入;金融市场日趋完善;直接融资比重进一步提高;贷款增幅螺旋式上升。

1、从政策方面看,2012年继续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就是要在保持物价稳定的同时,适当增加货币信贷投放总量,保持银行体系有比较充足的流动性,使货币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2012年以高于GDP增长与物价上涨之和约3至4个百分点的增长幅度作为全年货币供应总量目标,争取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7%左右;新增贷款不低于4.6万亿元。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一个中短期目标,预计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化解和经济的复苏,2010年后我国将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信贷投放增幅将会适度放缓。

2、从改革方面看,金融体制改革步伐加快,银行业改革不断深化,金融市场日趋完善,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将明显增强。一是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将全部到位。目前,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已成功上市,预计农业银行也将加快股份制改革的步伐,近两年内也要上市;二是农村信用社改革进一步深入,经营体制将进一步理顺,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完善。截止目前,全市五家农村信用社已有三家改革为农村合作银行,两家改革为一级法人机构,股份合作制改革已初步完成,成为支持我市“三农”发展的重要力量,预计近两年内将成立1-2家农村商业银行;三是城市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加快。从2012年起市商业银行将稳步开展引进战略投资者工作,为上市提前做好准备,并筹备组建黄河三角洲发展银行,逐步建立起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内各城市商业银行合作发展机制,引入发展资金,开展跨区经营。四是省内股份制商业银行近两年至少在设立1-2家分支机构。五是政策性银行功能进一步完善。我市农业发展银行进一步调整职能,贷款的投向不再是单一的农副产品政策性收购,而是延伸到了涉农的部分企业。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业务辐射面将进一步扩大。在做好粮食收购资金供应,发挥好棉花收购资金供应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大力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积极支持农业小企业发展,重点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六是邮储银行逐步完善城乡金融服务功能,为城市社区和广大农村地区居民提供基础金融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存单质押贷款和小额贷款业务积极推进,邮政储蓄资金自主回流当地进度加快,商务贷款等新资产业务品种逐步增加。

3、从融资方面看,多元化融资成为必然,企业直接融资比重进一步提高,贷款增幅螺旋式增长。从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来看,鼓励企业多元化融资特别是直接融资是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资金问题的重要途径。2005年,国家制定了大型企业(公司)发行融资债券的办法和规定,为大型企业(公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2006年4月末,华泰集团已成功发行了8亿元的短期融资券。同时,随着社会信用状况的好转和金融生态环境的不断优化,中小企业(公司)也将会逐步增加直接融资的份额和比重。企业(公司)直接融资的扩大也将减少对信贷资金的过度依赖,加上政策性因素影响,预计银行贷款的增幅将呈螺旋式增长。

4、从发展方向看,金融业务将向有限度的混业经营方向发展。目前,我国《证券法》等有关法律仍规定分业经营、分业管理,这不符合金融国际化的潮流。分业经营分割了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增加了交易成本,从而降低了资金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了金融机构的经济效益。面临外国金融机构的激烈竞争,分业经营必然削弱我国金融机构的竞争能力。探索混业经营,实行金融业务“交叉”,在推行全能银行试点的基础上,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分业经营状况,允许银行、证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通过交叉销售金融产品来扩展业务,逐步向全能型金融公司过渡。

5、从市场方面看,银行业机构竞争将更加激烈。在中石化资金管理体制改革及电信行业集中归还贷款后,各家商业银行对传统贷款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同时,随着银行业务的不断拓展,对利润高、风险低的中间业务的竞争必将加剧。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和外资银行的进入,包括混合型服务产品和市场等的全方位竞争将进一步显现。

6、从金融产品看,金融服务产品日益丰富,银行业务电子化、网络化将成为银行业今后发展的趋势之一。为了迎接来自中、外资银行的挑战,近年来各金融机构均将改革的重点集中在IT系统改造领域,从而加速了银行业电子化、网络化的发展。银行业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结合电子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推出新的业务品种。金融服务将向业务品种多样化、网点功能多元化、金融服务智能化、个人素质综合化的趋势发展。

六、促进市银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1、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依然是今后一段时期银行业机构工作的重点。一是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各商业银行要按照上级行改革的总体要求和部署,积极稳妥地推动改革的进程。二是城市商业银行的改革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市城市商业银行已经成立,下一步改革工作的重点要放在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和规范以及切实转换经营机制上来,股份制改革已成必然,组建黄河三角洲开发银行已提上日程,依托市商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尽快组建黄河三角洲发展银行。三是农村信用机构改革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转换经营机制为重点,以支持“三农”经济发展为核心,逐步走向深入。四是加快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创新金融体制,放宽准入政策,加快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积极引导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农村延伸经营网点,在县域内新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积极争取政策,在我市设立村镇银行。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农村小额贷款组织和农村资金互助社,支持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推动河口区进一步完善农村贷款担保机构运行机制,推进各县区加快农村贷款担保模式探索。搞好河口区、广饶县、垦利县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鼓励在农村发展互助合作保险和商业保险业务。五是积极争取省内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六是设立黄河三角洲开发担保公司,积极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基金设立工作。

