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

时间:2022-08-25 05:54:00

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

世纪之初,"十五"期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展开了新的画卷,创造着新的辉煌。

据统计部门预测,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将达15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1.1万元,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数字,分别比5年前增长了6万亿元和4400元;近5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于7%的"十五"预期目标。

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历史记载了中国在经济社会领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实足音。

经济社会发展又上新台阶

这几年,中国经济规模在全球排名步步前移,升至第六;人均GDP于2003年突破了1000美元大关,标志着中国走出低收入国家行列,意味着国民经济跨过一个大台阶。粮、棉、油、钢、煤、水泥、肉、禽等主要工农业产品的年产量稳居世界第一。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四大工程即将梦圆,在雪域高原西藏,公路通车总里程达4.2万公里,可环绕地球赤道一周;在东部30多个大中城市,有450多万户家庭用上了远道而来的"西气"……

百姓消费,最能直接体现民富国强。5年来,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亮点层出不穷,人们逐渐从生存型消费转向发展型、享受型消费,进入一个以教育、买房、购车为主的新"三大件"消费时代,高等教育总规模居世界第一,城镇人均居住面积增至近25平方米,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消费国、第一大手机用户,并建成世界最大的固定电话网、移动通信网和第二大公用互联网,网民数以亿计。每逢黄金周,假日旅游火爆,市场购销两旺,文化、休闲、保健、餐饮、信贷等相关消费全线飘红。尤为喜人的是,农村消费前景无限,今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2.5%,首次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长。

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一个民族兴旺腾飞,离不开思想的升华;一个国家发展壮大,离不开理论的成熟。新世纪新阶段,呼唤着新思路新举措。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明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成为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指针。

面对资源和环境约束,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从都市到乡野,从政府部门到广大企业,从一、二、三产到东、中、西部,越来越多的人在思索:增长是不是等于发展?经济发展是不是等于社会进步?发展是不是要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

发展不动摇,思路要调整。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水平。科学发展观的诞生,正是对现实需求的高度提升和对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加快发展必须科学发展、健康发展,那种通过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来换取高增长的怪圈再也不能钻了。江苏人说:"发展要立足于快,服从于好";广东人说:"有序发展才是最快的,高质量的发展才是最有效益的,向空间的发展才是最无穷的";中西部人则说"发挥后发优势,科学发展是本,走出一条新路"。

200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年,以人为本,五个统筹,和谐社会……这些清新的字眼伴随科学发展观的春风渐入人心。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广大干部的政绩观也在悄然改变,"功成不必在我,发展着眼长远",较之跃动的统计数字、具体的政策措施,这种认识上的提高、思想上的统一,收获更为珍贵,影响更为深广。

宏观调控成效明显

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进程中,一个重大实践就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在保持较快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一些不稳定不健康因素:粮食减产,投资膨胀,货币信贷投放增长过快,煤电油运日益吃紧……面对复杂局面,中央审时度势,未雨绸缪,及时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事实证明,果断的决策,得力的举措,灵活的手段,熨平了经济波动,避免了大起大落。

放眼大局,有抑有扬,适时适度,标本兼治,是此轮宏观调控取得成功的宝贵经验,也是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的关键所在。加强宏观调控,"三农"最先受益。"两减免,三补贴",彻底结束了农民缴纳"皇粮国税"的历史,全国已有28个省份全部免征农业税,今年全国农民将进一步减负220亿元。农业生产呈现可喜转机,粮食大丰收,去年增产388亿公斤,增幅9%,扭转了1999年以来连续5年下降之势。另一方面,把好信贷和土地两大"闸门",在"银根"和"地根"上做足文章。公务员之家:

同时,巨资投入煤电供应,不失时机推进改革。此外,调控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打出了漂亮的组合拳。

在调控中,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之光处处可见。在许多地方,一个个"三高"项目被淘汰,一项项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出台,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转贴牌生产为自主创新,化调控压力为发展动力……沿海地区的许多民营企业家深有感触地说,加强宏观调控是"点刹车"而非"急刹车",是"切一刀"而非"一刀切",消除了他们"调控是打压民企"的疑虑,也给民营企业以深刻启迪:只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指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民企才能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宏观调控的实效,深化了各地各部门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增强了我们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领,不少省市领导由衷感到"调控绝非应急之策,而是长久之计","不仅是中央政策的要求,也是地方自身发展的要求"。

矛盾不止,难题常在,特别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远未消弭。科学发展,绝非旦夕之功;宏观调控,依然任重道远。

面对"十一五"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最根本的还是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科学发展观不动摇。我们坚信,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中国经济巨轮一定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上,继续风正帆扬,破浪向前!