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体会8篇

时间:2022-12-07 08:21:07

关于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体会8篇

第一篇

十八届五中全会将推动中国进行新一轮改革,中国巨轮将再次扬帆起航,踏上新的改革发展征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继续顺应改革的潮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儿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康庄大道上,昂首前进。

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对于《决定》中所提出的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有很深的感悟。《决定》指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以现实社会问题为政策导向,其提出了五个方面的举措,包括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并以此为基点落实了具体的改革措施,如废止劳动教养制度、改革审判委员会制度、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等。

十八届五中全会所提出的是全面深化的改革,一方面注重国家政策的延续性,一方面又是在以前的基础上更深层次触及到社会根本问题的改革。而我认为推进法治改革对于会议提出的其他方面的改革具有重大的影响,或者说这些一系列的改革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整体性,就如同木桶理论中各块木板,每一项改革代表其中的一块木板,而改革的总体目标既国家的总体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则可以视为木桶之中的水,任何一项改革的确实都将导致整体改革效益的下降,各项改革之间相互具有很大的牵连性。从推进法治改革的角度来看,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大影响:

一、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需要法律的支撑。《决定》指出要进一步健全宪法实施监督机制和程序,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建立健全全社会忠于、遵守、维护、运用宪法法律的制度。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而宪法是规定国家基本制度的根本大法,进一步强化宪法的权威有利于巩固和加强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的地位,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二、现代市场体系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与之对应。建立健全社会主义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离不开法律。在建立市场经济体系的过程中必须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这是因为市场经济内在地需要法律,没有法律就没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必然是、也必须是法治经济。通过为市场经济提供良好的法律外部环境,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民主稳定的政治局面、安居乐业的社会秩序和切实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市场经济保驾护航。

三、加快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法律的保障。建设生态文明,要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而这些基本的资源环境保护制度的落实实施都需要法律予以最终的保障,建立健全我国的生态法律制度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第一要务。

四、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体系需要法律权威的支持。法律绝不仅仅是政府治理和控制社会的工具,在更关键的另一个方面,法律也是社会控制和规范政府与公共权力的工具。法律至上应成为安排法与权关系的基本原则,法律在公共权力面前取得独立和最高的权威地位是廉洁政府的必然要求,既一切公共机构都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一切公共权力的行使都必须具有合法性,无论是具体的政府官员,还是政府本身,违法行使公共权力都会引起法律责任,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推进法治改革对于此次整体的改革有着不可言喻的重大影响,法律从某一方面作为一种社会治理手段,其影响到了改革的方方面面,我们必须坚持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第二篇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胜利召开。全会听取和讨论了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可以看出经济体制改革仍是重中之重,是龙头,说明发展才是核心问题。其核心思想是解决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提法跟过去不同,原来市场是基础性作用,是铺垫,现在是决定性作用,是市场说了算。

政府职能作为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守夜人,更符合市场关系。由此我想到,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治理大中国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14日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新的规定。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党的基本路线,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须臾不可偏离、丝毫不可偏废,必须全面坚持、一以贯之。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否则其他改革都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甚至一旦偏废于此就有可能让改革进度甚至方向得不到掌控。就真的会失去最最基础的力量的支持。引起中国历史上新的翻天覆地的具有很多不确定性的革命。当那时,普通百姓又要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又要苦苦探寻救国之路,又要在发展与倒退中反复,而现在经济发展了,人民受益了,并且一直受益下去,党的执政地位就在大中国的各个角落得到认可,得到维护,不容任何、反社会,破坏今天来之不易的各个方面都取得历史性,阶段性重大发展成果的大好局面。

党的理论一直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一直保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前瞻性的高度敏感,并善于总结发展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意在总结出其中的客观规律,并及时的上升到国家意志来指导中国的发展实践。相信中国的未来会更美好,只要我们都不懈努力。

第三篇

十八届五中全会在京闭幕,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做客人民网视频访谈节目,为网友解读公报内容。汪玉凯分析指出,“十三五”不仅仅是一个小康社会的刚性目标,从转方式调结构来讲,“十三五”可能面临三个转折。他指出,此次公报围绕民生问题有很多亮点,到2020年能不能建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问题不在于城市,关键在农村。