2、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目前,各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引进了经济资本管理,它是以风险控制为中心的资本分配和管理,目的是以较少的资本获取较大的收益。这是国际通行的银行业管理模式,它避免了银行业规模的过度扩张,商业银行要以此为契机,探索出一套先进的商业银行管理模式。辖内法人金融机构要积极借鉴商业银行的管理方式和经验,一方面可以降低资产的风险,同时也避免重复国有商业银行盲目扩张的经营老路。改进外汇管理,大力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进一步改进贸易收结汇与贸易活动真实性、一致性审核,便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贸易融资;加快进出口核销制度改革,简化手续,实现贸易外汇管理向总量核查、非现场核查和主体监管转变;落实提高企业预收货款结汇比例和企业延期付款年度发生额规模政策;简化企业申请比例结汇和临时额度的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允许更多符合条件的中外资企业集团实行外汇资金集中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完善贷款定价机制,适当下调市场前景好、盈利能力强的企业的利率上浮幅度,增强贷款利率下浮弹性。进一步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做好现代化支付系统的营运和管理,提高支付清算效率,加快资金周转速度。

3、继续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技术和创新是促进金融业发展和竞争力提高的重要手段。金融创新包括金融业务各方面的创新,如金融机构与市场组织方式、金融工具、产品、融资方式、管理技术、金融服务、支付制度等方面的创新。随着计算机通讯技术的发展,银行业也因此发生了很大改变,网络已经成为银行业的支柱,传统的银行业已受到网络银行的冲击。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网络银行必将会对传统银行业构成威胁。网络的发展使信息跨越国家迅速传递,同时直接促进了金融产品创新,包括期权、期货等大量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和各种银行业务、各种金融中介业务的发展。积极做好金融产品的推介工作,提高企业融资能力,如打包放款、外汇贷款、保函、信用证、保理业务等;要探索开发信托投资产品,吸纳社会资金,以解企业资金短缺之困;要为企业牵线搭桥,大力开办委托贷款业务。创新农村信贷方式,建立支农联络员制度,推行信贷上柜制度,开通“贷款绿色通道”,推广和建立村“大联保体”贷款和“农村小企业联盟”贷款、签订信贷互助协议等模式,解决农村贷款难问题。创新农村金融产品,依法开展权属清晰、风险可控的大型农用生产设备、林权、渔权、荒碱地使用权、水域滩涂使用权和应收账款、仓单、存单、可转让股权、商标专用权等权利抵(质)押贷款。探索开发“信贷+保险”金融服务新产品,逐步建立农村信贷与农业保险相结合的银保互动机制。

4、加快结算票据化步伐,扩大票据市场规模。要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大力推动辖内企业通过商业承兑汇票进行结算,并由银行承兑汇票逐步过渡到商业承兑汇票。要逐步引导全市的信用社积极参与票据市场的展业,开展贴现贷款,一方面提高其经营的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另一方面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信贷压力。要积极支持辖内各商业银行之间的转贴现业务,为进一步开展跨系统的转贴现业务探索路子,进而扶持好票据专营机构的发展。注重发挥再贴现窗口引导票据融资业务发展的职能作用,适当扩大再贴现对象和机构范围,对各分支机构所办理再贴现的总量、期限和投向比例不再实行量化考核。对已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农副产品收购、储运、加工、销售环节的票据,农业生产资料生产经营企业签发、收受的票据,县域企业签发收受的票据,县域金融机构和中小金融机构法人承兑、持有的票据,优先办理再贴现,利用再贴现工具引导信贷投向、促进商业信用票据化。

5、以“信用”建设为依托,为市银行业的发展积极培育良好的生态环境。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劣已成为决定一个区域能否吸引资金流入、能否促进经济金融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间的资金流动取决于金融生态环境,经济运行的市场化程度越深,金融生态对区域间资金流动的决定作用就越明显。如果一个地方金融生态好,商业银行对这个地方的内部评级就高,在内部资金调度、规划信贷规模或授权授信时,必然对这个地方给予倾斜,就会有更多的信贷资金向这个地方流动,从而形成资金聚集的“洼地效应”。反之,则会引发资金的外流。