“‘十三五’不仅仅是一个小康社会的刚性目标,从转方式调结构来讲,‘十三五’可能面临三个转折”。汪玉凯向记者指出,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三个转折的“拐点”。他谈到,第一个拐点是由过去的数量型向未来的质量型来转换,过去我们的发展可能更多注重数量、规模,但是未来应该特别强调经济增长质量;第二个拐点是从引进型朝对外扩张型的转变,我们过去更多是引进消化吸收,现在强大了以后慢慢走出去向外扩张;第三个拐点是从学习模仿型到自主创新型的转变。汪玉凯认为,“十三五”整个五年,除了刚性的小康社会的目标本身来讲,在实现这个大目标过程中,要实现整个经济的转型,这三个“拐点”是很关键的。他谈到,这次公报特别强调,要把经济发展和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融合起来发展,我觉得这从另外的角度上也给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目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框架,不能就经济讨论经济,要把经济放在和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协调发展整体来考量。

汪玉凯指出,围绕民生问题公报也有很多亮点,比如提出健康中国,保证老百姓身心健康;要全面落实一对夫妇可以生两个孩子这样的政策,从根本上改变我们过去几十年来的一孩政策;提出构建互联网强国,要“互联网+”,制定行动计划等等。“脱贫是小康社会刚性目标中比较大的难题。”汪玉凯指出,到2020年能不能建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问题不在于北京,更不在于上海,不在于城市,关键在农村,特别是偏远少数农村地区。他谈到,“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说的非常准确。这次提的很清楚,到2020年全部的贫困县都要摘帽,按照现行标准现在贫困人口基本脱贫,这两个量化指标能够打出旗帜非常不简单,如果研究这两个目标实施,我们制定很多很多举措,包括扶贫资金如何使用,他认为,把这两个目标公开,在规划里直接写进去,这就是巨大的决心,相信后面会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兑现这两个目标。

第四篇

今天,十八届五中全会在京闭幕,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会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就此,记者第一时间专访了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唐任伍,他谈到,“十三五”规划对于今日的中国,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攻坚阶段的“收官”性规划,也是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奠基”性规划,更是关系到13亿多中国老百姓民生发展的关键性规划,意义非常重大。

唐任伍谈到,“十三五”时期民生发展进入新境界。“十三五”规划仍然贯穿一条主线,那就是“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同样,发展是民生保障的基础,这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识。尽管今天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但“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十三五”的发展相对于过往的“发展”具有“新境界”,它是在深刻把握世界经济发展新趋向新态势,深刻把握我国经济发展新特点新要求,深刻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目标新任务,深刻把握我们面临的新挑战新机遇上的“发展”,是搞好统筹兼顾、更好地惠及民生的“发展”。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十三五”规划建议,蕴涵着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放眼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涵,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突出前瞻性和引领性,既勾勒蓝图又要绘制施工图,是全面的民生发展宣言。

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唐任伍分析认为,“十三五”规划中的民生发展,是在“新理念”指导下的民生发展,民生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着力点和发展行动,围绕着民生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升,注入了全新的内容。“十三五”的民生发展,是确保人民主体地位实现的民生发展,是协调、绿色的民生发展,是创新、和谐的民生发展,更是补短板、抓脱贫的民生发展。唐任伍认为,“十三五”民生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十三五”民生发展的主体思想,就是坚持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使命,也是“十三五”规划的核心。

第五篇

2015年10月26日至28日第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在本次大会上,“十三五”规划编制将成为主要议题。党的十八大曾经提出,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因此下一个五年规划的制定,对十三五收关之年能否实现我国这一百年梦想至关重要,也倍受各界的关注。那么,十三五的来临,会对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带来哪些可行的实践和机遇?十三五期间,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目标又将会有哪些新的调整和布局?

第一点就是稳定。稳定农业生产,特别是要稳定粮食的生产能力,随着进口数量的增加,我们农产品在价格上出现倒挂,竞争力不足,这些问题需要重视,但也一定要稳住我们国家的粮食生产能力。

可以说,在粮食安全得以保障的如今,传统的小规模农户经营对于解决中国人吃饭问题,发挥了非常大的历史性作用,随着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现存的传统的农业生产组织方式以及小规模农户的生产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已经是十三五期间,急需解决的又一大课题

我觉得十三五期间,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可能会大量的涌现,包括像我们现在讲的家庭农场,一些专业化的农户啊、现在进入到农业领域和环节的工商企业,这些可能会在十三五期间,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会有一个非常大的发展。

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相适应,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则显得顺理成章,而下一步,怎样把农村的土地集中、用活,促进多形式土地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同时又赋予农民产权明晰的财产权利,显得尤为迫切。

自2009年农业部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以来,确权工作经历了整村整县、整省试点等几个阶段。截至目前,全国共有12个省、160个县开展了整省、整县推进试点。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晓山认为,“十三五”期间,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必将继续稳步推进,农村土地产权关系将进一步明晰。

未来对农村土地,也应该依据他不同的类型、用途,进一步的落实农民的财产权利,可能是未来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地方。农地,从十七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届三中全会都讲了,农村与土地的承包关系要保持长久不变,但是长久不变要在未来要确定它政策内涵及适用范围,到底是多长久,长久不变和我们现在土地的二轮承包是什么关系,长久不变的起点是哪里,期限是多少。宅基地的问题,怎么样把政策落实是关键。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改革我们在各地也有一些试点,未来5年,思路框架法律政策和实践应该逐渐进一步的完善。

土地得以合理分配,但是在土地资源总量有限的情况下,我国如何可持续的有效利用土地,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个新的课题。如今,在我国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下,资源环境承载力紧绷,土地资源质量下降,导致农业效益降低。为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发展,国家多次倡导,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要由过去的资源浪费型向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式转变。

十三五期间,转方式的条件已经逐渐成熟

由于这些年农产品的稳定增长和稳定供给,由过去的紧平衡,变成现在比较宽松的平衡,一方面过去的生产方式不可以持续,另外,宽松的供需格局也有利于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特别突出一点就是生态的农业生产方式将会逐步替代过去传统农业的方式,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国家出了可持续农业的规划,使得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化都借此提出了要求,也是有条件实现的。

如今,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已经被多次写入我国农业未来发展改革的蓝图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晓山认为,这表明,十三五规划即将出炉,未来一段时间,可持续理念是大国农业转型升级的必然之路。

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培育发展各类新型农业主体,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中国的传统农业进一步向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转化,来确保中国的粮食安全和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务农劳动者的收入,这个大的思路,未来5年也会出台进一步的政策。

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如何提速农业现代化步伐

农机装备制造业迎利好

今年9月底,总理在河南考察时就特别指出,让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并且提出农业现代化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中投顾问农林牧渔业研究员郑宇洁表示,农业现代化能够实现农业生产手段的现代化、经营方式的产业化、增长方式的集约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能够培育大量懂市场、懂技术的现代化农民,提高农产品技术含量和市场化程度,促进农民增收。发展现代化农业能够实现农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共同前行,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呈现新的农村风貌。

近几来在水产业快速崛起的工厂化养殖,循环水养殖、高增氧高密度正是先代农业里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发展以上养殖模式时,首要条件就是硬件设备必须满足养殖的要求。水产养殖业的也进入了硬件更新换代的转折点。涉及的设备包括循环水装置、新型增氧机、新型投料机、水质检测系统等等。以上设备都是现代集约化养殖的硬实力,都将会迎来旺盛的需求量。

农业电商将迎来飞速发展期

农产品电商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互联网+战略的推动下,正迎来快速发展机遇,并有望获得政策进一步扶持。今年5月时指出,十三五要在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等方面取得明显突破。商务部相关负责人也曾表示,将在农产品物流配送、农产品信息平台与超市对接等方面,加强对农产品电商的政策扶持。

农产品质量安全

从“量”的粮食安全到“质”的农产品安全,将成为未来政策的主要推动方向,相应的投资机会将涉及种养环境安全、种养过程安全、流通过程保质、品种口感提质等方面。

农业可持续发展

从依靠资源肆意使用、浪费换取的粗放发展过渡到集约型、可持续的精细化发展,中国农业面临着诸多问题,也亟需作出改变,包括节水节能节肥、防治种植与养殖污染、发展绿色农业与循环农业等。

第六篇

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会议提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

互联网是中国在全球经济当中为数不多跟西方发达国家距离比较近的领域,或者说我们发展的比较好的领域。以互联网为平台打造现代的信息经济,具有非常重要和全面的意义。发展互联网经济是我们当前国家一个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的选择。通过扩大信息服务的内容,也给老百姓提供更好的增值服务。互联网发展为中国未来扩大投资消费,提升老百姓的生活便利,提供政府的治理能力,都具有非常大的意义,我觉得这个互联网强国恰逢其时。

五中全会提出的两个目标引人注目,一个是网络强国,一个是互联网+。中国毫无疑问是网络大国,互联网规模、网络规模全球第一,宽带规模全球第二,手机用户12亿。我国博客、微博、微信的用户,加起来超过10亿。现在网络基础设施叫有云网端、云计算、互联网,已经变成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基础设施。过去我们对于基础设施的概念,限于公路、铁路等,现在把网络、云计算、大数据和端基本成为国家最重要的基础设施的象征。