积极营造辖区良好的金融生态,把区域金融产业做大做强。继续深化“信用”建设,逐步完善辖内全社会信用体系。经过近几年的努力,“信用”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外地资金已经开始向市的一些企业流动,银行业资产质量明显提高。今后,我们应该三管齐下,在加强政府信用、提高企业信用和完善个人信用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为辖内银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使其能够更好地支持当地经济的健康发展。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等影响力较大的新闻媒介加大宣传的力度和广度,使市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得到更为广泛的熟悉和认可,扩大其影响力。创新方式方法,加强“有信用、有效益、有市场”的企业与银行业机构的有效合作,使企业和银行在相互合作中共同发展。大力开展征信和信用知识宣传,推动地方政府建立完善奖惩机制,在全社会创造有利于金融生态环境优化建设的政策环境。高度重视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深入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认真抓好“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评定工作。加快征信体系建设。

6、实施混业经营,打造全能银行。市银行业缺乏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业务比较单一、以存贷款业务为主,缺乏金融创新、缺乏“拳头产品”,不彻底进行业务调整是难以适应的。因此,辖区银行业要努力实现“四化”:一是筹资业务多元化。主要是指在抓好企业存款、储蓄存款的同时,加快发展证券筹资、信用卡筹资、房改筹资、外币筹资等业务;二是资产多元化。具体应做到资产类型多元化和资产属性多元化;三是银行组织形式要现代化。主要是通过独资、股份制和中外合资、合作方式经营全部金融业务;四是银行经营技术现代化。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及其网络、软件支撑系统、数据库等,实现金融通讯、柜台服务、资金清算、内部管理、信息搜集处理等的现代化。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通过发行次级债等方式,提高资本充足率,弱化发放贷款的资本充足约束,提高放贷能力;做好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新型融资工具的政策宣传和产品推广工作,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利用银行间市场筹集资金。要积极参与企业的资本运作,建立参与企业资本运营的组织体系,对上市公司实行全方位“一条龙”服务,积极争做收款银行,使上市公司募集的资金按规定及时存入银行,要抢占制高点,提前介入企业资本运作,参与企业优选和资产重组方案等中介业务。

7、发挥人民银行“窗口指导”作用,促进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财政政策配合协调。坚持从宏观的角度加强调研,搞好经济金融运行情况的分析,从宏观政策的角度,当好地方政府的参谋助手,把国家货币信贷政策与地方经济发展有机结合;每年制定出台《做好货币信贷工作、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指导意见》等一列工作措施,引导各金融机构坚持支持经济发展和维护金融稳定并重,一手抓支持经济发展,一手抓防范风险,切实把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支持投资增长作为当务之急,把保企业生产经营稳定作为重中之重,积极作为,科学务实,适当增加信贷投放,着力强化金融服务,为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进一步完善《市金融机构执行信贷政策实施效果导向评估制度》,建立对金融机构执行货币信贷政策的考核评价机制,提高银行机构执行国家货币信贷政策的自觉性。根据经济发展需要,科学把握规划实施进度,努力实现全年信贷合理适度均衡增长。认真贯彻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努力把贯彻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支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着力点放在优化信贷结构上,积极落实“六个不准”和“八个加大”的要求,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和重民生更加有效地结合起来,通过结构优化促进贷款平稳较快增长;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加强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安排不同特色的营销推介活动,进行多种形式的金融服务知识宣传活动,为银企合作搭建平台;进一步加强与产业主管部门、综合调控部门和财税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充分发挥货币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的有机融合,保证政策措施落实,工作取得实效。

七、需要国家支持的配套政策

(一)建议国家支持示范区大力进行投融资体制改革。根据黄河三角洲综合开发的实际,鼓励发展各类产业基金、集合资金信托等,也可以考虑创设一个专项用于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资本平台,以这个资本平台为依托,吸纳金融资本、产业投资资本和市场流动资金。充分利用农业发展银行等既有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与之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时,尽快组建黄河三角洲发展银行。

(二)建议国家在财政政策、产业政策方面加大对信贷资源的支持引导。围绕黄河三角洲高效经济示范区内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基地建设等重点项目载体,出台相应的指导性意见,运用贷款贴息、项目资金配套等手段,引导金融机构大力支持重点行业、重点项目和重点园区、重点基地发展。

(三)建议国家支持示范区区域金融一体化建设。出台专门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金融一体化规划,意在形成对地方政府、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企业区域合作与协调的硬约束力,形成推动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的工作框架,推动区域内商业性银行就支持黄河三角洲高效经济示范区发展达成实质性的战略合作协议。

(四)建议国家支持示范区大力开展金融创新。充分考虑黄河三角洲高效经济示范区启动资金规模大、缺口大的实际,允许其尽可能利用金融创新手段归集项目建设资金。一是优先考虑示范区内条件较好的地市级政府探索发行专项用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地方政府债券。二是支持示范区重点骨干企业推进企业债券、公司债券发行及市场机制建设。三是支持示范区开展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允许部分符合相关条件的示范区非金融企业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四是出台专门政策,允许示范区在金融组织机构、金融服务、金融产品、金融工具以及金融市场等方面进行创新试点,比照天津滨海新区,将黄河三角洲高效经济示范区列入部级金融创新综合试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