互联网+的本质是互联网2.0+创新2.0。传统互联网1.0变成现在的2.0,发展空间更大了,互联网+和任何行业融合以后能创造出很多的新业态、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我们现在提出创新驱动战略,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互联网这个新的载体。再加上我们思维创新,给我们社会提供前所未有的活力,释放巨大的能量。所以这个意义上来讲,为无处不在的网络,无处不在的计算,无处不在的软件,无处不在的数据,无处不在的互联网+。我们提出互联网+这样的行动计划,再加上建设网络强国这样的大目标,这对未来,包括经济社会发展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第七篇

国民素质的提高靠教育,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提高的关键就是均衡发展。而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更加重要,因为义务教育是从小学一直到初中的,涉及的人口和地区是全国性的,面积十分巨大,而且有很大一部分义务教育的学校及生源都在农村及其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农村是我国义务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国家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要逐步缩小农村义务教育和城市义务教育的差距,这种差距表现在学校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等软实力上面。从硬件来看,国家正在不断加强农村薄弱学校的基础设施改造,我们农村学校的发展正面临机遇期;从师资力量、学科结构、文化内涵发展等软件来看,人事部门、教育行政部门正在通过公开招聘、特岗教师等形式不断向边远地区农村学校补充教师,通过“国培计划”、“省培计划”、“送教下乡”、“农村教师访名校”等项目培训在岗教师,不断调整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通过“校长访名校”、“管理者外出培训”、“参观名校”等形式不断充实学校的文化内涵发展。我相信通过这些,一定能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是国民素质提高的一个根本,因为我们在生活中所用到的知识有90%左右是从小学到高中阶段的。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许多发达国家早就普及了十二年义务教育,就是他们对义务教育的概念已经是从小学到高中了,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还暂时不能达到这个要求。但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而我们贵州省早就全面实施了“9+3计划”,对于中职教育免除学杂费,使更多的学生有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机会。这次全会国家有明确了:“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这就意味着家庭困难的学生就读普高都会免除学杂费,这将大大减轻困难家庭的经济负担,“全覆盖”就是全面覆盖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这点对于我们农村边远地区是十分重要的,我感到十分欣慰。相信我们农村家庭困难的孩子也看到了希望。

总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新的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科学回答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明确了改革发展的方向,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里程碑意义。与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形成了相互支撑的关系。从中我看到了“十三五”期间祖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看到了祖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希望。学习之余感触颇多,很是振奋人心,思来想去心潮澎湃,唯有一如既往地坚持不懈:紧紧围绕在党中央周围,紧紧依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努力践行全会精神,紧紧围绕自己的工作职责,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为不断提高我镇教育教学质量,为我镇教师专业发展,为学校“十三五”的科学发展而努力奋斗!

第八篇

11月3日晚,质检总局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措施。质检总局党组书记、局长全面介绍了会议情况,并就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作了部署。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全会研究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规划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工作,既分析当前,又规划长远,意义非常重大。

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质检系统要坚决响应党中央和的号召,各级党组织都要全力组织好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

要充分认识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取得的重大成就,更加自觉和坚定地同以习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十二五”期间以及过去一年,党中央和高度重视质量工作,对质量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决策部署。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我国质量水平不断提升,质量安全得到保障。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我们应该更加充满信心、坚定信念,同以习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历史赋予质检部门的任务完成好。

要深刻领会党中央提出的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部署,抓紧编制好质检系统“十三五”时期各项规划。结合我国质量发展和质检工作实际,深刻领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要求、重大举措,特别是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转化为“十三五”时期我国质量发展领域和质检系统的行动方案。要认真编制好已列入“十三五”部级专项规划编制方案的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规划,重点突出国家质量技术基础建设,突出“推动外贸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推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突出中央提出的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要求,确保规划高质量、高水平。要编制好质检事业发展“十三五”总体规划和各领域工作,明确质检事业发展目标任务,提早谋划政策安排。

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全面抓好工作落实的要求,切实做好质检工作,加强质检队伍建设。牢固树立抓落实的思想,踏踏实实地把全会精神学习贯彻好,把“十三五”规划建议的战略要求和具体部署贯彻落实好。要认真梳理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的由质检系统牵头或者参与的指标性重点任务的落实情况,列出清单,明确重点,确保完成。要认真梳理今年质检工作会议提出的工作计划,落实好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的各项工作任务。要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认真学习新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坚决落实好管党治党的各项要求,全面加强全系统党的建设,加强各级党组织建设和班子队伍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树立中国质检刚正廉明、保国安民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